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家族

麻烦家族,What a Wonderful Family

主演:黄磊,海清,王迅,李立群,孙莉,魏大勋,张伟欣,任容萱,何炅,岳云鹏,孟非,闫妮,英达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麻烦家族》剧照

麻烦家族 剧照 NO.1麻烦家族 剧照 NO.2麻烦家族 剧照 NO.3麻烦家族 剧照 NO.4麻烦家族 剧照 NO.5麻烦家族 剧照 NO.6麻烦家族 剧照 NO.13麻烦家族 剧照 NO.14麻烦家族 剧照 NO.15麻烦家族 剧照 NO.16麻烦家族 剧照 NO.17麻烦家族 剧照 NO.18麻烦家族 剧照 NO.19麻烦家族 剧照 NO.20

《麻烦家族》长篇影评

 1 ) 希望黄磊别整天搞出为人师表的样子

黄磊自己在微博上发了一条长长的微博来解读自己的电影(https://m.weibo.cn/1831216671/4106698157015720),满篇十分委婉地表达了“我票房扑街是因为你们没看懂,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太平淡的电影”,一个电影学院出身的导演,难道真的不明白好的作品根本不需要导演自己来引导大众如何解读?

难道真的觉得他的票房扑街不是因为电影本身不好看?

真心希望他早日收起自己好为人师的做派。

作者:张起蛋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460718/answer/168848209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 ) 《麻烦家族》:黄磊在“自找麻烦”

在近年来最好的“五一档”,四部国产片《喜欢你》《春娇救志明》《拆弹专家》《记忆大师》质量都不低,就连广电总局电影分局局长张宏森都在深夜发朋友圈为四部影片叫好,在文末,张局长也顺道表扬了即将上映的黄磊的《麻烦家族》和陈嘉上的《荡寇风云》。

这无疑让人对黄磊的《麻烦家族》更加期待,该片翻拍自日本知名导演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

只是看完《麻烦家族》,笔者却不得不遗憾地说:如果这是一部原创电影,勉强算合格,可如果翻拍却还只有这个水准,那就是平庸了。

用一句话评价就是:《麻烦家族》翻拍的原作,本就没有什么翻拍的价值;而黄磊的翻拍,更称不上成功。

豆瓣的热门短评里有这么一条“把一部传世佳作借鉴成了春晚式曲艺小品”,但我想说句冒犯众人的话:这个评价虽然如实评价了《麻烦家族》,却高估了《家族之苦》。

不少中国影迷对山田洋次的印象很好,一方面是山田洋次早前执导的《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是一代中国人的记忆;另一方面,山田洋次步入创作的晚期后,他的一系列作品延续着小津安二郎的主题和创作风格。

就比如他的《东京家族》就翻拍自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再如这部《家族之苦》,主题也是家族和家人,风格上也有浓厚的“小津味”,比如居酒屋、絮絮叨叨的老头、吵吵闹闹的子女、固定的镜头、大量的中景,包括电影中出现了小津的《东京物语》。

作为跻身世界影史十佳导演的小津,是许多中国影迷的“心头好”,山田洋次的小津风格创作也因此圈粉不少。

但总体上说,山田洋次的小津风格创作,都是缩水版的小津,远远达不到小津的高度。

根本原因就在于,小津的家族主题创作,有着对家族的重新发现和思考,就比如他的《东京物语》,就向我们揭晓了家族的繁衍生息常常伴随着牺牲上一代这一个令人心酸的发现,这个发现才是真正的“家族之苦”。

但山田洋次的家族主题创作,对家族和家人的理解,从来就没有超脱约定俗成的想象:比如家就是几代同堂,家就是闹腾的,家就是吵吵闹闹之后还能够和好如初。

换句话说,山田洋次的作品就像是《读者》,即便他有非常纯熟的技巧,但讲述的故事却非常“俗套”,他的家族题材故事甚至还不如是枝裕和的有味道。

《家族之苦》就是一个典型。

年迈的奶奶突然向爷爷提出了离婚,老两口闹矛盾,就把三个子女也都卷进去了,家庭会议的一番争吵后,爷爷昏倒,奶奶突然就想开了不离婚了,于是皆大欢喜。

电影讲述的还是要对家庭付出、要包容。

这些道理当然都是对的,只是这种“对”太宽泛太笼统了,反倒少了真正细微的发现和人心触动。

因此,《家族之苦》本就没什么翻拍的价值和必要,翻拍它还不如翻拍中国的家庭肥皂剧《家,N次方》《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等来得接地气。

这是黄磊走的第一步错棋。

《家族之苦》这样平庸的题材之所以有传世之作的架势,这得归功于山田洋次杰出的导演技法,无论是演员的调教、布景、色调、镜头的结构还是剪辑,都非常有味道。

但黄磊的《麻烦家族》中,只借鉴了剧本,导演的技法他是一点没学过来,整部电影扑面而来的电视剧气息,没有一点镜头技巧,结构和色彩上也没有任何讲究,实在是太过粗鄙了。

一直以来,黄磊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型的演员,一方面他自身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他执导的电视剧《似水年华》《天一生水》风格上都有着浓重的文艺气息,也非常有特色;另一方面,他的确有种书生气,无论是他在《似水年华》《橘子红了》中的角色,还是综艺节目里的人设,均是如此。

观众不免期待《麻烦家族》会有些不一样,但黄磊没能达到预期。

《麻烦家族》是他的电影处女作,结果他是在“自找麻烦”,把招牌都搞砸了。

电影和电视剧之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精致的小点心从来就比大锅饭更考验人,就连黄磊都掌握不了刀工和火候。

这也再次提醒了那些想要跨界当电影导演的演员、歌手或闲杂人等:电影真不是你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想导就导的,圈钱也不是那么容易,跨界请谨慎。

——首发荔枝时评——

 3 ) 日式中国社会,不存在的。

山田洋次都给请来站台了,还说是抄袭就有点扯淡了,我是觉得,原本剧本那么好,只要稍微符合一点国情,会不错,但不知是导演还是投资方好像不太能确信观众的接受度,把时间压到了100分钟,但对原作又没有取舍,作为导演的黄磊跟已经封神的山田洋次毕竟差距明显,所以就给人一种哪哪都差一点,然后整部电影就变得很枯燥很无趣了。

黄磊的电影处女作就翻拍大导的名作,肯定是有野心的,而且在当下的电影市场环境下拍一部笑点含蓄的家庭群戏,又没什么流量明星做卖点,票房预期其实也不会太高。

为什么就不能多下点功夫呢?

电影里有一点很有意思,原作是大哥自己找了丧葬宣传册,在这里则是一个西装男在医院做推销,是我觉得最大的改编亮点了。

日本社会的基本流程也被中国人钻营进了生意经,不得不说有点可乐。

为了配角客串黄磊也算是收了一波人情,但说实话,电影跟电视还是有界限的,不管在电视上多么潇洒的人,到了电影的宽频里可能什么都不是。

何炅跟小岳岳说实话在那个紧张的节点出现是为了在紧张的环境下炸出笑点,但我是没感觉出来的。

配角还是要找像英达这样的有戏的。

也许是对这些人的演技的不信任,都是些客串角色,只会留下说:啊。

这医生是孟非。

然后就没有了。

家里老人被急救车送走,就算急救车只能上俩人,正常的中国人得多烦老头才一家连医院都没去就打算给他准备后事的啊,至少要等到一家人紧跟着急救车到医院,被买墓地的骚扰以后吧。

 4 ) 及格以上,良品未满的中央六电影或者电视剧

还是想说说这部片子和日文原版在气质上的不同和改编中到位与不到位的地方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虽然很难说好,但至少情感层面很真诚不烂,即使是看过原版片子,我也可以这么说,如果有黄小厨粉带着光环看,我觉得还是很值的还是想说说这部片子和日文原版在气质上的不同和改编中到位与不到位的地方原版电影带着浓厚的日式表演风格,这种风格实际上是出离真实生活的,这样的表演方式在日本电影、戏剧中是主流,很多人说这是日本演员的舞台剧传统导致的,但这并不能解释中国的话剧演员的表演方式电影化是另一个样子,只能说,日本电影、舞台剧本身就有一个先于表演框架的表演立场,即出离真实生活以一种表演的逻辑代入剧情中的生活本身,而不是融入它而麻烦家族则从生活细节,到表演本身都做了一番中国式的完全改造,让李立群老师去完成一个完全戏剧化的人物恐怕比现在的表演状态还要简单得多吧(比如东海龙王和欧阳锋,不过最近电影里这种怪老头儿的形象都成了金士杰专利),其他人也是如此,但或许反倒正因如此,这部电影被很多人吐槽更像是大银幕上的电视剧,这里就马上凸显出一个矛盾——日本电影的日常化题材由于充分的表演异化而能够在剧情很日常的节奏下完成符合电影节奏的表达,但中国的日常化题材,如果不加入更鲜明的节奏要素和表演放大技巧,就很容易变成电视剧。

而更要命的是,这是黄小厨第一次拿执导筒。

应该说黄小厨在细节台本设计上,还是符合中国家庭日常节奏的,但整个故事 的叙述方式却还是逃不开日本电影的影子,这让这部片子虽然做了一些加强内在关联的努力,仍然呈现出一副非常松散的形态,不过好在这部电影把梗放在了那些平时生活中细节到我们自己可能不会去注意,但是被提点出来还是会有很大的共鸣的一些点子上,让这部至少不太烂的平庸翻拍多了一些亮色。

而且值得提的是,除了一些直接的滑稽安排——日版的林家小不平和王迅正好之前都是曲艺工作者,很能调动气氛——之外,电影玩梗的方式其实还有点儿高级的,很多包袱都有中国传统曲艺的特色,有个小弯儿,不点破,但在生活化的叙述中不经意掉出来,正中笑点,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7-7.5吧,及格以上有亮点,良品未满,其实更适合放在中央六的那种小制作数字电影平台去播

 5 ) 想不通我内心的好电影只有4.6分

说实话,不知道这部电影为什么评分会这么低,但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看到黄磊认真的对各个角色的深入表现,包括每一个细节,一部电影展现的不比电视剧差,紧接着把人物性格和剧情的发展描写得这么紧凑。

毕竟也是商业化的电影需要很多噱头或者说很厉害的演员去引导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但是剧情不可否认的需要有一些狗血或者说大家司空见惯的套路。

但是整部电影下来可以从头到尾感觉到黄磊用心刻画了每一个角色,让每一个人的故事充满色彩,再将整部电影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想不通电影评分怎么会这么低,觉得有几部国产电影能有这么完整的故事性或者角色刻画,真想知道你们的高分评价是从哪里开的评判标准

 6 )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虽然电影是翻拍的,但是翻拍的挺好的,很接地气,很写实,也很搞笑,也很温暖。

一个大家庭生活在一起,肯定会有很多矛盾和故事。

过得挺潇洒的公公,退休后爱上写作的婆婆,注重事业的大哥,贤惠能干的儿媳,想出去结婚独立的小儿子,时不时回娘家哭诉的女儿,还有两个可爱的孙子。

家庭成员挺多又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怪不得叫麻烦家族。

现在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了,不再像以前了,感觉父母那辈就是过的再累也不愿意离婚,年轻的时候怕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看老了觉得一辈子都过来了,老都老了离婚也没意思,老来伴凑合吧,所以父母要离婚子女还是很惊讶不能接受的。

影片中李立群老师扮演的爸爸退休后每天过着自己潇洒的日子,忽略了退休后老婆的感受,不够关心老伴,连老伴的生日也忽略了。

老伴就将情感寄托在写作上了,越来越讨厌老伴,对老伴提出了离婚,整个家庭混乱了,影片围绕着爸妈离婚展开的故事。

小儿子女朋友第一次上门赶上家庭会议,讨论爸妈离婚的事情。

讨论会上妈妈回答了离婚的原因是越来越讨厌爸爸,讨厌老伴的不讲究生活,嗜酒成性,很多坏习惯。

父亲也很有感触,年轻的时候为了家庭拼命工作,想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临老混了个离婚,还是被离婚。

老丈人一句话让女婿受刺激说老人在外面有情况,老丈人气晕厥被送往医院,儿子女儿媳妇女婿在家开始研究看爸的后事,母亲嘴上不说心里却难过失落担心老伴,一场家庭会议就在混乱中告终。

其实感触挺深的,随着父母越来越老了,我们开始觉得他们不讲究了,乱吐痰,乱扔东西,乱说话,固执己见……忽略了他们年轻时候为家里的付出,我们也迟早会变老,会变成他们。

记得有次跟老爸聊天,跟他说抽烟对身体不好,他说他也不想抽烟,无聊时候就习惯抽上几口,习惯改不掉,当时我就哭了。

无论是父亲的抽烟喝酒,母亲的爱好写作,其实都是孤独的表现,找一件事情寄托。

很喜欢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论是家里的孩子,还是老人,还是相爱的人,都不要因为忙碌忽略他们的感受,陪伴比物质生活更让他们觉得幸福。

恩爱恩爱没有感恩哪来的爱,影片最后父亲对母亲的道歉和感谢很温暖,母亲其实就想要一句话,并不是真的嫌弃老伴,要老伴关注自己,老来伴老来伴,老了相互陪伴。

多陪伴家人吧,愿所有的父母健康长寿。

 7 ) 从《家族之苦》到《麻烦家族》:改编外国电影的水土不服

日本影视作品改编后搬上中国大小银幕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是2017年由日本电视剧《求婚大作战》《深夜食堂》改编的中国版本登陆后,却是前所未有的恶评,外国改编电影在中国的水土不服成了影视作品的一大顽疾。

为何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经过本土化后并未赢得观众的赞赏?

由黄磊改编山田洋次导演的《家族之苦》(简称《之苦》)而创作的《麻烦家族》(简称《麻烦》)是电影行业对日本作品改编的再一次试水,《麻烦》保留了《之苦》的人物设定,情节安排,甚至台词和服装都多有雷同。

从豆瓣评分来看,《之苦》一片获得8.1分,而《麻烦》仅有4.6分。

似乎,国外作品反而优于国内作品。

从两部影片对比,浅析原因。

一、文化折扣文化折扣,是海外改编作品必然需要面临的问题。

用外国的故事能否引起本国观众的理解和共鸣,是导演和编剧一同需要用影片回答的问题。

去年4月在《麻烦》上映之前,黄磊导演曾到高校举行活动为电影宣传。

在清华站时,黄磊就曾解释到,《麻烦》是根据山田洋次导演的《之苦》改编而成,而山田导演在《之苦》之前就有《东京家族》,而山田导演的《东京家族》又是根据小津安二郎导演的《东京物语》改编翻拍。

《之苦》一片延承了松竹温馨的家庭主题,通过奶奶要与爷爷离婚一事,反映了日本家庭在男性为主的理念下长期积累的关系问题。

首先《之苦》反应的核心家庭矛盾在中国并非像日本一样普及。

无论是《之苦》还是《麻烦》,都将大儿媳设定成了家庭主妇,而男性都是回家除了啤酒洗澡睡觉别无他事的形象。

这些人物角色设定都是符合日本社会的家庭文化的。

而在中国,女性就业率更高,家庭结构与分工也与日本有所不同。

中国女性更多能实现自食其力,并非完全靠男性收入支撑家庭,而且需要面对的是来自于家庭与职场双面的压力。

像留在家中大儿媳的形象、不问家事的男性形象能否引起观众的带入感,需要打一个问号。

此外,正如黄磊所说,从《东京物语》到《东京家族》最后至《家族之苦》,在日本语境下有一脉相承的文化符号,比如在《之苦》中奶奶参加的写作课的房间贴有《东京家族》的海报,就很容易引起观众对于“亲情”意向的相关联系。

同样,在奶奶与爷爷最终和解时,提及《东京物语》还巧妙地利用了《东京物语》的结尾双关此影片的结尾。

充分暗示观者影片不仅有喜剧的轻松搞笑,更有家庭轻喜剧下的社会意义和思考。

图1

图2而在《麻烦》中,《东京物语》被换成了《幸福的黄手帕》,不仅缺少了山田洋次系列作品对家庭的反思,同时《幸福的黄手帕》变成一个符号意向时,又有多少能够被中国观众所理解其中深意?

当然,有些对于文化折扣的弥补还是值得肯定的。

比如从居酒屋变成了火锅爆肚店,看着多了几分亲切;孩子们玩得从棒球改成足球也少了陌生;爷爷不是打高尔夫而是羽毛球;吃的不是鳗鱼饭而是烤鸭。

但真正的本土化不在于单纯的场所,活动的替换,而是故事内核的串联。

所以这些相对恰当的本土化也不能拯救尴尬的最终效果。

二、内容逻辑与《之苦》相比《麻烦》删去了不少细节内容而正是这些内容串联起来故事的内在逻辑,《之苦》同时却又添加了看似是笑料包袱实则无效的信息。

在此根据人物所相关的情节进行分析。

首先看《之苦》中几对夫妻分别代表了什么。

(如下表)

小儿子看似戏份少,却通过小儿子反应了补充了整个故事的内在逻辑。

第一次小儿子在与父亲散步时,聊到“萧邦的乐谱中的不和谐音符”提醒父亲对母亲好点,小儿子在跟女友解释自己久住老家原因时补充了哥哥和父亲关系不好,小儿子作为家庭粘合剂的存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后面哥哥和父亲不能平心静气聊天的原因。

作为一种对传统家庭关系的反思存在。

处处点醒着观众去思考家庭关系。

大女儿在会计师事务所接待离婚客户需要处理财产的案件,提及了离婚带来的麻烦,一方面以点带面反映离婚问题是社会普遍问题的现状,也为下文她在家庭会议中提出离婚很麻烦的观点做了铺垫。

让故事情节前后之间有了补充。

而这种铺垫又是通过必要的情节串联起来,看上去一气呵成。

这种新型家庭结构代表这对传统家庭关系的另一种反叛。

虽然看上去会有“不和谐”但同样幸福的新模式。

还有不得不提的,大儿媳和丈夫这对矛盾。

大儿子一对看似是老夫妻关系的调和人,但实际上却是反应了父母年轻时的样子。

让观众看到年轻时的奶奶经历了什么,或者说大儿媳的未来就是现在的奶奶。

影片结尾,大儿子在经历爸妈离婚的事件后并未反省,而是依然大男子主义地对待妻子,大儿媳也抱怨丈夫不体贴不顾家,仿佛让观众可以想象多年后大儿媳成了奶奶,大儿子成了爷爷时的历史重演的模样。

让影片的问题从主要矛盾的化解变成了存在于每个人的普遍矛盾的体现。

而在《麻烦》中,这些这些看似无用的细节统统被删去。

删去后的人物形象不再饱满,让小儿子成了不管家庭只顾自己幸福的逃离者,大儿媳只有逆来顺受没了对于奶奶决定的羡慕,也失去了引起观众对于家庭关系进一步的反思的功能。

而反观《麻烦》增添的情节,无论是女儿穿着睡衣的荒唐,还是由客串明星抬担架的刻意搞笑。

非但没有增加笑点,反而打断了原先完整的叙事结构。

特别是开家庭会议时,安排爷爷外出玩耍的画面和家庭会议内部紧张的画面相互剪切穿插,把全剧最激烈的揭露爷爷罪行的高潮打碎,观众刚开始深入思考就被莫名其妙的画面打断。

当然,《麻烦》中用兰花比喻母亲,用父亲向兰花掸烟灰比喻父亲对母亲的伤害却是全片相对较好的一些添加。

三、镜头语言山田洋次导演用镜头语言也暗示了我们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关系,然而在《麻烦》中全然没有体现。

就以气氛最紧张的家庭会议一场戏为例。

在《之苦》中,空间布局紧凑,安排位置如下图所绘(图三)

图3虽然也有特别人物的脸部特写,但是总体上通过在奶奶身后借肩的机位拍摄蓝图标的任务(如图4),通过大儿媳旁的机位拍奶奶的特写(如图5),如此正反打。

很明显能感受到在这场会议中大家代表了不同阵营(矛盾双方),而二儿子居中也正符合他作为家庭粘合剂的平衡点的存在。

无论是空间概念还是人物关系概念都明确。

除了母亲会给近景之外,其他角色多是中景(当然父亲有多个特写)

而在《麻烦》中完全没有这种安排,座次混乱无序(图6),镜头也零碎地根据说话者而多次剪切,全部都是每个角色的近景(图7、8),没有了空间概念和人物代表的一类人形象的作用。

除了语言外的通过镜头表现的内容被删得丝毫不剩。

图6

图7

图8四、其他对比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演员的选择和演技也是电影硬伤。

当听到台湾口音的爷爷强行在小餐馆吃着爆肚,说着儿化音时,无论情节是否合理,违和感都是难以打消的。

而几位青年演员的演技也实在不敢恭维。

配乐上,久石让为轻喜剧的电影编制了诙谐幽默的曲调,在《之苦》中,音乐的节奏通常能和人物的行为或表情,以及安排的笑点恰好地衔接在一起。

而在《麻烦》中,随时同样的音乐但是并未和剧情结合紧密,反而显得突兀多余。

甚至在服装上,黄磊的运动服和原版大儿子的运动服都一模一样。

从这种没必要的保留上,就让观众怀疑导演究竟为这部电影用心几分。

五、结语看到有网友表示此片并非“翻拍”而是“翻译”。

一方面网友说得精准,确实此片缺乏新的诠释和有效的本土化的。

然而,即便是“翻译”,从镜头语言上也没有做到信达雅。

不禁让我怀疑,《麻烦》的导演究竟是想拍中国家庭的中国故事引人反思,还是单纯看中了《之苦》在日本的高票房和在中国的好评,而为了圈钱生产的工具。

导演和制片人的诚意到底有多少折扣?

翻拍改编外国影视作品在中国遇到的水土不服,虽然有文化折扣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制作水准的问题。

不仅在于抓住故事核心发生了什么,更需要从故事中间的内部联系,镜头语言运用方面多琢磨才能用原版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8 ) 以为是王者,原来只是青铜

一开始看到整个电影的开场的时候就突然感觉怎么跟电视剧这么相似,慢慢看到后面越来越多大嫂对文远的抱怨的时候,还以为之后会展开成,大嫂也开始吐槽自己为家庭付出,却没得到应有的尊重,然后也开始闹离婚,但是后面发现其实并没有。

抄袭不抄袭的这个事情现在先不提,就整个电影而言,如果要突出温情,那么至少应该拍出来的感觉是,虽然吵闹,但是温馨。

如果要突出家庭矛盾,那么冲突至少应该在剧烈一点。

再来说说演技,里面应该是点睛之笔的妈妈演技过为平淡,表现出温柔的人物,有千万种演法,她选了最差的那一种。

说实话,其他人的演技也一般,整部剧就演员而言,除了李立群老师,都展现出一种没有演到位的感觉。

黄磊真的,不要拍电影不要导电影了吧。

 9 ) 黄磊还能找回曾经的自己吗?

黄磊曾经是个好导演,好演员,好老师。

他曾经自导自演的电视剧似水年华1.9万人评分8.8,演过8.1分电视剧四世同堂,8分电视剧夜奔,演过经典影视剧夜半歌声,半生缘,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我记得他是因为拍人间四月天患上心脏病的。

拍橘子红了的时候,和周迅一起拍哭戏太投入心脏病犯了,还叫救护车。

最近一次看到新闻上说他犯心脏病是因为参加爸爸去哪儿,担水上山时有种心脏病发了的感觉。

当然选什么样的路是个人自由,我只是可惜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荧幕上那个特别适合演民国戏的黄磊,气质特别像温润如玉透着书卷气的文人雅士。

他的徐志摩难以超越。

难道以后只能看到一个综艺咖,好厨子,好爸爸,好商人,好作者黄磊?

顺便说一句,这部电影里就李立群老师演的最好。

 10 ) 喜欢这个作品

喜欢黄老师这个作品,于情于理都是好作品。

人终有一老,功名利禄青春健康一无所有,却要度过二三十年漫长的时间,没人关注这段时间,没人替老人说话,也没人知道那是什么滋味你在乎不在乎,老年生活都是一个部分你喜欢不喜欢,这个作品都说出了大多数人应该知道的话你承认不承认,都躲不过要面对这里面说到的问题

《麻烦家族》短评

没看原作的情况下我给4星,可惜毁就毁在基本照搬了原作。虽然电视剧感浓厚,至少本片没有拿低俗当笑点,没有无病呻吟的青春疼痛,没有卖肉吸睛的暴露镜头,李立群老爷子的演技也依旧~PS:看着老太太还有孙莉演的大嫂为了家操劳了一辈子被当做理所当然。。作为女性,只觉心酸。

8分钟前
  • Sodayui
  • 推荐

模仿。

12分钟前
  • 王二小Secret
  • 还行

其实这部电影要说的事情很典型,但是烂尾了。

13分钟前
  • 阿菲猫猫
  • 还行

妹子说,开头还行,越看越烦,累,无聊

18分钟前
  • zhang 2nd
  • 很差

其实想表达的东西很有深意,只是觉得黄小厨功力还是欠些火候。。茶米油盐的琐碎婚姻充斥着忍耐、妥协、无奈,当然也有爱。

20分钟前
  • chloe
  • 还行

挺真实的一部合家欢电影,还是很不错的,不少明星帮忙黄老师打酱油,可见黄老师人缘啊。。。

25分钟前
  • 小飞
  • 推荐

别再装文化人了

26分钟前
  • yone
  • 很差

太尴尬了,每个演员就和刚拿到台词看了两眼彩排的感觉,才知道孙丽台词功底这么差。没有国庆考虑,没有配乐的愉快加持,直接硬翻…吵架最精彩那场戏的紧张节奏都没出来。不看还真不知道这么难看。

29分钟前
  • 放心办事员小李
  • 较差

黄磊在片中那种凡事都很急、所有耽误时间的事都觉得麻烦的状态,真的是好典型哦。现代都市里的成功人士,还真是都有这种病态。

31分钟前
  • VILLAGE
  • 推荐

故事本身由于翻拍日本电影,故事的结构说得过去,演员多了反而出彩的只有李立群和某些时刻的王迅。整个电影的风格更像是一部浓缩的电视剧。

35分钟前
  • Roc™
  • 推荐

把发短信换成打电话,把日本饭馆换成爆肚店,把日本鳗鱼换成北京烤鸭,这算毛的改编。演员表演上处处向原版靠拢,所有群演都是尴尬存在。还有啊,导演我问你,王迅出场骑着电动车追尾停着的汽车是表达个什么意思,还有孙莉对海清说爸妈要离婚,正常人都知道说的是自己的爸妈吧,海清竟问谁的爸妈。

39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很差

看开头觉得还行啊,就觉得结尾好突然,当然也许这就是家庭的片段在哪里结束都是正常的吧。

44分钟前
  • 一自夂
  • 还行

没看过原著,感觉应该会比这部好。

47分钟前
  • 🪶
  • 还行

这部电影,真的没有共鸣之处,就是一群人在随意“冲突”,再“冲突”。还是要“冲突”。请问你们的点在哪里呀。这真的是一个家庭吗?感觉不出来。就是一堆人在“闹事”“相互埋怨”。并没有觉得有出彩的地方呀。大家思维逻辑不在同一个世界,想分开了,最后被一个不经意回想,唤起了当初的爱。曾经。

51分钟前
  • 无为而治
  • 还行

作为黄磊执导的首部处女作 本片是一部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家庭类型片 也是目前少有的类型 黄磊在国产化的改编上接底气十足 不管是子女对父母离婚事件的看法 还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整个故事设定和人物设定都十分中国化 同时与中国时事热点话题相结合 都成功向观众展现了中国式家庭的相处模式 挺值得一看

53分钟前
  • 李小庫
  • 还行

没有太烂,毕竟一群话剧er的演技和原作摆在那儿。改动部分也很合理,鳗鱼饭变烤鸭,棒球变足球,不过总觉得没讲出山田导演想讲的故事,可能要先看懂小津吧。

57分钟前
  • 小绵羊
  • 较差

二女儿和二女婿的婚姻正在经历七年之痒,各种不信任、不满意瞬间会引发连翻吐槽和埋怨,甚至升级为争吵和打闹。尽管他们没离婚,但是离婚已经被提过无数次。我觉得在电影的故事结束后用不了几年,他们俩就得分。

59分钟前
  • 依萍雨好大
  • 力荐

作为儿女肯定都不希望自己的家庭不完整,尤其是这个年龄的夫妻,真的让人挺难以理解的。

1小时前
  • 风凌天下
  • 力荐

中规中矩,但是日式的东西改过来有点不伦不类~

1小时前
  • 熊能能脚不沾地
  • 还行

结婚几十年了,不是说没感情就没感情的,不是说离婚就能离婚的,哪对夫妻没有想过离婚的事儿呢,越是年纪大的越是离不了、

1小时前
  • 香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