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疯狂迷恋电视剧《父母爱情》,来来回回看了估计有几十遍,我跟着间断着看了也有好几遍。
好的电视剧跟经典文学作品一样,不同的时候读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体会。
《父母爱情》无疑是一部好电视剧,讲爱情,讲婚姻,讲生活,讲城市和农村生活习惯的冲突,各种细节,真的是很贴近生活。
每个人看电视剧的时候都会找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
整个电视剧看下来,感觉很平淡真实,又很美好很正面。
但是仔细想想,黑暗混乱的社会背景在剧中只是寥寥数笔带过,整部剧就像一个乌托邦上的玛丽苏故事,富家千金与霸道总裁爱情。
对于大部分的观众和读者来讲,肯定是喜欢类似网文的这种看起来比较爽的故事。
今天想说一点,这部电视剧看起来虽然正统,主人公也都善良清白,但是细思极恐,其实核心三观不正。
看完当官的种种福利待遇,种种特权,种种潜规则,其实无形中只会强化人们对拜金主义官僚主义的崇拜,对潜规则的默认。
从某种程度上讲,多数中国人都是官迷,默认了读书就是要当官,当官了就可以享受特权。
就像现在很多父母,觉得子女工资再高,都不如当公务员当官地位高,福利好,有面子。
剧中正是因为江德福是军官,才会搞到普通人买不到的药;正是因为江德福当上司令,才庇护了安家一家人;正是因为江德福是当官的,他们一家人一辈子衣食无忧,住大房子,在那个时代里平时都能有菜有水果有肉还有桃酥。
正是因为江德福是当官的,江家几个子女,安家几个子女,甚至江德福老家的亲戚子女都能被“安排”,从此一辈子有了保障。
而现实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当了官,掌握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好一点的任人唯亲,差一点的拉帮结派权力寻租。。
反观剧中几个系统外的角色,资本家后代安家大哥,一辈子畏畏缩缩夹着尾巴低三下四做人;知识分子欧阳和安欣,打成右派历经磨难;采风画家就因为画了司令老婆,莫须有的罪名一扣,作品没收,人灰头土脸地被赶走,在就像个滑稽的小丑。
相形之下,看完这部剧,谁不喜欢江德福这样的人,但是从内心深处问一下,是喜欢江德福的什么呢,如果他不是当官的,喜欢他的油嘴滑舌,喜欢他的乡下大老粗习惯?
那么,这部剧潜意识里弘扬的到底是什么风气?
细思极恐发布于 12:25・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刷了无数遍的好剧,里面演员演技杠杠的嘞,因为这还刷了一遍,姑嫂两人之前的香樟树呢,好年轻啊那时候,😘😘😘,剧里唯一不太喜欢的地方就是江昌义的出现,虽说那个年代就算是真的也不足为奇的事,可能我有点完美主义吧!
我老公说我没电视看了天天看这个,哈哈😄,我就是好看的电视看完一遍还会再想看,情愿反复刷也不想看那些剧质量不高的,没有演技的剧还能叫电视剧么?
爱情生活能在这个样子真的是很幸福,看这个剧真是觉得一家人只要心在一起怎么整整吵吵也不会忘是一家人,男人顺着女人女人也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看似平平淡淡实则轰轰烈烈啊,多少人羡慕不来的爱情,父母爱情!!!!!!
一直很喜欢这类解放期的父辈们的爱情故事,朴实真实温暖,我们没有经历艰苦岁月的年代,无法理解他们眼中的爱情,看完父母爱情,对那个年代的爱情很崇敬。
放在解放前,江德福和安杰(梅婷 这对男女可真是八竿子够不上关系的两个人。
他们一个是年轻有为、干练果敢的海军军官,一个是从小养尊处优、娇媚华贵的资本家小姐,解放前资本家是被打倒对象,被万人唾弃的。
但20世纪50年代的沧桑巨变让他们俩人走到了一起。
江德福在舞会上结识美丽的安杰,虽然他冒冒失失,又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组建了成分不相匹配的小家庭。
问题是不相匹配的何止是出身,还有各自的阅历、学历以及人生态度,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们打打闹闹,吵架拌嘴,俨然成了家庭常态。
安杰其实一开始是看不上江德福的,嫌弃他大老粗,但因为解放后资本家被打倒家庭没落,需要江德福的军人身份来帮助家里,两人从生活的习惯,认知,知识,教育(包括对孩子的教育),生活态度可以说经历了大半辈子的磨合。
江德福受安杰影响改变了很多,安杰也在经历生活后改变很多,从什么都不会的大小姐到什么都会,一生跟着江德福的步伐。
喜欢安杰不论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下,保持自己讲究生活的态度,自尊心强不服输的性格。
父母年代的爱情是平凡朴实伟大的,是最美的爱情。
羡慕那种同甘共苦走完一生的爱情。
向父母那个时代的爱情致敬。
或者叫父母恩爱秀。
衣食无忧,有大把闲暇时间,往来皆权贵,这样的爱情故事置于那个年代,简直是童话。
如同才子佳人的故事,政治上绝对正确,又能满足一众屌丝的yy梦。
很适应现实。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最打动我的是安欣,我是不折不扣的配角控,专业偏题,这次也毫无意外。
安欣是最美丽的。
智慧贴心,不动声色的洞察一切却又不失真情的姐姐;隐忍坚韧,默默相随,无声守候的妻子。
她是那么的恬淡,不论是静静的陪伴还是知心的话语,都能让人感受到温柔的力量。
她亦是那么的坚强,当时代的暗涌无情的摧毁她的生活,她毅然跟随被打成右派的丈夫流放荒岛。
她敢接受颠覆的时代,更敢面对荒诞扭曲的现实。
她静默着,却给了生活和家庭她顽强的态度。
想必年少时,安欣也是书房大小姐,因为婚姻与生活,走进了柴米油盐,可她可以把生活的琐碎打理得那么美好。
走得进生活,出得了凡尘。
少年时的老欧,想必也因渊博的学识与傲气打动了安欣,他们想必是琴瑟和谐、读书泼墨的小夫妻。
他们的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我相信他们的灵魂是平等的,他们有共同的情怀,他们的生活是面向同一个方向。
安欣是真正的大小姐,放得下大小姐身段,却从不输大小姐风范。
她是如水般的女子,如水温婉清澈,如水坚不可摧。
还有一位,称女子,简直太过矫揉造作。
江德华,不折不扣的女汉子。
初登荧屏时,我觉得这位成天不分场合嚎叫撒泼的小姑子,在画面中显得太过不和谐,后来这份嚎叫撒泼竟变成了直爽勇敢。
德华姑姑对她的侄儿侄女,继子的孩子们毫无保留穷尽一生的爱护与照顾,让我感念至深。
德华姑姑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敢的追求,让我好生佩服!
就爱这敢爱敢恨好女子,真想为她点上三十二个赞!
她没有文化,她只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
她努力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她的一生奉献远大于索求。
最后想说的,回到主题,爱情❤,无论何时何地,都如此美好的爱情。
且不夸赞德福叔是怎样一个高情商重情义好汉子,这海边一起慢慢变老的浪漫最是这部戏感人至深的地方。
安老师好像一座美丽孤傲的冰山,说美丽孤独的冰山也行,德福叔就像将她温柔地揽入怀中的深邃的大海,德福叔就是可纳百川入胸怀的大海。
这个海边的旧故事,是我遥远的闲梦,在远离大海的南国,我可不可以也遇到将我围绕让我沉沦的一片蔚蓝。
===================================================================题外的话这是别人父母的爱情,这父母算起来应该是和外公外婆一个年代的人。
外公已经离开我三年了,他是我遇到过最睿智的老人。
外公就是二十年代的人,也是军人,退休的时候和德福叔退休的时候一个级别,连退休工资都差不多,也许是编剧做了功课。
虽说有这么多的相似,也许也是我对德福叔倍感亲切的原因之一,但不同的人始终还是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和故事。
我很想外公。
吐糟的话电视剧的后半段简直是按了快进键!!
嗖嗖嗖的从八十年代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而且八十岁的德福叔怕是活了不止八十年。
下一代的时间轴也有问题。
老年安老师和德福叔的妆画得还真逼真,可是没有皱纹的脖子和光溜溜的大白膀子和大白腿是怎么回事!!
还有什么暂时想不起来了,好吧,再多的噪点也不能让我对这故事的喜爱减分,哪怕一点点
《父母爱情》是一部轻喜剧,能让人放松神经,如果你想从中获得一些启迪,那恐怕要大失所望,因为该剧走的是温情理想主义的路子,并非写实。
女一号安杰只能用幸运来形容。
父母给了她美貌,资本家娇小姐出身给了她良好的修养,军人老公给了她避风港似的安稳生活。
在丈夫江德福的庇护下,她没有被打成右派,文革中也没遭到批斗。
剧情以她的视角展开,使得原本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彻底沦为了摆设,该剧也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庸俗。
庸俗不一定浅薄,但在《父母爱情》中,你休想看到任何深刻的尝试。
安杰和江德福的爱情从头到尾一层不变,所有的戏份都是来自生活的烦恼,克服一个又来一个,源源不断,乐此不疲。
该剧作者始终没有上升到人性的高度,也许她本人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无法洞悉人性的真相。
所以她在剧中反复强调安杰很美,从年轻时候一直到老年,都有极高的回头率。
安杰唯一的一次精神出轨也是淡得不能再淡,作者借她的口解释为只不过是喜欢被人喜欢的感觉。
在时代的高压下,人性通常会有灿烂夺目的显现。
但在《父》剧中,观众看到的只有种种传统美德的标本。
尽管该剧跨越半个世纪,人物众多,但他们都是静止的,下一代只不过是上一代的翻版。
《父母爱情》是作者从西湖打来的一壶水,她的初衷是要让观众觉得美丽浪漫,但我们看到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而已。
晚上失眠了睡不着,随便写写吧。
疫情肆虐,不敢出门,就随手点开了这部高分剧。
一开始看的时候只觉得平淡和隐隐的不适,原以为看到后面会渐入佳境,但事实就是看到了二十二集,实在没了兴趣。
看剧的时候,弹幕里很多人说江德福宠了安杰一辈子,可我讨厌这个宠字。
这个字给我的感觉,是对方并没有把你当做一个值得尊重的平等的个体,而是一个不用讲道理的,哄哄就好了的玩物。
后来江德福的行为,也印证了我的感觉。
安杰与德华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从头到尾都在和稀泥,根本没想过了解前因后果,了解她们为什么生气。
是非对错根本不重要,只要哄好了就万事大吉。
安杰和江德福的所谓爱情,太特殊了。
特殊的年代打破了身份和三观的巨大鸿沟,避居海岛躲开了迫害,料理家务、照顾孩子的德华承担了大部分生活的琐碎。
安杰就像是童话里的公主,无论多大年纪都有人欣赏她的美貌,身边的女性没有一个过得比她好。
而江德福,除了相貌不佳,妥妥的就是童话里的骑士。
他在舞会上对公主一见钟情。
排除万难也要和她在一起,用一辈子保护她,宠着她。
这样的故事,即使是童话,我也不会讲给我的女儿。
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安杰最大的幸福,来源于嫁给了一个有权势的男人,最大的幸运,是这个男人愿意宠她一辈子。
大家只羡慕安杰是江德福的妻子,若是没了这一点,她的人生会剩下什么呢?
剧中的其她女性,似乎都是为了衬托安杰的幸运。
大嫂的势利,直接告诉她嫁给江德福多么幸运。
安欣和葛老师的磨难,告诉她没有江德福她的日子该是多么不幸。
她们存在的价值,只是直接或间接地反衬安杰幸福的婚姻。
相比之下,安欣和欧阳懿的爱情才令我动容。
他们的名字一起出现在请柬上,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自然就有了书香味。
欧阳懿给女儿起名安然和安诺,把安欣的姓藏在里面,带着岁月静好的浪漫。
欧阳懿被流放到了海岛,安欣没有多说一句话,收拾好行李就跟他走,满是生死相随的决心。
这样的爱情,远比安杰和江德福靠周围人的不幸强行衬托的爱情更动人,原因无他,真实而已。
他们一起面对了生活的琐碎,时代的压迫,却依旧不离不弃。
相比之下,安杰和江德福避开了这些的爱情,显得那样空洞无力。
我所理解的爱情,是两个灵魂之间的欣赏与契合,是两个人在互相的陪伴中度过那些或好或坏的日子,成为更完整,更优秀的自己,而不是男人充当保护者,给予宠爱,女人用自己的美貌吸引男人,然后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的烂俗的童话。
这样的意淫,不是爱情。
一直被种草这部高分国产剧,最近终于有空看了,没想到大失所望!
对于我个人来说,这部剧的观感是一个让人越来越不适的过程。
我不知道弹幕是怎么回事,全都在说安杰身在福中不知福,说江德福是好男人宠了安杰一辈子,也许我没办法代入那个年代,也许我从心里就不赞同“宠”这个概念。
我认为宠这个字是用在一个物件或者一只宠物身上的,这不是一个平等尊重的关系。
而且从剧里来看,除了一开始俩人相遇相知是比较正常的关系,婚后基本上江德福当了一辈子的甩手掌柜并且只会和稀泥,例如安杰和德华的矛盾,安杰和子女之间紧张关系,安杰对江昌义的反感。
在这些问题上江德福从没有在根本上解决矛盾,每次都是粉饰太平,哄就完了。
尤其是江昌义的事情,我不明白面子就那么重要吗?
安杰五十大寿的时候江昌义也来了,导致了安杰心里难过不安身体不适晚上胃疼无法入睡的情况下都不肯说,所以我认为江德福打心底里就把安杰当成外人吧,没有把她当作亲人和伴侣。
而这么多槽点里让我最最最无法接受的是江德福非常不尊重妻子,动不动就说资本家的小姐剥削压迫之类的话,也许俩人之间互相开玩笑调侃是ok的,但是他在子女对安杰出言不逊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过管教与制止。
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子女全都不尊重母亲,卫国和卫东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嫌弃母亲的出身,长大后更是无缝接受了江德福的“私生子”江昌义,完全没有考虑母亲的感受,甚至母亲离开岛上也没有一个人去寻找。
剧到了三十多集时,成年后的江亚非则更加令人窒息,既要求母亲尊重她又不尊重母亲,有什么问题也是第一个质问安杰,甚至说出“有你这样的妈真是倒大霉了”这种话,而已经年迈的江德福依然逃避矛盾和稀泥,不得不说编剧真是绝了!
ps:全剧我最喜欢欧阳和安欣着墨太少,非常可惜,我觉得这俩人才是真正的“父母爱情”,不过世间事果然没有十全十美的,这么有素质有文化有涵养的一对夫妻居然养出了安然这样的孩子…
电视剧《父母爱情》中作为配角存在的姐姐安欣和姐夫欧阳懿,他们俩的爱情,虽然没有主角安杰和江德福的表现空间那么大,却是剧中的一大亮点,很多细节都让人印象深刻。
与安杰和江德福不同,安欣和欧阳懿是真正的门当户对,一个是温柔知性的资产阶级小姐,一个是满腹经纶的留洋知识分子,可称得上是:金童玉女璧人一对。
然而这对璧人注定逃不脱时代的裹挟,命运要给他们俩加上“患难见真情”这浓重的一笔。
丈夫欧阳懿被下放,安欣轻描淡写一句“能怎么办,跟他一起走呗”,就辞了工作带着孩子和丈夫一起去过苦日子,没有犹豫,没有后悔。
最让人揪心的,是欧阳懿在江德福家醉酒那场戏,曾经因为大舅哥让喊他老欧气愤不已,平反后却自嘲“我不叫欧阳,我叫老欧。
”对曾经心高气傲、愤世嫉俗的欧阳懿而言,那声“老欧”,是把他一个知识分子骨子里的清高自矜,揉进世俗的泥土里,一瞬间好似灰尘扑面,那张书生意气的脸,就此苍老。
哪怕一朝巨变风刀霜剑多年,哪怕别人都白眼相待,只要有安欣的陪伴和支持,他心里就还有还有一片温暖,支撑着他,冰与雪,周旋久。
所以当安欣吼出那句“我叫你老欧,行了吧,老欧”的时候,他的满腔愤懑终于变成了一肚子委屈,“你,你也看不起我了,你也开始作践我了。
”他彻底失控了,伏在桌上号啕大哭。
安欣心里的苦,又何曾比他少过半分,但好脾气的她从来不在人前表现出丝毫埋怨和痛苦,直到她因为欧阳的失礼而发火。
这场重头戏中,刘奕君和张延的表现真的非常出彩,不夸张地说,每次都能看哭。
他有他的张狂,她有她的内敛,在家里,她包容他,“我不管,你说了算。
”在人前,他不无宠溺地称她“达令”。
无论在哪个层面,欧阳懿和安欣都契合无比。
同甘共苦,不离不弃。
安杰和江德福的平淡真情,总让人心生羡慕,而安欣和欧阳懿的患难真情,却教人由衷地欣赏。
先说优点:男女主角人物个性都不喜欢,朴实的剧情规矩的镜头冗长的对白也让我时常不耐烦,但或许这也映衬了世间最简单的一件事——携手白头,儿孙满堂。
没有过于激烈的冲突,没有伤人自尊的肮脏话语,没有不可挽回的极端行为,极正的婚姻观育儿观——这是神仙般的家庭吧。
原来每一步都走对,再加一些运气,是有幸福的。
无论是否政治原因,选在最动荡的年代,最云泥的角色,展现最动人的幸福,也算是很巧妙,让点点滴滴都成了大声的幸福宣言。
给见惯了糟糕的原生家庭,隔离的互联网人际连接,精致利己主义包裹下的爱情的我们这一代,灌了一碗「希望」与「幸福」的鸡汤。
其次主角虽然不给力,配角们的设定都很出彩,老戏骨们演得也不错。
说缺点:好不容易能正视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不幸还静静躺着。
最该写的应该是安欣与欧阳懿的故事。
知识分子的大起大落,最后老百姓的自发欢迎与感谢,稍着笔墨都会是相当动人又深刻的故事。
反观安杰与江德福,在如此动荡的年代,幸福得脚不沾地,观剧过程中总感觉心中憋闷,只感遥不可及。
不扎根在痛苦上的幸福,不具备说服力。
细说几个我很不满的剧情,江德福结婚,不降职反升职 / 因为孩子不懂事的重大失误,红卫兵抄到家门口,被几句话骂走就再无下文 / 大儿子玩枪走火,其实前期对大儿子的不懂事铺垫了很久,结果只轻微擦伤自己 / 江德华在老丁「嗟来之食」般的求婚面前毫无自尊,直到后面差点都不能合葬,人物毫无进步 / 家长里短的杂事,全用江德福的权利安排解决 / 安然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在江德福生日前一天醒来 ....... 诸如此类,整个「幸福」都由一连串的好运气拼凑,这样的影视作品,你是幸福和感人了,但对当代人来说除了鸡汤意义,还有什么意义?
以下都是很主观的想法,或许不是剧本身的原因,只是我没看到我想要的。
这样的美好故事或许存在,对于现实中更常见的,一句话就能击碎一颗心,一个误会就能错过一生,越是亲密的人越是伤害彼此,大家都在不同的三观中和残酷的现实里奋力挣扎,我们好像需要的是「努力」而不是飘渺的「运气」。
任何东西拍出来都是有理由的,这样的片子到底在歌颂什么?
江德福的直男癌和和稀泥的处事理论?
安杰从头到尾的任性和运气?
江德华的逆来顺受忍辱负重?
那个年代对人的迫害也还可以接受,大家都幸福了?
权利解决一切问题?
女人滚回家多生孩子?
我承认,你们「幸福」。
我承认,这或许是那个年代的局限性。
但我要的是大家都幸福,我想要一些普世价值,我要这个年代的大家看见好的影视剧,能更好的面对黑暗的夜空,能捍卫尊严,追求自由,努力奋斗,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都说好,所以来看看。半强迫婚姻的开端,后面是喜剧还是悲剧其实全看男人,每个女性角色感觉都有很多无可奈何,不是特别让人舒服,可以说没有一个女性的生活是好的。另外亚菲人设太烦了,除了开端那个女孩子演出了倔强但是仗义的感觉,后面的都很烦,尤其少年时期,成年后开始觉得好,后面也烦。
常常是笑中带泪啊
好看好看好看!
“你喜欢的未必适合你,久处不厌才是真情,和一个人在一起 ,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得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得入睡 ,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 ,对未来满怀期待 ,那你就没有爱错人 ,最合适的感情 ,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 ,而是彼此陪伴 ,成为对方的阳光 。”
政治觉悟挺低的一部剧,编剧满口批评“资产阶级”,实际完全不懂毛和马,封建糟粕不少。
至今再看起来从第一集就细思极恐,尤其第一集太有压迫感太可怕了,全剧浓浓的厌女气氛,爹味儿十足,想想郭涛主演也再合适不过了,记得剧里江德福有一句大概是:再漂亮不也得给老子生儿子.
没看到爱情,看到了吃人
今天打开豆瓣才知道导演拍过《生死线》,主题曲是刘欢的弟弟演唱的,片子看了几集,感觉一般。没有坚持下来。
这是一片特Q的乐土,江德福就是乐土上的参天大树,身边连文盲村姑都能出人头地;特权这东西,谁有谁喜欢;故事挺欢乐,笑多了还真笑不出。最初的江德福和安杰之间不过是权贵与美貌的各取所需,很难说那就是爱情,那个年代根本就不懂爱情;而在一起时间长了,伴随着亲情的滋生而生的,那是感情,也就是那时的所谓爱情。
家庭吵架还挺有意思的 没人真生气 吵得还倍儿有劲
剧里有很多男凝和男性视角的传统价值观以及一些阶层的特权让人不适,以及进入老年之后的叙事些许拖沓冗长。对于特定时代的苦难展现淡淡带过,有意遮蔽。但梅婷真的好美呀!
挺佩服编剧的意淫能力的,在这桩从一开始就注定矛盾重重、欲望与现实错位的爱情里,竟然像王子与公主的童话一样走到了幸福的大结局,用浪漫主义的公主梦粉饰从不平静年代走过来的父母爱情,这哪是普通人生活的写照,分明是用历史年代戏的壳套了一个韩国爱情偶像剧的核而已。
来 你品品这玛丽苏式的爹味儿
刚看个开头,什么见红不见红,处女不处女,恶心,编剧这是活在中世纪吗?不这么写得恶心是没办法写剧本了?还是个女的,性无知吧。处女初夜见红,那是男的太粗暴了!
司令和他的军官太太不愁吃喝的一生,带广大群众看到了不队大院的生活。安杰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干涉孩子婚姻,为名为权算计,对于地方的瞧不起和对农民的瞧不起充分显示了不队思想,高高在上。这哪是父母一生,是我父母所羡慕别人的一生
被《余欢水》一个反派亡命徒的台词三观激怒来打低分的可以滚了!
看了几集看不下去了,寡淡啰嗦,全然没有当年《王贵与安娜》、《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热情和质朴
团长家事。
一个特权家庭鸡犬升天、无事生非的幸福生活,在军队保险箱里躲避时代风霜,穿越岁月洗礼,非典型却也不太失真。中国人的情感A片,废话连篇的恩爱秀。
陪妈看。女主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