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我第一次写影评,比起评价我会着重于自己的观影感受,这是一部给我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幸福感,我也想给它回一份真实的反馈。
本X——游戏网名,比利时的语言,意思为“我一无是处”。
本X是高等级、高水平的网络游戏《霸王》的玩家,他每天早晨5:45-6:33玩游戏,然后洗漱、早餐、出门上学。
他的真名叫本,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他能在游戏中来去自如,却不能适应这个社会。
关闭游戏界面,一切都变得很难。
一 电影2007年上映,剧本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那时人们对自闭症的认知还未普及,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上学。
可能为了增加真实感,电影拍摄使用了“纪录片”式的旁白解说。
我对这种解说毫无抵抗力。
多年后人们回想当初,带着经年的情感和理智的反思,赋予了那个点更大的思考意义,这让我更加冷静的思考看到的内容。
同时也会被吊起胃口,使观看者更加好奇最终会发生什么。
值得庆幸的是,这部电影对得起内心期待。
二看之前本片有一个吸引我的点,影片中有大量游戏场景,场景在现实和游戏间不断切换。
我对此很感兴趣,立马去找了看。
看了之后我个人的一种理解是,本在用游戏里的逻辑来认知世界,若去除游戏框架支撑,本的真实世界会随时崩塌。
游戏场景因此显得悲壮。
这也很符合自闭症患者的特征,他们的机械记忆和机械理解能力很强,而“心智化能力”很弱,这使他们能够完成机械的任务,而无法无法融入社会环境。
PS.其实回想这部片子使用了挺多拍摄手法,但我不懂就不具体评价。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优秀作品。
三我因为雅君的推荐看的这部电影,据说前三分之二会比较压抑,但“撑过前三分之二,后三分之一就会有华彩出现。
”不过即便有雅君的提醒,并且开了点弹幕陪伴,我的感觉是“真的很压抑,前三分之二,如果你不知道后三分之一有反转的话。
”
看电影前,我已经有了较好的心理建设,但到三分之一时完全有负重前行的那种感觉,被紧张压抑的氛围包裹。
我能有这样的机会体会到本的内心,这对于观众是很难得的经历,可能也是因此,我在后期也完全体会到了本的幸福。
虽然b站弹幕安安静静是不错的陪伴,但其实我有些后悔开弹幕,我会更想完全沉浸在影片中。
而且,也许不开弹幕,影片后期的“华彩”会更惊艳一些。
四最后,本片最触动我的不是教育意义,也不是剧情的反转。
尽管仅凭这两点《本X》已经做得很好了。
最触动我的是本最终获得了幸福,以及他获得幸福的方式。
《本X》给出了一个幸福的真实示范,而他获得幸福的方式并不是不可复制的。
本没有主角光环,他和每个平凡人一样,遭受痛苦后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他的父母、老师以及部分同学同情他,却也没有办法帮助他真正走出困境。
能够拯救他的,唯有自己的心,相信世界上存在着美好的事物。
有的时候人需要选择性记忆。
所以我写这篇影评也是想纪录一份美好的感觉,希望他们可以在我身边停留久一点。
当美好出现时,要用力记住她的样子。
幸福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善良就好,温柔就好。
五、关于自闭症自闭症患者的脑结构和正常人有些不同,他们中大多数智力发育低于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智力超群。
但大部分自闭症患者会有某方面天赋,比如影片中本在游戏中水平出色、学习又快又好。
他们对细节敏感,在他们眼中世界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无法将他们联系成整体。
曾有实验让受试者在细节繁多的画中找出某个人物,大多数自闭症患者能很快给出答案,普通人则需要看很久。
这解释了他们对环境要求的固执和刻板,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更像一种排列组合,改变一点细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天翻地覆。
他们总是选择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因为哪怕一些常人无法察觉的变化对他们来说都是超负荷的。
有部分自闭症患者可以进行目的明确的正常工作,能够进行目的明确的语言交谈,但是他们不会“闲聊”,缺乏心智化能力是自闭症的另一特征。
有实验表明,自闭症患者的认知目标明确、善于点到点的直线思维,看不到意味丰富的“曲线”。
他们只能理解正确的结果,不能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可能是由他们的先天发育决定的,终身努力也许能有所进步,但终究很难赶平均水平。
其实,每个人的脑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自闭症其实没有客观的的诊断标准,患者的脑只是脑结构中的一种极端,也就是所谓的边缘人群吧。
人不以居中而自傲。
这样的边缘人群并非不能接受,尤其是当了解他们的视角,知道他们也有正常的情绪和感受之后。
因此我很感谢这部电影。
六影片的最后,他说,人看见马就会想骑马,却不知道马可能不想被人骑。
如果马能够表达自己......影片中有一幕,本服用了兴奋类毒品,他激动得抱着妈妈大喊我感觉我的病好了,开始语无伦次的表达自己,解释十几年间发生的种种,我才真实的体会到,其实自闭症孩子也是有感情的,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会爱、会感动、会愧疚、会羞愧、会愤怒,会把在意的一切记在心里。
想到这一幕,便不会困惑人为什么要去理解马,而是会告诉他,嗯,我能试着去理解的。
马不会表达也没关系。
好友说,“理解是一个美好的词,也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无论是理解他人,还是理解自己。
”希望每一个人对世界对一份探索、多一份理解。
正因为难,所以需要一直努力,世界因为每一份理解而更美好。
没关系,你有属于你的快乐。
You can have your own happiness.
曾听有人说电影是虚幻的,它只会让我对这个世界更加困惑。
超喜欢这部电影给我震撼得流泪的感觉。
看过好几遍都是如此,非常之罕见。
久违的感觉。
完全地被征服。
我看过比较多的电影。
口味已经慢慢挑剔起来。
不喜欢定式化的娱乐大片,也不标榜局限于小众文艺电影,不随便轻信所谓的评价和推荐。
我总是乐于在碟海中自由随意地寻找那种给人特别感觉的作品。
喜欢那种不期而遇、惊奇的感觉,虽时有惊喜,但都不如《本X》这般强烈。
我毫不掩饰对这部优秀电影的喜爱。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时,我带着有点疲惫的心情,从众多的电影海报中看中它有点酷的片名,而点开链接。
影片开始缓缓展开。
一个光着上身正在玩着一个叫“霸王”网游的委琐欧洲青年进入视野。
(网络绝世高手都是这种委琐德性,长着一张隐于普罗大众中的脸。
他有80级,是什么概念?
从电影后面出现的神秘女孩看他如看怪物般眼神,和满溢崇拜的语气之中可以感觉到“总之是很高很高”)电影开始主人公第一人称旁白。
语言搞不清楚是哪国鸟语(比利时的?
),电影台词和音乐的配合都还不错。
我心里知道导演在进行前期铺叙和整体推进(以便观众回头看第二遍),这一切似乎在暗示我“后面有一颗炸弹哦”(虽有预感但后来发觉还是没有心理准备)。
电影前三分之一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确实沉闷。
也搞不清楚电影为何老是切换画面,跳出来各种怪怪无趣的人说一些没头没脑的话。
本的妈妈早晨懒洋洋倒橘子水的声音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她总是无礼地介入本的生活和隐秘内心世界。
讨厌这种烦人乏味的老太婆。
(哪知道这老太婆在后面高潮阶段身上激发出的母性让人肃然起敬,后面有一节情绪失控的控述也是很出彩的一段)本照镜子时,我一边在想导演怎么找到这样一个脸很有特点的年轻演员,他挤洗手液、梳头、强挤笑容等的样子是那么可笑可怜。
本的心理世界总是处于紧张自我幻想的状态。
他最大的特点是自闭,自卑、不断地抗衡自己天生的心理缺陷(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有类似的心理,只是本的身上放大了很多倍),在受到同伴集体侮辱和欺负时,不懂得保护自己,只知一味强压住自己的情绪。
他是那样可怜和无助,与他在游戏世界里形成了极端对比。
在学校里生活对于他是那样艰难,使我联想到年轻人世界有时候是极其残酷的(很多年轻人都有虐待小动物和欺负弱者的快感体验)。
他的学习很好,在讲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课上听得入神,好像与耶稣有了共鸣似的。
他的内心又是那么单纯向往美好。
导演安排给他的网恋女友是那种小小的拥有甜美笑容、善良而又充满灵性的女孩。
本所受到的侮辱和欺负在学校里非常之明显,每个人都看在眼里。
偶尔有良知的人会保护和关心一下他,但却是那么无力,加上他天生不说话的心理缺陷,使他无法保护自己和获得旁人的帮助。
人性之残酷和社会体制的缺陷暴露无遗。
导演给本安排了两个非常极端的剧情。
一个是在课堂上在众多男女同学的面前强行脱下他裤子,并拍下视屏流传于网络上(有个女生冲着本一边狂笑一边在头顶做“L"手势让人印象很深刻)。
一个是两个超级无人性的坏同学在隐秘广场暴力抢夺他的手机,观看本网恋女友的视屏,并用口水强行逼他咽下迷幻药。
使本产生严重精神幻觉(在这里看到本慢慢站起身来,一声声低吼,那声音让我内心不禁震动,还有后来本在妈妈面前情绪失控时的表情语言动作,再次让我动容。
)那个神秘网恋女孩的样貌和装束,我认为安排得很到位。
在众多黑色调背景中,让她穿着红色休闲夹克上衣,具有象征意义。
还有简朴的学生符号---马尾辫子。
我很喜欢看到这对情侣,这个如天使般的女孩和呆板紧张的本站在一起。
他们一起散着步,女孩睁着大大的眼睛不断地对他说着话,他一边在那里很傻地在傻笑。
很想祝福他们永远生活在一起。
整个追悼会上是个非常精心策划的高潮过程。
每句经典台词、每个人物镜头切换、气氛的控制、还有起到灵魂般作用的音乐、适时的慢镜头等,无可挑剔的完美的表达,一直持续到本的妈妈在电视无法控制情绪的控述,那一刻我的泪水已无法自已。
本的妈妈和其他人从来没有和那个女孩说过一句话,餐桌上只摆着一杯饮料,还有现实的推理,我就应该要想到她应该是虚幻的。
我很讨厌导演在电影结尾告诉我那个女孩的出现是本精神分裂的结果。
电影本来是非现实、虚幻的。
现实当中会响起放大剧情效果的音乐吗?
如果想到这一层的话,导演就应该打消这个幼稚念头,还原电影虚幻追求完美的本色!
电影的整体风格非常对我胃口。
这种风格应该包括音乐选择、台词、场面调度、题材等。
电影的台词还有翻译都很让人印象深刻。
“今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人生之中确有一些不能承受之重”“大家好,欢迎各位光临,正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我就要走到终点了,我选择了自尽,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奋斗结束了”“她把这叫做有创意的死,无须丧生的自尽,无须离世的死亡,或者无须死亡的离世”“我得全心投入,用脑提前思考,为心作好准备,意志决定一切,万事全凭一身胆,做到你原以为做不到的事情”“人一见到马,总想骑上马背,可是你能告诉我,有哪一匹马想要被人骑”。
也有一些出彩的情节和人物安排:追悼会上满含泪水的女孩,她曾旁观过本受侮辱过程,也曾想尝试过关心本。
本跳下船舷后,父子对望时的神情。
本和网恋女友在房间里的对话。
她对本说的那些话我觉得很可爱很好玩,还有本傻乎乎的笑声。
喜欢摸鼻头的精神病医生。
每格胶卷、极细微之处所要表达的东西和品位,我都很喜欢。
正如歌曲《I COULD BE THE ONE》里那个轻快自然纯净的女声旋律。
电影剧情的震撼效果让我忽略它某些地方与大师作品的差距。
它让我联想起《阿甘正传》。
但阿甘是积极喜剧性的,而本是悲剧的。
当我把这部电影强烈推荐给别人的时候,她对我说“看电影是一种很主观的事情”(意思之中委婉地告诉我“你喜欢不一定代表我喜欢”),我习惯性地并没有多去反应(只是恭维她说话很有大师的水平)。
但在部分赞同的同时内心中我觉得电影欣赏,本来就是以人物性格剧情慢慢打动人的过程。
轻言内心深处的感觉同时也是透露自己内心隐私信息,在人与人之间交往容易处于不利地位。
但如果带着纯真之心来与别人分享的话,人与人之间情感就会更加美好。
人与人之间因为自身的家庭背景、民族、阶级、教育水平、天生性格特点、性别、年纪、血型、出身地、经历的差异,观察事物的感觉是不同的。
但我相信人性中美好和邪恶的东西是共同的,不然这部欧洲电影怎么会比中国电影更加打动人?
所以当别人向我推荐他内心中喜欢的电影时,我不会说“看电影是很主观的事情”我会说“我很期待看你介绍的电影”。
本是个天才,我是这么认为,天才都是异于常人的,一个异于常人的人发生这个一个异于常人的事也是可以想像的,在看到电影结尾之前我是这么认为的。
之前看简介的时候就说结尾很出乎意料,从本自杀,再到复活,是有意外,不过只是那么一点点,因为在录像里看本跳下去的时候,我就不相信这是真的,我觉得编剧不会那么轻易放掉一个天才,感觉他的命运不应只是这样。
原来真正的出乎意料是在最后一个镜头。
原来scarlite并不是始终存在,本在火车站并没有和她相认,她坐火车走了。
而后面只是他的幻想。
看到上面有人做的解释,回看一下挺有道理。
我虽然没注意这两点,但也不是没有疑惑,那天ben去火车站回来后,它妈妈看到他很激动,可似乎完全没在意scarlite的到来,而且scarlite只有在和ben单独相处的情况下才会和他聊天,在和他父母在一起是永远只是安静的坐在ben旁边,鼓励的看着他.....最后的一幕解释了一切。
原来那个有创意的自杀是来自它自己,真是天才式的自我救赎。
在看到结尾时我不免开始担心它会不会因此得妄想症。
转念再想,或许他会像《充气娃娃之恋》里的Lars,可能会遇到一个真实的女孩,治好了妄想症,然后让scarlite消失了也不一定啊。
也或者他会像《美丽心灵》里的约翰纳什,虚幻的人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与显示并存。
整个片子对ben被逼迫兴奋剂后的发泄印象很深,他一直很清醒,明白家人的感受,了解母亲的痛苦,说小时候看到妈妈流眼泪就用手把泪水都推回眼睛里,因为不想看到她难过,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会说只是不愿意说。
它一直训练自己,一步一步,每一步都精心计划,生怕出错....他头一次一下子说了那么多,让人更觉压抑。
还有最后一幕,对着空气开心的说话,它选择离开,呆在自己虚幻的世界里,照样可以活的那么好。
这样的结局已是最完美的了。
还有电影原声太好听了,还有那个开头的游戏音乐
他们一直包围着他。
嘲弄他,向他身上丢石子,围成一圈戏弄他。
他惶恐,闪烁着目光,恐惧与愤怒无法发泄,内心的念头只有“保持微笑,一切都会过去的”。
没有人知道他的恐惧,人们都喜欢观察结果:教室的窗户的确是他打坏的。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正确的方法,为什么没有人教他反抗?
为什么所有人都只是要他控制自己的情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每次都是他遭到报应。
我不懂,如果我早点懂得,或许一切早就过去了。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是他的周遭,都是错误的。
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是不是非要成为另一个别人所希望的自己才会安全?
本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上帝在创作他时放入了和别人不同的灵魂,这个灵魂比其他人纯洁,却被视为残缺。
和周遭格格不入的行为叫出格,成为和别人不同的人叫做异类,被大部分人无法接受的想法叫做极端,为什么就不可以简单做自己.哪怕不完美,哪怕平庸。
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自己,独一无二,无法替代的自己。
如果这是美国片,结局可能就是本举着机枪或者自制的弓箭冲进学校屠杀同学,最终新闻报道了这起学校暴力事件。
如果这是日本片,结局或许就是本真的自杀了,卧轨、上吊、割腕、吃药......都有可能。
庆幸本片的结局,“创意式死亡”换来一个勇敢的本。
世界或许会给很多人带来不平等待遇,可这并不代表就需要否定自我。
本是幸运的,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叫斯嘉莱女生。
在游戏的世界中她需要他守护她同行,一路杀敌闯关。
而在现实的世界里,则是她陪伴着他,战胜心中的自己,浴火重生。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斯嘉莱,更不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个斯嘉莱,接受如此不堪的自己,伴其左右,鼓励你成长。
你是谁无所谓,重要的谁知道自己是谁,在不冒犯的他人的前提下,坚持自我是一种勇敢,也是成全最完整的自己。
神作,想要尽力用简短的文字把剧情的精髓描述出来:Ben X从小自闭,沉默寡言,他就像一台特别的电脑,被设置了特别的参数,他在网络游戏里是超级高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显得笨手笨脚,感觉到现实世界比游戏难以驾驭,并一直受到同龄学生羞辱。
Ben X常常对着镜子心里默念自己是一个烂人。
而Ben X的妈妈一直一直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与他沟通,绝望地对Ben X说着”跟我说说话,随便什么都行。
“直到有一次几个家伙在教室脱掉他的裤子、遭一群同学围观、并将视频发到网络上。
Ben X觉得忍无可忍,绝望地想结束这一切。
至此,剧情让人心惊胆颤,Ben X把羞辱他的同学幻想成游戏里的敌人,生怕Ben X忍无可忍像在游戏里那样把他们kill掉。
Ben X心里唯一的美好,就是一起游戏闯关的女网友想见他一面。
Ben X见到了网友女生,但不敢开口说话,隔着火车窗户与这位女生擦肩而过。
然后,Ben X想跳入铁轨自杀,被这位女生拦住了(奇怪女生什么时候下了火车的)。
在女生劝说之下,Ben X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自杀不像游戏那样可以重生,要认真想好了再决定。
于是寻求父母帮助,实施自杀计划,在船上跳海,拍成视频,在自己的葬礼上播放(跳下去的那一刹那,我感觉好惆怅,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这么死掉了,父母居然还放任他这么做)。
同学们、家长们、记者们都来到葬礼上,在播放Ben X从船上栏杆纵身跳海的片段之后,就接着播放了Ben X被同班同学羞辱的视频,家长同学们一片哗然、坐立不安。
而Ben X居然没死,站在教堂的二楼看着大家。
镜头回闪,原来Ben X只是从船的二楼翻栏杆跳到一楼,那位女生只是帮他如何像游戏中一样获得重生,说这才是有创意的死亡。
而社会才开始关注自闭症这类心理有瑕疵的人以及社会对他们的不公。
结局,妈妈、弟弟带Ben X骑马去,正如驯马师所说:”要想感受快乐,得先学会如何去感受,用力一些。
“Ben X还是不敢骑马,不过用力抚摸马脸的时候,体会到了从来没有体会过的别人眼中的快乐。
这一点让人好心酸好心酸。
Ben X回到圈马的栏杆上,和那位女生坐着聊天。
Ben X露出有点傻的微笑,然后终于在剧中说了一句超过四个字的完整的话:”人一看见马,就想骑上马背,但你能告诉我有那一匹马喜欢被人骑?
“。
镜头拉到远处,再切到Ben X,Ben X居然在和空气聊天。
无语了,难道是女生坐的火车离去后,Ben X又自己幻想出了这位女生来帮助自己。
绝对的非主流电影。
非主流的制片商,非主流的演员,非主流的情节,甚至非主流的对白语言。
男主角本是一个有着比较严重自闭症的男孩。
但是他的智商绝对没有问题,所以他成了一个网游高手。
然而,俗话说的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本的同学们几乎都是不良少年,都习惯于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本的痛苦之上。
无休止的欺辱和压迫,让本完全崩溃,甚至萌生短见。
此时,多亏了本在游戏中的忠实盟友,一位网友女孩及时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才让本重新回到了生活的正轨。
本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他的生活比常人更加崎岖艰难。
本也是一个幸运的孩子,有父母、老师,还有美丽网友女孩的贴心帮助!
我的长头发是我最好的掩饰这样在我不愿意笑的时候它可以代替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我们在虚幻世界中卸下面具在真实世界中做着虚假的自我看多了SUPER HERO的电影有时觉得那太虚幻虚伪并且可笑这都是人们的一个期望只有戴上面具才能真正做回自己而摘下面具呢?
就要不诚实,谦卑,恭维我们都尝试找回自我越寻找就越丢失我们把希望寄托于虚幻世界中越希望就越丧失很能理解BEN,我曾经也那样疯狂过。
只是方式不同,我没有沉迷于游戏。
只是沉迷在一个自己的世界中。
我会发疯地大叫,也会无声地哭泣。
自己对自己说话,徘徊,劝自己生,或是死。
告诉自己一切都结束了,告诉自己要有勇气,就像BEN一样。
亦心疼爱着BEN的家人,爱我的人,也曾受过我给他们的这种痛苦。
他走出来了,用一种有创意的死亡。
我也走出来了,因为寻到另一种寄托。
希望所有迷失的孩子,都能找到回去的路。
最近看了好多电影,看到头脑麻木。
这部是最有感情的。
就像看到自己/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讲的是一个沉浸于网游游戏并有自闭症并的男主角由于行为古怪不能融入到同学之中而不断的遭到同学的戏弄,直到有一次几个家伙脱掉了他的裤子并用手机记录下来发布到网络上,Ben自己看到后终于无法再忍受。。。。
停,接下来故事如果你认为是Ben拿起来各种武器去反抗或消灭那些伤害过他的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那这部片子就是一部典型的校园枪击案,不会那么深刻了。
而导演为我们安排的结局是:Ben 最终向家人寻求帮助,自己设计了一个剧本,将自己跳海的经过拍摄下来,让所有人都以为他自杀了,最终让整个学校,整个社会都深刻的反省这件事情,当所有人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哭的稀里哗啦的时候,Ben 带着他的胜利从幕后走了出来。
对,这才是完美的结局。
首先,这个故事和网络游戏没有任何关系,Ben 不是由于沉溺与网络游戏而变得自闭,网络游戏只是一个自闭症患者迷恋的对象,它可以是摄影,可以是画画,可以是音乐,换成其中任何一个这部电影同样精彩,我认为导演要表现的主要是理解和宽容。
而不是让我们对 Ben 给予同情和对那些坏小子的讨伐。
电影总是高于现实生活,电影里面的 Ben 在现实中也许就是一个行为古怪,不合群的家伙,也许就是一个在某个方面超常而在其他方面显得弱智的人。
而那些欺负他的人在现实中也许就是讽刺伤害他人的家伙。
也许是那些看不惯跟自己行为不一样而不断的想去同化他人的人。
没错也许就是你,你就是那些坏家伙中的一个。
BenX 是主角在游戏中的名字,一般来说 "X" 代表着一堆事物的集合, 如 DirectX, BenX代表着我们所有不能理解、甚至嘲笑对象的一个集合。
还记得你在小学时跟着一群“坏小子”追着一个口吃、结巴、或是发育迟缓的小个子嘲笑的情景么?
还记得上大学时对着一个比较有乡土气息的家伙不屑的眼神么?
还记得总有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而引发的战争么?
电影里如果的那些人始终学不会宽容和理解,那么 Ben 到最后一定会杀自己或者杀别人。
现实中如果人们学不会宽容和理解,那么就会有不断的争吵,不断的战争。
如果你学不会宽容和理解,你不是 Ben 就是那个逼 Ben 自杀的家伙。
更多的情况下是我们即充当了 Ben 同时也是伤害 Ben 的家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许你曾经伤害的那个人在坚强的外表下就如 Ben 一样脆弱。
关于那个红衣女孩,让大家在最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在 Ben 内心虚构的人物,我想这是导演的抱怨,是导演的一丝遗憾,是在向观众质问:你为什么没有让这个可爱的人物成为真实的????
“他的自闭症是有他有的问题,但对他并不构成什么问题,其他人怎么做才是问题。
”当你对一个人的行为无法理解,如果你不能帮助他,那么请尊重他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圈子,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有缺陷的方面,不一定我跟你之间一定有交集,但请不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别人的行为。
在别人没有损坏你的利益的情况下,请对他人的行为,语言,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给予宽容和理解。
这是 BenX 告诉我的!
人是群居动物,都说过自己的生活就好,却总还会被周围的人影响,因为大家知道只活在自己的世界是一件很孤独的事。
在这个自闭症为主角的电影里,男主人公Ben无法改变自闭症,在自我的世界里给自己创建了有人相伴的空间。
他自顾自地和想象出来的人说话,不愿与真实世界的人相处。
除了自卑,还有对这个世界的许多卑鄙伪善残忍的行径的排斥。
本来没什么不对,可是在他身边的人们就容不下特别的个体,他们带给了他痛苦的折磨,但最后,也正是靠他自己那份对活着的美好追求,唤醒他最深处隐藏的爱,最终战胜了现实和自己内心的恶魔,找到了幸福。
当Ben在公园里被他的两个同学欺负的很惨时,他非常生气,气得面部抽搐,手脚抽动,我可以想象他恨不得把那两个人大卸八块。
可是他却一点都不还手。
我当时看着特揪心特痛苦,Ben憋着快要挤扁的脸,可还手的四肢却动也不动。
我又气又急,特想喊一声:你倒是还手啊!
而看完后再回顾这一段时才明白,原来是以牙还牙的方式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他即便非常生气,但潜意识里有极大的恐惧和自卑压在头顶,以及他本身不想与人相争的个性,使他他无力还手。
所以哪怕对方用极端的方式侮辱他,他也只是忍着这块大石头,不与人抗争。
自己活得好好的,井水不犯河水,但是总有人看不惯跟他们不一样的人。
然而,过度的忍让给他带来的影响也是消极的。
因为孤僻,他无时无刻不在同龄人的嘲笑和鄙视下生活。
导致他的畸形心理就越走越远。
当然,造成这一切的,问题先出在Ben的身上,在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上,原因出于自己,为什么只欺负你不欺负别人呢?
或许,我们也该问问自己,你所碰到的那些与人相处不愉快的事,是否也和自己的行事态度有关?
当然,很不幸的是很多时候,你没有影响别人时,他们却觉得你异类,反过来想要改变你。
在片末的祭奠中,毫无人性的影像,把人的肮脏行为暴露得赤裸裸。
里边有始作俑者,有起哄的人群,也有看客,他们其中有不情愿看到这场画面的人,可是大家都在走同样的路线,没有人真正站出来,勇敢地撕毁这肮脏的面目。
他们心里清楚,走不合大众口味的路线是要遭到报复和抛弃的。
在身处的这个社会大家庭里,怪异是扎眼的行为。
就这么看着,全为保全自己。
他在现实世界中的这十几年里,把自己禁锢起来,拒绝了对外在世界的回应。
庆幸的是,虽然自闭,但内心保留着单纯而善良的情感。
在虚拟世界里,Ben幻化出一个肯定他,支持他的一个女孩,让他找到了封存已久的爱,带给他振作的力量,在现实中重新站起来。
最后,是Ben自己唤醒了去爱一个人的能力,使他重新接受自己,并用自己的智慧狠狠地惩治了那些完全丧失良心道德的恶人们。
看到他最后的充满自信心的爆发,我心里那个痛快啊用一颗的心去身边的人和事,就可以使郁闷痛苦少一些,多简单的事,唯一做的只是内心有爱这是我们需要细心体会的人文关怀。
学会去关爱一个人,不管轻重与否,爱总会有所回应的。
本来应该给3颗星但是 还是推荐一下,因为现在沉迷网络的人实在太多了,权当是反面教材自闭症 哎 poor boy
有空揣测别人的时候不如多反省下自己。
演员演的真好,看着看着就感到痛心
题材较为讨巧,但几近没有节奏掌控的叙事不禁让人对电影空乏的剧情有所诟病。镜头对准少年毅然决绝跳海自尽时,很是震撼人心,同时一个好莱坞式的结局让电影的深刻性大打折扣
跟国内那些戒除网瘾的电影比比吧,这才叫客观。
1.卑劣的人性,始终有人以别人的痛苦为快乐。2.自闭是他的问题,但对他而言不是问题。3.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
对于遭受令人作恶的暴力的刻画做的很好,以及完美穿插现实与游戏的剪辑我很喜欢,其他内容持保留态度。
需要多少理由才可以选择自杀,又需要多少理由才可以继续活下去。想要感觉不错,就得试着去感觉。学会说谎,学会欺骗,学会自救。每个结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只要快乐,活在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有什么不好。
不断地在我准备失望的时候给我惊喜。/这个结尾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
没有想象中有深度,男主角太老相。不过倒是蛮幽默,荷兰语居然能这么好听。。。
反校园霸凌,真实比电影更残酷,又何须是自闭症少年呢
男主角的设置特招人烦,这个旨在唤起观众同情的角色所做所为算得上傻逼了
唔系好睇嘚明,又或者讲無心机睇
没有欧洲片那种特有的风格,而是非常商业化的影片,关注的是自闭症患者,以前看过韩国的《马拉松》,还有美国的《从心开始》是亚当·桑德勒Adam Sandler主演的。这是我看过的第三部,超赞的。竟然是第一人称视角,完全从病人(其实自闭症不是病,是一种残疾)自己的内心独白来演绎了此片。
还行吧,虽然不是很喜欢。看这种霸凌的片子看多了,总会有一种感受,所有的欺压,都在等待被反抗。那些欺压别人的人,也在等待着揭竿而起的人来教育他。
从自闭到精分 他家人还挺高兴的 = = 片子拍得非常闷 不好看
我们试图摆出温情了解的姿态和马亲近,最初的动因和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为了骑马,但你听说过马想被人骑的吗?就算他自闭,我们都是森精兵,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并不算问题,问题是你们怎么看待我们。我们试图用力学会很多所谓正常的东西,但忘了学撒谎和欺骗。PS:1.小BEN演得很好;2.游戏和现实场景的交织拍得很游戏迷;3.OST好听,弄不到,宽面条泪。
我参加了自己的葬礼,就像妈妈说的那样,必须出了人命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
这傻逼主角怎么不去死+1 负分
自闭Ben 向家人求助,自己设计了一个剧本,将自己跳海的经过拍摄下来,让所有人都以为他自杀。最终让整个学校,整个社会都深刻的反省这件事情,当所有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Ben 带着他的胜利从幕后走了出来。是这个反转让评分那么高的吗?好难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