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友谊万岁!
值此马总统来我国进行国事访问cctv6特意播放此片,意义深远,共同维护多极世界,带领中欧走向新纪元,发挥法兰西的引领作用,高卢雄鸡雄起!
艺术无国界!!!!!!!!!!!!!!!!!!!!!!!!!!!!!!!!!!!!!!!!!!!!!!!!!!!!!!!!!!!!!!
本来还是有很多感想的,可是苏菲最后穿着制服的样子实在是太美了,脑子就打结了,原谅我就是一个脑残粉吧不管眼角再怎么有皱纹,苏菲在我心中永远都是女人的代名词。
套用一句迅哥儿的话,她符合了我对女人的全部想象。
电影还不错,对于我这个从来不爱战争,历史题材的浅薄女人来说,能吸引我坐下来从头到尾看完已经证明她对了胃口。
4个女人已经足够,相比之下,我想起了《金陵十三钗》,我不懂如果没有十三个女人,而是十二个,十一个,十个,九个,八个有什么区别,反正烘托的就只有那一个女人,倒像是为了凑粗人数应对代替女学生这一故事情节而不得不做的设计。
反而显得生硬。
最后的珍妮,真的让人很心碎。
从头到尾都算是最有大脑的一个,也是最坚定和忠诚的。
和路易斯一样。
一个女人能有这样的品质着实令人钦佩。
相反另外两人就显得更加贴近真实的普通女性,有着感性温柔的一面,这也是导致她们送命的根本原因。
昨天在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觉得有的地方不是很明白,晚上回来后把原声的找来又看了一遍才明白,原来又是个被GDZJ和谐化的版本,所有露胸部的地方都被剪了,实在很无语,他们的剪子啊实在是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纳闷剪得标准判断是什么。
这个电影又不是面向小孩子看的,而且在电影中出现个胸部又不会怎么样,反而是让大家看片子的时候好多地方觉得很奇怪。
大大方方一点又能怎么样,又不是大家都纯洁的不行没见过胸部,再说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这些片段说实话一点也没让我联想起sex一类的东西,我觉得都是在当时情景下的正常的发生,都是与情节发展相关的。
尤其是最后jeanne的被吊死的照片,我在电影院还纳闷苏菲玛索在那个照片上到底看出什么了就知道她已经去世了,后来又看得时候才发现那张她露着胸部被吊死的照片,真是汗死我了。
电影算是反映了二战残酷性的一角,电影中大部分情节的发生都是在几天里密集的展开的,很多东西别人的影评都说过了,我就不再说了,不过里面确实很喜欢jeanne这个角色,觉得演的很鲜活,很生动,最后让人敬佩。
🐯二战背景,盟军计划反攻,准备在法国诺曼底登录。
派出地质学家研究登录细节,不想被德军抓住。
英国间谍机构SOE找来人营救,救出地质学家时得知诺曼底登录计划以被一德军上校得知,但是还未得到确切证据,为了计划不被泄露,他们决定刺杀德军军官。
🐯奔着苏菲玛索去的,以为又是那种枪法绝伦,飞檐走壁,武打格斗的精彩爽片。
可是看了才发现原来是临时工去打正规军。
🐯🐔女原来才是坚定的革命者,她的牺牲成就了盟军的反击,如果没有她,战争也能胜利,只是要晚几年。
🐯最有信仰的反而是最容易成为叛徒的,细想一下也能想通,她的信仰跟她的革命是不相容的。
🐯普通人也能成就别人的大事业,因为垫脚石多了,别人才能站的高。
很多年前买的DVD看的,当时电影名叫《幕后英雄》。
东西方对于人外形的审美是差异的,比如在亚洲人眼里丑的离谱的女模特,居然会被西方评为超级美女等等。
美的差异因人种文化差异和时代差异都有不同的标准,比如黑人以黑为美,唐朝以胖为美等。
但有一种美是超越地域人种和时代的,这种美就称为绝对价值的美,没有争议的。
比如苏菲玛索。
无论东西方男人女人,都给予了至上的评价。
太美了。
为这个世界终于有这样一个超级美丽如此令人震撼叹为观止的女性而动容。
佛家把美女称为粉骷髅,百年后,再辉煌的美丽也不过一具白骨。
但这美,毕竟存在过。
在漫漫的历史中,美总如流星一现,但这惊艳的美丽毕竟在漆黑的夜中给人以无比的振奋。
即使是粉骷髅,也是永恒的。
这部片子很好。
没有打到法西斯的口号,没有高呼自由万岁的价值拔高。
但,当看到巴黎解放的桥段,还是忍不住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个价值就是普世价值。
和意识形态无关,和信仰无关,好国家民族地域差别无关。
甚至和自由与否都无关。
这不过是这世间让平凡人的生活回归常态的祈祷。
几个平凡的女性面对特别行动时,表现的坚决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都落入敌手,性格软弱的卡莱,刚被酷刑就招供,最后她请求了苏菲玛索的原谅,饮毒而死,裸身沐浴阳光,如一尊神像。
这样的美是震撼的,这样的美是不可被酷刑糟蹋的。
苏西在执行任务的最后时刻,精神崩溃,在刺杀情人的关键时刻,动摇了,她是个从没拿过枪的女兵,纳粹情人夺过她的枪,吻她,苏西茫然受吻并情欲释放,然后被纳粹情人两枪干掉。
这个情节让我们很容易想起《色戒》。
只不过,色戒把这个心理变化过程极力铺陈。
而本片仅仅对此惊鸿一瞥。
仅此而已,已足够摄人心肺。
苏西没有对当年为什么和纳粹情人逃婚做形而上的表白。
她说“我不管他是抵抗军还是纳粹”“我就是不想结婚,不想把自己锁定给一个男人”。
这个理由或许更想一个人性的回答。
但,大家都知道,在刺杀纳粹情人的时候,她表现的确实像个战士。
临界状态的动摇是人性脆弱面不可避免的波澜。
不可能每个女人都是江姐,都是刘胡兰,软弱柔善,不能削减一点点一个伟大女性的牺牲价值。
珍妮是本片塑造的最为锋芒的人物,其锐利甚至超过了苏菲玛索塑造的黛丽丝形象,珍妮本是战前的妓女,因杀了皮条客而成为囚犯。
她对这场战争的理解更接近于一个底层市侩,她说,胜利了又如何?
我还是要去卖身,站街跳钢管舞。
为了被赦免她参加了行动,行动开始阶段,她几次动摇,要携款逃跑,第一任务结束后,张罗回家,拒绝继续执行任务等等。
但当面对卡莱被捕,同志牺牲后。
底层人民最朴素的情感和力量被触发了。
珍妮成为了最坚决的女战士。
当所有人相继被捕,珍妮一个人仍然坚持要把任务执行完毕,刺杀纳粹军官。
她独自营救了黛丽丝,并且在最后协助黛丽丝完成任务的时候,主动牺牲自己,暴露目标,神情镇定地就近向另外一个纳粹军官开枪射杀。
这个举动事先是没有策划的,所以黛丽丝才意外的悲痛,珍妮达到了目的,黛丽丝像一尊复仇女神一样出现在纳粹军官面前,在火车烟气缭绕的暮霭中徐徐现身,开枪射击。
在本片中,黛丽丝即是行动组的领袖,也是唯一一个最为坚定的战士。
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对几个女部下进行过任何意识形态的洗脑和教育。
她唯一的期望是答应过几个女部下完成任务兑现承诺,把她们安全带回英国。
她食言了。
所有人都战死。
只有她幸免,直到战后。
中国人对以战争的理解喜欢对正面人物用大义凛然来概括,在本片中你看不到。
你只能看到美的诞生,美的窒息,美的毁灭。
也许这个世界战争真的并无正义非正义可言,但是对于美的呵护还是毁灭,才是人们诅咒战争和抵触战争的终极目的。
真希望看到国产影片对于战争的考量和探究能达到这样的人性深度和高度。
冷静的诉说和体会,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洗脑或者填鸭。
在战争之外,美,永远存在。
值得用生命捍卫。
2009年5月4日
相信很多人是冲着苏菲来的,记忆中的那个芳芳确实老啦!本片的剧情比较一般,也许卖点主要是几位女士把。
片尾提及改编自真实的人物——路易斯女士享年98岁,终身无子女。
在战争中抗争过的人们,总显得既伟大又渺小:伟大之处在于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是客观的;渺小则体现在无力挽救自己的亲友甚至是腹中胎儿,是主观的。
战争是永远刻骨铭心的主题,为了缅怀逝去的四位战友,曾发誓不进教堂的路易斯却为她们献上一只白蜡烛。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对德国人没有丑化,海因里希上校身为军官的表现堪称称职。
这一点值得所有中国编导反思一下,拍二战片并不一定非要把敌人丑化为弱智。
我认为不太合理的地方(含剧透):一开始5人已经完成了营救任务,却被额外指派刺杀一名上校。
虽然此上校被设定为一个洞察了诺曼底登陆计划的危险角色,但实在没有理由非要这5人去刺杀。
正是这个后续计划,害死了4名女士,也害的主角的哥哥坚守荣耀的晚节不保(为了救妹妹而招供)。
换来的是什么呢,无非是多杀了一个军官,对战争大局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或许这也是原创们对战争的一种嘲讽吧。
其实很喜欢看电影,只是刚刚工作,时间不充裕。
超级女特工是Q从广州用U盘装过来给我看的。
“1G多的高清晰版哦。
”Q的脸上满是得意。
好吧好吧,1G多的高清晰版能让我更清晰的看清楚苏菲玛索脸上的皱纹。
被片名欺骗了,加了一个超级二字进去我还以外会很玄幻很多人吊着威亚晃来晃去。
但是当我看到这群女人们躲在地窖里,露易丝一个人冲上地面被人按到在地,鼻血都甩了出来……我才发现这样一堆中年的有点漂亮的特工们原来也仅仅是最普通的女人。
不知道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背叛者的角色,她年轻,精通爆破。
还没有看到她大显身手崭露头角(医院的爆炸不算)的场面笔锋一转就被纳粹给抓了起来,一步一步引导着同伴们走向死亡的边缘。
就像小时候接受爱国教育看完电影开过的玩笑.“要是你被国民党抓起来了你招还是不招?
”“招,我啥都招。
”因为疼痛,她就这样毫无立场,该说的不该说的啥都招了。
一点超级女特工的范儿都没有。
只有一个裸露身子在簌簌流泪的颤抖的普通女人。
有一点觉得离奇的是,无论如何艰难,苏茜都是熠熠生辉光彩照人的,猩红的唇膏像一个可以喷火的枪。
我觉得她长的有点像西班牙美女佩内洛普.克鲁兹。
她是摇摆不定的,最初撕心裂肺的拒绝去见前任未婚夫,哪怕她已经把镜子摔碎,举着一块碎玻璃打算往她光洁的手腕上那么轻轻一划。
她不敢的她不敢的,我戏谑的碎碎念。
当然导演也不会让她就那么挂掉。
“这样他就不会因为有一个纳粹父亲和叛国者母亲而羞耻。
”她这样评论着她抛弃孩子的意图。
而我却在想,她的孩子,会不会在战火中被车轮碾碎,被流弹击中夭折。
或者被养父养母抱着一起关进集中营。
当珍妮在酒店外面的车内焦急的等待。
紧张到另人窒息的空气里传来两声枪响。
看都不用看。
死掉的那个一定是苏茜。
这个傻女人,不知道男人是不可以相信的吗?
哪怕他坚持寻了你3年。
你唯一做的比你的男人差的就是,你还不够狼心狗肺。
最让人惊奇的是珍妮。
她像每一个人的密友,高尚精致,坚毅。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她也只是个普通女人,会算计,会携款潜逃,遇到困难就跟咱老祖宗写的某个神话小说里的悟能一样——“师傅都被妖怪抓走了,咱分了行李,各走各路,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庄。
”大有如此阵势。
但当她毅然决然举起枪杆一阵扫射时,当她看到间谍头头从酒店出来就想立马开枪射击时,当她面无表情为了掩护露易丝向纳粹开枪时。
她就是那个最最坚毅的特工。
借用豆瓣上很多人都会说的一句话。
向Jeanne致敬 !
露易丝是第一女主角。
评论她的人大有人在,不过蒸汽机烟雾中她款款走过的背影,确实也迷倒了我·而教堂里面洁白敦实的蜡烛,是每一个逝去女人最最纯洁无私的心灵。
看的是和谐版. 纳粹怎么折磨卡莱, 和卡莱怎么自杀等等都被剪刀手喀嚓了. 片子的制作质量中规中矩, 情节编辑也不脱离老的女间谍电影 如 女英烈传 和 大F计划 的框框. 反而为了表现人性多元化的关系,削弱了情节的力度. 例如审讯戏, 我看的 大F计划 也是和谐版, 但心理压力就明显强过本片.再例如, 女英烈传的结尾, 女英雄的遗孤自白金汉宫授勋归来那场戏. 无论是说理和煽情两方面都强过本片最后的点蜡烛. 具体原因为何, 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另外说句题外话, 片中负责侦察海岸地质的部队确实存在,成员的国籍包括了英国人和部分被占领国的抵抗志士. 但没有一个是地质学家, 也从没有人被纳粹捕获过. 在法国某海岸,还有一座纪念碑,纪念六名自由法国抵抗战士在从事此种任务时,为了避免被俘,而游向外海,直到力竭身亡.
二战沦陷后的法国,露薏丝(苏菲·玛索饰)的丈夫因为参加抵抗组织而被暗杀,受到牵连的她只好逃往伦敦,加入了代号SOE的神秘组织,由丘吉尔亲自设立和操控的特别行动局(SOE),实际上是一个搜集情报和从事破坏任务的情报机构。
1944年4月,露薏丝接受了特别行动局指派的一项艰巨任务,不惜一切代价重返法国,营救一位被俘的英国间谍。
原来在距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还有几个月时,一名英国地质学家被派往英法海峡执行勘察任务,却不幸落入敌人手中,因为他手中掌握着德军布置在诺曼底的防御工事图,英国情报单位正想方设法营救他。
露薏丝为执行她的首个任务,招募了几名年轻女子组成了一个行动小组,其中的让娜(茱丽·德帕迪厄饰)原为妓女,她因杀死她的杈杆儿而被判死刑。
苏姬是一个轻浮的舞女,她与德国纳粹党卫军黑衫队的一名军官订了婚。
嘉艾尔(黛伯拉·弗朗索瓦饰)是一名笃信天主教的布列塔尼女人,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化学专家。
她们于夜里空降到关押英国地质学家的德军基地附近,以露薏丝为首的五人小组很快混入了德军医院开始营救行动,而基地的德国陆军上校亨催施也注意到了五位活跃的美女。
无论这些女人扮演着什么样的独特身份,沉着冷静的狙击手也好,唯利是图的妓女也罢,又或是爆破专家和色诱高手,她们的命运在无情的战争机器面前,总是显得那样的脆弱与渺小。
路易丝领导的间谍小组与其说是一个由五个性格各异的女人组成的小小团体,倒不如说是将Louise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五种特性具体化:对宗教的狂热、对复仇的渴望、对同胞的照顾。
警告!
会剧透!
前几年看的,印象完全模糊了,只依稀记得一些些,今天重温一遍。
就印象深刻多了。
苏菲玛索穿军服真的太帅啦,英气逼人!
最先死的犹太女护士,就曾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因为她当时很生气的,把枪上膛,然后对皮条客说家人都被惨害,自己与纳粹有血海深仇。
要不是纳粹上校的副官眼疾手快,抢先打死她,在地铁里,她就得手了。
第二个死的,就是开始最忠诚不屈,结果还没动刑,就吓的小便失禁,俗称吓尿了,然后纳粹给她拔了个指甲,就首先叛变的娃娃脸军官了,其实她最根红苗正,和苏菲玛索一样,是女军官,更是炸弹专家。
第三个死的,就是纳粹上校的旧爱了。
也直接导致上校发疯,苏菲玛索的哥哥舍生取义,当场自杀,绝对是条可敬可佩的铁汉子!
那个在火车上要拿钱跑路,一点都不关心家国的妓女,倒是一样刚烈勇猛,在地铁捅死盖世太保然后逃脱,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为了吸引纳粹众人注意力,当场开枪打死一名士兵,为苏菲玛索的行动争取了宝贵的几秒钟时间。
当然,她的结局也是惨死,但真是值得一座纪念碑。
片尾苏菲玛索点燃五根蜡烛,还有回想合影照片时,真是感慨这些舍身取义的英烈们。
娃娃脸都无法苛责她太多。
编剧特别好,非常有功力,纳粹表现的也好,对女校长都是砰然猛击,演的很凶残。
不少说被名字骗了,以为是霹雳娇娃那种香艳动作片,原来这么严肃了。真正涉及战争的题材哪有不残酷的呢?本片里珍妮是最合格的女间谍。很多人说路易斯过于高大全,我觉得战争里,目睹太多死亡,面对亲人的惨死,一个女战士有可能变成那样的。
仅从电影来讲。超级女特工?嘉艾尔不敢服毒,直接吓尿,一用刑直接全招,这还是半果的,如果全果如果刑都可以省了。苏茜明明可以完成任务的,但她放弃了,因为她寂寞了,顺便害死了让娜。所以这就是超级特工?五人小组,没了这两人说不定完成任务后其余三人都可存活。仅从电影来讲。
6.5/10 分。初看,蓝光。一点都不“超级”的女“特工”。纯粹就是一群普通失足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去搞敌后地下工作。还不全是心甘情愿的。。。据说是根据真实人物故事改编,所以可能整体稍微显得有些平淡。。。苏菲·玛索都老了。。。
Moritz Bleibtreu 也是國寶級的啊 英德法語都頂呱呱
2009.04.30 [万达/引进普通话配音版]在万达看的,看到后边竟然睡着了。可能是太累了。法国电影就是这样子多半是无聊的,需要闲下来慢慢欣赏独特的风格,不过实在是从各方面都找不到这个电影值得去万达看的理由,除了苏菲玛索。然后再看评论,发现原来所有X镜头都被悄悄的hx掉了。难怪只剩下无聊了。
x
浪费时间!!
平铺直叙,勉强一看,整体没啥亮点,至少把故事讲完整了。
诺曼底登陆前夕,几名普通的美丽女子被卷入战争漩涡,无论是纳粹残酷血腥的屠杀烤打面前坚强不屈或无法坚持下去背叛的,最终都为国家抛头颅洒鲜血。
苏菲·玛索又如何
同样都是战争中的风尘女拯救世界的故事,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却更像是一部舞台剧了。女性的牺牲之所以感人,奇妙之处在于女性的特质,即便是一件万般抗拒的事情,都有办法说服自己去完成。血乳交融,凄厉而坚毅。
①狗血剧②自杀女胸脯太美③没有几个人能熬得住严刑拷打。如果有,要么是宣传中的虚构,要么是狱方没下狠手
动作电影台和家人过年看的。
其实不是很喜欢二战题材的东西~但为了Sophie还是看了~老一套,为了革命组织上的一个目的牺牲大批的同志,这是本人一向反感的行为~看到女同志们壮烈牺牲挺不好受的
为什么要临时召集一群普通人,出卖的出卖、陪葬的陪葬,一开始最不配合的最后倒是最英勇的,看似正气凛然的主角两次狙击失误,死了所有人,自己却全身而退还获得荣誉勋章,呵呵这种主角光环让人有点生气。
法国电影/法语有一种独特的节奏与克制,不要说和中日美完全不同,与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俄罗斯也区别明显。
片子的主题和立意很好,看到最后的字幕,感觉应该是通过真人真事改编的。只是我觉得可能因为人物太多,所以除了主角苏菲玛索,对其他人的刻画都不够详尽,让人有很突兀的感觉,比如说妓女珍妮,为什么一开始抢了箱子要逃后来却主动暴露自己让苏菲去刺杀海因里希呢?但是是一部很感人的片子
苏菲玛索的,二战期间的几个女特工,最后好像除了苏菲都死了。
上午还是和组织失去联系的死刑犯,下午换上衣服就跑到车站枪杀德军上尉,在一片蒸汽里全身而退。正所谓,您找她苍茫大地无踪影,她杀您神兵天降难提防~
本来只是想看看苏菲.玛索来洗洗眼睛,没想到拍得还不错。值得一看的战争片,有人一打就招,有人只想拿钱跑路,感觉很真实——这就是人真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