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为常德之战,虽然小人物何平安为主角,但是每个配角都特别出彩,每个人都有血有肉,谁都不是神,没人能手撕鬼子,是一刀一枪一场一场打下来的战斗。
场面处理的也好,在抗日剧中算是优良制作。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守护的东西,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却出奇的一致。
我的山河不让他人染指。
所以中国不会亡
第一集,何平安为灾民打开城门,被捕。
然后又去阻止难民抢粮,却被陷害抢粮杀人。
第一集,男主就特倒霉,不过也是自找的,枪打出头鸟嘛。
光着两条,就够上头杀他好几回了。
男主总不可能死吧,他是如何被救出来的。
其实沈湘菱的佛像,已经是一个铺垫了,我想应该就是何平安利用佛像让沈小姐帮忙救他的。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何平安居然是自救的,虽然她老婆拖延了时间,沈小姐请的帮手也帮了一定的忙,但是最关键还是他自己的一席话扭转了乾坤。
不过最过分的是平安哥哥那些话我居然听不太懂,严重考验了我的逻辑推理能力。
因此不服输的我,把这集何平安的话听了两三遍,终于分析出了个所以然。
由此不得不佩服平安哥哥的应变能力和逻辑能力。
我也因此大大佩服这部戏的编剧,逻辑缜密啊。
看来这部戏,只可细细品味,情节如此经得起推敲,比那些乱改历史的言情小说翻拍的强了不知多少倍。
接下来,我就分析一下何平安是如何自救的。
首先县长为何杀他:1.违抗上命,私开城门。
2.杀鸡儆猴(诬陷何平安抢粮杀人)何平安表面是大大赞美县长,实际正好为自己开脱。
1.说不开县长城门是为了保护大家,自己私开城门反而害了灾民(体现县长用心良苦,承认自己有罪)。
2.“泄密”,是县长给钱让何平安卖命抢粮的,演一出杀鸡儆猴的戏,来震慑灾民,让他们尊法守纪(再次树立县长一心为民的好人形象)。
3.说没子弹也可以杀人,包揽自己的罪过(其实是告诉大家他没有杀人)。
综上所述,何平安假装“泄密”,推翻了县长杀鸡儆猴的阴谋论,承认自己有罪并宣扬了县长的好人形象。
正好维护了县长面子,又替他安抚民心,也给了县长一个不杀自己的理由。
很久不看抗日题材,之前最喜欢的是亮剑,狼毒花,雪豹,看这部完全是为演员看的,演员值一颗星,杨烁,演过生死线,最近的刀客家族也不错,于荣光,黄俊鹏演过狼毒花,还有林永健,颜丹晨等演技实力派,还有压轴的钟汉良。
看第一二集觉得剧情很乱,镜头切换太快,搞不懂在演什么,沈小姐太作,很讨厌,后来继续看,百度了一下常德保卫战的历史,这才懂得。
以前的抗战剧都是讲共产党如何抗日,一直没有一部描写国军如何作战的,虎贲军精锐八千人,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壮烈,题材很好,值两颗星。
还有就是演员台词,武器,战争场面什么的了,看了何平安说的那句一开始只是自己想吃饱饭,后来就想让所有人吃饱饭很打动我,沈小姐后来越演我越懂得她不能大喜大悲,她的淡定,她与何平安的默契,她好像宁静!
喜欢马潇和雷大虎,很萌。。。
讨厌刘世铭,他还是适合演刀客那种混蛋样,演文人看着五大三粗的,五官没有文人气息,声音太有磁性,剧情给两颗星,情节紧扣,不管是真是假,都拍得很真实,值得看!
1943年秋,常德保卫战爆发前夕,城内动荡不安。
小警察何平安平静地生活了九年,作为一名红军老战士、地下党员,他照顾烈士遗孀和幼子,在常德隐姓埋名。
在一次执行公务的时候,何平安与大小姐沈湘菱不打不相识。
日本人投放细菌弹造成常德城伤亡惨重。
为了常德的百姓安危,何平安与潜伏的日本奸细展开了连番的斗智斗勇,但身份被迫暴露。
沈湘菱惊诧之余对他倾心。
日军冲破外围防线,对常德步步紧逼。
沈湘菱与何平安并肩作战。
在常德苦战16天,弹尽粮绝常德城沦陷。
何平安在巷战中壮烈牺牲,沈湘菱带着烈士遗孤等到了常德城光复。
【何平安篇】苦鸦千里泣西风,遍野胔骼横。
暴徒肆虐赤膊斗,杀倭寇、怒斩狰狞。
销烟弥漫叹零星,烽火葬孤鸿。
腥河腐骨悲魂夜,铁血铸、勇士之城。
十室九空,家国天下,何以安太平。
【沈湘菱篇】西风萧瑟雁哀鸣,故土草木腥。
平安旧事今何在,忆当时、绕指红绳。
心系沙场盼归鸿,虔捧小桔灯。
疮痍满目山河乱,尘敷面、可是湘菱。
喋血孤城,颓垣断井,一吻尽余生。
战争年代的背景下,不会让任何一个女生会有整天唧唧歪歪的小事,活着实属不易。
乱世之中,沈家的背景和家境(大哥被杀,两个弟弟的无能和败坏,弟弟的年幼),再加上沈家的遗传病,所有的这些使得沈小姐必须淡定从容,即使是有时只是表面上做到冷静。
乱世中必须有人能出来镇得住种种的小人物的混乱人心。
所以,对沈小姐的角色个人感觉很中肯。
乱世之中总得有几个明白人,才能引领大多数的不明白人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沈小姐这一角色很给力。
那时候柳芬正年轻,长得又俊。
抱着个周岁的孩子,手把手给我喂饭。
当时我就看上她了。
当时我想,无论如何我得把柳芬抢到手……——何平安柳芬刚出场的时候,粗布麻衣,盘着头,淡淡的妆容上一双眼微微的挑着;利索、泼辣,心怀小家无大志。
那时候,我是不喜欢她的。
过于世俗,没有沈湘菱的聪明与大气;我甚至在想,这样的女人居然是何平安的妻子,难怪后来何平安会爱上沈湘菱。
我以为她配不上他,因为她不懂他的大志,和他不似沈湘菱那样有着灵魂上的默契;也在想,有这样的妻子,难怪何平安对她总是客气而疏离。
那时,我以为他们是真夫妻,假情义;后来才明白,他们居然是假夫妻,真情义。
何平安的客气、尊重、疏离与逃避;柳芬的关心、埋怨、固执与隐忍。
他是她男人的战友,她是他战友的女人。
他们一开始假扮夫妻是为了活命,但屋檐下朝夕相处的九年,他们却真真正正是彼此的唯一,一起扶持着活下去,一起照顾着小猴子。
何平安不是土匪,也没有抢了柳芬,可他有一句话是对的,那时的柳芬正年轻、长得又俊,并且持家有道,让人踏实。
而他何平安,强悍、重义气又顾家。
九年的相依为命,他嘴里叫她“柳芬”,心里却一时一刻都不敢忘记“她是嫂子”。
这一句“嫂子”是横在他们之间永远都跨不过去的坎儿。
也因此,九年的生活,他们其实没有一刻真正卸下过心房,也没有一刻敢真正向对方敞开心扉。
柳芬不是一个奇女子、大女人。
余子扬参加革命的时候,她不懂他为什么可以为了任务抛弃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何平安要做大事的时候,她也质问为什么他不能不管这些事。
可她是个心细如发、坚强勇敢的小女人。
孩子满月,她冒着战火也要去找余子扬,让他为孩子起名字;何平安心思一动,她便知道他要做什么,拦不住,便成为最强硬的后盾;何平安被抓,她堵着警察局的兄弟不松口、牙尖嘴利;何平安安全回家,她大大方方的道歉,准备酒菜,“赏罚分明”。
乱世中,她会为了一口粮冒险挤在灾民堆里;危急关头,她能为了何平安向沈湘菱下跪求情,也能为了何平安挡车丢命。
她的缺点太明显,她的闪光点却是在这一点一滴、一丝一毫中慢慢显现,直至填满人的心房。
何平安被三青团紧咬不放时,痞笑着“坦白”他是土匪,杀了穷书生余子扬抢了柳芬和她刚满周岁的孩子一路逃来棠德。
刘世銘不信,何平安也的确说了假话。
可从他和柳芬以夫妻身份亮相开始,这却是唯一一次他这样提起她,带着年少气盛的小伙子心动时眼里会有的爱意,仿佛当年他真真情窦初开,对她一见钟情;然而,终究是假的。
刘世銘不信,不是因为他知道何平安一直以来对柳芬都是怎样的尊敬与疏离;而是因为他不信一个被杀了丈夫强抢而来的女人会爱上自己的仇人。
他对何平安说,柳芬爱你。
何平安慌了两秒、一笑带过,从此避而不谈,再没有提及,仿佛从来没有听到过这句话。
可柳芬真的爱上了何平安。
悲哀而宿命般的是,这场不能说的爱,唯一的见证人居然是刘世銘。
那在河边煎熬的一天一夜,他抽着烟等那个早已不爱他甚至看不起他的女人;她抱着孩子等那个她不能爱也永远不会爱她的男人。
她的眼神温柔,娓娓道来的是连自己都不曾察觉的深情。
除了刘世銘,没有人知道,知道的也没有人敢戳破。
何平安不是傻子、呆子、愣子,所以刘世銘戳破的时候,他选择性遗忘;余子扬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行事正确却格外残忍地让柳芬选择谁去执行任务,他的眼神他的话语都是在暗示她,那才是她的男人而不是他。
“九年,一场梦。
”余子扬出现后,他几次当着柳芬的面说这句话,也不过是要告诉她,对她而言,这一样是梦。
他们都是善良而心性坚韧的人,便注定只有余子扬才能是柳芬最后的归宿。
所以柳芬走了,头也不回地,带着小猴子跟着余子扬离开了。
何平安咧着嘴笑了,却有泪落下,说要送她;她却一句保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既然要让一切都回归原位,走上正常的轨道,她便不要丝毫眷恋和软弱。
可柳芬还是死了。
死在余子扬身边,死在了她应该回归的地方。
以一种终于能够真正理解她生命中两个男人的姿态离开人世。
得偿所愿,死而无怨。
这次,柳芬真的离开了。
何平安的生命里再也不会有那个用了九年教会他睡觉的女人;也再不会有能听懂他睡觉时呼吸声的女人。
他永远不会爱她,她却带走了他生命中的某一部分。
他睁着眼彻夜无眠,安眠药也毫无作用。
沈湘菱哄他睡觉。
他说,柳芬走了。
柳芬,走了。
-无节操分割线---为了钟汉良看的,意外发现有杨烁。
片子开头还不错,以一种武侠精神讲述抗日故事,主角大隐隐入市,仿佛武侠故事里神秘莫测的悲情人物,故事展开面广,各方势力枝节交错。
但!
越演越神经病。
最大的蛇精病就是沈湘菱和海东升。
本来还挺喜欢沈湘菱的,后来才发现根本就是一蛇精病。
开场的大气聪明,到后来就变成了无时无刻都在蔑视人的态度和无理取闹的胡搅蛮缠。
那么多人讨厌刘世銘,其实,要不是沈湘菱太蛇精病,刘世銘也不至于丧失理智疯了。
说实话,刘世銘当年的确辜负了沈湘菱,沈湘菱为此得理不饶人一天到晚刺激刘世銘说他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在刘世銘面前说何平安多么多么男人;但,换位思考,若是何平安也不见得会为了沈湘菱抛家弃族,更何况人家刘世銘后来还去追了不过被人拦住了而已。
再说,真相爱的话不是应该一起想办法么,一次不行了两次、两次不行了三次,磨到家里同意为止,刘世銘写了那么多年的信,她居然一封都没回过。
说句公道话,何平安能做到的刘世銘不一定做不到,刘世銘做不到的何平安也不一定能做到。
只是她揪着一点一直不放手而已,从不换位思考,永远把自己当受害人。
还有,她骂刘世銘只爱自己,她又何尝不是。
当年刘世銘一次没有”敢“,她就再也看不起这个男人了;刘世銘也卑微过要救何平安放他们一起走,她偏偏自作聪明要刘世銘帮她杀何平安,刘世銘诚惶诚恐地尽心尽力去办,却发现根本是骗局,能不崩溃?
她居然还指责刘世銘辜负她的信任,她到底什么时候信任过他?
.....其实让我开始不喜欢这个角色的地方是柳芬带着孩子跪着求她,她高高在上骂走了他们,那一刻,我忽然发现这个女人身上傲气太重总有点看不起人的感觉。
J。
首发 iqiyi
(文转自编剧贾东岩老师)人往往在刀横脖项的一刻才真正了解的自己的性格。
七十年前,中华民族的脖子上就横着一把刀。
是生是死,是战是降?
考验民族性格的时刻到了。
1943年冬,日军精锐第十一军在湘西土匪引路下攻袭常德。
薛岳意图请君入瓮,重演天炉战术的辉煌,然而意图却被日军提前识破。
国民党第五十七师困守孤城迎战。
风寒如刀,空气里凝着湿冷。
火药点燃了那个冬天。
调阅描述那段往事的史卷,顿时炮火声怒吼声厮杀声充斥在整个时空。
我的手指开始无意识的敲击着,那一时间,似乎不是我来写常德保卫战的故事,而是被裹在历史之棺里的无数灵魂试图寄宿于我,想要张口呐喊。
可是不行,我把书本合上了。
一瞬间,耳边的喧嚣停止了。
我回归冷静,告诉制片人,这样是写不了的。
政治门槛、历史门槛、戏剧门槛,一个个门槛横在眼前。
众所周知,国民党五十七师的八千虎贲子弟用生命成就了常德一战的辉煌。
而由于蒋介石在湖南地区绝佳的排共政策,光明正确的共产党人在这场大战里遗憾的缺席了。
再说历史,常德之战的动机因果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连战果都有不同说法。
这到底是场胜仗还是败仗?
日军主动撤出常德,是被迫之举,还是早有预谋?
身临此战的预十师参谋长葛先才有个大胆的推测:日军的真实意图并非是打开西南门户,夺取洞庭粮仓,而是要以常德为饵,将国军的机动力量消灭在平原上!
最难的还是戏剧门槛。
将观众早知结局且不足二十天的沙场血战变成一个几十集的曲折故事,谈何容易?
我们要表达什么?
难道只是告诉人,这段历史值得纪念吗?
更何况常德地区已经有大量饱含感情的讴歌之作。
放眼望去,山重水复。
艺术总监李洋老师决定披荆斩棘:“我们从小人物写起,写小人物在战争时代的人物状态。
”因为他这一句话,历史终于对我们打开了后门。
出版于民国四十年的《常德抗日血战史》中,我读到了戴九峰的故事。
戴九峰,安徽绩溪人,时任常德县长。
在常德保卫战时,坚持不退,率二百余名警察协助守城。
如果说虎贲们是最无愧天职的民国好军人,那戴九峰就是百姓最理想的民国好县长。
一个画面浮现了:余程万写下《保卫常德文告》,通告全军“我们要有最大牺牲的精神,和日寇战至最后的一个人,最后的一颗子弹。
即使我们虎贲全体将士为这个神圣的使命而牺牲了,常德也是要存在的。
”他向全军昭示必死的决心。
戴九峰沉吟着,拿起毛笔,在告示上加了一句:“把握时机,争取前途吧——”他搁下笔,向着余程万说:“还是给兄弟们留个生的希望吧。
”这是历史上真实出现的文告,字里行间却透出执笔者内心的矛盾。
我宁可相信这文告是两人合写,最后一笔是由戴九峰加上去的。
就因为戴九峰的这一笔,历史变得不再遥远,故事中的人物变得有了烟火味,终于伸手可触。
那么主人公是戴九峰吗?
不,他文气,浮沉宦海老于世故,主人公不会是他,而是一个更年轻,更灵动,更有鲜活血液的人。
宰相起于州牧,将军起于行伍。
落实了戴九峰,我把目光投向了他的身后。
这时,就隐约看见了一个人。
那是在二百名警察中间,他不特别高,也不特别壮,隐藏在黑衣的丛林里,毫不显眼,是最普通警察的一员。
更真切的感觉是,他在隐藏着他的光芒。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索性先叫他何平安。
一个乱世里随处可见毫不显眼的名字,又隐藏着一份愿望。
所有英雄的故事,都是和他自身命运对抗的故事。
在此必须感激恩师刘和平先生对我的告诫:“戏不是编剧想出来的,戏是编剧找出来的。
”我开始翻阅常德的地方史志,在每一寸乡土里寻找这个英雄的命运。
常德保卫战的九年前,即1934年,贺龙曾经率工农红军兵困常德。
那也是一次围城!
这就是那个黑衣小警察何平安的命运:曾经的攻城者,如今必须守住这座城!
他的信息一点点的涌现:他是个受伤而被迫留下的共产党人。
他九年来无时无刻不想着战友们重夺常德。
他照顾着不属于他的妻儿。
他有着小警察的标准特征,三分世故,三分干练,三分调皮,还有一分天真。
有点像我心目中的南霁云。
在睢阳城外满身创痕,满衣沧桑,却还能大笑的南八。
他该是个满怀心酸,蒙着尘垢,却从没放弃希望,笑起来像个太阳的男人。
禅宗无门关有句:“若是个汉,不顾危亡,单刀直入,八臂哪吒拦他不住。
”“剑刃上行,冰棱上走,不涉阶梯,悬崖放手。
”追着藏在警察群中何平安的身影,不知不觉间,三道“门槛”竟已在身后了。
纪伯伦在《沙与沫》中写道:“一位妇人说:这当然是场正义的战争,可是我的儿子在战争中死了。
”这句话是高一时读到的,十几年过去,仍旧萦绕不散。
受此影响,我始终无法歌颂一场战争,哪怕是一场拥有正义之名的战争。
我充满困惑,向李洋老师求教。
曾经操刀多部经典抗战剧的李洋老师感慨:“世界上最好的战争片,内涵都是反战的。
但是抗战剧这个名词,让我们的战争剧更多在关注战争的正当性,缺少了对战争的反思。
如果将我们的抗战剧视角提升为二战剧,或者就能注入更多对战争本身的思考。
”战争是人类最大的灾难。
日军挑起的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最惨重的灾难。
它的伤害范围之广,伤害时间之长,远超洪水,远超火山,远超地震。
这是人祸,人心之祸会像瘟疫一样蔓延,至今不绝。
处于战争汪洋中的常德,就像是载满形形色色人群的铁达尼克号。
它注定要沉没在那个苦难的时代。
我终于知道我该描写什么了。
写出常德沉没的时刻里,那些生命所发出的声音。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声音。
战争无法毁灭爱情,即使生命消逝,爱情依然不会消失。
正如铁达尼克沉没,杰克永眠海底,但海洋之心依然闪耀。
正如,再汹涌的浪涛也吞噬不了月亮的照影。
海豚跃出海面,身形就像是一弯弦月。
或许海豚真的在模仿月亮。
所以《勇士之城》的真实定位,是灾难爱情片。
于是何平安的对面,出现了皎如明月,冷如新月的沈湘菱。
爱情的天敌似乎是时间和空间。
时间太少,难以酝酿发酵,时间太长,又容易稀释淡忘。
空间太近,呼吸会困难;空间太远,交流会困难。
剧作的难题也是时间和空间的控制。
《勇士之城》决定采用封闭的时间和封闭的空间。
时间是战争的短暂20天,掐头去尾;空间是常德地区,绝不越界。
规范严格的创作边界就像是密封的坛子,有助于故事和人物的酿造。
黑云压城城欲摧。
石破天惊逗秋雨。
战争已迫在眉睫,故事却因一场意外的寒雨而开始……大半年的时光,我和我的团队与虎贲将士们一起开始了这场战争,写下了这个另类的战争片。
何平安是个可悲的角色。
他不是超人,他只是卷入虎贲激流里的一滴水。
他试图和虎贲一起对抗这场灭顶之灾,但到头来,他没能拯救德山,没能拯救战友,也没能拯救危城,甚至不能拯救自己。
他也没能过瘾的杀死敌酋或逼降对手。
真实参与常德会战的酋首里,主将横山勇1952年卒于狱中,而参谋三笠宫崇仁亲王则已届百岁,身体康健。
他作为原型人物在影视剧中死了很多次,但事实上却成为侵华战争的活化石,曾数次为侵华战争做公开道歉。
余程万将军在常德会战后即被逮捕,为了把这点写进戏里,我们不细在结尾用了倒笔。
何平安所完成的小小奇迹,仅是让一个女人和两个孩子性命平安,活着捱过城破的四天。
他仅仅证明:男人用生命创造历史,女人用生命延续历史。
所幸,路途再崎岖,我们依然把这个信念带到了故事的终点。
影视创作无疑是一场博弈,弃子争先的时候不少。
角色们的命运就在这博弈间波涛起伏,他们在纸外的命运比纸上更凶险。
有些初衷像何平安,坚守到最后一刻;有些念头像雷大虎,半路上壮烈牺牲。
死了又何妨?
纵死犹闻侠骨香。
疏、失和伤、肿,是到达终点的代价。
故事最终定名为《勇士之城》。
编剧是弓,剧本是箭。
瞄准的靶心是观众的心。
箭射出去了,弓已经没法再改变它的方向。
《勇士之城》开机发布会时,我曾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是勇士”。
这句话里,首先是指国民革命军57师的将士们。
对于虎贲的荣耀,我们没有歪曲一笔。
剧中他们个个是英雄好汉,没有一个懦夫。
其实,这句话里也赠给我们的剧作团队。
感谢他们。
感谢李文强、张帆等战友为勇士之城所付出的每个昼夜。
孟子认为勇有三重境界。
北宫黝之勇是锻炼自己的勇力,磨练身体,不受任何屈辱,即使面对君王,也敢于反击。
孟施舍之勇是保持自己的勇气,不求必胜,但求无所畏惧。
曾子之勇则是锻炼勇志,恪守义理。
违背义理时,面对稚弱也退让;遵从义理时,纵千万人吾往矣。
一箪食,一豆羹,何平安就这样渡过了漫长的九年,不改其乐,亦不改其志,直至生命最灿烂的一刻。
希望我们能恪守义理,怀着勇志,面对漫长人生和纷杂喧嚷,守住“梦想”这方寸孤城。
最开始知道这部戏是因为钟先生要参演此剧,7月8日听到消息此剧名为《烽火常德》,两天后看到此剧更名为《勇士之城》。
剧名一定随即引发我很多联想,我在猜想本剧的主题和可能的剧情。
尽管是为了纪念“常德会战”胜利七十周年,但从常规看,这类红色战争题材要么平铺直叙历史事件,要么通过一个或几个平凡的小人物侧面反映历史潮流和时代变迁,此剧主线无疑从后者着手。
但是,现在从仅有的片花和宣传画册看,此剧有别于常规的是,避免了当今霸蛮荧屏的各类战争神剧“神话”或“脸谱化”还原历史只为变态的吸引观众眼球,而是呈现了一群小人物在战争和死亡面前有血有肉的真挚情感,彰显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所有被战争践踏、侮辱、伤害的人的人性光辉!
所以,此文我不评价班底、演技、画面、剪辑,更不探讨历史和真相、正义和真理。
我只能看到总长7分40秒的片花,任何剧集未认真投入的完整看完是不适合做过多评论的。
我只是单纯从“人”的角度出发,浅谈何为“勇士”。
一、有坚守之勇气,谓之为勇士“为人民而奋战,为人民而牺牲,这是我作为共产党人的信念!
何平安,现在我要把信念传递给你”。
这句台词配以日军飞机疯狂轰炸和坦克长驱直入的画面,为整个片花开篇点题,一个个壮烈恢弘的战争场面给了我非常直观的视听刺激。
接下来的几个人物出场和画面剪辑,大部分都在交代何平安的各个侧面:他有坚定如初的信仰,他忠肝义胆侠骨柔肠,他身手矫捷勇猛果敢,他少年英雄百步穿杨……此剧以何平安为主线渐渐拉开序幕一角。
何平安,默默守护烈士的遗孀幼子九年。
在哪个风云诡辩动乱不安的年代,有多少人能选择一直坚守自己的本分和原则?
又有多少人能选择一直坚守自己的本真的信仰?
何平安,他,选择了默默守护!
“这么多年我想尽办法就想让你变成一个普通人,看来我还是没能做到。
”是的,柳芬没能做到,谁也没能做到。
何平安没有忘记他的使命和信仰,他在坚守,这种坚守是种责任更是种勇气。
“就算死,我也只能为了守城而死!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此坚守之勇气,何平安如是,此坚守之勇气,余师长如是。
有此坚守之勇气,谓之为勇士!
二、有决绝之勇气,谓之为勇士“多少次了,我觉得我可以死了,可以牺牲了,可是还是不甘心,就因为我想再看你一眼。
城外的日本人,随时可能要了我们的命,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你愿意嫁给我吗?
”之于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有情有爱的何平安才更加有血有肉丰满立体。
爱情温暖缱绻,对他们来说却是奢侈的。
在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环境中,只有爱,像是黑暗里永不熄灭的火种,虽微弱但足以温暖心底。
“哪怕只有一天,你也要比我活得更长久”“我要和你再一起,哪怕只有一分钟!
”何平安没有经历选择的痛苦和挣扎,虽满眼依依不舍流泪温柔抚脸,但他毫不犹豫的舍弃了自己。
“男人打仗,就是为了要女人和孩子好好的活下去!
”枯井边那决绝的转身,是慷慨赴死的勇气!
此决绝之勇气,于握枪求死的魏县长如是;此决绝之勇气,于舍生取义高喊“我是中国人”的刘世铭如是;此决绝之勇气,于众敌合围身中数十枪仍引爆手榴弹的柴志新如是;此决绝之勇气,于为了民族大义用生命完成人性救赎的海东升如是!
有此决绝之勇气,谓之为勇士!
三、有守望之勇气,谓之为勇士“留下十个人,与敌人同归于尽……谁愿意?
”为了确保虎贲师长能够成功突围,为了牵制敌人为援军到来争取时间,所有将士均挥动手臂高喊“我愿意我愿意……”这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这是信念永存精神不泯的诠释。
如果说军人之天职即效命沙场、报效国家。
那么余师长、何平安和所有为了守卫常德而牺牲的六万将士一样,都是抱着与常德共存亡的决心,为了中国军民寸土必争、寸土不让的家国情怀,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对抗敌寇。
“我想再这面红旗下冲锋,最后一次冲锋”那面鲜红的党旗依然在飘扬,而将士们已阵亡牺牲。
这面红旗,早已超越生死的界限,成为他们的精神坐标。
国难当头危亡之际,何平安和所有人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以必死之志开必生之路。
这面红旗飞升为一杆大旗,引领着一座孤城,引领着一群忠义将士,引领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如果说何平安和所有保卫常德的将士是这精神坐标的坐标轴,那么,你会问我这精神坐标的坐标原点是什么?
片花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何平安满脸血污举手敬礼的一瞬,眼神里有不舍,亦有希冀。
那眼神,我只能用守望形容。
何平安的眼神就是这坐标原点————守望。
所有鏖战卫国的将士,都有一种精神和勇气贯穿始终,那是人性最光辉的一面————守望的勇气。
守的是家,守的是城,守的是祖国,守的是忠诚!
望的————是和平,是安宁,是幸福!
多么猛烈地炮火,也打不退这守望的勇气!
有此守望之勇气,谓之为勇士!
一城热血激荡,一座勇士之城!
以此渣文,纪念杂感。
因为和平安稳,无上感恩。
双手合十,愿所有勇士安好!
2014年3月10日深夜
对比了一触即发,十月围城,勇士之城三部小哇男主的民国抗战正剧:一触即发最好看,情节紧凑,人物双生,设定和表演都佳。
32集也不拖沓。
其次是十月围城,剧本视角好,民国浮生绘,对小哇个人角色丰富度来说是非常大的突破,但60集太拖沓了,而且后20集很憋屈看的。
最后是勇士之城,只有最后一集最好看,能让人感受到了时代的热血。
但这部剧最大的问题是,爱情线非常不好,男女主的感情递进全靠大段台词,啰嗦刻意,就连在墙上画画的桥段也刻意,如果不是小哇和王力可演技好,这条线简直灾难。
而且女主反复跳反,一会信任男主,一会不信任,然后一会又告诉观众是在布局,编剧解说加说教的味儿太重。
客观来说,拍的好战争场景不代表会拍爱情。
我看了编剧初心的那篇文章,编剧想拍出战火与爱情的凄美,想法很好,但这种全怼脸拍和脱离了战争线的剪辑法,实在太直男了,完全没有情绪的留白。
所以弹幕很多人说一看到爱情线就跳过,相比真实的烽火常德保卫战,里面每一个牺牲的血性军人,这爱情来的突兀,存在且多余,而且对主人公的成长和精神崛起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同样的爱情线处理,血色湘西可以说是典范了,穗穗和石三怒,爱情,家族仇恨到国家大义,从个人小我到家国大我,这种伴随着人物的成长和精神意识的觉醒,这才是观众想看的烽火与爱情。
同样这部剧讲的也是湖南的事儿。
综上,勇士之城8分实在是过誉了,7到7.5才是客观分数。
看到战士们陆续的牺牲 那种英雄气概 那种不怕死的精神 让我们感动 演员们把战士在战场上那种冲锋陷阵的精神都演绎得很到位 让我们向当年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致敬 希望大家都去观看这部电视剧 好好珍惜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
战争场面还是可圈可点的,刚开始看的时候挺不错,以为这剧8分也算实至名归,但越到后面感觉不对劲,这种感觉直接导致不想看了,杨烁卖萌卖的真不讨巧,几十岁的人了,细节方面做的不够,想想是小哇的脑残粉打那么高也不足为奇了。
不错,嘿嘿
烂片啊,简直看不下去了,才刚看就果断关了,大家还是别浪费时间了
真战争剧,有密集而考究的战争场面。难得的是有关于战略战术和政治权谋的阐述,军、政、匪、敌、共几方势力的刻画都很到位,全面而精细。
战争戏也很真实,几位老戏骨的表演也是相当抢戏,小哇演正剧毫无违和感!
第一次看到关于家乡的抗战史。很精彩,很不错。
不错的一部抗战电视剧,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抗战片,比较真实,没有浮夸,让人感觉很贴近当时的情况,演员也不错
非常不错,没有什么雷点
抗日神剧,有战术的精品之作。。。
一部篡改历史的傻逼抗日神剧而已
國家危機時!人人都是捍衛者!沒有英雄,每個人都是英雄!死去的英雄光榮,活著更需要擔當!
必看
勇士剧里面的城市名字是用的假的,但当年的一城一池真的都是无数个"何平安"这样的真勇士牺牲自己换来。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惜现在。
看那些评论就知道了,因为小哇全部都看完了。真的好感人好感人!!顿时一个小女生花痴形象出现在我面前。但凡有点逻辑的人我觉得都看不下去把。演的什么啊。他何平安又不是孙悟空。吓死人了
看的心惊肉跳外加胆颤心寒,幸好爱情情节还是有点甜
号称是亮剑的导演拍得,看来编剧比导演重要多了
比较烂
看到那么高的评分,结果越来越失望。这种战争场面还叫好?主角开挂也太神勇了吧?国共在战场上的作用只是没有明显偏颇,但是关键时刻都需要红星引导……
钟汉良的大陆主旋律之作,算是残次品。钟汉良尽管在造型上很努力靠近大陆军人,但气质上总是不搭嘎,说白了他演不来主旋律,全部香港演员中就没几个能演的。女主角要是让颜丹晨来演就好了,王力可长相太磕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