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几天的努力之后,《四世同堂》终于进入了30大观,这部剧让我看的一发不可收拾,昨夜又是一个不眠夜,可能这就是所谓“经典”的力量。
看这部剧的时候还穿插看了《南京!
南京!
》同样是表现国恨家仇的,侧面描写对我的冲击力似乎更大一些!
这几天的国恨家仇被升华到一个境界,心中充满了愤怒,对日本人的感情也不知道如何安置。
相比《南京!
南京!
》一个个悲壮的大场面,老舍先生这部剧的细水流长倒把我的心刮的更痛!
日本人,疯狂的侵略者让我觉得已经谈不上人,更可恨的是那些欺负同胞的中国人。
在这部剧中有太多这样无耻的人。
大赤包是一个,这个女人凶狠毒辣到一定境界,看他发飙的时候总觉得这个人是疯了。
为了到达目的不择手段,看她的眼神只能说是凶残。
但无论如何如,在某些时刻,她还能说的上是个女人,到家里男人是个窝囊废,还是个要脸的窝囊废,她的家里人怎能不累?
冠晓荷,就是那个要脸的窝囊废。
越看到最后越是来气,赵宝刚演的也是进入一个境界,让我看到冠晓荷这个人的时候都想直接跳过,倒是看到他被活埋的时候心里才解恨了一些,这样的人活着只能祸害别人,死了到更干净!
他为了做官,宁愿自己的女人去做军妓;为了活着,她让自己的女儿去卖;为了巴结,他出卖了自己的邻居,甚至自己所谓的兄弟。
在他那里,真理永远掌握在权位之人手中,日本人是他的一切,他的忠日指数达到98,连日本人都不感相信,这样一个人能干出点邪恶的事情,干出点狠点的事情也还能说的过去。
但是他偏偏什么都不是,他的能耐就是百个七八桌,来点情调,吹吹牛,仗着自己的亲人当处吹嘘。
真到老婆有危险的时候,他倒像个大屁虫,什么都不冒一下!
越说越来气,像大赤包那样的人是恶,但起码还是有自己,在某些时刻是不低头的,最可恶的就是这样的墙头草!
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
不说这个人了,真的超级生气!
祁瑞丰,你能在窝囊点吗?
死了干净!
又是一个可怜可恨的人!
胖菊子,……………………
刚看到中央一播放四世同堂 我就去书店买了书 书并没有被摆在很显眼的地方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 找到之后才觉得更加珍贵据说是写得比较出色的抗战作品 我其实很少看这种激发民族气节的书怕看了太气愤 而看不下去 本来是想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的 但是看着电视觉得太气愤了 一直没敢翻书 所以我是没有看过原著 也没有看过老版的电视剧 也没看过关于这个新版电视剧的任何褒贬评论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 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因为里面很多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都想为他们说几句 这是很难得的我最想说的是妞子 甜美的小丫头 有着与年龄截然不符的懂事 在那个所有北平人都吃不饱肚子的年代 她说着妞子不饿 妞子不饿 要把曲奇留给爷爷吃 可是最后却饿死了 转眼日本就投降了 中国胜利了 北平城的人们都欢呼着胜利的喜悦 可是妞子没有了 满天璀璨的烟花又怎能补偿这幼小的生命还有小文夫妇 人家都说戏子无情 可是这对唱戏的夫妇却让我们刮目了 他们是那样的恩爱 如果那只是小爱 那么他们宁愿饿死也不给日本人唱戏 最后的最后 双双射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下 死得美丽又壮烈 那就是他们的大爱 还有高第 开始的时候 只觉得她是个清秀的女子 温良醇厚 怎么都不像冠家的女儿 好在结局是她得到了幸福 我一直觉得冠家人之间根本没有亲情 女儿被父母利用 当作他们攀升的工具 恶毒得如此苍凉 只能说他们演技太好 后来才知道扮演冠晓荷的居然就是传说中的赵宝刚《永不瞑目》《奋斗》及《我的青春谁作主》的导演 见识了这部电视里还有许多生动的小人物 四爷爷和四奶奶 钱伯伯的亲家 那个巡抚 那个经常打媳妇的车夫 那个日本老奶奶 已经做好心里准备了 决定回去看老舍先生的原著
原先就读过《四世同堂》那是很久前的事情,很多情节都有些模糊了,央视播放电视剧,又激起了我的兴趣,从书店买了一本认真的读了一遍,而且是对照着电视读。
掩卷而思,觉得书面的远比图像的来的清晰。
央视的电视剧应该算是比较有水准的,而且还找了那些名演员来演,着实下了功夫,宣传也很到位,但看片花是没有什么纰漏的,可是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觉得改编的痕迹太重,让人觉得面目全非,没有了原剧的那份凝重,而故意的将个别人物性格鲜明化,却扭曲了小人物的真实心理。
觉得这是一份缺失,若是按照原来的剧本走,那可有的看了,还原小人物的内心,还原小人物的灵肉,那才是真实的尊重生活,尊重作者。
四世同堂37的剧情结构会比旧版伸缩度高很多旧版风格更厚重 新版轻快了点 选角也是先入为主的看旧版更有感一些掺入了一些戏略 戏说的成分 这样改编 让特有历史的凝重感荡然无存 没意思 桐芳哪有这么风头 还盖过大赤包 和原著差太多了胖菊子倒是和原版很像啊你喜欢的人 她对你不好 那也得默默忍受 那是爱他的表现 爱上一个人了 就不能改变 这才是纯洁的爱情?
小崔这是风风火火一粗人 粗中又粗了改编的地方不少 把排长编成临时加入顶替钱诗人的位置 加高了悲壮性还有和钱先生一并的爱国青年殉国又殉情了不知道是不是的确的先入为主 但起码反派角色里 晓荷瑞丰之类 的确是比不上前作不知道赵宝刚和瑞丰对戏的时候 有没有一眼望过去都是二十五年前的自己感觉可是你能不能给给我个面子啊 老街坊 老朋友了 咱们的交情算帮我 我忘不了你 你也忘不了我 不送 不送 留步啊赵宝刚演的不如二十五年前的冠晓荷和自己 但冠晓荷的戏的确仍是有趣的紧 此乃天亡有楚 非战之罪也13 晓荷 以后就是厅长 省长 主席 啊 哈哈哈哈 14的反派角色都很出彩 很有味了 李科长 麻烦 麻烦啊 就是太老实 这两句话把书上的内容体现的是惟妙惟肖啊 真是形象了我是不是人不要紧 重要的是 咱们现在应该要好好的坐下来讨论讨论这件事情 这样金句怎么好像在书上没有多少印象高亦陀是不错的 说话还有一二三四 还能打个比方 说出改朝换代的理由 把你我他的关系 还有局势的客观因素 都分析的面面俱到的 也是好口艺剧情改太多了 居然把主线引到幕后的钱先生提前引到台前 提前量超出许多的找瑞宣加入宣传组了晓荷也是慢慢入戏了 不成问题 不成问题 都有办法 都有办法 哈哈哈哈瑞丰的应当是这样 应当是这样 这一套词组强调两次的效果还真的恨fun很有趣很有喜剧味道啊那个蓝东阳越看越有些小马的意思了 觉的这个反派三人组渐渐有新版的风格了冠宅:蓝东阳干什么呢 谁知道他干什么呢 神经病 呵呵呵呵小崔这剧情改的 多了几分悲剧色彩 崔老爷子反而却连个崔子都没有成改编的剧情 你跟大赤包吵架 哪回我不是向着你啊 转眼之间 你跟桐芳吵架 哪回我不是向着你啊 真真是八面玲珑之模范人物祈府:你看 他还会拱手 你看 他还会说岂敢 岂敢 富善的配音一点都不显老态的质感 明显和年龄段不符 而且散场时候有一句jesus 字幕都没有译出来日本老太太不讲英文 长在中国 倒改说中国话了大赤包真是6,李四爷就败在不够圆滑了,或者说她的圆滑克制了李四爷的刚正22后很多改编的剧情 都不按原来套路来了 主要是把时间线都打乱了小文先生举手投足真是满满的满清旧贵族气质高第把短发的头发披下来,真是秒变清纯天天看相聊天 都快可以到东安市场摆摊子了 哈哈哈哈 陈野求的末世相替成了刘棚匠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幸好只有八年 要是十六年 三十二年 像蓝东阳这样的人 就满大街都是了绕圈一周 癫男方六 哈哈哈哈这老太太一会中文一会英文 也是六看最后抗战才胜即欢庆烟花场里 众人席开数桌 榥筹交错 但外攘之后 离国共内战 大跃进 反右 文革之后的开放盛世 却还有那么一段不咸不淡的距离 祁老人会走到哪一程 二世 三世 四世 又会如何呢只愿一雪国耻早来还家 复了山河仍需后生重塑月圆之夜尽是太平岁月 花香之地都是和平景色
看懂了战争中人性,把人性却表演得淋漓尽致。
瑞宣 文雅略带忧郁,包含正义之气瑞全 血气方刚钱默吟 满腹经纶,投身革命白巡长 狡猾却正直瑞丰 实打实的汉奸等等。。。。。。。。
槽点实在太多,其中离谱的有:最初,瑞宣的学生竟然全是洋人,并且他跟学生说我们亡国……仲石杀死一车鬼子被实名公告出来,还用得着冠晓荷去举报?
瑞全和王排长一起以送殡之名逃出北平城,竟然各自背着个大包袱,难道不怕搜出来惹嫌疑?
瑞全就算了,王排长是败兵,竟然也有行李??
瑞宣教一群洋人学生读英语单词……很多时间线混乱……如果没看过原著可能觉得很紧凑。
钱默吟的角色定位是本剧最差的,无论从行为表现还是语言,都看不出有鲜明的反日热情和仇恨。
严重削弱了小顺儿、妞子、李四奶奶和白巡长等人的影响。
刘棚匠离开北平前,把妻子托付给瑞宣,结果刘太太沦落到当了日妓两年,这改编……是陷瑞宣于不义。
日本老太太起初出场时说普通话,结果最后宣布日本投降却说起英语,目的是通过瑞宣的口公告这个信息,这里存在严重的逻辑弊病。
随着日本投降的消息到来,钱默吟及其小孙子,还有富善先生获得释放,被戴上黑头套弃置在野外,然后鬼子离开了。
目的是为了不让他们认出监禁的地方,这真的有必要吗?
都战败了,还做这些多余的功夫。
剧终,北平放烟花庆祝,小羊圈里大排筵席,嗯??
不是都穷得叮当响,正闹饥荒吗?
一些感情戏处理得比旧版要好,如:胖菊子和蓝东阳如何勾搭一起;长顺和寡妇如何暗生情愫(原著长顺并不情愿);桐芳如何准备炸药密谋诛杀鬼子;瑞全和高弟同志反日的情感升温等,都是值得肯定的,这也进一步丰满了原著省略的部分。
总体评价:7分!
两周前看完,已经错过了表达读后感的最佳时期,但还是要记一下。
小时候学语文课的时候有一个灰常伟大的梦想,就是把老舍巴金这些人的小说都看一遍,而不是只能局限在书本上的选段。
可是等到有权限有自由有时间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正眼瞄过。
这不是一部我一直想当然的恶俗的宅斗剧,而是抗战背景下一群平民百姓的生活写照,却依然让我久久回味,挥之不去。
这里没有慷慨激昂的抛头颅洒热血,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潜伏战无间道,更没有大快人心的反恶锄奸,有的只是一群小人物为了生活所表现出的迥异的行为举止。
虽然有的令人厌恶不堪,有的令人为之动容,但其实存在即合理。
只是看着看着,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四世同堂之首的老太爷活了一辈子都有好多事情没有想明白,所以我现在想不明白也是正常的,不要想太多啊不要想太多。
2012.3
看完电视剧,因为那些人和那些事,我就想着何时有空就翻阅原著小说。
真是要多谢老舍,让我看到了战争时期,北平胡同里平常人家发生的不平常的故事,战争不止是前线的厮杀、百姓的逃亡,战争对于在家的普通百姓而言产生了痛至骨肉的强烈影响。
哲学、政治都会提到“价值观”,我也会想,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现在看来,在面对变化、事故时人的反应和行为,才是深入你血液的“价值观”。
看看那些人:大赤包、冠晓荷、招弟、祁瑞丰、菊子……钱先生、祁瑞轩、祁瑞全、高第、尤桐芳……李四爷、白巡长……再看看他们的选择和言行地位财富和民族大义,大赤包们选择了前者,他们甚至能为前者出卖人命,钱先生等诸多家庭的家破人亡就是冠家向金山上攀爬的垫脚石;菊子离开了没有一官半职的瑞丰,还联手蓝东阳陷害义姐大赤包、夺走她家的官职和财富……在大赤包们看来,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同当年的满洲建立大清朝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既然无区别,那对想当官的人来说,可谓一个“乱世出英雄”的好时机。
钱先生们选择了后者,他加入地下党,邀请瑞轩一同帮忙进行暗杀日本军官;瑞全索性离家出走,到战场前线;桐芳虽然没参加任何政党,但她对冠家和日方的仇恨,让她大义凛然地选择用炸药桶日方共死;高第虽是大赤包的女儿,却选择了日方特务身份作为我方在日方的卧底……李四爷和白巡长,虽然在日军进驻北平后仍旧做着芝麻小官,但他们的心也总是向着街坊邻里的。
大赤包要李四爷挨家挨户收铁,用于上缴日军。
李四爷一开始是拒绝的,他知道各邻里街坊的苦。
冠晓荷用高价位逼迫李四爷,李四爷低头上门却改不了倔强,白巡长为减少可能造成的更大损失,笑着打圆场……这些个事儿,真是数不胜数。
除了个人的选择,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母子女、亲戚邻里之间的微妙联系。
大赤包和冠晓荷对待自己的女儿,不仅谈不上“宠爱”,更极尽地“利用”女儿。
大赤包让招弟、高第招待特高科长李空山,女儿作为公关攻破李空山,大赤包做了慰安妇检查所所长。
招弟是个爱荣华富贵、穿衣打扮的单纯姑娘,为了自己的心头好,她听妈妈的话;为了自己的心头好,她被李空山骗取了自己的贞操。
大赤包本想将这个乖女儿送到日本高官的怀抱中,以此换取自己更多的利益,这一计谋就断送在招弟的贪和李空山的欲念之下。
大赤包被陷害入狱后,只剩高第和冠晓荷相依为命。
高第通过做洗衣服类的粗活养活游手好闲的冠晓荷,当高第的生计愈发苦难的时候,冠晓荷作为父亲,难以启齿地提出“那你去卖呀”这一提议。
高第愤然绝望。
原来,这世间并非所有的父母都会将自己的子女视作掌上明珠,即便是官宦、商业人家也会将子女作为自己前途、生计的筹码。
虎毒不食子,但是也可能做出将子女作为诱饵的自私行为。
“因为穷,不懂得付出、自私自利”,这个观点在小羊圈应该是个伪命题。
从钱先生家的白事开始,胡同内的各户人家都因为抗战而接连遭难。
李四爷这个里长是主持白事的江湖人,也算得上是邻里们的主心骨。
李四爷去各家筹钱帮助钱家、小瞿他们办丧事,还挨家挨户地请求大伙儿替方六写保证书,用保证书来证明方六的清白,希望日本军可以放出监狱中的方六。
有个网友在弹幕上感叹说“穷不帮穷,更要被欺”。
当时,日本军攻破中国的各地政府,却没能打破小胡同内的暖暖人情。
大赤包的生死可谓是《四世同堂》剧情的分水岭。
大赤包活着的时候,这个要权多事的女霸和周围的小走狗们一同主导了各类荒诞事件,令看客我欲罢不能。
大赤包死了之后,戏谑少了,虐心虐人的故事因日军而增多,杂粮的有限配给、其他食物成了稀缺品也成了乞丐明抢的目标。
最后妞妞也被饿死,她再也不能活着见到胜利的曙光。
太爷爷抱着死去的妞子时候,得知了日本投降的瑞宣一度哽咽,我也忍不住因人间疾苦而泪眼婆娑。
说实话,这一部分的魅力有所减少。
根据记录,《四世同堂》原著中最后的13段是从英译本中被再译成中文,原文在文革中被毁。
或许,这是最后一部分略显逊色的原因之一。
哎又是文革,看了太多关于文革的小说作品,当《四世同堂》步入尾声、准备迎来和平的时候,我内心没有释然,默默地说着,还有内战、还有文革呢。
在时局面前,百姓显得这般无力。
最后,来说说我所喜欢的黄磊。
黄磊所扮演的锐宣,是个心有国家、也放不下小家的读书人。
在抗战后期,他对白巡长说:“如果咱俩谁被逮着了,绝对不能出卖战友”黄磊的大眼睛散发出坚定的光芒。
尤记得黄磊在《橘子红了》当中所扮演的耀辉,最后因懦弱离开了秀禾。
那个怯懦胆小的黄磊,终于在《四世同堂》中展现出男子汉的英雄气概。
2009版的《四世同堂》拍的还挺好,没想到是黄磊主演的。
第一幕场景是在嘈杂的市场里,吆喝声几乎盖住了演员说话的声音,我还以为这是80年代拍的呢。
越到后来越被演员们的演技折服,黄磊饰演的祁瑞宣,是一个有思想有骨气的读书人的形象,他虽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去跟日本人抗衡,但一直抱有一颗为抗日贡献的赤胆忠心。
陈昊饰演的祁瑞丰,把一个没心没肺,自私自利的汉奸刻画的淋漓尽致。
还有就是赵宝刚饰演的冠晓荷,代表了那个时代,一些人只贪图荣华富贵,连祖宗都可以不认,趁火打劫不管其他人的死活,身为中国人竟然还帮着日本人一起欺负中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宁可出卖自己的女儿和小妾,可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冠家与善良的街坊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视剧中也通过许多镜头进行对比,比如祁大爷寒酸的与街坊四邻们过着生日,冠家张灯结彩大鱼大肉的伺候着日本人。
这些镜头的对比让我强烈的感到十分的不平,好人就过得那么凄凉,坏人竟然还这么逍遥。
但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冠家做了那么多坏事,最后也都一个个死的很惨,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从另一个角度看,日本国民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冠家对面的一家日本家庭。
日本老妇人的两个儿子死在了中国战场,儿媳妇又被调遣去劳军,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人民的伤害,以及日本侵略战争不得人心必败的结局。
这部电视剧也让我想到不光在那个时代有一些中国人为了一己之利而卖国求荣,就算在现代看似和平之下的中国,同样还是存在。
虽然没有到卖国那么严重,但是也是变相的在支持别国欺负中国。
比如说苹果公司、三星公司,近几年“孟晚舟事件”、“三星爆炸门”中国被禁止召回问题手机,都很明显的赤裸裸地欺负中国,但是每到苹果出新的产品还是有人争相吹捧和购买,这在战争年代就相当于捐铁给日本让日本造打中国的子弹。
日本人一直在强调侵略中国是为了帮助中国建立一个美好的大东亚秩序,美国何尝不是在用这些糖衣炮弹迷惑我们。
所以在当今这个时代也要保持警惕,铭记国耻。
我既没有看过《四世同堂》原著也没有看过老《四世同堂》电视剧,我斗胆谈谈我看到至今还尚未演完的新《四世同堂》剧。
我承认,我是被这首慷慨激昂的主题歌吸引的。
让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京剧强大的生命力。
另外让我感受到活力的就是老舍的原作。
某日我去书店,亲见一位很年轻女士询问店员要买《四》,店员面露难色答道:断货了。
此乃本地首屈一指一书店。
我想她一定是被电视剧所吸引,然我看到如今,说实话,我还没有认同演员们的表演。
除了黄磊老父黄小力扮演的钱先生还有赵小刚张力十足以外,众主演还没有谁演得出色出彩。
所以我为老戏骨们而喝彩,看到冠先生的汉奸相我真是融入了戏中,忘乎所以地在心里暗骂。
而究竟什么让这部戏为大家所喜欢?
买断货的书可以证明。
我才几天之前看过了巴金的《随想录》,其中怀念老舍的文章我含泪读完,深深地勾起了我对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的惋惜,我扼腕天才的失去。
我猜测原著中大量对城市的观察,我猜测原著中大量对国家的爱没有通过黄磊的表演流淌出来,我猜测原作中精巧而细致入微地描绘各式各样穷人生活细节的故事,可以允许压缩改编成30几集的电视剧,我猜测作品中活着的语言,我猜测作家创作时对汉奸嘴脸的大量观察,甚至直面冲突,我猜测一个文弱的知识分子用笔当做刀子。
既然谈到剧情,不可避免提到大赤包。
她被有意的戏剧化,更加亲和年轻人的口味,但是我们不妨考虑一下:那个时代,如果我们——你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会怎么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会祁大爷那样做吗?
都会祁家老三那样扛起枪吗?
政府的军队节节溃败了,我们不会信仰崩溃吗?
没有钱取暖没地方买粮,我们就不会为侵略者唱戏吗?
我把我自己问住了。
三世同堂谁去养家?
两世同堂谁去扛枪?
90后是用纸尿裤养大的啊。
我现在在学日语,在学习日本文化,我试图思考日本人和战争。
我一度认为:中日空间距离近,就像德法,两伊,巴以,摩擦在所难免;我一度认为:日本人贴近自然,这使他们产生了强大向心力,心理上需要一个忠于的目标;我一度认为:日本人的精神深受海洋性格——自然环境飘忽不定——的影响,这就决定了他们生命的漂浮不定,以及他们轻视甚至矮化生命的态度,以致南京的灭绝。
我曾经试图用以上诸理由去化解心中横碍在中日之间的结,但是最终我还是不能。
五千年悠悠中华,只有这一次,只有这一次被外敌全面侵略,我心中无法释怀。
不能原谅日本淡化历史的行为,更加不能原谅中国人忘记这段无比的羞辱。
这下真真地扯远了。
我既没有看过《四世同堂》原著也没有看过老《四世同堂》,所以在这里胡说八道真是不识天高地厚。
还望大家谈。
老舍 巴金的作品好像
先看到新版,很好看
还行
总体7分。槽点实在太多,其中离谱的有:瑞宣的学生竟然全是洋人,并且他跟学生说我们亡国……仲石杀死一车鬼子被实名公告出来,冠晓荷还用去举报?瑞全和王排长一起以送殡之名逃出北平城,竟然各自背着个大包袱,不怕搜出来?瑞全就算了,王排长是败兵,竟然也有行李??内容过多,干脆边看边记录,写了个剧评。
没有那么神嗷但也很神了
演员选的都不错,挺怀旧的片子,可以细细品。
看到了第七集,实在是看不到去了,怪我太没有艺术细菌,太浮躁了
黄磊形象不错,勤勤漂亮,把这么一个个性不鲜明的韵梅演出了神韵,赵宝刚是个好导演,没想到演技如此出神入化
赵宝刚竟然是位如此优秀的演员!!!
重整河山待后生
画质有点模糊不清,保存的不是很好,相比之下,我可能更喜欢《茶馆》吧。《四世同堂》的格局虽然更大一些,情节也更复杂,但正是人物关系的复杂性致使情节不集中,没办法快速吸引观众,看了两集,有些看不下去了。
还是更喜欢老版。
看过 那时还是跟奶奶一块看的呢
台词念的跟演话剧似的...但抗战胜利还是赚足眼泪的...
不知道为什么,老版片子一翻拍就不如以前好看,感觉这部剧的京味儿少了不少,黄磊和蒋勤勤演的不错。
为什么我觉得一般
不是我的菜
少了原著里那份悲悯与从容.(赵宝刚很惊艳了.)
这活儿也太糙了
看到开头就看不下去了,大赤包就简直是个没逻辑的不讲理的泼妇,混横劲完全没有都是空架子似的无理取闹,最搞笑的是竟然会怕了桐芳,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