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

瀑布,The Falls

主演:贾静雯,王净,陈以文,李李仁,宋少卿,刘亮佐,杨丽音,魏如萱,洪小铃,张少怀,许玮甯,黄信尧,魏如昀,邓志鸿,刘冠廷,苏逸洪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21

《瀑布》剧照

瀑布 剧照 NO.1瀑布 剧照 NO.2瀑布 剧照 NO.3瀑布 剧照 NO.4瀑布 剧照 NO.5瀑布 剧照 NO.6瀑布 剧照 NO.13瀑布 剧照 NO.14瀑布 剧照 NO.15瀑布 剧照 NO.16瀑布 剧照 NO.17瀑布 剧照 NO.18瀑布 剧照 NO.19瀑布 剧照 NO.20

《瀑布》剧情介绍

瀑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瀑布》的故事灵感来自导演钟孟宏友人发生的真实故事,以电影《瀑布》中层层暗喻与不停撞击两个女主角的故事为设计概念主轴,就有如海报中的草丛,缓缓持续着围绕这着母女,像是保护他们又像是被团团困住。而她们背后的蓝色帏幕象征未完工且令人期待的未来,蓝色的基底又像是层层水幕,大量的水花如瀑布般向下坠落。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卡萨变弯记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夏洛克剧场版麦兜·当当伴我心土豚WakeUp,Girls!新章祝你好运妖果小学-水果奶奶的大秘密天生一对鸟人神秘的马第二季第二季东京自助洗衣店拼贴幸福大热门紫禁秘录潜行吧!奈亚子W开播诱捕你马拉之死刺透野探哈莉第四季爱上你是命中注定完美假期之从雪山到大海杰姆和全息图老百姓是天设得兰谜案第二季笼中之鸟我的老板为何那样铁轨边猎寻珠玉在侧亡者之妻第一季

《瀑布》长篇影评

 1 ) 还有像《瀑布》这样好的电影吗?给我来一打!

钟孟宏导演2021年的电影《瀑布》拯救了我近年的观影体验。

去年的华语电影,豆瓣高分榜里看了7部,出彩的有几部,但像《瀑布》这么独特另类的,还是独一个。

每次看钟孟宏的电影都惊为天人,一次次刷新着我的观影认知。

《阳光普照》《大佛普拉斯》和《瀑布》,各有各的精彩,这种气质其他人怕是很难拍出来了。

可能是太久没看好电影了,《瀑布》令我饿了太久的胃口得到了期盼已久的飨宴。

这种感觉就像第一次看《饮食男女》一般,太满足了!

贾静雯奉献了极为精彩的演出,时隔多年,演技精进了一大步,真是厉害。

我光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整个面部肌肉发散出的阴森恐怖。

走路的姿态、粗糙的面部、抽搐的嘴角……甚至一个背影都能感受到她塑造出的深刻角色。

两个男配角演得也无话可说,一个板正顽固的前夫,一个深情理智的经理,除了女儿的演员有些压不住,我找不出什么纰漏。

电影的配乐也恰如其分,该恐怖时恐怖,该抒情时抒情。

一部精神抑郁反映人性的电影,用悬疑片的方式来拍摄,把本来有些down的题材一下子变得热门起来,这个方式很智慧,这点可能受到了《阳光普照》的影响,但把镜头对准单亲妈妈,花大段的篇幅来放大精神患者的思想、独白,看得我竟然生出很多感动。

这种对人性的关照,没有戏谑、没有夸大,就是文艺地、抒情地、浪漫地、诗人式地展露,导演的浪漫情怀藏都藏不住,但很讨喜,至少我很喜欢。

 2 ) 瀑布轰隆作响,生活如一个巨大漩涡

“不要再问我好不好,可以吗?

我会努力好起来,和你一起生活下去…”静如死水的生活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崩盘,被蓝色防护布覆盖的大楼窗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透不进一丝光线。

曾几何时,爱人还恋着,亲人还相依偎,还是…这一切美好的生活,早已停止在游乐园大门关闭的那一个下午?

从《大佛普拉斯》、《阳光普照》、《同学麦娜丝》,再到去年的这部新作《瀑布》,钟孟宏导演依旧在讲他和他朋友们的故事,可我总觉得那么像在讲此刻正发生在我、和我朋友们生活里的事呢?

小静家墙上悬挂着黑泽明监督的《电车狂》,是导演用彩色来讲黑色的世界,

而品文在医院看到窦加的画《骑师们》,原本鲜亮的油彩早已褪去,只留下满画的蓝色线条,勾勒出“不知从哪里来,又要去往哪里”的骑师们。

“偶尔飘来一阵雨,点点洒落了满地…”品文那个狂奔的夜晚,不是被雨打湿,而是被“瀑布”淋了头——“你真的还会想念他?

”“会啊,我真的会想念他,但不会想要听见他的声音了”魏如萱同贾静雯在医院和卖场的对手戏真的非常好看,两人患上“思觉失调”,一人听到温柔男声,一人听到瀑布的巨大轰隆声,病症突然到来又突然离开,就像不知道怎么开始的生活,某一天却突然要离开,继而又开始另一种生活方式。

品文向付款捣乱的人发泄,就像当初骂着丈夫“只是一个提供精子的男人”,疫情暴风般席卷了我们的生活,口罩下压抑的感情,神经崩溃在一瞬间,可我要好起来,不过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有你理解我,帮我赶走卫/兵和叫人把蛇抓走,等到瀑布的轰隆声慢慢消失,最后只听得到河水、溪流潺潺流淌…电影两个小时,剧情越往后越好看,前半部分色调冷峻,是窒息与压抑,后半部分却越来越敞亮,被这次的母女关系感动了,以为的敌对却是在彼此和解,叶间投下斑驳日影,品文母女在小区里散步,同《阳光普照》结尾母子骑单车相呼应,还有陈以文大喊“学驾照有没有学过倒车啊”,真是梦幻联动!

以及客串的洪小玲、刘冠廷、杨丽音、李李仁、魏如萱、许玮甯等等…太喜欢彩蛋了(南方冬天怎么那么冷,打字手都僵硬了…)贾静雯的确贡献出了影后级别的演技!

但王净真的未来可期,一定不久就可以拿影后,电影里那个妈妈小孩在大楼的故事,和当初另一个司马光的故事如出一辙,都把我吓到了!

《瀑布》是一部很“稳重”的电影,评分怎么那么低?

(6.6)意外!

这部电影让我的精神得到了释放,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它的出现显得格外有意义…

 3 ) 贾静雯真的不要再演这类角色了!

《瀑布》。

7分。

钟孟宏编剧、导演,贾静雯、王净主演作品。

全片时长129分钟,有120分钟都在心疼贾静雯,这个角色在生活中是真实的,可能大量存在,但实在不忍心看下去,太扎心。

口罩期间,台湾人民也一样遭遇了和大陆人民一样的苦难。

而查了资料,这个故事的原型竟然是导演钟孟宏的朋友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

贾静雯饰演的白领女性品文在口罩期间不仅遭遇老公出轨离婚,公司效益下滑也让她最终无法摆脱从减薪到被辞退的地步,在家里和青春期女儿王净饰演的小静也几乎没法沟通。

离异、失业、家庭不和谐、房贷压力,导致品文最终出现幻觉,这种病症叫思觉失调。

品文甚至一度被送进了精神病康复中心。

尤其是影片最后,当考上大学的女儿和同学一起溯溪烤肉时,竟然遭遇无预警的泄洪,一时间内小静生死未卜。

时代的一粒灰啊,落在品文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一座几乎无法扛起的山。

 4 ) 《瀑布》:不可預知的命運與徵兆

《瀑布》劇照鍾孟宏導演一向偏好探討失和的家庭人際關係,不論是《停車》、《一路順風》裡的偽父子女,或者《第四張畫》、《失魂》的陌生父子,甚至是《陽光普照》的家庭群像。

但是,這幾個故事大多專注在「父親」角色,較少站在母親角度思考,直到《瀑布》出現。

《瀑布》講述離婚三年的白領上班族羅品文(賈靜雯 飾),平時是一個管教嚴厲的母親,與女兒小靜(王淨 飾)的關係不睦,但隨著疫情爆發,品文與小靜都被迫居家隔離,導致兩人的關係更加緊張。

某天,品文突然精神崩潰,讓小靜不得不肩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並且處理家中岌岌可危的經濟負擔。

(以下有微雷,請謹慎閱讀。

《瀑布》劇照由於故事背景設定在Covid-19疫情時期,本片在上映之前就頗受熱議,但其實劇情主要仍圍繞在母親羅品文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康復過程,以及前夫(李李仁 飾)再婚對她與小靜所帶來的衝擊和傷害。

因此,前夫雖然出場時間不多,但他的存在正是這對母女最需要跨過的檻。

一開始,本片絕對是一部上乘的驚悚片。

從母女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到母親發病後的各種詭異舉動,都讓觀眾跟著小靜一起擔心受怕,不知道疑神疑鬼的品文,接下來還會做出什麼危險舉止,尤其片中一段早晨戲的接連對峙,更讓人清楚感受到小靜對眼前陌生母親的恐懼。

但隨著品文開始接受治療,小靜終於慢慢接觸到母親平時所承擔的壓力,並且明白父親對母親造成的傷害有多深。

因此,在母親缺席的這段期間,長年聘請的家務幫傭阿姨(楊麗音 飾)便成為小靜的支柱,也讓她更有時間站在母親的角度思考,陪伴母親慢慢熬過混亂的精神狀態。

在品文漸漸康復之際,電影調性也開始變得輕鬆幽默,而且大量鍾導電影班底演員的客串,也讓人更能輕鬆看待這對母女的成長。

不過,一旦品文精神變得緊張,電影又會馬上恢復成驚悚調性,導致後半段劇情開始變得較為奇怪,好似要讓人時刻處在不安之中,必須擔心下一秒又畫風丕變,溫馨不再。

《瀑布》劇照片中最明顯的色彩象徵,莫過於住家外的藍色施工帆布。

當劇情演示到結尾,揭開品文思覺失調症的幻聽聲音之後,觀眾才會明白那些遮住陽光、透進客廳的靛藍色光影,似乎都是母親過度在意女兒之後,冥冥之中看見的徵兆與第六感,而這也使得結局陷入一種真假難辨的困境。

究竟品文看到的那個畫面,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還是她再度病發而不自知呢?

這種極度巧合的宿命考驗,頗有奇士勞斯基《紅色情深》結局的救贖感。

此外,電影拋出非常多的圖像與意象,試圖讓觀眾盡情解讀,像是黑澤明《電車狂》海報、海灘照片、竇加《風景中的賽馬》畫作等,或是墜落高樓的噩夢、不存在的衛兵、真實存在的蛇等。

不管是隱喻母女關係的相處,或者引申命運不可知的主題,觀眾都能透過這些影像符號,看見壓抑在資本主義與人際交往的都市人身心狀態。

《瀑布》劇照可惜的是,本片既沒有《陽光普照》般的故事厚度,也沒有鍾導其他作品的荒誕態度,但電影又同時包含前者的溫情雞湯,以及後者的驚悚與黑色幽默,令人對這種混亂的調性有點難以下嚥,再加上兩小時以上的片長,實在有不少情節只有台灣人笑點,而無實際推進劇情的內容。

但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鍾導對攝影的掌控依舊熟稔,雙女主角的表現非常優異之外,本片的造型設計與視覺特效也相當稱職。

從母親的病容到暴漲的溪水,這些突出的技術呈現,都讓人更能沉浸在電影裡,功不可沒。

《瀑布》是少見描繪台灣疫情時代的電影,也是鍾孟宏導演第一次深度刻畫女性角色的作品,儘管有些地方不盡善美,但是母女之間的感情深度與親密關係,以及反映當代台灣的各種細節,依然讓本片值得一看。

 5 ) 这才是最适合春节档的电影

原载于【第十放映室】春节档票房大战正酣,好不热闹。

可要我说:无缘大银幕、年前刚刚上线的《瀑布》才是最适合这个春节的电影。

可比起众声赞誉、成功破圈的《阳光普照》,钟孟宏的这部新作却备受冷落。

不但关注者寥寥,口碑也较前作相去甚远。

同样是某影展最佳,待遇缘何大相径庭?

从豆瓣短评中,我们不难概括很多人对本片直观感受不佳的原因:一是同刻画群像的《阳光普照》比,《瀑布》的焦点始终是母女二人。

因为“格局”小,戏剧冲突与悲剧色彩均下降不少。

二是就拍这样一个小家庭,在调性把握上也是不伦不类:能从暗战撕逼的惊悚片转向守望相助的鸡汤片,这让一些人很不适应。

三是与电影无关的一些现实因素在作祟:《瀑布》所展现的疫情防控、阶层跌落和生活苦难在海峡对岸的我们看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在真正的人间惨剧面前,《瀑布》那点儿小资产阶级的空虚迷茫似乎不值一提。

OK,且先不管这三种意见对不对,我们简单归纳一下:第一种,针对的是剧作;第二种,面向人物情感;第三种,是讲主题表达。

我们不妨分头讨论。

先从剧作入手。

说到剧本,虽然同属某展最佳,但《瀑布》有一个奖却是《阳光普照》没有的——那便是最佳原著剧本。

这个故事若真像一些网友说的那样单薄,那某展评委的眼光真是堪忧。

那么,这出小家庭的悲喜剧到底比大家庭的悲情史强在哪呢?

依我之见:它是靠“一语双关”的高概念胜出。

剧作:“蓝色”与“瀑布”的高概念一语双关的概念设计在《阳光普照》中只局限于片名的谐音梗——影片的英文名是《A Sun》,在英文中:Sun与Son的发音相同。

“儿子即太阳”是个需要调动想象力的抽象概念。

但到了《瀑布》,钟孟宏匠心独运地打造出一对可见可闻的直观概念——“蓝色”与“瀑布”:它们一为视觉、一为听觉,是贯穿全片、相辅相成的一组高概念。

先说蓝色。

蓝色是忧郁和死亡的颜色。

“blue”一词,本就有忧郁、悲伤之意。

以蓝色调的大量使用来表达主题,大家可试回想一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史经典《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朱丽叶·比诺什失去丈夫孩子,陷入巨大悲痛看得出,钟孟宏的摄影风格受基氏影响颇深。

在其前作《阳光普照》中,我们同样能看到蓝色对人物内心和电影主题的彰显作用:乌云蔽日的天空、深夜无人的驾校、关闭幼子阿和的辅育院宿舍皆为蓝色,尤其是长子阿豪坠楼的那个夜晚——悲伤父母的面容消融在愁云惨淡的一片深蓝中。

与基氏一样,钟孟宏用蓝色凸显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而到了《瀑布》中,蓝色有了更新、更明确的指代:它是口罩的颜色,象征着新冠疫情本身。

最明显的视觉暗示来自罗品文和小静住所外悬挂的蓝色帆布:这是一个巨型口罩,将人与世界隔离。

冷漠都市的寂寞人心,因隔离而更加疏离。

大楼外的蓝色帆布宅在家的品文与小静朝夕以对以致矛盾暗长,加上失业的影响、经济的压力终导致品文的病情急剧恶化。

恰如钟孟宏所言:“《瀑布》已不再是一个家庭电影,它关系到去年的生活里面被隔离、被压抑、人与人之间被推开的一种非常强烈的距离感。

”直到大楼拉皮整修的工程完结,帆布缓缓落下,溢满整个客厅的湛蓝色才一扫而空。

取而代之的,是往昔重现的“阳光普照”——蓝色消退之际,正好也是品文病愈后找到新工作,渐获新生之时。

另一个重要的蓝色意象是品文病友口中提到的法国画家德加的画作《风景中的赛马》,她说:原作本来是张缤纷的水彩,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

但这幅画挂太久,颜色都退了,只剩一片蓝色。

“褪色的水彩”无疑象征着疫情笼罩下的芸芸众生,他们的生活失了颜色。

频繁的隔离与封锁加剧了社会的原子化,放大了无处可诉的孤独:“不知道从哪来,也不知道去哪里”似乎成了每个无助之人无法逃避的宿命。

片中德加画作《风景中的赛马》从将蓝色调作为表达主题的视觉手段到将蓝色包裹成一个影射疫情本身的高概念,钟孟宏的影像功力在《瀑布》中更上一层楼。

我们看到:被拆卸下的蓝帆布呈下坠姿态,而“瀑布”也是下坠的。

恰如“蓝色”=“忧郁”,在英文中,“瀑布”与“下坠”的单词都是“Fall”。

“瀑布”究竟是什么?

是无可追回的往昔、无从掌握的当下、无法预测的未来,是不断下坠却无计可施的人生。

对品文来说,她先是失去家庭、继而丢了工作、最终连自身健康也丧失了——她的人生就是一场无情直落的“瀑布”。

然而,作为高概念的“瀑布”仅仅是靠贾静雯的台词来加以明示么?

钟孟宏对“瀑布”打通了视与听的任督二脉,“瀑布”既是幻听、也是幻视。

这为全片带来一个首尾呼应、真假莫辨的剧情架构。

怎么说?

瀑布,就是水,就是病友口中“偶尔飘来一阵雨,点点洒落了满地”(蔡琴的《抉择》)。

影片开场不久,“明明没下雨,却以为下雨”的品文冲出家门寻找女儿——这是她脑海中的瀑布声音外化为暴雨的视觉形象,更是她对女儿未来遭遇洪水袭击的一次“预见”。

所以,你能一口咬定品文只是单纯的失心疯么?

品文在暴雨中寻找女儿,与片尾女儿被洪水冲走呼应再配合稍后的“果真有蛇”情节,我们会发现,品文在发病期间反而能窥见到隐匿在暗处的人间真实,却无人重视。

“幻想成真”其实是影片非常有意思的设定。

延续这个思路,我并不认同有人认为片尾出现的女儿获救场景是品文的幻想——虽然那出自她的主观视角。

因为我们要留意到钟孟宏之前给出的画面信息:小静先前穿过一件特别的T恤——上面印着“Don’t Sweat it”(意为“别担心”)。

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在结尾的搜救画面中,小静穿的就是这一件。

这件T恤在本片中反复出现你若说是品文对这件衣服特别有印象便于她“幻想”或是钟孟宏在片尾想保留以往作品的残酷黑色,故意留下一个不确定的结局让人惴惴不安,我是不同意的。

说到雨天,在《阳光普照》中只被赋予寻常的表意: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和厄运。

片头的砍人案、菜头被阿和的爸爸撞死都发生在滂沱大雨的夜晚。

从渲染氛围的外景到“雨天”=“瀑布”=“洪水”的文本内核巧思,钟孟宏对天气的提炼赋能之功更加高妙、天气与具体情节的联动也更为紧密。

就像较之《阳光普照》中频频对准天空、大同小异的浓云蔽日,品文与女儿卖房之前的空镜头是这样的:乌云将地上的房屋逐排吞没——这预示着她们即将被黑中介所骗,差点将房子贱价出售。

《瀑布》的“情景联动”更加妥帖生动另外要特别提及影片开场的那个固定镜头:金色的阳光打在蓝色的大楼上,这是人心发出的微稀光亮与笼罩城市的深蓝之间的较量。

再看马路上车流滚滚,一群行人待红灯变绿后有序通过——对此我们很容易想起阿和爸爸在《阳光普照》中面对众学员的演讲:“人生就是一条路,红灯就停,绿灯时慢慢走,人生路就会平平安安”。

这是一个极其高明的开场和致敬。

同样是拍天气、同样是第一个镜头,《阳光普照》中的雨中骑行便相形见绌。

论视觉元素的丰富性,《瀑布》开场胜于《阳光普照》说完了“蓝色”与“瀑布”这一对视听高概念,接下来让我们探究一下片中的人物关系。

人物:“母女情深”的反转互文影片故事改编自钟孟宏友人的真人真事。

钟孟宏以往的作品一向关注不完整家庭的人际关系,但这些作品重点描绘的都是父亲角色,不论是《阳光普照》的陈以文、《失魂》中的王羽还是《第四张画》的戴立忍。

《瀑布》是钟孟宏第一次深度刻画女性角色和呈现母女亲情,男性退居其次。

就像他自己所说:“我需要这部片子里面男性的戏份非常少,纯粹用女性的角度,母亲跟女儿之间。

”那么,要如何表现母女的情感羁绊与复杂关系呢?

类似的镜头设计,参见港片《一念无明》这就说到那个让很多人诟病的从惊悚片到苦情片的类型“反转”。

反转的,其实是妄想退场后二人的真实关系。

这一不确定叙事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大量前后呼应的情节互文,让先前所有的不确定归于确定。

比如:导演不厌其烦、屡屡强调的母亲催促女儿走出卧室的情节,在后来母亲确诊思觉失调后用了一场戏加以回应:是女儿做的牛腩饭并催促母亲开门。

由此我们便可知道,餐盘上的“bitch”也是母亲所写。

这在之后母亲怀疑女儿偷窃存折的一场戏中又有呼应:当时正处于发病期的母亲口不择言地称呼女儿为“贱人”。

另外,独坐客厅的女儿向母亲抱怨“我好像生病了”这幕,我们很快通过后来的情节得知“患病”的其实是母亲。

而她之所以向前夫提及女儿“生病”一事,是因为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抑郁症状有所认识,变相地寻求帮助。

所有这些互文段落,几乎都在前30分钟内完成,可见钟孟宏考虑之周祥、叙事效率之高。

父亲一角看似鸡肋,其实非常重要。

他是母亲心头的病灶:他的出轨与缺席对母亲的女性魅力是一次重大打击,使她从此无法放下对过去的期待。

记得后来卖场同事不经意的那句“你年轻时一定很漂亮”的恭维吗?

钟孟宏为什么要特意说出这句台词?

是因为父亲已证明了母亲作为女人的失败、而失业又进一步证明了母亲能力的失败。

所以我们看到,在与卖场经理的应聘谈话中,昔日的白领主管已变成一个信心被完全摧毁的落魄妇人——贾静雯闪躲的微表情与结巴的话语将人物的复杂内心诠释的惟妙惟肖。

母亲的心理畸变过程交代的详实可信。

与之配套:女儿对母亲由疏到亲的情感转变也必须令人信服。

这除了归功于王净与贾静雯并驾齐驱、能量暗藏的表演外,钟孟宏特意安排了两次“局外人”的闯入视角来催化母女感情的升温。

第一次是当小静了解到父亲的出轨真相、发现自己还有个弟弟之后,她的感情立场迅速转向了母亲一边:因为离婚时间只有三年,父亲属于婚内出轨。

她几乎一夜长大,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第一次主动为母亲买餐。

但这时的她尚不清楚具体在精神层面该给予母亲怎样的支持,就像母亲因为家里来了一群同学而感到不悦后,小静会以“如果你好好的,怎么会跑到外面去淋雨”的话刺痛母亲。

所以虽然有了身体上的照料,母亲的病情还是加重了,直到房屋失火二度入院。

这才有了许玮甯饰演的陈医师适时的再次介入,她提醒小静:最要紧的是理解母亲,多站在她的角度,不要一直否定她。

于是我们看到:开了窍的小静终于懂得了该怎样与病人相处。

当母亲幻想再次发作时,她不再急于否定,而是配合母亲演了一出“撵走卫兵”的好戏;当母亲抱怨自己连个鸡蛋都剥不好时,小静马上补充道:我也剥不好;而听到母亲一遍又一遍提醒自己带上悠游卡和钱包时,小静也没有表现出不耐烦。

撵走卫兵一幕创意虽佳,却声画重复,略嫌冗长心病还需心药医。

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这味药,钟孟宏下的料很足。

美中不足的是另一副药:来自陈以文扮演的卖场主任。

虽有餐桌戏、搬家戏等桥段来铺垫二人的情感,但这份感情还是令人难以信服。

对主任来说,对品文萌生爱意是合理的:因为品文谎称自己的老公已死,这第一时间勾起了他的伤心往事,加上日久生情。

但对品文来说,动心的理由则很不够:这与品文所处的阶级人群和对前夫的难以释怀相悖。

作为一个昔日“人上人”的白领阶层,她的眼界决定了不会轻易接纳一个卖场经理。

否则她不会下岗之后还执意蹲守在昔日的办公大楼。

当然,男女之情在《瀑布》中不是最主要的,钟孟宏刻画出了此前从未涉足过的母女情深已经难能可贵。

《阳光普照》的感情线虽多,但我们不妨回忆一下:除了爸爸对阿和从仇视到接纳的父子情外,那里面的母子情、兄弟情乃至阿和与小玉的爱情,铺垫同样不够。

尤其是表达狱友之情、众人齐唱的《花心》,其实颇为突兀。

在《瀑布》中,它又变成了魏如萱兀自独唱的《抉择》:类似的表达都过于直给,或可采用一种更含蓄的点题方式。

《瀑布》以歌曲点题:“雨”

《阳光普照》以歌曲点题:人生讲了这么多情感,《瀑布》只是一段走出过往与痛苦的私人诊疗记么?

这么想的话,未免小看了钟孟宏。

《瀑布》不是一部以疫情为背景的家庭戏,它的主题就是新冠疫情。

疫情:不是背景而是主题贾静雯饰演的罗品文一角不单单是她自己,她代表着疫情下的每一个普通人。

这么讲,或许有的读者会不服气:总不能因为钟孟宏使用了个“蓝口罩”的高概念,就将它捧到这个程度吧?

别急,除了蓝口罩外,片中的“新闻”这一要素同样不容忽视——电视里的社会新闻每每与品文当下的私人经历高度契合,所以我才说:品文只是为疫情所苦的芸芸众生的一份子。

当品文与女儿的关系愈发紧张,自己的病情初现端倪时,电视中播报“新冠病毒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当保姆探望小静,俩人在餐厅吃饭时,电视里放着民众争抢口罩的新闻;而在品文找到工作、生活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电视里播放的恰好又是昔日繁华的商业老街解封......也就是说品文个人罹患的疾病史与广大民众遭遇的疫情史步调一致。

而在影片结尾,社会新闻干脆直接与母子俩的人生融为一体:小静与其他七个同学一起被大水冲走,搜救队员全力寻找他们——像极了疫情期间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无预警泄洪”的水坝就是说来就来、卷走数百万人生命的病毒。

影片以《瀑布》为名,其实身处闹市,哪来的瀑布?

瀑布,藏在每个人的心中。

平静的生活原本就像品文家中的题字一样“流水不腐”,直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其扭曲成了洪水滔天。

影片细节:流水不腐两年前的这场大疫,不知不觉间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影响绵延至今。

想必很多人在午夜梦回之际,耳朵里都会时隐时现出那个独属于自己的”瀑布轰鸣”,那是生活中湍急的暗流与可怕的偶然——摊上它的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一,可一旦被它寻上,瞬间就能吞没一个人的所有幸福。

如此时代,岂有不病之理。

除了医院里同病相怜的病友们,大家应该还记得超市那个与品文起争执的老头吧?

若非经济拮据与生活压力,谁会无端患上“强迫怀疑症”,与一袋饼干一较短长?

面对时代的洪流,个体是独木难支的。

我们发现,在迎战疾病的康复之路上,虽然母女二人同心协力、守望相助,但生活的最终起色也少不了一路上的贵人相助:品文离职成为“工闹”,上司非但不报警还奉上6个月的薪水;她煮饭失火致家里成一片泽国,原先的佣人不计回报地打扫收拾;品文孤独一人住进医院,却遇到惺惺相惜、主动开导的病友;而当品文寻找工作时,命运又安排给她一位善解人意的大龄暖男;当小静经验不足差点被骗时,又是那个看似最油腻、最滑头的主任及时揭开下属的圈套......

正义的主任:人物的反差萌与情节的反高潮没错,《瀑布》其实很主旋律,而这样的人生境遇也未免太理想化。

品文的个人遭遇虽然不幸,但社会交往却顺遂得一塌糊涂——这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吗?

但你又要钟孟宏怎样呢?

在疫情这一主题上,也捡拾起前作的阴冷与残酷?

让品文遇到一个像《阳光普照》中菜头那样的人,将剩下的钱也骗个精光?

或让女儿和她同学在洪水爆发中死去?

也不应该、不至于吧。

有句老掉牙的话叫“隔离疫情,不隔离爱”。

每个人都不是孤岛,哪怕在新冠肆虐的城市,再隔离、再封闭,总会有人与你互动并伸出援助之手。

刘冠廷客串正能量“中国消防员”不管是作为讴歌社会有爱、人间温暖的主旋律电影,还是作为描绘疫情本身的电影,《瀑布》都是当下华语影坛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我们想看到能反映当下、与普通人的情感命运深深共鸣的电影。

就像《瀑布》虽借陈主任之口抛出一句“未来会怎样,没人会知道”的负能量,但一转念,钟孟宏却始终无法狠下心来。

他用贾静雯的话向平凡的我们送上最大的正能量:“我会努力好起来,和你一起生活下去。

 6 )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在《危险的个体》这篇文章中,福柯写下过这样的案例,一个人没有任何征兆,从最正常不过的生活中突然“变异”,成了被主流放逐的“危险个体”。

“存在这一类型的疯狂它只通过残暴的罪行而不是其他形式呈现自身”。

它就那么发生了,几乎找不出溯源与归因。

《瀑布》便是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如果用一句歌词加以概括,那一定是“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罗品文是一家外商公司女高管,她离婚独自抚养一女,女儿18岁上中学,与她的关系若即若离。

她感受到从生活四面八方压迫而来的恶意——事实上恶意全来自于她的想象,最后她被查出是自己神经出了些问题……

当口罩、居家隔离等经典时代元素出现的时候,会立马收到此刻仍在被这段历史裹挟的我们投来的亲切感。

罗品文公司效益不行,甚至要求员工带头提出减薪,这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荒谬。

然而抛却这些独属于时代的元素,其实俩人的关系所带出的问题是共通于历史的。

影片主角是两位女性,比起女性主义的话题,我想影片更多是提供了一个精神病学方面的典型,也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现代都市中产为什么更容易走向“疯癫”?

实际上从有现代精神病学以来,人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将“疯癫”的、“逾矩”的行为给整合进个体生活的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出可以阐释的发展脉络,为他们认为的那群“危险者”画一张有迹可循的脸谱图。

然而实际上普通人也会走向“疯癫”。

我们甚至都不需要那么多歇斯底里,只潜藏在静水流深的生活中,在许多次平静地忍气吞声后,在可怕的细水流长却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生里,个人的毁灭就悄然降临了。

我们想知道“声名狼藉者”的生活到底从哪开始与“主流者”、“正常者”的生活产生了些微的裂缝,导致他们变成了这样或那样;但人生总不过那些事,细细扒开来里面才会发现每个人的人生几乎每件事都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但自己也就这么忍下来了——只是有的人忍不了。

所以回到罗品文身上:她为什么会走向疯癫?

我想,是因为她“活着”。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还在这个充满“积极者”、“成功者”说教的世界里寻找栖身的角落,只要我们可以罔顾满目疮痍的身心去面对每天的太阳,只要我们有那么哪怕微小的一刻感觉到格格不入,那么我们每个人就都是潜在的患者、危险的帮凶。

现代生活的规训让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做自己”,并且我们无法意识到这种压抑正在悄悄吞噬我们。

我们的乖巧、懂事、兢兢业业,终有一天会反噬我们,就像背负了所有人期待的司马光有一天砸开了缸,发现坐在缸中的就是他自己。

影片中的罗品文,职场里是叱咤风云的女高管,现实生活里和丈夫离婚,与小孩关系总有层隔阂在。

身份上的撕裂感必然会将她引向自我怀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她是《阳光普照》里阿豪(许光汉饰)这角色的另一种延续。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别人身上花的精力太多,以至于很少问问自己:“我过的好吗?

”“我想要什么?

”她的女儿小静也不得不比其他人早点成熟起来。

影片只有一次她几欲爆发出来,那是她对父亲说的:“为什么我要去承受你们的烂婚姻?

为什么我要承受这样的人生?

为什么是我?

”然而这短暂的几秒钟并没有带来什么改变,死气沉沉的生活仍是泛不起一点涟漪。

现在的小静,高中还没毕业就要独立起来,替妈妈做决定,照顾妈妈,以后的小静只会更懂事,懂事得讨人喜欢,直到有天她做出让人“意外”的事情而被评头论足:“怎么好好的人会变成这样子呢?

然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如何去顺从,做别人眼里那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却从没教过我们如何去反抗本不愿去接受的命运。

从很小开始,我们就已习惯巨石压胸口的感觉,却从不去想有天这石头会压垮我们。

更有时候,我们还挺会自我安慰的,“哎呀,人生不就这么过嘛,大家都这么过来的呀”。

于是觉得,好像怎样都去接受吧。

于是习惯了隐忍而痛苦,习惯在历史的光圈里渺小如蝼蚁的我们,再多蜷缩一点。

“瀑布”这个意象只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罗品文才向女儿提起,之前一直在她耳边轰鸣的声音,变成了溪水潺潺的声音,那时她才知道,原来那就是瀑布的声音。

就像是对待生活的态度,越深陷其中,越能感受到生命有一种潜移默化腐蚀人的力量,在巨大的静默中,你感受到的都是无能为力——当你站在瀑布底下的时候,你被水流猛烈地冲刷犹如刀刮在身上,轰鸣的声音在你耳边爆裂开来,你是受不了的。

但是当你远远地观赏瀑布,你才能咂摸出它自然的美来。

对待生活太过认真的人,总没玩世不恭者过得舒服。

其实影片里还有一处“瀑布”,那便是遮盖大楼的巨型蓝布。

它隔绝了阳光,也隔绝了人内心的阴暗面,而这条静止的“瀑布”让这栋大楼像一块硕大的墓碑,墓主便是所有现代人。

实际上,现代人所有可能给生活的热忱,都在规律与规划中被消杀干净,只有“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只有“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个人公众号:Imagine Heaven。

 7 ) 救活那个台湾同胞

坐标台湾台北,贾静雯是独自抚养高中女儿的离异女性高管,在疫q经济下行、公司业绩下滑、高管集体减薪的背景下,迫于房贷、车贷、女儿、家庭、工作各方面压力,贾静雯精神破防患病住院,最终失业。

生活就是这样突如其来、毫无征兆的要把她按在水里淹死。

出院后,母女位置转换,高中的女儿王静担起了照顾妈妈和家庭的重任,并不得不接受缺失父亲的事实。

贾静雯逐渐康复,找到了新的工作,交了新的男友,母女变卖房产换了一处新的小家,女儿考了大学且有惊无险的躲过了泄洪事故。

生活的另一面又将水中即将停止呼吸的母女救起,虽然二人身上都湿漉漉的,但好在天已放晴可以晾干。

这便是钟孟宏讲的关于《瀑布》的故事。

一个大厦崩塌又建起陋舍的故事。

人类社会高速发展太久也病了很久,社会里病态的人们都在勉强支撑,一次wenyi引发的连锁反应会使本就病态的人彻底崩溃,应该说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引起这样的连锁反应,这就是人类社会体系或单个人生脆弱的地方。

钟孟宏就是利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病态的调调去窥探一个破碎家庭里的母女。

起初他手拿大棒用阴森惊悚的调性一下下将母女击倒,然后又开始拿着狗血喷洒温暖,一次次救母女出生活的泥潭。

从此母亲为了女儿活,女儿为了母亲生。

电影前半段强行拆楼,后半段强行盖屋,这生活的两面让人死去活来,但《瀑布》终究还是拍给想活的人看的多一些。

因为想要活下去的人,无论如何总是要活着的。

最终钟孟宏还是想让观众体会病态社会中残存的一点点温暖。

假如剧情这样写,离婚失业精神崩溃的贾静雯出院后,新工作被领导潜规则,卖房产被贱卖1000万,女儿毕业旅行被洪水淹死,那贾静雯只能继续发神经病,最后自杀了。

所以钟孟宏强行在电影后半段给这对母女安排了“贵人们”,病友之间的相互安抚,好心的超市领导辅助她们生活,好心的中介经理避免卖房受骗,就连女儿都能劫后余生。

大概是想给生活一点点希望吧。

我们就是那样孤立无援,既不能摆脱生活对我们的恶意,也不能推辞生活对我们的暖意。

看着直播洪灾新闻的贾静雯奉献了一次影后级别的表演,女儿的生还就是她活着的最后希望。

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再次生活30年,最终瓦房垒起,住在里面的人坐看生活的瀑布一直流,直到活到死。

钟孟宏杀死了那个台湾人,又救活了那个台湾人,这是生活最后的温柔。

Ps.实际上豆瓣现排名第一的影评和我最初想法立意大体一样,都是听万青的人。

大厦崩塌,万马奔腾,这就是生活。

我这就是随手一写,人家写的真挺好,所以安利一下。

 8 ) 悲伤的故事

2024-5-26 看过后会觉得挺冷的一部电影, 想着把婚姻当做救赎的人真的会在这部片子里面看到绝望,唯一的温暖会是女儿和母亲相互扶持的故事。

这是讲一个精神病家庭的故事,其实真的挺悲伤的,幸好女儿还让这个故事可以看下去。

当一个人的困境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呢?

罗品文的爱的故事是家庭的故事,其实以她的条件还是可以找的,只是她一直沉入在以前的家庭关系中,所以没有办法开始新的人生。

罗品文面对人际冲突的处理的故事是妥协的故事,以为一位的委屈自己,就可以换回老公的爱,感觉真的挺可悲的。

女儿面对人际冲突的处理故事是合作的故事,一直在找寻彼此利益的最好点,现在感觉是女儿照顾起了母亲。

 9 ) 蓝色的瀑布

“以后不要再对我说:‘你还好吗?

’,我会想办法好起来,好好地跟你一起过下去。

”钟孟宏用温柔、琐碎的句子,化成锋利的刀,对准的是疫情时代下社会的病状。

蓝色的瀑布铺天盖地把人包裹,里面是孤独,空虚,忧郁,还有时刻存在的距离。

现在似乎很流行这个,《瀑布》对准的仍然是现代人普遍的心理状态,用了“臆想症”这种相对极端的例子,实际上还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社会反思。

影片的开头欲扬先抑,一个离异的女强人母亲,一个有些叛逆的高中女孩,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场早有潜伏的疾病,于是女强人变成女神经,18岁的女孩开始面对生活的真相,母女之间互相依赖,互相搀扶,最后走向平凡,走向明天。

这其实是个家庭电影。

用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其实电影中设置了很多相当典型的社会形象。

在前半段的电影叙事中,导演用这些典型形象里里外外剖析了罗品文的一生:高压的工作环境,公司无情压榨员工,遇到疫情提出了百分之二十的降薪;叛逆期的女儿,面对着台湾高考的压力,因为隔离同居一室也只能口罩相见,甚至不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失败的感情经历,就算已经离婚三年,对方婚内出轨,也还是一片深情,视若无睹;甚至居住环境都可以算在里面,一张巨大的宛如瀑布的蓝色防水布隔绝了屋内与屋外,一丝阳光都透不进来。

围绕在身边的一切都压抑,痛苦,让人喘不过气来,这也滋生了罗品文的臆想,其实有点“被害妄想症”的意思,因为她发现这个世界对她有浓浓的敌意。

耳边嘈杂的、吵闹的瀑布声就像无情的现实本身,而那些渺小的、无助的抵抗就像是对现实本能的抗拒。

所以罗品文“看见”骂她bitch的女儿,“冲进”瓢泼的雨幕,“抵抗”站在门口监视她的士兵,这其实都是她情感、心理的现实化反应,是她眼中的世界。

随着罗品文病情的转变,影片的色调也有所转变,这是《瀑布》给人非常印象深刻的一点。

看到了开头的“Netflix”我几乎立即就猜测到了片中肯定有非常浓厚的好莱坞影像风格,前半段影片确实是这样。

从发现病情时的“悬疑片”,到第一次治愈病情失败的“恐怖片”,《瀑布》都有着相当高饱和的总体色调,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蓝布下的客厅,甚至让人有一种在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的感觉。

但是当女儿开始尝试着尽力陪伴、理解母亲,母亲又找到了一份超市的工作后,影片的后半段主要以低饱和的小清新色调为主,更加贴合现实,充满纪实感,有点台湾新浪潮的味道,力求展示出平凡生活的真实样貌。

贾静雯在片中贡献了优秀的演技,她一举登上金马奖影后确实是实至名归。

为了体现罗品文角色的前后对比,贾静雯肯定观摩了不少精神病患者,简直像换了一个人。

前面的公司高管浓妆艳抹,穿着职场风范、干净利落,性子风风火火、直言不讳,后面的精神病人一身白色衬衣,因为药物治疗而反应迟钝、记忆力差,时常目光空洞、无话可说,手上经常不自然地做小动作,像是一种始终无法融入社会的紧张。

我们似乎不难看出导演想向我们传达出来的思想——平淡是福。

那些住在豪华公寓,拥有崭新豪车,看起来过着风风光光的生活的人,实际上背后却背负着每个月12万的房贷车贷,这些都是虚假的繁华。

生活在其中的人才知道,或许这一切还真不如住在一个二室一厅的小单元楼的屋子里,但是却没有负担,来去自由,一家人围在饭桌旁闲聊,这样的时间才是真正的幸福。

同样,《瀑布》中也很好地营造了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体现在较多的单人中近景和平行线构图上(人和人之间缺乏交互感),体现在永远存在着的口罩、包裹一切的蓝布、隔绝牛奶温度的叶帘、泛蓝褪色的色粉画、脑海中回荡着地温柔男声......这种距离感化为孤独,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了每个角色身上。

《瀑布》的最后以一个开放式结局收尾。

就在所有人以为要Happy Ending的时候,突然爆出一个冷门,女儿小静面临了一场突发性洪水,是生是死下落成谜,虽然最后的画面中出现了小静的衣服,但是始终还是没有揭露她到底是不是小静本人。

这个结尾像是一种暗示,也是导演让片子不沦落为终极合家欢鸡汤而给我们的当头一棒。

如果小静死了,那么罗品文可能注定得到一种温暖就要失去另外一种,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不可能时时刻刻身边都围绕着这样散发着善的光辉的耶稣基督;如果小静没有死,那么这一场声效宛如“瀑布”的洪水似乎也暗示着她的未来,她也终有一天会被残酷的现实包围,遇到属于自己的苦难,这可能是在无数次“懂事”的妥协与退让之后的反弹,也有可能就像她的母亲一样,毕竟精神病大多都会遗传。

在影片中,导演似乎撒下了许多希望的种子。

蓝色的防水布终有一天揭掉,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罗品文眯着眼看向远方,开始叙说回忆,这些记忆终有一天会被慢慢淡忘,直到它们不再成为伤疤。

于是蓝色的瀑布消失,正如口罩总有一天会不再成为出门的必备品,疫情会结束,人与人之间会靠的更近,会不再惧怕传染,不再拒绝拥抱,不再回避亲吻。

请不要对世界说:“你还好吗?

”,这个世界会想办法好起来,好好地跟每一个人一起过下去。

 10 ) don't sweat it

assimilat,confront。

理解透彻:会去驱赶那些卫兵,站在她的视角理解。

confront:父亲的电话就在这里,你问她,还会回来吗?

那是,瀑布的声音。

就好像,其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困境。

需要自己去踏踏实实突破它,仅此而已。

每个人想要的生活,都有价码。

可对我,其实是,失控与否。

我哪怕失控都一直是自己控制并且意识到的。

可,微醺带来的舒服,确实不会伴随着多强的心力控制。

所以,就做好自己能做的叭。

还有六章,概率论。

《瀑布》短评

头一次看到不带杀人的钟孟宏,但全程提心吊胆等个大暴击,本以为一切会变好,但片尾一个灾难,还好结局有惊无险。思觉失调能这么快治好吗?现实还是太难了,可能伴随之的心情也和电影一样,颠沛,不安,难过,却平和,坦然。女儿太暖了,完美示范了理解和接纳对精神病人的重要性。女性全员互助,男性全员冷漠/有所图。房产中介那段正能量人性之光。贾静雯演技get。

8分钟前
  • 蓝霉沉皮
  • 还行

家人有時是避難所有時也是地獄,日常的破碎被裝進電影,無稽可笑到達諷刺現實的水平正正剛好了鍾孟宏影音班底一個不到倒是陳以文再三出演,看到有短評說陽光普照拍得很精巧而瀑布很笨拙,我同意,但這種笨拙比刻意琢磨的精巧更無意識反映出「為了展示」的執念,通俗點就是為了各項電影節大獎,視覺和調色滿滿「我可以爭氣」的高調自我表揚⋯真的不需要,真的真的不需要啊

13分钟前
  • 別有用心美少女
  • 较差

失望。一开始就无法让人信服,公司高管就这水平?一点点打击突然就精神病了?智商情商全没了。有病就好好治病,如果没病了,智商情商到底去哪了?还要去超市上班?明明有有钱老爸,也有义务付抚养费,女儿非要一个人抗下所有,还把房子卖了,为了女权而女权?整部片子为了表现困境而卖惨,高管一夜之间就失去生存能力,无存款,无行为能力,这一切都充满了巨大的逻辑bug。拜托,现实一点好吗。

15分钟前
  • 博纳萧
  • 较差

#TIFF2021 又一部令人失望的台片。开头蛮惊悚的,蓝色幕布的使用是个亮点,让日戏都平添了分鬼魅气质。可从中后段撤走幕布就止不住地撒廉价鸡汤,母女双向救赎达成和解的戏码平平无奇,结尾来了个《红》的遇难情节,按照导演说法是朋友的亲身经历,但整体观感真的说不出的别扭。所谓疫情题材不过是借了个背景的壳,一开始还戴口罩,后半段都看不出是疫情期间了。另外台湾导演是对肖邦的九号之二夜曲有什么执念吗,《青春弑恋》里面用得就特油腻,到这边又矫情地放了一遍,快对这曲子有ptsd了。//211130 这几个奖拿的真心没啥说服力,如此迫切地造神也不是什么好现象,反而更容易让创作者故步自封,陷入到自我沉溺的恶性循环中。。。

17分钟前
  • 散步的侵略者
  • 较差

【💣】

18分钟前
  • Cardinal
  • 很差

2.5 偶有亮点但情节拼凑感太强,从失序惊悚到温情鸡汤的转变又和试图传达的“瀑布”意象略显割裂。以及魏如萱真的不适合演电影啊,希望导演们不要再用她了好嘛。

1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终于有稍微正常一点的以当下疫情为背景的电影了。「阳光普照」自然更好,这一部弱得比较多了。钟孟宏确实很会拍台北,一层薄薄的灰色滤镜,就把国际都市中的冰冷和疏离凸显。整个故事走向挺随性的,可以说没什么情节,这样在放大真实感的同时丢失许多观影乐趣,毕竟钟导不是以极端视听见长。配乐这次没安排林生祥大神,但还是维持钟孟宏电影一贯的慵懒风格和高水准。

24分钟前
  • 卫斯理
  • 还行

太啰嗦了,就怕观众看不懂,不懂留白和影像本身的功能吗

27分钟前
  • HenriqueZZZ
  • 还行

惊奇地发现钟孟宏所有的片子我都是一个态度

32分钟前
  • Xiang-Yi
  • 很差

瀑布的激水是母亲主观情绪的宣泄

37分钟前
  • William H D Lee
  • 推荐

其实再对比一下《青春变形记》和《妈的全宇宙》,才强烈感觉出钟孟宏才是真的明白华人母题

3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影片的影像風格、電影配樂和演員的表演都尤其溫潤和自然,極重掌握分寸,且重“收”更勝於“放”。看多了情節狗血、演技浮誇、臺詞不說人話、對白咋咋呼呼的大陸家庭片,鍾孟宏的電影或有洗眼睛(和耳朵)之功效。母親耳中幻聽的瀑布得到平息,和女兒從洪災中倖存相同構,是出色的電影語法。疫情在本片中被自然地處理為故事背景的重要部分,以及部分場景的靈感來源(如公寓樓為藍色帆布所包裹而遮蔽了陽光,即是口罩的象征物)。這場公共衛生事件業已持續兩年多,尤其是在大陸,更是長期嚴重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心理和情感狀態的社會生活中的最重要因素。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大陸關於此事件的敘事權力仍為官方口徑和主旋律話語所壟斷,儘管官方在明面上對我國的防控政策和效果言之鑿鑿、充滿信心。2022年7月16日夜於“禮崗影院”。

43分钟前
  • Bork
  • 力荐

口罩高概念的蓝色滤镜有种另类美,钟孟宏基本盘的摄影还是很稳。疫情背景下的女性阶级跌落故事,母子反转的惊悚过后,回归治愈的家庭故事难免有点落俗套。喜欢结尾泄洪来的那一段,茫然无措的女儿听到类似“瀑布”的声音,在那一瞬间身体也感受到了母亲的思觉失调。台湾这些演员来来回回客串,陈以文“你考过驾照吗”有点好笑。

47分钟前
  • 船续前行
  • 还行

如母如姊

50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味同嚼蜡

55分钟前
  • valen
  • 较差

情感如瀑布宣泄。两小时左右的电影需要耐心看。

57分钟前
  • 寒狐居士
  • 还行

突然感觉不变烂就是挺好的,人生其实很容易跌了,所以这明明是很高的要求

1小时前
  • 没纹身的男孩
  • 力荐

男人除了提供一颗精子,真的没啥卵用。

1小时前
  • 把噗
  • 较差

几乎是华语到目前最有代表性的疫情电影,又与中产家庭的疏离关系联系起来,既是特殊性又是普遍性,很能让人产生共鸣。日常的恐怖化,加上大量缓慢推拉镜头和特殊的构图,应该偷师不少黑泽清。不过仍然是很差的杨德昌模仿者,虽有文学性,但对话时而过于矫情做作;剧作算圆但太简单,不再有杨那样复杂和精密叙事的野心,也就少了对台湾当代社会鞭辟入里的理解。至于最后洪水的来临,与其说是一个有某种必然性的突发新闻,不如说是一个编排潦草、为瀑布而瀑布的可笑事件。

1小时前
  • 圆首的秘书
  • 推荐

戴着口罩并非就会失去表演,对于贾静雯这样的演员反而是加分的,前期她能够迅速的完成进入失常的精神状态,靠的就是口罩表演更具有迷惑性,将她眼口不一的台词执行的很有效果(因为她的台词是比较一般的),同时这个人物也十分依赖于“口罩”、“手机”这些交流的工具的阻隔性。一直到“她睡了”,我觉得都有一些可看性,到后来魏如萱唱歌我已经想要打人了,看蛇一场戏是最糟的,演和为了求证,那场戏是故意和观众玩智力游戏,意义大于叙事本身,但王净完成的不错,我不喜欢这样的电影,和导演的上一部作品一样,似乎是找到了一种笨拙的刻板的脆弱去共情,在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受就是烂但真诚的电影的反面。

1小时前
  • Morning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