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一般,剧情杂乱,,总之包袱很多,抖的却没多大效果。
(1) 开篇就很俗套,电影里强调的两个植入式假药广告不知道是不是也是植入式广告,并且俗套的赶潮流,用了很多网络流行语(2) 主角出场,俗套的不会武功,俗套的周星驰式的男猪脚让女猪脚难看。
(3)那个妈妈真的是很俗套,最后领赏的那个包袱都没抖出来。
(4)俗套的遇到两个笨蛋打劫的(5)男猪脚俗套的好心救了武林高手,深藏不漏,免费赐予男猪脚绝世武功。
(6)俗套的坏人都是笨蛋,自己下药害死自己。
(7)男猪脚俗套的掉进悬崖没死。
并且又遇到武林高手。
(这里故意弄了一个武功尽失的包袱,但结尾又俗套了)(8)俗套的恶搞N番,把玉娇龙(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踢下山崖。
(9)俗套的男猪脚怎么打都不死,(从小练就偷看的本领,脖子柔软)(10)俗套的误打误撞打通七经八脉,将恶人打死。
(11)最狗血,最俗套的是,帅气的皇帝最后放走了女猪脚,(话说小沈阳真不适合爱情戏,两个人演的真的是够尴尬的)全剧从头贯彻到尾的唯一一句“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别太放肆,没什么用)
在看完“大笑江湖”的第三天来写下感想,生怕忘了其中的某些桥段,最近国产大片疯狂的来袭,葛大爷、发哥,这一等级的人物占尽了风头,这个时候瞅瞅东北味的武侠片,别有一番风味。。。
估计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冲着赵本山和小沈阳来看的,但是他们却抛弃了招牌的二人转,江湖走啊走啊的走出了宁财神的味道,场景不够壮阔,细节不够完美,但起码笑点还是可圈可点的,这部大杂烩,融入了中西古今各种大片经典桥段的再度掰扯,居然还是有点看头的,最让人惊喜的是在玉娇龙身上那一踹,是“卧虎藏龙”和“功夫”的整合,宁财神典型的方言大融合,让恬妞操起了四川话,吴宗宪河南口,还有原汁原味台湾腔的林熙蕾,是让人有点惊喜的。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了许久没看到的“无厘头”,想到那个周氏喜剧辉煌的年代,现在真的很少有电影能让我们像当年那样开怀一笑,当徐克动用了“高尖端”科技力量一心打造玄幻大片,当黄百鸣一年不拉的准时为我们奉上一部炒的长毛了的剩饭,当王晶拉谢娜拉刘德华拉各种人还是无法换来一笑,当曾经让我们笑到肚子疼的各路名导都已经或发福或谢顶或换老婆的时候,我们的要求真的已经降到很低,降到了看“赤壁”都能看乐,“三枪”都能有几亿票房,我们一边骂一边看,不过我们只看一遍,看过就忘,第二遍绝不买单其实真正好笑和“雷”就差那么一丁点,老谋子的“三枪”,也是小沈阳,也是赵本山,也是程野,还是大制造,漂亮的风景和颜色,却远远无法遮掩情节上面的硬伤,大家都在使劲,闫妮在使劲风情,小沈阳在使劲娘,丫蛋在使劲二,使出吃奶的劲,结果换来天雷滚滚,俩个字评价就是很无极。
所以这样看来,“大笑江湖”起码还是有点意思的,虽然有的地方明显粗糙,明显替身,有的笑点看起来十分眼熟,但有人买账,我就还想看一遍小沈阳歪嘴替林熙蕾吹蜡烛的时候,还有小沈阳贱贱的说奸夫奸妇要浸猪笼的时候。
在这年头,一部电影能有情节吸引观众想看第二遍,已经算是超级大好片了。
公司组织的包场电影,要不我们是不会花钱到影院看国产电影的!
其实里面出现的那些大牌明星都是打酱油,过场而已,浮云罢了除了本山大叔还有点搞笑氛围,小沈阳的戏份我是真的不敢恭维算了 图一个乐呵 电影场景 画面 制作 都还蛮大片的 矛盾之处就不去追究了不过我真的很担心那些花钱进去看的会不会后悔??
看《大笑江湖》的时候,能很清晰地感受到里面哪些东西是来自编剧宁财神的,因为那种《武林外传》式的穿越性台词和道具用得很普遍,包袱的密度也很大,观众一旦进入那个语境之后,对很多东西都会觉得很会意了。
宁财神成名于《武林外传》,在《大笑江湖》里他延续了他编段子抖机灵的特长,但这些都是表面功夫,这里要讲述的是一个真正的武林江湖的故事。
江湖,那是前辈们经过多年经营所臆造出来的拥有自己完整而独立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的世界,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自在人心,但它却处在寻常人看不到摸不着的另一维度的世界中。
与《武林外传》中同福客栈的现实存在不同,《大笑江湖》中的市井是一个武功秘籍满天飞、人人心怀武侠梦的尚武世界,这里宁财神直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用《武林外传》式的嬉笑怒骂将金庸式的仗剑江湖进行一番解构式的重新演绎。
小沈阳扮演的小鞋匠的诸多经历,充满了金庸武侠小说中初涉江湖的善良少年盲打误撞式的懵懂奇遇,但无论是好人的成全还是坏人的暗算,最终都共同成就了其不世武功,这个套路对于常看武侠小说的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贯彻的是善恶有报的最淳朴的价值观。
《大笑江湖》对这一经典叙事模式的遵守基本上可以用亦步亦趋来形容,于是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东西没有什么是我们不熟悉的,《武林外传》式的语言和笑料,《笑傲江湖》式的人物和情节,虽然不新鲜,但接受起来毫无压力,我们只需要在其中去享受发现与传统认知系统相对应的元素的乐趣就可以了,其实影片中的很多亮点都源于这种翻新或做旧。
这还不同于港式无厘头电影中的恶搞,我觉得没那么嚣张和随意,现实逻辑更强一些,而且由于出自内地编剧之手,也更接地气。
我觉得接受这部电影首先要有两个先决条件,首先是不要因为主创的前作《刺陵》和《三枪拍案惊奇》所赢得的“恶名”而带有偏见地去看。
至少从朱延平这里,这部影片更接近其《神经刀与飞天猫》、《新乌龙院》等早期喜剧电影的风格,片中对陈昇的《把悲伤留给自己》的运用,不由得让人想起《新乌龙院》中吴孟达唱《吻别》的情景。
而小沈阳也不再是一走路就摔跟头的二人转表演风格,尽管还有些生涩,但他是在努力地以电影表演的方式来塑造这个怀有大梦想的小人物的。
此外是最好有一点的相关方面的积累,否则可能不会知道这里杂糅了海子的诗、《星球大战》中Yoda大师的形象、以及王家卫电影和《终结者》的经典台词等等,也许这不影响对影片的接受,但毕竟乐趣会少一些。
心情放轻松些,看喜剧嘛,就别苦大仇深的,而且赵本山和程野扮演的两个笨贼还是非常出彩的,每次出场都是碰头好,不知道“别太放肆,没什么用”会不会成为新的流行语汇。
在今年的贺岁主打影片中,《大笑江湖》是相对低调的一部,但也许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一部。
这里我觉得主创的心态很好,姿态很低,最搞笑的是在影片开场出现的书摊叫卖,还影射了今年的几部重头电影,包括几部贺岁档的竞争对手,听起来真的很开心。
《大笑江湖》的缺陷在于情节,关于小鞋匠这一人物后来在事件进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有点难以自圆其说,另外最让我不满意的是小鞋匠与月露的感情线,总体来看是没什么营养的,而且每次都拖节奏,觉得宁财神还是不太会写爱情,《爱出色》中的爱情也比较勉强。
不过这里面的林熙蕾倒是近两年我看到的最漂亮的林熙蕾,在经历了《气喘吁吁》、《窈窕绅士》和《剑雨》之后,我熟悉的那个知性美女又回来了。
我承认是被宁财神骗进电影院的,与猪延平无关,又是一部继《大灌篮》、《刺陵》之后的一大烂片,本想着财神的编剧起码能让《大笑江湖》无厘头一把,可还是砸在猪的手里。
本就没奢望有什么演技,只是想看看剧情能有多闹腾,但现在老猪已经残疾,讲不好故事了,没办法,只能看某些细节了,甚至过程中我都把注意力放在数有多少武林名宿、武侠典故和被恶搞的武侠电影,这样的目的观影可能还有点意思,开场卖假药(西门吹雪、叶孤城《决战紫禁之巅》)、田扒光(《笑傲江湖》)、《九阴真经》的出处、《葵花宝典》如何到东方不败的手里、最雷的是尤达大师的宇宙剑法,亮点是本山大叔“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原来“源力与你同在”在江湖中意思就是“别放肆,没什么用”。
吴宗宪被雷劈下悬崖后,我突然醒悟了,原来《大笑》就是在教育我们“莫装B,装B被雷劈”。
这片儿还真不值当写个什么东西,所以随便写点观后感,想哪儿说哪儿吧。
1、奔着“三枪+刺陵”的预期去的,所以,有点意外,居然还行……(所谓还行就是我看完了,没起身走掉。
) 2、朱延平可能是个好商人,但他肯定不是个好导演,甚至,连个合格的导演都不是。
3、编剧宁财神的这个故事被朱延平浪费了。
很多细节完全是糊弄过去的。
朱延平可能是过去被狼追惯了,现在让他撒开了跑,反而有点不习惯了。
4、这个故事吧,很多地方都在玩儿擦边球……稍微不小心,或者别人跟你较个真,这故事就玩球儿了……你懂的,不解释…… 5、林熙蕾是真漂亮……捎带着小沈阳也不那么讨厌了…… 6、海子的父母都还在,年岁已高,付点版税给人家,不算什么过分要求吧?
谁愿意喜欢这片儿我都不拦着,可你们丫也不能拦着我不喜欢这片儿,这个道理够简单的了吧?
可有些人就是不明白,这算脑残吗?
深深地疲惫:中国不是骗子多,而是傻子不够用…… 能拍出来能剪出来能放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叫电影,但有些电影是”film“,有些是”movie“,有些就只能叫”Pictures“…… 有人一直在很执着地追问,我就简单回答一下。
大笑是不是烂片,和个人的标准有关。
这个答案其实是很个人的,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这是属于个人的自由。
而你的权利就是用钱包去投票,并尊重其他人的选择。
我不喜欢这片儿,但我从来没拦着别人去喜欢它。
但即使排除掉个人喜好之后,我仍然认为大笑不能算是一部正常的电影。
中国电影应该百花齐放,但大笑不像百花,更像毒草,它给中国电影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它所可能带来的益处。
因为这种毒草会抢夺其他花朵的养分,让本应该百花齐放的花园变得杂草丛生,最后必然导致荒芜。
对于这种电影,如果我们的观众仍然抱着欣赏甚至鼓励的态度,最后你就会发现,你除了这种东西之外什么都看不到了。
我想即使对于某些喜爱这种类型的观众来说,这都不会是一种乐于见到的景象。
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对吃屎这事儿宽容,最后就会除了吃屎就没别的选择。
我从来没说过要对大笑这样的电影斩尽杀绝,但我们不能鼓励大笑这样的电影。
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
任何类型的影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当吃屎变成主流之后,这事儿就值得大家反思一下了。
吴迪(小沈阳 饰)以修鞋为生,最大乐趣就是看武侠漫画《飞剑》。
某日,他遇到了修鞋女子月露(林熙蕾 饰),后者是皇上(陈志朋 饰)的表妹,因不愿做皇后,逃之夭夭。
皇上派遣大内高手杨过(曾志伟 饰)追杀。
吴迪盲打误撞杀了淫贼田扒光,救了月露。
为了把鞋还给月露,吴迪前往泰山。
途中,吴迪遭遇河盗独孤鸿(赵本山 饰)及其弟子(程野 饰),在世外高人的暗中帮助下,他击退了独孤鸿。
老人临别时输给他深厚内力,赠给他一本《九阴真经》,由于他只看图,随手丢在一边。
田扒光的神农教同门姐妹粉凤凰和红凤凰找他算账,结果他毫发无损,对方损兵折将。
逃避追杀时,他掉进了万丈深渊,却遇到了世外高人的敌人(吴宗宪 饰),好在有惊无险。
不过,最终吴迪还是住进了神农教主(恬妞 饰)开的黑店,并遇到了心上人月露
白瞎了 赵大叔一帮人 捧场的 估计都是北方的 奔着 本山大叔 和小沈阳去的但是 朱延平 简直就是烂片制造者 还好意思 找老赵投资 找宁财神 写剧本 找小沈阳演戏 简直就是亵渎啊 台湾狗 赶紧滚回去 你爹 陈水扁 在牢里等你作伴呢
《大笑江湖》:愿原力与你同在文/四月物语“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这句星球大战的经典台词,成了《大笑江湖》里的“别太放肆,没什么用。
”言简意赅,实为恶搞,跟满篇的南北方言味台词一样,成为宁财神编剧的标签。
想当初,《武林外传》也是凭此上位。
恶搞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如东方不败、独孤求败;恶搞影片《决战紫禁之巅》、《卧虎藏龙》、《功夫》;恶搞武林秘籍,《九阴真经》、《葵花宝典》都没有放过。
星战里的尤达大师更成了“宇宙剑法”小人书里的主角儿。
那么片中最主要人物小沈阳和逃婚公主林熙蕾之间发生了什么,又是如何表现的,这个最关键情节在生拉硬套的剧情之外并没有更多的过度,让感情戏显得平淡无奇,整个线索七零八落。
至于影片宣传的小鞋匠成为武林高手,这个展现过程也无厘头了些,仍然是无巧不成书受到世外高人的指点。
除了两名男女主角外,发力最多的当属赵本山和程野。
像宣传中的吴宗宪、恬妞、陈志朋、徐少强,甚至是曾志伟,都是摆设中的摆设。
还有赵本山的几位弟子亮相,也太过匆匆,印象不深。
视觉效果比较粗糙,服饰设计还算看得过去。
有一段小沈阳化身无相神功精髓的段子,是片中少有的新意。
随着故事的发展,发现影片只关注于主角本身,其它一切时间环境路人甲统统无关紧要,把人物孤立于其它关系之上,故事可信度大大降低,也使得很多其它配角显得脱节。
除了几场烟火戏,武打场景也是相当不给力,设计得一塌糊涂,基本没有招式,除了脚丫就是暗器。
大内第一高手的毙命更是匪夷所思,堪称跳跃式编导,如吴宗宪那一式引雷自灌。
细品起来,值得回味的恐怕只有台词,给曾志伟配音的是石班瑜吧,辨识度很高。
小沈阳地道的东北腔,赵本山举手投足都是戏,林熙蕾的国语很符合耍贱的身份,倒是恬妞、毕畅、翟星月的口音有些别扭。
小小彬在宣传时的出场,以为戏份很多,结果影片里只有闪回,念台词都在出字幕后的花絮里了。
还有就是影片使用的歌曲很出人意料,除了小沈阳唱的主题曲,居然还使用了陈升《把悲伤留给自己》和《北京一夜》 ,颇有些穿越的感觉。
片末,小沈阳动情的一瞬间确实有点感人了,这对于影片来说多么难得啊。
可惜的是,导演朱延平把握戏核的能力实在太低,无法让闪光点更明亮,最终延续了他来内地淘金后一贯的低水准。
进入12月份,贺岁档期正式到来,之前的《哈7》、《生化危机4》神马的都已经成为浮云,不会再对贺岁档的华语影片产生任何威胁。
《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三部大戏前后排开,谁都不抢谁,谁都不跟谁争,呈现出一片和气生财的景象。
尤其是陈凯歌的《赵氏孤儿》,不管是躲《让子弹飞》还是什么也好,档期从原定的16号直接提前到4号,多半是想给自己减少一些威胁,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在影院拍片中占有优势。
但“子弹”是躲过去了,却遇上了一拨唱二人转的,《大笑江湖》明显是看准了“孤儿”好欺负,毕竟姜文的子弹从来弹无虚发,而冯小刚的喜剧更是贺岁鼻祖,无论遇到谁都会死的很惨。
于是刘老根同学选择了本就为悲剧的《赵氏孤儿》,加之陈凯歌这几年在观众心中并没得到太高认可,想借着自己的喜剧把对方搞成真正的杯具,但由于有着近年来烂片专业户朱延平的存在,自己却先成为了杯具。
《大笑江湖》在12月3号的上映,就好像在三道贺岁大餐之前让人见到了一坨盖着锅盖的屎,看上去应该很香,揭开锅盖则臭死个人。
其实,在观影之前,对《大笑江湖》还是略有期待的,毕竟有着赵本山和小沈阳,最不济还也能弄成个电影版春晚或者武侠版《乡村爱情》吧,但我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宁财神和导演朱延平。
宁财神写网络小说的本事我不知道也没看过,但自从进入影视圈以来,个人觉得就没写出什么像样的好剧本,即使是让他名声大噪的《武林外传》,也是因为那几个活宝演员演得好,真要是琢磨每集的剧情故事,挺没劲的。
虽然说剧情在喜剧电影中比在其他类型片中的重要性要显得略低,但你也不能当他可有可无,毕竟每部影片都要有它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支撑。
《大笑江湖》你不能说它没故事,可这段一只破鞋引发的故事显得是那么的支离破碎,想到哪编到哪,完全不顾观众是否在意,就连糊弄三岁小孩的故事都比这个吸引人。
一部好的影片,其故事中的人物都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但从《大笑江湖》中却看不到任何一个人物可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论主角还是配角感觉都像是跑龙套的,没有中心。
当然,编剧差了点,作为喜剧还可以弥补,只要其中能有几个经典的搞笑桥段也能留下不错的口碑,至少可以让大众传送,可是,借用小沈阳的一句话:这个,真没有!
想想也是,导演是个台湾人,主演是一帮东北二人转演员,朱延平怎么可能知道他们的优势和长处?
他怎么可能了解让这些人如何演才能逗乐观众?
对于小沈阳等人搞笑功夫的认识,朱导演还远远不够。
小沈阳之所以能够让人笑,一是因为那纯正的东北口音本身就带有喜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表演的台词给力。
《大笑江湖》虽然基本保留了演员们原声原味,甚至还加入了各种方言,但台词除了赵老师的那句英文“别太放肆,没什么用”之外,貌似就像吃了软骨散一样再也给不出力,没有给力的台词,拿什么让观众乐?
仅凭那几本众人皆知的武功秘籍?
仅凭模仿或恶搞几段经典的电影桥段?
还是就凭小沈阳和赵本山那两张脸?
这里本来还想说说小沈阳和林熙蕾之间的爱情戏,但作为一部喜剧,连喜都没了,别的在怎么说也没有用,更何况这俩人之间的戏,在小沈阳那张一直拧巴着的脸的作用下,无任何感觉。
想想在影片上映之前,曾有人发表文章,貌似是《大笑江湖》如何在票房上秒杀《赵氏孤儿》,分析了《大笑江湖》的各种优势云云。
那个时候谁也不敢说这事儿就不会发生,可现在恐怕应该变成了谁也不敢这么说了。
《赵氏孤儿》我也看了,虽然说不是特别的出色,但陈凯歌确实是用心拍了,也比之前的《梅兰芳》要好。
如果这样一部影片会被《大笑江湖》这样一坨屎秒杀或者在票房上击败,那么陈凯歌导演真要回去搂着媳妇哭了。
《大笑江湖》影片本身并不可笑,朋友在观影时甚至睡着,不过,它的上映是个笑话,一个冷笑话,简直太糊弄观众了。
赵老师,您还是带着您的徒弟唱好二人转,演好春晚小品吧,我们还同样会支持。
千万别再瞎掺合电影了,这玩意好腿也能给你整瘸了啊!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麻烦别拿经典恶搞好不好?
太破碎了。电影需要节奏,不是有一头一尾中间一堆包袱就完了。结尾加一星。
我觉得 中国内地无厘头的电影能拍到这份上 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宽容一点? 起码这片子看下来,我没有一点反感。
很搞笑
在数字电视上看了一遍 朱延平+小沈阳?绝配
因为没有期待,反而有惊喜。
可惜了本山大叔给力的表现,为什么就不能讲一个能说的通的故事呢?
二人转又上电影了,哎……年轻人,别太放肆,没什么用!
如果有周杰伦,这部片就完美了! .
不抱期望去看的,结果还算满意
我觉得很好笑,又很浪漫诶~
低俗喜剧,剧情无聊,再说主演,虽然小沈阳是真的很火,很有才,是个多才多艺的艺人,但是还不能称做演员,演戏很跳戏很尴尬。
没看过
林熙蕾好漂亮= =还是有点笑点的
将无厘头演绎的够无厘头
放了大料的一锅浆糊
朱延平的超水准发挥,2010的年末庸作,票房一路飘红的原因,要归结于本山家族多年来与文化垄断力量春晚勾肩搭背所换回的浩荡人气。
喜剧片。绝对喜剧片。
朱延平實在太差勁!
笑是笑了,剧情一坨屎,特别厌恶吴宗宪用了配音,多么抹杀天王级的演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