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讨论节奏快慢的问题,伏笔比较多,剧情循序渐进,真凶渐渐浮出水面,看完了全剧并觉得真香的大有人在,的确也没办法强迫喜欢快节奏剧情的人,毕竟阳春白雪孤独惯了。
《局外人》是需要细细品的剧。
不喜欢看的话请移步别处。
其次,那些说看到一半发现是超自然的就想弃剧的,建议以后看清楚关键词再来看剧,没人强迫你看自己不喜欢的类型,浪费时间看自己不喜欢的剧也是得不偿失呢。
这部剧是悬疑+推理+超自然OK?
你要说它是单纯的恐怖片悬疑片超自然片那就太瞧不起它了,剧中对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超自然之间哲理性的探讨,都值得你去二刷三刷。
另外,这部片子视听语言之优秀,值得很多学影视专业的同学把每一集拿出来一帧帧的进行拉片。
如果是还在犹豫要不要追的同学,看它好吗!
不要犹豫!
(附:图来源于the outsider官方ins号)
有些观众在看完HBO新剧《局外人》的前两集后,直接弃剧,抱怨叙事节奏太慢。
而有些“扛”过来的剧迷,则将其比作《真探》、《谋杀》和《罪夜之奔》的结合体,不但享受其独特的慢节奏,更迷恋剧中氤氲的那股低沉悲伤感。
这部由史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剧集,像是一头看不见身躯的远古恶兽,释放出恐惧,吞噬进悲伤。
每当更新一集,虽然我们离案件真相更近一步,但离危险又增加几分。
惊险中埋葬的死亡气息,让这部2020年的开篇之作,后劲十足。
一 无辜的愤怒,蒙骗的怨恨一个11岁男孩被残忍奸杀的案件,拉开了本剧的帷幕,但是这桩案件的侦破却异常轻松。
在警员拉尔夫的查证下,人证、DNA和视频录像,全都指向一个嫌疑犯,小镇上颇有声望的棒球教练泰瑞。
可就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特瑞的律师拿出了完全相反的证据,足可证明特瑞在案发当天,并不在犯罪现场。
当案件陷入诡谲难测之时,特瑞在即将面临公审的路上,被死去男孩的哥哥用枪击毙,倒在血泊中。
当这样一段完整的故事,在剧中只用一集半不到的篇幅,就全部讲完时,我们知道,这部剧绝非只在聚焦泰瑞是不是凶手。
而是从这桩扑朔迷离的案件出发,讲述一则骇人听闻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有两个群体,一个是被害人家庭,一个是嫌疑犯家庭,两者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被害男孩的母亲,因为悲痛欲绝,进了医院,不久病逝;男孩的哥哥在枪杀泰瑞之后,被警方当场击毙;男孩的父亲见此惨状,上吊自杀。
作为嫌疑犯群体的特瑞一家,也灾祸不断。
特瑞被枪杀后,妻子格洛瑞在生活中处处遭受排挤,两个女儿由于“杀人犯父亲”,在学校被不平等对待,只能困顿于家中。
而这样的悲剧,竟然不止泰瑞一桩。
由拉尔夫雇佣的私家侦探霍丽,在查案中,找到了另外两起类似的案件。
被害人也都是10岁左右的孩子,而嫌疑犯的犯罪证据,以及不在场证明,都有充分的目击证人和DNA物证。
不但案件类似,后续引发的悲剧也相同,两起案件中的被害人家庭和嫌疑犯家庭,不是遭到对方的枪杀,就是自杀。
但在后续剧情中,我们知道,不管是被害的孩子,还是所谓的嫌疑犯,都是受害者,真正的杀人犯并非是证据确凿的人类,而是难以名状的超自然存在体。
可由孩童虐杀案引发的家庭冲突,绝不可能停歇。
随着破裂不断加深,双方都在怨恨中毁灭。
嫌疑犯家庭品尝的,是无辜的愤怒,而被害人家庭弥漫的,是被蒙骗的怨恨。
两者都只能用死亡和悲痛饮鸩止渴,此外,他们别无它法。
二 “犯罪病”的传染学解码在泰瑞被杀,一家人遭到各种歧视对待时,拉尔夫逐渐认识到,他所肯定的一切可能并不准确。
因为,不管是泰瑞的人品,还是不在场证据,都令拉尔夫不得不承认:泰瑞不可能奸杀小男孩。
可泰瑞的DNA遍布犯罪现场,这让刑侦出身的拉尔夫不得不面临一个常识:人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而此时,这个常识变成了悖论。
但在私家侦探霍丽看来,没有什么不可能,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超自然现象”。
目测一下高楼就知道有多少米,误差只在六英寸;不仅能背出1954年至今所有摇滚歌的歌词,还能说出每首歌在公告牌上的排名;8岁时被精神学、行为学等6个不同领域的专家研究,结果只得到一个回复:我哪知道这姑娘什么情况!?
所以,当霍丽在第三集出现之后,案件才真正开始进入调查阶段,之前所有相反的证据,只是烟雾弹而已。
不过,随着调查越深入,事件越诡异。
在霍丽寻访调查的过程中,不但发现了两起同类型的儿童虐杀案,更关键的是,她发现了三起案件互有联系。
第一起案件中的女嫌疑犯,和第二起案件中的黑人嫌疑犯有亲密接触,而且前者划破了后者的背部。
第二起案件中的黑人,则与第三起案件中的嫌疑犯泰勒有过偶然接触,同样,前者划破了泰勒的手臂。
据此,霍丽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这是一种通过划破皮肉传染“犯罪病毒”的连环杀人案,真正的始作俑者,会用被感染者的身体进行异地犯罪,并且留下充分的证据。
从此开始,原先一桩扑朔迷离的杀人案,变成了超自然事件。
当霍丽向所有事件相关者交代真相时,大部分人都认为她妖言惑众。
可现实却是,当科学无法解释案件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安于认知的失败,将科学之所以无法解释的原因归于我们暂时的无知;另一个是延伸对真实世界的感知,承认在科学法则之外,还存在另一套世界运行的规则。
乍一听,后一种观点,像是让我们向远古巫术投诚,但实际上,则是原著作者史蒂芬·金对“科学至上”主义的怀疑。
三 未知的恐惧,已知的威胁恐惧的本身来源于未知,但是,一部将恐惧和悬疑作为主调的剧集,《局外人》如果只是一直保持不变的未知,很难让人对这种超自然现象产生更多的期待。
所以,《局外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对未知的玩味,甚至将已知的威胁元素,也以未知的方式延宕放大。
在霍丽查案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了解了泰瑞案件的很多细节,但是谜题的谜底总是在欲揭还休中保留恐惧的因子。
这些案件的真实凶手,就是从古至今,被我们当做暗黑童话一笑了之的“睡仙”。
在各民族文化里,都存在“睡仙”这种原型故事:一旦小孩不听话,就会被睡仙吃掉。
放在我们中国,睡仙可能是山上的老虎,或者水里的妖精。
但是剧中睡仙的样子,始终没有以正脸出现,而是被见过睡仙的角色们,以手工画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这种对始作俑者未知形象的玩味,本剧还让那些极具威胁性的人物,如警察杰克·霍金斯,或者在酒吧工作的瘾君子克劳德,在剧中世界四处游走。
他们随时可能“分身”虐杀儿童,但这种情况并没有过早发生,而是一直处于变化中。
比如警察杰克,在他走进谷仓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感染。
但在剧中很长一段时间,他只是在痛苦和暴戾的刀刃上思维错乱。
甚至为了营造这种已知的威胁,剧中设定了一个亚裔女警产子,让杰克和婴儿之间产生某种死亡的联系,用梦魇和罪恶的折磨,让恐怖因子不断蒸发,直扑到我们的视觉神经上。
或许,霍丽从一个神秘女人那里听到“睡仙”的另一个名字,最能描述本剧的核心:噬殇者。
殇,意为“还没成年就死去”,正好对应剧中三起案件中被虐杀的孩子。
但除了“孩子的死”这道主菜,还包括因为仇恨和痛苦而死的成人们,他们的死则是餐后点心。
剧中的很多场面,都以中远景出现,然后缓慢推进,与此同时,压低亮度,极力令这些被死亡和伤痛笼罩的人,处于昏暗一隅。
镜头运动的滞涩,画面色彩的沉闷,无疑都在为“噬殇者”这三个字做注脚。
有些剧迷说,《局外人》虽然设定在美国发生,但是剧中的很多场景,总是让人想到挪威瑞典这些北欧国家,就如同《狩猎》一片中寒冷坚硬的质感。
的确,在这部超自然犯罪剧集中,那种不断弥漫的死亡气息,让人像在异乡,从局外人的视角,目睹一幕幕瞬间的惨烈,以及听到那在真空中歇斯底里的哭喊。
用iPad运动时候看。
亮度拉满经常是看不清画面。
总是乌漆嘛黑。
屏幕稍微反光一点点就看不清人了,我经常不得不ipad贴脸才能看清一点点。
拉了前3集的15x15缩略图,大家感受一下这个色调。
超过一半的画面都是乌漆嘛黑的。
再加上大段大段的无意义的长镜头。
经常莫名其妙的画面聚焦。
单摄影方面,观看实在是折磨。
没看过的推荐看看视频解说吧,别自己遭罪了。
E1
E2
E3
今天聊聊美剧《局外人》。
片名The Outsider (2020),别名异乡客(台)。
HBO的这部新美剧改编自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局外人》。
改编成美剧后一共10集,故事发生在俄克拉何马州的一个虚构小镇,一名11岁的小男孩被凌辱、杀害,并抛尸荒野。
案件手段残忍,社会影响很快,一时间人们纷纷关注这起案件,警察们也是亚历山大,迫切地想要破案,将凶手绳之以法,还被害人一个公道。
可是随着侦破逐渐深入,摆在人们眼前的证据证据确凿却又自相矛盾,一时间侦破陷入瓶颈。
一个人到底能不能同时在相隔70英里的地方做事?
而且留下了一模一样的指纹、DNA、视频等铁证,大家都莫衷一是。
《局外人》的前几集,完全就是侦探剧的套路。
案件发生,刑警介入,排查线索、搜集证据,一切都是标准流程。
制造悬念,破解难题,警方检方和嫌疑人辩护人你来我往相互交锋。
看着眼前的铁证如山,警察、检察官和观众们似乎都觉得找到了真凶。
但别忘了,这个小说原著作者是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他最擅长的就是描写各种超自然事件。
这个看似简单的凶案,实则是超自然力量作祟,看似板上钉钉的证据,实则埋下了暗雷。
观众如果按照《CSI》《真探》《谋杀》一类侦探剧的标准来观看《局外人》的话,那么在看过开头几集后,肯定会对后半程转为神鬼怪力感到不适应。
《局外人》并不是一部写实风格的侦探剧,而是一部超自然力量作祟的神秘惊悚剧。
建议大家观看前调整预期,不然会产生一些心理落差。
《局外人》叙事比较简单直白,不存在绕弯弯的情况,也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悬疑环节。
这里提几条美剧版和小说不同的地方。
在小说中,拉夫·安德森的儿子德里克·安德森并没有死。
德里克在夏令营度过了整部小说时间,他回家就发生在小说的最后几页。
杰克·霍斯金斯(Jack Hoskins)和他死去的母亲之间的争斗是剧版自行添加的内容,小说中没有设置这种打斗。
剧版为了强化角色冲突,添加了一些具象化的噱头。
“An outsider konws an outsider.”这是全剧最为点题的一句台词,也是全剧的核心立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处超自然事件中心的人们,反而不会从超自然的角度考虑问题。
就像安德森想到的办法是找私家侦探霍利帮忙。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从外部观察整个事件反而能够提供全新角度。
人们只要跳出原有的固定思维,就可以从另一个超然的角度看待问题。
霍利最大的作用就是将剧情引向斯蒂芬·金埋伏已久的超自然环节。
看斯蒂芬·金的作品就是要在他构建的世界观内遨游。
人们总是希望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去解释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而大多数情况却总是事与愿违。
说来也有意思,现实生活中,老美推行基督教,甚至大量人员相信地球是平的,到了超现实神秘题材美剧中,大家伙儿反而成了坚定的无神论者。
哪怕整个故事建立在变形恶魔的基础上,一大群人依旧是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如果一切都可以用已有知识去解释,那就不需要科学研究了。
科研就是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然后建立理论再去实践中验证,指导实践。
哪怕是安德森、霍利等人遇到的变形恶魔,只要能够建立一个知识体系,那就是一种知识体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非生知之怪力乱神。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看《局外人》的心路历程:啊好激动这评分这么高肯定好好看第一集:他们谁是谁啊完全脸盲我要一倍速慢慢品嗯这肯定是个暗喻 嗯这是一个坑三集过后:不行啊 这剧情人看的吗好慢受不了了 我要困死了 二倍速吧5集过后:?
啥玩意 超能力?
这些人都是个锤子?
第七集:啊好激动感觉终于正片了第九集:这tm是个猪队友吧 导演之前的坑还没填啊 是我太蠢了吗大结局:就这?
就这?
wc?
主角光环?
第二季?
前面其实挺不错的,节奏把握的很好,不是很快又不是很慢,让人觉得比较真实。
其他人吐槽的有很多无关紧要的人,其实我觉得这样写也挺好的,一方面就是真实,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人在面对真相时的反应。
但是,最后一集就是灾难。
首先是有个智商堪忧的家伙做出了不可理解的事情,已经有很多人告诉他不要让他弟弟知道,但他还是做了。
然后这三个人就去送人头了。
另外,杰克占据地利几乎可以团灭主角们,但是莫名其妙的被下线了。
我只能把这种现象归结于编剧不想主角偷袭BOSS,于是让BOSS埋伏主角,显得打起来有趣一点,但是这样做后他们发现逻辑上主角基本死定了,所以就不得不下线杰克,然后打BOSS也很草率,从本打算把这一段描述的精彩的目的上来看,编剧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所以是失败的。
另外这部剧我个人觉得核心不是这个怪物,而是剧中人面对这个反科学的存在的反映,剧中也是着重描述了这一点,所以其实决战不精彩其实无所谓的,但如果他想要达到精彩的目的却没达到,那就是一种失败。
提起斯蒂芬·金,这位作家在美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笔下的文字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至今已经超过150部,由此还创下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中多部“神作”都在世界影史留下了里程碑式的浓墨重彩。
包括常年登顶影史第一,在IMDb以及豆瓣榜单都稳坐NO.1的《肖申克的救赎》。
豆瓣8.8。
曾获四项奥斯卡提名的《绿里奇迹》。
和那部遭到斯蒂芬·金嫌弃。
却依然被誉为恐怖片鼻祖,被无数大师致敬过的《闪灵》。
就在2020年伊始,“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又带着他最新的改编作品来了——《局外人》
这部HBO的新剧由斯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于1月12日开播。
才更新两集,观众口碑就隐隐要爆。
豆瓣评分已经升到8.7,烂番茄爆米花指数94%。
作为一部悬疑惊悚剧集,《局外人》一开场就抛出了一个足够博人眼球的爆炸性案件。
老人早晨遛狗,在公园里发现一具11岁男孩的尸体。
经警方调查,男孩死前遭到强奸,之后被凶手残忍杀害,并且分尸。
出了这样骇人听闻的案件,足够令小镇变得人心惶惶。
但更加焦虑紧张的,则是警方。
一方面必须给公众一个交代,另一方面,凶手继续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不能早日破案,小镇上的居民时刻都会面临着危险。
负责这个案件的警探叫劳夫,他很快就锁定了一个嫌疑人——棒球教练泰瑞。
按理说,泰瑞不应该被怀疑。
泰瑞是在镇子上出生长大,他为人正直善良,深受小镇上居民的信任,因此大家也放心让自己的小孩在他的棒球队训练。
而死掉的那个男孩则是他手下棒球队中的小队员,平时受过泰瑞许多照顾。
尽管如此,泰瑞的嫌疑也并非凭空而来。
根据现场的第一目击人,也就是遛狗的老人的证词,案发现场附近曾停留了一辆异常的白色厢型车。
很快又有一位女士来提供线索,她曾在案发当天看见了泰瑞开着那辆车。
当时男孩正拖着自己坏掉的自行车走在路上,泰瑞正巧路过,提出要载男孩一程。
随后泰瑞就把自行车抬到了后车厢,男孩上了泰瑞的车离去。
第三名证人是一个小女孩,在案发当时她路过公园,并撞见了泰瑞。
那时的泰瑞似乎作案完成正准备逃离现场,浑身沾满了血迹。
此外,现场残留下来的指纹、DNA等线索也都与泰瑞完全吻合。
而且警方也找到了监控,证明泰瑞在案发当天曾经在镇上的酒吧和车站都有短暂的逗留。
人证物证都将唯一的犯罪嫌疑指向了泰瑞,警方很快下了拘捕令,将泰瑞作为嫌疑人逮捕审问。
《局外人》完整地呈现了泰瑞遭到逮捕背后的每一个线索、每一个证据。
这些人证和物证被插入进警方驾车逮捕泰瑞的路上,作为回溯出现,每一次回溯都加重了泰瑞的嫌疑,令这次逮捕行动更具说服力。
然而就在我们已经接受了这一“真相”后,它又告诉了我们另一个完全相反的“真相”。
根据泰瑞的受审证词,案发当天他根本就不在小镇上。
当天他去参加一个教师会议,有同行陪伴,当天会议上也有电视放映。
也就是说,泰瑞同时在案发当天的视频上出现在了两个相隔甚远的地方。
不止如此,根据泰瑞参加教师会议附近书店店员的证词,泰瑞在当天确实进了书店。
在书店的书上,警方也提取到了属于泰瑞的指纹。
原本看似简单明了的案件突生疑窦,新发现的证据和之前警方找到的证据相互矛盾。
它引出了一个几乎荒谬的疑问:一个人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呢?
《局外人》在一个爆炸性的案件身上设计出了一个似乎无解的谜题,这样的案件本身就具有足够的话题性,可以持续吸引住观众的兴趣。
而剧情也并非停留在找线索→破案上,而是多方面地延伸出了这一案件的每一个侧面以及它所波及的每一个相关方上。
首先是警方,由警探劳夫为首的团队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逮捕决定。
按当地的准则,警方在逮捕嫌疑人时不能当众上铐。
但他们却在棒球比赛中,当众宣读泰瑞的嫌疑,并让每个人都看见了泰瑞遭拘捕被戴上手铐的样子。
这样的逮捕行为,对嫌疑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小镇上的许多居民都因此认定了泰瑞的嫌疑。
而泰瑞进监狱后,也因杀害儿童的嫌疑而遭到了同个监狱里犯人的恐吓。
警方过分的逮捕行为,都出自负责这起案件的警探劳夫下的命令。
劳夫曾有一个儿子,也遭受了意外不幸离世。
由于一直没有抓住凶手,劳夫一直活在阴霾之中,始终走不出儿子已逝的阴影。
这起令人震惊的男孩分尸案,令劳夫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愤怒影响了他的工作判断,并导致了另一个悲剧。
死去男孩的哥哥为了替弟弟报仇,潜伏在泰瑞前往法院受审的路上袭击他。
泰瑞在中枪后抢救无效身亡,而男孩的哥哥则被劳夫当场击毙。
原本一个美好的家庭,短时间内失去了两个儿子,陷入了崩溃。
同样陷入崩溃的还有嫌疑人泰瑞一家,丈夫在袭击后死去,未洗脱的污名却由留下来的人承受。
泰瑞的妻子对劳夫的那场质问让人心里一紧:“我该如何每天平安地送我孩子去上学?
我该如何向她们解释她们为何没有朋友了?
为何有人在我们窗外咒骂、朝门廊乱丢东西?
就算我们搬家,这整件事就这么纹刺在我们脸上,我该怎么办?!
”一个错误的逮捕决定,使两个家庭走上绝望。
斯蒂芬·金说,自己在写《局外人》时,其实是想要探讨这么一件事:人会如何对待不可解释的事物。
根据种种证据和线索,嫌疑人泰瑞同时出现在了两个不一样的地方。
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而剧中似乎确实有着这么一股“超自然力量”介入其中,影响着事件的发生。
当一切都陷入不可解释的僵局之中,或许人们只能选择相信自己的内心。
在案件还未发生之前,泰瑞一直是镇民眼中的好邻居,是一个可靠的丈夫,是两个女儿的暖心爸爸。
这样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如何会成为一个奸杀儿童的残忍凶手?
几乎没有人提出这个疑问。
在情绪和往事的支配下,警察劳夫选择了无视自己对泰瑞的印象。
将他当众逮捕,是劳夫对泰瑞的“私刑”。
镇上的居民也受到了愤怒的控制,在真相还未水落石出之前,就把气都撒在了泰瑞一家的身上。
当人们过分相信“证据”时,或许所谓的“证据”也在操纵着人类,让他们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如果真相可以被捏造,至少那些出自于内心的东西是无法造假的。
情感需要受到同等的重视,这是斯蒂芬·金在《局外人》背后提出的尖锐反思。
按目前这两集的观感来看,《局外人》在悬疑性、故事节奏、剧情深度等方面都做得不错。
从一个案件延伸出了不同侧面,短短两集就交代出了整体背景,悬念引人入胜,希望后续有关“超自然力量”的描写可以同样吸引人。
青石电影编辑部丨Leslie
是我好久不看美剧了,还是现在韩剧、台剧质量太好了?
看看了三集,怎么感觉现在的美剧剧情速度这么慢啊,一个作为看剧从来不按快进的我,都开始屡屡快进了,而且每集结尾设置一个悬念吸引观众这不是常规操作吗?
这个剧完全没有,看完一集并没有马上点开下一集的冲动,如果不是剧荒,不会考虑看的……………………(用无限的省略凑够140字)
三集讲故事 三集扯家常 三集开车 最后一集参观山洞烂尾 不知道有没有续订明明可以拍成一个小时的电影硬是拍成一季剧 可能是渲染氛围吧 一直都黑漆漆的 感觉大部分时间在看黑屏里的自己 除了艺术效果很抓人眼球 背景音乐很契合氛围与人物心理活动以外 毫无看点 节奏太慢 磨磨唧唧 男主全季一副没睡醒样又讨打 剧情进展得过于慢 看着好着急 5分不能再多 再次实名表扬艺术总监和配乐师
十集的短剧,前三集的剧情节奏非常好,可惜没有在后面保持这种超高水准。
开端是一桩离奇的儿童侵害谋杀案,前两集警探围绕着案情展开了一系列侦查,让不少没看过原作小说的观众误以为是现实探案向的剧集,随着后期情节的展开,却与这些观众的预期背离,这可能是导致此剧评分不高的部分原因。
导演方面,杰森·贝特曼在《发展受阻》中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毫不刻意地塑造了一个家道中落家庭不被关注的中年人压抑又搞笑的生活。
他作为本剧的主创之一,同样展现了令人惊喜的导演才华。
摄影从开始到结尾一直都十分优秀,光影的平衡、画面的结构力求帧帧完美,微冷的色调也把本剧阴森的氛围烘托地十分到位。
夕照已沉,一片浅青色的淡雾围拢了田地深处的废弃畜棚,手电的光束照亮了门口周围,里面有什么?
层叠的云堡悬浮在平原上方,没有阳光,只让人感到沉闷,风雨欲来。
男主演员的表演无懈可击。
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表情,稍微侧着脸,眼睑低垂沉思,就深层地体现出一个丧子之人内敛的哀痛;侦查过程又完美地展现了一个充满正义感的警探对于真相的不竭渴求。
对于不在意是否包含怪力乱神元素的悬疑剧爱好者,本剧很值得一看。
惊艳开场,平淡收尾,斯蒂芬金小说的通病,精彩谜面,坑爹谜底,剧集没能做加法,遗憾
我的开年最佳!
结局好难get最终走向
最后一集什么玩意儿?HBO烂尾烂上瘾了吗?
只有前两集是好看的……十集的体量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编剧不断用无意义的对话和情节来水时长的绝望感,一直到结局角色死了一半我才发现甚至没有一个让我喜欢的角色。
后面剧情太慢太慢太慢太慢了,实在追不动了呜呜
20200206看了 E01,居然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点,氛围、表演都上佳,男主,期待下集。E03 开始通灵了
第一集惊艳,好久没看到这么有感觉的美剧了,其实如果没有那些神神鬼鬼,就是一部破案剧,这部剧的质量也非常高级,演员的表演冷静沉着,表演和台词太有魅力了,剪辑也漂亮,音乐配合也非常老道。第二集差了点,带入了神秘诡异后,总体感觉差了一点,总之,值得一看。
hbo有一条自己的及格线,怎么编都还是能让人看下去,所以即使史老师再次祭出超自然,我还是比较相信(至少第一季)不会烂尾(谁能想到烂尾成这样了
追到第十集,我觉得我仁至义尽了
讲真我觉得观感其实还好,但是对比原著觉得改编的节奏不对,明明有大把时间可浪费却有很多细节消失了,以及这个故事就别续集了吧……
兄弟們,遇事不決量子糾纏(爛尾了!)
注意了,奇幻剧。。。。
浪费我时间
烂尾教科书
今年最推好剧,去年是切尔诺贝利
没有期待的好看
看完两集就可以扔了。
头两集食完,如果没看过小说的话,观剧体验会更好一点,可惜我看了!不得不说的是,Ben Mendelsohn is an acting god. 2.22: 那些上来就说看到变成灵异片就肯定不好看的人,刻板印象也是牛逼。2.29: 第八集太牛逼了各位,音乐/节奏/台词/表演各方面的调度 了,我看出了一身汗......另外,和原著相比改动其实相对较大,人物转变也更合理了,编剧还是有点东西的 3.12: 完结了。网友对结局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根据主演本门德尔森近期接受的采访来看,这样对结局的探讨无疑也是一种有趣和可喜的现象。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说是不能说)。而作为“局外人”的我们拥有对剧集主题/概念/传递出来的所有可能性的思考,某种程度上也深化了“局外人”:是它也有可能是他或她(处处吻唱起来
第一集就有点意思了,整体感觉压抑,也就第一集有点意思,后面就好空虚,不是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