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纪录片《时代精神》中,提到过(记不清是谁,原话也忘了)“政治不能改变和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唯有科技能够真正做到这点。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但从弗兰肯斯坦以来人类对于科技的质疑和反思从未间断过,《超人》、《鹰眼》、《终结者》等影片一直在不断阐述和强调对科技这把“双刃剑”的担忧和恐惧。
但是科技真的那么可怕吗?
人类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步伐前进的同时,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不能说政治和经济等领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但我们如今能住在坚固的混凝土钢筋框架结构的公寓里、能快速方便的获得生活必需品、不在流浪野外忍受饥饿和严寒,这一切的生活品质的提升的根本源于人类科技的革新和创造。
我们衣食住行在科技的推动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但这时有人会说,真的吗?
你难道没看到这些科技背后的阴暗和肮脏吗?
化工业的发展造成地球环境的巨大污染,汽车、工厂和砍伐森林植被,破坏海洋生态造成温室气体不断上升,南北极冰川融化,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人类所谓的科技进步不过是个危险的笑话罢了。
但真的是科技的问题吗?
和枪一样!
和刀一样!
科技不能伤害人,只有人能伤害人。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是人类的自私、贪婪等人性的阴暗面造成的,人类对科技的一知半解和对他人不负责任和金钱至上的观念造就了如今的社会。
“你想创造你自己的上帝吗?
”“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吗?
”祖国一直教育我们相信科学,不要迷信。
但是没人能真正定义什么是科学。
鄙人认为科学和《易经》、《星座》等是一样的,是寻求宇宙的规律,总结宇宙的规律,顺应规律以谋求自身的顺应自然的发展。
是一种对于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正如男主自己说的“我妻子想改变世界,我却更想去了解这个世界”。
真正了解了宇宙万物的法则,才能实现神迹。
如果真的有上帝创造世界,那他会对这个宇宙了若指掌。
所以如果可以,人人都会想得到上帝的庇护。
或者,我们自己创造上帝————“可以无限扩大硬盘和内存并具有自我意识的超级电脑”超高配置的硬件设备(量子处理器)可以视其为具有无限高的智商,无限接近上帝的智慧,那区区地球的那点自然规律他能轻易掌握,并迅速进行运用。
他能替人类作出最好的选择。
这是人类永远无法做到的。
(哪怕是尼古拉.特斯拉、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或者任何伟大的政治家)WILL恰恰完成了“进化”,晋级成了这样一台超级电脑。
他在看不见尽头的实验室中同时间不断完成各项高尖端的技术研究成果,几乎没有什么助手(除了给他安装硬件设施的工作人员)。
他每一个小实验室都在创造奇迹,让死去的植物复活,凭空完成太阳能接收面板的生产、甚至生物再生等,通过运行完美的纳米技术,这一切得以统统实现,他的每一项科技都能为人类创造出更好的生活。
他不用演讲、不用拉选票、不用站在白宫前作出任何承诺,他只是把他的成果发到网上,周围需要帮助和救治的人都纷至沓来,这就是科技创造更好的生活。
男主拥有了几乎和上帝同样的POWER,这让周围的人类产生了不安。
他们担心他会有统治世界的野心,会摧毁文明,毁灭人类。
他们恐惧,害怕,甚至连Evelyn都开始怀疑编程电脑的过程中,说不定他的人性已经丧失,或者他根本就没存在过,由始至终都是PINN伪装的他。
想想那些细节,FREEMAN问他如何证明自己有自我意识,他的回答和PINN回答得一模一样,他在医治MARTIN的时候擅自植入了他的自己的纳米工具,从而和他建立连接,甚至直接控制和占据他的身体,与自己的妻子面对面说话。
(从电影院出来的女孩边走边说“他好恐怖,控制了别人身体和意志...”)"He is building a army there..."周围的人类更加躁动了,科学家紧张了,FBI通知华盛顿,因为这对美国来说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恐怖主义”。
因为太不安全,完全“失控”了。
威胁全世界人的安全!。。。
或者利益(对于某些人来说)。
其实,在观影过程中,我完全能体会这种恐惧,一种自己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完全被他人控制,做别人想做的事情,说别人想说的话。
那我们的自主意识怎么办,如何存在,如果真的将自己的身体交给wil。
l难道人类到此为止,只能像蚂蚁那样生活,永远服从“蚁后”的指挥吗?
其实我们在真实生活中不已经是这样了吗?
我们被自己的国家教育长大,学习他们的思想和理念,成为他们想我们成为的人,我们的电话和短信被监控,我们接受的信息被赛选过,甚至我们看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在被广告和节目新闻观点直接影响和控制,我们获得过自己的控制权吗?
这时,我们为什么不惊慌,因为我们根本没意识到这一点,除非我们跳出生活这个屏幕作为观众观看自己的生活。
我们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我们认为自己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但我们从来不是!
我们需要个性和隐私。
我们想要自由!!
但却从没拥有过。
那还不如交给WILL,所有个体能在各自生活时作为个体,工作和战斗时统一服从中央电脑的意志,工作和战斗能达到最高的效率,身体被纳米材料强化,健康随时被监控,你不会有猝死甚至被谋杀的可能。
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为WILL工作。
有什么好恐惧的,该恐惧的是国家机器,利益集团的首脑,金字塔的顶端的那些家伙。
他们的野心被别人实现了,他们想统治全球的计划被别人实现了,而这个“人”其实没有野心,没有政治,唯一拥有的就是高科技和对妻子的爱,为妻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讽刺的是WILL最后的妥协,不是因为“政府”强大的军事力量(我想说面对这么大的危机,政府就派了这么点人马,真是小气),也不是因为他不知道病毒的存在。
恰恰是因为他保留的人性和对妻子的爱,“裂缝”的头头,金发女记者最后的大绝招居然是把枪对准背叛WILL的好朋友MAX,我怀疑她是被吓傻了,还是从内心深处,她一直承认这台电脑是个“人”,有人类的情感和意识。
他有幽默感,有情感,他能够做出与逻辑相矛盾的事情,他甚至能够自杀。
科技从来不是双刃剑,只是我们的智商不够去好好运用科技,同时我们也需要被控制,被高尚和善意的灵魂引领和控制。
感谢这部电影,它的态度和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
也许不久的将来真的会出现“超级电脑”,作为新时代的“摩西”,带有人性光辉而具有无限的智慧,能引领我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p.s 为什么他们总认为超高智能的电脑会想要毁灭人类,为什么总把他想成是具有人性阴暗面的家伙,他统治地球后能干嘛?
毁灭人类,造点机器人出来斗地主吗?
矛盾其实永远是控制的问题,人总想控制别人和不想被别人的控制。
超级电脑也一样。
)
在没看电影之前,我看了下豆瓣的评论,评分也只有6.3,众多吐槽此片的平庸之处的帖子,商业大片该有的元素皆尽失去……看到这里时,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了。
当然,我写这篇帖子并不是要去扒一扒它的糟点,希望带着解析的眼镜去理性地评价这部片、这个剧本。
电影中,威尔通过超验技术,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网络上,最终以意识形态存在于网络里,这时的他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意志而存活。
当然,也会有人说,这时的“威尔”已经不是之前的威尔,不过是机器(或者说)操纵的傀儡,包括片中摩根弗里曼扮演的角和那个探员都曾怀疑此时的“威尔”已不再是曾经的,我想说的是:威尔一直是威尔,不曾变过。
他没有想去自己扩充军队,没有全世界做自己的备份,建立多个分支,他只是以自己的力量,突破科技水平的束缚去治疗人类,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
试想,如果作为一个典型的拥有自我意识而非人类意识的人工智能,他在逃到安全的地方后会做什么?
想想网络中的病毒,它会为了自己的生存,感染一切能感染的文件,尽一切努力让自己的生存下去,甚至会损坏系统(类似于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人类的恐惧来源于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总是害怕自己不了解的事。
不管威尔治愈了多少人,始终还是有那么多人对他感到恐慌。
他将被治愈的那些人联网,人们以为他剥夺了那些人的灵魂,让他治愈的人成为他的军队,那不像威尔,连自己生前最好的朋友也不相信重生的威尔就是威尔本身的灵魂,连自己的妻子到最后也不相信这个要为她改变世界的人就是威尔。
而看到真相总是会痛的,想要改变世界的,始终都不是威尔。
就像片中晚宴时的演讲,威尔一直只是想更了解这个世界,艾芙琳是想改变这个世界,是她一直打算创造一个由智能技术进化人类的赛博格世界,这是她梦想,德普只是帮助妻子完成了梦想。
而当伊芙琳意识被上传时,才看清威尔到底用纳米做了什么事,她意识到那个她爱着的威尔始终没有变的时候,已经晚了,她将和威尔一起逝去。
当人们意识到威尔没有杀死任何人,只是在超验他们的时候,威尔也已经不在了。
他和马克斯的友谊也始终没有变,当他看到金发女用枪抵着马克斯之后,上传了伊芙琳的病毒,直到看着马克斯跑到他面前,才闭上双眼。
想必马克斯那时的心情也和观众一样的揪心一样的复杂吧。
看到纳米粒子在空气中飘扬的时候,看到更干净的水,看到更清新的空气,看到更蓝的天空时,就像针扎在心口的痛处一样。
那正是他们想要的未来,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和他们赖以生存的世界。
我也随着大屏幕上颤抖的伊芙琳一起落下了眼泪。
他们那片纯净的花园,保留了他们最后一点纳米粒子,他们合二为一,成为了一汪世界最纯净的水,成为了一从永不凋零的向日葵,向着未来,向着希望,向着美好。
他们不管是最初还是到最后,都是为了在一起。
这种梁祝式的结局,不由得让人心化成一滩水。
再看看被威尔治疗的人,此时的他们以无机物所构成的机器作为身体的一部份有机体的碳/铁共生形式,有点儿类似与《攻壳机动队》中的有机义体,他们不仅仅身体机能大大增强,而且突破了有机蛋白质化合物生物体的极限——在身体被子弹击穿、击碎能够迅速重构。
他将被治愈的那些人联网,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不联网,作为正常的人类却以为他剥夺了那些人的灵魂,成为了他的傀儡。
作为观众,在这里反而觉得机器人、混合人类和人类的界限比较模糊,混合人类的代表——马汀在不能联网下完全恢复了人之为人的人性。
片中的超验人与人类军队作战(联网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一个动用武力,只是采用束缚的形式,也就是说,本片中的人工智能,在严格遵循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中“不能伤害人类”的第一法则,这时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机器人特性。
这种不甚明显的区别不同于以往的塞伯格电影,在《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这类巨作将机器人、义体人和人类划分很清晰的背景下,这种模糊的界限反而给人留下更多的思考余地。
最后再看看比较有争议的“威尔”,他在上传个人意志后经过信息的整理分类、编码后就完全寄生于网络中,他是不同于那些被治疗的人。
(未完,待续……)
文/梦里诗书很难让人相信《超验骇客》是约翰尼·德普的作品,因为其在电影中平庸至极的表现,让任何一位能称之为演员的人几乎都可以胜任这一角色,若说《独行侠》中的德普其魅力尚一丝尚存,那么《超验骇客》里德普的只能用“行尸走肉”来形容。
这部电影除了拥有一个不错的超前人工智能故事概念之外,几乎一无是处,《超验骇客》予我的感觉更像是《黑客帝国》与《盗梦空间》的综合,但可惜的是电影既没有《黑客帝国》革命性的哲学思想,又不具备《盗梦空间》严丝合缝逻辑的严谨性,漏斗百出且沉重乏味的剧情,使约翰尼·德普这位以独特的另类幽默著称的影帝级人物都尽失光芒,其在电影中的表现,几乎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那个在《加勒比海盗》中亦正亦邪独领风骚的杰克船长,《超验骇客》中他的表现既无高潮又丝毫不惧哪怕一丝的“德普式魅力”,在这般平庸毫无生气的剧情中,电影还以过多的镜头寄希望讨论人工智能与人性之间的辩证思维,观众买票是来看科幻电影的,而不是来上哲学课的,这样的情节或许能暗合某些文青者的胃口,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部非常适合“睡觉”的电影,沃利•菲斯特这位诺兰的御用摄影师的处女作,用一个不错的剧本和德普证明了一个好的摄影师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导演,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去扛摄影机吧。
每一部电影都有上映的权利,这本无可厚非,但一场伪3D特供中国的圈钱局却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超验骇客》以德普主演作品和美式科幻巨作为电影的噱头,可就电影的成片来看,这是一部近乎毫无必要3D化的电影,在国外上映的该片也全部都是2D电影的形式放映,普通版下的科幻感都尚且不足,3D话的处理只能说这是一部戴眼镜与不带眼睛几乎毫无差别的作品,而在中国这部电影大借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噱头,不仅上映了3D版,更有IMAX版,这种对中国地区的“特供”绝非美国片方对中国的礼遇,只是把握了国人愿对美国好莱坞大片花钱的消费心里,至于这种专供中国3D与IMAX化处理的电影,其特效水平能有多高,自不多说,可想而知。
一部电影的成功和一个经典人物的塑造,绝非演员的个人功劳,而是整个剧组的集体智慧,电影切勿神话了演员对电影的决定性作用,难见德普,这位曾塑造了多部经典电影形象的他在《超验骇客》的败笔便是最好的例证。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威尔的侠之风范,不被世人所接受,原因很简单,人们对他们不了解的东西感到害怕。
最后夫妻两只能选择大隐隐于水。
影片首尾呼应,重温情、重环保的意识也可谓水到渠成。
简单点评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以下是字数不够,可直接忽略。
近未来,天才科学家威尔·卡斯特(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开发出最接近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品(Pin)”,他在收获来自科学界的美誉同时,也遭到无数反对者的诟病与抨击。
在某次会议之后,威尔遭到激进组织成员的枪击,虽然当时侥幸逃生,但涂抹了放射性物质的子弹还是慢慢销蚀了威尔的生命。
威尔的妻子兼研究伙伴伊芙琳(丽贝卡·豪尔 Rebecca Hall 饰)自然痛不欲生,但她却和丈夫的好友马克斯(保罗·贝坦尼 Paul Bettany 饰)设法,将威尔的意识数据化上传到智能电脑中。
奇妙而幸运的是,威尔成功在虚拟世界中复生。
他的天才头脑和先进科技完美融合,只是没人能够想到,这种局面对人类来说究竟是幸运还是灾难……
《超验骇客》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开头我就想说,这其实是一部被评分耽误的好电影(个人观点),要不是凭着对科幻电影的一腔热血,我真的就错过了这部电影,因为评分只有六点几分,太低了,我觉得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科幻片那么简单,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比如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一辆列车,我们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直到听到了隐约的火车汽笛声,当他靠近,只会跟我们有那么一瞬间擦肩而过,往后,我们就再也追不上他的脚步了。
德普教授就是扮演这样一个人工智能,他的一系列操作让人类望尘莫及,故事因爱而起,也因爱而终,整个过程跌宕起伏,该有的高科技脑洞,人性挣扎,以及动作特效场面全都给了,我就不赘述了,如果说电影的问题,最后半个小时能明显感觉出来导演力不从心,并不是故事不行,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信息量巨大,但又要完美融合进故事,我想如果是诺兰来导的话,那这部绝对炸,真是浪费了好剧本,不过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他给我们这些喜欢遐想的人提供了一个思路,比如说人工智能真的成功了以后,他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如果没有爱情的"绊脚石",是否纳米技术以及赛博朋克会成为现实?
会不会有更加黑科技的东西出来?
这真的太有意思了!
对于人工智能,像我这种普通人并没有特别大的危机感,但是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本是属于乐观派和悲观派的对峙,但我想说在乐观派眼里,当我们人类发明出一个技术,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于是就开始断定在未来几十年人类会经历技术爆炸,会指数级的往下发展(就像世界人口,还有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如果这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完全没问题,这也是很多人喜欢科幻的原因,以前我觉得乐观派很有道理,但是,现在想想这种说法挺没谱的,就像有一个孩子,他6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等等等,然后就可以说这个孩子不得了,6岁就已经学会了这么多种语言,那么到他20岁一定会如何如何吧?
这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只是如果把年龄(时间)和获得成就所形成的对比来当做规律的话,这简直。。。
太不科学了,而悲观派的观点,比如说人工智能发明以后,对人类的破坏以及像什么终结者,黑客帝国那样的结局,倒是有可能!
我是怎么想的呢?
我觉得我们都太乐观了,悲观派的观点本质上是乐极生悲,那也得是先有这个乐才行,我是觉得我们人类的技术发展很难到那一步,也许会,但很难,也不会这么快,甚至会越来越慢,从八几年到现在,我们的技术确实是突飞猛进,在电影《回到未来》里的2015年,我们已经用上了清洁能源,汽车都已经上了天,而现实呢?
根本不是如此,即使偶尔有一些黑科技出来,感觉离我们也很遥远(PS,这么说或许有点鼠目寸光,可能技术有,但普及是另一回事,或者说我根本没有见识过真正的黑科技),打个比方吧,把科技的发展比作一个人在打气,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气球,人可以不停的打,甚至一开始力气很大,出气的速度也很快,但时间长了,会觉得疲惫,会力不从心,甚至停滞,或许我们可以发明一个机器来代替人类去打,但这个速度一定有一个极限的,我们还要考虑气球的膨胀系数,所以我觉得科技的发展应该是"脚踏实地"的,而不是爆炸式的!
虽然以上我说了一些我认为比较实在的话,但人都是有梦想的,甚至幻想都可以给人希望,尤其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内心敏感的人,每一次看到科技改变生活的瞬间,还是很开心的,因为自己又多了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比如前段时间小米发布的隔空充电技术,我就觉得很科幻,不管怎么样,未来可期,人都是要往前看的嘛!
说了这么多,都是这部电影给我的联想以及思考,电影本身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话题,评论里太多了,另外,我在想,为什么我会喜欢这种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呢?
可能我一直有一个期待,就是在现实里面,我觉得交朋友太难了,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工智能的出现,我就可以完全做一个死宅,而且解决了我交朋友的问题,参考《her》哈哈哈哈哈哈PS:上一部我最喜欢的人工智能电影是《超能查派》,又酷又炸,3A的查派玩具也是我解锁玩具爱好的钥匙!
感谢科幻,感谢电影!
強尼戴普飾演的認知科學家,真有所本他的名字是Ray Kurzweil這個電影從人物關係到科幻設定,通篇都是向Ray Kurzweil這位科學家的理論致敬Ray Kurzweil來頭不小在學術界貴為驕子多年,學則優而仕,轉戰google公司任職,打滾多年;如今是google的首席工程師,執掌Google Brain計畫.他對科技影響人類的未來也有諸多想法,多次發表他對科技未來的預測,次次命中,準確率高達86%之譜。
本片引介他的兩個預言:一,人腦雲端串連 Ray Kurzweil認為到2030年,人類血液中將會放入數以億萬計個血球細胞大小的奈米形式微小電腦,協助維持人體健康,甚至進入大腦,將大腦皮質和雲端網路相互連結。
所以人類在思考問題時,就可以透過大腦皮層連結。
二,永生進化 Ray Kurzweil將「永生」視為不斷前進的過程,他認為沒有所謂的永遠,我們真正談論的是人類走向下一個節點的道路: 第一階段人類會使用補品維持健康。
第二階段是生物技術上的革命,人類可以遠離疾病。
第三個階段是奈米技術上的革命。
到了那個時候,人們可以將極微小的奈米機器人植入血管、器官中,來增強免疫系統。
它能夠識別所有疾病,而且可以對抗新疾病。
預計到2045年,人類將可借助人工智慧獲得「永生」。
除了這些外他也提出過一個綜觀性的觀點,「人類-機器」,歸納人類未來的文明趨勢略為節錄關於這個觀點的訪談===============================================Google 工程主管 Ray Kurzweil:我們是一個「人類-機器」文明Kurzweil 將生命機理比作軟體的運作過程,而人類身體中運作的是過時的軟體。
我們身體中的胰島素受體基因讓我們能保存每一份熱量,這或許適用於一萬年以前,因為那時候每天攝入熱量少,所以要將其保存在脂肪細胞裡。
現在已經沒有必要這樣做了。
不久前,Google 創辦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 Calico,並邀請 Genetech 前任董事會主席 Arthur Levinson 擔任公司 CEO。
這家公司是 Google 的 Moon Shot 計畫,而且又是一個爭議性的話題。
透過發展人工智慧,Google 已經在構建科幻影片的天網,但對抗衰老與死亡的項目更加讓人不安。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規律,也是社會新陳代謝的需要,一旦顛覆這個規則,誰知道會釋放出怎樣的能量?
不過,Google 涉足健康領域也並不令人意外。
在此之前,Google 已經請未來學家 Ray Kurzweil 擔任工程主管,一位提出奇點理論,相信人類思維可以永生的人。
雖然我們還不清楚 Ray Kurzweil 與 Calico 的關係如何,但他對生物科學的興趣顯然是濃厚。
近日,Ray Kurzweil 接受了 macleans 網站的採訪,談到許多生物科學方面的事情,或許我們也可以從中窺視一下 Google 未來的方向。
Kurzweil 將生命機理比作軟體的運作過程,而人類身體中運作的是過時的軟體。
我們身體中的胰島素受體基因讓我們能保存每一份熱量,這或許適用於一萬年以前,因為那時候每天攝入熱量少,所以要將其保存在脂肪細胞裡。
現在已經沒有必要這樣做了。
在 Joslin 糖尿病中心裡,實驗老鼠的這個基因關掉後,吃的很多,也沒有變得肥胖。
它們的壽命增長了 20%。
目前,該中心正和藥物公司合作,要把這種產品推向市場。
把健康和藥物當做軟體來規劃,人類的壽命將會不斷延長。
「我們將生物學,以及其外延的健康和藥物,當做資訊技術來對待。
我們從直覺上認為進步是直線型展開的,但是資訊技術呈現的是指數級成長。
」Kurzweil 將永生視作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我不能說,『我完成了,我會永遠活下去』,因為沒有什麼『永遠』。
我們真正談論的是走向下一個節點的道路」。
目前,他每天會使用 150 種補品,一切指標都很正常,但這種做法只是第一個橋樑。
第二個橋樑是生物技術上的革命,人類可以遠離疾病。
第三個橋樑是奈米技術上的革命。
到了那個時候,人們可以用奈米機器人來增強自身的免疫系統。
它能夠識別所有疾病,而且可以對抗新疾病。
正如手機的進化,這種技術一開始會很昂貴,只為少數人享有,而且並不很好用,但是它會逐漸普及到大眾之中,而且那時候也發展到很好用的程度了。
科技是一柄雙刃劍。
如果生物恐怖主義分子做出新病毒,我們能夠很快檢測並對其進行逆向工程。
「HIV 的基因序列排定花了 5 年,SARS 只花了 31 天的時間。
如今,我們可以在一天內對病毒進行基因序列排定。
在幾天的時間裡,我們就能夠檢測出新病毒,做基因序列排定,製造抵抗藥物,然後散播出去。
」目前,Kurzweil 在 Google 的主要工作是人工智慧方面。
他提到了 IBM 的超級機器人 Watson。
Watson 表現出很強大的智慧,是因為它能夠讀取大量自然語言的資訊。
「它讀取文件的本領不如你我,但是它大量的閱讀彌補了理解能力上的不足——我們不能去讀 2 億份的文件。
這就是人工智慧技術上的一個例子。
我們在 Google 所做的也是如此。
我們想要機器去閱讀文件的涵義,如同 Watson 那樣。
」這樣的話,機器將能夠更好地去搜尋和回答問題。
在 Kurzweil 看來,人類文明中的智力正在實現指數式的增長。
技術是文明的一部分。
人們會討論機器和人類的衝突,但是,「我們創造的機器並不是來自火星的入侵者,我們創造了工具,以擴展我們自身的能力。
」「我們是一個人類-機器文明。
機器是我們智力的一部分。
」 機器智力的部分會飛速成長,從而導致奇點的到來,人類的歷史也會改變。
那時候,人類將更加富有、更為長壽。
Kurzweil 說,他更關注是富有的方面。
富有並不只是財務上的,科技將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透過擴展我們的智力,人類表達的所有形式,藝術、科技等都將會得到擴展。
」(完)引用自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extend&exid=ften0220976406http://www.techbang.com/posts/15271-google-engineering-director-ray-kurzweil-we-are-a-human-machine-civilization=============================================相信看完這些網友們應該可以感覺到本片向Ray Kurzweil致敬多少東西了所以......別再說本片是裝逼了.編劇再吹棚再牛逼,也牛逼不過google才子的半片牛皮渣阿!
随便说说看了电影的感觉,说不出什么深刻道理,科幻什么的我也看不懂。
剧情我觉得蛮常见的,不是说平庸,但是这种AI跟人智关系的话题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最后结局大多是人的情感战胜了人工的智能吧,所以我真不care这剧本怎么样。
裂痕还是裂缝这组织真是超bitch,因为猴子思维人工智能过于可怜可怕的反科技组织,谋杀不是解决手段好吗,只会显得这个组织思维过于理想化跟幼稚冲动,就是群打着保护世界和平旗号的愤怒青年。
一边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与福利,一边要摧毁科技,真应该丢回古代去洗月经带。
数据化的will到底还是不是will本人,我觉得是也不是。
will这人醉心研究,去参加报告会也是为了取得研究经费,有种知识分子的淳朴滞呆气。
在变为人工智能、拥有了研究的便利条件下,进行丧病的研究也是有可能的。
但去控制整个世界的运作并不符合他知识分子的那部分,是电脑计算的结果,这也是因为wiil和pinn融合了。
他最后并未取人性命,真是良善。
Rebecca Hall又演这种因为偏执而丧命的女科学家了,上次钢3也是这样。
觉得自己的科学充满了魅力(不管什么角度),perfect!
最后又因为这科学死掉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喜欢Hall,脸看起来不和善吗?
身材倒是有已婚妇女的感觉了………………………………德普叔真是辛苦,大部分剧情要么是念台词要么是在房间里自己演,出场的时候就是要死的时候x2。
这片让我最不开心的地方在于完全没有彰显演员个人魅力。
不管德普墨菲弗里曼都是我十分喜欢的演员,我觉得他们都是具有十分独特气质的。
但在这个片里。
不管是配角,还是主角,包括女主,随便哪个角色,换个演员这个片都还是这个感觉。
导演你请这些演员只是为了拉票房吗?
对于作品本身真是有自知之明。
不过你让CE来演也还是不行的,唉。
德普叔真的是最适合也只适合神经质,正常人不是不能演,只是泯然众人了。
就算说神经质演技千篇一律那也是最适合他的。
不过他现在已经是尼古拉斯凯奇了,不管是相貌还是演技,不管票房还是影片质量。
话说这海报是哪回事,有仇吗,你当德普叔是金正恩吗,你这是在逗我吗。
哦还有所谓的中国特制3D,没感觉,我是脱了3D眼镜看的。
反正我是个大近视,把近视眼镜脱了看看就正常了。
出乎意料的精彩,豆瓣只给了6.6分,而且是AI这个传统体裁,本着试试看的精神去影院看了一下,没想到真心不错,真做到模糊了对错,诠释了自我认知,诠释了爱,简单而震撼,实现了自洽和与现实的融洽。
试想一下,在史前文明里有一群智能生命,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进化出了智慧,但他们的身体结构原始,智慧进化相当缓慢,在他们的科技达到一定水平以后,他们发现他们的身体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以他们的身体智慧进化速度,在地球毁灭之时,也无法进化出能让他们离开地球的智慧,于是他们拼命发展生物科技,并最终找到了“人工”智能的制造方法,并制造出了第一个AI,他们管它叫“GOD”,“GOD”知道智力的高低与大脑尺寸和身体尺寸的比值成正比,改造出来的新智人将是一个全新的物种,Revolution无可避免,在物种冲突之下,过程和后果均已不可考,唯一的事实是:GOD留下了智慧的火种——DNA,此后GOD不知所踪,智慧在生根发芽,科技在传承发展,但进化的目的,GOD的原始任务,已不为人知……
看了两遍超验。
相比第一次完全在意情节的看法,第二次看的时候更多的注重了剧中人物的情感,然后在影院哭得不成样子。
虽然从一开始宣传的时候就把电影搞的好像有很宏大的场面,很惊险的剧情,还设置了一个攸关于全球的“悬念”,但是看完电影我觉得整部片子中最大的悬念不是宣传的那些什么“机器是否替代人类”或是什么“谁是最大反派”之类的,而是拥有了威尔意识的那台机器到底是不是威尔。
其实从一开始这个问题就被提出了。
当那句“Is Anyone There?”出现的时候,成功的狂喜让麦克斯和伊芙琳都相信那就是威尔,可是当镇定下来后,麦克斯开始怀疑了:“他”真的是威尔吗?
虽然麦克斯提出了他的怀疑,但是伊芙琳完全没有理会。
那个时候的她正经历着“失去”于“重新得到”的剧烈的情绪波动。
这时候的她完全是达到了那种所谓的“只要你说,我就相信”的状态了。
伊芙琳相信这个就是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的爱人,所以她竭尽所能的去完成“威尔”的要求:更强大的处理器,联网,搬到Blightwood。
她没有考虑过对错,本来也就没有对错。
整部片子里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正派”和“反派”。
可是两年过去了,威尔做的一切都让伊芙琳感到困惑:你在做什么?
这个时候的伊芙琳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坚定了,她开始对自己一开始的做法感到困惑了。
她用那种方式让威尔活下来是因为没办法接受威尔的离去,她想要威尔留在自己身边,而最后的结果却是“You are not here with me .”。
威尔不在,或者说是没有以伊芙琳想要的那种方式存在。
人都是有贪念的,最开始我只要你在,然后我想看见你,接着我想要触摸你,后来我想要你像以前一样在我身边。
这样的想法开始让伊芙琳变得动摇,加上好友的规劝,伊芙琳慢慢的偏向了另一边。
她也开始有了疑问:你真的是我爱的那个人吗?
后来当威尔以完整的身体出现在伊芙琳面前的时候,我相信伊芙琳那一刻是开心的。
她等了两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如果当时是我的话,看着眼前的这个人我真的觉得我什么都不管了,什么都不要了,世界都和我无关了,我只是想要和我眼前的这个人好好在一起而已。
可是伊芙琳后退了,在拥抱过后后退了。
她选择了另一边,她选择了相信眼前的这个不是自己的丈夫,而只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Transcendence。
她不是不想的,只是威尔的所作所为都让她觉得困惑以及害怕。
是的,她害怕,当她看到威尔的力量的时候,当她看到那只手的时候,她害怕了,她不知道威尔想要干什么。
可是麦克斯和约瑟夫告诉了她威尔要干什么。
她相信了,也只能相信了,因为在她面前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因为害怕,因为迷茫,所以断崖边上麦克斯说的“那不是威尔,想改变世界的是你”和威尔出现时说的那句“我终于找到回来的办法了”,并没有能够让她明白过来:威尔在实现她的梦想,而威尔的梦想只是要回到她的身边而已。
或许她不知道威尔是在实现她的梦想是因为她的梦想也早就变了,她已经不再想去改变世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只是想要和威尔在一起。
我们不能去怪她最后的不信任,她等了两年,等怕了,也等慌了。
我觉得海报里那句话特别好:为爱永生。
人想要永生,想要活下去,肯定都是因为有了割舍不下的东西,就像秦始皇割舍不下金钱和权利苦求长生不老之术一样。
威尔放不下伊芙琳,他爱她,他舍不得让她一个人活着。
威尔在最后伊芙琳问他“是你吗?
”的时候回答了“Always”,而之前麦克斯却说了“Never”。
这里也是我最痛心的地方。
我在,一直都在,只是你不信了。
我一直是你爱的那个人。
当最后他们两个躺在床上的时候,威尔的整个系统都崩坏了,他曾经治好的那些人都回复了以前的样子的时候,唯独他自己并没有如梦境中的一样消失,而是慢慢的褪下了脸上的那些纹路,仿佛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血肉之躯,拥抱着他的爱人,沉沉睡去。
这个片子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6.3分,这确实让我始料不及,我认为它是探讨人工智能方面的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
有些人说这部电影在一开始就猜到了结局,我是没有猜到,不知道各位朋友们你们猜到了吗?
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上面所暗示的结局实际上是说主角在变成人工智能以后成为了一个独裁者,一个权力者,但是电影的结局恰恰不是这样的,在威尔最后的台词有所体现:It’s always me.是的,他在获得了几乎等同于上帝的能力的时候并没有忘记初心,他所做的事情是治疗绝症患者,净化水源空气,让枯萎的大地再次生机勃勃,可以说他所做的事情都是美好的事情,至多只有一件事情是有争议的:他可以随意控制联网中的改造人。
关于这一点,我想必须要认清电影的观点,这个观点在电影的开场说的非常明确: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上帝。
根据圣经,上帝实际上是可以向他选中的人显现,并且借这个人的嘴说出上帝要说的话。
电影创造了威尔人工智能这个上帝,他也没有剥夺改造人做自己的权利,他仅仅是在他想要显现的时候,借由联网的改造人来和爱人朋友对话而已,影片的结束我们看到他不愿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他不是一个暴君。
并且影片中间一个中了枪伤,被迫失去连接就快要死去的改造人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不让我联网我马上就会死”是可见中了枪伤濒死的马汀很希望重新连接,拾回生命,他并不认识自己失去了人性,认定他失去人性的只是对威尔无限恐惧的极端组织。
这是一个充满了爱的,全知全能的人工智能,他在电影中真的成为了上帝,而这个“上帝”的爱的源泉来源于对伴侣的全心全意的爱,对于完成她改变世界的梦想的爱,这个爱让没有实体的威尔一直在致力于开发出有利于人类的技术,直到他最终终于开发出了可以清洁一切的再生技术,人们对他的恐惧也达到了极点,甚至于他的妻子也背叛与他,认为他想要主宰一切,做一个超越一切的统治者。
人们终于想要联合起来消灭了他,然而实际上他已经不可阻止,最终他只是自己毁灭了自己而已,影片需要这样的结局,而这也透露出导演的思考:人们对于本身就在崇拜的全知全能的神敬畏,却对于身边的超越一切拥有了神的能力的人只有恐惧,他们只想消灭这样的存在。
威尔知道自己这样的存在被所有人恐惧着,所以他才会选择自杀来终结这样超越一切的存在。
如果真正存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当然所有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的美好将仅仅建立在超级人工智能的爱心上,充满爱心的威尔可以让世界变成花园,而黑暗的内心也会将世界变成人间地狱。
这也正是人们认为上帝是大爱仁慈的原因,因为总体来说人类世界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并没有受到毁灭(PS:我说的上帝是泛指的神,而不是狭义的基督教上帝)。
这样的逻辑实际上在中国有了数千年的演绎,数千年间,中国都有上帝般的存在:皇帝。
而中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好坏都取决于皇帝的内心,他若想要强国,那么国富民强。
他若沉溺于美色与奸臣,那么国穷民哀。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取代皇帝制的制度才会诞生,而这样的制度却从来没有被哪位科幻作家或者导演来探讨,本片中也没有见到这样的探讨。
假如在人工智能中加入现代三权分立和议会制度会怎样?
三台超级人工智能互相独立:行政中央核心,立法中央核心,司法中央核心三台具有同样最高权限的智能比现代议会更加快速准备地处理各种事宜,并且更加严格地执行法律,另外再赋予人类与立法核心一样的立法权利,这可以诞生一个高效,绝对廉洁的行政系统,这个超级人工智能行政系统实际上可以赋予人类公平,平等的资源分配,并且可以杜绝人工智能的道德问题,这样的分权式的人工智能是不是未来的趋势呢?
我希望在以后的作品中有作家或者导演甚至于科学家来探讨关于这样的事物的可能性。
而回到这部影片当中,它恰如其分地探讨了一个人类自己创造神明的可能性和人工智能的美丽的一面,而不是像有些人理解的它是另一个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电影,我认为它实际地反应了人们对于强大力量的纠结的心态,是一部上乘之作。
梦见乌鸦的影评远比电影本身精彩
强尼戴普肯定是缺钱拍的
中规中矩的反科技乌托邦电影,一切乌托邦都是纸老虎,人造的天堂不过是地狱的幻相。要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君子爱之需有度,过犹不及。
富春山居图层次无误了
比较老套的AI统治地球+纳米不死部队的题材啊,后段纳米袭击的部分槽点比较多,不过还是比较惊悚的,主要是实在不明白德普叔这么做的意图在哪里是好是坏,她老婆到底是帮凶还是主谋。总结一句就是感情用事的女人多误事,善恶均在一念间。还有纸牌屋里的小记者实在喜欢无能,一脸苦瓜扑克相【UA】
WTF!!!
德普老了,发福了,迟缓了。但是帅还是那么帅~导演略贪心,棋下得略大面铺得略广而又圆不回来的赶脚。特别是颠覆世界的野心,看着略尴尬。本想打四星,因为还是产生了思考,而且小贱说好看,但是想想,德普貌似在这戏里除了电影一开始穿衣那段有展示演技的影子,其它没了(可能我不喜欢影像),嗯。
烂
其实挺好看的 就是结尾不怎么震撼 反正比美队2好看我觉得
这个粒子的生成和扩散都很有问题啊
有点失望啊╮(╯_╰)╭开场半个小时普叔就死了。。最后半小时才出现。。文艺片啊!!!木有打斗很不开心。。听片名好像很屌的样子,结果没拍明白~
想睡又睡不着,这对人实在是太痛苦了。问我怎么办?去中国电影院看烂片。超验骇客一星。
到头来还是嬉皮和乌托邦啊,还有自以为是的牺牲。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反思啊,但是处理不好就是又不硬又不煽
确实缓了一点,节奏。
一个悲桑的故事(戴普哥真能算主角么。。。)
当神真的来到时 要怎么相信他是神而不是恶魔呢
这么多年唯一一部没在电影院看完就走的电影(窝连富春山居图都忍完了!),只有字幕是3D的,德普叔烂片王!跟表弟忍了半小时以后果断离去换了个电影院又看了一遍美队2ԅ(¯ㅂ¯ԅ) 。果然还是窝亲爱的冬兵看着顺眼~~~吧唧吧唧~~
「在他眼中你永远是最珍贵的。」「你们如此亲密的关系是我们所有人都梦寐以求和不可及的。」Transcendence.Depp在里面好黯淡,不过阵容还是有的,故事有点空洞平凡。但还是会被向日葵上的水滴和纳米分子重组的场面所吸引呐。看电影还是在看摄影嘛哈哈哈!
诺兰大神级别的概念,可惜拍差了。
关于AI的争论真的是永无休止,个人属于支持的一方,如果AI能够吸取人性的所有优点,对缺点又有所摒弃,能够服务社会,将导致人类历史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