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而且无法自圆其说的剧情,崩坏的场景和人设(居然还敢说超越宫崎骏?
),再加上硬套进去的主旋律符号以及无处不在的抄袭。
是不是没有这几个元素中国就做不出动漫来啊?
照猫画虎就算了,抄袭还能抄袭的这么烂。
中国动画想要前进,先去认识自己的不足吧。
别动不动的就说啥“不小的进步了”,“国产动画刚起步需要鼓励”,“照虎画猫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
扯淡,倒退几十年的水墨动画片我看比这片强不少,还进步?
退步不谈就算了,谈个鸟蛋的进步啊。
我相信广大观众并不是气愤中国动画做的差,我们大环境在这摆着,动漫产业起步晚而慢,更缺乏规范,肯定做的不如人家,这都可以理解。
但是你明明做的不行还偏不承认,非要说那烂的不行的破玩意能和世界大师的作品比肩,这太说不过去了吧,传出去真TMD丢人。
我也相信中国有很多愿意做动画并且努力做动画的人,他们埋头苦做了这么多年,精神值得鼓励,如果让我为他们的精神与付出打分,满分是多少就给多少。
但是他们的精神和付出并不等于这就是一部好片子,我们水平所限做的片子就是烂,你制作人员就是累死了也不能改变他是烂片的事实。
单给片子打分,给多低都不过分。
两个事情根本就是两回事,偏要混为一谈给个平均值,这样才是错误的做法吧? 支持国产不是把烂的说成好的。
我们花钱去看,看了后提出批评,提出应该改进不足,这才是对国产的支持。
明明是烂片你偏要说他是部好看的大片,这能让我们的动漫水平有提高吗?
能算是支持国产吗?
这个片子画风真的很美,人物也很有中国风格的特色,虽然是比较早期,但是场景的唯美程度真的不输于一些日本动漫,我觉得画师画手都是好的,就是分镜和剧情太牵强了,这样的水准放到现在都是大制作的片子,剧情方面根本经不起推敲,人物情愫产生基本没有过渡,虽然我还想吐槽那个名字起得……如果剧情上比较流畅为了画面二刷也是没问题的,但是剧情真的硬伤啊,这么好的制作,剧情看着跟大头爸爸和小头儿子的一样的调调,跟52集动画片一样的即视感,觉得剧情该快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延长了很多,该慢的时候一下就过去了,都怀疑我看的是不是删减版,还有那个开头压了老人水果后面帮人家捡水果简直莫名其妙又多此一举?
明明剧中没有提到任何他有变得善良,莫名其妙就善良三好学生了,和那个公主明明不熟,都没几个片段也没经历什么事莫名其妙就感情深邃了,其实以前的片子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最近看了想提笔吐槽一下,又觉得有点可惜的,原来我们是可以做到这种水准的啊,一直以为不行呢,原来是(捂嘴)剧情……为了不让弹幕误导,整个片子我都是关弹幕观看,但看完这就是我的真实感受,就挺可惜的一部剧,我不相信那些制作的人看不出来问题在哪……
开场就被主人公的名字雷到了,始终不明白国产动画片为什么就是不肯好好为小朋友取名字,小明小龙小红小花伴随一代又一代成长。
中间昏睡过去,略去不计。
会放激光炮的怪物出现的莫名其妙,唯一憨态可掬的象神也成了炮灰,就是看不得动物为人类牺牲,象神你死的真冤。
插曲倒是百转千回,不是我预想中“啦啦啦啦,种太阳”式的欢乐。
震撼出现。
星星拼成象神,原地踏步缓缓前行,小龙仰望夜空神伤悼念,然后他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为了这个敬礼我也要多给一颗星!
阔别多年的少先队队礼,在看的我百感交集的同时也雷的我外焦里嫩。
国产动画,你太有心意了。
完毕。
新华每日电讯李坤晟 6月23日下午3点,苏晓虹长长舒了一口气。
她刚得到消息:《梦回金沙城》的首映档期改期,避开《唐山大地震》,票房可期。
“6年的制作过程中,我一直在向宫崎骏学习,争取画得和他一样好!
”作为制片人和编剧的苏晓虹说。
向宫崎骏学习 苏晓虹与动画电影结缘于2004年。
那年,被《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打得丢盔弃甲的中国动漫产业正重拾旧山河。
曾在国外从事期货和地产投资的苏晓虹嗅到其中商机,决定把投资重心转到这个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
当年最火的国产动漫当属《蓝猫淘气3000问》,可苏晓虹对这种可爱片没有兴趣。
“我想拍一部《埃及王子》那样的作品”。
那年6月,过去几乎与动漫绝缘的苏晓虹看了好莱坞梦工厂公司在1998年出品的《埃及王子》和2002年出品的《小马王》两部电影后总结出一条规律:国外的动画电影无非是用自己文化里的经典故事讲勇敢与爱的主题,讲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他们能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她说。
从小在成都长大的苏晓虹选择了当地的金沙文化遗址作为故事背景,“金沙遗址发现了中原地区少见的大量象牙,金沙人和大象一起生活,这不就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吗?
”《梦回金沙城》的故事梗概在苏晓虹心里酝酿。
但作为一个投资人,资金的回报才是首先考虑的问题。
投资大银幕的动画电影在中国是否有前途?
几年来,苏晓虹当时的决定不时被身边好友质疑。
曾在《触动》杂志工作的小唐告诉记者,因为资金回报无法预期,不少人当时都不看好这个行业。
毕竟能像近几年《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中国动漫太过零星。
更多的公司则可能因为一部在票房上失败的电影而消失,“远的不说,就说去年的《铁臂阿童木》。
票房惨败后,参与制作的香港意马动画工作室今年就清盘了。
” “必须向国际上的动漫大师学习,他们的作品都经过了观众审美和市场的考验。
他们怎么画,我就怎么画。
”2005年,制作团队在南京组建,苏晓虹确立了向宫崎骏学习的目标。
“美国人的高科技做不了,但日本人的手绘风格却并非不能达到。
”在苏晓虹眼里,宫崎骏是日本最著名的动画大师,向他学习,市场一定有保障。
从甩手掌柜到动漫专家 但很快,苏晓虹发现学习大师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小唐告诉记者,中国是一个动画代工大国,每年上映的国际动画大片大多数都有中国动画人参与制作。
但通常的操作模式是国外送来原画,提出具体的细节标准,中国的动画人就根据要求依葫芦画瓢地制作。
久而久之,这些专业人才各有各的一套习惯,但又缺少对动画电影制作的整体把握。
就和施拉普纳当年告诉中国队球员“怎么踢?
把球往对方球门里踢”一样,苏晓虹只能告诉“各有各习惯”的创作人员“就按着宫崎骏的画”。
但宫崎骏怎样画,她不知道,她的团队也不知道。
“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没有统揽全局的人才”是最大的难题。
“中国的动画电影没有张艺谋、冯小刚这样的大导演,就算有钱也请不到。
”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
很多原画的初稿,连苏晓虹这样的门外汉一看也明白完全没有达到宫崎骏的水平。
但她表示不满时,创作人员却直愣愣地说,我从来就这样画,要不你来画两笔。
很快,团队中的矛盾爆发了。
原画觉得编剧太过业余,自己根本无法把编剧不切实际的想法落实在纸上。
此时,苏晓虹觉得自己不能再局限于投资人这样类似甩手掌柜的角色,她必须参与到一线创作中去。
她在休息时间恶补了50多部国外的经典动画电影。
“我和团队一起看教材,看宫崎骏的电影。
一帧一帧地分析他画的头发分了几层;每个表情时,嘴唇怎么动;人物瞳孔里的细线怎么画,高光点在哪里;在不同的气氛下,同一个场景的色彩有什么区别……” 有一段时间,苏晓虹每天下班之后,就和导演一起分析当天进展,并及时向业界朋友请教,直到深夜。
第二天再跟第一线的创作人员分享总结经验,让他们去完善实施。
“一张不满意,我一定要创作人员重画。
直到效果和宫崎骏一样为止。
”6年中,《梦回金沙城》的原画创作画稿28万张,用纸3吨。
苏晓虹慢慢积累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动画电影制作标准:音效5-6声道杜比;每秒原画一定画满24张……曾经很少看动画电影的苏晓虹现在已是对动画电影的17个环节如数家珍的动漫专家。
“这部片子我做了6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确立了一套属于我自己的动画电影制作标准,整合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 不做“二日本” 男女主角骑着老虎穿过碧蓝澄净的湖面、绿荫参天的大树轰隆倒下惊起飞鸟无数、华丽宏伟的皇宫、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短短一分钟预告片里的剪辑画面精致得让人心醉。
但在获得好评的同时,也有网友表示了质疑: “男主角骑自行车的镜头让我想起了《侧耳倾听》,男女主角骑在动物身上奔跑不是《幽灵公主》吗?
” “男女主角一起看日出的场面,分明是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嘛!
” 网友颜台雪表示,学宫崎骏?
在中国,真的不看好!
苏晓虹并不介意宫崎骏电影的痕迹。
恰恰相反,她认为,日本人的技术标准、蕴含中国文化的故事情节和爱与奉献的永恒母题是中国动画电影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如果说学习大师就没有前途,那宁浩的‘疯狂系列’为什么又票房过亿呢?
”小唐认为,在中国有很多人学日本动画,但又总以自己的特色为借口偷工减料,最终只能沦为粗制滥造的“二日本”。
2006年,苏晓虹带着《梦回金沙城》的半成品参加日本东京动漫节和法国昂西动漫节,“欧洲人都问我们是不是给日本人做的代工,他们没想到中国人还能画这样的作品。
”那是苏晓虹第一次对自己的作品有了信心。
四年过去,苏晓虹说“影片在某些方面肯定和宫崎骏还有差距,但在一些技术细节的处理上,我认为这部影片已经超过了宫崎骏。
我相信这部影片将为后来者设立一个准入的门槛。
”
发行当天中午看的影片,刚看完的时候,我觉得,熟悉宫崎的观众会无语,不熟悉宫崎的观众能给片子挑的毛病也是多多,但是,我认为一部国产动画,在这样浮躁而投入不足的环境里,就算抄,能抄成这样子,也算是有6成诚意了吧。
于是,我当时从影院回家之后,就给了一个3星。
但是,请原谅我的后知后觉——今晨从各种报道里得知,该片投资8000万(请联系一个现实:这些年毕业的动画专业的学生,大多每天加班好几个小时,每月才2、3千块的薪水),宣传中充斥着令人作呕的宣扬主旋律和伪民族情结,并且大言不惭浮夸无度,,,,,我真的不想对其宣传再动用更多恶毒的评语了……联系最近的唐骏学历风波,我觉得,好比不管唐骏你多么成功(况且这部电影距离唐骏的成就还差很远很远),你起码不能欺骗不能无耻。
换到这部电影上,无论你画面多么洁净、无论我们多希望包容你的缺点,,,一旦这些建立在不谦逊甚至自大无耻的基础之上、一旦用来承载一些肮脏而不现实的目的,那么,这部片子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的一张画皮。
我不想修改打分,我保留我一开始对于这部片子纯洁想法的痕迹,但是梦回金沙城,你连1星都不值,你在中国动漫史上,连颗尘埃都不如。
整个个影片就像是一部美丽的异域风景介绍片。
画面真的很美,但是剧情太弱智了。
从头到尾就说预言金沙城会遭遇灾难,结果毫无悬念。
主人公从头到尾都那么弱智,看不出哪里感人。
最后那一扑,毫无征兆,以为要自杀呢。
1.好不容易抽中免费观影的机会,为了积攒人品还是硬着头皮的去了,本来以为会比想象中好一点,没想到竟然连比想象的还要差很多,珍爱生命,谨慎支持国产烂片。
2.编剧非常之弱,弱智到无法自圆其说、怪物和好人突兀的出现,而且还没回过神来就挂了,这种片子电影总局也不会剪,为什么不能花点功夫打磨剧本呢?
该下笔墨的地方不下,不该说的地方冗长无度。
3.少儿不宜,本来以为幼稚到可以只给5岁以下儿童看,没想到那个很突兀很无厘头的大BOSS出来时,电影院里面的一个小朋友开始惊悚的请求妈妈带他离开,可见他被吓到了,很严重的吓到了。
4.金沙城为什么会被咒语所笼罩?
那个怪物到底为什么会出现?
他被男主角的玉坠戳一下就死,为什么还那么威力四射,所谓一物降一物?
怪物设计的太粗糙了,黑色粉色相间的身体令人作呕。
5.所谓纯手工绘制的动画不过尔尔,离宫崎骏还是差很多,人物设计和绘制非常粗劣。
6.随处可见的植入主旋律符号很粗暴、很牵强,男主角行队礼时,整个电影院都无奈的笑了;难道去了一趟金沙国就从无良小混混变身社会主义好少年了?
感谢国家感谢党。
百亿票房下的动画片怪局翻开2010年的中国内地票房超百亿的卷轴,金灿灿的数字,喜洋洋的成绩,能让华语电影人感觉到由衷的自豪。
在这成绩背后,诸多的问题也不得不让人深思。
中小成本电影所面临的竞争困境,艺术电影无法见天的尴尬局面,以及商业大片在价值取向上的缺失,都是至今还难以解决的问题。
同时,在这百亿成绩的下面,还有一些片种的严重失衡。
2010年国产动画片的总票房近2亿,但其中有1.27亿的票房来自于《喜羊羊与灰太狼2》。
其余的国产动画片,都票房平平:《长江七号爱地球》是1701万、《黑猫警长》是1200万、《超蛙战士之初露锋芒》是803万、《虎王归来》是585票房、《虹猫蓝兔火凤凰》是165万票房。
而《玩具总动员3》、《怪物史莱克4》和《驯龙高手》这三部好莱坞动画片,总票房就超过了三个亿!
有评论说,这等于是国产动画的“孤羊”掉进了好莱坞动画的“群狼”中。
2亿,只占百亿总票房的2%,在这2%中,只有1%强是真正赚钱的!
这是国产动画投入与产出比的严重失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有人说国产动画片的诸多问题,象创作观念落后,不能与市场接轨,技术层面欠缺,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林林种种的总结。
但如果看过这部《梦回金沙城》之后,会对国产动画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有全新的认识。
“金沙城”遭遇冷处理《梦回金沙城》的票房不足150万,与2010年百亿总票房相比,好似一粒尘沙。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过这部影片的话,恐怕会还有着国产动画片竞争力不强的疑问。
《梦回金沙城》无疑是国产动画的一个经典作品。
现代的穿越元素,神秘的东方元素,唯美的画面风格,以及精致的画工,都是近年来少见的精品。
该片竟还入围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提名。
但最终因在美国的放映范围太小,而失去入围的机会。
不过这个成绩,可以说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闹天宫》之后,最惊人的。
但这样的成绩,为什么会在国内连150万票房都不到?
回顾一下《大闹天宫》的成功,可以对《梦回金沙城》的渺无声息作下解释。
上下两集的《大闹天宫》,分别完成于1961年和1964年,因为“文革”的影响,直到1978年才得以重见天日。
经典的作品经受得住岁月的磨砺,一旦重见天日,马上焕发出了震惊世界的异彩,成为世界动画史上的杰作。
现在反过来想一下,假如《大闹天宫》没被重新发现,其命运是不是也会和《梦回金沙城》一样呢?
现在动辄就谈动画电影是否适合票房市场,不适合的就少排片,甚至不上映。
《喜羊羊与灰太狼》适合市场机制,但这种长线投资的系列,能批量复制吗?
这种以低幼为受众的爆米花动画,能继续动画技术或者创作水准的提高吗?
在动画大国日本,《机器猫》、《柯南》、《蜡笔小新》等系列作品,每年都能笑傲票房榜,但高居榜首的则永远是宫崎骏的单片制作。
可是同样宫氏风格的《梦回金沙城》扬名海外,在国内却缺少最基本的关注度,不禁让人试问,如果宫崎骏在中国,他还会有那样的成绩吗?
国产动画何去何从 说国产动画片的水准不行,却有《梦回金沙城》这样的精品之作。
诚然,在3D等技术上,国产动画还不具备和好莱坞抗衡的实力。
但在二维作品上,内地动画人的实力,早已经是世界水准。
《梦回金沙城》是由专门为宫崎骏公司制作动画的内地公司制作。
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动画巨头、日本动画公司,把制作都瞄准了中国内地。
为什么?
因为这里有最优秀的动画技师,却拿着只相当于他们国内同档技师几十分之一的薪酬。
国产动画界,变成了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等于是低价出口原矿石,高价买回汽车、家电。
再来看动画市场这块大蛋糕。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内地动画市场的总票房,应该在6亿以内,占全年电影总票房的不足6%。
这块蛋糕,被国外动画至少分走了60%以上。
随着“动漫一族”的成长,动画电影在总票房中的百分比,会逐年加大。
而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内地的动画、漫画界逐渐被好莱坞系、日系的动画产品占领主流市场。
所以,外国动画在这块蛋糕中所分的比例,也会逐年加大。
单靠一个“喜羊羊”,是不会改变这种状况的。
而一旦向外国动画跟风,可能会得到一时的票房,失去的则是原创能力。
现在摆在动画人面前的问题是,这块蛋糕到底怎么分?
只有通过不断的扩大市场份额,才能挡住来势汹汹的国外动画。
但怎么扩大市场份额,则不光是动画人自己的事情。
宣传、发行、院线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所动作。
特别是发行与院线环节,要克服“国产动画票房差”的短视行为。
票房差,但是不等于没有。
如果让国产动画,永远都尘封在片库中,那无疑是把市场份额拱手送给国外动画。
与《梦回金沙城》类似命运的还有《小兵张嘎》,经过了数年的努力,凭借制作经验编写出数本教材,却进不了院线。
国产动画,不管是政府出资,还是民营公司出资,都属于“内资”。
如果不改变目前这种状况,白白浪费了巨大的投资,换来的会是投资者热情减少。
同时,因为缺少投资,会导致技术革新能力降低,技术差异逐渐加大。
最终,内资会退出市场,为好莱坞、日本的外资让道。
到时候,就不是分蛋糕的问题,而是在外资留下的残羹冷炙里,分得半杯羹。
动画片哪去了?
再看这样一组数字,从2004年起,国家首次颁布了有关动画产业的相关政策,随后国产动画年产量不断增加,仅2005年一年的产量,就是过去11年的总和!
从制作产量,电视动画市场上看,还是在逐年增长,有着显著成绩的。
但看下国产动画的电影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
2009年申报备案的国产电影是116部,批准备案的86部,全年获得播映许可证的国产动画电影27部。
可能在大银幕上的看到的国产动画电影,能数得出名字的,能有几部?
难道,这些国产动画电影都“梦回金沙城”了?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10/07-09/2391694.shtml 从傲慢无礼发展成谦卑成熟 可否借孙悟空说成长故事 去年,全国制作完成电视动画片共322部、171816分钟。
对比“产业”起步的2003年4200分钟的产量,6年增长约40倍。
同时,全球约有80%的动漫衍生产品上印着“中国制造”。
不过,有多少中国动漫形象能够纵横世界?
在几年前的一次调查中,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里只有“孙悟空”是本土的,“有市场没形象”的原创动漫产业现状曾让业内人士尴尬万分。
“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暨2010卡通总动员(2010CCG EXPO)”动漫衍生产业和投融资高峰论坛昨在沪召开。
今天,各国动漫人将在苏州讨论动漫产业的全球合作。
业内人士希望能通过海外动漫产业的成功模式,为正在努力铆接产业链各环节的中国原创动漫,提供产业升级的灵感。
哪怕是“8D”,技术也无法洗牌故事 正在上映的《玩具总动员3》,用3D技术为这个跨度15年的动画系列片画上句号。
在技术派影迷为戴着3D眼镜看动画的立体效果惊呼的同时,《玩具总动员3》却用影片主人公15年的成长故事,回应技术大于艺术的质疑:技术像约会时的衣服,能让你眼前一亮,但是故事才是决定电影和观众这对情侣是否能到一起的缘分。
“技术洗牌”是动画行业无法回避的话题,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应用,已经让《狮子王》为代表的手绘动画成为回忆。
不过,一向以技术前卫形象出现的美国皮克斯公司却称,“最成功的动画片,不是那些在影院中引爆尖叫的技术流,而是几年后你还能记得住形象和情节的影片。
”凭借《飞屋环游记》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皮克斯的故事创意总监罗尼·卡门告诉记者,不管是3D、4D,哪怕日后发展出“8D”,技术改变的只是电影的制作和观看模式,“说一个好故事,才是电影最原始的工作。
也是一部动画片最值得炫耀的部分。
”在卡门看来,技术不是动漫艺术的决定因素,中国动漫业完全不用急于采用最先进的技术。
虽然美国一直是动画技术的领军国家,但是哪怕在皮克斯浓重的光影下,日本的宫崎骏依旧被奉为偶像。
他至今坚持手绘,很少使用所谓最先进的技术,这种坚持一直到他最新的作品《悬崖上的金鱼姬》。
更“夸张”的是,宫崎骏还故意做减法,尽量让他的作品画面风格简单,故意标榜“手绘”和流行的计算机动画对抗,强化故事本身的吸引力。
在《宫崎骏的暗号》中,宫崎骏公开挑战计算机技术,“在技术年代,一切都可以靠科技来轻松完成,可我就是不喜欢顺风车,绘画不可以投机取巧,故事更不能依靠技术叫卖。
”他甚至告诫晚辈“最好不要碰电脑”:“看起来电脑技术使人自由,其实很容易使独具匠心的制作变成流水式的生产。
计算机动画还有3D技术,大家不能向一个风格投降。
” 但遗憾的是,时下许多动画工作室要求应聘者至少掌握5项动画应用软件。
有人说,“这里已经将以往造梦的动画,变成纯粹的技术活。
”宫崎骏“不能向一个风格投降”的忠告,此刻更像是对动画艺术式微的忧虑。
换个角度看经典,不妨想想“后现代” 动漫行业的理想模式,是从电视播放和相关出版物中收回成本,然后以形象授权和衍生产品盈利。
1980年代开始在中国风靡的《铁臂阿童木》,去年推出了全新电影版。
几乎每年都有新内容的系列故事,前后说了30年;授权产品也从铁皮铅笔盒上的印花,发展成全系列玩偶。
而30年间,这些授权产品的产值超过了300亿元。
同样“集体怀旧”的中国动画角色,唱主角的也只有超过20年历史的孙悟空、哪吒、黑猫警长、葫芦兄弟。
很多看着动画长大的“80后”,发现陪宝宝看的动画中的主角和自己小时候的并没有两样,故事也还是一成不变的“好人捉坏人”,只是市场上相关的衍生产品却很少,宣传时也强调“怀旧收藏”,而非“流行消费”。
同样的怀旧,为什么海外动画比中国原创的盈利效率高?
有专家开出“药方”:“经典同样需要现代意识的解读”。
这几年,中国动漫迷追捧的动画形象,有《机器人瓦利》里未来地球废墟上的机器人瓦利、《海底总动员》中为找寻孩子游遍海底的小丑鱼和《美食总动员》中生于厨房做得一手好菜的老鼠。
他们看似没有共同点,故事却集体充满现代意识,集体笑傲票房,领跑衍生产品市场。
“我们没有具体的现代意识和感人标准。
”罗尼·卡门说,皮克斯每部动画片的编剧有六七人,每个人都得提供感动自己的细节去补充剧情的各个段落。
拍摄《飞屋环游记》时,卡门的父亲躺在病床上不能说话。
那时,哪怕在工作室,卡门眼前也时常闪回童年被父亲领着从老家菲律宾来到美国的情形。
“我爱他,但是我知道时间不多了。
”于是,卡门把自己的感情放进了《飞屋环游记》开头的故事中:在艾丽去世后,老卡尔被思念包围,固执地保持着屋子里的陈设,一遍又一遍地翻看那本家庭老影集。
夸张的动漫角色的眼睛后面,原来是不折不扣的真情实感。
成长和失去,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感觉。
在海外动画人眼里,《飞屋环游记》编剧加强感情戏的做法是重塑经典时可以普遍运用的:“以中国观众熟悉的动画形象孙悟空为例,猴子从一开始的傲慢无礼,发展成最后的谦卑成熟,是什么改变了他,他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能让人对照自己的角度。
只要换个侧面,经典同样可以很现代。
” 本报记者 王磊自己小感慨:中国动漫的悲哀,让喜欢看动画的我们黯然伤神。
近期上映的《梦回金沙城》10分的评分只拿到了4分。
中国动漫什么时候才能摆脱日漫的影响和强势的美国技术的冲击。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多出些孙悟空这样的经典人物和影片。
而不是贪多的《蓝猫很多问》,只追求长度。
要学会在动画中给下一代讲故事,不是一味的重复。
╮(╯▽╰)╭悲剧
昨天晚上在新闻里看到国产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的预告,说实话看上去很不错,画面和背景都很精致。
可是,预告里仅仅4、5个场景吧,一个小男生骑着自行车从城里的街道穿梭而过的镜头,马上让我想到了宫崎骏的《侧耳倾听》里的一个镜头,那分镜和男孩骑车的动作简直是一模一样啊,然后还有一个应该是男女主角的骑在一个动物身上在草地上奔跑,这不是和《幽灵公主》里的那个镜头一模一样吗orz不过不管怎么说,画面和人设是过关了,不知道剧情怎么样还是期待一下吧
都是一些没童真的人,不会欣赏就别乱评论,你会写你会拍,你的不烂你来啊,就只会缩在那乱评,不要觉得你看过很多动漫你就是行家,我呸,别逗了。中国动漫这样又怎样了,你觉得国外的好,那是国外的,这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风格,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比起国外的大众化,我觉得这样很好很好,我期待二
豆瓣打分3.7是真有他的道理的
算是儿时回忆吧
小时候看过
错过了电影上映期,经过漫长等待终于等到在线能看,等来的却让人有点失望,很想知道这部动画最初是创作给哪个年龄段看的,故事情节简单,连贯性有点差,小龙形象像小学看图写作里的人物,公主、象神、能量体看到宫崎骏的影子,唯有画面和音乐还不错,算是国漫的进步吧,还是要支持下
不错的啦
看了一下就看不下去了,场景不错的,角色、剧情、配音都是硬伤
我记得是初中八年级看的一部电影,当时上海卫视还在播放爱情公寓,当时青春懵懂感觉还不错,现在看来是真心一般,剧情和绘画风格很明显在模仿宫崎骏的幽灵公主
我觉得挺不错的尤其是画风很唯美、典雅
故事差,配音烂,BOSS穿越自凉宫春日,最后居然还有少先队礼,雷死我了
最无聊的一次观影经历!
有点被低估了吧 剧情可以 结合民族文化 当时看的时候还每个观众送了拼图
明明就被大众骂成那样,新闻还无耻地说“获得良好的口碑”,真是不要脸!
故事可以再完美一点,画风可以再精致一点
2006年开始制作,耗时间3年多,耗资8000万,票房120万
大家都骂的好狠,在我当时看来,画风很不错,中国元素很多。我是蛮喜欢的
真烂片也
国产动画走到这个水平,我们应该感到荣幸!虽然看到有人说像宫崎骏,(宫崎骏可是把作品拿到奥斯卡上),证明中国动画电影已经向国际一流水平看齐了。这样的制作水准,画面和音乐如此优秀,加以更好的剧本,一定会让国产动画达到另一个高峰。喜洋洋虽然票房很好,但是哪个敢以此片作为中国动画的代表?
虽说剧情不是怎么好。但在当时能做出这种画质。算是很不错的了。
支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