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前夕,翻出《大城小事》来看,因为同名的歌实在太有名,便觉得电影也该是很好看吧,再加上之前被《堕落天使》里的黎明crush到了,对这部着实期待很高。
但很可惜,王菲和黎明,两类颜值巅峰却互不搭边,即使分手后再相聚的戏码,也没擦出任何火花来。
94分钟,像是拉长版的音乐mv,画面唯美,面容模糊——如果真压缩成一部mv,倒是可能非常惊艳。
起初,我以为是黎明自导自演的片,在我的刻板印象里,演员初次做导演,往往因为自己的某种执念或情怀,导致成片风格化严重,要么惊艳,要么一塌糊涂,这部大概倾向后者多一些。
后来发现黎明不是导演,而是监制,不过参与度颇高,也算大致符合我的刻板印象。
我猜《大城小事》的戏核,应该不在王菲或者黎明身上,而是不久于人世的大富豪孟老先生,自知天命,在最后的生日前带黎明去小酒馆,回忆当年红极一时,夹给他小笼包,给他酒里倒一滴醋来治感冒的歌女。
这是黎明从一个朋友那里听来的真实故事,所以真挚,所以打动人,即便转念一想,还是杜十娘与负心汉的故事。
而分手后再相见,再走到一起的男女主,不过是为了把这个真实故事嵌套进去、让观众出乎意料的虚套子。
所以会觉得,即使王菲黎明如此姣好的面容,也还是模糊的,他们是曾经无法善终的情侣的叠影,望见了双重宇宙里另一种可能,于是不妨规避,不妨再相逢一试。
可是真的改变了什么,似乎也没有。
借用某某某在喜剧大赛里的名言——“没有人物弧光”,他们只是影子。
我觉得黎明很可惜的一点是,他请来了王菲,却拍了一个太泯然于男性印象中的女孩儿。
这个斜刘海长发的女孩,可以由任何一个人来扮演,分手了避之不及,有闺蜜帮忙出气,要复合会设计倒计时寻人的考验。
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到完全就是直男的想象,普通到你从人群中真的拽一个普通女孩子出来,都比这里更鲜活。
要还是《玻璃之城》里的舒淇,或者杨千嬅,或者张曼玉,倒还更多些不折不挠的娇憨可爱。
另一方面,我觉得王菲也没好好演,甚至都懒得给这样的情节唱一首插曲。
一句对不起,治愈了小月疲惫受伤的心。
几百次,我爱你,也没有一句对不起来的真心 。
对不起 这么久才说我爱你。
其实每个人,很多时候,都活在自己的感受里。
他们感受着自己的感受。
却忘了去爱。
直到爱着的人累了,没那么爱了。
你反应过来,却成了对方的过错。
点点滴滴,小的事情,充斥着感动。
没有让人澎湃的剧情,没有嘶吼,没那么痛快,它难道不就是生活吗?
上海的灯光,烟火,每一个平凡努力生活的人类,在这大的城市里,做着小的事情。
城市拥有的是每个人的记忆。
这是一部淡淡的爱情电影,它告诉了我们,爱情是需要包容,相互理解。
做错了,要勇敢说对不起。
没事儿时,也要说,我爱你。
湿疹反反复复发作的日子里经常开着车堵在路上时身上痒那个时候是胡思乱想最多的时候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还有没有什么认识的朋友是医生的等等甚至还会想会不会一辈子都跟这个病抗争了呸呸呸那个时候就会突然觉得绝望觉得束手无策 无能为力得了一个没有答案的病 政府也不会来管我啊我也不想告诉我爸妈 朋友们也都有各自的生活我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会想太多负面结果叶伟信我最爱两部作品一部 朱丽叶与梁山伯当年差点因为这个烂片名而错过一部好片在故事里两人只有关于爱的第一次触摸之前没有,之后故事回到了更绝望的起点另一部 新扎师妹和大多数人一样 因为这部片认识了杨千嬅杨千嬅的故事就长了此处略去不表但这部叶导演完全被监制黎明牵着走了我也是因为这部电影而对黎明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并且坚定的相信他一定是为了当时追王菲而搞了这么一部电影而王菲一定有什么天大的难言之隐才能接下这部片子整个电影就是一部加长版的王菲mv虽然已经是好几年前看过的片子但现在还能记得隐约片子里王菲家中大红色的装潢和频繁出现的窗式构图有模仿王家卫的痕迹但整个故事结构松散不堪一击连蹩脚的国语主题曲都不押韵电影最怕给人们说道理其他的励志电影就算了爱情电影则一遍一遍的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爱怎么珍惜怎么用心怎么经营全是放狗屁小月说,我们相爱太快,关系又发生的太多。
腻歪了就想分手,现在觉着对我又有感觉了,又回头找我,以后呢?
电影里永远不会给出答案只会在结尾处放一些烟花于是男女主角就开心的相拥“如果时间一直走得那么快,我怎么对你依赖?
” 真的不是找两个押韵的半句凑在一起就能引发观众思考的只会添乱
我对这个电影印象非常深刻。
大光明电影院正门右侧当时糊满了黎王二人的海报,我妈还领着我在隔壁吃了顿必胜客后来我把这个电影翻出来又看了遍。
恩,确实,把以前的上海拍得真好看,陆家嘴的天空线干脆利落,淮海路也没挤满了舶来品牌,还有徐家汇新天地,但反正...是不像个电影吧,故事可能还不如小学生值日班长的日记有意思,两个人的爱情像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淡就淡吧,我还是觉得这部比之后的很多同类型电影要好的除开主角加持和主题曲加持,这个电影其实贡献了个金句:说三个字我想听的当时我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04年我四年级,我想以后我也要做一个这么高贵冷艳的女子 ,王菲这个场景里真的老酷炫了,这个场景下她对着的是黎明怎样一张脸呢?
就下面截图那个拘谨又期待的笑容,实在让当时小学生的我抓心挠肺地难受,我觉得我以后肯定不能找这样的人做男朋友和老公后来我就能把这种朦胧的难受表达出来了,周谦黏黏糊糊、犹犹豫豫,既不想前进给承诺又不肯后退一步海阔天空,看上去特别温柔体贴,其实又时刻试探对方逼着对方做决定,看着这样的男人谈恋爱我憋屈,更不用说去面对这样一个人了我究竟要有多大的心胸才能包容对方当断不断?
我究竟要用多少的爱意才能允许自己反受其乱?
做不到。
是因为杨千嬅的歌而找来这电影看的。
主线剧情只是最普通的都市男女故事,会看完是因为被王菲吸引了。
王菲出演任何电影永远都在演她自己,所以我总难把她视作演员。
当然这无可厚非,她就应该是这样的。
黎明的角色依然是一副四平八稳糯糯绵绵的形象,不过由衷地说,卖相真是好,简单的白毛衣牛仔裤他能穿出儒雅味来,不是那些清秀的小鲜肉能比的。
可是与棱角分明的女人站在一起,怎么看还是有不可避免的违和感。
这么样两个人,本来不该在一起。
开始的情节是俩人闹分手,男人还在犹犹豫豫拿捏着措词表达,女人就抢着说分手,非常果断,声音带刺。
我于是猜想后面的情节应该是男人思来想去犹豫不决尝试复合不断被拒······最后不会有结果。
没想到我猜中了过程却没猜中结局。
最后那个还算圆满的结局真让人失望。
故事没什么好说的,太常见。
但是一些细节处理得很让我喜欢。
女人接了马先生的生意,替他为孟老先生筹划生日会,而男人正好是孟家的私家医生。
为确保孟老先生的身体状况能接受,在筹备过程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医生的参与。
于是所有的预演,都成了男女主角独处的浪漫场景,让他们之间的复合有了足够的铺垫,很顺畅也很巧妙。
只是浪漫得过于刻意了,一旦让人觉察到刻意,就不动人了。
女人住的房间里,色彩明丽,挂满风格迥异的书画,许多种风情在同一个空间里冲撞,很刺激。
王菲的角色也就是这种又作又美,又暖又刺的女人,戳死你还叫你爱不释手。
她坐在房间里的床上,背景是床头挂着的一幅很大的字,我仔细辨认了一下那几个扭曲抽象的墨团团似的字,竟是李煜的一句“花月正春风”。
瞬间觉得她坐在那真是相得益彰。
那房间就是一个空间狭小内容错乱而能量巨大的小宇宙。
马先生这个人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很有存在感。
陈建斌那时还不显得很老,还没有后来演皇帝时的猥琐感,是个挺有魅力的大叔。
在和女主角谈生意的过程中,他对她动了那么些似有若无的意思。
他在女人下车转身离开时叫住了她,说自己和她一起很开心,但犹豫了一下又并没有更进一步的示意,而是改口说你让我想起我的爱人,我该给她打个电话了。
这个角色让人喜欢的地方在于,他动了心思,但没有表明,而是及时克制并且马上扼杀了自己这点心思。
让人觉得这是一个郑重自持的男人。
有他的衬托,孟老先生在这方面则显然是个渣男。
老得快要死掉了,还念念不忘年轻时的情人。
在他的描述中,那个女人是勇敢而热诚的,是明知不可能还肯飞蛾扑火的。
老人在说起她时的语气就像一个情圣,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雷雨》里的周朴园,或者《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陆振华······虽然他们渣的方式不太一样。
好男人都是相似的,渣男则各有各的渣。
片里的音乐可以给4星以上。
孟老先生在过去和情人常去的小店吃东西,对黎明说起自己和她的故事。
说那个唱歌的女人不顾情人感冒了会传染自己,还是扑过来亲吻他。
这时候居然响起《大城小事》高潮部分的曲子。
我瞬间条件反射地脑补了歌词。
“吻下来 豁出去 这吻别似覆水 再来也许要天上团聚”然后情绪一下子就被揪起来了。
这一句与孟老先生描述的故事情节太配,林夕的歌词也太能抓人心了,仅仅是出现了一点痕迹就能抓住人的情绪。
从老头放老唱片,对年轻人叙说自己的感情史,整部片就开始落入一个无趣至极的泥潭无法自拔,此后的部分变得索然无味。
而且到这里也能轻易猜到,这老头没命过完那个大家为他筹备的生日会了。
(分分钟联想起后来的《失恋33天》的桥段)至于最后,黎明再一次求复合,王菲在电话里说“今晚12点以前你要能找到我,咱们就面谈”。
男人迟疑(他永远在迟疑)着说上海这么大我去哪里找。
女人说,如果你想找就肯定能找到,不想就别来。
女人你还能更作更傲娇一点么?
结果她还真的能。
在俩人见面后女人站得离男人远远的,说,你说三个字我想听的,说不出来以后就不要再见了。
而那三个字居然是“对不起”······编剧是在玩弄大家感情吧。
我能理解你想避免“我爱你”的俗套,但是不理解为何给了个不仅更俗套而且不痛不痒的回答。
作为电影台词,不痛不痒显然比俗套更失败。
快说完了才发现好像遗忘了男主角。
算了也没什么好说的。
另外,插曲《Moon River》真是好听到不适合出现在这部片里。
重看大城小事,这个几乎可以排上我人生最爱电影的Top10排行榜,每过一段时间必定拿出来重看的片子。
王菲+黎明,perfect的组合,电影的音乐,每一个最最风情的Shanghai的角落。
好吧,除了剧情可以忽略,其他都是那么的美好。
黎明,从玻璃之城,到甜蜜蜜,再到半生缘,一直都是温暖的感觉。
也许这样一个并不是大师的名作或是有什么动人之处的电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如果你爱Shanghai,就一定要看大城小事,一定会喜欢。
电影从一开始的性格不合分手开始,分手的那一天,一辆车撞上了另一辆车,也是矛盾的开始。
然后搬家换电话,一个想着创意做着策划,一个努力奔跑行着医,在上海这座城市,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你吹着大西洋的风,我淋着亚热带的雨。
但他还是怀念那同一片的天空,终于又住在了对面通过邮箱恢复了联系,走在同一片天空下,两个人的烟火,你最爱的是我,最爱你的是我。
真爱可能需要一些意外的时间,但如果是真爱,再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本片剧情约等于没有,我猜是上海城市宣传片。
王菲因为《重庆森林》太过灵动,在本片中依然是最佳,知道黎明的好才会觉得在另外的天王之上。
个人觉得如果王菲能活跃在现在,能有周冬雨张子枫什么事?
这是一部看着看着会让人睡着的电影,要不是想看看不同角度的上海,也许看到一半时就睡着了,但快到结束时我还是睡着了。
王菲还是一如既往的漂亮,不过没有她的歌唱得漂亮,我还是喜欢她冷酷的样子。
金茂楼顶俯瞰浦西的夜晚和白天;街头长满翠绿叶子的梧桐;新天地;上海毕竟是个生活的城市,那么多美景不属于普通人。
影片到1小时12分处,黎明与孟老先生走进了盛着旧时光的老饭馆,悠悠然从暗地里飘起的也是很久之前的旋律,还有那一杯老酒里的几滴陈醋的味道,映衬着画面,有一种说不出的落寞。
孟老先生对周谦讲了一个故事,饭馆的拐角处原来是一家歌厅,她每个星期都要来这里唱一首歌,他便来接她,有一天他感冒了,怕传染给她,因为她是唱歌的,于是不敢接近她,没想到她却完全不怕,还给他在酒里加了一点醋,说这样可以治感冒。
孟老先生笑了一笑说,说真的,我倒是从来没有听到过有这回事。
接着,很自然地就拿起醋壶,在自己的酒杯里滴了两滴。
他慢慢地喝着,仿佛又回到了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她夹给他小笼包,温柔地看着他吃饭的样子……在电影里,孟老先生最后因为心脏病复发而没能过上自己的生日,他和旧情人相会的场景最终也没能出现,因此,富足生活的孟老先生只能靠那不停转动的老式留声机和手工制作的小笼包子和滴了醋的酒来追悼自己的回忆。
而他到底也没有看到王菲策划中的绚烂烟花,当然,也许他错过了更好,因为那样纷繁的画面本或不应属于他那样含蓄的时代,内敛的爱情的。
在上海金茂大厦88层,电影里烟花灿烂的观赏点,这部电影举行了盛大的记者见面会,黎明特别对电影里孟老先生所讲述的故事进行了解释。
这是一个黎明从朋友那里听来的真实的故事。
他解释说当年老先生喜欢的那个女孩说在酒里加点醋可以治感冒的话,其实是这个女孩子有些吃醋的感觉,因为她已经有所察觉,当时他身边不只她一个女孩,可是又不方便点破,于是只能借着这个时机给自己心爱的人一点暗示。
可惜老先生当年并未明了,铸成终身遗憾。
据说,几乎所有看过片子的人都发出了一声感慨,显然,所有的人都被他的讲述感动,但可惜的是这层晦涩与追悔莫及的意思在电影里并没有表现出来。
故事真的是个老套,黎明是个私人医生,不坐诊天天出去跑。
王菲是一家活动策划公司的负责人。
故事一开始就是两个人的分手场景。
是黎明提出的分手,然后两个人就分开。
黎明接了孟先生的私人医生的活,刚好,王菲也接了孟先生寿诞的活动策划。
为了避开,王菲重新租了房子。
黎明却在各自的生活中,重新回去找到了王菲,并且搬到了王菲租的房子的对面。
通过两个人的沟通,慢慢的开始了感情的复合。
为孟先生策划的烟火表演,让他们两个重新复合到了一起。
很老套的故事吧。
基本上就是一对男女分手后,经过努力复合的故事。
只能说一般般吧。
作为对王菲和黎明的早期的片子,就当还算不错的吧。
场景组接支离破碎。由于看惯了粤语片,香港观众对这部本土上映的国语片大惊小怪
大城小事,王菲黎明叶伟信。简单的剧情简单的故事还有简单的表演,其实这样的故事应该放在更小的城市,小城小事,上海太大了,容量也太大了,容得下一切~最后,这部电影没什么亮点,音乐算败笔,作为休息看,不费脑子,一个半小时以后,跟刚睡醒一样~
文艺的不能再文艺了!!!!!!
我们太快地相识,太快地接吻,太快地发生关系,然后又太快地厌倦对方。
开头很文艺 后面干巴
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故事,放在任何一个大都市都有可能上演,并没突出上海的特色。
想把现代和旧上海结合在一起,却失败了……
无回忆的人生,忘掉往日的情人。//上海的街道很美,音乐也很美,因为这部电影,买了六月去上海的车票。2023-05-27
我家菲!!不过怎样都好 还叫小月呢 哈哈
吻下来,豁出去。
读研时候看的,配乐相当亮,除了黎叔一开始唱左了点,后来慢慢也能听顺耳了。湿漉漉亮晶晶的上海夜景,印象中是最早的爱情小清新风之一,挺好。就是一直没看懂男女主角为什么分手为什么又在一起了。哈,讽刺。
看的时候很喜欢,喜欢王菲的房子和职业,喜欢上海的老旧和现代,喜欢那种淡淡的失去又恍然觉悟的感觉。
好难看 p.s.loving you的歌词好球囧 = =
虽然故事简单到脑残,冲着王菲、冲着不时伴随的“Moon River”、冲着小资的浪漫和与上海不相衬的这份宁静,给个四星吧。
以前看的
黎明还真不适合演这种爱情电影,挺木的,一张脸始终给人感觉就是黑口黑面,连笑起来都是一种牵强的快乐...
只是觉得那房子装修得挺那个啥
怀念老上海。虽然喜欢菲姐但演得太尬了,而且菲姐真的是老了才更好看。黎明对不起,这片子太降智了。。。
18岁的片头。38岁的节奏。28岁的爱情观。
菲姐真心不适合演戏 我真喜欢《二个人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