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的极限》拍摄于更严肃神秘的《离魂异客》之后,更轻快的《鬼狗杀手》《丧尸未逝》之前,是贾木许伪类型风格转变时期的中期作品,而这部的气质似乎与其孤独、无归属感、无意义旅行的主题完美的契合与现实主义的《天堂陌影》相比,《控制》更有种浓烈的超现实之感,杀手的人物像是一个狂想文艺逼在无聊旅行中为消磨时间的幻想(孩子们,这就是我):喝咖啡时想象一个有独特气质的女人和他共事,旅店独自发呆时想象极性感的裸体美女躺在身边,火车上等待漫长旅途结束时想象一个神秘女人给他装着任务的火柴盒。
火柴盒,想象似乎总是就地取材且无连贯性:无连贯性同天堂陌影产生共鸣。
就地取材的想象与控制的“极限”,“物极必反”“失控的幻想”相印证,最后杀手大义凛然的杀死了某个恶人,杀手也为自己的旅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孤独和疏离在这本应爽快的情节中似乎变得更深刻,更剧烈贾木许的一大魅力在于,不论他以什么形式拍电影、拍什么类型的电影都会让孤独、疏离的情绪占主导。
一个“万变不离其中”的导演,一个纯粹的导演我习惯从匠心和才气两个角度来评价一个导演,他的匠心是略逊于奉俊昊的,但常态的才气是不输于拍《奏鸣曲》时的北野武的。
因为Astro Boy失约法国院线,所以找了这部贾木许的新作,看完就一直琢磨,琢磨的脑袋疼,还特饿,最后也没搞懂。
总结起来这就是一部闷骚的电影一个鼻孔占半张脸的男人去完成一个什么任务,经过几趟火车,任务完成,回家,就这样,电影里故事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意像,西服,火车,火柴盒,咖啡,裸女,太极, 透明雨衣电影里每一个镜头仿佛都在说话,刻意的构图,强调情绪的特写,极度深入心理的音乐,这些元素让这电影实在太让人困惑,我每次看电影都会有很强烈的感性情绪,只有这部没有,因为他太抽象了看到最后的字幕,愕然发现摄影杜可风,好吧,难怪,每个镜头都像刻意画出来的,静物的排列不规则但符合美学观念,杜可风好久不见,太想念这些富于想象力的镜头了,王家卫没有他失色很多音乐,电影的音乐很好听,但很极端,有点电子乐和摇滚的结合,音乐很适合电影的情绪,里面的人脸都是很冷的,或是没有表情的,台词也很少,音乐就成了表达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配乐每次出现的时候,都是在普通电影里演员该做表情的时候,这部没有,完全靠听觉,然后制造或悲伤或恐惧或孤独的心理活动。
看完电影出来一个老太太抓着我愤怒的说,他为什么要杀了他,不明白,然后周围几个人小声对同伴说真是奇怪的电影,现在明白为什么艺术片可以在欧洲活得这么好,片子很闷,但从头到尾都没有人睡觉,好吧,我又被法国人的小资矫情熏陶了谁看了电影麻烦给我讲讲,我脑子转不动了,意象太多,琢磨不过来了
下班的路上跟J聊天,我说我压力大心情差的时候就喜欢看那种特别闷没什么剧情的无聊电影。
J说,那你一定要看看《控制的极限》,最近看的最闷最无聊的电影就是它了。
于是晚上睡前打开了电影,看了20分钟之后给J发消息,说你果然明白我的喜好了。
我非常喜欢。
一个黑人杀手,接到了杀人的任务,不停地辗转地方,不停地与人街头。
极少的对话,大量在路上的镜头。
看了20分钟之后去查了一下导演,竟然是贾木许,难怪很喜欢,最近喜欢的《帕特森》也是他的作品。
因为画面语言太美,没有台词和戏剧化的冲突,镜头就非常重要,一看摄影,哦,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杜可风啊,难怪这么美。
零星几个弹幕,大多在困惑导演想表达什么。
我觉得我很喜欢这种,反复什么也没讲,又仿佛表达了很多的电影,因为整个观影过程,想是被导演带着做了一场Meditation,他讲了什么不重要,那些节奏和镜头加隐喻,给大脑做了一个深度的Mashaji,抚平了 那些焦虑和不安,呼吸的节奏都逐渐舒缓起来。
是向内的观影感受,看见的是时间的流动,然后看到自己。
被投喂那种既定格式的快餐式电影,高热量可以刺激短暂的快感。
但是真的要平静,我太爱这种闷片了。
电影因为几乎没有台词和角色名称,于是后面的演员表特别有趣。
服务生、小提琴、吉他…每个陆续出现的符号都有一个演员,不是很可爱吗
The sound track of this one is fucking genius. Handmade,hand-picked in another sense, it's just natural. Though the pictures are filmed beautifully, each still image makes a pretty painting when takes out, they are just not comfortable to look at, not even closer in the way that music drew you in.At the same time, sound tracks didn't drive you crazy, not at all beyond it's role-- it didnt make the happening overwhelming. Fuck, cheers to whomever made it, good job!Btw, honey you are the closest person in my mind that could make this kind of thing, why don't you quit yr job and do this?
每当在与人相处时遇到麻烦,不知如何处理,我就会翻出贾木许的电影来重温一下,学习他是怎样待人接物的。
因为看贾木许的电影,总能为我开拓出更多人际交往的可能,比如:你我彼此讨厌,却不耽误我们成为朋友;你我谁都不理解谁,但我们可以祝福彼此;我对你如此之好,但如果你不接受我的好意,甚至你恨我我也觉得OK……“人们到底有哪些交往的模式?
我可不可以开拓出更多?
”我觉得这就是贾木许的人生课题。
下面会选取他的几部代表作品来加以说明。
《不法之徒》《不法之徒》,它刺激的片名下其实是个温情的故事。
Zack和Jack两个倒霉鬼因为遭人陷害在同一天被关进了同一间牢房,他们性格不合,互相看不顺眼,却也无可奈何地一同经历了越狱、互帮互助、最后各自走入新生活的重要时光。
在影片最后,Zack和Jack在岔道口分手,他们直到这一刻还在互黑彼此的穿着,连一个简单的握手都做不到,但Zack和Jack是朋友吗?
当然!
虽然是那个一回想起来就让你骂脏话的朋友。
我讨厌你,你不喜欢我,我们却有缘分一起度过人生重要的时光,也不耽误我们成为朋友,说的就是这两人。
分叉路口的Zack和Jack《地球之夜》五名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出租车司机,在这一晚都载到了一位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乘客。
选角导演自认为所有女孩儿都希望当上大明星,女孩儿却拒绝了她的好意,说自己只想当个修车师傅;潮流男孩儿遇到刚进城的乡巴佬,他们年龄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还不通,但都给到对方片刻温暖;黑人小伙儿好奇地向盲人姑娘问东问西,并无意冒犯却使得姑娘反感。
他见姑娘补妆为姑娘开灯,被姑娘认为多此一举,他为姑娘减少路费,原本49的车钱只收40,被姑娘认作是一种怜悯。
好像在这一晚小伙子做什么说什么都是错的,但这又有何妨,告别时他还是诚心诚意地叮嘱姑娘要注意安全;飞车党司机搭载上一位患心脏病的神父,他崇拜神父,很认真地一定要在车里向神父告解,神父却吃不消他的车技,最终昏死在了车里;醉鬼和出租车司机一开始剑拔弩张,谁也不理解谁,却在诉说完各自悲惨的人生经历后和解了。
我实在搞不懂你在想什么,你当然也可以搞不懂我。
你我谁都不理解谁,但我们至少可以彼此祝福。
这就是《地球之夜》五个小故事的共同主题。
总也对不上号的黑人小伙儿和盲人姑娘《破碎之花》这个故事讲的是年老的花花公子因突发事件不得不去拜访他年轻时的风流对象们。
这些女人有的对他余情未了、有的对他心怀恨意、有的对他若即若离,有的对他高冷疏离,但无论她们变成怎样,男主这一趟怀旧之旅再也给不了他当初的感觉,旧时光的美好滤镜被一一打碎。
贾木许的这部电影之所以叫《破碎之花》,一个角度的破碎是美人不再,旧梦难以重温,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角度的破碎是男主本人的破碎,就是说当男主寻找这些旧爱时,虽然夹杂私心,但态度是真诚无恶意的,可他的这份真诚无恶意并没被旧爱们看见,旧爱们对男主的态度大多是冷漠无情的,更有甚者大打出手。
所以《破碎之花》讲的不再是温情故事,它主打一个真心被错待。
我对你如此真诚,但如果你不愿接受,甚至你还会恨我,我也无可奈何。
男人的善意被女人误解成恶意,这种无奈不止一次出现在贾木许的电影里,《破碎之花》算是对这一情节最全面、正式的梳理。
破碎的是迟暮的情人们,也是男主自己贾木许还有一部很不温情的电影,这部片子的主题甚至都不是真心被错待,而是——我欣赏你,我爱你,但这并不耽误我杀死你。
它就是《唯爱永生》。
《唯爱永生》《唯爱永生》全片用了99%的内容来用力讲述了两个吸血鬼对人类文明的热爱。
贾木许对音乐、阅读、建筑的好品味,也被尽数体现在了这部电影里。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电影结尾处,这两个高阶文艺吸血鬼,他们比人类本身还更热爱人类的精神,在本能驱动下不堪一击,饥肠辘辘的两只毫不犹豫就把利爪伸向了他们最钟爱的人类,也是很讽刺了。
老贾的音乐品味真的绝所以总体看来,贾木许拓展出了多少种人际交往的模式呢?
我讨厌你,但也可以和你成为朋友;我爱你,但也不耽误我把你杀了;我不理解你,但我愿意祝福你;我对你有感情,但你可以不喜欢,也可以不接受。
我看贾木许的电影,觉得他一直在教我松弛。
有一个声音会告诉我说,与人交往的奥义就是允许对方做任何事,他做任何事都不要觉得奇怪,因为他是人不是神。
一旦你给对方设限了,就是你在尝试控制人性,人性怎么可能被控制?
一个尝试控制自己的人性和别人的人性的人,他是交不到真朋友的。
我觉得这和我之前接受的教育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
顺序不一样。
贾木许先允许我做人,我做人做得不错,心境就越来越宽容,最后宽容到有点接近神。
而之前我被教育的都是不能做人,必须抑制自己的人性去成为神。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厚往薄来”、“孔融让梨”、“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我们的体系里存在着各种能让你迅速成神的“咒语”。
但现在我会去想,这样硬凹成的拥有神的外壳的神,都没允许自我成长就速成为神的神,他们是真神吗?
最后,贾木许的《控制的极限》可以看一看,这是他“人际关系多样性”这条逻辑线上的里程碑。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人遇见人,但人也不再是人,男主遇见的每个人都代表一种灵性的思考,他们分别是音乐、电影、科学、舞蹈、建筑、性爱……,男主,这个把自己控制到极限的异常紧绷的人,在与这些灵性思考相处的过程中,渐渐学会松弛,终于放下了对自我控制。
贾木许真的教会了我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怎样放下对错,放下控制,当我被允许做一个人,我周围的人也可以安心去做人,我们就都松弛下来了。
影片讲了一个杀手的任务之旅,充满诗意。
依然是反戏剧性的设计。
当迷幻喜剧片看的话就挺不错。
基本就是讲这个杀手和一个又一个的人接头的过程,最终杀掉目标,然后踏上下一段任务之旅。
这部影片有非常重的后面《唯爱永生》、《帕特森》甚至是《丧尸未至》的影子。
但想讲的可能跟这三部比都少多了。
感觉像是在实验用影像配合迷幻乐表达那些感受。
但真的很棒。
比如几次主角看画、一次下地铁与一个坐着的老人对视、喝咖啡的时候看路人等。
充满诗意…(这种表达也在后面《帕特森》里达到一种顶峰)配乐上非常像唯爱永生,用了大量小调五声的迷幻乐,以吉他为主。
用法也和唯爱永生的相似。
加强人物感受的张力,非常有贾木许的风格,特别喜欢。
摄影上也像唯爱永生,但不得不说和唯爱永生比差多了。
这部影片和早期的也挺不同,开始用了不少特写。
但个人感觉确实差点意思,感觉像是后面风格的萌芽阶段。
这是吉姆·贾木许对于创作本体论的一个自我表达。
是他的一个梦。
因为他在影片中说,一部好的电影跟梦是分不开的。
这会让人想起梦的解析家费里尼说的,“梦的象征意味是跟电影密不可分的。
”当习惯了黑白摄影的贾木许去到西班牙,决定往他的赛璐珞上泼洒绚丽的色彩时,他必然是小心翼翼的,在让颜色丰富他的梦境的同时,又让它变得异常简单。
作为贾木许的一个关键作品,《控制的极限》实际上保持着一种活跃的简单性,主题上的阐述也尽力向电影这一门艺术的本质靠拢,因此它是纯粹的,像诗歌,像音乐。
贾木许不是讲得太多,从而让观众变得不耐烦,而是说得过于易懂,使得他的读者惊异,甚至质疑,这会不会是那个拍摄了《离魂异客》的作者最不应该拿出手的作品。
它的经典有赖于从一个全景式的视角审视他的电影:缺少了它,他的电影不会因此模糊,但有它的存在,托起贾木许电影的那一套自足的美学会像岩石一样更加坚实。
控制的极限2009年,美国独立电影宗师吉姆·贾木许拍摄了一部鹤立独行、让别人无法复制的电影《控制的极限》,有人说此片是讲艺术和现实的对抗;有人说此片是讲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对抗;也有人说整部电影其实就是杀手男的心灵之旅;更有人把此片看成一部充满寓意的魔幻片,认为电影从头到尾,就是一场幻觉,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道具、情节一一剖析,解密其中的暗示、寓意,比如:杀手从未和接头人之外的人(即现实世界)发生关系,杀手拒绝了手机(外界沟通工具),杀手“用意念”进入了BOSS老巢。
当然,这些人物也都是幻觉的一部分,这也是裸女为什么能无处不在的原因。
你得承认这是一部很有张力的影片,容易让人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当你无所适从的时候,我对《控制的极限》的另类解读或许可以让你豁然开朗。
面对一个复杂的方程式,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我习惯用特殊值带进去,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读这部电影,这种方法同样奏效。
我取的特殊值是:这部电影是反霸权题材,杀手男的终极目标就是杀死美国驻外的情报机构首脑,向美国的霸权主义示威。
有了这个特殊值,电影里所有的谜题顿时迎刃而解。
1、较量双方的实力对比电影开篇就是雇佣杀手,奇怪的是,他们不谈佣金,却对杀手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与杀手接头的人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国家,这些说明了什么?
说明无论是杀手方还是被杀方,其财力、物力、人力都十分雄厚,其势力几乎遍布全球,无所不在!
所以,片中反应的绝不是个人恩怨,也不可能是帮派之争,黑手党算是大的帮派了吧,但他们的势力范围也只局限与意大利、美国等地方。
因此,除了美国的情报机构和世界反美反霸权势力具有这样实力外,你还能找到更合适的目标吗?
有人说影片讲述一个神秘的陌生人在计划一桩罪案,他一直谨慎地把握着和法律制裁之间的界限。
在整个过程中,他不信任任何人,他的目标也没有暴露,他始终游离于专注和恍惚之间...... 这简直是胡扯!
2、杀手男为什么不停地转移、接头?
美国情报部门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杀手男如果直奔目标,必然会引起怀疑,他不停地转移、接头,目的只有一个:迷惑对手。
即便是如此小心翼翼,钟爱电影的白衣女子还是暴露被抓。
3、众多的单线联系人杀手男和众多的单线联系人接头,这些联系人有中,有谨小慎微但热爱音乐的中年男子(路伊斯·托沙 Luis Tosar 饰),有打扮出众酷爱电影的白衣女子(蒂尔达·斯维顿 Tilda Swinton 饰),有醉心波希米亚文化的老人(约翰·赫特 John Hurt 饰),更有沉迷分子学的神秘东方女性(工藤夕贵饰)。
他们和杀手男分别谈论了音乐(提琴男)、电影(白发女)、科学(日本女,当然《神秘列车》里的女人,老了)、波西米亚(即流浪,John Hurt演的老杆子)、迷幻药(墨西哥男)。
这些人国籍不同,身份、职业、性格、专业相去甚远。
这些人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甘心情愿加入刺杀行动?
是发自内心的对霸权主义的憎恨,把这些人凝聚到了一起。
4、不时出现的直升飞机和白鸽直升飞机每一次出场,几乎都有白鸽出现。
白鸽代表着和平和自由,可是飞机的出现,惊扰了白鸽,打破了宁静与和平;在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中,直升机的出现是那么的不合时宜,那么的令人厌恶,因为它代表着掠夺、战争与罪恶!
小男孩看见飞机,没有丝毫的惊讶,指着飞机道:那是美国人。
真是意味深长。
5、其他一些细节杀手男永远只点两杯咖啡,在无聊的时候练习太极,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即使裸体的美女在他身边,他依旧作怀不乱;唯一一次表现出微笑,是在一个排练大厅欣赏长段的歌舞,听着优雅的琴声、深情的歌唱,看着优美的舞蹈。
杀手男为什么会这样?
可以设想一下,杀手男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钟爱的妻子,可是,他的妻子却在一次空袭中丧生了。
排练厅那一幕,勾起他对曾经美好幸福生活的回忆。
所以,杀手男永远只点两杯咖啡;所以,杀手男可以对近在咫尺的裸女无动于衷;所以,杀手男可以不计报酬,义无反顾地成为一名刺客!
接头信物始终是红色或绿色的火柴盒,是否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思呢?
杀手男为什么一定要用曼努埃尔 塞维利亚诺的琴弦勒死美国情报基地首脑,必有其用意;可惜我孤陋寡闻,对此人竟然一无所知。
学识广博的朋友不妨为我做个补充。
杀手男如何进入情报机构基地的?
当然不是依靠什么意念,不过是导演也不清楚,或者已无关紧要。
裸女的雨衣、裸女的尸体,说明裸女暴露了,背叛了,被处死了。
是在告诉杀手男,你安全了,你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吧。
于是,杀手男扔掉压抑的深色西装,换上颜色鲜艳的休闲服,融入到人流之中。
我的另类解读是否靠谱,有待大家去玩味探讨,但吉姆•贾木许这部《控制的极限》无疑是成功的大作,不仅对影片中人物的控制达到了极限,对电影观众的控制也达到了极限。
难怪有人说:如果你能坚持看完这部影片,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修炼。
一个杀手,或许根本不是杀手的一个人的一次内心净化之旅。
音乐,电影,性欲,科学,药品都是诱惑,而现实是丑恶的,最后“杀手”运用“imagination”杀死了作为“现实” 的黑帮老大。
看过ghost dog 的人能更加理解这个电影,从很长时间起,jarmusch开始关注内心,ghost dog和现在说的‘控制的极限’都表达他对东方哲学的一种理解,即物质是虚幻的,完成内心的修炼就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杀手完成了内心的修炼,脱下工作服换上轻松的运动装完成涅槃。
所谓控制的极限,控制的极限便是控制内心。
“当我来到无法渡过的河流,我感到再也没人能指导我如何前进了——兰波” 看贾木许的《控制的极限》。
一部西班牙风光片+伪犯罪+伪悬疑+伪情色片,你把它当作任何一种类型片来看都会觉得索然无味。
我不想谈让人头大的隐喻有多深刻,使命与剧情一样毫无意义,只有那些闲扯才是生命的本质,那些音乐、电影、科学、波西米亚、致幻剂……
贾木许的杀手片,跟大伙的都不一样。西部片死人已阅,差个武士片鬼狗
我看是老贾最不酷的一部!不酷有三,太极、杜可风、弗拉门戈。那首Peteneras本来极好,连上剧情全错
看不懂。。
这片子和白头翁今年的《唯爱永生》可谓交相辉映,一冷一热了吧。诸位文艺怪鸡大拿们纷纷冲着面瘫神棍黑叔叔侃大山,聊音乐、聊电影、聊科学、聊先锋艺术,虽然WTF,但是看得真过瘾,尤其是斯文顿那段。弱弱的觉得,这片子实际上是在歌颂闷骚文艺青年们时时刻刻不在追求向往的叫做“自由”的白日梦吧。
总有那么部电影是你打着瞌睡拖了几天才看完,看完了你还真得由衷的赞叹它牛逼!贾木许永远不会让我失望!
看完后要很用心的想导演要表达什么,那些人估计都是他的幻觉和潜意识,台词也能契合到这一点上,可现在的我对这种文艺片真是一点感觉没有!
幻觉,就跟我在学校里见到姑娘一样~
看这片就是让你知道 什么是控制的极限!!
吃太多纸鼻孔会变大
居然是在马德里拍的,频繁出入索菲亚,看来贾木许很喜欢毕加索。anyway,我觉得这部蛮酷的,贾木许这个淘气鬼,所谓控制的极限,其实是在挑战观众忍耐的极限吧!
Spectacular! He knew how to control the pace and he knew when to push the limit。。。冷艳从容
杜克风的画面非常美,让我感兴趣的是哲学式的聊天。在厕所换下服装,想象世界中穿梭,把影响现实的政治抹杀掉。然并卵,这只是想象。
摄影很不错。画面很细腻。看的倒也不闷
想到阿彼察邦,但这拍的不好不好。
汗……装逼的极限在哪?
沉闷
我勒个去 什么鸟片 喝喝咖啡 吃吃纸 看看云 就把人给杀了? 云谋杀么。。。。
my best friend,我们还没看完,还差半小时哦~
或许我太俗了,欣赏不了。搞不清楚里面的对白
来到最后一个屋子,所有东西都罩在白布下面,天魔无缝里有类似场面。讨论分子前火车经过风力发电的地方,后来他又回到这个地方(las tres villas)了,并展开任务。还得看点采访再刷,不然还是看不懂。但第一遍,没感觉到control,也没感觉到limit,两个概念都没玩好的亚子。像是输出了几个价值观,“主观可以控制的界限到底在哪”是不是主题,当你想象一支🪶,你手里真的出现🪶。太极的部分太生硬了,没点出精髓,通篇只觉导演对于自己的价值观操之过急,没弄透就开始拍电影,结尾又跳出# NO LIMITS NO CONTROL#,逼人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