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无数遍主题歌,吴青峰略带忧伤的嗓音让人沉迷。
虽然看了很多人的评价,说这是一个烂片,可是我心里始终带着一点侥幸,这么有故事感的歌曲,电影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或许只是喜欢文艺片的人不多吧。
于是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一边洗碗,一边看片子,就算不好看,也不会浪费时间。
三十多分钟后,我洗完碗,关掉了电影。
要不是我满手滑腻的洗洁精,不然我绝对不会观看这么久。
其实电影的整个故事架构不错,可惜编剧的功力太弱(油腻),演员的演技太烂(无语),真是随便找个网文作家润色一下都不至于此。
夸一下王彦霖和左小青吧,至少演技还是合格的。
看完之后,静默了一段时间,只能说女主在做完电疗之后确实开启了新的生活,但是在她失去不好回忆的同时也失去了好的回忆,原生家庭的影响会蔓延到一个人的一生,真所谓,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也希望所有的观影者和读者都可以拥有美好的童年或者长大后遇到美好的人,带给你幸福快乐
可能是喜欢女主吧 王彦霖也是挺搞笑的 其他的没了其他故事剧情就很老套吧 也没啥泪点 虽然是个外星人电影但是也没啥用 就是个噱头换成河北人 河南人 内蒙人都可以没错 我就是来着凑字数呢 男主是这就是灌篮里面的人 也是直接CCTV5到CCTV6的男人 女主颜值我还是挺喜欢的 演技在线 就是一般般这个剧情 也没什么亮点
这个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很催泪 女主是从小因为被偷看造成了心理上的创伤 之后换上了抑郁症 再后来女主遇见了男主 这算是一种救赎吧 在女主不开心的时候陪着她 看到后面的时候 真的很好哭 很催泪 后劲很大!!! 快到的最后的时候女主把男主忘了 那时候男主和女主有了某种联系 如果女主没记起来男主就会死 但好在女主记起来了 那里很要催泪 总之就是非常好看!!!
我已经很久没有因为电影流泪了。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只是把它当作一部爱情片来看,在我这个抑郁病人眼中,这是一部关于爱与治愈的电影。
抑郁症是什么呢?
通过当代社会的丧文化就可以看出来,精神低迷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现象。
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科学地认识,抑郁状态和抑郁症是有云泥之别的。
抑郁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非常不幸,我是中度。
电影里的吉泽住院接受治疗,一定是重度抑郁症。
在看到电影里吉泽的草酸西肽普兰片之后,我突然就崩溃了。
从电影的角度,我承认章若楠的表演实在不尽人意。
可即便她同抑郁症患者接触,她亦无法演出抑郁这种难言的痛苦。
她的情绪不够低落,有些刻意。
她的眼中充满了光,有些不符。
甚至她悲伤的时候,不够绝望。
我承认,她作为演员,这个角色不合格。
抑郁症是很可怕的,会莫名的手抖,人多的时候会惊慌害怕……同时,你会得很多很多病,身体透支,精血不足,睡眠障碍,焦虑……但这仍不妨碍我被男主的爱鼓励到,抑郁症不是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了,不是不明白自己的责任了,而是你真的不知道下一秒要怎么活下去。
男主即便一开始只是为了生命能量,但随着他的爱意不断增加,那些鼓励和陪伴,的确照亮了女主。
抑郁症患者所需要的,正是坚定的被选择。
从艺术的角度,这片子我只能打一星。
但从主题的角度,我打全星。
国内鲜少有拍抑郁症主题的电影,即便是拍,也是皮毛。
至少,这部电影,让大家更加了解抑郁症。
也向大家传递了抑郁病人基本会有的一种想法,“我做不好,我不重要”。
值得吐槽的地方有很多。
从爱情的角度看,这不现实,我不信会有人爱上一个抑郁病人。
更不可能舍弃自己的生活,去成全另一个人。
抑郁症病人也不会如此轻易的爱上一个人。
从抑郁症的角度看,不够现实,抑郁症的遭遇太局限。
而且有太多手法,过于夸张。
例如找寻记忆,我承认抑郁症的确很容易让人忘掉一些自己想忘掉的事情,但不代表失忆。
大家当作商业片随便看看就好了,郭导毕竟是拍不出来有太高艺术性的作品。
我希望大家可以多关爱抑郁症患者,多关注抑郁症。
很好奇,这102分钟的酷刑,大家是如何捱过的?
像《当悲伤逆流成河》《如果声音不记得》这种带着浓浓伤痕气息商业片,能够理所当然的洗劫大家钱包的时候,我才真切的感受到:有些导演和编剧丝毫不讲武德。
他们更像是吸血和势力的商人,至于为这个社会创造了什么,他们一点都不在乎。
赚钱可以,至少不能打着治愈社会的功效,无情的消费着抑郁症。
《如果声音不记得》这部影片,不仅把严肃的抑郁症题材裹挟在其中,还涉及奇幻、家暴、失忆、性骚扰、爱情,但凡有社会热度的题材,几乎都有囊括。
这种集齐多种设定的乱炖片,如果符合毕本逻辑,那无可厚非,但很遗憾,真的没有。
我们能够看到的仅仅是商人为了聚敛钱财,使劲浑身解数消费社会热点。
如果有人要把这部影片当做“软科幻片”来看,那是对科幻片的侮辱;如果有人要把这部影片当做爱情片来看,那是对爱情片的亵渎;如果有人要把这部影片当做治愈片来看,那是对抑郁症的误读。
可能是因为《悲伤逆流成河》我对电影还是蛮期待的。
章若楠真的是长在我的审美上了,笑起来实在是太治愈了。
男主看着有点眼熟,好看是好看,但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回到电影本身,就一般吧。
我也不知道是期待高的原因还是片子本身质量问题。
全程的气氛都是低低的,每一个BGM好像都在告诉我这部电影有多么令人难过,很多地方我也确实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了,可是总感觉缺点什么,或者说是用力过猛了。
其实观众是有情绪共鸣的能力的,实在是不需要如此用力。
尤其是最后男主的台词什么“不是为了爱情放弃生命,而是因为遇到了比生命还伟大的爱情。
”阿这,我当时就差笑出声来,这安正常逻辑来说不应该是观众仔细体会的东西嘛,导演为什么要拍出来阿,就很尬。
还有剧本本身的硬伤,比如女主不是穷?
为什么还是声乐专业的,我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就是单从中国目前国情来看,艺术生真的是没有钱没法选择的专业吧。
还有男主收拾了一天的客厅,女主来了就直接带去卧室,关键也不把那个记事本藏一藏,专门等女主发现???
还有女主,第一次去男孩子房间就随意翻阅别人的记事本???
(当然也可能是情侣之间的特权,那当我没说)。
还有那啥,从另一个星球到地球的门在最后合着是靠力气推开的???
那为什么不先回去把绑定解除在推开来地球厮守?
怎么说呢,落落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管逻辑拍的好看就行。
优点也很明显,就落落的东西永远的一样的,情绪渲染能力一流,BGM也来的都很是时候。
还有女主带男主回寝室后,男主知道女主被偷看留下的阴影之后马上离开寝室让女主安心洗澡的那个瞬间,那个镜头确实扎扎实实的把我打动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离去的少年,风尘仆仆,见字如面。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是拥有声音超能力的男孩辛唐和一个微笑抑郁症患者女孩吉择互相救赎的故事。
推荐理由:1.相比其他一些爱情电影下,故事线完整,节奏正常,不会让人觉得很突兀,男女主情绪释放到位,不会有很尬的感觉。
2.bgm具有一定共情能力,最后吴青峰的声音配上女主奔跑的片段,让人一下子潸然泪下。
“你怎么知道唱歌的人是我”“因为,你的声音我记得”“早知道后劲这么大,不分手就好了。
”“春风秋雨,落笔成念…”
影片拍摄风格很贴紧现实生活日常,情节体现方面比较平缓压抑。
看完让人一直很压抑。
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感受什么叫"很痛苦的幸福,很绝望的希望,舍不得里的舍得"。
辛唐因吉择的善良对其怜中生爱,也领悟了不是因为爱情把生命搭上了,而是遇到了比生命更为重要的爱情。
在一个人们都喜欢欺骗的世界,爱原来不是最大的幻觉,而是最真实的存在。
通过吉择也表现出抑郁症的自我怀疑和心力交瘁的绝望,同时,自己又因为不想耽误辛唐而想做手术并忘记这段痛苦中所遇见的美好,可同时辛唐也不想辜负此段爱情和放弃对吉择的救赎,于是双方都因想为他人付出而一个献出了生命一个获得了不知是痛苦万分还是重生(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我全程压抑吧)。
辛唐用光了所有的心思,换来了吉择偶尔的心动,而这就是辛唐的所有生命。
一、为章若楠而来,却陷于剧情泥潭我必须承认,点开《如果声音不记得》的唯一动力是章若楠。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难哄》,她以清纯灵动的形象和极具感染力的哭戏,成为“青春疼痛”题材的标签式演员。
这一次,她饰演的抑郁症女孩吉择,素颜出镜的破碎感、颤抖的肩颈线条、压抑的微表情,依然精准传递了角色的脆弱与挣扎。
浴室里推开窗的瞬间,她眼神中闪过的微光,是整部电影唯一让人心颤的镜头——可惜,这样的高光时刻,被淹没在一场逻辑崩坏、设定混乱的灾难中。
二、剧情:一锅乱炖的“疼痛元素”大杂烩若说落落导演的《悲伤逆流成河》尚能以校园霸凌为切口触及社会议题,那么《如果声音不记得》则彻底暴露了她对复杂题材的失控。
电影试图塞入抑郁症、家暴、外星人、网红经济、失忆、生离死别等元素,结果却像一场拙劣的拼贴游戏。
科幻设定沦为笑柄:男主辛唐的外星人身份与“绑定生命”的设定,本可成为探讨情感羁绊的隐喻,却沦为推进狗血恋爱的工具。
女主开心则男主活,女主抑郁则男主死——如此儿戏的规则,在剧情需要时被随意篡改。
例如女主分手后极度悲伤,男主却未因“绑定”而死亡,反倒在失忆梗中强行煽情。
抑郁症沦为消费符号:影片对抑郁症的刻画停留在“药瓶特写”“失眠瞪眼”“强颜欢笑”的表层,甚至将治愈的希望粗暴归结于“完美男友的拯救”。
这种“爱情万能药”的价值观,不仅与现实脱节,更可能误导观众对抑郁症的认知。
正如影评所言:“女主的问题根本不是抑郁,是她人品有问题!
”逻辑漏洞多如筛子:从女主随意翻看男主日记的强行冲突,到外星人“推门”返回母星的荒诞设定,再到墓地直播、继父偷窥等猎奇桥段,剧情几乎每个转折都依赖巧合与降智操作。
观众被迫在“这也能行?
”的质疑中艰难入戏。
三、角色:双标女主与“工具人”男主的灾难搭配如果说章若楠的表演尚能用“演技滤镜”勉强支撑人设,那么孙晨竣饰演的男主辛唐,则彻底暴露了选角与剧本的双重失败。
作为新人演员,他的表演生硬如AI,深情告白时眼神空洞,救赎戏码中情绪扁平,与章若楠的共戏宛如“独角戏”。
更糟糕的是角色本身的单薄:辛唐被塑造成一个毫无灵魂的“舔狗”,存在的意义仅是围着女主转圈、满足其情绪需求。
当他说出“爱情的价值高于生命”时,银幕内外只剩尴尬——这不是浪漫,是自我感动式的道德绑架。
而女主吉择,则堪称近年银幕最令人窒息的“作精”。
她双标(自己偷拍男主理直气壮,反因被拍耳光相向)、自私(以“抑郁症”为由肆意发泄情绪)、缺乏基本边界感(擅闯卧室翻日记)。
影片试图用原生家庭创伤为其开脱,却未赋予角色任何成长弧光。
最终,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抑郁症患者,而是一个将他人善意视为理所当然的巨婴。
四、导演失格:一场学生作业般的自我狂欢落落曾以细腻的情绪渲染见长,但本片中,她的短板暴露无遗。
叙事节奏拖沓:大段独白与MV式空镜堆砌,导致主线推进缓慢;视听语言混乱:暖色调滤镜与阴郁题材格格不入,偷窥镜头的滥用更让人联想到劣质恐怖片;价值表达危险:将抑郁症简化成“需要被爱情拯救”的矫情病,本质上是对患者群体的二次伤害。
当影片以“愿所有黑暗都被爱照亮”的标语收尾时,我只感到一阵反胃——这哪里是治愈?
分明是给苦难裹上糖衣的伪善。
《如果声音不记得》的失败,不仅是导演与编剧的失职,更是对观众智商的轻视。
它用浮夸的设定消费抑郁症,用狗血剧情亵渎爱情,最终只剩下一地鸡毛。
章若楠的表演固然值得一颗星,但她的眼泪,救不了这出荒唐的闹剧。
若国产青春片继续沉溺于这种“疼痛美学”的自我复制,那么观众的耐心,终将如片中男主的生命力一般——悄然流逝,无人惋惜。
如果声音不记得 (2020)3.92020 / 中国大陆 / 爱情 奇幻 / 落落 / 章若楠 孙晨竣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BJIFF 240425 党史馆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2024北影节第一站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BJIFF14 英嘉(🐳💗)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