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梁海战

노량: 죽음의 바다,鸣梁海战2,명량2,노량 해전,露梁:死亡之海,Noryang,Noryang: Sea of Death

主演:金允石,白润植,郑在泳,许峻豪,周锡泰,吕珍九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露梁海战》剧照

露梁海战 剧照 NO.1露梁海战 剧照 NO.2露梁海战 剧照 NO.3露梁海战 剧照 NO.4露梁海战 剧照 NO.5露梁海战 剧照 NO.6露梁海战 剧照 NO.13露梁海战 剧照 NO.14露梁海战 剧照 NO.15露梁海战 剧照 NO.16露梁海战 剧照 NO.17露梁海战 剧照 NO.18露梁海战 剧照 NO.19露梁海战 剧照 NO.20

《露梁海战》剧情介绍

露梁海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鸣梁海战续集也将提上制作日程。据片方介绍,续集计划采用中韩合拍的方式,届时有望在中韩两国同步公映,这样一来两国影片上档时差将被彻底打破。历史上,鸣梁海战之后第二年也就是1598年,中朝水军和丰臣秀吉的日本海军进行了露梁海战,朝鲜将领李舜臣(崔岷植在《鸣梁海战》中的角色)和大明将领邓子龙联合指挥并取得大捷。如果中韩真的能合拍续集,应该就是拍摄这个故事,邓子龙将由中方哪位男星出演和崔岷植飙戏让人期待。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丽的秘密大鱼群狗双狙人2婚礼大捷仁心解码茶金奇巧计程车冰龙传说目中无人2新女婿时代古城谍影花样男子消极思考的艺术相棒第8季飞兔大联盟天堂岛疑云第一季文雀偶然与想象弑睡师单刀直入幽灵行动阿尔法亲家婆婆大人罗布奥特曼毛骗第二季美丽至极2沉默的舰队第一季:东京湾大海战16岁症候群鲜血淋漓第五季

《露梁海战》长篇影评

 1 ) 李舜臣在历史上确实有能力,也战绩显赫,被当时明朝将领也是欣赏

朝鲜宣祖25年至31年(1592至1597年),日本两次侵略朝鲜。

明朝应宣祖的请求派兵援朝抗日。

1598年7月日本丰臣秀吉死,侵朝日军准备撤回日本。

1598年10月朝明联军将日将小西行长围于顺天。

11月18日,日将岛津义弘率军万余,搭乘战船500余艘,援救被围于顺天的小西行长。

朝明水师采用炮轰、火攻、白刃搏斗多种战法,经过两天多激战,歼灭日军近万人,摧毁、俘获战船400余艘,基本全歼岛津义弘部日军。

岛津义弘仅率50艘战船逃脱,同突围的小西行长一起,于11月23日逃回日本。

没有退出的残敌,皆被朝明联军歼灭。

历经7年的日本侵略战争,到此结束。

从整个东亚地区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实际上奠定了此后东亚的稳定格局,而作为这场战争的“压轴大戏”,露梁海战是壬辰倭乱时期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整个壬辰倭乱中最具辉煌战果的一次战役。

此海战中朝鲜和明朝组成了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朝明联合海军,对日军给予了歼灭性的打击,对战后朝鲜半岛及东亚280年的政治和平格局,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不仅如此,这场海战的胜利对整个东亚乃至世界海洋战争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露梁海战后,东亚政治局势发生动荡,各国政治军事力量重新整合,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东亚的地缘政治形势,以及东亚政治格局的变化。

壬辰倭乱及丁酉在乱时期,李舜臣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海战战果,鸣梁海战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李舜臣确实有一定实力。

陈璘也曾建议李舜臣入仕大明。

“统制使有经天纬地之才、补天浴日之功。

”“呜呼统制!

远藩邦家安危之智,提一旅之残疲,县之黑子。

绝敌西窥,修我内备。

枕戈浴铁,终日或不暇给;缮艘制器,卒岁无少已。

招徕流离者万家,畔贼逃归者千计。

露梁之战,统制前锋,舳舻几陷,我且汝卫。

而既脱于虎口,贼由是失锐,徐且战以且却,遂禽狝而草薙。

余谓统制可免夫斯祸,孰知中流矢而捐逝?

”忆而平居对人,尝曰:“辱国之夫,只欠一死。

”顾今境土既归,大雠已复,缘何犹践夫素厉?

呜呼统制!

该国凋残,谁为与理?

兵戎狼狈,谁为振起?

岂惟失祈父之爪牙,且丧令鲜之百雉。

缅怀及此,讵不流涕?

灵魂不昧,鉴是泥沚。

这是陈璘对李舜臣的评价。

“李舜臣,好汉子也。

收拾战船于散亡之余,能立大功于摧败之后,极可嘉奖。

” 这是杨镐(明朝待将领和大臣)对李舜臣的评价。

李舜臣指挥的壬辰倭乱著名海战三部曲 一堆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给那叭叭,跟群二沙子似的,寻思着某国抗战片也没几部有美军呀。

微软二十多年前的游戏帝国时代2里面已经有李舜臣和龟船了。

据基本史料,如朝鲜王朝实录、明实录记载,战斗经过虽夸张,但三方出场人物和战斗背景基本属实。

作为战争片起码把战前基本讲清楚了。

电影里很多内容又超出狭隘的中国民族主义者大脑的理解范围了。

评论区的狭隘者挺有意思,你朝拍不出李如松,就说韩国拍李舜臣是自嗨。

片子拍的让我想起《灰猎犬号》和《鸣梁海战》,没有灰猎犬片子老美那么成熟的电影水平,但比鸣梁海战好一些

 2 ) 韩国人:“游而不击大明军,中流砥柱李舜臣!”

笑死,这下大明游而不击了。

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师在壬辰祖国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李舜臣提出并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夺取抗战胜利正确方向的引领者。

李舜臣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巩固发展朝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东亚团结抗战的政治领导核心。

朝鲜水师最早提出抗日主张并率先开展抗日斗争,是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先锋。

朝鲜水师最早举起抗日旗帜,率先开展抗日行动,积极支援抗日活动,开辟的广大敌后战场和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是坚持抗战和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李舜臣将军团结带领朝明联军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流砥柱:明明不是主力硬要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专用词。

作为历史爱好者,金汉珉的“李舜臣三部曲”一部不落的全看完了。

每一集李舜臣都要换一个演员,也是有意思,应该是很多人都想演这个角色吧。

平心而论,片子还是可以一看的。

至少战争大场面做得还不错,比日本战国电影、大河剧经费穷酸,只请得起十几个群演的村长械斗要好看多了。

剧情嘛肯定就是魔改历史了。

片中的明军总兵陈璘被塑造成一个无能之辈,但还好没往死里黑,至少那两千多颗朝鲜平民的首级被拍成是倭寇的贿赂,而不是陈总兵真的去杀良冒功了;副总兵邓子龙形象稍好,可能是韩国人看在他英勇牺牲的面子上吧,但死的时候完全是龙套待遇,和主角李舜臣牺牲时的特写、高光完全没法比。

日军方面因为是敌人,就被黑的更惨了。

小西行长被塑造成卖队友的鼠辈,岛津义弘直接被写死在了朝鲜战场,人家明明回国参加关原之战了。

这段历史中国现在似乎没兴趣拍(全去拍抗美援朝了),日本人不好意思拍(印象中日本几乎所有大河剧、战国游戏都要避讳这段历史),那就只能任由韩国人发明历史了。

而且韩国人还可以在全世界蹭日本战国的热度:“快看,那些日本游戏里被塑造的那么厉害的战国武将,还不是被我们的李舜臣打跑了!

”可以理解这种民族主义心态,哪个国家拍自己的历史不往自己脸上贴金呢?

万历朝鲜战争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并不是一场多么伤筋动骨的战争,对于明朝它只是万历三大征之一,影片里那个被塑造的极其无能的明军总兵陈璘,在李舜臣战死后继续大破日军,在结束朝鲜战事后就马不停蹄地回国参加了播州战役;对于日本来说,它也只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个插曲,小西行长、岛津义弘、立花宗茂等人回国后也立马参加了关原之战、大阪之战等战役,见证了德川氏取代丰臣氏的历史变革。

唯独对于朝鲜,它是一场破坏极大的侵略战争。

开战不久几乎全国沦陷,靠明军相助才成功复国,这种耻辱是难以磨灭的。

影片中李舜臣最后的遗言:“决不能就这样结束战争,如果不能正确的结束这场战争,那我们即使追到日本列岛的尽头,也要让敌人完全投降。

”多少也表达了韩国人的不甘。

如果战火不能反推到敌人的领土上,那算什么胜利呢?

影片中日军将领提到,如果李舜臣不死,那朝鲜水师很有可能会反攻日本。

然而这只能是韩国人一厢情愿的幻想。

依我来看,这种可能性或者成功率很低,毕竟老乌龟(德川家康)手底下那批人也不是吃素的。

 3 ) 露梁海战

本来想看了电影之后再来写感想,但感觉目前这局势这片还在拍么都不清楚,就趁着在被窝里窝着的今天写一写,喜欢历史的随便看看。

韩国一般都在年底上一部爱国大片,去年是《夜枭》,里面的坏医生叫做李行义,是不是大家会觉得一个韩国人没兴趣;但是李行义是李时珍的原名,你是不是就能get到点意思。

总有一种印象是我们国家爱国教育重,但其实照着日韩我们差太多,人家真的是怕你觉得历史枯燥无聊天天变着花样给你拍各种人物的片子,我们这就是一道菜天天塞给你吃塞给你吃直到你吃到想吐厌烦。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文笔非常幽默诙谐的长篇,但只有描述明军援朝打丰臣秀吉部队的那一篇,语言的惨烈、残酷,我当时在书店看的时候眼泪完全收不住。

历史上壮烈的援朝远不只一次。

《露梁海战》的大背景通俗简单说来这样:丰臣秀吉称霸日本后呢想攻打他一直憧憬的唐朝,(日韩思维其实是很不一样的,韩国是你强大我就依附你,日本则是你强大我就要超越你),说借道朝鲜,把朝鲜王室打的深夜跨过鸭绿江来找明朝求救。

明朝就派兵去看看究竟。

朝鲜军不是全都败了,东西南北四方唯独南面李舜臣以少胜多打了胜仗。

我突然想到从小到大我遇到的亲戚朋友没一个叫尧舜禹的,因为在中国人这里这是神普通人担不住这贵气,但是李舜臣哥仨李尧臣李舜臣李禹臣,李舜臣据说汉语还非常的流利。

李舜臣打了胜仗本该奖赏,但是其他三方的将军不乐意了,独独你赢了不是显得我们三个很笨吗,皇帝也是很没脸皇帝都逃了结果倒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领奋力保国,最后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罚去做苦力(古今常有的桥段)。

后来还是明朝大部队到了问这个人在哪里,这就成就了李舜臣后来成为朝鲜半岛民族大英雄。

简单说是这样,其实书里的描写远复杂的多惨烈的多,很多在抗倭时都没有死的战将最后牺牲在了异国他乡。

露梁海战结束后,朝鲜王室给明军竖了一个巨大的慰灵碑,说永远不忘记明朝救国之恩。

但这个碑早就不知所去(我觉得是故意的),我还在一个韩国纪录片里看到说,李舜臣拯救了明朝大军。

摊手,无奈。

露梁海战的主要指挥官是明朝的陈璘和邓子龙,李舜臣只是配合打海战。

但你看这个海报只有李舜臣,你就能明白根本不可能尽可能还原历史。

这片据说还是韩中合拍,不知道国人怎么被丑化。

其实无论是露梁海战,还是抗美援朝,只要明白目的是防止自己被侵犯,那就足够了的。

不用要求别人感谢你的牺牲和付出,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4 ) 【露梁海战】俺心中超越《虎虎虎》的top级海战电影……

看完了去年韩国上映的《露梁海战》这部《鸣梁海战》的续集,讲述的是万历朝鲜之役时,中朝联军对阵日本最为激烈、也歼敌最多的一场海战故事,可以说是往后多年都很难有来者的水战历史经典了,豆瓣评分很低所以一直没看,看下来应该说或多或少这评分是陷进民族情绪的汪洋了……电影中,朝军的国仇家恨,大明的复杂立场,日军的立体人性都表现得特别精彩,可以说是战前文戏多方博弈、不经意间浸染血雨腥风,战中武斗残阳胜血、绝妙战术、三方用命,战后战鼓不绝、海涛依旧。

真是我心中超越了《虎虎虎》的top级海战电影了。

对了,要说这部电影的主角李舜臣,在韩国历史大概是怎样的呢?

咱想在韩国人心中其地位上相当于咱们的关羽,功绩上是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个人加起来都难言媲美的。

最近爆火的《首尔之春》主角海报上那个在高速路上一夫当关的画面很明显能看出是对李舜臣的模仿与致敬,致敬其一个时代英雄与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与电影中主角最后的命运,也当真像特拉法尔加海战中一举击溃法、西联合舰队、号称“英国皇家海军之魂”的传奇将领的霍雷肖·纳尔逊了。

从这两大传奇的遭遇看,前现代海战中的冷枪也真是要命啊……至于日方,真是把岛津家老爷子贯穿一生的勇武和爱“凑热闹”的特点展示的淋漓尽致😝可惜的是,电影最后也没给后军大将立花宗茂几个镜头,真想看看韩国人镜头下这位日本“西国无双”立体的形象啊……还有电影最开始给秀吉的镜头看下来,真是感慨,似乎秀吉的一生甚至死后都在用“撤退”影响着日本一个时代的历史,从战国期名扬天下的“金崎大撤退”、到安土时期奠定其赢得“天下人”之机的“中国大返还”、再到桃山时期与“五大老、五奉行”共同辅政等同、深切影响着中日朝三方历史的从朝鲜撤退遗命,秀吉几乎都是在用撤退“让自己前进”,不得不感慨,日本战国三杰——“猴子、乌龟、大魔王”——真是都号如其份呀……真想一见。

至于明军中,陈璘确实把明军外出作战、击退日军、保存实力、首级换功的复杂需求展示的非常全面并且联合日朝二方立场,将战争的复杂性更加全面立体的展现给大众。

而其副手邓子龙则负责展示明君的勇武一面,大刀长髯,也是对三国美髯公的致敬。

一部电影,武斗,文戏,水将,武士,将官,叛国者的形象真是都展现得难得一见的精彩,俺打8.8-9.0分🥰PS:众所周知日本多次进犯朝鲜半岛,但大家可知历史上朝鲜其实也曾入侵过日本的是哪场战争吗😉

 5 ) 胡编乱造的韩版抗日神剧

如题。

如果不是场面还可以,这电影半分嫌多😅。

尤其是对明军、陈璘将军、邓子龙的刻画,实在难绷。

合着明军游而不击是吧?

😂!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陈璘升御倭总兵官,跟麻贵、刘綎一起统帅部队,其部下驻扎在山海关时大闹,陈璘受到谴责。

不久命令他提督水军,跟麻贵、刘綎以及董一元分路前进,领士兵一万三千多人,战舰数百艘,分布在忠清、全罗、庆尚各海口[10],陈璘水军成功震慑到倭寇,使日军不敢于海上行军。

时丰臣秀吉病逝,日军大撤退,陈璘令部下邓子龙和朝鲜将领李舜臣于丰道上截击敌人,结果二人双双死亡,陈璘又派陈蚕、季金率军支援,痛击倭寇,日军大败。

这时刘綎才攻打小西行长军队,行长军退守顺天城,陈璘挥师西进,毁倭船百艘,斩溺倭兵百余人,将倭寇首领石曼子击败,生擒倭帅平正成、平正秀并处死,并与陆路明军夹攻顺天日军,取得了露梁海战的彻底胜利。

 6 ) 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

差不多十年,韩国人终于把李舜臣主导的三次战役拍全了。

李舜臣是朝鲜历史上拿的出手的仅有的几位将领之一,或者可以说他是朝鲜第一名将,否则现在韩国人也不会把他的塑像放的首尔釜山到处都是。

他的一生,出彩不过十几年,概括下来无非三战:闲山岛、鸣梁海、露梁海。

打的最漂亮的一次,也就是成名作闲山岛之战,我就不说哪一年了说了你也记不住,其实是我也记不住了。

是在明朝,我们这边是万历爷,日本那边是丰臣秀吉,朝鲜的皇帝……不重要。

这是为数不多的一次朝鲜水师和日本海军的正面列阵交锋。

为啥朝鲜的叫水师,日本叫海军?

那是因为,朝鲜那时候没多少能出海的战船,大都是适合内河或近海航行的平底船:而日本方面却都是货真价实的V型船底,且吃水深的远洋船队,当然,日本所谓海军,也大都是海盗出身,航海经验是有的,武器装备是冷的,跟当时明朝的无敌舰队没的比。

本片里也算尊重历史,中朝军队这边普遍装备各式各样的火器,而日军还是主要靠登船拼刺刀,仅有的火炮,还是“从朝军缴获”的。

闲山岛一战成名的除了李舜臣还有一样,就是龟船。

这玩意儿实在高级,现在看来它更像一种全封闭装甲船,是朝鲜水军基本构成“板屋船”改造来的,(但龟船绝不是李舜臣的发明,他顶多是升级改进了一下)。

曾经在首尔某博物馆里见过一个复原模型,船为方形,看上去黑漆麻乌的很低调,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快速突击,直接冲上去近战,除了以帆为动力以外还配备大量桨手,转弯灵活,可以在敌人大型舰船之间任意穿梭。

船首有一只巨锚,四个方向全都有大小火炮,船身表面覆盖片装铁甲,最缺德的是铁甲间隙还竖着一根根带钩的铁刺……总之这东西就是为了被包围设计的,试想一下一旦冲进敌阵,可以用船头的铁锚撞(撞击是那时候时候水战的主要手段),可以四下开枪放炮喷火(是的它的部分型号还能喷火),敌船的炮弹打不穿它(那时候的炮弹就是个铁疙瘩,不会爆炸),敌人若想登船,呵呵,还记得刚才说的铁刺么?

话说日军打法也是海盗套路,大炮没多少,全指望一撞二勾三登船,哪儿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物件?

打不动、上不去、跑不掉,于是整个船队就这么被玩儿残了,几十艘船葬身海底连指挥官都当场挂了。

李舜臣只损失了个位数的船,估计日本人当时最想说的就是“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迷……”此战以后没多久,李舜臣和大多数居功至伟的名将一样——被整了,还下了大牢,折腾了好几年,日本人又来了!

(第二次朝鲜战争)名将在牢里,奸臣自然不是打仗的料,一战就败光了朝鲜水师的家底,没办法,把老李放出来吧。

老李出狱后简单了解了下情况,估计他还是想回去监狱里呆着:还剩下十几艘破船,面对的是日本几百艘规模的舰队,天朝的援军(那时候是真的天朝)还在路上,怎么办?

玩儿阴的吧!

于是就有了鸣梁海战。

鸣梁海这地方有个海峡,最窄处只有二百多米,据说随着潮汐变化,海水有时还会改变流向。

这么神奇?

天然的伏击场地啊。

老李在岸上埋伏了火炮,还准备了拦截索,还趁退潮往水里扔了障碍物,还看了天象,还登台做法借了东风(这个是我脑补的)……总之阴招使绝。

坑都挖好了就派船去引诱敌军,话说小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根筋,岂有不上当之理?

屁颠儿屁颠儿的就追来了,来了可就走不了了,乱炮一轰整个舰队在狭小的海峡里乱做一团,自己互相冲撞就损失不少,老李领着十几条破船杀了个几进几出。

(此战没有使用龟船,老李有日记,写的很清楚)但是战果颇有争议,日本和朝鲜的战史记录差异悬殊。

朝鲜这边恨不得说消灭了日军整个舰队,而日本人说此战只是给他们的前锋部队造成了一点麻烦,没影响主旋律。

历史没有真相,只有残存的道理,想来十几艘小船面对三百多艘战舰,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造成对方多少损失。

而且从第二次朝鲜战争的过程来看,鸣梁海战确实没起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

一年后的最后一战:露梁海战。

这时候天朝无论陆军还是水师,大军已经杀到,日军刚过三八线噩梦就开始了(当然那时候没三八线,是刚过汉城,历史惊人的相似是吧)。

明朝陆军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先进的部队,大口径火炮那是标配,骑兵和神机营算起步价,还有升级版的骑兵配火铳,上哪儿说理去?

另外还有个不要命的总司令叫麻贵。

刚一接触,日军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跑路。

没占到便宜不说,倒霉催的偏偏国内丰臣秀吉这时候死了,这仗没法打了,日本方面于是想议和。

万历爷虽然不爱上班,大事却一向不糊涂:投降可以,议和没门儿!

给我打!

——天朝从来不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朝鲜岂是你想来,想来就能来?

陆地上围歼战是一个接着一个。

露梁海这地方在半岛最南端,好比敦刻尔克,出得了海就算是跑了,跑不了全都捂死在这。

明军在陆地上杀的日军屁滚尿流,他们就剩海军还算完整,然而中朝水师早把这地方做成了口袋,老李就是负责扎口那个,老头估计杀红了眼,拼的太猛,被突围中的岛津义弘(丰臣秀吉时代第一名将)军击破,要不怎么说穷寇莫追呢。

军人的宿命,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老李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马革裹尸总好过袁总兵的三千多刀。

实际上露梁海战不能算是一次胜仗,中朝联军战略大包围的目标并没有实现,日军战略撤退的任务倒完成了,虽有损失,但小西行长和岛津义弘交替掩护下,其主力基本撤回本土。

李舜臣不但自己战死,还折损了明朝水师副总兵邓子龙,但本片中水师提督陈璘的优柔寡断似乎不是史实。

 7 ) 露梁海战|精彩“船戏”,速度围观

这是张古早的地图,准不准确暂且不说,但了解一下当年的状况,其实对这场“船戏”,基本有个大致的了解。

故事背景也很重要。

故事里头出现了很多岛国名将,相信玩过《三国》系列的,大概都很眼熟。

丰臣秀吉挂了,临危托孤给了德川家康。

即便不了解岛国历史,类似的桥段,在我大天朝也是有先例的。

所以,德川家康的反骨,基本是刻在那可笑的脑壳上的了。

只是,此时的“忠臣”小西还在和半岛名将死磕。

听说丰臣秀吉挂了,想着回家护主。

只是可惜,此时的战事胶着。

丰臣秀吉挂掉这事儿,不仅小西知道,半岛也是知道。

此时,从局势上来看,再这么死磕就没意义了。

不如放小西回去,让他们内斗方为良策。

这场海战,是有我大天朝参与的。

当时的明朝,海船很多啊。

带队的头子没喊葛大爷来演,绝对是失误了。

开场就对小西开炮了,有点大快人心的意思。

虽然,中国话这家伙还没说利索,但也可以暂时忽略。

这送上门来的“羞辱”,是小西的策略。

他想着回去,但半岛和大明联合封锁,想出去压根没门儿。

半岛的梁子结大了,谈是没任何希望。

但是,大明,是可以撬动的。

战功送了,人头送了,钱到位了,小西把这头子的习性研究的透透的。

关键问题是,这头子觉得大局如此,再起战端毫无意义。

李大爷是坚决的主战派。

眼看大明的头子是个怂货,不如私下和二把手订立联盟。

但是,他好像忽略了大明的“国情”。

说不说,在研究大明“国情”问题上,李大爷和小西绝对不是一个档次。

这个执拗的老爷,顶着高层的压力,顶着“和平”的压力,顶着大明的压力,心里只有一个字——开干。

说不说,在研究岛国“国情”问题上,大爷和大明也绝对不是一个档次。

岛国,只有打怕了,才会服。

除此无他。

当然,这里头大概也有“个人恩怨”的成分在里头。

这个,带队头子也知道,甚至让小西交了人。

但,李老爷这“丧亲之痛”和国仇家恨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

在带队头子的昏聩之下,小西和岛津取得了联系,准备联合突围。

这事先是和带队头子商量过的。

你坐山观虎斗,我们会一会李老爷。

局势摆在那儿,相信李老爷也会见好就收。

这彩虹屁拍得带队头子龙心大悦啊,这个阔以。

当然,这点小心思,李老爷是看得透透的。

岛津一动,李老爷就明白了。

大明是指望不上了,但自己腹背受敌,绝对承受不起。

于是,李老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对于小西,这边摆上空城计。

而对于岛津,决定打个闪电战。

如果顺利的话,把岛津干掉后,还能回头再把小西给围上。

这个算盘打得精啊,也相当大胆。

只是,小西不是司马懿。

岛津也不是软柿子。

在露梁这里,李老爷和岛津狭路相逢。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老爷口中的“龟船”。

在文明系列里头,半岛国的特色武器龟背船即来自于此,可以说,在文明系列里头,如果让半岛造出龟背,海战基本就是他的天下了。

这场精彩的“船戏”,是一波三折。

名将之间的较量绝对是宗师级别的。

唯一拉胯的,是这不省心的带队头子。

作为“座山观虎”的带队头子,亲眼目睹了李老爷和岛津之间的白刃战,我去,这就是小西说的“会有一点点小激烈”吗。

这个时候,带队头子感觉被小西给忽悠了。

这是面子问题,必须给他们一点教训。

然而,带队头子和我等见惯的官僚真的是一个德性,打仗这种事儿,完全的不行。

这点,在岛津的态度完全可以看出来。

大明的船确实多,但岛津一点都不怕,完全是“乌合之众”。

他害怕的是李老爷。

这带队头子还是“大意”了啊。

说实话,不让葛大爷来演,真的太遗憾了。

这场“船戏”,足足搞了一夜。

双方也是极尽高潮。

最后,李老爷效仿梁红玉,没撑到最后。

有趣的是,小西从来没有设计,他是真心想着和岛津来个夹击的,只是可惜来晚了一步。

老外的脑回路,和我等的“悠久历史”还是不太一样的。

 8 ) 电影拍成了小西巴大战小八嘎

小西巴脸都不要了!

大明可是救你国之恩人,怎么就伪造成拉你后腿了。

给大明当狗都不配的小西巴。

一个历史贫瘠的国家就是这样,动不动就3千里河山,动不动就是历史上伟大的将领和君王,横空出世的大韩历史,不知道是哪个平行空间的。

在这么意淫下去,我感觉这大韩冥国要亡。

一句话:小西巴就是小西巴啊!

几千年都在认爹的路上。

 9 ) 不吹不黑比博燃,要不我们也拍一部呗

相比于鸣梁海战,这一部稍显逊色,三星半吧。

总时长两个半小时,前半段铺垫未免太长了,但是后半场的战斗至少比博燃啊,至少给了几个明军小兵战斗的镜头,导演也算是良心发现了。

这片子确实把明军将领强行降智媾和,还让李舜臣做了战场主导,但是剧本在人家手上,人家爱咋拍咋拍,我们这边是缺钱缺导演缺演员吗,我们也拍一部这样的片子呗,就当辟谣了,咋不拍啊?

当年我们可是拍过《鸦片战争》,拍过《郑成功》的,为什么我们的古装史诗级战争片再也不拍了,总拿《志愿军》一个题材拍未免格局太小,我们可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光汉朝、唐朝两个朝代的史诗级战争就够拍个几十部了,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热血史诗人物和战争题材,一抓一大把。

内娱这几年是真的拉胯,好片越来越少,不然也不至于看个片子能把这边的人看破防,虽然这部电影里面汉语配音真的让人发笑,比日语配音差远了。

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哪一天能有自己的古装战争大片,最好拍一个系列的,同样比博燃,还要比这一部好的多,哪怕也是这样的民族英雄主义泛滥的片子,那也是多多益善,这一块我们太缺了,国产特色电影真要走向国际,还能惊艳所有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0 ) 本片就是对历史的最大侮辱

真的烂片,把明朝黑的体无完肤但韩国人这么拍的原因还真有历史记载源自加拿大历史学者(纯沙币Xx)塞缪尔·霍利写的<壬辰战争>一书p412,作者声称刘綎在小西行长向他表达不满后(小西与刘綎议和之后,刘綎同意放行,但是陈璘、李舜臣又在海面上封锁了小西的退路),对小西说,议和协定仅仅限于他的地面部队,至于海上发生了什么,并非他能掌控的。

实际上,刘綎根本没有对小西行长说过这么一番话。

根据《乱中杂录》、《闵氏壬辰录》的记载,刘綎对小西行长的答复是,让他去找陈璘议和,才可通行。

并没有说出议和仅仅限制在陆地,而海上的事情非他能管的P413,作者声称小西行长通过多次贿赂,让陈璘同意让路(解除海面上对顺天倭城的封锁),但是李舜臣始终不为所动;陈璘便使劲忽悠李舜臣,说要解除对顺天倭城的封锁、把舰队移动到东面的南海岛,消灭那里的残敌……(后面还有一大段话)。

在这里,作者的前半段话是有根据的,但后面一大段话纯属胡扯,没有任何根据,陈璘根本没对李舜臣说过这些话。

这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在露梁海战发生前,陈璘是否同意将小西行长放行,其实有很大的商榷空间。

虽然部分朝鲜编纂史料确实有提及小西与陈璘议和,陈璘同意放行,但从日方史料《宇都宫高丽归阵物语》的记载看,即便在小西的说服下,陈璘同意与小西议和,并向小西送交了相应的人质,也始终没有解除对顺天倭城外洋的封锁。

而陈璘不肯解除封锁的原因,综合《宇都宫高丽归阵物语》、《宣祖昭敬大王实录》的记载看,是小西行长向他承诺了:引渡宗义智的南海城给陈璘、向陈璘送上两千颗首级,作为日军撤兵的条件。

陈璘在小西履约之前,只是送人质给小西表达互信,但并没有就此解除封锁,这也在情理之中。

而小西实际上也不是真心与陈璘议和,他是用欺诈条约蒙了陈璘议和,实际上派小船去向泗川等地的日军讨要援兵,前来救他。

P413,作者声称因为陈璘强行逼迫李舜臣让路,解除海面上的封锁,让李舜臣怒不可遏,和陈璘吵架了。

李舜臣骂陈璘说:“皇帝陛下命令你来消灭敌人,是为了拯救我国百姓,反倒打算杀掉他们,这绝非陛下之意”。

而陈璘听了以后也大声回呛说:“陛下赐我长剑一柄”,然后拔剑威胁李舜臣。

但这些说法更像是戏剧,现实里根本不可能发生,而且其实也没有任何史料支持作者萨缪尔·霍利的这个说法。

稍微勉强接近他这个版本的,是朝鲜史料《李忠武公全书》,不过里面记录的情景,比萨缪尔·霍利的版本要温和的多了。

《李忠武公全书》说,李舜臣得知小西行长向陈璘乞求让路,而陈璘答应了,便责备他说:将不可言和,仇不可纵遣。

此贼,亦天朝难赦之贼,而大人反欲许其和耶?

而陈璘听了李舜臣的责备后,只是“默然”,不吭声了。

并没有作者萨缪尔·霍利的书里出现的情节:拔出剑威胁李舜臣。

实际上《李忠武公全书》是一部彰显李舜臣事迹的书,也就是吹嘘李舜臣的书,这些细节也是未必完全可信。

所谓陈璘答应放行、而李舜臣坚持不同意,还敢正面怼陈璘,在《宣祖昭敬大王实录》当中完全没有任何提及,是包括《李忠武公全书》在内的较后成书的朝鲜史料里才逐渐出现的。

其实根据《宣祖昭敬大王实录》的记载,李舜臣直到露梁海战发生前,在陈璘面前都是很低姿态的。

他发现小西行长假装议和、实际去借兵的阴谋后,在陈璘面前流眼泪,恳请出战露梁,才让一开始态度冷漠的陈璘答应。

而作者萨缪尔·霍利笔下的李舜臣,好像和《宣祖昭敬大王实录》里的李舜臣是两个不同次元的。

一个还在陈璘面前哭哭啼啼,像个娇羞的小女生;一个就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陈璘破口大骂了……P413,作者声称李舜臣知道了顺天倭城内有一艘船驶出封锁网以后,判断出日本人的援军必至,所以他向麾下军将解释道,这样很容易腹背受敌,受到小西行长和来自东面援军的夹击,所以最好的行动方案是解除对顺天倭城的封锁,向东航行到光阳湾,趁着敌人与小西会合前,拦截敌方的援军。

作者的这些说法,还是错误的。

根据《闵氏壬辰录》的记载,这些话是李舜臣的军官宋希立讲给李舜臣听的,而不是李舜臣讲给他军官听的。

而且原版的对白非常简短,作者塞缪尔·霍利对原对白进行了不少补充,还移花接木给了李舜臣,把充满先见性的话送给了他。

以上论述源自b站大佬对此书的解析,【明抗倭援朝资料参考上-哔哩哔哩】 明抗倭援朝资料参考上 b23.tv个人评价:此电影纯属烂片,看了就是浪费人生,棒子哪怕是拿自己的宣祖实录拍也不会拍成这种鬼样子。

气死我了,以后棒子的电影统统1分

《露梁海战》短评

中国话我竟然听不懂了???坏蛋头头被鼓声震死我也是不理解。

6分钟前
  • 。。。
  • 很差

李舜臣换了演员 不太适应 海战部分 木船集团大战和战术层面很精彩 其他的部分 特别是可以弱化明朝军队有点不够意思

10分钟前
  • 迪奥
  • 还行

看之前就对本片有一定的心理预期:韩国人肯定会再一次发明历史,至于这次会有多离谱真的不好说,毕竟三部曲的前两作口碑都还不错(豆瓣),本作则无法绕开对中国(明朝)形象的塑造,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实拍,自己人肯定不答应,但如果完全不考虑国际影响,又不现实,所以还是一半真一半假的讲故事吧。但拍出来以后的这观感嘛,怎么说呢,这就好比那些跟人讲话总喜欢文白参半的装逼犯一样,他说的每一个字你都听得懂,但连起来听就是不舒服。

11分钟前
  • eva
  • 还行

诸方博弈,强弩之末,小西行长成为最终赢家。基本就是前两集战术再重演一遍,中间一段三军小兵视觉交替长镜头真心很赞,天地不仁万物刍狗的战争绝望感塑造很好,但紧接着见鬼幻觉压境,击鼓传花“痛打落水狗”来煽情,还是稍微偷懒了点。至于为了捧你们李将军把大明水师编到那么拖后腿,见怪不怪了。彩蛋是星星显灵让新皇帝继续把仗打下去的意思?

14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一部严重歪曲历史事实的韩国电影,节奏拖沓,中文对白胡说八道听不懂,47分钟弃剧。

15分钟前
  • Ben笨熊
  • 较差

属国意淫,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从崔岷植到朴海日再到金允石,相比来说还就第一部好些。这部海战场面约战三分之二,但拍法基本和第二部差不多,看着审美疲劳。剩下就是历史不严谨的YY了,总算结束了。

17分钟前
  • superfat0204
  • 还行

除了把明军拍的又费又蠢之外,其他都挺好的,希望以后咱们也能拍出这种高水准的古装主旋律

21分钟前
  • 闵大白
  • 推荐

热闹是真热闹,战争戏非常长,长到有点审美疲劳。就是看不太懂,三方的战舰,都是什么动力的?机动性相当好了。

24分钟前
  • 飞翔的番茄
  • 较差

除了场面大一无是处。为了拔高李舜臣,刻意贬低明军,把明军塑造成乌合之众,不知是不是故意恶心中方。这种宏大叙事的历史剧在各个国家都一样,都是为了满足民族自尊心,自嗨一下罢了。

28分钟前
  • 阿笨猫
  • 较差

过于夸大李舜臣的功绩了,当时的明朝海军还是很猛的。

30分钟前
  • jung
  • 还行

ps:海战场面确实量大管饱,但李哥那个声波攻击击溃岛津义弘我是真没绷住。角色塑造上很气人,仿佛朝鲜方才是总兵,中方将军只是个游移不定需要救援的二把手。不过三个国家的服化道还原的还算用心,几个中国将领的演员虽然声调模仿不来,但汉语的断句节奏应该还是有练过的。总体来说对明朝不是丑化,而是军事和军功上的弱化。剧情还原方面我不清楚(我也是看了电影才知道李舜臣和邓子龙卒于此役),至于电影本身我觉得节奏有点拖。最后的决战挺华丽,还秀个长镜头,弄得和游戏似的。

33分钟前
  • voyager1
  • 推荐

韩国民族主义主旋律,作为朝鲜半岛的主场作战,又是一代名将李舜臣的谢幕战,对于历史的一定夸张和戏剧性表现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李舜臣表演有点僵硬,从头到尾板着张苦瓜脸,家国深仇比起对儿子的执念似乎发生了一大一小的错位。

37分钟前
  • 灰啦
  • 还行

除了邓子龙都被黑了

42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陈璘被刻画成一个傻子,用蹩脚的中文在这里说二逼的话实在受不了

46分钟前
  • 24Frames📷
  • 较差

3.5,制作还可以,剧情挺难崩的

50分钟前
  • 麦克斯-普莱斯
  • 还行

普通战争片。和鸣梁海战比起来,差远了

51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小西真不是个东西!

54分钟前
  • 简单是美
  • 推荐

文戏偏多,海战偏少,而且海战还是夜景一半,短兵相接一半,所以不如《鸣梁海战》。明军的战斗力有点弱啊。虽然韩国演员练习中国话很努力了,但是既然有这么多中国话分量,为什么不找点中国演员来演呢,口音太容易出戏了。我们也赶紧可以拍甲午战争北洋水师之类的题材了啊。

59分钟前
  • 杜望川
  • 还行

5/10把鬼子拍那么帅,明子拍那么怂都是为了衬托棒子V5…服化道不错,日语流畅,汉语扯蛋!海战拍的好看…不知道的还以为中日韩才是后来的海上霸主…英荷西都是过家家!

1小时前
  • Roso♥罗小素
  • 还行

八年抗战,电影用了九年展现,韩国版抗日神剧。韩:没有大明朝搁那儿拖后腿,我们早把倭寇赶走了。日:我们只怕李舜臣。

1小时前
  • Covfef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