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受邀参加了《荒诞剧团》的提前点映,一向很少发言的我居然也有不少感慨,虽然是一部剧集,但深入我心更多的却是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似乎每个人都在坎坷泥泞中行走,找寻那遥不可及的梦境。
剧集本身是利用虚拟的表演来映射现实,但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也在做着同样的事,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写过的另外一篇关于《假面》的影评,人生也本是一场没有NG的演绎,我们在随时随地转换着不同的角色,不论故事多么荒诞离奇,那也只是现实的一种缩影,是最平凡不过的生活本源。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一家小剧组的制片,据我所知她跟随剧组至少有三年时间,这三年里,他们拍过不少文艺短片,而且也获得过很多国际影展的奖项,但若转化为现实利益,那么结果可能就会大相径庭。
简单来说,她们所做的事,完全出于对艺术本身的一种执念,当这个社会的价值导向越来越向财富靠拢时,她们也不得不选择妥协,开始了商业片的试探,而且比较成功的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拍出了一部体系完整,情节连贯,内容夯实又深入人心的作品,我也同样参加了提前的点映,并且给了我与《荒诞剧团》类似的心理冲击,冲击我的,虽然有关于影片本身,但更多的是片中所蕴含无处不在的对于梦想的不甘与倔强,这正如《荒诞剧团》中的人们,虽然相比影视而言现实故事要平凡的多,但埋藏于梦想深处的种子却如此的相似。
回到《荒诞剧团》本身,很喜欢国昌对志扬说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讲,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有着苦难与挫折,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遭遇,只是在危难之际选择面对的方式有所不同。
一群不得志的电影人在因为一次意外之局后重燃对“梦想”的希望,无疑是让我动容的,既然都是表演,何不将舞台扩大一点,生活的点滴都是剧本里的元素,每个人都是剧中的主角,《荒诞剧团》利用独辟蹊径的表现手法,将这一理念扩大化,利用演绎回归真实,构造出一幅生动又荒诞的画卷。
每个小角色都赋予了真正的使命,看似戏里,又在戏外,对于观众而言,看似戏外,又仿佛在戏中。
实现梦想的方式有很多,只要用心努力过,那又何尝不可。
《荒诞剧团》就像深夜里独行归家的孩子,让人们在黑暗之处寻找希望,生活本不是那么如意,因为我们不能拥有一切,又不是那样不堪,因为我们并未一无所有。
太久没有为理想而奋斗过了,总觉得人到了三十岁以后就会早早的“死去”,那种感觉如慢性毒药,随着这个世界一并沉沦,想大声的呼喊,想用力的奔跑,那些年少时的往事,总会如幻灯片一样在眼前闪现,点燃着温暖着我们所有摇摇欲坠的梦,但不论如何,我们仍是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不要因为短暂的停歇而失去生活原本的动力,就像《荒诞剧团》一样,当挫折如同大山一样挡在了前面,我们就拓出另外一条路来努力前行。
这是一部精致的短剧,自从去年的《香港爱情故事》拿奖以后,TVB的短剧似乎备受关注。
这次的新作品,更是一部精致的“电影式”短剧,以一群潦倒的电影人作为主角,描写了他们因生活困苦和事业不顺,而走入歧途,却又在过程中,自我救赎的故事。
这群热爱电影的电影人,本来希望找到投资,拍出一部精彩的电影,可是天意弄人,投资者在和他们见面前,就遭遇不测,被火箭发射的碎片给砸中他的汽车而死了。
这个设计,虽然荒诞,却正好具有“黑色幽默”的效果。
而他们本来是约好投资者吃饭的,还点了一桌价值十万元的菜,没钱买单之下,他们只好即兴发挥,设计出一个吃“霸王餐”的计划,而且还让他们得逞了。
这次的成功,让他们的召集人郑国昌突发奇想,认为电影人本身就是最好的骗子,既然如此,何不将错就错,组成一个“欺诈剧团”,去进行诈骗,赚取他们需要拍摄电影的资金。
在粤语地区里,那些行诈骗手法的人,称作“老千”。
但要一群电影人去当“老千”,大家还是有些抵触的,但郑国昌跟他们解释,他们不是去骗街坊邻里,而是去骗那些坏人,并且还找了第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一名骗人的“风水大师”。
本剧虽然没有大牌明星,但也是实力派的演员,加上优秀的剧本,让每位演员都有发挥自己的空间,而且还有许多TVB里面熟悉的脸孔来客串。
作为男主角的敖嘉年,在第一集那个烧稿告别自己辉煌时代的镜头里,让我感觉到《义海豪情》演排骨时,最后年老点着香烟,沧桑地回顾过往的镜头。
敖嘉年是可塑性很强的一位好演员,这回饰演一名曾经辉煌的过气导演,很有感觉。
还有蒋家旻,去年拿下最佳女配角后,这次终于担正成为女主角,她同样能够演绎不同类形的角色,只是欠些机会,这次饰演的女编剧,书卷气十足。
第二集开始,这个“欺诈剧团”开始出手。
但是他们要对付的那个假大师,其实也有自己的无奈之处,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而剧团的成员,也不断在事件发展中成长着,从矛盾重重,到彼此谅解,配合默契。
“方舟大师”的故事,其实颇有玩味,首先她是因为被骗子骗光了钱,而决定自己去当骗子,拿回失去的一切。
但最后却是另一帮骗子来替她解脱,其实被欺诈剧团骗倒,对于她来说,并非坏事,反而因此走出了歧途。
所以同一件事,是有两面性的,是好是坏,无法一概而论。
《荒诞剧团》在拥有一定香港影视文化的题材之下,描绘的是一群“电影人”决定通过“诈骗剧团”继续坚持并追求梦想。
具备极其不近情理的荒诞喜剧,除了快乐与温馨,我觉得更多的是对电影人的探讨。
这样一个充满文化底蕴荒诞喜剧,这样就显得它比纯喜剧,比黑色幽默更有高级感。
《荒诞剧团》作为TVB大尺度另类的短剧,毫无疑问是一次大的创新,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是融合了TVB向来辉煌的港匪片形式,具有的观感甚是让我赞叹不已。
首先,从选人,不管是导演、监制、编剧,还是美术指导等,这些都很符合我对电影行业各人员的认知。
这些都是电影本身的根基,所以在我看来,《荒诞剧团》整个团队还是完美的。
所以,在这些基础下,我充满期待着。
而剧集本身开始,从辉煌变到无,又把不可能变成希望,短短两集更是把整个剧情的曲折与荒诞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其中有叙写不少对经典港片的致敬,这是此片大胆创新很好的一个过渡。
让我最深刻的台词是“原来电影人才是最好的老千”,电影本身就是靠电影人来演,而好的电影需要电影人与现实的完美融合,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它没有表演的痕迹。
这本身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依然有存在的一定合理性,也是我理解的荒诞,所以不是荒谬。
其中有关于“为什么想做导演”,“为什么想做英雄”的两个问题也有许多感触,它们有一个不谋而合的见解,就是让人快乐。
快乐的本身即放下,所以剧中有一个回应“有些东西要放下才可以继续前进”,也有行动……。
还是诠释得挺好。
记得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电影本身就应该含有一点“性”与“欲”,才能把电影的艺术,表达更极致”。
看到里面的一小“颜色小段”,还是处理得很好,没有把话说满,却把表达推满。
映后交流得知,后面还有感情戏,这我就放心了。
大体上还是能说明,这次TVB做这个大尺度大创新的荒诞喜剧,也是有一个全方位的构思。
最后,看了两集,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对后面的故事也是充满期待,特别是影剧中一直提及到的《黄金梦》,从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剧本呢,我还是充满好奇心,出于好奇喜欢推测,我甚至怀疑《黄金梦》这个剧本就是《荒诞剧团》这个剧,因为荒诞,那就让观众更加的出其不意。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活动,现场一切工作秩序还是非常不错。
因为疫情防控,每个人都有按照规定一直带上口罩,而且害怕因为观影时间过长,给我们安排每人分发一杯柠檬茶。
还有制定的帆布包,某种意义上来说,非常拥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更让人激动和庆幸的是,还能跟主创敖嘉年老师连线,无比幸运的我,还能向主创提了个小问题。
尽管场地没有那么宏大,但现场的氛围非常的愉悦,还是会不断听到观众的笑声,想必这个影剧口碑不错。
最后,希望《荒诞剧团》,口碑炸裂。
去年最中意的一部剧,是来自TVB的《香港爱情故事》。
说是“爱情”,剧集讲述更多的是港人买房背后的血泪。
与以往的港剧相比,它提供了非常独特的气质:现实、戳心,同时又描画出一种凄冷而温存的浪漫感。
这也许是TVB的“破立之道”。
主创希望打破既有模式,寻找新意,触摸到更能让人产生共情的现实议题。
而眼下的这部《荒诞剧团》,也印证了这样的变化脉络。
《荒诞剧团》聚焦于一帮失意的影人。
故事开始时,鸡血注满。
监制Herman找到老板投钱,于是召集导演陈志扬、编剧莎莎、武术指导文师傅、美术指导Shell、女明星家龄以及副导阿乐来吃一顿饭,喜迎金主。
意外的是,这位老板离奇去世,面前的天价菜单没人可以负担。
鸡血撒了,徒留一地鸡毛。
千钧一发之际,编剧莎莎开了急智,她写了一出戏,让Herman和家龄假扮美食家品评菜式,然后假装中毒,从而大吃一顿霸王餐。
在这场骗局中,原本颓丧无力的导演陈志扬突然焕发了神采,众人也跟着卖力配合演出,最终逃出生天。
七个落魄的电影人汇聚起来完成一项任务,在此过程中,现实(人)和戏剧(角色)打通。
如此的人物结构和剧情推进,颇有些《七武士》+《喜剧之王》的意思。
此后,他们有意组成一支“荒诞剧团”,布局骗案,筹措资金,从而把好剧本《黄金梦》拍成电影。
荒诞,却热血。
这正是新锐剧《荒诞剧团》的底色。
此外,它还有自黑的娱乐态度和反思精神。
剧中,有一家很大的影视公司,管理层的大佬不注重品质、不相信团队,却将精力花在了请神婆上。
神婆随意指点,办公室的风水要变、员工要裁,甚至剧情、片名都要改。
这种桥段无疑是爆笑的,同时它也揭露了影视行业的乱象。
被鬼神之说哄骗的还有一帮愚蠢的中产人士,神婆利用玉饰内的窃听器获取私密信息,以打造自己的“活神仙”人设,于是,钱多,人傻,速来。
如今回想起神婆对着教众说出“愿原力与你同在”仍然禁不住爆笑。
类似这样天马行空的情节,剖开了现实的荒诞一面。
与他们相反,这帮电影业的“七武士”面对的是最最基础的生存困境。
过气导演陈志扬,好多年接不到戏,唯一出路是消费自己曾经的经典作品;编剧莎莎,在资本面前只是工具人,任人差遣,无限卑微;美术指导Shell遭行业嫌弃,只能打些零工,无力照看女儿……他们一无所有,只有梦想。
但他们还想赢一次,人生本不该一败涂地。
而“荒诞剧团”正是要以骗治骗,从而对抗生活的窘迫,注入奋进的能量。
他们的戏,被搬演进了人生里;他们的人生,也成了戏。
领略到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剧本《黄金梦》就是个麦格芬,它能否拍成并不重要。
《荒诞剧团》最可贵之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这帮穷困却赤诚的追梦人;看到了有人即便身居泥沼之中,仍要挣脱、仍要飞翔的动人模样。
有幸受到邀请,可以提前观影前两集。
《荒诞剧团》是一部很独特的喜剧片,独特在于其形式和结构,局中局,戏中戏,剧中剧的形式,去展现一个后现代的荒诞故事。
男主角是一位落魄的导演陈志扬,怀才不遇多年,穷困潦倒,就像是年轻时的你我,空有一腔热血,却没有地方可以施展才华。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却走上与年轻时的理想略为违背的戏剧道路,或者说,是比传统的戏剧道路更为荒诞更为现实的演出。
种种的错位和误解制造出层出不穷的笑料,而每个笑料的背后都是一个又一个的黑色幽默,能够在玩笑之余还会带来一些思考。
这大概是继之前的高分港剧《香港爱情故事》后,翡翠台又一部精品短篇剧集。
很难得见到现在翡翠台开始不断积极进取, 又一次尝试打破传统范式制作。
也许故事是一个脱离现实的玩笑,也许故事是一个玩笑到脱离了现实,这个玩笑,这个现实,由七位失意的电影人所组成,里面有监制、导演、编剧、副导、美术指导、武术指导和过气女星。
这些鲜明又职能分明的岗位角色,反映出今时今日的香港电影人,各种各样的生存困境。
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香港电影,他们用尽全力去实现未来,他们怀抱着各种伟大的理想,但是最终却只能通过一种荒诞的“欺诈”手段来筹集资金,以便最终可以实现自己的电影——《黄金梦》。
也许《黄金梦》这个名字也是一个讽刺,大概,也是一个黑色幽默吧。
#短评#有點像《非凡三俠》的感覺。
我覺得幾好睇,TVB來講題材算係新鮮㗎啦,唔係以往千篇一律。
👏#荒诞剧团##短评#有點像《非凡三俠》的感覺。
我覺得幾好睇,TVB來講題材算係新鮮㗎啦,唔係以往千篇一律。
👏#荒诞剧团##短评#有點像《非凡三俠》的感覺。
我覺得幾好睇,TVB來講題材算係新鮮㗎啦,唔係以往千篇一律。
👏#荒诞剧团#
美国知名影评人安·霍纳迪(Ann Hornaday)在她的电影通识读物《如何聊电影》中,按电影最基本的几大元素,分成7章。
分别是:1. 剧本;2. 表演;3. 艺术设计;4. 摄影;5. 剪辑;6. 声音与音乐;7. 导演。
如果你想了解一部电影是如何拍出来的,或者除了观后感还想深入聊电影,这7个元素基本可以覆盖电影的主要方面。
如何聊电影7.3[美]安·霍纳迪 / 2018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但即便电影拍得再真实,这90分钟的视听过程都是假的——这也是TVB新剧《荒诞剧团》的核心创意。
剧集一开始就是对香港电影界的自嘲,7位不同工种的香港电影人:监制、导演、编剧、演员、美指、武指和副导演,因一部戏与电影大佬交恶被封杀,各自陷入生活与事业的低谷。
大家觉得编剧写的新戏《黄金梦》非常棒,而且每个人都保有着可贵的电影梦,但因为被封杀的缘故,行业内没有人敢给他们的剧本投资。
这7位电影人只会拍戏,也只想拍戏,心中的电影梦无处施展。
郑丹瑞饰演的监制Herman刚找来的金主,竟离奇被火箭碎片砸死。
7位电影人觉得自己活得太憋屈,与其求人,不如发挥各自工种的专长做“老千”,也就是行骗。
电影不也是“一场90分钟骗局”吗?
电影既然能“骗”观众花钱进电影院,也能“骗”得了那些靠骗发不义之财的人,以骗治骗,很有罗宾汉“劫富济贫”的趣味。
剧中这7个人几乎对应了《如何聊电影》中提到的全部工种,其中导演、编剧、演员、美术指导是做什么的比较好理解。
而武术指导是港片对世界电影贡献最大的一个元素之一,好莱坞都要借鉴香港武打片或动作片。
所以7人中保留了武术指导这个在港片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行当。
除了武术指导,剧中还有两个角色,即监制Herman和副导演阿乐,他们在电影中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监制主要是指香港电影工业体系里的一个职位,和制片人的概念有重合也有区别。
在剧中我们看到郑丹瑞饰演的监制Herman拉到投资,召集大家面见投资人。
投资人离奇死亡后,他又成为“荒诞剧团”的发起人和核心领导者。
可以看出剧中的监制Herman其实干了制片人和监制两项工作,既要负责找钱投资和把控预算花费情况,又要负责重大决策,把握大方向,类似于好莱坞工业体系里Creator的角色。
而现在我们经常见到很多电影除了挂着导演的名头,还会特别醒目地标注一位监制的名字。
而且这位监制的地位一般要大过导演或和导演差不多。
目前国内电影体系中,监制的作用主要是除去管理和预算财务有关的工作,负责平衡导演的艺术创作和商业目的之间的关系,如果导演本身是新人,监制还有指导新人,把握影片整体质量等职责。
另外片中电影新人阿乐的职位是副导演,目前来看他的主要方向是协助导演管理群演。
副导演有几种类别,例如片中阿乐差不多算是演员副导演,还有现场副导演、剧本副导演等。
了解剧中7位主人公的职责,有助于理解《荒诞剧团》的剧情。
这7位本来是专业“骗”观众的电影人,最开始选定的目标是一个叫“方舟”的大师。
这位大师是那种常见的气功类骗子,号称自己有原力,卖一些被能力附体的玉佩之类的东西骗人。
无论是卖假保健品的,还是像方舟大师这样卖所谓“原力”的,他们行骗的手段在底层逻辑上和电影很像。
都是给人们制造一个“场”。
骗子把一群人召集在一起,利用空间(美术场景)、话术(台词)、托(演员)等影响你的心智,其实电影和戏剧是同样的道理。
人们最早去戏院看戏,后来出现电影,同样都是沉浸在创作者营造的一个“场”里。
关于戏剧的“在场”理论和电影就是一场“骗术”的说法,著名电影理论大师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
》一书中有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论述:我在“受骗”,但是还保持着几分清醒。
骗子的骗术和电影的“骗术”唯一不同的可能是,骗子不希望你还保持几分清醒,他们希望你永远“在场”,持续掏钱,而看完电影我们还要回到现实世界。
到底是“骗”观众的电影人厉害,还是贪婪无德的真骗子厉害?
TVB的新剧《荒诞剧团》会以戏谑的方式告诉你答案。
-END-
一众主要角色合照
(左至右)林伟、张秀文、敖嘉年、蒋家旻、林秀怡、刘颂鹏、郑丹瑞
敖嘉年饰演电影导演“陈志扬”
JW(王灏儿)演技获赞
敖嘉年与蒋家旻于剧中将有感情戏
蒋家旻于剧中第四集的敬业演出
台前幕后精益求精
蒋家旻饰演电影编剧“李莎莎”更多精彩内容请紧贴@埋堆堆 官方微博及“演员埋位”专栏《欺诈剧团》联合宣传特别篇,了解拍摄趣闻及幕后故事。
蒋家旻:「好感恩公司(TVB),监制及导演比机会我,对我有信心。
我记得喺剧中第四集,需要拍AV,系超大尺度嘅演出。
嗰场戏真系拍得特别辛苦,但系为左个效果,我都豁左出去,训身落去做。
喺呢个过程,我痛苦到陷入灰黑色世界,争啲喊出嚟,但我忍住,只系想一口气完成拍摄,好彩最后都能够顺利完成。
」敖嘉年:「呢套剧我地真系拍得好开心。
我好耐未试过成班演员、包括幕后,系拍到唔想收工,同埋我地好想快啲开工!
当然唔系话其他剧唔开心,只不过呢套剧系有一种神奇嘅魔力,令我地个个都好投入,合作得非常愉快,所有人都摆晒个心落去做,好希望快啲开续集!
」4月16日,不见不散。
资料提供:敖嘉年先生&蒋家旻小姐
【欺诈剧团】挺好看的,一共8集,最近的电视剧都没有国语版的,我看的可慢了。
一位曾经拿过奖的好导演敖嘉年,一位曾经的大监制郑丹瑞,一位有才华但总被欺负的编剧蒋家旻,一位梦想能成为好演员的张秀文,一位有原则有技术的龙虎师傅林伟,一位才华出众的美术指导林秀怡,一位因为看了敖嘉年的电影而梦想成为导演的现在当副导演的乐仔,几个人为了筹拍他们心目中的最棒的电影《黄金梦》组成了欺诈剧团,他们几个人希望以“骗”筹钱,每一场“骗局”都是一场戏,都有剧本、演员,外加一位编外的守证物房的冷板凳警察张达伦,开启了荒诞之旅。
《黄金梦》正如其名,应该只是寄托了一代或者几代电影人梦想的电影的代称,香港电影曾经辉煌过,不止是电影,香港的电视剧,香港的音乐,香港的综艺,都曾经辉煌过。
剧本很有趣,看样子也会拍续集,这种题材内地是不会拍的,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其实生活中能调侃的事情越来越少了,能带给你快乐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了,如果能有什么事情或者什么爱好,让你肯花精力和时间去做,那么,请一定要珍惜,这简直是生活的恩赐。
#我的第181个剧评
今天有幸观看了港剧《荒诞剧团》前两集。
剧集既荒诞又可笑,又笑中有泪。
剧集中的演员表演都很认真很入戏,比如说有剧中的兼制饰演者旦哥,也就是郑丹瑞。
郑丹瑞表演功底自不必说,而且他的表演自带的一种喜感。
可以说为这部剧锦上添花。
郑丹瑞年近古稀,近年深居幕后,这次能够出山,也可想而知这部剧集的魅力之大。
该剧值得一提的是港剧金牌绿叶敖嘉年在剧中饰演男主角导演。
可以说,他第一次在 TVB新剧中饰演男主角,他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的。
《荒诞剧团》演绎荒诞事这部剧集情节荒诞可笑,情景就出现在当下的香港,充满了城市生活气息,很现实化,很接地气。
能够让人很快速自然地深入到剧情中。
如何荒诞呢,比如剧中导演曾拍摄了一部电影叫《黑色彩红》。
既然是黑色又如何能够彩虹呢。
完全是矛盾的。
再比如剧中的摄制组正在吃天价菜,突然接到金主被火箭意外砸死的消息,不但拍不了戏,饭钱都无处报销。
这显得既尴尬又可笑。
这种无厘头式的喜剧笑料可以说充斥全剧。
而剧组为了拍戏,只好组成“欺诈剧团”,通过诈骗的手段筹得拍摄经费。
除此之外,该剧的配乐独具特色,总是充满诙谐感。
人物的表演也有港人独特的幽默色彩。
“电影人才是最好的老千”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片中说出了一句金句:电影人才是最好的老千。
艺术本身就是虚假的。
诚然,电影也是假的,但是摄制组能够通过服、化、道、表演等各种手段,营造出一种氛围,用故事情节,用矛盾冲突去掩盖自身的虚假。
让人在九十分钟的时间里面乐在其中,没人会在意它是假的。
《荒诞剧团》主角们正是发挥了和利用了自身的特长。
在第一场戏中,摄制组成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吃了一场霸王餐。
运用了电影人的自身优势,让餐厅老板对他们营造的假象信以为真,也许这正是影视艺术神奇的地方。
丰满立体的人物塑造《荒诞剧团》虽然情节大多荒诞,但也有现实和温情的一面。
比如剧中的美术指导shell,她有着高学历能找到一份不错的稳定工作,却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即做电影美术。
但是她的电影美术工作并不顺利。
此外,剧集还展现了shell生活的一面,她的生活也不尽人意,但她也在顽强地生活着。
也许她能映射出很多人的影子。
他们都在为了梦想在拼搏,生活也许不如意,但都在坚持。
除了本剧的正面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编剧在处理反面人物这部分时,也并非脸谱化,也刻画了剧中骗子头目方舟大师的另一面。
可以说她也是个可悲的人物。
她骗人钱财,自己的家庭却是残缺的,导演在处理的时候充满怜悯之心,让这个可怜又可憎的反面人物的形象也丰满了起来。
做一场《黄金梦》剧集中的摄制组打算拍的电影叫《黄金梦》。
是的,从片名就能看出这是一场梦。
然而每个剧中人物都有自己的梦想。
黄金是美好的,人人都想得到的。
比如敖嘉年在剧中的饰演的导演就有一个梦想。
他从小痴迷拍电影,他说:“我想这个世界变更好”。
导演曾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但是他因故落魄,甚至烧掉了自己的奖状。
但是丹哥饰演的电影监制召集他,其便投身《黄金梦》剧组。
他的梦没了金主,便利用自身优势筹钱。
《荒诞剧团》中还有很多这类的情节。
都很值得人们去思考。
这部剧表面上是很多荒诞可笑的桥段,深层次却是很多很现实很残酷很值得人们思考的东西。
这部剧既能让人笑得前仰后合,也能让人感动,甚至有时感到心酸。
而这部剧必将成功就在于它能调合大众的口味,每个人都能从《荒诞剧团》中找到可看的东西。
相当好看,就凭零注水的剧情,值得5星
从一开始就很没有逻辑,10万多的席,黑色幽默也得多少有点根据,就算价格成立,那么老板为何如此低B,那么我的结论是编剧低B,而且藐视我们大陆人。
在香港播的时候叫欺诈剧团,充满荒诞的故事,却真实地折射出香港电影圈。每个角色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旦哥今年给我带来了两次感动,一次是四月Leslie的纪念音乐会,一次是这部戏。
好有意思的剧情,为了吃霸王餐,一群十八线剧组主创人员,现场编写剧本加演戏,哈哈哈哈哈哈哈,以及tvb这几年终于有一部女主是我喜欢的女演员了,蒋家旻~从她演小钗时,我就挺喜欢她的,结果一直配角。。。还好,现在终于有女主戏了!希望越来越好!
概念骨架特别好,有电影人想说的实话;但情节和故事的皮肉都是厕纸做的,贴也没贴平整
电影人的电影魂,一部电视剧在演,电影电视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是有些惊奇,亦有些讨喜,但仍未够惊喜。
看了3集 剧情越来越弱智
胡闹
看到第六集了,两集一个“骗局”。真的很爱第一个故事的结局,处置了神棍,也让这个可怜的女子得到了比较好的结局,放下心结。第二个故事,出了口恶气赶跑恶人监制。第三个煽情温馨的故事我本人不是很喜欢,有点尴尬无聊,像在凑集数。希望最后两集能精彩点。追完最后两集,虎头蛇尾。虽然看着应该有第二季,但无畏的煽情太多,最后一个诈欺事件也比较离谱,难以引起共鸣。
曾经的tvb是行业标杆,是金字招牌,现在出品依然在线,这部题材新颖角度新奇的短剧,希望一如既往的在线。
一群有心结的人,沿途解开别人的心结,不知道最后他们是否也解开了呢?
电影就是一场90分钟的骗局。
港片也可以好看啊,重要的是得短。算是短小精悍,揉了不少英剧和电影的梗进去,本土化做的不错。算是给电影又或者说香港电影的一封情书吧!
TVB的网剧把,情节不拖拉,题材也新颖
剧情跟不上自我剖析的深度。
电影是一场90分钟的骗局。
想法有点意思,也有搞笑的地方。
又是短剧出佳作!一班有才又不得志的电影人,为了筹资拍电影而去设计一个又一个骗局,最后虽然东窗事发但也总算开拍了<黄金梦>。剧中不断反映香港电影的潦倒苦况,曾是亚洲龙头,现在出品却越来越少,连带电影人也越来越艰难。其实哪有那么多高大上的为了香港电影,现实只不过为了生计,为了自己。风格很不tvb,很多分镜头同时并行呈现,也很多对白很露骨直接说出来,就像电影一样。这剧也很好诠释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搞笑的同时又有许多或感人或悲哀的故事。电影是最大的骗局,电影人是最好的老千。生活是最好的导演,热爱是最佳的演员。今后无法直视“打真军”三个字了😓😂
四集后我觉得有点垮,选角是真不错,敖嘉年演技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