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半段都是好的,就是把外星怪物弄得象异形不好,缺失了亲情,原本可以用现代手段拍个ET的,结果有点弱了。
超多的怀旧元素却缺失了人文,这点不好,但至少可看,高于评分。
范宁MM老大一只了,回头看看十多年过去了,唏嘘一下下!
从《第九区》知道了JJ艾布拉姆斯和他的“坏机器人”制片厂,可直到今天才看了这部同样偏小众和cult的《超级8》。
之前也看过本片的一些预告以及片段,还有海报上大大的两个吸引人的名字“史蒂文·斯皮尔伯格”、“J·J·艾布拉姆斯”,以至于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部“科幻大片”,不过事实上,看完后发现,从这部电影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本片想要表达的主旨并不在于表面那老套狗血的,外星人受地球迫害最后逃离,顺便引出个续集的桥段,而更像是导演对自己童年时期的一种怀念。
拿着超级8摄影机拍微电影的自己,追逐时尚飞叶子听随身听的青年,无处不在的俄国威胁论,青涩而纯洁的早恋…… 爱与宽容,友情与责任,这是一部只有70、80年代的“老家伙们”才能看懂的电影。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欣赏这一切,去欣赏这属于我们的“史前时代”,一切都看似比现在好,都是那么令人向往。
本片剧本真的很一般,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2007年的小成本科幻片《迷雾》,两者剧本的相似程度几乎达到80%以上,小城镇、政府实验事故、不明真相的怪物、军队的介入、孤胆英雄救美……当然,这只单单从剧本上去对比而已,拥有海报上面的两个名字的人绝对不可能让观众如此失望的,这次J·J·艾布拉姆斯和斯皮尔伯格只是在向原创电影的鼻祖——超8毫米窄胶片电影的一次彻底的致敬,一如后者在他的新作《头号玩家》中所做的那样。
影片的故事背景被设置在1979年的夏天,这样的时间设定不仅仅只是因为超8毫米摄像机的诞生与普及,更加因为此时更符合导演那一辈的回忆,1966年出生的J·J·艾布拉姆斯其实和剧中的主角们年龄相仿,追逐电影的梦想也许也同剧中所表现出来的一样疯狂。
影片中的这群小孩其实正诠释着电影拍摄工作团队的最精简构成:导演+化妆师(兼道具师)+摄像师+男女演员,而剧中不断出现小演员们用超8毫米摄像机拍摄电影的场景也是导演在不断地给观众们灌输这样的印象——电影的主题其实是在告知观众们“如何去完成一部电影”而已。
这也注定《超级8》这部影片的成本资金分配不可能使该片的特效格外出色的,而导演也很好的规避了这一点,重量级的特效只出现在火车撞车现场和怪兽飞离地球,其他涉及到特效的部分的场景几乎都合理地“回避”了。
而更多的成本却真正意义上运用于电影的本身,如果你要是去一帧帧地观看本片,会觉得每一帧画面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照片,这在电脑特效横行的时代给予了电影人一个小小的提醒——不要忘记了“电影”的本身。
对于如此弱化剧本的行为,其实制作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早在《世界大战》中“赢得过骂名”,而在接下来的《变形金刚》系列中,这种剧本弱化的行为得到了升级,而对于有些底蕴的电影爱好者来说,此刻会令他们想到一个词——纯电影。
什么是“纯电影”,大致的解释是有悖于重视传统叙事结构而一味地追求视觉、构图上的美感的一类电影,而“纯电影”的提出曾引发很大的争议,大师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种种表现,不得不令当代电影工作者重新对待“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这样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
影片的彩蛋也是导演对于本片剧本弱化的一次调侃,彩蛋中完整地呈现了孩子们用超8毫米摄像机完成的一部僵尸题材的电影作品,而这部短片的剧情其实和影片本身的剧情也很雷同,也许J·J·艾布拉姆斯只想告诉观众们别再去关注什么狗屁剧情了,纯粹的电影只是精美的画面感而已。
而这部电影,也纯粹是这两个老家伙,喝多了躺在躺椅上回忆年少时光的一次随性之作而已。
孩子们都很好,但是其它的。。。
hmm。
《Super 8》的预告片在电影院里看过好几遍,完全不知道这片是说什么的。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对我的钱包来说是坏事,因为我喜欢让我犯猜疑的东东,于是被骗进了影院。
斯皮尔伯格啥的倒是浮云。
看过之后才知道,事先宣传这么神秘兮兮,原来是因为里面其实没啥东西。
什么也没有倒也不公平,什么都有一点。
火车脱轨的画面音效剪辑都很棒。
某些惊悚场面也有水准。
小演员非常好。
但为什么这片子给我半调子的感觉?
导演要表达的东西我明白。
核心:青春成长兼家庭温情。
手段:惊悚。
包装:科幻。
不是不可以。
什么地方做错了?
剧本。
实在是漏洞太多。
关于青春成长的部分,剧本给与足够的关注,写得也好,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是这片动人的地方。
问题在于给青春成长镶边的恐怖外星人这条情节线,完全没有有机地编织进故事,始终只是一道镶边。
这条情节线始终只是一个plot device, 提供惊吓和恐慌,却没有足够的动机。
至于军方(算是反派)则纯粹是瞎捣乱,从未构成真正的威胁,是另一个更可怜的plot device。
被编剧粗暴对待的反派,对电影本身的伤害远大于对主角的伤害。
我带着以下疑问走出影院(显然剧透):1 科学教师开着汽车迎面正撞高速行驶的火车,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2 火车炸成那样,外星人要组装飞船的原料(那些小方块)怎么都没坏?
被男孩捡回家的方块为什么一直没有动静,有一天忽然穿墙飞走了?
呼应在哪里?
3 军方对汽车轮胎取样,后来为什么没了下文?
当然你可以说他们还没有找到,但是这不是找到找不到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剧本里,一条线索不能白白悬在那里(墙上有一把枪,那么它就应该在某个时刻拿出来至少放一发子弹,对么?
)。
如果后面没有发展,那么就干脆不要加进去。
4 外星人抓了人做什么?
有些它杀掉了,有些它好像吃掉了,有些它却挂在洞里。
你可以说它是储存在那里准备下个星期再吃,但是挂起来没死的恰好都是好人,这我就不相信了。
外星人怎么知道那些人不该死?
太方便了啊,编剧!
5 外星人被困在地球几十年,几十年都没修成它的飞船,忽然到了一个小镇,吸了镇上所有的破铜烂铁之后,五分钟之内一艘金碧辉煌的飞船就修好了。
Ok,你可以说它本来被军方困住了,没法施展身手。
好,fair enough。
那么,它从失事的火车里逃出来之后,马上就可以动手造船,条件都在,军方也还没有赶到,它为毛鬼鬼祟祟这里捞一个人那里偷一堆微波炉,却迟迟不动手?
难道真的为了等小男孩那两句温馨的话语?
那两句话是星际航行必需品?
五分钟啊,真的只要五分钟。
最扯的就是这个。
任何人(包括外星人)做事都有动机的,除非我明白他的动机,不然我如何明白如何欣赏如何代入?
(剧透止)淡定,你说,淡定啦,这只是一部电影。
嗯,本来也没什么。
主要事先的宣传让人觉得这个戏有料,是个聪明的戏,值得认真对待。
果然,一认真它就输了,我也输了。
做为电影,《Super 8》只是一部暑期档爆米花,期望降低再降低,它还是可以看的。
里面的几个小演员都超级棒,本片的最大贡献是找到了这些孩子,并让他们大放光彩。
总结:《Super 8》不super,不要抱太大期望。
不要去抠剧情。
不是科幻片,不要去想E.T.(想了会更难受)。
去看孩子们的表演。
7/10(2分给惊悚,5分给小演员)。
2011年,科幻悬疑惊悚儿童电影《超级八 | Super 8》上来就要说,手绘版的海报真的不错呢。
这个电影真的是挺两极化的评价,不过我19年才被别人推荐看了这个电影,(汗颜)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讲吧,我个人认为还是挺好看的说。
虽然说里面有些镜头是为了怀旧或者致敬的小彩蛋,但是对于儿童片来说就有点尴尬,确实有点小恐怖了,但是里面元素还是非常齐全的。
尤其是最后的小短片,挺有味道的从丧尸到外星人,青春,友情,萌动的爱情。
其实看起来确实让我挺心动的说。
小演员们都挺漂亮,尤其是 艾丽·范宁 真想不到她那时候才12,3岁的。。
真是天生丽质呢。
感觉她和她姐姐一样好看,到现在我还记得《夏洛特的网》这个电影呢。
当然这里吐槽下,外星人吃人这个设定确实有点过了。。。
抱着大腿啃。。
嗯嗯 其实仔细想想小BUG不少,虽然不太影响整体剧情吧,但是有些地方还是像我前面提到的有点少儿不宜了。
其实一涉及到儿童电影,都会遇到很多尴尬的问题呢,但是我觉得这个电影比很多近几年的科幻儿童都要好呢,这里特别吐槽下《我的宠物恐龙》这个题材非常相似的电影,技术上虽然进步的很多,但是剧情啊。。
是真的惨。
我印象里其实小时候有很多不错的儿童题材的科幻电影呢。
比如ET 还有 霹雳贝贝 哈哈 一时还真举不出什么例子,安德的游戏是13年的。。
剩下就是动画电影多一些了。
我一直想说。。
这都是妈妈在天之灵,暗中帮助儿子找女朋友的故事啊--我是飞船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愚蠢的人类,宠物们早就跑路了
摆弄8毫米摄像机就是爽,这电影就是亚伯拉姆斯在回忆他的青葱岁月啊。
电影披着个外星人外衣,其实是讲述老百姓家长里短的故事,亲子关系不好处理,抽大麻小哥嗑药嗑high了,没看到最后的飞船,赔了。
当然在豆瓣看影评也很欢乐,看到一群装逼犯的小清新评论,说这片儿怎么怎么烂,简直乐不可支
好容易抽出时间去看了super 8, 从去年吊人胃口的预告片放出的那一刻起,便强力期待这部影片,从4月推到6月,阿博姆斯大神执导筒,斯爷爷兼职,看了很多暑期电影预测,这部片都以黑马姿态出现,将近两个小时的观影之后,感觉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科幻片。
近些年来,美国的暑期大片很多都是纯粹的炫技,剧情乏善可陈,真正的叫好又叫座的大片并不多,而super 8反其道而行之,特效都是为剧情服务,虽然特技镜头不多,但是细节都处理得不错,毕竟5千万的成本,做出这个效果以实属不易。
影片探讨了人性,还将到了亲情,友情,和纯真的爱情。
其实人类比外星人可怕,阴险,邪恶的多,这个立场跟09年的第九区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局也还算好,外星生物返回自己的家园,两个破碎的家庭也收获了久违的亲情,男主人公小帅哥也放下了心中的包袱,个人感觉音效相当不错,还融入了悬疑等元素。
可能JJ并没有想把此片打造成变形金刚之类的超级大片,他只是想拍自己所喜爱的电影,从首周票房来看3500万多,以收回大半成本,加之口碑不错,过亿没有问题,值得一看的温馨科幻片,推荐给大家。
*以下言论及激烈(?
)吐槽主要是基于+针对港版的不靠谱〇疼译名。
ie。
如果只是简洁的≪超级8≫,在下绝对不会这么激动。
ps.迟到了差不多十分钟入场+看此电影之前对其木有任何相关了解。
以上。
*所以港版译名还可以更忽悠更不靠谱一点儿么!
尼玛的《S8【惊!
世!
档!
案】》啊!!!
这明明是一群中二孩子(这里的中二没有泥轰里的那种贬义)成长故事加亲情作料好么!!!
这么暗色调沉重感的海报到底想玩的是哪般……?!
除了开头有一点点小沉重,之后一直到撞火车前都是相当明丽有实在感的一群健气少年嗨皮无压力的乡村生活(是乡村吧…= =)。
女主萝莉不错喜欢那白皙皮肤和芭比娃娃一样的头发啊怪不得男主会动心=3=偏题了咳……撞火车的那段效果拍得不错虽然怎么说那种场面里木有一个人受伤是有点离谱的不过有少年不死定律(喂不是“主角不死”么= =)但那个开货车撞火车的博士竟然还几乎木有什么重伤地活着就太不靠谱了吧火车!
那是火车哎!
而且还是被货车一撞就支离破碎纷飞火光四射爆炸了的火车哎!!!!
吐槽你就输了= =紧张了一下之后又回归普通的少年生活。
少男少女慢慢萌生的小好感,家长之间的分歧和阻挠,对亡母的怀念使得似乎一夜长大,父女间的不理解造成少女离家出走然后果然杯具,小男主冒着巨大危险伴儿跑去救心上人(最后当然成功),不对不对这个要留到后面说。
总之一直到杯具之前——都是红果果彻头彻尾的青春成长+家庭情感片啊!!!
和我一起去看的朋友睡着了……然后男主和伙伴们去救女主萝莉。
那场火炮乱射的场面也还不错不过俺就不知道那么多坦克肿么会一下子全冒出来的。
中二少年们的活力在硝烟中燃烧(大雾)。
一个小亮点:小胖(忘记那孩子叫啥了)在男主离开前说“你能干成吗?
没有我?
”。
所以这孩子还是打心底里关心男主并把他当朋友的。
虽然之前有点任性,但那些少年人的小烦恼小心眼儿,谁没有过呢。
关键时候,还是可以托付生死的朋友。
然后顺利救到女主。
卧槽孩子乃太淡定了啊虽然俺知道乃早熟但是看到伪尸体一具一具挂在山洞里也还眼睛都不眨脸色变都不变的么姐姐我看到都绝对会尖叫啊槽!
然后果然对话是最高解决方式(皇女和傻子那乃们成功了!
)。
外星人(蜀黍?
)难得灰常通情达理。
然后被结尾囧爆…矮油目送啊……回老家……大团圆…皆大欢喜!
亮点在字幕出来后!
点题也在字幕出来后!!!
卧槽原来Super-8是那玩意儿啊原来和米军和外星人都木有一点关系啊!!!
亮瞎爷的眼!
Anyway,是一部看完后会很囧但心情异常地不错的片子。
嗯ps.Depp叔生日快乐!!!
越老越帅嗷!!!!!
><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童年,你身边围着一群朋友,整天密谋着战争,憧憬着爱情,嬉笑着长大,相守着共同的秘密。
唯一不同的是,因为不同的年代,童年的道具有所不同。
想着我们小时候最为留恋的部分,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玩具,甚至连看一场电影也是经久不息的奢望。
那些老电影现在回头看是如此可笑,但是每次看仍然沉迷其中,因为那些电影中的仍然不会老去的人物与我们的记忆一样都停留在过去的那个时间。
这种情绪,我们常称之为怀旧。
当然,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会一样,但是总有某种怀旧的情绪恒久不变。
据说,怀旧这个英语词汇最初来自希腊语中“返乡”和“怀想”,有学者对这个词汇的定义是“对于每个不再存在或者从来就没有过的家园的向往”,而那些怀旧的电影是“双重的曝光,或者两个形象的某种重叠——家园与在外的漂泊。
过去与现在,梦境与日常生活的双重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定义J•J•艾布拉姆斯的电影《超级八》会非常有意思。
我们之所以把其作为一部怀旧的电影,是从中读解到很多熟悉的东西,这些东西一方面源自我们看过的那些旧电影,尤其是以斯蒂夫•斯皮尔伯格的《E.T》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幻电影;另外一方面源自我们成长中观影的那些有趣的经验。
艾布拉姆斯很巧妙地安排了剧情,因为电影中的几位小主人公成长的道具就是用DV拍摄一部僵尸片。
这种安排之所以如此契合我们长大的心境,是因为通过这种经历,我们重新熟悉了某种怀旧的情绪。
电影是一种妄想,就如同童年时的每一天里我们都在幻想发生某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
电影中的主人公拍摄僵尸片可看作这种幻想的曲折实现,而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在他们拍摄经历过程中,又经历了某种不可思议的突发事件,遭遇了某个神秘的外星人,这是导演的妄想,也是我们的妄想。
我们在多个层面上重复着这种奇妙的经验,就如同以上的提到的是一种“过去与现在,梦境与日常生活的双重形象”。
怀旧因此而生。
导演艾布拉姆斯通过感情的缺失营造出了一种童年的氛围。
回忆中的童年都是快乐,甚至当你回忆起童年丧失某位亲人的时候,那种伤痛也被淡淡地隐去了,一抹的忧伤写在脸上,写在沉默的动作和不安的表情中。
小主人公乔生活在小镇上,他的母亲因为车祸去世,剩下他和当警长的父亲相依为命,家庭一度陷入了某种困境。
然而这种困境在观影中并不是痛苦,只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我们看乔似乎并没有过于伤心,他正忙于和他的几个朋友拍摄一部僵尸电影,电影中有他暗恋的女孩爱丽丝担任主角。
拍摄的经历并不顺利,但是却逐渐冲淡着内心的隐隐作痛。
这个沉默的小男孩,我们能察觉到他内心不时迸发出的某种快乐,尤其他偷偷注视着那个漂亮的爱丽丝时,他脸上的笑容如此自然。
但是这种快乐又是如此复杂和压抑,因为别人看他的目光都是怜悯,他逝世的母亲正是由于爱丽丝的父亲酗酒造成。
他仿佛他不能表露这种快乐。
纠结的内心源于这种压抑的情感,他想走出这种困境,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让人忘记过去,他只想快乐地生活,这才是童年应该有的模样儿。
童话中总有某种怪兽的出现扭转推进故事走向幸福的大结局,童年中的怪兽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中,外星人却能出现在电影中,代替我们重温旧时的梦境。
乔和他的朋友在小镇的火车站拍摄时目睹了一场车祸,他们慌不择路逃离现场时,掉在地上的DV拍摄到了一些画面,他们后来看到了有某种未知的生物来到了小镇。
外星人代替了怪兽,科学代替了幻想,怀旧的情绪却一直不变。
当然,怀旧的对象是难以把握的,这种扑朔迷离的情感渗入了二十世纪通俗文化,技术的进步和特技效果常常被使用来再现过往世纪的镜像,从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到垂死的角斗士,到早已灭绝的恐龙,就如同斯皮尔伯格在多年后的影院重新上映剪辑版的《E.T》仍然得到众多人的追捧一样,他用自己导演的电影单独完成了新旧时代的穿越,制造出了怀旧热潮。
但不知为何,大多数后,进步并没有医治好怀旧的情感,反而使之趋于多发,正如同美国学者博伊姆在《怀旧的未来》中所言:“全球化激发出对于地方性事物更强烈的依恋。
与我们迷恋与网络空间和虚拟地球村现状对应的,是程度不亚于此的全球性流行病般的怀旧;这是对于某种具有集体记忆的共同体的渴求,在一个被分割成片的世界中对于延续性的向往。
在一个生活节奏和历史变迁节奏加速的时代里,怀旧不可避免地就会以某种防卫机制的面目出现。
”艾布拉姆斯通过一部DV(科技的象征)、懵懂少年(童年的象征)、以及外星人——怀旧最为复杂的情感载体,一方面代表遥远不可测的未来,一方面又代表过去老科幻电影的影像——完成了怀旧的情感历程。
而童年的成长需要某种情感载体,那就是电影中小主人公从外星人那里拯救爱丽丝的那一刻,用小英雄的壮举证明他脱离童年无忧无虑的岁月,进入一个承担责任的成年人时代。
当他放开手中唯一一件母亲的遗物,让母亲的相片和外星人一通消失的那一刻,怀旧完成了它的壮举,我们得到了某种情感共鸣,原来失落的部分得到了修补,失落的童年得到拯救。
其实,说起来,我们的观影不过是通过消费自己的童年完成了怀旧的历程。
思郁2011-10-25书
开始重看各种电影,想了想,还是在电影下面的“影评”做一点记录,方便查找和回溯,仅供个人使用。
一律选评价“力荐”。
第一次看是2011-10-25 没有评分,短评是: 又见少年,又见赤子之心如果ET是长的很可怕的,会吃你的,你还愿意帮它吗?
影中影,戏中戏,梦中梦。
bad things happen , but you can still live 眼泪流出。
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那次观影对我影响巨大,给我勇气和鼓励,流出和过去痛苦无助和解的眼泪。
这些年,是不是会想起,想起那句”bad things happen , but you can still live “我全然能理解电影里的感情,第一次看就被迷住。
第二次看是2015-5-4,很多细节,看出JJ的好,也能看出不足和不周全。
情感的浓度和全片的舒适度,不如第一次观影,但在情感爆发点上,还是情绪激动。
孩子们,拍电影,小团队,有一个迷人的姑娘
期望很高,看了觉得一般。
科幻的成分压根禁不起推敲,并且完全可以从剧情里剔除,用其他元素替代。
所以,不如不要当它是科幻片,会更容易找到High点。
另外,有说孩子们的表演好的。
确实不次,但也没有惊喜。
Elle Fanning的早熟,并不是此片的新发现。
若非灵透到了极点的精灵气质小孩,无法撑起一部大片。
在此怀念《Taken》。
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名头,终将臭了大街。
我知道,但此刻还是无法接受。
和最近最高院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相映成趣的是,这部片子倒是高举情感战胜一切的大旗,连残暴外星人都无法抗拒小男生简简单单的一句“I can understand you”。
最高院就敢推定弱势群体(在男权社会里主要是指女人,偶尔也有反过来的情况)结婚就是为了霸占人家父母掏钱买的房子噻?!
若说这部片子里有木有感动我的地方,有!
少年们对于拍摄电影和表演的热爱,非常动人。
有Charles(Riley Griffiths 饰)这样用气势、资本优势霸占导筒的所谓领导型人才,有Joel(Joel Courtney 饰)这样热衷于做化妆、布景的技术派,有Alice(Elle Fanning )这样天生早熟、无师自通的红花小美女,也有因为盘子靓、发育早而占据男一号的绿叶小帅哥,还有类似《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冯裤子那样的搅屎棍儿。
Alice出演特工妻子的第一遍排练,是那么动人心魄。
第二遍,因为导演小同学坚持把火车驶过的场景加入镜头,而变成声嘶力竭的喊叫。
好玩儿,导演总得有所取舍是吧,神来的表演难于及时捕捉,刻意的安排又要损失其他的东西……拍个好片子真是难,哈哈。
影片最后,千万不要见到字幕就关掉,字幕中播放的那一段完整的小片,大家一定得看看。
绝大多数的拍摄情形,在片中已经看到,少部分没有。
但是你能想到吗,最后讲出来的是那样一个故事。
呵呵
被煽到了
结尾片花不错
大烂片儿啊!
纯正的情结与致敬之作,有着太多八十年代NERD MOVIE元素,关于类型电影,邪典,B片儿的彩蛋遍地都是。虽然题材老掉牙,但在JJ的手下却显得格外地道,有趣儿,欲罢不能。流畅的叙事,多样的运镜,悬念的营造,都是标准的风格化打造。对于迄今仍执迷于怀古电影情调的GEEK们来说,这是几年来最棒的礼物
总有些东西,是要开心地与之告别的。导演讲故事毫不费力啊。外星生物设计得有点过于丑陋了。
实在是看不下去。
我还是喜欢第9区更多一些
Room 47!!Room 47!!Room 47!!Room 47!!Room 47!!Room 47!!Room 47!!Room 47!!Room 47!!Room 47!!Room 47!!Room 47!!Room 47!!Room 47!!Room 47!!
花絮的短片比电影精彩多了!
原来是超级8毫米胶片,失望,失望,失望。
小伙伴儿大战螳螂怪。最后的小电影儿都比电影本身强。
悬念的渐增很到位,可是最后把观众胃口吊高的同时也是给悬念揭晓增减难度.为什么叫超级八?影片结尾的彩蛋别错过.这可能是童星Elle Fanning自婴儿时代和Brad Pitt/Denzel Washington/Cate Blanchett等一干票房吸金人搭戏后,第一次拍没有比她更大咖的一部戏.
结局确实有些草率,不过我还是喜欢他们拍电影那几段,搞得我想起我小时候对着楼下的操场畅想着我跟12楼的那个女孩在上头一圈一圈的走,然后地底下钻出一个怪物。唉,要是真的就好了。 片尾字幕时,那个龅牙男孩死了又死,乐死我了。
我对7080年代的美国是没有什么感触了。可是周末7点档的电影院居然有那么多中老年人,可见这复古怀旧风有多么成功。范宁不愧是童星,演技甚至比姐姐更好,其他的几个小孩也都演啥像啥,有模有样。虽然结尾还是打出了外星人这张大俗牌,但我并没有太反感。最后那段小片子非常欢乐!
明明就一儿童奇幻片,偏偏要包装成科幻悬疑片来卖;前半部分无聊幼稚,后半部分BUG无数;不光是这样,导演还要在那烂剧本里面加上亲情、友情、爱情、怪物与人类间的感情等等旁枝末节,结果哪一项都没讲好,就匆匆带过了。最最气愤的是,怪物到接近80分钟的时候才露出出真面目,这不坑爹么?
想起了温州动车
那群孩子自己拍的电影比正片好看一百倍
感谢人人影视YYeTs字幕组的gkall、鱼刀刀、gregorianliu123、莫莫头上草(翻译),依恋Elaine(校对),怡纸爱陈萌萌(时间轴),可乐嘻嘻(监制)、鱼子酱(后期)童鞋!另一个版本的ET?
其实刚开始还行吧。就是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就下坡了。ET的另外一个版本。
前半段 B+后半段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