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觀賞中國台灣藝人何妤玟參演的台劇《媽,別鬧了!
》:劇中何妤玟飾演翟叔的兒媳婦。
感慨:何妤玟真得姥了!
淺灰色系的穿搭,契合配角身份。
柯佳嬿,謝坤達太太。
劇中飾演二女兒。
印象中,何妤玟出道后演得電影電視劇不太多,經常出場綜藝節目。
那時候覺得她人好漂亮,氣色身材也好。
據說這和修煉瑜伽有關,何妤玟不僅是知名藝人,也是瑜伽達人。
何妤玟和已歿歌手張雨生是國立政大的校友,西元1997年10月17日和24日的綜藝節目《台灣紅不讓》,兩位才子佳人同框。
那時的何妤玟(雨雯)稚氣未脫,青澀學生妹。
這節目播出2月后,一代才子張雨生英年早逝。
網路找到2007年電視劇《湄洲島奇緣》,劇中何妤玟飾演施麗冬,欣賞她早期顏值,PO劇照以饗豆友!
緋色系穿搭亮眼養眼
黑色系裙子知性優雅
to推荐我看这部影片,说是女性视角,妈妈也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于是我去看了。
妈妈被保护很好,她很多事情看起来离谱,会不会也是她的老公,她的闺蜜,她的女儿想要呵护她的一份“敢想敢做”呢。
她首先失去丈夫,然后失去闺蜜小金,她原本的生态被打破了,但她失去的两个人都鼓励着她走出两人去世的阴影,活出自己想活的人生。
她也很幸运,屡屡遇挫后,遇到了Robert,Robert爱她的热情,敢于全身心去爱,所以也算是守护了她,她的尝试得到了及时的回报。
卖房子那里,我理解编剧是想鼓励大家走出回忆,走出回忆带给自己的束缚,但个人还是觉得好痛苦,即使影片已经尽力去用欢快跳脱的剧情去缓解那份痛苦。
2025.4.22更新没想到前天看完了影片,昨天4.21就分手了。
我庆幸这个节点让我遇到这部影片,鼓励我勇敢面对失去,敢于爱下一段。
在表面吵吵鬧鬧的家庭喜劇外包裝下,我在這部劇裡看到了「女性獨立意識」的呼喚,但是這種意識通過王玫玫來表達,顯然是不合理的。
平心而論,兩個女兒,陳若蓉和陳若敏的性格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由王玫玫造成的。
跳脫出「抓馬」、「搞笑」的效果,我在王玫玫身上看到的只有自私,而正是這種自我中心和對孩子的「批評教育」使得陳若蓉被迫成熟,讓陳若敏對愛情產生了偏執和錯誤的依戀,而這所有的種種,卻是王玫玫不自知的。
若不是主角光環,若不是喜劇加持,若不是遇到陳光輝,王玫玫大概只能落得小查媽媽的下場。
離婚後就開始迫不及待追求自己的「愛情」,明知是詐騙也要執意匯款,因為自己的童年陰影就對自己的女兒揮刀相向,一意孤行地去澳洲、結婚,即興而為的返台、賣房,這樣的人設真的對得起呼喚「女性獨立意識」的重擔嗎?
好在最後,陳若蓉與自己和解,陳若敏也沒有為了強行HAPPY ENDING而和小查復合(儘管小查對陳若敏是否是「愛」也很難釐清)。
事實上,陳若敏的愛情和心理故事,更值得剖析。
陳光輝因為小時候看到媽媽受苦,所以發誓要對老婆好;王玫玫因為小時候媽媽不讓她吃飯,把她丟到菜市場,所以跋扈缺愛,自私任性;陳若蓉因為王玫玫,被迫成熟,精打細算,嘴硬心軟;陳若敏因為王玫玫,對愛偏執,沈溺性愛;小查因為媽媽感情不穩,對愛患得患失,自我保護而渣男成性...所以,原生家庭的痛到底需要幾代人才能修復?
或許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你想过你的六十岁吗?
我没有,甚至我十几岁的时候认为三十岁就活够了,可以去死了。
但我真正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好像还没有长大。
那么,六十岁呢?
五年前,五十八岁的杂志社主编陈光辉因心脏病突然去世,留下了同龄的妻子王玫玫和两个三十多岁的单身女儿。
王玫玫是专业的家庭主妇,大女儿是国文老师兼小说家,二女儿则是炸鸡店店长。
五年后,一向认为婚姻是女性第一事业的王玫玫从丧夫之痛中走出,重拾自己的伟业,寻找新的恋情,但第一段就相当不靠谱,对方是个有妇之夫。
这故事便从有妇之夫的老婆找到王玫玫家说起。
得知此事的大女儿,比有妇之夫的老婆更生气,并扬言,如果妈妈再去找那个男人,她就打断妈妈的腿。
大女儿的大家长形象,在这第一场狗血的捉奸戏里,瞬间立了起来,让原本老套的情节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喜感。
告别有妇之夫后,玫玫开启了网路相亲之旅,见识了各种各样的相亲对象。
相亲遇见奇葩的桥段,也已经是老梗。
从《征婚启事》到《非诚勿扰》再到各种讲述大龄男性/女性结婚难的大陆电视剧,把各种奇葩以各种方式呈现过千千万万遍,甚至最新上线的《天才基本法》也仍然用相亲遇奇葩做喜剧桥段。
但是在《妈,别闹了》这个故事里,王玫玫已经六十三岁,这是半只脚迈入老年的人群,没有谁见过他们相亲,由此也带来了别有意味的新鲜感。
之前,网上有过一次为周杰伦刷屏的事件,事情缘由我已经忘了,大概就是00后们认为周杰伦没有歌迷,水平一般。
于是80/90后们一夜之间将周杰伦送到某个榜单的榜首,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
我看这部剧时,突然就想起这件事。
不知道为什么,在我自己的心里也会觉得说六七十岁的人不就只剩下安度晚年了吗,为什么还要相亲还要折腾呢?
但其实,王玫玫们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为什么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呢?
我们的故事总是聚焦在年轻人身上,很少关心中老年人,我们好像忘了,我们也会变老,那时候,我们就不继续经历故事了吗?
不会的,我们会一直经历故事,经历挫折,也会享受幸福,一直到我们死掉,也许我们死后还要经历不孝的儿女,但运气好的话,也会遇到负责任的社工。
王玫玫的相亲对象,大都与她年龄相仿,当我隔着屏幕陪她见完这些六十岁上下的单身男性时,真是倒吸一口凉气。
有的是想找个吃饭买单的人,有的是想找个便宜的保姆,有的浑身插管半只脚进了棺材,想找的其实是一个护工……终于遇到一个靠谱的,除了话多觉得自己特别有文化之外,没有什么大毛病,看起来也算周正的男人了吧,没想到谈婚论嫁时却遭遇了这个男人的孩子们的反对,他们担心王玫玫是图他们家的家产。
而这个男人呢,在饭桌上竟然完全没有为王玫玫说过话。
这跟三十岁的女孩去见妈宝男的妈妈,妈妈将女孩一阵数落,妈宝男在旁不闻不问是一样的,根本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家长。
不被家长祝福的婚姻真的不能要,尤其当这个家长是你养了三四十年的孩子时。
这说明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你就别去祸害下一个家庭了。
如果我相亲遇到这些一看就不会对我好的男人,我肯定会放弃这条路,但是玫玫却越挫越勇,甚至注册了国际交友网站。
她对再婚的执着让我对她死去的丈夫陈光辉心生好奇,我想,一定是陈光辉给了她一个非常幸福的婚姻,所以她才愿意再次踏入同样的河流与围城里。
故事也在此时,拿出了陈光辉的日记,讲述了他的为人之道。
陈光辉的妈妈因为丈夫出轨而抑郁,折磨自己也折磨年少的陈光辉,所以陈光辉发誓,他以后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发誓的男人千千万万,没想到,陈光辉真的信守了他自己的诺言。
在外,他工作挣钱,在家,他烧火做饭,对妻子,不算是完全的言听计从,但事事为她考虑,对女儿,他有最现代的教育观念,他告诉她们找一个好工作比找一个好老公强,最后,他的两个女儿成为了在婚恋观上和妈妈完全不一样的女性。
这个对照特别有趣。
大女儿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谈了一场恋爱,但那时她也刚拿了小说界的最佳新人奖,为了专注写作,她忽略了男友,两人分手。
此后二十年她也没有再恋爱过。
二女儿呢,不计成本地谈了十几个男朋友,最近这个是个日常出轨,吃软饭的渣男。
大女儿不需要婚姻给她安全感,二女儿不需要婚姻给她承诺。
王玫玫在女儿们眼里,是难搞的妈妈,但女儿们在王玫玫眼里,又何尝不是连个男人都搞不定的笨蛋?
王玫玫在网上经历了诈骗后,她的另一个网友澳洲阿伯,邀请她去澳洲玩。
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大女儿极力反对,恰在这时,玫玫的高中好友金阿姨去世了。
金阿姨是一位优雅的女性,据说出身名门,现在以教钢琴为生,有一个比自己小二十来岁的男朋友陆易。
王玫玫总觉得这个陆易是吃软饭的,和金阿姨在一起,只是贪图她的财产,于是经常劝金阿姨分手,但是智慧的金阿姨反问玫玫,我这个年纪,需要的是真爱吗?
六十岁的女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金阿姨的前夫家暴她和孩子,为了离婚她几乎净身出户。
爱是什么,婚姻是什么,你说不清,我说不清,但金阿姨一定有她深刻的理解。
她和陆易在一起,不论外人怎么想,不论陆易怎么想,她自己若不幸福,她一定不会强求,这可是个有勇气跟家暴说拜拜的女人啊。
金阿姨的葬礼是我见过最酷的葬礼,她为自己准备的遗像是一张她拿着武士刀横眉冷对镜头的照片,仿佛在向命运宣战:来吧,这是我的最后一战,我仍然不会退缩和害怕。
也正是金阿姨的死,鼓励了王玫玫,她当机立断,买了机票去澳洲见阿伯。
理想梦幻,现实残酷,澳洲阿伯快七十岁了,竟然只能在孙女的别墅外停一辆房车,蜗居在里面。
玫玫来了之后,独占了房车,把阿伯赶到外面搭帐篷睡觉。
OK,这也没事儿,玫玫仍然想要和阿伯结婚,但是阿伯却很犹豫,因为他的孙女不喜欢玫玫。
但是当孙女和玫玫正式开战时,阿伯却选择站在玫玫一边,带着她离开了。
没想到,阿伯年轻的时候曾在墨尔本买过一套房,这些年银行一直从他的工资卡上扣房贷,他却忘了。
现在,这套房被他前妻的孩子出租了出去,房租原本是打给他的,但是这三年,房客没有交过房租,他自己,也忘了。
玫玫知道这件事后又惊又喜,用自己的破烂英语帮阿伯赶走了房客,夺回了房子。
阿伯被玫玫的能量打动了,向她求了婚。
故事开始时,六十三岁的王玫玫想要再婚的宏图伟业,简直不可思议,但在这一刻又无比落地的实现了。
这是一个跟运气没有关系的故事,王玫玫能找到新的婚姻,不是因为她有大女主光环,而是因为她有明确的目标,强大的执行力,失败了可以再来,也不畏惧未知的勇气。
而她的大女儿,却没有。
作为家长的大女儿,认为妈妈再婚,和一个外国阿伯再婚,简直是天方夜谭,劝她立刻收手,劝完妈妈又跑去劝澳洲阿伯。
“她就像一座冰山,你对她的了解只有10%,你怎么就敢撞上去?
”这是我听过的,对婚姻最好也最没有意义的质问。
到底怎么才算了解一个人呢?
恋爱十天,或者恋爱十年,我们对彼此了解的程度可能是一样的。
我们有时候甚至都不太了解自己。
跳出来看我们对每件事做的选择和决定,真的理智吗,真的是和自己认真讨论过的结果吗?
还是,一时冲动?
那这个“冲动”不就是对自己未知的部分吗?
阿伯说起了玫玫上次差点被诈骗的事儿。
一个宣称自己是英国设计师的男人,要带女儿去台湾见玫玫,但是途经马来西亚时遭遇了抢劫,被洗劫一空,他让玫玫借他三千美金买机票。
玫玫真的去汇款,可惜自己不懂操作,于是让大女儿帮忙,但是大女儿很快就意识到这是骗局,劝阻了玫玫,几周后,网上也曝出了几位遇到诈骗的女性的新闻,落实了英国设计师是骗子的事。
即便经历了这样的事,玫玫还是去澳洲找他,她是一个愿意为了爱放弃一切的人,这就是最打动阿伯的地方。
和阿伯领结婚证的那个早上,玫玫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从粉红色的过去,走向金色的未来,而这路上为她送行的,是她已经死去的丈夫陈光辉。
玫玫,我给了你一个家,给了你一个相伴35年的先生,还给了你两个可爱的女儿。
然后,我给了你我的死亡。
我给你地图,给你行囊,而我最想给你的,是一双翅膀,让你从我的世界飞出去。
谢谢你,让我的人生那么美好,我们下辈子见。
伴随这段旁白的,是片尾曲《最后一堂课》,歌词里写到:最好的,我有没有给你呢?
这一刻,我和玫玫的泪水汹涌澎湃。
我突然一下就明白了那个困惑我好多年的问题,什么是爱,怎么判断一个人爱不爱你?
你就看,他/她是不是总想着把最好的都给你。
玫玫的故事,并不是在讲女人离不开婚姻,最后都是要结婚之类的。
她讲的是,无论什么年纪,什么时候,女性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你觉得结婚幸福,你就去结婚,即便对方是个比你大十岁语言不通的老头;你觉得谈恋爱愉快,那就谈恋爱,哪怕对方比你小二十岁还不怎么会挣钱;你觉得拼事业更踏实,你就拼事业,就算在别人眼里只是个写烂俗小说的平庸之辈……别人说什么不重要,自己怎么想最重要,这是陈光辉给他的三个女儿们,上过的最重要的一堂课,也是最好的一堂课。
分数不可以也绝对不应该这么低!
说不好的一定没看完!
我也是从《妈,别闹了》最开始有点看不太下去的前三集,到后面止不住的号啕大哭的第六集(封神)!
陈光辉这个角色绝了!!
大爱这部家庭剧,里面每一个角色的成长太赞太喜欢了,虽然是以比较浮夸的形式展开的,但是,真的,很打动人。
相爱,相聚,离别,珍惜,祝福,在你这部剧里是如此温柔又特别的对待,里面超多无敌触动灵魂的又特别场景,我会反复观看的,感谢这部剧给我这么精彩的感受,还有陈光辉,小金,以及Robert最后一集的最后带给我的感动….. 大爱这部剧呀!!
卡司阵容可以说是无敌:比莉姐/贾静雯/柯佳嬿领衔寇世勋/林柏宏/还有吴慷仁大尺度的幻境洪都拉斯/谢琼媛的与恶联动江宏恩的飞龙在天售后简直就是制作人拉好友聚会-但看了前几集,确实有一些失望因为故事太瞎,以为点开了台湾闹剧但越往后看,越能理解所发生的这些并不落地的超浮夸生活-陈爸突然离世后的几年,被照顾的人要站起来照顾别人,被捧在手里的人没有了宠爱她的人,被爱惯了的人对爱情无比渴望。
她们无法自洽也无法与彼此相处每一次的争吵,都是一次怀念。
-永远不要放弃爱与被爱的能力,在告别的无常里,重建家庭关系。
-突如其来的《飞龙在天》的售后。
黄飞龙出现的瞬间,心理很复杂。
童年女神之所以是童年女神,真的因为承载了太多童年回忆。
-应该很多人会把这个剧跟《华灯初上》比较但是从题材来看,就失去了比较的意义。
就当它是个闹剧看吧,都是她们强颜的欢笑。
前几天看了今年新上的港剧,也是讲一家子的故事,但越看越觉得尬,演技风格还是非常90年代的感觉。
比起来,这部戏要自然很多,虽然也是讲家里长短,也会一惊一乍的日剧风,但走心的时候是很顺的,完全不尬悲、不尬把悲的部分往喜了演。
另外就是,本剧也确实不需要用吴慷仁的裸体当噱头,林伯宏已经非常敬业了。
虽然像这些年不少台湾的剧作一样,本剧想要探讨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关系与女性身份,但是直接切入剧中的情节可能会有点失望。
不知怎么,我能明白作者/导演想呈现的是什么,但没有被直接唤起对剧中人物的感同身受;对问题的探讨也完全谈不上深入。
但这部剧独到之处在于作者如何呈现自己,我们能透过蓉蓉看到一个女性如何书写自己,如何经历女性书写的困境,现实和剧作相互交错。
最具匠心的还是与学长艳遇的片段。
有一幕是蓉蓉先收到了出版社的催稿短信,消息中直接问“琼瑶与岛国动作片的结合体什么时候写来”,紧跟着就是学长的消息。
那一瞬间就理解了这段情节是什么样的存在——一些和作者的心领神会:)吴慷仁在这两种类型片中得心应手地模式化表演、丝滑转换,在这个前提下不再尴尬,而是充满了喜剧效果。
再加上贾静雯所扮演的写作者时而沉浸、时而出戏,丰富了这段表演。
而且我们能借此理解当代女性的秘而不宣的情感幻想——一个像吴慷仁的具有性张力的霸道总裁,原作者简直是一边吐槽自己一边书写欲望,最后谐谑地从琼瑶和岛国爱情片转向了悬疑惊悚变态爱人。
剧作、剧中的写作者、现实的多重空间让这部稍显浅薄的剧多了反复体味的空间。
最了不起的是五颜六色、乱七八糟的服化道。
也要感谢吴慷仁的美好肉体。
想发一条啰嗦几句,想为这部剧拨乱反正。
因为看了豆瓣上网友对这部喜剧的评价,很多低分评价我是非常不理解的(在我心目中这真的是一部非常棒的华语喜剧片)。
首先有评价说这是「卡司诈骗」,请来「超强卡司阵容」结果演了一部浮夸的悬浮剧。
此时我很想反驳他,我觉得用「悬浮」来定义这部剧是你自个儿「夸张」了吧!?
因为这部剧的类型本身就是一部很无厘头搞笑的家庭轻喜剧片,又不是演八点档正剧,无厘头我觉得很正常。
喜剧本身的表演方式就是要通过很浮夸的演技、无厘头的台词去传达角色人物的鬼马逗趣的特性,因为你演出来的效果就是要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嘛,就像当年周星驰的系列一样。
我觉得评判一部剧好不好的前提是你要分清楚这部剧的题材类型,而不是用单一的审美眼光去绑架所有的类型。
还有人說这部剧台词的尺度过大,有很多的虎狼之词,让这部剧的笑梗変得太低俗。
Nonono…我不这么认为!
这部喜剧片是尺度玩很大,但在华语电影中,早在李安时期其实就已经有过这样的大尺度。
在电影《饮食男女》中就探讨了男女关系和家庭关系的价值观念,里面也有谈及到现代男女对性的多元观念及看法,只是电影里没有像这部喜剧片这么的bug,通过费玉污式的开车梗来营造喜剧效果。
而且我觉得,「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谈及性观念并不就是代表著低俗。
还有人说这部剧的笑点很尬,不好笑。
那我觉得可能是你的笑点太高了,或者是emo太严重治不好了。
反正我看前面几集的时候,真的是笑出猪叫声
其实我觉得还可以,很多人把这部跟俗女养成记比,我觉得不太对标,不是所有女性题材都要拿来比较。
我觉得这部是比较偏轻松喜剧的,但可能观众期待得更多的是对女性困境的探讨,所以觉得里面很多东西浮于表面,从喜剧角度来看我个人觉得是完全合格的。
而且这部剧其实是围绕“妈,别闹了”,主要要体现出剧中的“妈”是个有些想一出是一出,不让人省心的人,我觉得也完全体现出来了。
至于有些人不满于这部剧专注于探讨婚恋,觉得可能传输出一种女性只能探讨婚恋的感觉,但我个人认为在偏喜剧的电视剧中,可能会想体现出一些思想,但是因为必须要有笑点,所以可能要夸张化一些东西,我觉得婚恋可能就是其中被夸张化的东西,所以很多人觉得“啊,怎么我们女人的focus只在找个男人上吗”。
其实看到最后发现除了妈妈真的找到一个她心仪的伴侣之外,小敏最后还是坚决放弃了渣男(实在太好了!
),在断舍离方面得到了成长。
蓉子中间一大堆也只不过是为了写小说的幻想,不是说真的谈了那么一段恋爱,也在事业方面得到了肯定。
所以虽然感觉可能很多东西围绕女性婚恋,感情,但其实可能更想说感情是她们人生中的一部分,她们可能通过她成长了,也可能从不想要到能去接受她,在我看来可能更多的是关于女性在婚恋中的成长。
当然,我上面也提到,因为表现形式等夸张化,所以有些人可能完全不能接受。
还有评论说小查是最好渣男的,我劝女性真的不要同情心泛滥。
小查我真的觉得是个塑造的很好的角色,就是很多大陆影视剧体现渣男就体现的很扁平,就光出轨、家暴、自私等,反正就把一切坏的品质都放在渣男身上就行,这样观众就很容易恨得起来。
但其实现实中可能更容易遇到是像小查一样的渣男,用自己的悲惨去粉饰自己在感情中的不忠,让女生同情心泛滥,所以女生更不容易分手,更容易被骗。
可能他们有一些好的品质(是个人都有一些优点吧,不去评价那种啥优点都没有但还是有女的愿意回收垃圾的渣男,他们在我这儿不是人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确实一直在感情方面不忠,一直不断伤害女生。
小查最后改了,变得孝顺了,想追回小敏了,很多女生又会感动:啊,浪子回头。
但是这真的就是个伪命题哎!
首先我们不知道他有没有回头,他去追回小敏到底是因为确定自己喜欢她,还是只是觉得小敏养他很快乐(虽然小查说什么在小敏身边能感受到家的味道,但谁知道是真是假啊!
渣男这种话术就是很多的)?
再者,就算他真的最后意识到喜欢小敏,那小敏为什么要去赌他真的完全改变了,谁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犯。
小敏说过,小查就是一个自私的人,他只爱他自己。
我并不认为这种本性的东西容易改变。
所以我非常喜欢小敏坚决放弃的结局(假如有第二季他俩和好了我绝对气死!
),而且也不是想拉踩,我觉得这也是大陆和台湾编剧不一样的地方,这种情节放到大陆一定是最后和好,女方原谅男方,呵呵。
总之我看完后觉得并没有大多数评论说得这么糟糕,当然喜剧再加一些讽刺可能会更讨人喜欢(因为大家就喜欢那种偷摸摸骂人的东西,觉得很高级),但是我就是个低俗的人,所以有很多黄色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浪费卡司 努力看了还是得弃掉
感觉跟爽文似的,很爽但又有点乱…..观望…后面真是很拖沓了….
食之无味 弃之也不可惜 当煮饭和洗澡bgm看完了
前两集觉得有点吵,适应这个风格后就还好。整体7.5,也算是看到亚洲女性老年追爱这种故事视角了。爱情不是最伟大,但不管几岁,拥有追求自己喜欢生活方式的选择权很珍贵。| 华语文化输出的重任,阿湾继续加油 | 吴慷仁的名字和照片比他的角色出镜都多 | 便利店吴慷仁你赶快去跟她要电话啊!
看了一集,比较一般,但我乐于见到所有真正的文化输出哈,对接一下平台就能做到的事,都不用喊口号呢,嘻嘻😁
贾静雯修杰楷这对夫妻真看得开
11集都在吵架😅一家人这么多架要吵吗?
冲着两个女神看的. 但. 好一般..
配角的戏份也很好看,爸爸去世的戏份配上周兴哲的歌居然意外的好哭。吴慷仁变态演多了感觉出不来了,现在看到他就是家暴男的印象。。
稀烂
聒噪浮夸
渐入佳境系列。看前四集感觉自己期待过高,抓马程度有些承受不了。从第五集为水昆少女队暴风哭泣开始,算是登上大船了。和这三个可爱女人一起哭笑跳闹,享受着被眼泪浸润的各种极致情感和爱玩时间轴与荧光花字的导演的脑洞。整体来看,由于有作家角色的加入,一切反类型手法都显得合理,人物性格由于有金庸女主的类比也更容易共情,可以说做到把各种讨巧集大成,也证明其他方面足够硬核的话,台式抓马也可以带观众轻松起飞而不是尴尬抠地。想起甄嬛给如懿解释名字,现代的女孩,能如蓉、若敏,也已很好~另外,吴慷仁的学长戏份真的笑翻我,帅哥要不要拍电影拿个金马影帝啊~~~
就不是很懂这种剧能拍11集是为什么……妈妈想找个老伴作了又作,大女儿和吴慷仁只能在虚构情节中磕一下下,小女儿的故事线很无聊……
妈为什么会闹啊,是因为,爸走了啊QAQ
看了十几分钟有点不适应台湾腔的漫画型演出,看了网上的一篇文章说,他们的父亲一定是多伟大,才让他们三个任性做自己。真好啊。把第一集看完了,眼眶有点热呼呼的。会看下去。看完了,哭好几次。喊what the f好几次
这么好的卡司,为什么演这样的剧?好可怕。。。
从揭开吴慷仁是幻想人物后剧情就开始离谱,前边还挺解乏好笑的。
王炸神仙阵容,不枉苦等半年,5星奉上!。。。EP01笑点密度以分钟计,主配角演技在线台词尺度惊人,个人观点华语剧如此质量的大尺度无出其右!这绝对是暴走女外科之后的又一爆品!平行宇宙里,姐几个是血观音和孤味。。。11集白P完毕,片尾曲无限循环中!同样是频繁闪回却次次精准戳破泪腺,和隔壁的终极名单完全不同。其它的小瑕疵也完全可以忽略(除了那个用一生“治愈”童年的渣男无法接受)!片子值4星,还有1星保留给倾情演出的几位主演,特别是牺牲最大的郭轸!
没有预想的好看,但剧里的演员都很喜欢❤
真实生猛 车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