2012.6.10我看过最疯狂的派对,其实出现在派对上的音乐舞蹈啤酒大麻帅哥美女,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最后烧房子神马的就不太对劲了……这个太疯狂了!
还应该是有一些底线的!
要不说XX效应什么的真不可忽视!
一传十十传百啊!
举办疯狂派对可以,但还是要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最好!
这个看上去是很酷,可接下来要收拾的那些事情也很苦!
被cool 给绑架的一帮年轻人制造的一场闹剧。
party 过程有点拖沓,但看在伪纪录片的份上尚可忍受。
片子色香俱全,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但细嚼之下,咦,好像没放盐?
一个父母眼中或人们眼中的loser,通过一次失控的空前盛大的party 擦亮了众人狗眼的故事。
真的是这样吗?
先不说这个party 是不是完全失败,主办方的三人组特别是男主最后在同龄人中获得的诡异认同是从何而来的呢?
他身上莫名的光环更像是娱乐明星,但是偶像效应来得实在缺乏说服力。
他的什么品质或者他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什么旁人没法做到的壮举,以致于能够居功甚伟?
——我完全找不到答案。
嘛,也许他们崇拜的就是对警察竖中指和不怕死的跳楼。
群体狂欢下因为一连串的accident(朋友的狗血宣传、药丸、邻居、偶遇的棒球男)演变成的骚乱事件,主角在这次事件中并没有获得什么成长,这个故事对人的关注太少,以至于除了酒精、乳房、音乐之外,只剩混乱与癫狂。
主角父亲的意想不到是可以理解的,群众愚昧的追捧也是能够说得通的,但是主角的存在依然如蝉翼一样单薄。
《Project X》。
《X计划》。
2012年美国喜剧片。
一个默默无名的青春期小子,想要一个梦想中喧闹的生日派对。
但当派对运行到极限,青春群体的叛逆宣泄到极限,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极限背后是,失控,out of control。
尼玛·诺里扎德导演用伪记录的方式有试图使观众身临其境的意味。
白天父母离家时吩咐的各种规矩,半夜时几千人失控的疯狂party,极其对立。
但它就是发生了。
也许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骨子里依旧是疯狂。
粗口、中指、酒精、色情笑料,比基尼、挑逗的吻、性、随处充斥的摇滚乐,两个小保安的犀利眼神、绑在氢气球上的狗、弹跳屋里的女孩、无可奈何的邻居和警察,游泳池、摇头丸、从屋顶的纵身一跳,被打碎的玻璃、到处的呕吐物、开进游泳池的奔驰、玩喷火器的毒品大叔……然后终于,事态失控,燃烧的树、爆炸的汽车、防暴警察、闪光弹驱逐、逃窜也疯狂的人群……这是一部,“千万不能让谁看”的电影。
这是一场没有下限的青春秀。
青春的气息怎么会发酵成这样盲目、激烈、爆发、沦陷。
或许青春本就是这样的模样,无所畏惧,自由自在,不可束缚。
但,这的确是一个盛大的生日派对,不论相识相知,一群陌生的孩子借由此聚在一起,完成了一个传奇的夜晚。
年轻人的夜晚。
如同海报所写,the party you've only dreamed about!
这是你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的派对,你梦想中的派对,你终不可实现的派对。
当青春的群体越过规则,失去束缚,猛虎出匣,多么叛逆疯狂可怖无法想象的事情。
可是,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so crazy , but , so cool !
(说在前面的话,本人只是个普通留学生,没背景也不装b。
行文当中夹杂英文,不喜欢的和想要骂的,大可离开,反正你也不想了解)假如给我在来美国留学之前看project x,我会觉得刺激,但是我绝对无法了解。
能够理解这部电影中描述的“cool”概念,大概概括了美国对于我的改变。
睁开眼的这三四年让我对所有的事物的接受程度拓宽,无论是好是坏,以前在国内灌输了18年的价值观和好坏标准,在美国这个全世界最混杂的文化体系中被漫漫消磨。
我很理解没有在美国长大的在东方价值观下长大的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看法。
观点无非可以概括成,所谓的cool是幼稚的,这样做很不成熟,高中同学的看法不重要,就这么恶心成天想着做爱和疯玩的人生有意思吗,这样子的孩子会给父母带来多大的失望,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样的做是错的,电影误导小孩。
但在下这样的结论的时候,所有的前提是你用东方价值观中做人应该低调,尊敬师长,勤奋好学,要抑制自己的欲望等诸如此类的从小就每天灌进你脑袋的想法来判断。
这部电影不是中国人拍的,拍的本意也不是要多高尚,电影组就是一个目标,拍出最insane的高中party,把所有的东西推到极限,很简单,宣扬的就是一种fucking party until dawn的想法,没那么高尚,企图在这部电影中评论出青少年的道德风尚和健康成长的,我劝还是绕道而行,太较真大可不必。
Being cool在美国有多重要?
简单的说吧,每个人都想成为cool的人。
Cool是什么?
don't give a fuck to anything,breaking the rules,raging hard,chilling hard and rolling with cool people。
这仿佛是深藏于美国文化核心的部分,一切都可以从美国人对于性的态度说开。
西方社会崇尚英雄主义,追求的是个人表演,女生崇尚男生幽默而且男性化,男人对于人性中想与漂亮女人发生性关系的需求毫不避忌,甚至觉得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guys want hot chics,再直接点,guys want pussies,大部分美国人都觉得这样的价值观没有问题,而且很好玩,是人性的一部分,没什么大不了。
但问题是男人怎么才可以和辣妹上床呢?
Be cool,be popular。
no one want to be that nerdy guy there,每天在撸管。
相同的现象在中国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两种文化又有它们相通的地方。
曾经高中时代的我,也是一个追求不同,希望得到关注的男生,为了成为大家讨论的对象,做学生会,在艺术节上领舞,学校篮球队,追学校最漂亮的女生。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自己也曾经是个cool的小孩,中国式的cool却略有不同,你要学习优秀,前途看上去光明,说白了,东方社会更加看重高分,让一个高中男孩成为学校风云人物有两个捷径,打篮球校队并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虽然很少这类人,但是你仔细想以前高中的风云人物是不是多多少少和这两个条件有联系?
扯远了,说回电影,确实这个party是过火了,但是你问我如果有机会去不去这个party,我想大部分人都会立马说好,但是在party中玩到什么程度,此处我就省略一万字了,留着大家想象。
有一点我觉得美国文化是更加人性化的,人应该追求快乐,be happy。
虽然具体落实这件事上,有药物,酒精,性,疯狂的成份,快乐却是我见到的很多美国人生活的标准。
中国的毒品教育很成功,纵然我再接受西方思想,我也有我的底线,我可以看,但我不会去尝试,我觉得这是我保持清醒的看待事情的基本。
但是如果我从小在一个衣食无忧,每天担心的是怎么得到我想要女生的环境下长大,我还真的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理由去抗拒这些诱惑。
中国人也追求快乐,但是这个快乐的定义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不一样,要车要房要社会地位,这些都是很远的目标,上面所说的要学习高分其实就是追求这些目标的高中短期目标。
两种快乐对比,没有谁对谁错,因为环境决定需求,但正是因为这样,拥有东方价值观的观众更加不应该对project x这种电影给出批评。
这就好像地球人去到另外一个有生命的星体发现那里没有水,就断定那个地方不可能有生命,孰不知道那些外星生命根本不需要水就能生存下来。
不要用你既有的价值观去评判你不知道的别人的价值观,这是掌权者希望你做的,不是你应该做的。
别人问我留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我能享受project x这类电影了.Live a little. Why so serious?***P.S. 这篇是我在豆瓣发的第一篇影评,以前总在想开篇应该选部有深度的来写,谁知在一个加班的晚上就赶出这么一篇来。
我不认同把party搞得如此后果不堪设想,这么乱。
把整个房子烧了,然后把自己上大学的钱都赔上确实不值。
所以请那些把眼光放在“如果把这个party放在你家屋子里,你就没有这么多话说了”的朋友可以省下打几行字的时间了。
我更多希望提及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而不是摧毁生活的不计后果。
分享一下自己见过的一些美国疯狂party的真实经验,给希望了解的朋友。
疯狂的party其实很多,其实幻象就是美国人所追求的,拉斯维加斯有这个星球最疯狂的party,但是常常这些party都有严格的保安措施,vip和男女比例都有控制,在这些派对中(尤其在一些大学兄弟会的无限制派对中),随意勾搭,灌酒吃药都是你见到都不会惊奇的事情。
但是很少会出现大规模破坏,恶意捣乱的场子。
与中国派对文化不同,这里的party不单属于某部分社会人群如富二代,夜蒲人士,其实就是美国人寻找发泄的方式之一。
如果还有兴趣理解更多的朋友,最近读了一篇GQ的文章,讲拉斯维加斯最棒的club的体验,这座club有3层楼高,可以容纳超过四千人,每到周六日一定爆满。
仔细看你会发现一场疯狂的party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http://www.gq.com/news-politics/mens-lives/201209/marquee-las-vegas-nightlife-gq-september-2012 看到很多回复,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注意。
我也会在想是什么使我的这篇“有用”和“没用”的评价比其它的文章极端那么多,说实在,我没有在理会多少人评“没用”,本来这就是一个观点,不同意很正常,我只希望给你展示一个不同的视角。
但你有投票的选择,我也有表达的权利,这也是我认为人“独立思考”的重要。
给一部有争议的电影写上一篇有争议的影评,我倒是觉得挺有趣。
有人說這是一部低級趣味、暴露、髒話、腦殘的R級垃圾片。
那麼,這正是這部偽紀錄片風格電影的成功之處。
導演把本是一場中小型派對演繹到千人以上的騷亂的故事通過“DV”的鏡頭(當然還有其他鏡頭)記錄在案,整部電影中的淫亂、暴力、粗口等正是這後續高潮的推動力。
偽紀錄片不只會“記錄”靈異現象,當然還有這些“青春暴動”。
混雜的派對,將暴躁的青春做出了這個高潮跌宕的夜晚,這個混亂,的確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這部讓人厭煩的電影,卻也有諷刺教育意義的“惡俗”電影。
换作中国,中国女人就没那么漂亮 ,也没那么性感 和 开放 ,跳舞也不会,派对肯定很无聊,真羡慕美国人
所有的一切始于三个普通高中生几近于零的存在感和对性的极度渴望。
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刷存在感和找到合适的交配对象。
史上最疯狂的派对、性、酒精、毒品、摇滚,这是中国的骚年永远都无法接触到的另一种生存状态。
看这部影片,讨论美国高中生的行为是否幼稚,生活是否糜烂,价值观是否扭曲,道德观是否涣散,这些都毫无意义——因为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早已主观地以学校社会给我们灌输的价值观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而在美国的高中生看来,这一切都很cool——当然,不包括聚会最后的完全失控。
问题本身其实就是东西方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
美国人崇尚自由,推崇个人英雄主义,丝毫不掩饰对快乐的追求,快乐的载体可能是性、酒精、毒品、摇滚、疯狂的派对,而这些在中国人的眼里,往往成为混乱、堕落、低俗的代名词。
当美国高中生为了达到与异性做爱的目的而使尽浑身解数的时候,中国高中生则躲在被窝里看着岛国爱情动作片默默地撸。
我们本来就不是同类,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草儿,我是马。
你有你的生活态度,我有我的处事法则。
所以,你不掩饰你的云雨之欲,我愿意看着心中女神默默花痴;你更直接,更贴近人欲本性;我更含蓄,迟迟不踏步前去。
这些都是你我的选择,根本无须苛责。
看这部影片,我们只要知道还有另一群人在另一个地方有另一种生活,这就足够了。
即使只是为了证明他们的存在,为了宣泄他们旺盛的荷尔蒙——但对他们来说,这样就够了。
Loser往往一无是处,想要咸鱼翻身就要一鸣惊人。
Thomas想要一个气派的生日Party也是如此。
他从一开始对于Party的热情就仅限于提升身份上,远远不如Costa热衷。
这个想要借机泡妞的坏事包才是一切的罪魁祸首。
Thomas从Party开始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因为他越发觉得自己无法控制局面。
直到磕了药,再加上无能为力而后的破罐破摔,然后就是一切失控,当然这和他的关系也不大。
其实对于一个存在感不强,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妹子,有几个臭味相投的朋友。
生活原本可以很滋润。
只是年轻的虚荣让他想出风头,想有威望,想人人都对自己刮目相看,想每个妹子都想和自己上床。
最后付出了代价,也明白了道理。
老爸的“刮目相看”甚至有了剧情反转的效果,但无论如何个人作孽个人担。
即使Kirby能原谅他,他的人生也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這就是青春這才是嗨趴!
没有之一!
“青春是挽不回的水/ 转眼消失在指尖 / 用力的浪费 / 再用力的后悔”!
电影讲述了三个屌丝为庆祝生日,决定在家里开个生日派对,结果不小心来了太多人,引发了暴乱···这部片给人感觉就是只是为了拍电影而拍的电影,这么长的电影就只讲了聚会那晚发生的事情,整部片给人感觉非常无聊···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既然这么垃圾,为什么我还给三星呢?
电影中有很多很多很多奶子哈哈哈
情节完全在气氛之下 导演尼玛很牛逼
这电影存在的意义是神马?太重口味了!!
逆天大趴替。
相比其他的青春喜剧,这部还算不错,但是~~~DV摄像机看得头晕啊~~~
前半段还是伪纪录片风格,后半段直接成了廉价MV啊,满满的福利!如果上天愿意的话,我也想有一个这种派对!
有点视觉疲劳。
2012.06.25
太极吧HIGH了。好久没看这么欢乐的PARTY电影了:)
拿生命去开party!
实在是受够了伪纪录片这件事了 镜头晃得要恶心死了 虽然party很牛 可是实在是不适合拍成一部电影啊 更适合走youtube短片路线啊 本来是一个很疯狂很牛B的趴 结果看得我都要睡着了 精彩就那么一会 前面都很无聊啊 中间部分整个可以快进
死难看。。。
f***king crazy
太煞笔了青少年们 脑残才追求这种青春了 真够煞笔的
失控,很酷;疯狂的派对到暴动,太给力了!
每个人都渴望这么一场狂欢吧?——前提是不在自己家里。
打4星5星的人你们是没去过Party还是在夜场搞多了,祝福你们孩子以后也这么搞~没能力就别办这种砸自己场子的事!
拍摄视角不错,但是没劲,无非是靠露点,脏话撑着,对青少年影响不好
High爆了~然后就真的爆了~
伪纪录片版《宿醉》
Party拯救卢瑟。一场可预知的失控Party事件,基本没玩出什么新花样。这种片子拍成几十分钟的短片更好,大把的废场面,看久了很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