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电影故事想说关于什么问题复杂的时候,不得不担心在短短的时间可能无力的将复杂的问题反过来说得太简单。
所以,对于《爱很复杂》需要留心的看,这个故事肯定就不该有任何爱的结论,否则无法体会情感的复杂,要留给观众太多的不确定,所现的“爱”要像稻草,模糊摇曳在人心左右。
千万可不能露出破绽的看见写剧本的人自以为是一个两性情感心理专家的样子。
好在,该故事并不那么夸张,最有意思的是电影里这对往昔夫妇能否在青春过去后复合成为了故事吸引力,是否他们还有爱的能力,所以,这是一个主题非常不错的电影。
我想它还适合那些分手多年突然想起对方的中青看,更适合一个像我这样一个父母离异多年的人,当现在我的父母因为孙子的关系而被拉扯到一张桌子吃饭三代人团聚时,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眼里会有人生一场游戏,又充满神奇的心理。
我心里很愿意电影里的他们复合,可我来问自己家里情况,我是否愿意希望自己父母如此,我就不愿意说话了,我似乎宁愿被事实来选择接受,而没有判断和主张。
这样的心理对比,让我认为我真不是玩意。
如果是一个小孩,如果我不满十岁,我估计毫不犹豫的要父母在一起,我才不会理会他们发生过什么故事,丝毫不会用所谓“理性”的去考虑一个本来就属于感性的问题,那样多好!
于是我才发现,成人的对爱的理解,其实只是被时光打磨得虚弱,也许自以为温和淡定,也许理性包容,但那或许就是作为成人的负累。
电影里很关键的触摸到某种深处的心理,当她对自己的孩子说她爱他们的父亲,他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但不会和他们的父亲复合了。
我突然理解到那种爱的无能实际上已经和爱无关了,而是爱被人复杂的情感代替,在一个人心的情感天平上,并不能按实际的重量来决定倾斜,爱就可以被天平上的砝码称量了,于是生活里太多的偶然都在造就必然的影响力,对情感的直觉和心情发生推动。
成人情感里的逻辑不过是不知觉的见风使舵而已,成人(包括她的孩子)似乎更需要的是和谐和安宁,于是像曾经被时间练就了勇气接受一种事实,但也失去勇气去接受相反的情形一样,自然的就逃避某些冲突,并安全的自视一切决定都是理智,成熟的决定。
换句话说,我仿佛看见,如果曾经的同一屋檐下造就了爱,也就意味曾经的分离也造就了另外的自己,于是,当说复合,其实并不是能获得对方而不残废,而可能是意味着也要丢失多年分离以来的自己,所谓的复合问题,不是重获补全,其实是要当事人再一次残废。
这是说爱么?
我以为昨日的老公敢于赤身裸体闯入她的床上是一种爱的冲动,也认为白头翁视频表演时装秀,并且克服懦弱出现在为她修建房屋的工地是被爱所驱动,我还认为她面对她的孩子一贯的表现出那么多爱的原力,但我并不认为她发现了爱的原形,它们被时光包裹了,严密得不可能由理性去撕开,电影里被和谐掉的是爱不需要理由,非此不可,欲罢不能,心不由己,即使不能重现那种爱崩塌一切的力量,也见不到从成人经历更多后情感的深情积淀,跋涉不期下的韧性的攀援,在这对夫妻身上看不见了,剩下的是成人经过“成长”才会去自圆其说的爱的余生。
爱其实淹没在人生难以名状的情感海洋里,并不真正懂得爱到底该是甜味还是咸味。
当人世渐长,情感总是实在的出其不意的左右了未来,那些像是爱的情感和爱确实无法分辨清明,于是我们仅仅只能说爱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而似乎回不到爱原本该是的:感情里的赤子之心。
中文翻译实在太差了不忍打出来今年金球的大热Meryl大姐出山那必定势不可挡她所有的片子其实就是她职业生涯的编年史而已Nancy Meyers继爱是妥协之后再次涉足黄昏恋题材非常温馨的中老年三角恋,太可爱了Meryl在每部电影里的表演看起来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看似本色又似烙上他人的灵魂所谓炉火纯青不过如此吧
宋代王楙在《野客丛书》的《心坚石穿覆水难收》条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姜太公妻马氏不堪忍受他的贫穷而离去。
待到太公伐纣灭商、富贵显赫之后,马氏追悔莫,找到太公希望复合。
姜太公取了一壶水洒在地上,冷冷地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简•阿德勒若是听过这个故事,就断然不会接受杰克的要求,所有复杂繁冗的纠结也自然会化为乌有。
然而故事开始时,她在儿子毕业典礼上与亚历克•鲍德温扮演的前夫杰克重逢。
10年前杰克抛弃了简和三个孩子,同另一个身材火辣的拉丁女郎结了婚。
十年时间自然可以让任何美女变得寡然无味,比如乌玛•瑟曼、妮可•基德曼、莎拉•布莱曼最终都离婚了;当然事情本身的原因可能复杂无比,但纵使千头万绪的线索,最终都离不开人类强大的感受器阈限自我适配功能,换句话说就是审美疲劳。
于是前妻的出现让杰克无比兴奋,而在杰克的死缠烂打下,长久匮乏肌肤之亲的简也没能把持自己,同他一拍即合,无辜地做了一回自己前夫的情人。
杰克不光彩的回归,对亚当又产生了极大伤害,亚当是简聘请的家庭装修设计师,几年前旅游时老婆勾搭上了自己的铁哥们就把他甩了。
杰克出现之前亚当刚刚和简有所发展——于是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怪简太软弱也好,怨简太贪心也罢,儿女情长的游戏已经不再属于她。
作为一个女人,简最大的梦想也许是修补当年造成的裂痕——电影中最伤感的一幕出现在三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最大者27岁)在谈到父亲时,表示十年来他们一直没有从父母离异的阴影中走出。
然而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女性永远带有睿智的眼光,在看清现实后,她也明白复合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憧憬,当杰克复燃的激情退去之后,他口口声声念叨的“爱”也会不复存在。
导演为杰克和亚当安排的座驾也煞费苦心,红色的敞篷卡雷拉代表了杰克轻浮冲动的性格,而黑色的A6却暗示了亚当是一个沉稳、有责任心、有事业感的男人。
人生乐在相知心,对于简来说,只有同她一样经历过痛苦和彷徨的人才是正确的选择。
如同《日落之前》一样,电影留给观众的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当我们目送简和亚当踏上崭新落成的走廊时,对他们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去年6月刚满60岁的梅丽尔•斯特里普是一个传奇式的女演员。
我并不觉得她美——直到上个月看《法国中尉的女人》时,从她更为年轻的脸上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艾娃•加德纳的味道,当然,能在好莱坞叱咤数十年这本身也是一种魅力了。
斯特里普曾在82年获奥斯卡女主角,但在最近的11次提名中均告失败。
今年她在两部电影中大走“食神”路线,扮演的形象都是受男性青睐的烧得一手好菜的完美主妇,不知奥斯卡的评委会不会买单。
《爱很复杂》(《It’s complicated》)的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讲述的是JANE与离异10年的前夫JACK以及她的房屋建筑师ADAM之间的三角恋情。
JANE身上具备普通女人的性格特点,每个人都可以在她身上寻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这也是大家观看电影,或者说,看别人的故事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共鸣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孤独。
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都可能同时具有相互冲突的几种性格,心中的欲望与接受到的道德教育之间也可能存在矛盾,更或者,这种矛盾源自于对世界的未知和猜测。
“我在搞婚外情,你知道是和谁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是因为我还没想通为什么会离婚吗?
”“我真的想复合吗?
”“我们之间还有感觉吗?
”“我是在报复吗?
”“或者是我太寂寞了?
或者母性的本能?
”JANE带着这些疑惑找到了自己的心理医生,那个一直为她治疗,帮助她走出离婚阴影的心理医生。
她甚至于把这些话写在手机里,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自己。
如果说,她是希望心理医生能够给她这些问题的答案,倒不如说,她只是希望找一个人肯定和支持她继续和JACK约会的人,当然,除了那三个疯闹在一起的姐妹。
和JACK约会是一个冒险的行为,至少,是超越JANE道德底线的行为,这让JANE神采奕奕,对生活充满了新的渴望和追求,有了重新更改自己经营的甜品店菜单的念头和行为,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这种改变让JANE意识到,其实自己是具有冒险欲望的,只是,这与她一直以来胆小怕事的性格相矛盾,她是一个从来没有做错过什么事情的人,循规蹈矩。
也许是女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女人具有被动的天性,而这种被动在感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或者说,女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女人在感情世界中的被动。
JANE被动地游走在JACK与ADAM的感情之间,尽管内心保守道德的谴责,尽管每次都下定决心不能回到离异前的复杂心境,但是,仍然无法抵抗JACK那抚在腰间的手以及俯身时亲吻自己的双唇,仍然愿意在家中穿着高跟鞋喷着香水烤好巧克力蛋糕等待JACK的出现。
现代都市不允许女人完全被动,但是,在感情上,大多数女人在许多自己真心期待的事情上仍然表现出被动,而她们主动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自己真的希望或者喜欢做的事情。
在女儿为儿子举办的派对上,JANE赌气约了ADAM作为自己的伴侣一同前往,并且,还和他一起抽了点大麻,为的是让彼此更加兴奋。
也许是ADAM比JACK更大气,也许是ADAM没有JACK爱JANE,当ADAM看见JANE与JACK跳舞时,只是摆出了一个钓鱼的动作,JANE就主动向自己走来,而此时的JACK眼中满是失落。
张信哲唱过“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尽管JACK离开了现任妻子,但是,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在花园的躺椅上睡了一夜的JANE第二天早上找到了夜里突然离去的儿女们,倾诉、总结并解释着自己现在与JACK之间的微妙感觉,“你们无法体会离婚的痛楚。
”“这些年来,有时候,我想过你们的爸爸和我没有完全结束,所以,我不安于现状,我想知道,这过去几年,我们之间是否有丝丝牵挂。
”谁都不是JANE,也许连JANE自己也并不是很清楚,她和JACK之间是否还有爱情,尽管JANE用“只是想知道她与JACK之间是否还有牵挂”来解释这段日子以来的与JACK的约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份感情已经掺进了许多其他微妙的元素,而阻止他们重新走到一起的正是这些微妙元素。
这片子其实蛮老的,2009年的圣诞节上映,而以前我并没听说过,结果是非常巧合地在一次跨国闺蜜大闲聊中有朋友提起,一看介绍我就很是喜欢,赶紧找出来细细观赏。
记得刚看完时我就在朋友圈里嚷嚷:这是我所看过的爱情轻喜剧中,THE BEST EVER.回过头又去查了一下,出演此片时梅姨已年届60岁,片中女主角便也就是一个50多岁的风韵犹存老妇,梅姨本色出演,挥洒自如……酣畅淋漓之余,不用说,技巧已臻化境。
影片讲述的,其实是非常严肃的主题,也是非常沉重的现实,可细节超级爆笑精致,无一处闲笔,每个角色都如量身定做,很容易就让观众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然后,还可以象我题头选择的那张照片一样,余情未了的前夫前妻,相敬如宾地坐在门前草坪的秋千椅上,云淡风清那样感叹一句:It's complicate. 爱很复杂。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觉得爱应该很简单,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泾渭分明,拿得起更要放得下,别勉强,别纠结,别迁就,别含糊。
慢慢年纪大了,才真正意识到,哪儿有那么简单。
不过,这也正是代沟之所在吧?
无关乎年龄,只关乎心态,当你在感叹生活中的一切其实并不简单也并不明晰的时候,你也就等于正式向自已宣布:你已告别青春。
当然,也有人一辈子都不会告别青春,比如本片中那个开着骚包跑车、养着娇妻幼子,且同时还能对靓丽不老前妻重燃火热爱情的前夫,只要你一辈子别同他谈什么责任担当+生活琐碎,此人简直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大概,真的要到生活够久一段时间之后,女人才有可能会明白,有一种男人永远也搞不清楚什么叫做责任和担当……事实上也没办法通过交流或者沟通让这种人明白,他的个性他的经历他的价值观,已决定了在这方面,他永远会跟他的身边人保持鸡同鸭讲的状态。
不能说他人不好,也不能说他没用心,似乎更不能扣上他不懂感情的帽子,他只是永远对“责任”和“担当”的具体内容(基本上也就是指所有生活琐碎小事)保持白目。
就如片中,有一处极其触动我的细节:前夫跑来前妻的厨房,站在地板中央,对着她深情款款倾诉爱意,而前妻忙前忙后清理,就在前夫眼皮子底下熟手熟脚为饮水机换上一只满满水桶……这两个人都明显已习惯成自然,女的已彻头彻尾没想到要这男人搭手,男人更是彻头彻尾都没有意识到眼前这件事似乎是件男人本不应该当作没看见的事。
如果日子到头来真就过成这样,一边自然而然再也想不到需要帮手,另一边自然而然再也想不到应该帮手,那还有什么所谓家人、亲情甚至彼此的亲密接触,能够挽救这样一段实质上双方已完全了无瓜葛的关系?
荷尔蒙的吸引力,的确是爱情的起始,也有可能成为婚姻的基石,但在日日夜夜的生活过程中,如果再没有任何琐碎细节能由两个人自然而然想到去共同应对,那么“爱”这个字眼,就会成为最虚伪的幻象。
爱到底是什么?
如果爱是指两个人在一起很开心,那么抛开生活细节不谈,仅就肉体欢欲而言,前妻跟前夫重修旧好简直不要太开心了(连报复撬墙角小三的目的都达到了啊,心理满足感简直不要太爽);如果爱是指包容和接纳,那么前夫回头深情更甚,只要肯原谅过去,则前妻与前夫一家人和美大团圆,不正是对真爱的最佳注解?
如果爱是指灵魂相契,19年婚姻两人彼此已是非常熟悉,前妻偶尔想放纵的欲望前夫再了解不过,还善解人意送来加料香烟,比起另一边虽厚道朴实却总显沉闷的亚当,最明白前妻的那个人只怕仍算是前夫吧。
如果上述种种就是爱,那么为了爱,前妻应该和前夫在一起吧?
但奇怪的是,无论如何,和前夫在一起的前妻,却怎么看怎么不对。
是编剧太过保守传统?
还是是我这类女性观众太过挑剔苛刻?
到底是有爱就应该不要计较太多,还是无论有没有爱,生活细节中,该计较的,都需要计较到底?
计较这种事嘛,如果夫妻都计较在同一个逻辑里,用同一种标准计较并自觉接受化解计较的后果,大概也就能算是相处得道了吧?
如果永远是你计较的地方他觉得不该计较,他计较的后果你觉得无法理解接受,那么,无论爱还是不爱,相处起来都会变成灾难吧?
没有爱,但可以相处,日子似乎也仍能过下去……有再多的爱,却无法相处超过十分钟,那日子还能怎么过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法相处,还怎么能算是有爱呢?
爱到底是什么?
活到现在这一把年纪,我终于算是明白:爱这种东西,有或者没有都无道理可言,更无因果规律,不必再问自已这个问题,也同天天24小时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必要的联系。
生活中有没有一个可以朝夕相处彼此搭手照应的人,大概才真正值得去用心思考:有这样的人该如何过日子,没有这样的人又该如何过日子,这才需要形成真正清晰的思路……相爱绝对不会自动解决过日子的问题!
而上帝最喜欢对人类心灵设下的考验,就是给人以美好的感觉,却从不告诉人如何去解决与美好感觉如影随形而来的所有问题。
梅姨在片中饰演的前妻,就在前夫再一次归来饷她以人生暮年极大乐趣的同时,面临着相处之道将再次混乱不堪的问题,纠结难决。
奇怪的是前夫并不怎么纠结,如同他在十年前可以潇洒与带着三个孩子的前妻离婚另娶一样,现在的他也可以迅速与带着幼子的后妻分居并立马赖回到前妻的床上……所以,两个人的关系中,纠结的永远是在顾虑未来的那一方,得过且过只管眼前舒坦的那一方才不会纠结。
倒也无关男女。
能说前夫不爱前妻么?
是说,这种爱又值得去留恋吗?
前妻最需要人共担责任的那十年,这个男人逃跑到不见踪影,如今前妻已完全适应没有这个男人也过得有如山花般灿烂的日子,这个男人倒是回来添上了蜂飞蝶舞的一道风景,那要留住他吗?
平淡的日常生活里有那么一个人,存在总比没有强,不存在也完全不影响什么,这样的生活,到底算简单,还是算复杂?
梅姨给出的答案,是不要这个男人,也不要这份已经太过复杂的爱。
相处需要磨合,而复杂是件太过累心的事,如果长长久久的时间都没能让两个人完成磨合的工作,到最后两人只能对彼此间的“爱”做出“complicate"的定义,那么,最好还是,放弃了吧。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种自已内心接受的生活模式,不要纠结,不带压抑,不必勉强,亦不觉复杂,且乐在其中。
然后把这种生活模式简简单单地重复过下去,日日年年,周而复始。
在这种生活模式中,有一个可以共同相处的人那自然是大幸……如果没有,其实也没关系。
爱,就是对自已内心真正接受的那种生活模式的纯净喜欢吧?
有某个人刚好在这个模式里,也就会真心纯净地喜欢上这个人,而某个人如果不在这个模式里,则无论男女,就注定只能是彼此的过客,缘份尽了也就各分东西。
前妻离婚的那十年,把自已生活里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最爱的就是她真心享受的这个生活模式吧?
虽然这模式里的确还缺一个男人,可如果选择回头的前夫,这个生活模式就必将再次被摧毁……于是,已经被前夫摧毁过一次生活模式的前妻,这一回,总算有了不再饮鸠止渴的智慧。
能有这样明智的选择,是因为电影里还是给前妻安排了一个亚当吗?
现实生活中可大抵多半没有一个知疼知热又肯支持配合的亚当来完美前妻的生活模式……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无论有还是没有亚当,只要不选择那个年过半百却仍不知生活应该怎么过的前夫,前妻自已的生活模式都不会再受到负面打击,这,才是影片想要告诉给观众的答案吧。
爱很复杂,无以言述……但生活,却应该谢绝复杂,保持心明眼亮,神清气爽。
话说,我超级喜欢影片里那个小女婿,贴心暖男天字第一号。
发现梅姨和前夫偷情简直比梅姨自已还紧张,梅姨要跟前夫单独聊聊时,听到语气不对,第一时间上前去不露声色先把梅姨手里的切肉刀接下来放过一旁,又好笑又让人感动。
另外,影片里的甜点看上去非常好吃,我倒是一直也想自已能有这种手艺,惜乎眼下耐心还不够,也许再老点可以试试。
哦对了,我还喜欢梅姨家的大大房子,居然有能按照自已喜欢重新设计的闲置地块,做糕点师傅看起来好生赚钱的样子嘛……说到这个忍不住想起那块地上暧昧十足的两管喷泉,总是恰到好处的出镜,笑到喷饭啊,嘿嘿。
有点搞笑的一部片子 一对中年离婚夫妻变成py的故事 这部片子吐槽的点很多 但是想想好像有些也很真实 当家庭主妇忙于照顾孩子和家庭时总是披头散发面色憔悴 老公借口忙于工作总是早出晚归不仅不帮忙分担家务 还在外聊s 和妻子无话可说 最后分道扬镳 和安抚他受伤心灵的小妹妹在一起 当孩子长大成人 事业有成的妻子面色红润 气质卓然的站在前夫面前又引起了他的注意 于是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你等等言辞脱口而出 只是因为现在的我家庭和曾经离开后想象的家庭不一样 于是开始怀念 开始暗戳戳搞事 最后和前妻成了py 前妻有点动摇是想要什么证明什么还是真的余情未了 醒悟过来其实也是不可能再在一起的 虽然最后和建筑师的故事开始了 这部片子最让人不能忍受的也是大多数男人的通病是自以为是 不给人思考不给人讲话的机会 自认为自己魅力依旧 呵 男人
转自文汇报:http://wenhui.news365.com.cn/wh/201002/t20100224_2628240.htm作者:柳青风韵犹存的饭店老板娘珍妮·阿德勒中年离异,单身带着三个孩子,住在南加州海滨的大房子里,过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悠哉生活,难得的烦恼是爱情带着前夫来敲门……就故事设定而言,《爱很复杂》就像水果糖,甜蜜蜜、没营养,自然不受男性评委们待见,评奖的时候轮不到它。
但是对女性观众来说,比如我,就觉得被导演南希·梅耶斯哄得很妥贴,很是建议姐姐妹妹们众乐乐一回。
怎么看,《爱很复杂》都是让女人很受用的那类电影。
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珍妮活得太光鲜,事业、生活、感情是面面俱到的长袖善舞,20岁的灿烂,30岁的历练,40岁的世故,50岁的豁达,在她身上齐全了。
被她一衬,前夫后娶的小娇妻顿时成了无趣的傀儡娃娃,顺理成章惹出些“多余的故事”。
如果以小人之心揣测,导演梅耶斯人到中年,珍妮这个角色或者整个故事,多少投射了她的自恋心态。
好在即便是自恋,也不过分,至少还有自嘲嘲人的明白,消解掉“临水照花”的矫情。
何况,在只愿意待见新鲜水果般年轻姑娘的好莱坞,斯特里普能演出一个光芒万丈的半老徐娘,也算是调笑一回势利眼的名利场。
对片中的一场戏印象格外深些,那是珍妮和前夫你来我往打了几场情爱乒乓球,某次你侬我侬的时候,前夫感慨岁月不饶枕边人,这时珍妮起来穿上睡袍,居高临下地看着男人,悠悠说一句:“这些年我是有了变化,不过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那一刹那,斯特里普的一个眼神,让这部糖水片有了些意思。
这个眼神既不强势也不挑衅,就是一个女人坦然又直接地看向男人,只这一个简单的眼神,在好莱坞的银幕上却稀罕得紧。
关于美国主流电影,在上世纪70年代女权运动闹得最凶那会儿,劳拉·穆尔维这群急先锋曾总结过,大抵是服从于男人的“看”,相应的,女人是“被看体”。
如今女权主义不再凶猛,这条总结却不过时。
譬如《纽约时报》某影评人就很知趣地总结过,回看数年,针对女性观众、以女性为中心的电影,一只手能数过来。
这其中,一派是坎皮恩代表的文艺路线,挣扎煎熬得厉害,有些时候不免会滑入“迫害妄想”的泥淖;至于《暮光之城》贩卖的灰姑娘童话,只能哄哄10岁出头的小丫头。
这种境况下出现了《爱很复杂》,轻快又老练,既没有和男人声嘶力竭着对峙,也不像很傻很天真的姑娘做着天降王子的白日梦,四两拨千斤,轻轻松松地把男人曾经加诸在女人身上的眼神,原样奉还,来而不往非礼嘛。
我喜欢梅耶斯和斯特里普在这片子里的姿态,不对抗也不示弱,这是自信。
她们甚至让我想起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画里裸着的姑娘,直接地看着画外,坦然地回应看向她的眼神。
有人说,电影里珍妮和前夫那点小纠葛,实在对不起《爱很复杂》这名头。
哎,如果我们要严肃地琢磨“男人女人”的迷思,那应该去重温戈达尔。
至于梅耶斯提供的,原就是杯消遣的软饮料,有点甜,好在不腻。
前天刚看完“Frozen”,接着又看了这部片子,对于我而言,看似浪漫的患难真情王子公主的故事是怎么也比不上夹杂着痛与幽默的爱的现实来得让人感动。
网络上对Frozen铺天盖地的好评和讨论,好似一下子唤起了大众对真爱的渴望,只能说太多残酷的爱的现实的阴影下偶尔的一缕阳光真的是弥足珍贵,可是正如电影的表现形式-动画-时刻提醒着这一切的虚幻不真实。
什么才是爱?
这么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无论何时都能掀起一阵关注与讨论。
如果说在没有经历爱之前,爱是臆想的理想的无限可能的,那么在经历了爱之后答案是否会确切些呢?
不然。
在爱过之后,你会发现没有任何具象的词汇可以解释爱定义爱,爱就是爱。。
当已经分开十多年的夫妻再一次吸引到一起的时候,看似戏剧性的转折却真实的反映了爱的真谛。
爱很简单,简单到没有理由,爱很复杂,复杂到融合了肉体与精神。
经历了十年二十年生活的打磨之后的爱是否已经渐渐消退了呢?
继而因为生活的琐碎碰撞而显得无趣脆弱?
Jane的故事至少说明了一点,可能有一天爱的格局会因细节的生活而打破,但是爱不会真的轻易消退。
这一点深得我心,我始终坚信这一点。
在爱渐渐的融入生活的点滴时,有人说这个时候爱情就变成了亲情,不再浪漫不痛不痒但是无法割舍,我觉得这不准确,轻易的定义爱的性质的同时是不是也会偶然间失掉了体会爱的另一种可能?
不否认爱的过去,不诋毁爱的真实,诚实的面对和表达爱,才是成熟的爱的态度。
回答这样的问题,法国人多半耍招牌太极,说,“难讲”(difficile à dire),或更精简,“很复杂”(compliqué)。
美国电影《纠结之恋》(It‘s complicated)同样直陈”复杂“,爱莫能助摊摊手,更要拔高难度系数,呈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无解局面。
从一对二十三四的芳华恋人,发展为单元小家,再到三个孩子依次坠地,男女一路磕碰,拼搏事业,忙碌家庭,陀螺一般停不下来。
倘使持久如一,濒临空巢期,应当手挽手互相慰藉,坐在前院的秋千架,喝咖啡谈心事赏斜阳。
然而,差一点点就要庆祝廿年相守,男的却迷上小妖精,负心离开,女的当即言弃,独立前行。
这是多么类似现实的决裂。
电影选择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与比她年轻近十岁的亚力克.鲍德温(Alec Baldwin)分饰两角,一般同龄男女,女的熬成婆,男的尚且初褪毛躁、风度展现;这样的岁差,一人憔悴一人圆熟--若非鲍德温比较胖,看上去偏憨实,否则更加有型,--岁月划痕诠释抚养孩子苦苦经营的母亲与醉卧温柔乡的父亲,大抵是恰当的角色外装。
讽刺的是,这位胖杰克忽然又爱上了前妻简,或者说,他们之间的感情,从来似有若无,没断干净,酒精刺激、肢体接触,便足以导热绮丽夜,且一而再。
在简的角度,事后似乎任何一种表情都不妥当,她去咨询心理医生,念写给自己的电邮,不晓得这算哪般,是报复了小三(同时沦为小三),是迟到的幸福,还是伤己害人。
同时,帮助她打理扩屋工程的建筑师亚当(白头笑将史蒂夫.马丁(Steve Martin)饰)与她渐生好感。
于是周旋于前夫和现男友之间;此系年逾半百的三位,再掺和着杰克的娇妻,桃花朵朵,暮春复发,小儿科般情愫泛滥,笑点委实不少。
电影对情感取向给出了一个结论,然而在此之前做的细节,很可铺垫。
比如两人搂搂抱抱时,手机响了,杰克缠绵不让接,简却挣开,一定要接,理由是,她是个妈妈,必须应答,而同一刻,他却不像爸爸。
又如杰克对简倒大吐苦水,说好大一把年纪,还得陪五岁小儿去幼儿园开家长会,还得规划下一个孩子,大一点的房子,娇妻日日拿速食打发他,越催越肥,哪里比得上简的巧手,另一边,简微笑慢应,却未曾抱怨任何抚养之苦累。
再好比两人在园圃里打嘴仗,简一边摘采自己种的西红柿,眼看一篮子,杰克才想起问要不要帮手,被拒后呐呐道,他去准备网上看的DVD及爆米花。
可以说,他要的是亲热氛围、家庭温暖,是一种结果,而忽略过程。
可他所欣羡的儿女绕膝,觥筹交错,围炉夜话的片刻,只不过这许多年后的沉淀,其中马拉松一样的耐力持续的爱,他供不到。
他看到小儿子毕业时,临场的简又哭又笑,却错过了为了这景象,她所付出的经年支撑。
比照之下,电影截时的简,事业如意,家庭稳定,儿女孝顺,虽然空窗,但可以预见的不久之后,即会有新鲜下一代加入,享受她那随意挥就的美食(这一点很像梅饰演的茱莉亚.切尔德的续篇),凭她此时魅力,赢得成功男士青睐,也绝非难事。
相反,杰克的新家,仿佛怎么都不对盘,闹哄哄、乱糟糟,妻子吼小儿,小人儿又耍老爹。
然而,这却不是娇妻的错,只不过一个时段参看另一个时段的必然差缺罢了。
他试图越过的俗常,最终突破柔蜜的皮相,绕成另一个黑洞,将他吞噬。
所有爱的喜悦,都要克服柴米油盐、婴啼连夜、抚教耕植、朝朝暮暮,没有儿女的人,体会不到杰克五岁的儿子熟睡时贴他的大手于胸口的微烫新暖,而一旦套牢,大抵也就模糊了二人世界里清晰的你我。
做出选择,即被选择,生活的另外甘辛,一切其他可能,便与之无关,倘若不投入分内的期段,患得患失,可能也只好一再错过经岁月打磨、逐渐轻舒深广、能自如发力的坚韧爱情。
这必然属于同路的人,而非搭档缺席的谁。
这部电影里所展示的浓挚亲情,仿佛笑味溢出后的沉淀,使你恨不能也立即拥有类乎简核心的热闹的家,然而杰克频出的状况以及双方心态,也在不断提醒观者,真实的婚姻大抵该是怎样。
静守在侧的亚当,我倒是喜欢,他很沉稳,有容涵担当,杰克表演发情少年时,他不会攻击,沉默似金,他以为简的年龄,是他最喜爱的一部分,而杰克脱口而出,玩笑说他们的法式关系里,她是”老妻“。
这大概,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史蒂夫.马丁搞笑功夫外,声音低沉动听。
电影散场时,我等到字幕刷了一会儿才离开。
前面两位结伴的老太太,其一说,I'm glad that they handled this real。
”他们“,可指组创班底,也可指剧中人。
我暗自与她握握手。
http://meredechong.blog.163.com/blog/static/13635422120100921551876/edit/
在我的印象里,符合“优雅地老去”的女人并不多,79岁的美国超模Carmen Dell orefice算一个,Merly Streep当然也算一个。
斯特里普1949年出生,今年61岁了,她得过16次奥斯卡提名,是史上最多的,获过两次奥斯卡奖,一次最佳女配,一次最佳女主。
印象中她一直是这个样子,年轻时并不十分美貌,年老了也并不显老。
《It's Complicated》是09年的片子,中文译名叫《爱很复杂》。
情节很简单,一个女人离婚多年,事业有成,儿女们都长大了,她开始有大把的时间享受自己的生活。
为她改造房子的建筑师追求她,离婚十年的前夫也对她旧情复炽,很简单又很特别的三角恋爱的故事。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很纠结,很怕最终的结局是女主真的和前夫破镜重圆了,幸好,电影里的珍妮最终选择了那个建筑师。
一个曾经一起生活了20年的男人,自己三个孩子的父亲。
十年前他离开了自己,和年轻的姑娘结了婚,年轻的姑娘还带着别人的孩子。
电影里的前夫得意地说,我有一个年轻的妻子,但我和我的老妻子做爱,我恨不得抽他两巴掌。
男人总是这样,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不管是什么女人,只要成了自己的妻子,就再也不值钱了。
换了是别的女人,也会被迷惑的吧,毕竟有着20年的共同生活,不是能一笔抹杀的,更何况心里多少会有点窃喜,看,他最终还是回头来找我了。
所以电影里的珍妮纠结着,一边带着负罪感,一边享受着旧情复燃的快乐。
直到那个前夫失约的晚上,她终于醒悟,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并不是自己想做的自己。
曾经沧海难为水,破镜怎么可能重圆呢?
电影里的前夫看着有点凄惨,小妻子要求太多,明明自己三个孩子都成年了,他还要去幼儿园参加那个不是自己生的小儿子的家长会,回头看看他悔不当初,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离婚对孩子们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平复,前妻也并没有在原地等着他。
当然我一点也不可怜这个在新欢和旧爱之间纠结的男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不过是因为他太贪心,想要的东西太多了而已。
无聊之极
罗索
爱情离开之后,破镜重圆是否可能?说不定会是《纠结之恋》中那样一个大大的笑话:生活、儿女、事业、前妻或前夫,全搅到一起一塌糊涂。最终,真正的释然是感谢——感谢曾经的爱与痛,感谢彼此的成长——才能终于充满感激的走向未来。
Nancy Meyers这回未曾给我带来惊喜。许是因为旧情复燃总不及初坠爱河那么令人感到新鲜有趣,将大胆、浪漫、兴奋、激烈取而代之的是谨慎、纠结、微妙和莫衷一是——而最为关键的可能是,剧中的笑料不再是那么自然流露,多少显得有点矫揉造作,Steve Martin的存在即是最好证明。
这两个人演得像神经病。。
nuts
Some people can afford a better level of complication than others。两星半
沉闷了,喜剧也没多喜剧。。
中产阶级的情感纠葛已经被好莱坞翻滥了,可这部电影怎么就那么直指人心。戏骨的演技加分,细腻的内心矛盾刻画加分,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加分。真是大爱这里面的梅姑,年近六十的她演起这种略带性意味的轻喜剧还能让人心肝乱颤。由内而外散发的万种风情把心都融化了。
A和B因为B和C外遇而离婚。多年后A重新插足B和C的婚姻。电影的视角在歌颂A和B外遇的美丽。这样三观混乱的电影真的好吗?日,我就想在硬盘里找个好点的电影看,就看到这么扯淡的东西。居然还拍了两小时。真逼着我看A片吗?
只说明了一个问题 就是覆水难收 分手了就是分手了 不要回头
感觉有点怪 不是很喜欢 梅姑表现中规中距 远不如朱莉茱莉亚
喜欢梅姑这种类型的片子。
再次印证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各种心理刻画还是细腻到位的。女人到底是要爱笑才有风采呐~
这个女导演的电影里每个角色都是一副社会精英的土鳖样
梅姨也太放松了吧!!!
x
除了梅姑越老越精彩,衣服发饰都搭配的超好看,其他没有看点了。Alec能把身材练好一点再来nude么,有点恶心这个EX,觉得那边的婚姻不自由受压抑,又回来找初恋,自私。
虽然是老人电影,冲着电影名就看了。。。
老年回春偶像剧。既然是偶像剧就有捧脚的,虽然梅姑不算臭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