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加了盗梦观影团组织的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的首映礼 出品人兼制片人张苗、制片人魏骅、导演任杰以及尼辖宗措村驻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映后来到现场 与大家分享了这部新闻纪实电影任导说了这样一句话:“有人为我们遮风挡雨 有人为我们拼命 我们都不能把他记录下来 是我们的失责” 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部影片的初心吧张苗总说:“这份初心我们对他有经济上的承担能力”任杰导演在被问及拍摄困难时这样说到:“今天我们不谈困难 谈一谈信念吧 因为困难是说不完的”问镜头下的真实性时他这样回答“大家是跟书记一起在战场上玩过命的”尼辖宗措的意思是:向着太阳生活 旺青罗布说:这是一段职责所在的工作经历最后的这句话:“山里的野花年年都开 它不是开给人看的 有人没人看它都会开”送给我们每一个暗自发光的平凡人吧
每次在电影院哭都会被官博捕捉到😂
R.I.P
我们是第一书记豆瓣标记想看这部纪录片很久了,不出所料又是我一个人包场看完。
看完之后感动、震撼于这样一个伟大工程,是这么多的第一书记实实在在用他们的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用他们的双手打出一片天地。
如果说今年的《能文能武李延年》是用一段战前政治工作告诉我们打赢抗美援朝的意义的话,那么这一部《我们是第一书记》就是用无数第一书记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脱贫攻坚的意义何在。
它在于一个国家的制度优越性是赋予她的人民发展权。
走出影院,我特地搜了一下发展权的定义,发展权是个人、民族和国家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权利。
共和国历经72年峥嵘岁月,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成长到现在,每个人不可否认都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但是身在都市的我们也会被周围的灯红酒绿迷离夜色遮蔽视线,忘记了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那么多人并未跟我们一样充分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他们不知何为城市化,不知何为现代化,困住他们的是真实存在的穷山恶水和无法被轻易扭转的代际传递的贫困,扶贫攻坚就是照亮这片盲区的光,第一书记们有如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不仅带去了火焰,也带去了如何照亮前路的方法。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各种主旋律题材影片,不限影片类型也不限影片题材,但最重要的是,拍摄的人与在其中的人都要有信念感,很多扯着主旋律大旗搭着主旋律旋风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空有口号而无实质,你们为什么拍不出动人的主旋律啊?
那是因为你们不信啊,你们不相信现在的国家就是由一个兼具理想信念的党和一群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支撑起来的,在这些所谓的文艺工作者心中,只有自私自利才叫人性,有信仰有信念不是人性,无私奉献不是人性。
这个国家太多的动人故事,为何无人能好好讲述,终其原因,还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流话语能量的失语,90年代我们有大决战有焦裕禄有横空出世,为何现在一部《能文能武李延年》就能让我们这些人心潮澎湃,那是因为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有一群专业的人,能讲好故事了。
感谢各位第一书记们,有你们,人民有信心,中国有未来。
选取了5个人物记录了,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成就!
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在相对比较多富裕的地方,但是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人生活的非常艰难,是这些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心系群众的好党员好领导去帮扶,才有了现在全面脱困的好局面。
最后介绍了好多干部在这期间因为意外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是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影片80分钟5个小故事讲述了西藏、四川、黑龙江、贵州等地的扶贫工作。
个人评分7.5分,值得一看。
先说优点:1.最喜欢第一个西藏的故事,作为去西藏三次环线的人,很能感受西藏的贫瘠与落后。
都21世纪了,贫穷与落后依然离我们这么近。
也值得带孩子去看看。
2.新华社出品,画面构图优美,镜头语言丰富,音乐很赞,叙事节奏快,信息量大,不用担心过于无聊。
不足:1.不够克制和理性,有些地方过于煽情。
纪录片可以带有主观观察视角、但是应该把结论交给观众。
有可能考虑到院线电影的观众接受度和宣发,所以在纪实和共情方面做了妥协,可以理解。
2.关于其中一个故事牺牲照顾家人来成就事业这一点,在现在这个时代不值得宣传。
我们宣扬人性的美,但不要抹灭人性。
另一个故事里,对书记老年痴呆的母亲一笔带过就很克制,也很真实。
3.我可能更想看到人物背后的动机和逻辑来了解他们,可能因为短片的时长限制,所以缺乏立体的人物形象。
不得不说有一点遗憾。
第一次看纪录片的首映,没有失望。
这部影片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山区和其他贫困地区真实的生活状态,更好的呼吁更多人的关注扶贫,启发更多的人: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让社会更好,让国家更好。
看的过程中就忍不住为第一书记们的机智与负责赞叹,很佩服他们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并改变着贫困人的环境与人生,正能量的纪录片!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他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为自己存在的意义,负重前行。
没有他们,贫苦地区的人们依旧会过着泥泞艰难的生活,没有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拼搏,也不会有脱贫老百姓脸上无比灿烂的笑容。
书记们原本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是他们为了为贫困地区的百姓们撑起一片天,硬生生地把自己变成了无所不能的、钢铁般刚强的英雄。
他们舍弃了他们原本可以享受的静谧的惬意的轻松的生活,一头扎进了摇摇晃晃的风雨飘零的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活,一步步带领着他们走向幸福、走向富裕。
在此,我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关于第一书记们首先,通过影片能够深深的感受到在身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们舍已为人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他(她)们为了人民群众不能陪伴自己的老人,缺少了自己孩子成长岁月,一心战斗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其次,我认为第一书记们都是全能型人才,他们拥有领导力、凝聚力、创造力,最最重要的是他(她)们有着一往无前艰苦奋斗的精神,遇到困难从来不打退堂鼓,对于人民群众不抛弃不放弃!
他们舍已为人,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将少有所教老有所依做到了极致!
关于影片镜头影片中孩子眼睛中的单纯、纯朴是我最不敢直视的镜头,他们那一双双眼睛中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第一书记们说的对,他们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我不能够想象任杰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有多困难,因为人民群众不是演员,没有精湛的演技,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就深深将我吸引!
(为了防止剧透,具体的镜头大家12月3号去电影院感受一下哈)还有镜头中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让我们看到了脱贫攻坚最真实的一面……致敬奋斗在一线的第一书记们,他们用生命兑现承诺,用奉献诠释时代担当!
他们是新时代下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精神丰碑,是为下一代留下可供追寻和回望的脚步与精神。
欢迎大家12月3日,一起感受这场只属于人民群众的影片!
导演任杰说:“山里的花不在乎你是否看它 是否欣赏它,明年春天也一定会如期开放”第一书记就是开在山里的花,在没有镜头没有人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在全国各地做出贡献,超过1800位第一书记牺牲,看到他们没法回家过年,看到他们为了留守儿童过生日却不能回家陪伴自己的孩子,看到母亲受伤也只能在窗外路过……他们是第一书记,是人民的书记,脱贫攻坚不是一句空话,而且他们用青春,用生命书写的奋斗出来的。
当片尾《奉献》出来时,真的眼泪一直往下掉,都是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总有人为你而来”,很幸运我们有他们。
🎈前言这是一部没有演员、没有脚本、没有旁白、只有真实故事的影片,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英雄们。
可能影片的类型决定了它并不是合家欢电影,不是商业片,甚至可能上座率不高、票房没有达到预想,但今天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一起走进那些脱贫英雄们的故事。
(含剧透)🎈泪点每一个故事都有泪点。
1⃣第一个故事,第一书记同村民与在外读书的村民女儿视频聊天报喜,那天正值父亲节,当村民女儿脱口而出的父亲节快乐,父亲泪蒙的双眼;2⃣第二个故事,彝族的孩子向大山呼喊自己的理想,第一书记不愿谈论母亲的“记不得”;3⃣第三个故事,盲人父亲说“我有两个女儿,我要为他们活下去”。
因搬迁至城里,有许多的不适,但为了孩子,他学习了盲人按摩并开了一家盲人按摩馆;4⃣第四个故事,长期在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奋斗的母亲春节回家与孩子相聚,当孩子被问到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孩子说妈妈是脱贫工作,妈妈一下子泪崩。
(这里有个小彩蛋,在后续主创分享会有提到,之前摄制组一直有多次询问女儿“妈妈的工作是什么”,女儿一直不愿回答,或许女儿的心里有些许不理解与小小的抱怨,但春节的那句回答让妈妈知道女儿理解了她。
)5⃣对于我而言,最感动的反而是没有用大篇幅描述,仅在影片的ending提到的黄文秀书记。
在影片的开头,当我得知这部影片的背景是脱贫攻坚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黄文秀书记。
犹记得当年看《榜样2》,她是唯一一位未出席的英雄,没人会想到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她会开车去工作的地方,不幸在途中遇到山洪殉职。
当时那个视频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而且黄文秀书记才年仅三十,可以说她的一生是献给了脱贫事业。
♥️小小感悟所有的第一书记真的是用他们的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实事。
他们长久坚持下来的动力,我想源于他们的信仰。
正是这份信仰,凝聚了成千上万脱贫攻坚英雄们的血汗,故而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
♦️彩蛋影片ending的感谢名单中,共有1800+人。
但在🎥拍摄之初,仅1200+人的名单。
但随着🎥的拍摄,越来越多的名单送上来,经过筛选后,最终呈现了这1800+人的名单。
可以看到,有许许多多的名字上打了黑框,他们都是在脱贫攻坚战中付出鲜血的英雄们。
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黑框的名单。
最后,致信仰的强大💞
建党100年看到这样的片子很感人,这些书记在基层的付出很伟大,国家和人民需要你们,正是你们的付出我们的生活才倍感幸福,基层人民生活得到了保证才是立国的基本保证,艰巨条件下党员的作用太关键了!
确定了方向带领人民努力脱贫,国家和人民感谢你们,没有哪一个政党会向共产党一样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我为我党骄傲
这个题材本可以动人真实的展现,但这技法也太糙了,画面的堆砌,毫无节奏可言,说它是新闻专题片都算表扬他了。给题材三星,电影本身抱歉只能二星。
第一个故事的摄影是可以的
想起之前去广西采访脱贫攻坚 真的就像片中一位书记所说 “你想像过那种贫穷 但你亲眼看到它的时候你还是被震撼” 虽然是主旋律但不影响里面每一位伟大的平凡人的每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
致敬🫡
歌颂基层管理岗吃苦耐劳,工作苦、工作累、环境差的时候不能陪家人的时候,能不能顺便提一下回报。苦难多数时候并没有意义,谈奉献的时候,多谈谈回报,谈责任的时候多谈谈权利。别好处你都占了,然后说大家不努力,大家要像雷锋多学习。
这是一只只羊的故事,这是一个个孩子的故事,这是一粒粒粮食的故事,这是一个个家庭的故事,这是一个个生命的故事!
故事非常好,咱能不能老老实实拍个纪录片,别这么浮夸???
新闻纪实片,取材真实,贵在真实,胜在真实;摄影很美,但本质上还是视频素材的合辑,无法从电影的视角观看。我们之所以感动,不是被影像感动,是被精神内核感动,是被真人真事感动,是被奉献牺牲感动。扶贫攻坚战终究是场战争,有战争就有牺牲,牺牲者都是英雄,参与者都值得纪录;从取得扶贫攻坚战胜利,到步入乡村振兴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正在追寻向往的生活。观看需备纸巾。
看完《第一书记》大受震撼。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很多地方非常非常贫穷,孩子们上不起学,一天吃一个白水煮鸡蛋就特别满足了,我们生活在城里是难以想象的。第一书记真实记录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生活,他们的精神平凡可贵而伟大!
8.1
跟前天看的那个《我的父亲焦裕禄》比起来的话,同样是主旋律,同样是感人片,但这个片子的情感深度稍微弱了
看的时候非常感动,能体会到第一书记们的艰辛,也能看到工作前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纪录片。但是可能制作周期有点短,感觉对主要展示的几个事件的挖掘比较浅,除了第一段没怎么表现第一书记们的工作对他们自身价值实现,如果是想吸引年轻人回乡工作的话,加上这个可能会更有力一点。另外对黑白滤镜下的老人小孩的镜头感觉可以减少一点使用。
又红又专的中国好书记👍
拍摄理念要更新,还停留在很古板的新闻宣传上:一个伟光正的宣传主题+两三个苦情的煽情点+一段烘托气氛的音乐。我相信这里面每一个故事单拎出来都值得拍一部电影,但为什么做成纪录片却如此失败呢?为主角们的精神多一星。
可以的,很不错。虽然是弘扬正能量,但是这片子拍的很好,角度也很好,故事也紧凑。
年轻人少在网上无病呻吟,多了解世界的每一面
好样的!
带我妈妈去忆苦思甜的
我知道他们在煽情,他们在拍村民们前后对比有点刻意,他们最后放上书记们的家人让人难过,放上去世的书记们更是悲痛。我都知道。但是忍不住哭,忍不住感动,他们是真正的救世主,配得上伟大,配得上无尽的光荣,也为那些年纪轻轻却牺牲在岗位的鲜活生命深深惋惜。感谢你们!
最可爱的人,我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