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医院里,没人咬男主;大街闲溜达,没人咬男主;丧尸出现了,有人救男主;男主想练手,儿童奔男主;男主寂寞了,有人爱男主;男主做噩梦,有人叫男主;大兵杀男主,脓包放男主;男主要救人,丧尸帮男主;男主受伤了,红眼救男主。
总之男主一路上是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有黑人美妞以身相许,有车技小妹随身相伴,更有红眼丧尸愿为死忠,堪称丧尸年代里的幸运星,真是居家旅行必备之良人
最近借着釜山行的热度,又重新集中看了国外的一些丧尸片,今天,想来主要谈谈惊变28系列(《惊变28天》和《惊变28周》)。
当某一天,你醒来后世界变得很安静,连一个人影都没有,你会作何感想,主人公吉姆遇到了这样的“好事”,车祸28天后,英国在丧尸病毒的攻击下沦陷了。
病毒起源于一个实验室,动物保护主义者不听劝告,一脸正义的放走了感染“带有暴力攻击性质名叫愤怒”的病毒的大猩猩。
然后瞬间,他们就被大猩猩撕咬了。
其实,这部片子里的丧尸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丧尸,因为他们并没有死去,也就是说,他们只是被感染了病毒,是病毒使他们发狂。
这种病毒和非典、禽流感、埃博拉一样,之前并不在地球上存在!
也就是说,以后或许真的会出现这样的病毒。
丧尸片喜欢借助人面对生死抉择的表现来展现人性,惊变28系列也不例外。
面对丧尸病毒,有人选择与人类并肩作战,有人利用军人身份为非作歹,当然也有军人违抗命令坚决不对平民开枪的。
在丧尸面前,人类的每一个抉择都关乎自己或他人的生死,惊变28周被人骂的最多的是两个孩子的自私给安全区带来的灾难,面对人和丧尸不分的情况,军队为了确保更多人不被伤害选择了格杀勿论。
这种选择,有时候只有一个选项。
没有所谓的自私自利,也没有残忍残暴,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只为逃生和享乐而已。
面对生死,所有的解释都是苍白的。
灾难片就是用虚构的剧情传达人类面对生死的价值观念: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灾难片还会惯用的一个表现手法是:真正可怕的不是灾难本身,而是灾难中的人。
特别是惊变28天中的军队,利用广播吸引幸存者,只是为了爽姑娘的军人。
吉姆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快递哥到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幸存者,他知道你想活着,别人就得死。
惊变28系列,第一部是2002年拍摄的,14年后的今天再来看此片,依然感觉水准不比《釜山行》差。
它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丧尸题材电影,但没有一部像它那样特色鲜明。
它色彩偏冷,镜头中的颓废和荒凉,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闷。
它不说话的时候,也能透过屏幕感受到生的困难,活着的不易。
在灾难面前,可怕的不是病毒和丧尸,而是孤立无援的无助和被同胞“出卖”的疼痛。
这两部电影确实是英国拍的,也够敢黑的,把军队拍成那个屌样,政府甚至连打个酱油都没有就成了炮灰。
第二部里,美国军队甚至直接接管了伦敦的管辖权,可以,这很英国,弱弱的问一句:英国的广电总局,你们还好吗?
某一天,你醒来发现自己在医院,身边空无一人。
电话不通、荒废的城市…你一人独自走了好久好久…终于到了一个地方,有人存在…却发现…到处都是丧尸。
每次看这个末日系列的片,都忘不了这个开头,画面很美、很荒芜、沧桑、孤独,男主角莫名其妙的走在无人的伦敦。
然后突然发现残酷的真相。
这部作品强调的并不是追杀你的丧尸的可怕,而是人的可怕,从电影一开始,放出受感染猩猩的动物保护团体,到男主一行人寻求军队的保护,却发现更冷酷的现实与绝望,都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
重点是人性,以及人性在末日来临时的展现。
再看一次,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发现男主是蝙蝠侠里的稻草人,他也真是个有趣的演员。
且不说这拙劣的英式幽默让我觉的无聊,本片bug实在太多,我就十几分钟简单说说几点: 1.是什么能让他在医院不吃不喝28天死不了?
光脱水3,4天一个人也就挂了 2. 旷世灾难,男猪脚醒来医院里没有任何僵尸出现过的迹象?
死人血迹什么都没有?
只有凌乱的医疗器材和白纸?
3. 整个街道空无一人,连尸体和僵尸的影子都没有,血迹也没有,他在街上叫了这么久,招不来僵尸?
4. 男猪脚点蜡烛引来僵尸害死了同伴,僵尸的血蹦的到处是,他一点事儿没有。
后来在曼彻斯特那边,女孩他爸看着僵尸的一滴血滴到自己眼睛里,变身了。。。
眼睛看到东西向自己飞来,下意识的就会闭上,哪怕你大脑强行想让眼睛睁开,都是不可能的,除非大叔的神经传导有问题,不过看着他还是挺正常的 5. 从男猪脚的梦境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害怕孤独,胆小的人。
还有一点可以验证,他和小黑女见到父女之前,晚上进入大楼爬楼梯看到僵尸,他无助的多次央求小黑女不要丢下他一个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胆小鬼,男人都称不上的chicken guy,在加油站不听劝阻,独自走进小黑屋,以及电影后期突然变得如此强大,man中之man,我觉得只能用比本剧中僵尸更不靠谱的基因突变来解释了 他带着手铐是怎么翻过那堵高墙的(上面还有铁丝网。。。
)?
他带的手铐,后来怎么就突然不见了?
我觉得男猪脚学过魔法 去捕杀他的军人也是搓到极点,下着大雨出营本来就是禁忌,到了军事点居然还分头行动,想办法被各个击破,找死么?
想想能活到现在,这些军人应该是要手段有手段,要经验有经验,怎么后来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将士变得都是胆小鬼了,要么躲在橱柜里,要么躲在墙角,看到僵尸连枪都不会用了 我弄不懂,僵尸究竟图个什么?
如果是吃人,为什么不吃干净?
咬一口就算了,值得么,费了这么大劲跑来跑去才捕捉到一个猎物。。。
如果就是想散播病毒,获得给多的同类,我没什么可说的,深深地被僵尸无私的精神感动 僵尸看来挺聪明的,在隧道看到车子开动了知道自己的速度跟不上,减速下来不追了。
会照镜子,能够判断镜子里面的是自己,我觉得很神奇,会跑,会叫,会暴走,而且几天不吃东西没事儿。
我觉得如果真有这样的环境,我宁愿变身僵尸,还不用害怕东躲西藏,多好
朋友一直给我推荐二十八周,我觉得既然看续集,怎么也应该看看初集。
他总说初集没意思——这使我更想看看初集。
另外,同一个网友谈起,她说二十八周的海报怎么跟个猪鼻子似的。
——我更加决定要看初集了。
想来28天是英国拍的僵尸片,猛一听里面的伦敦音还真是让人不适应,想起来Emily的伦敦腔——果然古板的伦敦人是这么说话的。
曾经看过《肖恩之死》,那是个比较有趣的僵尸片。
我的那个朋友追求“不无聊”,因为他从小看鬼片,僵尸片也不少,所以追求高一些;我呢,虽然小时候也看过一点儿,可毕竟没有数量和质量,看完以后我只能说:不错。
推荐,当你肚子饱饱精神放松并且有两个多小时时间可以消遣的时候,来看看僵硬的英国人拍的僵尸片也会很愉快。
第一幕,剑桥(Cambridge),我不禁哑然失笑,真的是英国人啊,还辛辛苦苦搬出来这个几百岁的老权威,你什么时候看美国僵尸片开首正儿八经的告诉你俺们可是有绝对的科学依据的,因为俺们出自哈佛耶鲁经过科学家们的认证……英格兰的僵尸提起来也要自豪的:我们来自剑桥,知道么,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不知道?
咬你没商量。
影片继续发展,英国人不像好莱坞,提人胃口的镜头摩肩接踵,它宁愿用十几分钟跟着主人公的脚丫子从医院走到伦敦桥,走到市中心,走到告示栏,走进大教堂(是不是威斯敏斯特?
)才唧唧歪歪跑出来个僵尸。
全片中有多少血腥镜头掐着指头都能算出来。
有趣的是,一个钟头以后的时间里,主人公们(男女女)的主要任务是和他们寻见的所谓军队斗争。
而在某种程度上,僵尸成了吉姆(男主角)的帮手。
看看制作公司,福克斯,正合我想说的,里面美国式的叙事也很多。
一般的美国僵尸片都是这样的模式:不知怎么周围一个个都变成僵尸了,很大范围内只有零零散散几个人还正常,其中比较顺眼的几个有一半要历经艰险活下来,另一半历经同样的艰险死掉。
最后在一个比较有希望的地方等待未卜的前途。
《活死人之地》是个典型。
不过《活》的特殊在于里面的理想化:最后居然有战车。
另外,传统的僵尸片(包括美国)的僵尸都机械的要命,可《活》里面僵尸够前卫,不僵,反而还跟体育健将似的上蹿下跳。
《二十八天》呢,似乎吸收了传统和前卫,离你近的时候那厮肯定哆哆嗦嗦半天也走不了一步路,离得远了僵尸们仿佛脱缰的野狗,撒丫子跑得那叫一个欢!
唯一的遗憾就是怎么跑也追不上主角们。
对了,不要误解,我这么不正经的瞎侃不是对本片的轻蔑。
片中空荡荡的伦敦城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最后航拍的英国田野。
正如前面所说,你挺悠闲,又不拒绝血腥的话,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别试图挖掘其中的什么内涵,因为这样的影片不是少数,挖多了会变成鼹鼠的。
还有由于英美合作,在看影片时可以按照看好莱坞大片一样猜一猜主角们的未来。
蛮有趣的。
这也是我觉得它比较像《活死人之地》的原因:当法兰克(里面少女汉娜的父亲)在到达最初要去的军队所在地一无所获以后开始郁闷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胖子要倒霉了,果然,他被感染了,然后就被击毙了,利利索索。
记得《活死人之地》里死人几乎总是这样死的。
所以这些电影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一、遇到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走来走去地瞎着急。
二、着急也不要随便往天上看,有东西滴下来的时候还大义凛然的不闭眼睛。
一种令人狂暴的病毒被人从英国的研究所里释放出来。
这种携带于动物和人类体内的病毒迅速地在全球传播开来。
28天以后,几位幸存者在伦敦陷入困境,他们绝望地想保护自己能幸免于难。
但他们在拯救自己的过程中,发现最致命的敌人不是病毒,而是其他的幸存者。
一天,一群动物保护主义者冲进了伦敦灵长类动物研究所,发现黑猩猩们都被链条锁在铁笼子里,而在它们面前的屏幕上正放着极为恐怖的画面。
虽然动物专家们警告动物保护主义者们:这些黑猩猩都感染上了病毒。
但他们全然不顾,开始将这些动物释放出来。
随后,这些动物保护主义者就立即受到了暴怒动物的血腥攻击。
28天后,快递员吉姆(Jim,西连-墨菲饰,Cillian Murphy)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伦敦一家空荡荡的重病特别护理所里。
迷惑之中,吉姆在病房和走廊里寻找着有没有其他人。
最后,他来到了大街上,大声呼救。
随着夜幕的降临,吉姆来到了一所教堂过夜,结果发现地板上堆满了死尸。
突然,一位牧师大喊着向他扑过来,来人闪电般的速度、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恐怖的叫声,吓得吉姆转身趔趄地跑到大街上。
更多的“被感染者”也被这喊声所惊醒,吉姆慌不择路地跑进了黑暗的大街,感到身后有越聚越多的魔鬼在追赶着他。
突然一声爆炸使得塞尔娜(Selena,内奥米-哈里斯饰,Naomie Harris)和马克(Mark,诺厄-亨特利饰,Noah Huntley)也成了幸存者。
他们艰难地将吉姆解救到了一个安全地方,并开始向吉姆解释病毒感染的实质:这种感染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几乎瞬间之内就遍及全身。
目前,英国已失去了控制,他们也不知道这种病毒是否已在全世界扩散开来。
塞尔娜和马克勉强同意帮助吓坏了的吉姆,带他回到德普特福特(Deptford)老家去见他的父母。
3人在恐惧中走来十分艰苦,他们在黑暗的大街上辗转前进,塞尔娜和吉姆偶然发现高楼上有一盏孤零零的灯光,决定去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幸存者。
他们在楼上发现了看上去并不象父女的弗兰克(Frank,布兰登-格利森饰,Brendan Gleeson)和汉娜(Hannah,梅格安-伯恩斯饰,Megan Burns)呆在一起,家里已几乎没水了,正急着想找另外的住处。
这群人在高楼里安顿了下来,突然收音机里传来讯号,曼切斯特基地的士兵们在亨利-韦斯特(Henry West,克里斯托弗-埃克尔斯顿饰,Christopher Eccleston)少校的带领下,声称已找到了对付感染的办法,希望任何幸存者们都可到他们的基地去避难。
事实上,这群人也没有其他出路,只得开着弗兰克的黑色出租车,开始一路北上。
其实他们怎么知道,去那里才是最坏的结果。
前天抽空看了这部著名的28 days later,心中有些许感受就跑上来再抒发几句。
刚刚发现我的上一篇影评也是跟食人僵尸有关的片子,看来就是特别血腥暴力的影片更加能触发我的评论欲。
首先我觉得这片子可能是要表达两个意思,其一是人类自作聪明的科学研究常常违反自然规律,自作聪明的感同身受又使自己遭殃。
影片对于这种名叫“愤怒”的病毒是如何产生发现并传染到猩猩身上并没有作过多的解释,我觉得这个剧情设计大致是取材于艾滋病的发家史。
大家都知道艾滋病首先是在非洲某种猩猩身上出现的病毒,貌似这病毒在猩猩身上只是携带而没有感染,但是它何以传播到同样的灵长类动物人类身上这个已经难以考证。
没准还真是某些冒险突进的动物保护组织成员做的好事……片中“愤怒”的英文原词是rage,这个词准确地意思是extreme or violent anger, or a period of feeling such anger充满暴力行为的愤怒。
我认为这个词恰好可以概括本片主旨,而这种充满暴力行为的愤怒从表面上看是那些被感染了病毒的人所做出的可怕举动,更是后来影片所要表达的比病毒更加可怕的东西。
这个更可怕的东西是什么呢,当然是那些处于极度恐慌与孤独之下遭到扭曲的人性。
这一点是在影片后半段与军队相遇后才逐渐阐发出来的,这时我才发现之前那些渲染病毒如何可怕吓人的内容其实只是伏笔。
病毒再可怕,它所支配的人吃人行为只不过是嗜血的自然反射,而且它们从来都不会伤害同类。
可是被包围孤立在城堡中的军队在日复一日的压抑和扭曲中,在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之下却变异为残害同类满足私欲的怪物。
一方面影片着意刻画人性的善良与美、活着的希望,比如父母对子女的爱(男主角在家里发现父母吞药自杀前留给他的字条、父亲对女儿的竭力保护),困境中人们的互相帮助与牺牲,超市免费大采购以及驾车行驶在逃亡途中仍能看到安静美好的乡村。
另一方面则用军队的阴暗与邪恶来粉碎它们,并最终导致了“充满暴力的愤怒”之大爆发,也就是男主角在雨夜赤裸着精瘦的上身形似僵尸地与士兵肉搏,杀红了眼(哎呀真巧啊男主角西连·墨菲另外一个著名的片子就叫red eye)。
胡戈的短片里有句名言“都是被逼的”,正好用在这里。
男主角原本性情温和甚至有些软弱(跑楼梯跑不过一个女人,拿着大球棒只敢对一个僵尸小孩下手),可是当他经历了这么多生与死,眼看求生希望又成泡影时,他终于被逼爆发了,产生了充满暴力的愤怒,由此他们三个人终于得救。
看到有评论把这片子归结为又一部以血腥暴力为卖点的影片,我不太同意,至少也得说这是一次关于人性的解读与重建。
这片子前半部分相当冗长,例如光是叙述男主苏醒后在伦敦废墟里游荡,为了凸显荒凉的氛围就花了足足十分钟。
差评。
有所转变是从组成三人组开始,马克为了救男主感染上了病毒,女主毫不犹豫地就抡起狗腿刀砍死了他。
生存的残酷可见一斑。
之后经历种种磨难,遇到了躲在居民楼里的父女二人,在这期间女主对男主的感情也在发生变化,从只信奉生存主义不顾他人死活直到体会到人间真情,女主渐渐敲碎了四周的冰冷墙壁,慢慢变的体贴、有女人味了起来,与男主渐生情愫。
情感,让人变得柔软,但也是支撑人在支离破碎的世界生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绝望的士兵们为了原始的欲望而活,脆弱的主角们则为了希望和珍贵的情感而活。
与父女二人组成的四人组旅行一段应该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人性的光辉在此显露无疑,旅行过程中景色精致无比,宛如仙境,将人暂时从阴冷的地狱中拉了出来。
这一段放松对情节的推动可谓四两拨千斤,观众们揪紧的心舒张开来,等待着下一段绝望再来攥住心脏。
精华部分莫过于最后的高潮部分,带有浓浓后摇风格的主题曲渐起,先是钢琴略有神经质的纤细双音反复弹奏,贝斯缓缓地拨弹将人性的黑暗娓娓道来,之后冰冷的清音电吉他加入,所有埋好的线索一齐爆发,被畜养的感染者梅勒疯狂地在幸存者基地内杀戮,很快,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士兵死去。
随着鼓点渐起,失真吉他瞬间突入,善恶在正面交锋,这不再是人类和感染者的斗争,而是人性的错综纠缠。
男主巧妙地击倒一个又一个士兵,救出了女主,两人紧紧相拥,音乐戛然而止,只剩诡异的清音仍在弹奏,弹奏他们布满阴霾的并不明朗的未来。
整个过程中,背景音乐的衬托可谓如丝如缕,天衣无缝,对氛围的烘托到达极致。
珍贵的人性,难得的后摇配乐,使得我给这部片子五星,仅此而已。
惊变28天!
教训是,末世状态,至于崩溃之后,不要轻易尝试带着家人加入某个幸存者基地,他人即地狱!
你家里的女性成员,很可能被强奸,沦为性奴隶。
Selco讲述波斯尼亚内战的经历,也提到当时普遍存在的强奸监狱,女性被帮派首领当做奖品分配给得力的下属,妇女在战争或灾难期间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只有文明社会里,女性权利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我承认之前对此片的排斥是因为一直以为它就是一部俗烂的僵尸片。
自从听说它的导演是David Boyle之后,就觉得应该值得一看,看过之后便认定不看很可惜。
充斥着英腔的电影似乎不会出现类似《生化危机》中那种恶心的丧尸或怪物,它并不是一部视觉恐怖片,而是彻底放大了人心对杀戮的渴望,互相间的不信任及背叛。
被感染的人类并没有成为传统上的行尸走肉,他们更像是夸张愤怒的人,眼睛血红如暴躁的野兽,尽管如此,这些变异的人所带来的恐惧也只是表象上的。
这正让人感到绝望的,是看不到未来的生活(如果能称之为生活的话)。
一觉醒来发现整个城市被遗弃了只剩自己孤身一人,首先感到的是无比的好奇,接踵而来的便是无比的空虚,仿佛掉进一个时间空洞,再也出不来。
而电影在环境描写上相当文艺抒情,好像一部自由快乐的公路电影,伴着英式小调。
如果一直是一个人,会疯掉吧。
好不容易遇到幸存者,好不容易克服了不信任,好不容易找到了军队的庇护所,一个令人心惊胆战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从这一刻,人性在绝望境地的残酷面才一层层剥开,人都是为了自己而活。
然而,同样是在此种境地,人性的光辉踩在黑暗中也才能更加闪耀。
被死亡洗礼过之后,人才会获得真正洒脱乐观。
虽然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被救走,但又何妨?
这个就是传说中出丧尸不能找军队的电影。音乐不错。
此前只知导演是丹尼·博伊尔,没想到男主竟是基里安·墨菲、女主刚好是昨天4部《加勒比海盗》马拉松连映二三部里的女巫娜奥米·哈里斯,惊喜;剧情对于看过好些丧尸片的我没啥惊喜,情节比较让我联想到《行尸走肉》,而且不出意外的,片中人物依然没看过丧尸电影;IMDb7.6分、豆瓣7.1分、我★★★☆。
(7.5/10)男主醒来之后的“孤独城市漫游”,末世景观的营造很喜欢。很明显《行尸走肉》学了不少东西,用丧尸片来烘托人性,制造出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感觉结尾撞出铁门的定格会更好。
如果没有屌丝古堡逆袭的部分只能算是合格的丧尸片 但是立意和配乐还算不错 除了前半部分的漏洞和拖沓 看来丧尸片还是不能超过90分钟
SB電影。看了這個男豬幾部戲,好討厭他!長得矮又老是一副廢柴模樣,他比較適合演BT。
到处是希望和绝望,虽然有点乱,但表达的东西还是表达清楚了 实在很喜欢墨菲
我居然一直以为这个和(二十八周后)是同一部电影。。
可能是我下的版本画质问题,这电影就像是八十年代的录像带画质,惊变28天也没怎么突出28天的意义,而且还蛮无聊透顶的
所谓的包袱就是男主为了防止那些军人奸掉女主,然后引来丧尸干掉兵团。。有生化危机的影子在。。。
丹尼鲍尔,你怎么就拍出这样的烂片子
上大学以后和同学看的第一部片子
一个事儿妈男为了自己的后宫梦,把仅剩的几个男人都害死了。
终于勇敢的看完了,丹尼博伊尔呀,因为你还是惊悚了一把。节奏感是你的特色,不论是什么类型的,都感觉的到。
2B电影,太你妈粗糙了~
恐怖惊悚僵尸片,比起我是传奇要好一百万倍。
看的结局是在一块绿地上打了个SOS
中间部分比较精彩,结束的有些意犹未尽。很后搖的電影
PPS毁了我的所有观影快感
十年前的基妹嫩的能掐出水来
情节老套,但是看的还挺过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