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终结

孤岛终结,岛(制作名),The End of the Lonely Island

主演:田多多,廖浠,李磊,邱睿,杨蓝,姜爱榕,傅凯伦,周优凯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孤岛终结》剧照

《孤岛终结》剧情介绍

孤岛终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前往半人马座行星系统的“彼岸”工程是一次赌博般的探险,而这几乎已经失败的旅程最后却成为了人类文明最后的希望。但是“彼岸”工程的成功与否,却全部系于林夏独自一人的孤岛之旅。这座充满回忆的孤岛,尾随而来的黑衣人,只有24个小时,疲惫的她如何拯救这个被超新星爆发定格的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头牌特工与塔克的圣诞节你是我的光芒暴食狂战士给你我的独家宠爱以寡敌众超级少女第二季刀出鞘恐惧开始意外的幸运签戏杀天娇大恶魔少女前线人形小剧场第二季能成为陌生人吗尬舞迦南撞机素味平生小小食杂铺江湖夜店只是相爱的关系Teppachi!钢盔!冠军亚瑟南方女王第四季九死一生酸甜苦辣小夫妻时光之轮第二季相棒第6季恋爱与友情之间

《孤岛终结》长篇影评

 1 ) 原来中国人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一直以为只有美国人才能拍出这样的东西

我作为一个行星地质的研究人员,最喜欢的电影还是{星际穿越},首先这类电影是得有一定门槛的,中间的一系列知识或多或少得有一定的了解,而且电影必须得严谨,我说的严谨不是各位说的剧情的严谨而是科学方面的严谨,比如杨幂演的一部电影{逆时营救}想学国外电影平行空间的故事,但是你的故事那个根本就不叫平行空间,是有悖科学理论的,再说说这部电影,首先它的科学内涵,超新星爆炸会发生咖玛爆如果你对准了它的发射方向的话,地球上的生命一到三年之类灭绝百分之九十九,如果发生没有办法预防,没有补救的办法,因为会损坏你的DNA,而且死去的时候都会极其痛苦,补充一下我们不能预测超新星的爆炸,因为它是以光速传播的,所以有可能下一秒地球就完了,而且天空中每天都会发生超新星爆炸,只是伽马爆的方向没有对准我们而已,而且我们又证据地球上曾经有过生物的大灭绝是因为超新星爆炸。

不过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就是他对科研精神的描述,对探索未知的那种无畏的精神,一般普通人是感受不到,电影里有句话我特别感触,“人类要延续下去,必须有一部分人要有勇气牺牲去探索未知”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以前小时候我总是觉得我会老死,但是现在我真的觉得宇宙真的太不适合生命生存了,就算是地球,来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方式真的太多太多了。

就像我们检测到太阳的发射的中微子比理论计算的少了三分之一,这个数据一直不敢对外界公布,知道后来有科学家证实了那少的三分之一的原因,就比如2017我们第一次观测到了太阳系外的天体进入太阳系。

 2 ) 《孤岛终结》制作手记(翻译自英文)-来自中国的极低成本科幻影片

制作“孤岛终结”是一段孤独和艰难的旅程。

导演王人超主要是电视广告导演。

这是他的第一部剧情影片。

他写了这个故事,并修改了近两年。

首先,他想吸引投资,使这部电影能很好的呈现原有的故事效果。

但对于这个科幻体裁的故事,再加上两个人物的情感记忆,没有明显的商业元素。

所以它很难吸引投资。

不会在影院发行的B级独立电影在中国被称为“网络大电影”。

它们都是在拍摄制作完成后直接网上发布。

这意味着“快钱”,网络大电影中的大多数都是奇幻题材或探案题材,加些轻喜剧情节和一组年轻漂亮的演员。

科幻类型不是投资者的最爱。

即使一些电影被称为科幻,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是奇幻故事,有着各种荒谬的词汇而且没有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最后,导演决定不再等了,而是自己出钱。

他找来两个朋友来演主要角色(配角都由朋友友情客串,均非演员),并使用手持拍摄风格(因为缺乏设备)。

整个剧组只有七人:两个主要演员和五名工作人员(包括导演本人)。

整部电影是在自然光下拍摄,没有额外的灯光。

只有室内场景使用一个小的LED灯。

开拍前导演几乎放弃了这个项目,因为一个新发布的预告片:著名的中国作家韩寒在同一个岛上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2014)!

虽然导演2008年就来到过这个岛,并决定基于这里独特的氛围开发一个故事。

当然,导演最终决定不理睬那部电影。

岛上的拍摄地点非常分散。

最远的位置从大家住宿的地方步行需要约两个小时,而且要爬山。

每一天的拍摄,每个人都必须携带沉重的东西,包括设备,衣服和食物饮水来走山路。

所以每天拍摄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因为人力和设备的缺乏,很多现场调度走位和摄影机的移动很难实现。

导演必须在很多情况下找到替代的解决方案。

原来是预定了五天的岛上外景拍摄,但仅仅拍了一天,倾盆大雨就推迟了第二天的拍摄安排,然后又因为即将到来的大风天气,而不得不提前终止拍摄。

所有的人员只能提前回到上海,大部分的回忆场景都未完成。

在存了足够的钱后,剧组于两个月后重新回到了岛上,最后完成了拍摄。

林夏和黑衣人之间的打斗场面是在岛的山脊上拍摄的。

那一天的风速非常高。

演员几乎没有站立,同时也没有办法记录现场声音。

大多数镜头都是导演自己亲自拍摄的。

他必须非常小心,小心风不会把他从悬崖上吹下来。

虽然这部电影的表现受预算和人力限制,但这并不能阻止梦想家实现心中的理想和对宏观世界的思考。

这是电影制作中最重要的一点:讲你想讲的故事。

不要被预算或摄制组大小或外景的规模所限制。

老是觉得科幻电影耗资很大而不去拍摄,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缺的只是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一点点的勇气而已。

 3 ) 中国科幻片的曙光

我在豆瓣中为这部电影打四星(推荐)是因为我希望更多的国人能看到这部电影。

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对这部片子非常不满,因为和好莱坞大片比起来,这部电影简直可以说是粗制滥造,演员也不够专业,特效场景也不够震撼,但另一些人了解了这部片子的制作成本后,又会认为还是很难能可贵的。

可我不想讨论8万元的成本能拍出什么样的电影,仅从作为一个科幻迷审视一部科幻电影的角度,我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因为我们终于看到了一部不会让人笑出声的中国科幻电影了,在观看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电影中的科幻元素带给我的吸引力,并引发了我的无限思考,这些感觉在原来只有在观看欧美科幻片时才会出现,这让我对中国科幻电影也有了新的认识,也见到了曙光。

孤岛终结的故事很简单,地球附近的一颗超新星爆发引起的宇宙射线辐射导致人类即将灭绝,一些人希望用最新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上演算救命的疗法,但人工智能的发明者之一——也就是女主角在知道这已没有任何希望之后,不顾阻挠的私自将人工智能程序发送给了刚刚遭受深空探索失败的殖民者,让他们在人工智能程序的帮助下可以纠正错误,从而完成新的行星探索,给人类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

超新星爆发、人工智能、宇宙探索,三个科幻元素通过上面的小故事被联系在一起,故事还是说得通的。

同时电影也表现出了人类在末日之时被迫放弃自己的无奈和伤感,以及人性中独有的不怕牺牲的探索精神必将带给人类新的希望!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放弃这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但我相信勇于探索的人们一定会在广袤的宇宙中找到一个新的家园,甚至更多的家园。

即使付出无数人的心血和生命,也要让人类的文明之光照亮整个宇宙!

题外话,封面的女孩儿很好看,但那不是真正的女主角,应该只是为了海报宣传用的,真正的女主角没有这么好看。。。

 4 ) 软硬皆施的科幻佳作

小成本以及小故事并不影响其成为一部科幻佳作。

作为一部小成本作品,重要的就是把故事讲好,孤岛恰到好处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电影采用穿插叙事,手法很生硬,但是不影响故事的走向。

特效总体不错,唯一的遗憾和槽点也就是曳光弹的表现,实在太5毛。

从电影的内容可以看出,电影设定中有很多刘慈欣的影子(超新星等作品),但作品讲的不是科幻,而是科幻表象之下的人类自我问答,电影里的苔丝,代表着理性,而女主,代表的感性,这一同构成了完整的人类情感。

硬科幻的包装,使得这部软科幻作品比起文字性的小说更具可读性和说服力,受众面更广,但这中表达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观看者的想象空间。

好在孤岛团队并没有偏离故事主体,去像一些小说一样,把各种各样的数据和设想都以特效的形式给放出来,使得观众能够把注意力更集中于故事本身(小成本是弱势也是优势,哈哈)。

希望以后有更多此类的作品可以出现在我们的荧幕上,感谢孤岛给我带来的这个好故事。

 5 ) 被这部电影震惊了,感觉国产科幻片有希望

今天讲讲这部独立制作的科幻片。

它的来头不小。

入围科幻届竞争激烈的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入围第五届美国菲利普K迪克科幻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情片奖;入围加拿大CREATION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故事片奖项。

还有不少荣誉就不一一介绍了。

《孤岛终结》是一部网大。

但是“网大”就等于烂片吗?

很显然这是一种“偏见”,但这偏见并不奇怪。

因为在国内网大充斥着太多浑水摸鱼者、投机取巧者、粗制滥造者,太多厚颜无耻的蹭IP、打情色擦边球、妖魔乱舞的辣眼作品。

不过网大真的不只有烂片,美国的Netflix有很多精良的网络电影、电视作品,今年戛纳电影节上还讨论过网大到底算不算是电影的命题。

如果都是粗制滥造,网络电影也不会撼动院线。

就网络电影而言,它们使院线媒介产生的恐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些质量不输院线片的作品。

而国内也有不少优质的网大作品,比较著名的《老男孩》,动画电影《星游记之风暴法米拉》豆瓣评分8.4,之前介绍过的网剧《杀不死》两个月后评分依旧坚挺在8分以上。

所以好的作品与从哪里出品没关系,关键还是本身的质量。

《孤岛终结》就是接近这样的一部作品。

影片只有两位主演角色林夏和致远。

女主林夏是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男主致远是从事太空探索的研究员。

故事背景是近未来的世界末日,一次超新星爆发导致核辐射,地球上的人类最多只能生存8个月。

人类生存的希望都寄托在人工智能超级电脑TESS的身上,然而TESS却似乎让人无法捉摸和掌控。

林夏带着TESS在最后的二十四小时里展开了对整个人类的救赎。

虽然牵扯到全人类的命运,但《孤岛终结》中完全看不到个人英雄主义。

影片讲的是实实在在的硬科幻。

片头引用的这段阿西莫夫的名言非常具有启示性,这不仅是对于剧情发展的暗示,勾起了电影关于生命的哲学思考。

其中很多原理都是基于基本的科学精神,并非天马行空的幻想。

这种基于现实的严谨态度正是一部硬科幻最需要的科幻精神。

《孤岛终结》虽然没有很多预算,但每分钱的特效都花在了刀刃上。

超新星爆发、极光、末日景象,在不多的特效镜头中,影片都全力以赴,没有用五毛特效应付了事。

比起那些用五毛特效操着两亿美金新的“道具科幻片”,《孤岛终结》非常良心。

特效不过是辅佐剧情的一种参考,真正科幻片哪个不是故事为王呢。

影片的故事给观众留足了有深度的思考空间,人的生命能否量化、一个人的生命和十个人的生命哪个更加珍贵等等。

它没有选用宏大的科幻视角,而是单纯从女主角林夏的角度将末世氛围一层层展现出来。

拯救世界的终极命题并非影片重点,片中更多从情感的角度,从男与女,事业与爱情,真理与现实等各种角度去将这个故事的世界观侧面地表达。

这点与诺兰的《星际穿越》很相似,虽然有听起来很高端的虫洞、四维空间等等名词,但影片最想表达的还是一个“情”字。

《孤岛终结》虽然引用了前沿的科技名词,双线叙事和时空闪回等比较烧脑的表现手法,但整体还是一个比较易懂的爱情故事。

文章在前面提到了,《孤岛终结》只能算是接近优秀。

影片存在缺陷,爱情戏暴露了第一次拍剧情片的导演王人超对节奏和台词的把握不足。

出身工科的他对硬科幻环节的设定讲解非常流畅,但在男女表白的情节上还是少显稚嫩,对白有点出戏。

宏大场面比不上《星际穿越》,故事的成熟性也达不到《彗星来的那一夜》精致。

但是在语境上天然存在违和感的国产科幻题材敢于拍出这样一部作品,我觉得值得肯定。

尤其《三体》和《北京折叠》连续两年拿下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更多的中国科幻文学和科幻作家进入世界科幻领域的视野,明年因为《三体》电影版的出现也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此时的《孤岛终结》为未来的中国科幻类型片开了个好头。

知道电影成本的时候我惊呆了。

7万。

7万块,连请那些一线明星的二胎都不够。

但王人超完整地拍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为了节省预算,王人超身兼数职。

导演编剧都亲力亲为,片中的人工智能TESS也是由他配音,甚至影片特效都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导演独立完成的。

《孤岛终结》的表现受预算和人力限制,但这并不能阻止梦想家实现心中的理想和对宏观世界的思考。

低成本的好处是导演有着对电影完整的掌控,低成本更能发挥想象力。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成本6000美元,豆瓣评分9.0;索德伯格处女作《性、谎言和录像带》成本120万,拿下戛纳金棕榈;昆汀惊世骇俗的《落水狗》成本150万,大获成功才有了后来的《低俗小说》;同为低成本的《孤岛终结》让我对国产科幻片有了更多期待。

影片拍摄困难重重,为了降低预算导演把故事设置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岛上。

不过开拍前导演几乎放弃了这个项目,因为一个新发布的预告片——韩寒的《后会无期》也选在了这座小岛上。

王人超没有放弃,克服了艰苦的条件(岛上每次步行到选景地需要2小时),利用了两年时间终于将《孤独终结》独立制作完成。

大部分演员都没有表演经验而是亲戚朋友前来客串。

回报最终还是来了,王人超也被吸收到“微光计划”,接下来还会有第二部同样关于科幻的作品《深空法则》问世。

王人超说过一句话。

“当我们努力创作出这样一个作品的时候,世界会看到的。

”极低成本,0明星加盟,科幻类型片并不热门,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导演拍出了自己想要的。

就算无人问津,但再小的闪光也发着光。

我欣赏王人超对电影的坚持。

— END —

 6 ) 我们背负不起的……是对黑暗前路的无视

听说是一部国产获奖科幻影片,就专门去看了这部片子,作为一名科幻迷的我来说,潜意识里有一份支持的责任。

看过之后,没有让我失望,在国内这么恶劣的科幻电影环境下,有勇气去拍一部真正的国产科幻电影,这本身就很难得。

从整个故事来看,基于科学精神,讲得通,逻辑还很严密,可以看得出是花费了很多心血的。

虽然从场景和特效上来说,根本不能和好莱坞大片相比,但是万事开头难,我们应该以包容的态度鼓励还在襁褓中的国产科幻电影逐渐发展起来。

个人认为,《孤岛终结》放在同类影片参照系中,可以打到八分。

从整体来看,影片具有非常强的科幻内核,无论从悬念设置还是科幻元素上,都在及格线之上。

影片涉及了多个科幻的主题,比如人工智能,深空旅行,超新星爆发,都是当下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影片中一一铺展开来,概念专业,逻辑严密,完全具备了一部科幻片所应有的科学精神。

这部片子的观影核心可能并不在于它的科幻场景和特效,也不在于其中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概念,而在于在这些科学概念包裹下的人类世界观与情感的深刻讨论。

在影片中,女科学家林夏的男朋友作为人类第一次恒星际旅行探索者,乘坐“神州20”飞向了“南门二”。

后来超新星爆发,世界末日来临,超级电脑TESS判断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活不过八个月,人类需要tess计算药物模型续命。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林夏男朋友乘坐的飞船也出了问题,飞船上还有1000多个深空探索科学家和数以万计的人类胚胎,也需要TESS才可能保住小命。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林夏选择了放弃地球人,拯救自己的男朋友和科学家。

这是一个背离我们一般感受的选择。

至于林夏做得对还是错,我觉得这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只要引得我们对未来深思,这部科幻片拥有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孤岛终结》带给了我们很多在日常生活中被遗忘的思考机会,让我们懂得在这个安逸的时代也应该学会居安思危,正如片中所说:我们背负不起的……是对黑暗前路的无视。

 7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小的时候,我去过上海的海边。

从来不是想象中的碧海蓝天,也没有阳光沙滩。

那里只有无尽的灰暗,阴云密布,海天在视线的尽头相接,延伸到很远。

比人还高的芦苇,在阵阵海风中东摇西摆。

道路尽头,空无一人。

影片一开头,导演就还原了我的记忆。

色调压抑,手持摄影机的晃动本是无奈的经费限制,在这个末日的故事里,似乎也并不显得十分突兀。

在全片情感的表现上,简洁而克制,细节功力十足。

比如女主姐姐的死,比如行人的突然倒下,比如只用声音交代背景的广播和领导,比如远处陆家嘴标志性三建筑冒出的滚滚浓烟。

主角人物的刻画也很棒。

尤其是回忆与现实交织的部分,女主由一个直率天真而带着几分倔强的典型理工女,一点点变得成熟而理智。

可以体会到压抑着的感情的阵阵涟漪,连说话的语速都变慢了。

带着上海口音普通话的人工智能Tess, 后来知道是导演自己的配音,细听,很有趣,带着宠溺的语调,又有几分神似着机器人马文的悲观。

一个爱思考的叨逼。

至于男主,偏弱,不谈。

七万的全部预算,够不上上海内环里次新房子的一个平米。

却成就了一部有着伟大精神内核的作品。

“心理史学”在台词里出现的时候,导演阿西莫夫粉的本质瞬间暴露了。

至于孤独的远征军,《三体》估计也被深度阅读过。

所以由衷的喜欢。

一个讲述孤独与别离的主题,一次关于冒险与取舍的思考。

结合着人工智能与宇宙探索的故事,也算是站到风口了吧?

哈哈。

一直觉得,最棒的科幻片就是你能从中看到现实的影子,体会到恒久不变的人性,却又隐隐觉得其中虚构的未来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虚假,思考过后,窥视世界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观测点。

导演已经很努力了。

《小径分叉的花园》告诉我们一个关于时间的谜语。

任何一段都可以成为这个影评的开头。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因为总有些东西能看懂。

每个人又都是一座孤岛,因为这世上永远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理解。

末日来临的时候,Tess计算出了人类最后的希望。

电影结束的一刻,我看到了国产科幻片的希望之火,星星点点,在暗夜的平原上,悄然放光。

 8 ) 惊喜又伤感

阴差阳错的,我看到这部电影,前前后后看了一些关于这个片子的报道,好奇剧组是如何用八万块钱拍出一部科幻电影。

据说(注意是据说),导演拿着剧本前前后后找了很多公司投资发片,但是科幻电影其实本来就不是电影市场的热门,尤其是网络电影,导演也不知名,剧本写的不错但是没有噱头,没有狗血,没有喜剧,谁他妈看啊,你这剧本前前后后的说了一大堆别人听不懂的话,导演是王人超,王人超?

我还超人王呢?

你以为你韩寒啊,随便一个烂剧本我就给你钱去拍。

所以剧组或者说是导演在没有投资的情况下自己攒钱去拍,听说,中间有一次钱不够,还停了一下,又去赚钱了,哎。

然后剧组没有设备,导演就手持摄影,没有灯光,没有特写。

没有爆炸,什么都没有。

就这样,一部片子算是完成了。

《孤岛终结》上映之后,在美国Raw Science Film Festival上荣获专业长片银奖,并且是电影节上评分排名第二的影片,星云奖雨果奖著名科幻作家David Brin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赞美和大力推荐;入围2017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Miscifi),该电影节被称为竞争最激烈的科幻电影节之一;作为第一部来自中国的独立科幻电影,入围第17届伦敦科幻电影节;荣获第五届美国菲利普K迪克科幻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奖;荣获加拿大CREATION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此外,影片还受到了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邀请,以片段形式参加夏天在巴比肯艺术中心举行的大型艺术展“Into the Unknown:A Journey through Science Fiction”。

今天我也不想聊剧本,我相信王人超用这么长时间去细心修改剧本,能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拍一部小众电影,至少感动我了。

电影中可能真的情节逻辑有些不清楚,但是真的足够了。

王人超用这几万块钱打了多少一线导演的脸。

打了多少投资方的脸。

最近几年电影市场多少热钱不断地滚进来。

像他妈拉屎一般弄出一堆狗血的片子。

所有人都觉得中国电影每况愈下的时候,是王人超这样的导演,让我们看到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大众审美会迅速提高,当那些商人导演还自认精明的热衷于狗血电影的时候。

中国的电影市场终究会让这些投机取巧的人无路可走,

 9 ) (转载)在孤独中奋斗

《孤岛终结》,一部中国科幻独立影片,在12月美国加州福克斯片场颁奖的Raw Science电影节上获得了剧情长片银奖,并且是整个电影节评分第二高的影片,还得到了来自星云奖雨果奖得主,著名科幻作家David Brin(《邮差》、“提升”系列)的热情赞美。

同时还传来了影片入围2017年度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和2017年度伦敦科幻电影节的好消息。

科幻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不敢想不敢碰的类型。

每一部好莱坞的科幻大作,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峰,以天文数字般的预算以及令人惊叹的概念,横扫全世界。

也许在任何的电影类别里,好莱坞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挑战,唯独在科幻电影领域,至今独占鳌头。

一谈到拍科幻电影,电影人就摇头抱怨没预算拍不了。

事实是如此吗?

几年前的《月球》就很好地证明科幻电影并不一定需要上亿的投资和豪华的特效。

电影的本质还是故事本身,故事是否有趣,感情是否真切,才是电影成功的基石,而并非那些电脑特效和豪华的布景。

归根到科幻电影上,故事是否足够地科学严谨,足够富有逻辑,非常重要。

《孤岛终结》讲述的是一个末日的故事,但是对于连1万美金都不到的预算,连一场群演戏都拍不了。

于是导演用了很巧妙的方式避开了末世城市可能需要的大量特效,将主要的舞台搬到了一座小岛,而这座小岛恰恰是整部电影的缘起。

导演在8年前来到这个岛屿旅行,到了夜晚,因为远离城市灯光,整个星空非常清晰。

而那一晚,巨大的银河横贯天际,从天顶一直延续到海平面,当人在这样一幅震撼的场景面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到渺小,对宇宙充满敬畏。

那时那刻,这座海中的孤岛恰恰就像孤独地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地球一样,被整个宇宙所包围。

导演说,在那一刻,《孤岛终结》的故事就开始形成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向外探索和进取地脚步变得越来越受到预算和环境的制约。

于是就如同无数科幻作家所担忧的那样,人类探索的动力变得越来越不迫切。

讽刺的是,人类对于太空的大跃进,都发生在二战和冷战,也就是说,只有生死存亡才能激发出人类的潜能。

于是《孤岛终结》就设计了这一种极端情境,让人选择究竟是维持现状视而不见,还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任何一个理念都需要一个情感故事作为载体。

《孤岛终结》中就是林夏与方致远的感情。

当我们进入宇宙,距离上的尺度让所有我们熟悉的沟通方式全部失效,我们将被迫重新去适应以月甚至以年来计算的交流,那个时候我们将真正意识到“时间”这个敌人。

“时间”的存在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孤独。

这与我们当今社会越来越快的节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对于“时间”的认知,是阻碍大部分人理解真正科幻故事的障碍。

《孤岛终结》相对还是做了妥协,设定的前往半人马座A的时间是8年左右,而以片中的科技水平,其实需要的远不止这些时间。

但是8年的单程时间设定已经足够表达了,当你的爱人需要离开你将近20年时间去往遥远的彼岸,你将如何选择?

而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又将如何面对这个已经跃进20年的世界?

影片在很多方面其实都仅仅开了个头,比如人工智能博弈论,人性选择等等。

预算限制下,导演必须要放弃很多野心,来讲清楚一个基本故事。

更何况,《孤岛终结》原本是按照短片方向去写的脚本,只是有些东西必须讲清,才将时长最终拉到了60分钟,勉强达到了长片标准。

因此,作为长片入围以及获奖,实在是无心插柳之举。

尽管将影片规模局限在一个小岛上,这个包括了演员才只有7个人的小剧组仍然面对着无数的困难。

镜头是只有几百块钱的二手康泰时老镜头,使用的变形镜头在第一天就损坏了,以致影响了全片的画质。

没有多余人手携带和操作辅助设备,同时为了节省时间,只能选择手持拍摄方式。

没有任何辅助光源更是导致光线稍差便噪点爆棚。

与这些技术问题相比,更大的困难来自自然环境。

由于是在冬天进行拍摄,冬季海上恶劣的气候严重影响了拍摄进程,大风大雨,以及随时可能停航的渡船,无时无刻不在给拍摄进程添上不确定因素。

山脊上的十级大风以及冬季成千上万的蚊子,给这个本来已经精疲力尽的小团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影片的画质音质也许无法与院线电影甚至是一般的独立电影相比。

但是,的的确确感受到了这群人对于电影的热情,以及想要表达的冲动。

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获得执掌百万千万预算的机会,当你还没有得到那个机会的时候,也许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创造一个自己表达的机会。

孤独是对这个小剧组这段拍摄旅程的最好诠释。

就像影片的故事一样,林夏在这个小岛上,拼命地试图去拯救世界。

这个小剧组,也在这个远离喧嚣城市,远离电影圈的地方,克服万难,用仅有的条件,去拼命地完成自己的电影梦想。

当你们努力创作出这样一个作品的时候,世界会看到的。

《孤岛终结》获得的一项项入围和奖项,是对这群人努力的最好肯定。

也许因为条件所限,你们只能表达出原有想象的10%,但是你们的努力和认真,连远在大洋彼岸的人们都感受到了,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而不断地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上坚持下去,相信你们能最终成为众多优秀中国电影人中一员,为我们带来不再被吐槽和谩骂的属于中国的科幻电影。

 10 ) 可以再等等的电影

的确是小成本,小到出了一点旅行费用(上小岛),两个演员和几个群众演员的费用,演员是生面孔,女的不漂亮,男的不帅,表演也没有出彩的地方,感觉很生硬,所以演员费用也低。

之后可能就是那点特效(手机),估计也不用花几毛钱的。

故事,也是有问题的。

尤其是关键的地方。

其一是说人工智能TESS,为了防止对人类造成更大的损害,所以,伤害了成千上万的人;其二是宇宙飞船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最终离开目的地,飘向无垠的宇宙。

应该说,在逻辑上是对的,因为这两个说法都基于现实的科学观点(甚至哲学理论、宗教理论)也支持。

一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而且越大的事,往往代价也越大。

要保护地球人类,必须要付出代价。

我们看到的只是有限的问题,但是要解决问题往往要看到更大范围的问题。

二微乎其微的错误,可以造成巨大的损害。

宇宙航行本身就是相当复杂的事情,变数很多,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但是,恰好因为大家都明白,所以这两个问题不至于被忽略。

简单地说,人类评估人工智能,尤其是这种“会直接与人类对话”的智能,一问便知,一听就懂。

至于宇宙航行,大家更明白,我们之所以不仅需要计算机来操作,也需要人来控制飞船,就是因为机器可以迅速处理数据,而人类可以应对突发状况。

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航天对接问题,飞行器登陆等都没有问题,就可以找到这种技术问题,恰好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

说飞船出故障失控还可能。

当然,影片还是成功的。

因为首先,它恰好反应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核心: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两个科学发展的引擎:人工智能和航天技术(当然还是有第三个甚至第四个引擎的,比如生物工程,提升人类的能力;比如环境工程,改善地球生态;比如安全工程,防御外星入侵,星体袭击)。

人类为了延续和发展,和个体的“人”一样,都想子子孙孙,千秋万世。

人的智力和能力有限,所以其一必然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提升自身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智能体能,属于生物工程,需要基因改造处理科技。

但是我们对基因知之甚少,而且控制基因的能力还没有触及皮毛),因为我们都知道,信息掌握越全面,处理速度越快,我们就越可能找到最佳处理方法。

所以,必然要制造“TESS”这样的超级人工智能。

但是超级的人工智能,也有问题,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鄙视”“伤害”,甚至取代人类。

而随着地球自身的环境危机,还有可能存在的外来威胁,人类必须 “狡兔三窟”,随时准备迁移。

为了拓展人类的眼界和未来,我们也需要发展航天技术,去往更遥远的星空。

电影巧妙的地方在于,开始认为TESS背叛了人类,“彼岸”航天计划因为错误失败。

都是失败。

但是结果是发现TESS没有背叛人类,那么把TESS上传给“彼岸”航天飞机,这样就可以纠正错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一来地球文明虽然毁灭,但是人类的文明依然获得在外星球延续的机会。

感觉,故事还是太仓促点。

可以拍得更好。

也许导演没有资金,只能如此。

但是,我认为这也显得太仓促,太急功近利了。

为什么不学学卡梅隆,人家成功了,都可以为技术等上十年!

片中有些台词也有点意思,片中男主人公说了这样一句话:研究所里,研究过人类文明。

样本数量越大,结果越有意思。

历史上很多事情是注定发生,你会不会觉得我唯心主义。

其实这就是“到了一定范围,更大的范围,结果会逆转”的哲学观念(和真理跨出去就错误了相似)。

这种观念之所以被“肯定”,和科学家也会接受荒诞的理论和观念是有一致性的。

当然,这种观念其实很危险。

17.10.3

《孤岛终结》短评

太简陋了,就像ppt剧情游戏。虽说故事还行,但只能这种程度的话还不如读小说来着体验好。不过话说回来,经费8万拍出这样也是蛮拼的了。

7分钟前
  • 苏民
  • 还行

20年8月,建议导演/编剧改行

12分钟前
  • 三点五
  • 较差

极低成本拍摄的国产硬科幻,抛开显而易见的由于资金带来的制作上和演员的不足,故事完成度可以说是非常高了。生命观宏大,细小的逻辑bug掩盖不了片子的精彩,只是比较不喜欢部分台词过于矫情了。

15分钟前
  • 堀川小鸟
  • 推荐

科幻的内涵深处还是探索人性。

16分钟前
  • 蓝蓝HAHA
  • 推荐

像大刘早期的故事。人物设置都像,末世下,女主带着不被世人理解的伟大任务,用生命的最后,去往目的地,劝她节省体力抓紧时间,不要一路忙着给暴毙路边的人收尸,不听,知道时间很紧急后,劝她不要猛跑要节省体力,否则到不了终点,又不听。如果演员到位的话,这部片会很不错的。

18分钟前
  • 陈哈
  • 还行

其实应该是4星,不过我觉得应该打5星支持

22分钟前
  • 宝宝
  • 力荐

哇。。。中国也有硬科幻啦~~

23分钟前
  • Cyan
  • 还行

将偌大的宇宙比作没有终点的海洋,将地球比作孤岛的比喻的确生动。最终我们都会死去,是选择尝试远行,被随处的暗礁裹挟冲撞而死,还是停止不前,在地球无所事事的缓慢死去,只是两种人生观罢了,一个自私而豁达,一个冲动而迷茫。

27分钟前
  • 经济学的虫
  • 力荐

剧情紧凑,喜欢这样的叙事手法。人生一年或一百年,对宇宙来说都只是一瞬,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31分钟前
  • 叶小Pearl
  • 推荐

制作精良,待仔细研究

32分钟前
  • 张蛋蛋张蛋蛋张
  • 推荐

科幻电影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就算没有足够宏大的场面来达到视觉的冲击,也能利用少得可怜的场景来进行实景拍摄,这样的话其中严谨的逻辑和非凡的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孤岛终结》虽然在拍摄手法和逻辑严谨上还存在瑕疵,但能看到导演的用心,很欣慰国内能有这样的影片出现

36分钟前
  • 三圈
  • 力荐

哎,三分像这类用心制作的微电影致敬吧。其他都没啥可说的。内容太少,用文字写成先说的的话也就刘慈欣的一篇短篇小说的样子了。难为导演愣是拖了一个半小时。

38分钟前
  • 痴途
  • 还行

开头意境氛围特别好,就是很难入戏,但得知它只有八万的制作费以后,觉得这一切都可以谅解了吧!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硬科幻!有三体和降临的那么点内核~很好!

42分钟前
  • 偏居一隅々寒
  • 推荐

真心没说的那么好吧……女主的一脸痘痘实在是让我坐如针毡。

44分钟前
  • Anna喃喃
  • 还行

本质上是一个人的抉择,但是女主的性格塑造得很弱啊。男朋友去探索深空完全不理解,然后就通过tess的抉择有所感悟。

45分钟前
  • 梭行
  • 还行

当末日来临,我们是作无谓的挣扎还是牺牲一切去放手一搏。

47分钟前
  • 馥雅
  • 力荐

主要牛就是用8万拍出了至少180万的电影

51分钟前
  • 装苕
  • 还行

惊喜!虽然拍的不怎么样

53分钟前
  • 心里颇不宁静
  • 还行

略无趣,亮点在于以极低成本营造可接受的特效。滤镜夸张,台词不实。残酷末日,悲剧反衬出人类的伟大

58分钟前
  • 目虚
  • 还行

我觉得这片子还可以,是个不错的开始

1小时前
  • pi1o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