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
Langue étrangère,以你的语言呼唤我(港/台),Foreign Tongue,Tandem - In welcher Sprache träumst du?(德),Foreign Language
导演:克莱尔·伯格
主演:莉莉丝·格拉斯穆格,约瑟法·海因修斯,尼娜·霍斯,齐雅拉·马斯楚安尼,贾拉尔·阿尔塔维尔,尤里·沃尔施,雅各布·迪尔,赫尔曼·拜尔,克里斯塔·罗克斯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德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害羞文静的法国少女芳妮参加学校的交换学生计划,来到德国住在同龄笔友蕾娜家。蕾娜冷酷又充满防备,语言是她们之间的一道墙,芳妮为卸下蕾娜心防,将烦恼与秘密告诉对方,两人因此拉近了距离。时间一天天过去,爱情不用翻译,反倒在语言的落差中滋长。这次,轮到蕾娜前往法国交换,暂住芳妮家的她,逐渐发现芳妮的秘密似乎另有蹊跷,但更..详细 >
一言以蔽之:S与M的关系
低配版的阿黛尔的生活,阿黛尔是讲阶级分歧,外语是讲政治分歧。爱撒谎的法国0,左派的德国1,德法关系,青少年的身份认同,青春迷茫,家庭关系,讲的真多,巴拉巴拉。
阿拉伯裔爸爸:“她说谎是因为她太爱你了”;女儿:继续说谎然后承认说谎;德国女主:“OMG,她太爱我了” 我:???
有瑕疵但很喜欢,8.5-9分….议题太多且呈现得有些幼稚,但恰恰就是青少年时代最真实的混乱状态,所以反而觉得相得益彰。时代的焦虑。政治抑郁。渴望进取渴望revolution而不得其法的稚嫩和莽进。天真的谎言和预言。过分用力的思索。心和心贴近的爱,有些镜头实在太美如图夏凉夜晚的星光露水:“我忘了。它就在我嘴边…”“要我进来拿吗?”“我爱上你了。我爱上你了….”
#HIIFF2024 在境内关外区域看青少年女同德法政治片真的好刺激……两人即两国,虚虚实实中探寻真情,“身份缺陷”与“心理缺陷”互相渗透,看到了难处,也看到了尽头。
人物关系都不知道咋建立的 人物性格也顺撇 这就能当合并同类项就爱上了?这是编剧偷懒吧 全是口号叠叠乐话还很多
是怎样温柔的人,才会在对方坦白自己撒了一个谎之后,选择用炽热的吻接住对方。
幸福地在大荧幕上看到了巧克力蘑菇味的吻😋千疮百孔的女孩们拥抱着彼此,但就像最后的几幕戏,青春期的幸福总是短暂地要命。(大荧幕万岁,大荧幕加星🌟)
Josefa不错,但在我看来有点难看,白白辜负了对尼娜·霍斯的期待,齐雅拉则没有什么存在感
以法德为中心的欧洲议题大杂汇,同时混合着青春的混乱迷惘暧昧气息,可看性全在于演员,尤其是金发的那位,一颦一笑也太像陈冠希了。
3.5. 议题融合得太好了,一棵不断加速的家族/历史谱系之树。一边是叙事的加速,通过梦境与爱抚缝合了法国/德国之间的缝隙(法国之旅与德国之旅的无缝衔接);一边是虚构的加速,我们用谎言创造出一位政治的姐妹,来催促这棵树的生长——如今不仅要长出家族成员之枝,还需要一整套婚外情成员的枝条、政治枝条、历史枝条……
看完直呼一句这简直就是直女的拉片大启蒙(港译《以你的语言呼唤我》
更喜欢港台的译名——以你的语言呼唤我,但在这部影片中,语言的差异被深化为身份、政治立场、纷乱繁杂的主义的差异,像一部冗长的极左主义政治宣传片,探讨青年少女之间那种暧昧的、模糊的、微妙的情感流动太少,各种时髦元素的叠加并不能造就好电影。
很真实啊 这就是如今的欧洲年轻人呐 满口权利 避谈责任 全是理念 没有实干 抗议罢课磕药恋爱全都积极 说起学业 未必精通 让进工厂干活儿 更是不乐意 这就是欧洲 这就是欧洲的下一代 看着这一代人 二十年后欧洲完蛋是可以想见的 剧情本身也是 受够了同性题材了 其实这也不是爱情 这就是青春期的无助迷茫和缺少安全感的抱团取暖 也就是没有朋友找个伴儿 欧洲人还是过得太好了 活得太闲了 让我们看看二十年后会发生什么吧 尽管现在已经可以看见苗头了 喜欢欧洲艺术家的作者电影 这类米国民主党的欧洲版电影 恕我欣赏不来 三颗星 不能再多了
不聚焦,不融合。把诸多政治议题硬贴在人物身上,跟爱情故事互不相让。本来两个方向都有发挥空间,结果不知道想讲什么
影像挺美的,政治议题在我盲区
好神经啊 把所有欧洲年轻人stereotype加起来就可以拍电影了吗 从来没有看完一部电影感觉浪费了生命的 女同 被霸凌 吃蘑菇nightclub 和出轨的父母吵架 谈政治 抗议
3.5星。很当代欧洲,片中呈现的隔阂是巨大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隔阂,政治思想间的隔阂,代际间的隔阂,家庭内部的隔阂,连个体内部都有隔阂(女主习惯性撒谎以达成自我平衡)。语言作为一种意向,原以为它会成为纽带,没想到片中最有相互理解、心灵相通之意的一次沟通,是摒弃了语言的、两位女主从水中出来后的那个拥抱。
最棒的青春片
主竞赛单元的选片已经劣质到这种地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