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一开始电视放的歌曲:《Twist and Shout》——The Beatles运货到研究所,司机放的歌:《Sweat》——Inner Circle片头曲:《Bury a Friend》——Billie Eilish利兹开车去研究所&片尾曲:《Magpie》——The Unthanks丹弗斯去老爸家偷资料前,老爸家放的音乐:《Black Sedan》——Charley Crockett伊万吉琳去dapao的背景乐:《Rescue Me》——Unions利兹在地上研究案件时的音乐:《State Of The Art (A.E.I.O.U.)》——Jim James
我对这部 Night Country 电视剧的观感:没有合理的悬疑写作、没有亮点的人物塑造、没有理性和道德的复仇叙事、只剩下空洞的议题呈现和为了表达反社会宣言而写的刑侦结局。
这也是最无语的“悬疑到最后一刻才能猜到凶手”剧本:因为前5集根本没有探查到一点真凶的线索。
## 案件分析最终集依然没有尝试回归案件,而是在刻画两位主角的心情,继续通过幻觉这种龊劣手段推动心路历程。
最终是在Liz莫名其妙灵机一动,找到一个短指头手印才得以迅速推动剧情。
而那么一大帮人来猎杀科学家,偏偏是断指的人来开舱门,硬生生凑出来一个解释。
然后最重要的舌头不解释。
那前几集的剧情布置有哪怕任何一个线索指向了这个浩浩荡荡的杀人行动吗?
没有。
几十个人离开小镇开着大巴车前往科研站,中途没有任何一个人目击,也没有引起科考站内部人员的注意、没有痕迹,甚至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科考站没有监控摄像头、没有门禁id记录、没有紧急报警按钮和防身武器,就连他们最宝贵的地下实验室也没有上锁可以让清洁工随意进出(在安妮闯入过一次后)。
全剧贯穿的邪教线索和鬼魂惊悚只是为了加而加,甚至最后还搞了一个时间穿越情节让克拉克看到Navarro大喊“她来了”,“时间是循环的”,给我脑回路击穿了。
这根本没必要拍6集阿,导演编剧是以让观众浪费时间为荣吗?
## 角色塑造角色塑造也非常的奇怪,Liz 和 Evangeline 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喜欢激情杀嫌疑人,凭个人喜好包庇杀人犯的无能警探,因为关键案件线索大多是 Peter Prior 和酒馆老板调查和提醒的。
Liz 最后孩子心结跳个水就结束了,与养女的关系和解戏份也没拍、还浪漫化 Evangeline 的自杀行为、暗示 Rose Aguineau 杀过人,还有那个 Peter Prior 整天一副”我爱家,但是我要加班“的苦情剧,省省吧。
每天为了科考站和安妮命案忙的焦头烂额无法顾家,竟然还花时间去追溯惠勒案件真相。
他根本不爱他老婆和孩子,只是嘴上说说。
这部剧角色雷点数不清,没能立起来任何一个角色的人物弧光。
遇到挫折就杀人、自杀、跳到冰水里解决,这是恩尼斯小镇的传统疗法。
而导演也在通过刻板化的文化猎奇吸引观众,却根本没有解释当地文化与故事的联系。
女主女儿到最后也没有与Liz对话,得到Liz的认可和文化探索支持。
空洞的表达能力、拙劣地模仿真探系列,唉。
看完了。
不过局长那个男上司炮友选的可真不咋地,导致我在他俩sex戏份开始之前就赶紧闭上眼睛紧急避险,然后就感觉好像置身某建筑工地,二人好像在夯土又像在练咏春。
看完了之后的感受很复杂,感觉内容塞得满满当当,资本和原住民原生态的矛盾,亲情友情爱情,阿拉斯加原住民文化,角色的身份认同,探案的过程…但始终有种奇怪的慢节奏的感觉,人物刻画丰满,所以留给破案的部分就相较之下弱了一点,加上阿拉斯加原住民传说的加持,就成了一个节奏有点奇怪的披着侦探剧的寓言故事。
另外,作为一个拉拉,看到第四集时突然觉得liz和那个矿场的女头头的矛盾不仅仅是因为liz睡了她老公,她俩要么是什么亲戚关系,要么曾经沧海过然后liz犯浑绿了人家,不然怎么会liz低声下气一句plz就马上一脸“我能怎么办,当然是原谅她啊”的表情示意下属放了她女儿😂and如我所料,那个男上司果然是个沙币白皮猪。
总之结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让我想起两句话,一句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另一句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
前几天一下午看完了《真探》第四季,最后一集后半小时带给我非常大震动。
我看到有好几个自己喜欢信任的影评人,会觉得那些“闪回”,已经不是悬疑了,而变成了超现实。
站在通灵和精神疾病的角度,我想说,也是里面Rose说过的一句话:你们这些愚蠢的人,不要把这两个搞混。
Rose这个角色非常神秘诡谲,开篇发现6个人的冰雕尸体,也是由于她的幻视。
虽然她认为自己是通灵,因为总能看到死去的人。
这个和《宇宙探索编辑部》还有《囚》一再吸引我的问题就是,谁有权来定义正常和疯狂?
每个人可能都是通灵者,也同时是是痛苦创伤引发的精神疾病者。
那么多无法科学解释的情况,一个我们并不熟悉其文化的因纽特人集合地,你怎么能确定什么不会发生?
冰天雪地,幻视是否也是一种科学?
其次是对于精神疾病、心理创伤的敏感。
经历过,你就明白。
不明白,可能不意味着一定没有经历过,而是不重视自己的情绪。
闪回,不是悬疑、故弄玄虚。
反而是心理学经常使用的词汇,也是心理疾病患者最常遇到的症状。
诚然,每个人都会闪回。
区别只在于,闪回多频繁?
每次多久?
沉浸的话,凭自己力量可以出来吗?
沉浸的话,对自己的情绪有什么影响?
影响睡眠吗?
心会被掏空吗?
故事里的两位女警,会的。
她们的心是会被掏空的。
最让我动容的最后一集,最后半小时。
嫌犯抓了、真相招供了、暴风雪天气会停的,在接下来并不长的时间里,等待就好。
注意保暖。
但心魔来了,早就有预兆,可最后的战斗还是来了。
两组镜头的切换,现实中的暴风雪,凛冽。
妹妹在前几天的圣诞夜自杀,妹妹一个人朝大海走去,那么冷的夜晚。
所以她也朝大海走去。
但另一组镜头,思想上的她,面对的并不是现实的大海,那是一个她的创伤之地,可是创伤不在了,只剩下风平浪静。
没有暴风雪、没有罪犯、没有心魔、没有母亲死的时候戴的项链、没有母亲死的时候从床底下滚出来的橙子。
所以她甚至无法抵御这诱惑,Evangeline,死神温柔地呼唤她。
可能她妹妹就是这样被诱惑。
她们太痛苦了,漫长的对抗的过程,脑子里另一个声音却总在召唤说:快来吧,然后你们再也不会感到痛苦了,一切会结束的。
她妈妈被这召唤了,她妹妹也是,她仅差一点。
身边的人怎么会感受不到呢,那个爱开玩笑的男伴,告别时候最后两句话只是重复:come back,come back.另一个女警,咒骂她、随她去之后,还是起身来,打着手电筒,在这边的世界召唤她。
所以这让我哭到崩溃的15分钟,其实在拍的是“意志力”本人。
我被心魔打败了,我被精神疾病击中了,我没有什么武器了,好还有最后一个武器,我再试试。
试试还有没有力气活下去。
而剧里其它的“疯子”,我知道,那不是疯狂,而是痛苦。
哪怕你选择了另一条路,她们也不是放弃。
而是勇士。
对暴击的战斗不是最残酷的,日复一日水滴石穿的抵抗,才最燃烧武器。
那不是放弃,只是迎面而来的伤害太多,我没有武器可以去抵御了。
我没有武器了。
我能做的,都做过了。
我想是这样的。
哇!
力量!
如果一切都是在劫难逃,我拥有的这场必败的仗,我还是打了,最后的结果是因为伤害和武器不成正比。
力量从这里来。
【不是所有高概念都能成为悬疑】作为《真探》系列老粉和悬疑爱好者,我不得不谈一下看了前三集后我的失望。
想说明这一点,还是要先简述悬疑感的来源。
出色的高概念(High Concept)能营造出极富张力的叙事氛围,其本身作为商业元素也能带来极大的话题性。
然而在剧本创作愈发程式化、流水线化的当下,高概念不再是屡试不爽的金字招牌,而是制作团队为留住收视率不得不掷下的赌注。
尽管高概念成为标配,响亮的招牌却未必总能搏得满堂彩。
如果没有缜密的节奏把控(延续或补充观众的新鲜感)和饱满的细节支撑(实现概念在架空世界中的软着陆),照猫画虎的噱头注定会高开低走(点名批评迷雾剧场某些拙劣的复刻,比如《双探》)。
以高概念和糟糕节奏闻名的翘楚有乔丹皮尔,这位鬼才能想出《逃出绝命镇》《我们》《不》等绝妙的点子,却总是无法及时完成剧情收束。
“故弄玄虚”玩意识流的典范有大卫林奇(但人家的追求就是恍惚迷离的艺术),作为神秘主义鼻祖的《双峰》不仅开创了小镇悬疑类型先河,更是启迪了游戏界《心灵杀手》《控制》等新怪谈作品。
如果再算上广义的悬疑剧集,还有《守望尘世》和《暗黑》这种让我灵魂颤动的存在主义式怪物。
(《怪奇物语》并不在我的佳作榜单上,它简直就像是给童子军量身定做的生存指南)扯远了,说回高概念+凶案这个经久不衰的命题。
制造高概念是不难的,凶案就像手术刀切割出的皮肤剖面,凌厉、工整、血腥,呈现出某种病态的美学(cue一下黑暗美学大师吉格尔)。
关于献祭和暴力的想象,能轻易刺激到人类本能性的恐惧。
而在短暂满足观众的猎奇心态后,是否可以自然地把引子同角色的轨迹衔接,更多取决于人物的动机和气质。
作为观众窥探里世界的眸子,警探既要盘剥真相并成为现实批判的载体,又要在蓝本中预留出人物的成长弧线。
在聚光灯下是没有死角的,言行举止等细节不仅填充了人物的血肉,更直接决定了观众的眼缘。
靠着马修麦康纳充斥着虚无主义飘渺的台词和贯彻着尼采生命意志的英雄主义行为,《真探》第一季成为有口皆碑的黑马。
然而这种成功是难以复刻的,因为同样的配方反复熬煮只会让味道越来越淡。
这是第三季给我的最大观感:为了贴合第一季而求稳,放弃了突破甚至超越前作的可能性。
在这点上,我其实很佩服另辟蹊径刻画警匪无间道的第二部,在多线叙事的加持下甚至有些《火线》巴尔的摩的味道。
与其继续用神秘主义故弄玄虚,还不如像《幸福谷》《东城梦魇》《戴洛克小镇》三部质朴地回归生活化演绎。
这与我小时候天天追的《重案六组》产生某种跨越文化的交集,季洁的人物塑造显得那样接地气。
而同样作为大龄女警探,朱迪福斯特太飒了,仿佛连口音都要不遗余力地宣示她的不羁和傲骨。
在这种“刻板印象”下,试图用生活气息增添Liz的人物复杂性注定会是失败的尝试。
评价《真探》第四季或许还为时尚早,但前三集没有达到我对于“真”的预期。
无论是比重明显超过查案的家庭戏,还是体现女配强势性格的直白镜头语言(女上位),都不该是五年磨一剑的手笔。
《真探》已经显示出疲态,就像朱迪福斯特的风范终究掩饰不了岁月留下的痕迹。
比起用浓厚的虚构色彩勾勒悬案,我其实更喜欢严肃凛冽的社会拷问,如剧集《幸福谷》《谋杀》《桥》等。
一个优秀的故事会构建出一个微观社会的完整生态,哪怕群像塑造是个极其耗时耗力的工作。
国产剧目前的一大问题就是边缘角色甚至是反面角色总是像面具一样又瘪又薄,根本原因还是创作者东施效颦、自以为是。
总之,尽管怀念第一季的质感,我更希望续集能摆脱过去的影子,发掘更广袤的故事背景,尝试更新颖的叙事技法。
毕竟,深入人心的警探总会出现在任何地点,无论是阿拉斯加的漫长白昼(《失眠症》),怀俄明的皑皑雪山(《猎凶风河谷》),还是阿尔卑斯群山中的邪祟洞穴(《异教峰》)。
真探们苦苦追寻的不仅仅谜题答案,更是迷失在无依之地的荒芜自我。
也许罪恶能被绳之以法,但生活才是他/她们脱下制服摘下警徽后需要面对的苍白现实。
如何坦然面对“虚无”背着枷锁负重前行,如何定义和证明自己的存在,是这个操蛋的世界抛给Ta们乃至荧幕前你我的终极问题。
终于开始填坑了,忍不住倒回去又来了一遍S1-8,第一季埃德温·塔特尔家族最后没有下文,感情这个邪恶势力遍布世界各地,科考站也是他们的项目,这次算是给接上了。
修叔说被黑暗螺旋包围后感觉到了女儿和他爸都和他合体了,是那种切切实实的只要放手就能弥补自己内心最大遗憾的感觉,看来黑暗螺旋一直在找适合的代理人。
我觉得第四季前两集比较邪乎的事要是上升到黑暗和光明的斗争也比较合理。
小马还有点调侃
不反驳?
不能够呀
呼应
那必须的!
期待。。。。。。。。。。。。。。。。。。。。。。。。。。。。。。。。。。。。。。。。。
离E5放出还有六天,根据前四集的信息来大胆盲猜一波主线剧情(Annie以及Tsalal成员之死)。
作为Ennis小镇原住民的因纽皮雅特人Annie一直在抗议Silver Sky矿场的运营,因为自从Silver Sky来到Ennis,这里的居民罹患癌症的情况以及婴儿夭折的现象都呈现不正常的上升趋势,如果这些都还不能坐实Silver Sky罪名的话,那么自来水管里流出污水则可以证明Silver Sky就是罪魁祸首。
从她哥哥还有其他主角的台词里面可以知道她当时对Silver Sky矿场的抗议相当激烈。
(剧情)
Annie在寻找证据的过程中,想到了那个几乎不与外界往来神秘的Tsalal,那里或许会有线索也说不定(脑补),于是执意要跟去Tsalal给成员们剪头发的好友Susan一同前往(剧情)。
因为Tsalal的伪装很到位,Annie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脑补)。
她在那里认识了Clark,并且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
Clark买下一辆旧拖车做为两人的爱巢,为了保密,把车停在努克角以避人耳目,而Annie也配合他的安排,不将两人的恋爱关系公之于众(剧情)。
Annie之所以会答应Clark维持地下恋情的要求,应该是Clark告诉Annie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签订了保密协议一类的,而协议里要求不能恋爱以降低泄密的风险,诸如此类吧(脑补)。
总之都是因为爱情。
从他们恋爱时拍的照片上Annie和Clark发自内心的笑容来看,他们是相爱的(剧情)。
随着两人的相处,他们感情笃深,Annie对Clark的工作越发感到好奇(脑补),高度封闭的环境,高度固定的人员,难以置信的漫长时间。
相信没有人不想跟Liz一起问一句:
根据工具人兼Liz泡友的地理老师Bryce提供的相关信息,Tsalal进行的可能是某种抗癌相关的研究(剧情)。
这么说来,这是一群进行着造福人类的伟大研究的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了?
你信吗?
我不信。
Annie当然也不信。
所以在好奇心以及对真相的渴求或许还有不能跟爱人公开相爱的不甘,总之种种复杂情绪的驱动下,Annie开始偷偷跟踪Clark(脑补),并且发现了视频里那个有鲸鱼骨的冰洞(剧情)。
冰洞里藏着的是Tsalal的肮脏秘密。
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一季大名鼎鼎的塔特尔家族。
E2里解释了资助Tsalal的Ngo的资金来源,TUTTLE UNITED是NC的实际所有公司,通过税务讯息查询到NC Global Strategies提供资金给Ngo,然后由Ngo拨给Tsalal(剧情)。
所以Tsalal成员与其背后资方塔特尔家族都有强烈偏执的邪教信仰,在塔特尔家族的组织和资金支持下,Tsalal借由科考为掩护,实际的研究项目是极地冰层深处的未知病毒(该病毒与塔特尔家族一直追求的永生一定大有关联),并进而在因纽皮雅特原住民身上进行生物实验,Silver Sky跟塔特尔家族有合作关系,那个冰洞就是他们帮助Tsalal打出来的,做为人体实验的场所(脑补)。
Annie发现这一秘密后被控制起来,用作生物活体实验的对象,之后被残忍地杀害了并割舌,邪教信仰让Tsalal成员相信这样可以让死者永远不能说出真相。
至于Clark,当时不得已献祭了自己的女友此后一直不得心安,他和Annie甚至还有可能是有一个孩子的(脑补)。
Clark房车里的俩假人,有代表Annie和孩子的可能 Annie之死脑补完成。
顺着这个剧情来脑补Tsalal成员之死,大胆压一波复仇杀人。
Tsalal成员裸奔暴毙看似神秘诡谲,实则是编剧借由宗教信仰和邪教神话再结合当地种族隔离环境,给观众施加的障眼法。
这是一场多人协同作案,我有强烈预感的是Clark,通灵老太还有酿私酒的胡子大哥都参与了。
至于是怎么实施的,现编一个,Clark对Annie之死本来就充满愧疚,加之Annie之前灌输给Clark的那些宗教信仰,让Clark经常会出现关于Annie的幻觉。
他听说镇上有个老太可以看到往生者,于是找到老太进行交流,就是在这期间,他泄露了安妮之死的真相。
于是老太太一手策划了Tsalal成员“一锅端”的计划。
Clark做为内应,从内部制造紧张气氛,通过自己的癫痫表现,以及在饮食中加入一些致幻剂,成员们本来就信奉邪教,神经很容易被挑动,疑神疑鬼起来。
案发当天,Clark发癫,私酒胡子切断电源,Clark继续在黑暗中制造一些声音,或者是胡子放出恶犬来恐吓成员们,促使他们跑到冰天雪地里,很快冻成冰雕。
然后胡子等把冰雕运到冰层上,脱掉他们的衣物,将裸体冰雕摆放到位,叠好他们的衣物,给人一种他们是自己脱光光然后走下海的错觉。
这些都是体力活,胡子带着那些打海豹的原住民应该可以轻松完成。
以上都是脑补,先向编剧/导演Issa López道个歉,万一猜中了,再向看到的豆友道个歉,你要是看了这篇,你也就是看了。
当然在全剧放出之后来嘲讽,也是可以的,敢脑补就受得住嘲讽。
顺祝追剧快乐,新年快乐。
我真的麻了,,从一开始的非常期待,到看完第一集觉得有点怪异,到最后整个看完的麻木,,,整体来说这一季真的都不配放到真探系列里面去讨论。
有够离谱的毕竟影评人给的评价非常高,看了后却发现原来是buff叠的够多,环保/女权/种族......说实话,我并不认为叠这些有什么问题,比如为了全人类里面,也有很多这类东西,但是展示出来的效果就非常精彩,并且有深度。
而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
看完整个以后,我觉得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体的决策都有问题。
说实话,这个题材和方向其实选的非常不错,夜色下的压抑摄影也做的不错,但是剧情节奏乱七八糟,人物塑造一塌糊涂,实在是有够离谱的。
就说几个点吧1.朱迪福斯特演的角色塑造的问题,在剧集里面好几次让别人提问,别人问了又让别人重新提问,,大哥,真的有够烦人的,你话就说有屁就放,咱们这是在查案子,不是在玩游戏,一直在这里“你没提出正确的问题”,,,,额。。。。
你倒是说你想说什么呀。
非要别人问。。。。
;然后这个角色本身的塑造就非常不合理,一开始让手下疯狂加班搞得别人家都快离婚了,我还以为想要塑造出一个为了正义不惜一切的人,结果后来说放下就放下了??
好家伙。。。
双标的可以。
再说了我都好奇那整个局子是不是就只有这几个人了,其他的人都不能加班,就顶着一个人薅。。。
而且最搞笑的是,人家做了好久其实最后就打了个辅助。。。。
2.案件的设计有很大的问题,一开始塑造的神秘兮兮的,真的是有够神秘的。
我甚至以为整个剧集是不是哪个角色嗑出来的幻觉。。
什么看到亡者指引,啥的。。。
真探里虽然有很多克苏鲁元素,但是整体来说还是一种写实主义的作品,我知道这一季换了主创,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你一开始以为要蹭,结果后来又没有蹭。。
WTF。。。
真探第一季的成功跟这些元素有关系,但是整体表现的还是那种明暗之战,主角有自己的问题,但是有自己的信念,塑造出了一个像孤独的猎犬的角色,反派的势力之大,之残忍,之疯狂也让人影响深刻。
最后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才让黑暗中稍微有了一点光明。
那种压抑的感觉,学学呀。
卧槽。。。。。
这一季整体来说时间跨度其实很小,虽然主线牵扯到了前面的事情,但是收的真的很牵强。
尤其是一个人就轻而易举的毁掉了什么多年的研究成功啥的。。。
太抽象了。。
这就像是说一个科研机构只要把里面几个东西砸了就废了一样。。
对科研一无所知。
虽然有的可能有,但是绝对不会这么儿戏,要是那么重要的东西肯定有备份或者看管的。
而且一个外人是怎么就判断出别人这里是重要的东西的,,别人还以为他的行为直接就干掉了她。。。。。
额。。。
太抽象了真的。。
时间跨度小会导致最大的问题就是角色转变会非常不合理,这也是为啥上面一条那样说的原因。
3.剧本节奏也有很大的问题,第一季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前面的慢慢铺陈,中期开始爆发,然后一路冲到最后的结局。
人家这叫什么,这叫沉得住气,知道自己有东西,所以埋设好,后续一点点展开。
而且人物性格的趣味性可以撑起这样的铺垫。
但是这一季呢,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有铺垫而铺垫,为了有塑造而去塑造,很多点后续回收的时候都可以感觉到过于明显的埋设痕迹,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没东西,因为根本没啥东西,所以爆发力严重不足。
叙事手法完全不应该这样子,非常low,没有任何自己的见解。
真的浪费了这么好的背景和创作团队。
要是我来写,我会让每一集从一个角色的视角展开,叙事事件,把剧情弄紧凑了,别整那么多没意义的事。
砍掉很多没必要的角色,毕竟只有六集非常短了。
整个六集可以构建一个闭环了。
让故事一点点被剖解开。
要让观众可以带入,而不是那种切的碎的不行,每个人雨露均沾一点。
很多的角色没有任何价值呀。。
就为了蹭个话题吗。。。
太离谱了。
一开始,我是为了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而来——所谓的第四季全系列最高的收视率应该是全靠朱迪抗的,后来,真的有被卡莉·瑞斯 Kali Reis这位高大强壮的姐姐帅到,剧中,她殴打对手的动作干脆利落,拳拳到肉,非常痛快,力量和美感兼而有之,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这位女士是真正的职业拳击手,还是两个重量级的前世界冠军,难怪揍人的画面拍出来这么好看。
在观看电视剧之前,我就刷到了好多“和第一季完全不一样”“这一季根本没有‘真探’味儿”这样的评价。
几年前,我花了好长时间才把好评如潮的第一季看完,实在是不对我的胃口,每一集看一点就困得不得了,疯癫的Rustin Cohle和暴躁的Martin Hart都没有成功引起我的兴趣,即使我已经尝试尽力去喜欢他们了,反倒是性感妩媚又坚强勇敢的人妻Maggie Hart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她和Rustin的对手戏很有张力,两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没有任何出格的地方,但是,从他俩第一次见面我就开始期待他俩的床戏了。
我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觉得挺不可思议的,神秘的小镇,与世隔绝的村民,带有克苏鲁风味的邪教献祭,环环相扣的推理过程,性格不同却配合默契的警探组合(福尔摩斯和华生,波洛和黑斯廷斯),大帅哥马修·麦康纳 Matthew McConaughey,明明每一个卖点单独拿出来都是我相当喜欢的,可是我就是一直没办法喜欢《真探 第一季 True Detective Season 1》。
总而言之,“和第一季完全不一样”这个评价在我这里不算差评。
漫漫极夜,阿拉斯加,野生动物,因纽特人,女性神明,生死界限不明的地带,来历不明的科考站,突然消失的科考队员,这些元素在第一集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Liz Danvers和Evangeline Navarro两人的关系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交代的,观众们一开始可能对她俩相爱相杀的态度一头雾水,后来很快就会明了这一切的起源。
第四季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案子就是那个穿插在剧中作为Navarro性格背景板的惠勒家暴案件,在那个案件中,Navarro果决地当场一枪打爆犯罪嫌疑人的头。
从Liz对这个案件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早就是恶贯满盈的惯犯了,但是警察局拿这个惯犯毫无办法,只能任由其一次次地犯罪。
家暴案件在古今中外都属于难以处理那一类,家暴受害者往往是家暴者精心挑选的猎物,是的,无论他们多么垃圾,总能找到更柔弱的受害者并全方位地控制她们,而受害者们往往囿于小圈子舆论压制,年纪太小,阅历太浅或者精神和经济上无法独立,她们“主动”地吞下苦果忍受一切,即使被虐待致死都不会对家暴者产生致命威胁,而家庭内部又是极其私密的场所,除非发生了重大伤亡,里面所有的纷争均无法被曝光于外部世界。
让人特别无奈的一点在于,家暴者打死了这一个,他并不会因此送命——就电视剧中来看,中美两国的家暴者通常都不会被判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然后,他还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新的受害者,毫无疑问他能找到的,他往往能找到的——更柔弱的更驯服的更崇拜着他一切的被打死也不能逃离的受害者。
家庭暴力是非常典型的社会问题,应该由专业的社会机构承担解决责任,而不应该由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来解决。
Navarro击杀惠勒的那一枪是爽点中的爽点,我们都知道,现实世界中大家都拿家暴者没办法,只能忍受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殴打并杀死受害者,警察对他们下重手甚至可能害自己进监狱,那枚正义的子弹只能是出现在这样的玄幻电视剧中。
从故事那亦真亦幻的结尾也能看出来,Navarro代表的是一种正义的不屈精神,她的存在就是黎明时的那一束光。
和这一枪形成对照的,是小警探Peter Prior对着父亲Hank Prior脑袋上来的那一枪,这两枪都是电视剧中的爽点。
在这一枪之前还稍显懦弱的Peter形象一下子就变得心思缜密行动果断起来。
这种一季就讲完一个完整故事的美剧实在是太好了,故事里的角色该死就死,毫不留情,哪怕这个角色是主角团里的。
像《黑袍纠察队 The Boys》里的祖国人Homelander早就该死了,就因为人气最高就一直拖到现在,都有点破坏故事结构了。
Liz和Peter的关系也非常值得玩味,Peter对Liz确实有着一种难以解释的依恋,在剧中表现为一种无条件的服从和支持,为什么无论情况多么紧急,Peter总是和Liz站在同一边呢?
Peter甚至把他俩的关系摆在(尚未彻底黑化甚至关系有所改善的)父亲Hank和妻子Kayla之上,尤其是Kayla,从剧中来看,她不仅是Peter初恋还是孩子她妈,应该是这个小镇里Peter最亲密的人,可是Peter居然为了帮Liz解决案件,在Liz表达了对Kayla母亲和Kayla的职业歧视之后,在Kayla反复表达自己不满的前提下,按照Liz的意愿没日没夜地加班,大量减少陪伴家人的时间,毫不留情地和Kayla发生争吵,最后被赶出家门,住到了Liz家里——这一点导致了后来枪杀Hank的后果。
如果仅仅只用年轻人极其渴望建功立业想要快速讨好上司从而忽视家人这个理由来解释是缺乏说服力的。
嗑姐狗CP的人不少,就足以证明这俩角色都是很有魅力的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Liz的养女Leah ,Evangeline Navarro 的妹妹Julia ,Peter的妻子Kayla Malee和四岁的小儿子——说实话,由于Peter在剧中显得过分年轻和他俩画风格格不入以致于最开始我一直以为Peter是在Kayla生子并离婚之后才加入这个家的,没想到那就是他的亲儿子,这小两口的关系真的很像半路夫妻,互相不能理解又不得不凑合过的那种,Hank的网恋女友等等剧情都可以不存在,其实这种对主角们家庭成员及其性格的补完就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闲笔,大部分确实可有可无,如果是时间紧张的电影里,可能这些角色仅仅会在对话中出现一两次,但是这是长达好几个小时的电视剧,多一些冗余的剧情也没什么不可以,尤其是Julia的死,和最后拿到了橙子的Navarro的失踪遥相呼应,让结局多了一些可解读性。
Navarro的炮友Eddie Qavvik是一位非常合格的花瓶。
除了和Navarro上床,Eddie主要就是负责表达对这位强大的州警的支持和崇拜。
Eddie满眼满心都是Navarro,Navarro去看他,多和他说几句话,他就会开心得不得了。
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在Navarro受伤的时候,Eddie提供温暖的住处和为她认真地包扎伤口;在Navarro需要情报的时候,Eddie贡献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她提供关键情报;在Navarro失踪之后,Eddie握着海绵宝宝电动牙刷认认真真地思念着她。
另外,我不记得Eddie全剧有和别的女人说过话,确实是很有男德。
真探系列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美剧之一,除了第二季稍显一般且结局不太令我满意之外,总体都是很喜欢的,特别是第一季算是真实探案的经典了。
要说政治正确,第三部也有肤色政治正确,但质量是有保证的,在前三部中能排第二,并且用了第一部回忆的方式实在太对我胃口了,第四部也政治正确,但质量是什么样我相信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自己心里有数,有些高赞的评论,攻击男性或者攻击打低分者,我认为是暴露自己纯粹支持女性权利,却选择性忽视影片质量或者鉴赏能力差到看不出来第四季的严重问题,我支持男女平权,我也很喜欢《惊奇队长1》中的布丽拉尔森所演绎的由内而外的女性美,而不是仅仅外表美。
我看到去年和今年有很多重要的电影都拿给了女性导演,本片也是,但我希望片方能好好挑选女性导演,像《神奇女侠》的导演我就觉得是优秀的,女性导演中挑选优秀者比较难,毕竟是最近几年才给了她们机会,还有不少是中途由演员转导演的,所以普遍质量不高,经常观影后去看演职员表的人应该和我有同感,但这是客观无法改变的,类比到国内,中国正在崛起,所以哪些该支持哪些不该说相信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有数,其实美国那边和咱们一样的,只是要求正确的东西不一样而已,大环境性质是一样的。
本季第一集还挺新鲜的,但播了两集了,我真的越来越失望,表达不好,就是觉得没那味了,真实探案就得有很丰富的逻辑趣味才行,还得有一个错综复杂的大案,本季第一集把悬疑拉满,但总共六集现在都3集了,才这点推进,其他都是两位主角的私生活,来表达她们的独立,而且两位都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6集看完,不想多说啥,hbo你单独起一部新剧这么弄完全可以,但来祸害真探系列实在不能忍。
我也不知道该不该推荐给别人看|一开始嫌剪辑怪。不喜欢色调。但双女警,年龄差,黑金配,互相看不顺眼,设定我很吃|六集看完,结局还是喜欢的(还在想这故事要怎么收……居然这么收。4-5两集看得我略捉急)。但这季肯定还是没法和第一季比,而且给的集数太少了,很多东西提了都没细讲没好好讲很浪费。而且复用S1大量元素,觉得有点用得太多了。但我CP最后HE了,行😊
真探从来就不是疑犯追踪这样的爽剧,而是探案人员发现自我的故事,所以我不认可说它节奏慢的批评,这个剧风格就是这样。小警察弑父那里是非常典型的这部剧对以往的反叛,不知道大家的潜意识里是不是经常有这种场景:男人们拯救世界的路上被另一个男人拿枪指着不许动不许动地叫着,而其中一个人的女朋友突然哆嗦着拿着枪出来,最后开枪杀死了坏人崩溃地倒在地上被男朋友抱在怀里哄,然后男人们继续拯救世界。真探不是的,是两个女人一起携手破案,女性的联结随处可见,她们两人的关系不像第一季的两个男人一样因为其中一人出轨了他老婆就分崩离析,而是以各自的女儿、妹妹,背后的文化等等互相缠绕纠结,特别舒服。有一幕是纳瓦罗去逮捕一个女人,结果她反而和她一起为分娩的母亲接生,这里真的让我落泪,真的女人之间的联结啊……
不好看,这一系列到这里是烂尾坏掉了,只有第一季封神。
挺好的一季。有下一季的话也会看。还得是HBO
一个研究所全体人员的离奇死亡引出多年前一个女孩的死,这种开头一般都能猜出结局,现在悬疑编剧难啊,脑子想空了也难想出花儿。真探第四季,这案子的剧情也就90分钟电影的容量,神神叨叨了6集,不过最后一集还可以
What?!!!!!真探变神棍又带点政治正确……
真的莫名其妙
开篇到中段非常棒:开头惊悚谜案的发生令人震悚,同时又引人好奇;中段抽丝剥茧,层层展开,同时又发现了新的谜团。相较之下,结尾显得有些虎头蛇尾,给人一种“不过如此”之感,这点和第三部一样,真相揭示后有种虚无和无意义感。角色塑造上有第一部哲学真探的感觉 ,两个女性角色都有些创伤经历,配合自身具有的朴素正义感,全身心投入到追求真相与正义的事业中。与真探系列一直以来特色一样,剧集充分呈现了现实的灰度,为了正义和真相,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个代价可能是亲情和家庭,亦可能是让自己沾染鲜血。这一部分,我认为可以延申到的一切工作和事业,如果真的要投身进去,代价究竟是什么?影片对“工作狂”创伤过去以及代价的呈现,让影片有了更大更广泛的超越意义。
比第一季差太远……
一个连老牌影后都拯救不了的烂剧本
双女主女警!全男受害者!片头曲还是Billie哈哈哈哈哈哈
不管是这个剧本,还是两位主角的表演,都透着一股标准化流水线作业的敷衍感,这种感觉呢,跟看一部流水线作业的老白男电影没啥区别,一样的食之无味。
双女主,最重要的是只要有生理需求,直接去找man解决,而且还是any way any time😄,惊悚氛围很好,有怪形,邪教的影子。暂时4星,开年就有这么好看的剧集,赞!
一集看下来比前三季剧情要好看,终于改变了以前的叙事手法,但后面又开始水探了,这季其实稍微看下第一集和最后一集就行了,其他都在水。
真沒有想到竟然是這樣的結局,還是挺沉重的。
妈咪非常好 劇情很簡單只有六集還覺得挺拖的 某些jump scare很减分
双女主我爱!第一集惊悚且美味,好看|怎么又有男的破防……戴洛克也是这里也是,受不了🤦♀️|第二集不断出现的frozen bodies 扭曲得有点好玩😂,结尾出现新的悬念•where’s Clark? PS. 有被安利到liz问问题的思考路径
第一集?唉好像有点意思,第二集?又要玩什么鬼怪套路,第三集???什么狗东西. (PS,看到朱迪佛斯特在旅馆里啪啪啪,只觉得她装的好辛苦. 太违和了
这黑女的丑的一笔,长得像他妈的深海灯笼鱼
叠衣服是命令。尖叫。丨S1的形,S2的骨,S3的肉,直到最后一集才点破群像。女二写得很好。恐惧的本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