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工的片子里,几乎是男性的天下,片中女人的作用很少。
007的女人只要性感就行,波恩的女人都是为了帮他活下去的。
而这个特工,不但是女的,她的男人也仅仅几个镜头,却成为了整个电影不或缺少的环节。
每个优秀的特工都是从最残酷的训练中熬出来的,SALT也不例外。
甚至她是NO1。
与其它特工不同的在于,她是个女人。
一切冲突矛盾因此而起。
Salt认为:你可以拿去我的父母,你可以剥夺我的童年,因为那时我还是一无所知的。
所以”父亲”,我爱你,你教会我许多。
所以,我可以去完成你所交给我的任何任务,付出生命都行。
Salt知道:这个人提到戒指的时候,她的丈夫就不安全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丈夫,就是SALT的最后底线。
一旦触及,所有人都会被报复。
“父亲”也预见不到,最锋利的钢刀,于平静中结束了他的命。
那个不离不弃的男人被“父亲”关在地下,水慢慢没过他的头底。
SALT的眼神是漠然的,似乎与己无关。
只有当她用样冷酷漠然地杀掉他们,为丈夫复仇时,才知道“父亲”已将她调教得如此之好,谁都看不出心思。
唯一的能证明她的情绪起伏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局里她焦急地打电话那一会吧。
凡触我底线者,杀无赦。
凡容我一线者,均放过一个女特工为主题,用这种细致的情感做为冲突主线是再方便不过了。
再加上茱莉的身手,电影的脉络就形成。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不用秀性感的茱莉,一个智慧多于神勇的女特工,还有让你烧烧脑子、再重串起所有的前因后果才能懂的情节。
昨晚才看,VC的R5版,老早就看了预告片,算是暑假最期待的电影之一,整体观影感觉不错,就是细节和逻辑解释的不清晰,影片风格往伯恩靠拢,不得不承认,伯恩系列创造了如今动作电影的一个新标准,之后我看到的很多,包括现在的绍特在配乐,人物塑造,剪辑上都在模仿。
说绍特吧,一些人说电影不好,理由是女的太猛太男人之类的,这不代表电影不好,只是个人诉求。
绍特这类电影你终究不能拿着跟剧情片比,人家就是个动作爆米花片,美女,追车,C4,看着爽就成,这点绍特做的还不错。
值得去影院观赏。
再说剧情,电影的瑕疵主要在2方面,演技和剧情逻辑上。
演技:朱莉杠杠的,比之前电影有过之无不及,表情眼神都做得非常棒,巩固了好莱坞动作女一号的地位。
可惜那个黑人特工,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完全没入戏,尤其是直升机和朱莉演对手戏那场,他煽第一巴掌俺还以为他知道朱莉是站在自己一边的,结果还跟朱莉在那JJWW好一阵子,表情也让人看不出来个所以然,失败。
剧情,这片子表现的剧情基本没什么悬念,很多人说看不懂,确实,但不是因为没看明白,而是导演压根就没给你讲,所以当然不懂,于是我们只能假象有SALT 2,把没讲的都讲完,如果没有,我无话可说。
那么关于导演讲到的,关于绍特的角色,现在就只能猜测了,咱观众自己给影片一个解释。
这个解释没有对错,因为不是延续导演留下的细节,导演压根就没留啥细节,线索(败笔,留合理的线索能逻辑推理此片也许会称得上是悬疑间谍片,而导演或者说编剧把它只弄成一锅动作戏)本人的一个解释 :1,绍特是电影中那个受训的小女孩儿,那么显然她就是俄罗斯间谍。
这个特工项目是苏美冷战时期的产物,ORLOV,那个老头,项目的负责人之一?
或是老师之一,训练了大批小特工以方便进入美国,这个项目是长久的,是要潜伏的。
在审讯ORLOV的时候,最后调出了一张他的图片,说明他在冷战时期,那个美国是大敌的时代,他是在职的,风光的,有权利的。
ORLOV这个人就是个硬派极端爱国主义者,仇美帝者。
到了当今,电影之前也做了交代,现任俄罗斯总统显然是亲美派,说他是西方友人啥玩意儿的。
那么,(我猜测)当值政府已经把那个K什么项目停掉了,ORLOV的工作也转为地下,他依旧想实现自己的反美梦,同时在美国相当多的俄间谍如断线的风筝,既没有任务,又不能暴露自己,SALT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有这么一天,机会来了,俄总统来美悼念,ORLOV为什么来CIA交换信息,其实他讲的信息就是在给SALT下命令,在审讯室告诉SALT,你的任务是干掉俄罗斯总统,同时一开始就跟SALT说她结婚了,言下之意,你的老公已经给我掌握,交给你的任务,去执行吧。
这就是朱莉为什么那么担心他老公了。
老头这招很阴险,这段设计的很漂亮,他为什么来CIA而不是到朱莉家给他交任务,我觉得老头也知道,时政不同,现在的队伍不好带了,到了CIA说出SALT是特工,就等于让SALT没有退路。
如果否认自己是,不跑,那就被CIA调查,老公死,自己半残。
如果跑,你干了总统还能来我这赎你老公。
SALT选择了后者。
但是SALT为什么没有继续卖命?
她是俄间谍,为什么没杀总统?
说她想过平静日子也好,毕竟刚从北朝回来,来美国找到工作找到爱情,爱护世界和平之流,或者,说她彻底爱上老公打算洗掉自己俄间谍这个底子也好,只能猜测。
有一点交代了,SALT在从北朝回来的路上对老公说,这样就暴露了,看完电影发现她指的暴露,不是指对CIA或者朝鲜,而是俄组织,这里可以猜想,SALT早就不想干俄间谍了。
但是老公是当时ORLOV指派她去勾引的对象,所以他老公的出现,让ORLOV找到了SALT。
这是SALT担心的。
之后就是动作戏,把总统弄假死,是为了博得ORLOV的信任,好把老公营救出来,结果这老头忒狠了,干了老公,结果招来SALT的报复,整个一锅端。
在后来就是可能在ORLOV老巢找到线索联络上了刀疤脸,她知道俄间谍还在执行计划,所以想尾随打击,之后就是刀疤脸自杀式袭击以搅局让总统进入地堡,同时产生报复心理输入密匙让核弹各就各位,然后SALT的老大,CIA的长官,这个俄间谍,再修改核弹路径打击中东等国家让全球人民视美国为死敌。
可惜SALT进来搅局了,然后搞定了,然后从老大嘴里知道了还有更高阶层的俄间谍,于是决定继续背负黑锅去寻找他们然后解决他们。
(地堡这场戏处理的有些简单,攻击地点貌似不能说改就改吧,总统一人儿说了算?
国防部长?
其他要员?
怎么的开个视频会议才能修改地点吧)后来就是直升机那场戏了,开头说过,表演烂,黑人一个人相信了她把她放了。
不过朱莉的一句话值得注意,"他们带走了我所有的东西,我要把他们杀光” 猜测,所有暗指父母和老公,和一个童年及人生。
朱莉的父母车祸就是伪造的,杀了她父母是为了能让这个小女孩儿顺利回到美国。
以上是尽量按照导演讲的来推理,这剧本细节处理的不太好,没有直接证据。
续集还真不好说,也许就没打算拍,也许票房好了要拍。
评分6.5吧
刚刚看完特工绍特, 不说点什么, 对不起朱莉对电影我不想过多评价...除了想起来特工盐其实换过主角性别,导致动作片女皇被迫就范男打戏套路, 大概看了一下, 对这次细微的变形, 大家对女神评价还是很有感情的...想起来她上一次骑着 小摩托车满街跑的时候, 名字还叫,劳拉这次, 小摩托还是一样很可爱, 她就已经这么老了.....女人之于岁月, 永久的话题不得不矫情的说一句, 前阵我又看了下特工盐的预告片, 我一听见她那熟悉声音, 我咋一瞬间就想哭呢今晚看电影 我发现看一个人的电影的高级境界就是, 能够辨别: 她最细微的习惯性动作......特殊的发音......本我的表情,眼神........还有最真的笑容. (她绝对一双重性格)这么纯粹的商业大片, 完全一个女人主演, 除了那个男的, 里面的其它男的在她手里过不了三招....基本都是一招....当好莱坞商业大片也成为了"女性电影"的时候...朱莉啊朱莉75年生, 在GIA成就了开端, 在2005年, 30岁时, 也就是我一直意识中女人最鼎盛的岁月, 演了史密斯夫妇, 于是我觉得, 从那以后, 她的时代该结束了以后的电影,客观说有建树, 但是不能超越.....就像很多作家....无法超越自己作品一样就如同我老说, 波曼, 就应该在演杀手里昂的时候死掉( 闺女你别打我...我每次说这话, 你都批评我.)像神一样的女人, 就应该在最灿烂的时候戛然而止朱莉就不要再演了......再演跟梅姨一样.....成朱姨了....但闺女说: 这样也好, 不息影的话, 我们时不时还能看见她今天看完特工盐我突然觉得, 朱莉特坚强
这部戏让我不禁想起了成都一句调侃的话:为了爱,不存在。
一个从小就被洗脑,被灌输了伟大的间谍计划的俄国一个女人,并且成功的打入了美国中情局的顶级特工,却因为她恋爱了,结婚了,而不再冷血,所以她想要正常人的生活,想退出,想要置身事外,于是被自己人抛了出来,身份暴露,深爱的丈夫被自己人绑了,并且死在自己面前,于是我们的特工怒了,什么信念,什么理想,什么伟大的计划,通通的不管不顾,唯一清楚就是:you killed him ,i kill you。
然后回归成了一个杀人机器,将一干人涉案人等通通杀掉,也将俄国人伟大的破坏计划给颠覆。
看完整部戏,让我觉得很搞笑,不知道这部戏是不是根据前段时间美俄之间的间谍事业而仓促赶片出来的,好像两国在新闻中不断的相互指责谩骂势均力敌的时候,美国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胜出,且有比较有影响力的武器——电影来加以说明,让世人知道他们美国是多么的无辜,多么的人性,多么的不会烂杀好人(因为片尾,绍特虽然被美国人发现所捕,但也同时被美国人所放走),一种伪善让人做突然想来一句不太文雅的词,操。
戏里,朱莉依然沿袭了她一惯的伸手敏捷,做事干净利落的作风,把一个特工冷静,处事不惊,应变能力高强,出手快,准,恨形象塑造的很到位,但是从《古墓丽影》到《杀手联盟》再到《特工绍特》整体说来,朱莉没有什么突破,脑海里除了绍特想起和丈夫在一起的几个片段,还有朱莉招牌式的微笑其它的都无法让我感动。
发现一个小惊喜,令我对本片刮目相看,同时也发现这帮人真他妈的能扯。
那个小惊喜,是Salt在特工大楼里被怀疑然后行动起来要逃亡,这位姐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高跟鞋脱掉,她宁可不穿鞋光着脚忍受严寒,也不会去装酷,而回家之后她也终于挑了一双鞋来穿——令我非常欣慰的是高靴低跟,保暖,保护脚踝,最主要的是非常便于快速行动,尤其是极限运动。
已经有多少年了,终于有一个女性特工在行动中不穿高跟鞋了,对于女人来说,穿女式细高跟鞋本身都是需要训练的,而如果要做运动,即使是走路快一点如果不崴脚也会把鞋给报废,但是多少年了,这些动作片导演们锲而不舍地让女人们穿着高跟鞋,有时候还会给高跟来个特写——那种非常细非常高的跟,然后我心里的怒火就开始高涨:你他妈的怎么不去死,你自己穿高跟鞋跑两步给我看一看,这是常识,常你妈识……就凭这一点我要说导演很专业也很尽业,起码要多给一星啊!
————————这剧情啊,真的好科幻,这位Salt女士堪比女超人,而美国总统特勤处,FBI,CIA……全他妈跟我一个水平,白宫,警车,直升机,特工总部……还没我小屋安全,因为起码我床头放着一个棒球棍剧本估计是30年前完成的,现在拿出来小改了一下加上了计算机,所以只要你是个训练有素的特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这世界上没有你到不了的地方,不用你懂黑客破解,所有系统都能进去……我很无语,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被激怒的女人很危险,尤其是她老公死了之后,更尤其她深爱她老公?
美国的特工题材电影大概和漫画电影一样,是存在“宇宙”的。
正如漫画中不同“宇宙”的超人和蜘蛛侠平时见不到面,蝙蝠侠也会在另一个“宇宙”中化身邪恶但一样身手不凡的猫头鹰一样,特工电影中不同“宇宙”的设定也有很大区别。
在《碟中谍》的“宇宙”中,20世纪60年代,可随意卸下的人皮面具已经是特工标配了,而且戴上面具后可随意变作另一个与特工丝毫不像的人,甚至说话生硬,行为模式都可以提前模仿而惟妙惟肖,《邵特》中朱莉的易容术就比较尴尬,像极了本人不说,撕下来还麻烦的很,而且她的声音丝毫不像一个男的。
在《24小时》的“宇宙”中,刺杀俄罗斯或美国总统这样的大件恐怖袭击,是需要一支装备不亚于政府一流反恐机构高科技武器的恐怖分子小组齐心协力,加上政府内应(甚至是美国总统本人)的协助,才有八成把握的,《邵特》则讨了个大便宜,一个被无端端诬陷成间谍并被满城追的四处跑的女子,居然简单整理了一些装备,上网下载几张图纸,就能一举攻破联邦特工和特勤组的铜墙铁壁,射杀俄罗斯总统于眼前(甚至还造了个大骗局)。
和《邵特》的宇宙比较接近的是大名鼎鼎的失忆特工伯恩,但即使是伯恩也不敢在他的追捕势力本土——美国太过放肆,他的单打独斗仅限于在印度,俄罗斯,北非,以及一些欧洲小国,一旦到了美国本土(第三集结尾),还是有一个情报局熟女内应施以援手,方能将整个组织的幕后扳倒。
而邵特在全程中完全没有助手,硬是靠一个弱女子的身躯造成了数倍于伯恩的破坏,摞倒的对手之多(注意,几乎没有用枪)让精通菲律宾武术的伯恩也望尘莫及。
《邵特》的悬疑并不新鲜,以主角身份的忠奸转换来推动剧情在弗里茨•朗的《高度怀疑》中就已经成熟,虽然朗本人并不喜欢那个结局,但当时的美国观众受用的很。
这种手法在凯文•科斯特纳的间谍片《无路可逃》中达到了一个十分出色的效果,之后就有被用烂之嫌。
而菲利普•诺伊斯这次将之设置为一个三段式的转折,虽然本质上仍脱不了传统,但毕竟还是令人眼前一亮,不至于将本片放进“徒有动作,剧情白痴”的分类中。
整个故事共有三处转折,不断叫观众疑惑邵特的真实身份。
一开场,俄国间谍到中情局投诚,邵特遭到怀疑而拘禁,随后脱逃,是一个典型的“无辜的人”式开局。
稍看过美国大片的观众都很熟悉这种套路,一个有勇有谋的主角被陷于不法,要处处逃生且找出蛛丝马迹的真相证明自己清白。
而接下来的剧情大致也是这么走的,邵特逃离中情局之后,又在四通八达的大街上上演了一场人与交通工具的精彩追逐,终于险险脱逃。
至此我们毫不怀疑,邵特是一个优秀且忠诚的美国特工,她最终将幕后黑手绳之以法,恢复名誉。
但之后的情节就立刻打乱了观众的预期。
邵特被诬陷为要刺杀俄国总统的间谍,她逃离了情报局追捕之后,竟然立刻开始着手实施这个刺杀过程。
这其中当然有一些斗智斗力,但最终当炸弹爆炸,俄罗斯总统从天而降,并最终被确认已经死亡的时候,导演的信息已经完全传达出来了“邵特正是俄国间谍,而且她已经得手了”。
无论我们如何无法相信,甚至对一个反派作为主角产生反感,这个事实都是如此的不可辨驳。
第二次转折发生在邵特和他的俄罗斯接头人会合。
他们庆祝,他们商议未来的恐怖大计,他们甚至处死了邵特的“丈夫”,导演让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邵特的这个新身份,然后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把它撕得粉碎。
邵特突然发难,一股脑端掉了所有俄罗斯间谍,然后对着丈夫的尸体凝视。
在惊讶之余,也给人释然。
毕竟邵特不是一个反面人物,她也许是俄罗斯间谍,但她毕竟还是与这群十恶不赦的家伙划清了界线,而且,她对自己的丈夫也并不是全无感情。
但是即使到了这里,我们还是不清楚她的身份和动机。
比如,她可能是美国安插的双重间谍,或者,她也可能仅仅是因为对丈夫的感情才背叛了同僚(这一点也有先例《尼基塔》)?
邵特随后的行动再次出人意表,她开始进行刺杀美国总统的计划。
这里算不上一个转折,因为有之前的行为铺垫,观众会把她的行为动机归为前面的第一类,即她并不与俄罗斯间谍们为伍,但她仍是一个反美的恐怖分子。
随着邵特干掉挡路的守卫,一步步接近总统,导演在不断引导我们抱着这种思想,直到中情局高官射杀总统护卫,才揭开全片最大的第三个转折。
这以后,就是简单的正邪对抗了。
但观众已经在视觉上和智力上都得到了满足。
细细分析,这个剧情绝不能说没有漏洞,但导演菲利普•诺伊斯在不断误导观众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以环环相扣的动作场面铺垫,叫人无瑕去专心揣摩剧情合理性,即使是自始至终欲推求邵特真实身份的观众,也会因为太过专心于此,而忘记了片中至关重要的那种毒蜘蛛出现的作用,这样的效果,虽然称不上峰回路转,但也绝没有侮辱了观众的智商。
爱情在《邵特》中是着墨极少的部分,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闪回片段,交代这两个身份差异巨大,注定是悲剧结局的男女的些许情史。
但在我看来,爱情是这部电影中的重头戏。
邵特作为一个从小受到俄国间谍训练,在美国潜伏十几年,甚至在北韩的严刑拷打下也毫不屈服的特工,必然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但这种意志和信念在爱情下完全土崩瓦解,甚至可以说她在全片中的行为动机无不来自与爱情,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失去爱情的复仇。
她眼睁睁看着爱人死亡时的眼神交织着复杂的感情,上一次在动作片中看到如此感动我的爱情,还是在《皇家赌场》的结尾。
动作是《邵特》中毋庸置疑的重点,安吉丽娜•朱莉从影以来,从来没有哪部影片中有这么大规模的动作,即使是她的招牌《古墓丽影》系列,也是华而不实的攀爬跳跃和耍酷开枪多过实打实的伤筋断骨,而《古墓丽影》虽然是幻想冒险片,但夸张程度还不如《邵特》。
菲利普•诺伊斯似乎有些用力过度,我们清楚的见到了朱莉是如何从一个人的角色,转变成一个几乎是神的无敌杀手。
影片开头对动作戏的描绘还比较克制,邵特首次脱逃的过程虽然长达二十分钟,但她自始至终没有和任何追捕势力正面交手,只是一味逃跑。
一边是邵特衣冠不整,赤裸双足,上蹿下跳的狼狈逃亡,甚至连内裤也要脱下来,另一边则是荷枪实弹,装备精良的武装部队,以及情报局无孔不入的监控设备。
两边实力的巨大反差,无不表现邵特作为一个平凡女人的心力交瘁。
她借助马盖先式的道具和玩命的车顶飞跃逃脱追捕时,我们赞叹的是她的智慧和勇气,也对影片的逻辑表现出可信。
但诺伊斯很快就扭转了这种局面,而且借助了一段交通工具的追逐来表现这个扭转。
在片中,邵特徒步跑进堵塞的车流中,追捕的情报局SUV顿时失去了优势,只能一边鸣喇叭一边缓缓的绕过各种车辆,气急败坏的完全追不上邵特的奔跑。
而邵特随后顺手抢到一辆摩托车,瞬间成为交通拥堵中的最大赢家,绝尘而去。
这种大与小的体积对比,又与双方快与慢的速度对比恰好相反,仿佛在暗示邵特虽然孤身一人势单力薄,但之后将化身比整个体制的武装更强大的力量,而之后的剧情也的确如此。
从刺杀俄罗斯总统一场开始,邵特俨然已是一个无坚不摧的杀人机器。
自此她的对白十分稀少,但身手却仿佛有如神助,沿途的纽约警方,中情局特工,白宫特勤组,各个彪形大汉在她面前没有能走过三招的。
邵特极少开枪,制服对手全靠擒拿格斗,100多磅的身体却每每能挥出击碎壮男下巴的重拳,或使出折断对手手臂的力量,偶尔几次,可以解释为偷袭成功,但一路上佛挡杀佛的过关斩将,即使放在一部风格夸张的动作电影里,也实在难以叫人信服。
邵特的对手被刻意描绘成极度专业的政府武装,无论是警方还是特工,在指挥调度和现场行动,互相配合严丝合缝,显示出极高的安保和反恐素质。
但一旦面对邵特,就屡屡犯下低级错误。
比如戒备森严的中情局总部,居然不对一个鞋尖藏着凶器(这种伎俩有多老套)的投诚间谍搜身;抓捕一个刚刚刺杀了俄罗斯总统的极度重犯,只是简单的派纽约警察押送,而且除了手铐,对犯人没有其他管制措施;结尾更是荒谬,已经被当做刺杀总统最大嫌疑犯的邵特,竟能在被逮捕的状态下,施以如此匪夷所思的致命一击,最后用直升机押运时,守卫更是少的可怜。
这些对手之无能,对于把邵特从人变神,可谓是功不可没。
不过好在,不管这故事有多么的不靠谱,我们总是还有点东西可以相信的,比如,这类电影中的黑人绝不可能是反面角色。
请牢记这一点,最起码在未来几十年的好莱坞电影中,大家都可以根据这个线索来推断人物的忠奸,必然事半功倍。
文/方聿南
《特工绍特》讲述的是一个从小被俄罗斯的间谍部门安插在美国的女特工,但是后来却选择帮美国躲过一场暗杀又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名名叫绍特的女特工,她是美国中情局的一员。
故事的开头就是绍特在朝鲜的任务失败被捕,美国政府也决定放弃她。
但是剧情一转,因为绍特的男友的坚持,美国政府不得不进行间谍交换,换回绍特。
绍特也因此而被男友的爱感动,有了一些改变。
回国后绍特与她的男友结婚了。
也许这应该是一个故事的美好的结局了,但是,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
绍特与她的男友结婚后的一天,美国中情局有一名间谍来自首,绍特负责审问这名潜藏在美国的间谍,这名间谍却为绍特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有关绍特自己的故事。。。
原来在十几年前的莫斯科,俄罗斯为了安排间谍进入美国,特别启动了一个计划,将美国的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儿从小就培养为间谍,并在将他们送回美国本土的人家收养。
成为美国人,但实际上他们却是从小被送进美国的间谍。
所有人都觉得很诧异,绍特本人的表现一开始也让我以为她是被人陷害了,结果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料想。
宇宙惯例,本王的后宫人员,及后宫家属,皆有绿灯可放。
AJ既是后宫人员,又是后宫家属,自然有双重绿灯可放……摄影大哥爱你的嘴唇,我也爱你的嘴唇,但是你怎么变那么瘦啊?
该不是我们小皮跟你抢肉吃吧,生生把孩儿他妈饿成这样,孩儿他爸却肥成那样……小皮你不要这样啊小皮。
咳咳。
说到特工这个职业,全世界人民最先想到的就是007,然后我小时候一直以为他是CIA的干活——因为James Bond讲英语嘛。
后来被人严肃地教育了一番,指出我三俗了——007明明是英国特工,是因为在美国拍电影所以才满口美式英语的。
你看人家英国特工,女王陛下的骑士,出门开bmw,戴欧米茄,穿armani,泡sophie marceau,那是如何的风光无限啊。
你再看人家kgb,混到最后能当总统,还被票选上“女人最想泡上手的男人”之类的排名……行了,你也不用看别人了,就看你自己家里吧FBI虽然有一个有酗酒前科的煮饭男(agent Fritz Howard泪流满面)破坏其铁血形象,但人家有bau啊,bau里有360度无死角的扑克脸H大,号称长了一双大眼镜的竹签的天才宝宝Reid。
然后NCSI这个萌物集中营,除了一代白发萌大叔Gibbs之外,还有以色列外援来的异国美女Ziva,意大利后裔花花公子Tony,宠物宅男McGee,更别提那个四十多岁还扎双马尾穿哥特装的大萌神AbbyCSI其实光拿他们的实验室就可以把CIA那幢土不拉叽的大楼轰杀至渣了。
更何况人家哪个组没有一个负责杀必死的老大?
(个人最喜欢Miami的拔墨镜杀必死)就算地方性警局,LAPD有FBI煮饭男的未来警察局长金发碧眼老甜甜,CBI有萝莉心的面瘫女王和腹黑的馒头蜀黍。
我问你CIA作为美国最早被中国知道的特工组织,作为各国其他特工组织的头号假想敌,最为美国其他执法机关的头号假想敌,曾经一度作为“特工”的代名词,你CIA现在惭不惭愧!
还要不要脸!
还敢不敢不给世界人民贡献一两个萌物!
啥……你还在玩冷战主题?
还在搞美苏关系?
CIA你有没有创意?
你不会找火星人神马的做假想敌吗?
你没救了……而且你还不愿意请袁家班洪家班的什么来做武指?
你没看我家AJ瘦成这样,翻两个跟斗什么的问题不大,你让她一拳蒙翻一糙男,你当她是被外星人浓缩改造的史泰龙美化真汉子精装纯爷门吗?
CIA你这完全是低俗、媚俗、庸俗啊,出动我家女神一时半会儿的可以救个票房,但你别做梦拍续集了啊你……小皮你也不看着点我们家女人接片……虽然这本子写得好莱坞也确实没有别的女明星能接,但是真三俗啊太tmd三俗了。
剧本叔请果断地切腹(这神马漏洞百出的情节我真的不想说了)
本片进一步夯实了安吉丽娜.朱莉好莱坞第一打女的地位,剧情走伯恩的模式,好莱坞的编剧也最喜欢拿俄罗斯开刀取料,电影照进现实,即使冷战已经结束了近三十年,但苏联阴影还一直笼罩在美帝国主义的上空,而双面女间谍的设定更加强化了戏剧性,剧本细节也处处显张力,影片节奏酣畅淋漓,毫无冷场。
007、伊森.亨特、伯恩可以干的事,绍特照单全收,同样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因为性别的特殊性,她的归属感最终也不属于哪个国家或哪个组织,她的诉求在于公理正义,在于爱,谁剥夺了她最珍视的东西,她就灭谁。
如此气场的大女主特工电影,舍她其谁,一直希望它能发展成类似《碟中谍》或者《谍影重重》等系列电影,可惜自本片过后,朱莉女神逐渐地把重心回归家庭生活,忙着照料家里的一大窝孩子,偶尔的回归也是执导筒,可惜了…
想当年《古墓丽影》里的飒爽英姿,不得不承认朱莉还是老了,不服不行啊,看着她背着背包跑动的身影,居然有了狼狈的感觉,虽然依然性感,但总是多了母性的光辉,少了几分艳丽和妖娆。
当然,本片中朱莉的表演仍然相当卖力,可以看出,很多动作场面都是亲力亲为,十分敬业。
剧情也仍然延续了一人拯救世界的套路,作为一部卖点颇多的爆米花电影应当算是成功了吧。
女版伯恩啊,很酷很利落的打斗,看的很爽,只是剧情稍显夸张经不得推敲,详见: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578185/
朱莉姐气场不减当年,黑发很女王... 没想到这片子能在俄罗斯上映,他们广电总局真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啊
冷战时代已经过去了。Love & Peace.
看了一点点,不好看呀
为什么那些男特工碰到salt只能被四成五除二?因为一个是美利坚产品,一个俄国出口。。
要是核弹把伊斯兰人炸死 就更爽了···
……剧情瞎鸡巴编,别的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想起我都这个岁数了还在看这种傻逼片子消磨时间,哎罪恶感啊罪恶感
木有看明白⋯⋯
真的很没劲,所有情节都在意料之中
单枪匹马、末路狂花!!!其他人都是猪吗?
雖說電影不一定需要很強的邏輯,但是可以再沒邏輯一些嗎?
俄罗斯人已全面控制美国。朱莉用手铐杀人那一幕怪帅的
CIA还有所有美国的安保部门估计一定在愤怒,一个女人就能把他们全都搞掂,也是在太贬低他们了。但这位越来越瘦、已显老态的狂野美人就是要硬生生地被塑造成无敌超级特工。所以不用讲什么逻辑、理由,只消看着过瘾就行。
剧情还有点看头。我觉得剧情拍前55分钟就够了,一部好故事,苏联大获全胜,完全让我猜错了,女人果然靠不住;之后故事就开始狗血俗套了,当然如果最后邵特真死了且背了黑锅,苏联完胜,也将是个好故事。。。MD,没办法,情节需要,最后总会是老美赢的
悬念就是把身份暧昧一直拉得尽可能的长。
一般吧,科特·维莫编剧的故事能好到哪儿去,他也只会编个无敌手打遍天下。片子从头打到尾,没啥感情,没啥意思。
1。打在salt丈夫身上的那枪就好像打在了我的身上!2。 气势P到气势T。反正就是气场气场气场!3。最后。娘的。续集!
剧情跟屎一样,但一百多分钟无冷场的凌厉场面也算值个四星。美国,你又胜利了,苏维埃已经败了,麻痹还在鞭尸……Liev Schreiber这货果然不是好人脸……
剧情all over the place。看着太难受了。roger ebert给了四星?
我就爱看Jolie...话说看开头像好人的必然是坏人,这次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