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亲情,友情,冲突与暴力,当然这一切都是在饱受战争和军事制裁的大背景下展开,不同于以往的单线索,在爱情,友情,追缉,受追缉,复仇,改过自新等多因素的交融下,各种矛盾的冲击,当史密斯和修女冲出公寓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们离观众眼里的幸福很近很近,而修女说,如果你要做个好人,那么就去做个好人。
好人,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责任,随后,史密斯的人生开始进入另一个轨迹,其财富给了他欠了太多的家庭;其难得一笑的照片一部分给了他的女儿,一部分留给了他心爱的姑娘;他的复仇火焰,给了伤害跟他一起在寒冬相互取暖的姑娘的外表光鲜的恶棍,同样的方式,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他的正义,将走私证据给了警察,将“房租”给了“房东”,将爱心,继续给了那些跟他一起蜷缩在下水道纸箱子渴望回到正常生活的人们;而他的未来,也在这一切都发生之后,再次交给军事法庭。
即使从一开始就知道史密斯严重违反军事纪律,滥杀无辜,但这样的结局依旧让人怅然,修女如果选择芭蕾,甚至可能达到故事中的芭蕾舞者的程度,在42岁功成身退,跻身名流。
而童年的不幸遭遇,改变了其一生。
与史密斯的相遇,两人则互相改变了对方,让对方的人生再次闪亮,却在之后,修女最后去了一个连饮水都困难的非洲小山谷,继续其修女事业,而史密斯则在伦敦诸多璀璨之后,“蜂鸟”很自然的发现了他的踪迹。
这个故事,里面也有鸡尾酒,豪车,豪宅,美女,也有黑社会,暴力,战争,但也有底层人民的挣扎,他们要的,也仅仅是他们过去所拥有的正常的生活。
推到此,工作两年之后,看蜂鸟,也比在上学时候,多了些其他感受。
你可以立体感受到故事中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酸甜苦辣,你觉得他们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更好的结局,但在生活的各种复杂交错中,这可能也是他们能选择的次优解了。
史密斯也好,修女也好,路人甲也好,他们的人生轨迹,也会让不同的看官,有不同的感受。
到这里,你不会想到生命静好,落地窗,阳光,微风拂面。
而是深夜而潮湿的黑暗小巷,穿着疲惫风衣的面容姣好者,在寒风中紧了紧衣服,走在回家的路上。
路还很长,史密斯也是,修女也是,法庭会怎么审判史密斯,修女还会不会回来,或者换一种身份,其他人会不会重新从纸箱子站起来,谁知道,这是不是终点?
文 / 吴少虚原载《温州晚报》 从《两杆大烟枪》中的初出茅庐,到《非常人贩》风靡全球后的风格定型,杰森·斯坦森成为好莱坞最有号召力的动作明星,也是国人最为熟悉的面孔。
杰森·斯坦森俊朗的外形和冷峻的表情,硬朗而不拖泥带水的动作,开辟出另一种不同于范·迪塞尔和布鲁斯·威利斯的街头暴力美学。
电影《蜂鸟特攻》被视为杰森·斯坦森的转型之作,大概意思是从他一贯拿手的动作戏转而投向其他戏路,这也许是打不动了,也有可能是拓宽戏路接受更大的挑战。
但每每当听到某某动作演员要转型,心底总浮起一股不详之感——他们真能成功转型吗?
影片《蜂鸟特攻》讲述特种兵约瑟夫在阿富汗战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血雨腥风后,因某起事件他被军事法庭指控,并被诊断患有攻击压力症。
之后约瑟夫从医院逃出,从而走上一条复仇与赎罪之路,故事揉入了一丝拷问生存意义的人文气息,这在杰森·斯坦森以往的电影中绝不会看到。
影片紧紧环绕约瑟夫的心理层面来逐渐呈现复仇与赎罪的波动轨迹。
不难看出,战友和伊莎贝尔,这是约瑟夫的友情,是他复仇的本质:敌人干掉了自己的战友,杀害了患难与共的伊莎贝尔,这必须血债血偿;妻子与女儿,这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他赎罪的动力:将自己用复仇路上所得的积蓄以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女儿;修女和酒,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精神食粮,是复仇和赎罪的最终归宿:在修女面前,可以展现最真实的自己,于是依然拿起酒,开始做一个好人。
命意深刻,也非常讨巧。
但影片《蜂鸟特攻》在表现这些富有哲学层次的主题时,却稍显凌乱。
影片在遥远的中东沙漠、血腥的暴力画面中拉开,但镜头很快转到为了躲避军事法庭的审判而出逃的约瑟夫在伦敦街头跟伊莎贝尔共同住进同一个路边纸屋,接着影片又快速展开一系列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节奏转换快,镜头语言却拖沓,似乎有一点平行时空的闪回叙述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剧情的表现力,从而使该片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没有可导入的思考性,也失去了肌肉的动作美,在暴力、人文与宗教之间,走向一条不堪回首的迷途.......从而告诉我们,没思想不要晒着,有肌肉不要掖着,表现自己的真正价值所在才最重要。
要想做一块会思考的肌肉,是非常难的!
自从看到电影宣传海报上杰森的造型和背后的霓虹灯光,我就觉得这部电影肯定不同于杰森;往常的动作片,而电影本身也证实了这一点,可以称之为肌肉男的转型之作。
电影本身运用了灰暗冷色调和压抑的氛围,刚开始看让人有点难受,而值得一赞的是肌肉男杰森走起了文艺路线。
杰森往常的电影通常是弱化剧情逻辑,以火爆的动作场面来吸引眼球,人物刻画上也是以硬汉为基准的。
而本片在剧情上的细致描述、细节的表现、主角的心理挣扎都相当精彩,单从这些方面来看,我认为此片是今年来杰森最好的一部电影。
下面来说说电影的亮点同时也是该片的主旋律:—、主角的黑历史,二、修女。
现如今的电影,特别是动作片,主角都有黑历史,一般都是做为主角在打斗时开挂的催化剂,这么说可能有点俗,但是细心的人可以去观察一下。
说到本片的黑历史,导演算是别具用心,运用了大量的穿插场景,和主角断断续续的回忆,以及主角幻想中看到的蜂鸟,将主角作为战士、丈夫、父亲和流浪汉的心理状态表现了出来,正是这一点,弥补了杰森演技上的瑕疵,也为杰森的心理挣扎和一些行为提供了铺垫。
关于电影中的修女,有人认为演员太瘦了,我却觉得这是导演处心积虑的选择。
Agata Buzek(演员的名字)将修女略带冰冷的另类美丽和矛盾的禁欲心理表现的相当得体。
同时,修女也有着她自己的黑历史(童年阴影),我觉得导演在这一点上有点画蛇添足。
这两个都有着黑暗过往的人相互之间的暧昧、若有若无的情愫直至情感的喷薄而出,看得让人大呼过瘾。
最后,我忍不住再次谈论一下该片的主角约瑟夫·史密斯(杰森·斯坦森 饰),因为我觉得主角的刻画对于硬汉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义。
战场上主角面对生死时的产生了精神塌陷,以至于后来当逃兵流浪街头,面对妻子和女儿时又不知所措,和为女儿拍照(为了不剧透就一笔带过了),主角这些对于生死和命运的思考,对于自身的正视面对,都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
什么是硬汉?
不是刀枪不入,不是一拳能打死一头牛,应该是背负职责、自愈创伤;什么是柔情?
不是卿卿我我,而是关爱与良知;可以说这些因素的综合为本片造就了一个非典型的真实硬汉,可以让你看完大呼“bravo!” Ps:网上查了一下,该片还有个名字叫《Redemption》,中文士补救、救赎的意思。
这个片名是代表着电影中主角的自我救赎之路,还是代表着杰森对于电影、对于表演的拯救和思考,我想看完影片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蜂鸟》,或者翻译成救赎?
看这部电影之前,一直到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在以为这是一部动作片。
文艺片的范畴,或许被定义的有些模糊。
除了两杆大烟枪里的杰森,我再也想不到会有第二个文艺气息的杰森了。
问题是拍的还不错。
连杰森斯坦森自己都说过,我拍文艺片一定没人看。
逃兵,通缉犯,流浪汉,杀手,好人?
这是一个发生在夏天的故事。
在导演杂乱无章的镜头下,杰森从一个流浪汉,被小混混追的走投无路,却柳暗花明掉到了一个土豪家里,而且这个土豪整个夏天都不在家。
于是杰森穿上了西装,开起了奔驰。
流浪汉变得有家可归,然而这一切都将在十月一号结束,十月一号豪宅的真正主人将会归来。
于是,就像一个约定一样,这个夏天,注定会改变什么。
有家可归的杰森,先恢复着身体,然后找到了工作,被华人黑社会大哥赏识,当起了打手。
然而潜藏在身体里的良知,始终都没有消失。
战友被杀了5个,于是要敌人要血债血偿,也要死5个。
妻子和女儿,是责任,于是最后的杰森把所有的钱留给了他们。
流浪汉是曾经的伙伴,于是当所有流浪汉吃到披萨的时候,杰森也成为了天使,虽然是疯狂的天使。
毫无章程的叙事方式,依然将时间推向了十月一号。
在前一天的晚上,我们终于知道了修女的往事。
克里斯汀娜,从十岁的时候开始受到教练的凌辱,直到第十八次的时候,她用一把刀子终结了这一切,于是她被送进了修道院。
一个质疑上帝是否存在的修女,和一个灵魂深处尚有良知的黑社会打手,终于发生了肉体上的接触。
十月一号上午,公园。
杰森让克里斯汀娜帮他照一些照片,寄给他的女儿。
穿的一丝不苟的杰森,说出那句I’D LOOK A GOOD MAN .的时候,谁还能说他不是一个好人呢。
克里斯汀娜邀请杰森晚上和他一起去看芭蕾舞表演,这是她用杰森送他的500磅买来的门票。
无情的命运,把所有的结点都定格在10月1号的晚上。
杀害自己同住一个垃圾桶的伙伴的凶手,也会在10月1号的晚上出现。
克里斯汀娜在剧院门口望眼欲穿的时候,杰森把凶手推下了高楼。
克里斯汀娜看完演出的时候,杰森躺在了剧院外的马路边上。
好像是一切都结束了。
当然,一切开始在结束之后。
阳光明媚的第二天,修女离开了这里,去了非洲开始新的生活。
而杰森,也尝试着成为一个好人。
修女开始质疑上帝的存在的时候,谁又给我们界定好人坏人的界限?
杀一人而活一人,是善是恶?
杀一人而活百人呢?
I’D LOOK A GOOD MAN .这句话听上去又有多心酸,我只是想看起来像个好人。
杂乱无章的叙事手法,充满救赎意味的台词。
不再是英国电影的黑色幽默,只是无数个蒙太奇镜头的运用。
镜头的切换,灰色格调的背景,沉重的话题。
不是to be or not to be,而是to be a good man。
硬派型男演绎文艺片值得关注,故事还是不错的,叛逃士兵与因年幼杀人而被送入修女院的修女在黑暗都市生活的故事。
Jason Statham依然是魅力非凡,女主角虽然有些苍老,但感觉很有气质,网上随便查了下,父亲居然是前波兰总理和欧洲议会主席Jerzy Buzek,当时就惊呆了o(︶︿︶)o 片中的伦敦中国黑帮似乎很牛比,为了钱什么都能做,这个观点果然被全世界都认同了。。。
《蜂鸟特工》这部影片讲述的是饱受战争荼毒的男主角约瑟夫·史密斯,在眼睁睁地看着五位战友被屠戮之后,精神顷刻崩溃,做出了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举动。
尔后的生活,一边是军事法庭的通缉,一边是自我谴责的煎熬。
于是,就很自然地带出了拯救自我,重塑人生的路线。
然而细细品来,约瑟夫其实早已是行尸走肉,把自己带到了无法挽救的地狱中。
那一系列行侠仗义、乐善好施、缠绵悱恻的待人待物都是为他人所铺下的路,其出发点全然跟自身的灵魂无关。
他所作出的努力与改变,是对他人的责任与情感,即便要救赎,对象也绝对不是自己。
纵然有千千万万条浪子回头的航标,他也不想抓住其中的任意一个,停留一会儿就算是足够了吧。
内核提出来之后,隐喻便昭然若揭:蜂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能够向后飞行的鸟。
引申一下,那就是它们能够回到过去,徘徊在过去,这恰恰是男主角所面临的人生窘境。
他无限制的把自身摆放到回忆当中,用麻痹来替代抗拒,总是回头是前进不了的。
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自己就是一台无法回收改造的战争机器,要么被人干掉,要么干掉别人。
众所周知,影星杰森·斯坦森最初是以年轻硬汉的形象深入人心的,凭借着自身的努力,随后便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一票昔日动作片霸主们的唯一合格接班人。
从之前参演的《帕克》,我们就可以见到他真刀真枪的实干精神。
硬汉,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条路上有着难以言表的艰辛。
《蜂鸟》那些让人出戏的“文艺范”,改变的是硬汉的表象,改不了的是硬汉的本真。
对修女的不羁,对朋友的感恩,对丑陋的暴虐,把战争的罪恶与社会的丑恶都融合到一个普通士兵的精神世界里,均由他的一举一动释放出来。
这仿佛是看到了,杰森·斯坦森渴望转型,又纠结于前路荆棘密布而徘徊踟躇,整一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生历程写真。
多一点《蜂鸟》,少一些《帕克》,只要那颗硬汉的心不变,修女都能拿下,还有什么类型的电影能玩不转?
朋友丢出来一张图,说修女像我,于是跟着看了第一次。
看完了时候有些失望,没有打斗,而且女主也不好看,哼哼哼。
昨天朋友发微信说:他清电脑时又看了一回,还是象我。
好吧,我也跟着第二次。
象不象已经无所谓了。
却看到悲悯,人文的情怀。
记下了那些台词寒夜的施膳处,每个人都对修女说:生日快乐给500磅时,他对修女说:你是个好人拿消炎药时,修女问:你伤害了别人?
他回答:我只伤害了我自己。
他们都说你是个天使电话留言里,女孩说:别担心我,我攒够钱了就会回家了排除拿外卖时,乞丐们说:这是疯子天使送来的吧?
在街头, 他对修女说:你过去给我吃的 现在我请你 掀了桌子,他怒吼:他是好人?
在微醉状态,她嘲讽地说:我怀疑上帝 是否与我们同在在拍照片时,他忐忑地问:I’D LOOK A GOOD MAN ?敲开家门后,他犹豫地问孩子:我可以握握手么?
最后的信里,他写:这个夏天,你让我重生。
其实这是一个关于好人与坏人的电影,关于底层的诉求:活着,然后听从内心,做一个好人。
那些生活在最下层的人,连攻击力都没有的人,是最不被保护的人群,为了活着,只是卑微地活着。
那些能使人受伤的人,却被保护着。
以暴制暴,似乎才是生存法。
片中他的身手,不再是至人于死地,三次打斗全是点到为止。
只是为了能生活得稍顺利一点,他开始手下留情一个女生,从10岁开始受到了17次的侵犯,用刀划破对方的咽喉,才免于第18次受辱。
于是在修道院里多了一个小孩子男主为了给另一个无辜的下层女孩复仇,利落的把体面的城里人从楼顶推下。
天上的蜂鸟再次锁定了“危险份子”。
只是这两个被杀的人,本就是有罪的,为什么没人能审判他们?
而无辜的,却屡次受到欺凌,生活在最底层的垃圾桶边。
I’D LOOK A GOOD MAN ?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谁来界定好坏的分割线?
没有。
所以 他们只能遵从内心的基本的价值观,义无反顾地去做了好人该做的事情。
一个弱小者的行为,改变不了主流团休的审判。
好与坏,也许只存在于个体的是非观里。
故事的冲突,从背街的胡同、黑暗处的殴打开始,却以明亮的大街上结束。
意味着:他已经从苟且活着的阴影里,走到了自我肯定的光明下。
杰森斯坦森说:要是让我拍文艺片,一定没人看。
可是他还是拍了这个……顺着导演剪出来的故事,杰森斯坦森完成了一些细致的东西:街头迷乱紧张的状态;面对妻子女儿,欲靠近又不能的牵挂;共过一个垃圾筒的伊莎贝尔,如同是他过去的同袍兄弟,是不能放弃的责任。
善良的修女,使他放下包袱,开怀笑出来。
说他这是转型,也不尽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只不过这一次,他既有硬汉形象,又表现出了男人内心的柔软与细腻,对于他个人已经不错了其实女主并不丑的。
摘掉了眼镜,换上了红裙,惊艳啊。
那个状态下才是真实的她的内心。
拍照片的那天,她多么开朗。
而在看芭蕾时的她,柔和得就是个天使。
不过,电影的叙事方法简洁跳跃,埋下的伏笔 不是马上就能看懂的。
有些事情不用交代,比如他为什么会在垃圾桶边。
而有些事情就交代得不清楚,比如他为什么这样跑不动?
伤是居然不是胳膊。
喝酒是为了什么?
最后一段的交错剪辑 ,很好看
总有那么几个人名字出现在角色表里的时候,都会让你优先选择去看ta的作品,杰森·斯坦森对我而言就是这样一个人。
杰森的大多数作品都有看过,但唯独这部《蜂鸟特工》,虽然在几年前就有关注,但是一看这个名字,还是依然把这部作品的观看顺序排在了比较后的位置,以致于更想看的作品一出现就又把《蜂鸟特工》挪后面去了。
知道今天实在现在无事,想到了它,就这么顺其自然的看掉了。
然后也第一次有冲动写下第一个影评。
杰森·斯坦森,提到这个名字,几乎同时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壮硕的肌肉man。
他所出演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是铁血硬汉的打斗爽片,虽然也曾想过这么一个“武斗派”的人物似乎注定只能自始至终演绎一个铁血真汉子了。
直至看完这部片子,让我相信,肌肉man也是可以把文艺诠释的很精彩。
这部作品的关键字,我觉得是“对比”。
小到男主与女主的对比,男主混迹街头前后的对比,女主成为修女前后的对比等,大到社会底层的人与社会上层人的对比,梦想与现实的对比等。
一开始我很疑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蜂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知道最后,我觉得,蜂鸟是整部影片的一个线索,或者说,蜂鸟就是一个见证这一切的上帝视角。
它见证了男主在战场上的一切,却没有给予男主在军事法庭上的任何帮助,直到最后它见证了男主在接头,被呼啸的警笛保卫,也依然没有给予他任何帮助。
一切的所为正是男主不相信上帝存在的原因。
其他关于剧中男女主角的分析以及对影片深层次的挖掘,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很多其他人的评价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同感。
最后,在街头给流浪汉发放食物的修女一开始差点让我关掉了播放器,但是一袭红裙以及给男主拍照时的笑容还有最后的放纵让我眼前一亮,我发现,最近,我开始喜欢上修女了哈哈哈哈
关于战后题材,美国拍了很多,几乎是英雄剧。
英国导演却用简单的叙事手法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对参与者最真实的影响,这部剧太写实了。
首先,这部剧颠覆了人们对英国的印象,这才是更贴合实际的。
再美好的社会都会存在各个阶级,有着各样式的人。
底层人可能只能睡垃圾桶、领救济餐,还要被混混欺负;上层的人也一样有残忍的性变态和猥亵儿童的教练。
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心中对欧洲人气质高尚的看法,至少你家邻居走一段时间如果有陌生人住,你应该不会去质疑。
第二,生活中太容易听到抱怨,其实这很令人讨厌。
很多人屁大的事也要难受半天,还有些人成天政府、社会、父母、伴侣没有一个没毛病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坨屎,用《爱情公寓3》里美嘉的一句话说,你根本不用管社会怎么看你,社会根本就没工夫搭理你。
回到剧中,Joy很惨,他在战争中队友都死了,他却杀了无辜的人,战后只能躲在垃圾箱里苟且的活着,靠酒麻痹自己;伊莎贝尔很惨,摆脱流浪的生活去做鸡,却被性虐致死;修女很惨,不但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芭蕾梦,还要用一生去弥补自己的过错,即使她的过错是在身心被残害和恐惧中被逼无奈的行为。
谁有资格跟他们比惨,现实中这样的事这样的人少吗。
为什么生活在幸福中的人每天都在抱怨,生活在不幸中的人却常常充满期待。
第三,这是唯一一部让我看的时候没哭,看完以后却落泪的戏。
结局太完美了,男女一号都有了各自最适合自己的归宿,不喜不悲,只是有些惆怅。
整部电影充满文艺气息,比如房子里的裸画、男性生殖器官的影展、男女主的一夜情、芭蕾舞剧等等,节奏略显缓慢,甚至有些沉闷,似乎没有高潮,甚至一些重要事件比如杀死眼疤男的剧情只用了不到一分钟,所以此剧注定分数不高,但我真的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15年的时候看过,完全没印象,过了4年,也就是现在又看了一遍,因为实在不记得内容了。
按理说,杰森斯坦森的动作片基本上我都有印象,每次都荷尔蒙爆发,故都有印象。
但这部片子居然毫无印象,这就奇怪了。
所以再看一遍。
才知道,估计第一次看的时候完全没在意。
这是一部关于救赎的电影。
翻译 成蜂鸟特攻,蜂鸟都与内容相去太远。
里面仅仅是因为乔伊的队友被枪杀后乔伊疯狂报仇时出现的蜂鸟,导致后来乔伊出现幻觉都是蜂鸟。
蜂鸟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乔伊的队友们一个一个的离去。
当然,更明白的说法应该是,队友的死去与蜂鸟的出现已经让乔伊认为是同一件事了。
整部片子,其实讲得就是乔伊后来为队友复仇之后作为逃兵回到英国,本想一直沉沦下去,谁料在小巷子里的垃圾堆居然被人收保护费了。
他动手打了人,与相互取暖的伊丽莎白失散,自己逃到一处高档区的住宅里。
在那大房子里,他发现主人在10月1日前不会回来,于是假冒主人的朋友在那里居住了下来。
同时,想通过救援站的修女克里斯缇娜寻找伊丽莎白。
接着,乔伊逐渐恢复理智,开始寻找工作,最后给黑帮贩卖毒品。
在寻找伊丽莎白过程中,与修女发生了感情。
最后得知伊丽莎白被嫖客杀害,在明知与修女无结果的情况下,他决定为伊丽莎白复仇。
结束的时候,见过修女最后一面之后,乔伊放荡自己任由警察抓捕。
这部片子是杰森斯坦森少数的带打斗的文艺片,且内涵丰富。
这里说两个有意思的地方,乔伊是因为修女而振作起来的还是他自己振作起来的?
片中显示,乔伊是喝醉酒之后去看了修女并给了她500元,接着又去找她要消炎药跟止痛药之后,乔伊就开始找工作,开始锻炼身体。
很多人都说是修女影响了乔伊,让他重新振作的。
可是我不这么认为。
片中刚开始,修女其实给乔伊带来的帮助并不多,实际上来说,是没多少很深入的互动。
这样就让乔伊振作起来,我觉得并非如此。
乔伊是正巧能在一个相对富裕且主人不在家的房子里正常生活了几天之后,他才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
正如片尾与克里斯缇娜在芭蕾舞会结束后见到的最后一面跟她说的,你知道我正常的时候经常杀人,唯有喝酒了才能减少负罪感。
所以,乔伊不是因为修女而振作起来的,而是改变了环境之后,他突然很想恢复一下以前的正常人的生活。
压着深深的负罪感,对还生活着的人做出救赎,这是乔伊突然振作起来的原因。
而后来又不断喝酒,原因是他知道修女最终要离开,而他也要了伊丽莎白的复仇,于是他安置好一切,给妻女留下一大笔钱,与修女的最后疯狂,为伊丽莎白复仇,当这些都尘埃落定了,他就知道,可以无悔的离开了。
人生,可以完结了。
要蹲大牢还是在街头等死,对他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
所以,克里斯缇娜并不是让乔伊振作的原因,对生活的最后一点眷恋才是他振作的原因。
可以说,克里斯缇娜并非是原因,却是乔伊救赎生涯中曾经有过的美好。
从这点来看,乔伊最后边喝酒边到处走,正是最好的解读。
他想做个好人,想重新来过,但伊丽莎白的死给他带来对生活的失望。
他混迹黑帮,其实是想给自己妻女留点积蓄;他给克里斯缇娜送裙子送吃的,其实是感谢修女,也救赎自己。
当一切又随着修女的离去而回到从前,他已经生无可恋了。
正如给克里斯缇娜最后的信写的一样,回到自己的地方默默消失。
临走前,乔伊不但把他占用房主的钱还给房主了,给救援站买了披萨,把走私偷渡的资料给警察,所有的这一切,不像是交代后事吗?
接着我们说第二点,克里斯缇娜修女。
这部片子讲的其实是两个人的救赎。
救赎,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曾经的向往。
克里斯缇娜明显是个苦孩子,十岁就被人骚扰,她遭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从她一次又一次的数着体育教练骚扰的次数,17次,在第18次的时候,屈强的她把体育教练杀了。
为此,她也失去了正常人生活的权利,被送去修道院。
她从小想喜欢芭蕾舞,想成为玛利亚泽林思卡那样的芭蕾舞蹈者,42岁了还在舞台上跳舞。
她内心上向往美好,芭蕾舞就成为她永远逝去的梦。
但她知道,她已经无法再回到那些美好的生活里头。
她从小被人骚扰,杀过人,只有上帝才能收留她。
但她内心里一直有着一种向往正常人追逐梦想的憧憬。
这是明显的。
从她告知乔伊自己10岁就被骚扰了,就是想告诉乔伊,其实我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犯过错的人,我跟你一样的。
所以,其实我们都有过正常人生活的渴望,我们是同类人。
她跟乔伊一样,渴望得到爱,渴望去过正常人的生活。
但她比乔伊更克制,这大概是因为长年的修女生活。
她在片中表现出来的几次放纵,都有深深的自责。
用了乔伊的500美元去看芭蕾舞,结果没有一天睡得好,并且在下一次见面时想办法把钱凑齐还他。
随后因为不知道是否应该穿上裙子去参加乔伊邀请的摄影展而紧张得一天没吃饭,喝醉酒了与乔伊接吻,在镜子面前跳舞,她都有一种克制在里面。
放纵,是因为她内心渴望这些。
确切来说,这是修女的放纵,却是一个正常人想得到而得不到做出的挣扎。
只有申请了去非洲援助的前一天,克里斯缇娜才彻底放纵了自己一次。
其实这次放纵,带着很多意味。
克里斯缇娜年少就被骚扰了,对性,对爱,都有内心的恐惧,反抗与压抑。
克里斯缇娜是要把自己原来应该得到的美好生活做一次了断,因为她知道,她不该得到这些,她也不能得到这些。
在修道院的生活,她已经知道未来只能老死在那到处都是戒律的院子里头。
在与克里斯缇娜经历了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之后,乔伊问克里斯缇娜,他有足够的钱,是否愿意跟他一起浪迹天涯。
克里斯缇娜没答应。
这也是乔伊最后的挣扎。
因为她要回到那修道院去,而乔伊,也应该回到自己的地方。
什么逼片。。。剪五分钟动作就行了
整体中规中矩,没明显缺点,该有的标志性元素也都加了。就是觉得缺亮点。
心灵受到战争创伤的大兵,成为华人黑社会的金牌打手,然后在修女的精神和肉体感召下,被救赎成为修女的伏魔杀手。。。有点沉闷啊,没有明显亮点。
圈钱来的,网上看高清吧
这么短,一定是被剪了
they meet, stay together, and they do what they have to. everyone is lonely.
boooooooring,以为是个动作片,花了两小时居然是个文艺片!
杰森斯坦森终于有部不以暴力、血腥、动作和开车为主题的片子了。
动作戏少了,情感戏多了,有点不伦不类,不是特别好看。
连动作片都不好好拍了...
鸡汤电影
肉
矫情!
杰森不只会打 也能演温情戏. 片尾才知道约瑟夫的黑历史...还是有点吃惊的.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阿~
小文艺,不太打……但是,修女好漂亮!呼呼
杰森·斯坦森继续败人品之作。你就作吧,这次还3颗星,下次就两颗了
Bald bastard fucking skinny nun. Yeah...
2014-1-17 青旅和两个广东男孩看到 好无聊啊....
麻痹 斯坦森是废了 讲些什么东西啊! 已下载超清至蓝盘
这特码早不就出来了吗?怎么才上映?我记得一二年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