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本来看到预告前半部分的剧情我觉得挺老套的;从那块:your turn的石头开始出现转折,这部电影和之前那种男女主谁救了谁之后如童话般美好的幸福生活下去不同,F全面周到地帮助V,让她能够继续前进,即使他不在她身边;后来,果然,F消失了,V站在他们邂逅的桥上给F留语音消息,她呜咽着求F回到她的身边……预告后面就没了,然后我就想看这部电影了。
P2F面对消沉的V,他尽力去帮助她,可是医者不自医。
就像另一个评论里写的,有的人是留不住的。
V在F离开后对朋友Amanda说如果她不在了,自己会很想念她的,Amanda强忍着情绪对她笑了笑,我想,就算V这句话可以让Amanda离世的时间更远一点,可是Amanda的痛苦根源没有消除,她终究是不能被留住的。
周末最后的几个小时,又被安利到一个评分并不怎么高的电影。
但是我很喜欢它的名字《所有明亮的地方》。
初识艾丽•范宁是在《我家买了动物园》这部电影里,当时就觉得这个在各方面都算不上好看的小姑娘,怎么浑身散发着贵气,有种不属于人间烟火的贵族感。
后来百度才知道这姑娘岂止是不食人间烟火啊,从小定制穿到大的真正白富美。
不需要模特一样的身材,也不需要逆天的颜值,就这份气质足够吃一辈子的。
所以艾丽范宁的出现,给这电影带来了无限的观感。
这是一个挺没劲的故事,女孩死了姐姐(PS:爱丽范宁的亲姐姐是大名鼎鼎的达科塔范宁,不过现在说不上这姐儿俩谁更有名了),一直在消沉中。
男孩有抑郁症,偶然勾搭上了女孩,本想着互相治愈,但美好在电影里总会戛然而止。
无论是彼此,还是家长,还是同学,虽说不上谁有错,总之就是戛然而止。
最终自觉搞砸一切的男孩自杀了,女孩破茧成蝶。
就这么个故事。
要是换一个女演员,那这份代入感就不会这么强,你跟艾丽范宁谈恋爱,你还有个鬼的抑郁症,祖上好几辈的抑郁症都治好了。
所以她的出现,能让人看下去。
片子拍得很柔和,也挺文艺,确实有种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老泪纵横感。
或者很多人觉得男主很怪异,行为怪异,敏感,一点点小事就去死,那是因为你们有比较幸福的童年。
但当自己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仿佛就是在照镜子一样,感受太深... 有些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些人却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就是形容那些无时无刻活在原生家庭阴影下的人,即使父母离开了,心理的创伤仍然持续,无法愈合,那种痛苦是没有办法形容的,思维方式会被扭曲,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被扭曲,待人接物也是非常扭曲,如果不知道自己行为怪异的原因,不去刻意改变,甚至这种性格会传到下一代,就跟男主一样,到死之前,只知道自己什么事情都会搞砸,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控制情绪和思考,只想躲到没有人的地方,所以他觉得,只有离开这个世界才是不会搞砸的唯一方法。
是的,就是这么偏激,这么敏感,这么脆弱...但偏偏这类人,都很喜欢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想别人像自己一样痛苦,同时也希望别人能给他温暖,哪怕一点点也好。
所以男主在开头就把女主救下,因为爱的缺失,他更希望帮到别人,因为这样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希望别人也能给自己一点爱,是的,就是这么悲哀。
电影最后,女主明白到男主给自己的力量,但电影就是电影,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女生遇到这样的人,最终都只会离弃,因为她无法明白和理解到这类人的痛苦,因为没有经历过.....
描写男主病发时的自述触动了我, 我了解过那种状态。
一种无法自控的状态。
我的那种状态不是大脑一片空白无法集中,而是不断的在思考些什么。
脑海中不停闪过一件件事清,就像一个个毛线团思绪闪现的同时,我可能在吃饭,在打游戏,在上课,最有可能的是一个人独处。
如果在闪现中我突然发现一个毛线团出现了一个线头,就会停止所有其他事情,陷入其中。
然后顺着这个线头向下或者向上追溯。
这在其他人看来就是我突然变得沉默。
在整理的过程中,会遇到打结的地方,逻辑就会发散,会同时追溯这几个方向,还要反复对比得失,要思考的事清就越来越多,越来越乱,最后全部缠绕在一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毫无头绪的毛线团。
这个过程会重复下去,不断有新的毛线团出现,慢慢就会感到焦虑,至于焦虑的是什么,毛线团里到底是什么,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一个个需要解决的死结,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不出来,其他人觉得莫名其妙,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最终到底想干什么。
每次的线头不同,复杂程度不同,思考的时间就不同,思考的那段时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醒着还是睡着了,想梦游一样。
这对于我来说并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当自己清醒过来之后,才是梦魇的真正开始。
夜晚对我来说是最难熬的,因为独处的时间最长,这种情绪会持续很久。
每当思绪断掉,我都会觉得沮丧,懊恼,这么点问题都解决不了,于是再次尝试不断重复。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失眠。
慢慢的觉得自己这样不好,是不是有点不正常,开始注意别人的看法,怕他们看出来。
一定不能让别人知道!
尽力模仿自己阅历中开朗人的样子,把自己伪装起来。
随后又觉得自己不是自己,虚伪不堪。
接着就变得沮丧暴躁,然后再次把自己伪装起来,重复这个过程。
这样的情绪就像在座一辆没有终点的过山车,不断地起伏,起伏,起伏······自己的精神就像一根皮筋,绷紧放松,绷紧放松,我肯定自己状态的不对劲,却极度担心别人会发现我处在崩溃的边缘。
······当毛线团越来越多,最终,一件小事肯能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毛线团爆掉了,思维已经发散到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
我开始觉得自己这种人活着毫无意义。
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脸都觉得恶心,像鞋底踩到了最肮脏的东西。
简直就是世上最无足轻重的粪蛆。
耳边一个声音说,哈,像你这样的人,即使死了也不会有人记得的!
另一个声音说,没错,赶紧去试试吧,看看是否有人为你这个蛆而哭泣。
······好几次拿着刀,在镜子前,举起放下离开举起放下离开我尝试过一天晚上我扎了下去。
很深血一下就涌了出来,不是磕破那种,流下来像伴随着心跳一股一股的涌出来的,精神却感到无比的放松,仿佛所有的线团都被我放下了,脑中的声音乱糟糟的停止了,精神愉悦的想长出一口气。
抬头仔细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觉得自己终于解脱了。
我觉得无比的轻松我想扩大伤口,手却不太听使唤于是我把刀拔了出来,准备再来一下血竟然喷了出来,溅到了到镜子上了,我马上开始擦镜子。
这一动,伴随的是差点疼晕的剧痛,是种由内而外的疼,疼到发抖,想喊却喊不出来,全身随着飙到急速的心跳一下一下被抽紧的那种疼。
鼻涕眼泪都溜了下来,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听不到,只有咚咚的心跳声和超乎想象的疼痛感。
最后我没得到解脱,反而得到了更多异样的注视,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一个连干掉自己都没有勇气的废物。
还尝试过跳河,那次更糟糕,河水的浑浊和缺氧的痛苦让我不想再去回忆了。
我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感觉,是想让其他人更多的了解抑郁症,希望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你可以稍稍理解他一点点。
如果,有人的情况和我一样,我想说,割腕很疼很疼很疼,呛入第一口水的感觉现在想起都会感到颤栗。
不要厌恶自己,不要讨厌自己,不要放空自己,不要有负罪感,不要伪装自己,不用强迫自己不要在意别人不要让自己独处可以去自习室,可以去图书馆,可以开着电视,可以放有声读物认可自己的一切知道自己并不完美,以后也不需要完美,我就是我。
我爱自己关于朋友那时候特别特别不喜欢别人来关心我,我不需要,甚至会愤怒,这回让我更加憎恨自己。
自己为什么不能和别人一样?
难道你发现了我的脆弱?
发现我的不同?
请不要和我说话,请不要注视我,请不要怜悯我,离我远点,不为什么离得这么远,为什么不和我说话,为什么看都不看我,呵,我果然是个垃圾。
大概就是这种想法,真的,矛盾又自怜。
如果你有朋友情况和我一样,请马上带他就医,判断情况程,请遵医嘱吃药。
请不要刻意关心他,请和他在一起,但不要在一个房间,请多让他去帮你做事情,拿东西,取外卖,拿快递都可以,请多肯定他,告诉他我擦哥们可以啊请当他想倾诉的时候默默挨着他,不要打断他,听他倾诉,请在他状态不好时让他尽量保证基本的生活作息,准备好水杯和药,不要送给他请放在他会看到,但不要当时放在他面前。
我希望你能成为把他拉出深渊的那个人,谢谢你们
你揉合了所有颜色,你是我的光明。
PS:那个药,请不要多吃,尽量靠自己,吃了的感觉就像是时间开启了慢放模式,什么都是慢慢的,包括思维。
甚至包括情绪变化,喜怒哀乐都没有了。
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也有明亮的地方,如果没有,你自己可以成为最明亮的地方。
也许对于一个人来说走出黑暗很困难,但是如果有人愿意帮你一把,你就可以走出最黑暗的地方。
芬奇帮助女主走出了黑暗,却把自己留在了黑暗。
很多时候,他会自己陷入一种情绪,他无法集中,他不知道怎么解决,他只能自己消失一段时间,让自己慢下来,但到结局,他还是选择了通向那个没有人任何人去过、没有任何人触碰过的地方。
影片相较于小说,并没有详细地描写芬奇的双相情绪障碍。
对于一个普通的观众来说,芬奇的疾病留下的印象是:“便签”、“屏息”、“失踪”、“自杀”。
正如许多网友的评论所说,“不太明白芬奇为什么搞失踪”;也恰如片中女主在芬奇屋子里说的那句:“I don't get it.” 但是,对于同样被心理疾病困扰的我来说,这部影片完全激起了我的共鸣。
路人眼中的怪胎、亲密的人想去帮助却无从下手、通过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来试图控制自己(芬奇是用了便签和闭气,我自己也尝试过闭气,但我主要依赖另一种方法),这些都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身上的。
也许有人认为芬奇因为没有被人理解而自杀是Bad Ending,但其实独自死去后有人纪念对于我们这种患者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心理健康的人可能无法想象,但是我能身临其境的明白,芬奇将女主赶出屋子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奈,之后又是多么的自我厌恶,最终走向死亡。
对于那些有心想帮助心理疾病患者的善良的人们,我给一些建议:不要试图强行走进患者的内心,不要试图理解患者的想法。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陪伴、信任、耐心是最好的解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及时住院接受科学的治疗才是正确的选择。
祝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身心!
就如国内的“当悲伤逆流成河” 因为是希望大家多关注某些社会现象和疾病所拍的电影. 所以故事桥段都不会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即使故事是由一对男女从相遇,搭讪到互相有好感等等,但严格来说也不算是一部爱情电影. 电影里引起我思考的,是 before I die, I want to_____. 这道题目,如果放到你面前,你会回答吗?
我确实也一下子想不到答案. 但如果能写出来的,应该就是现在自己最想要却得不到的吧?!
又看了一遍。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觉得黑暗好像占据了大部分的生活,贪心的希望或许会不会看完后,够到一点光。
当我看到finch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一部分的自己。
救赎的能力就像是,我觉得我必须要这么做,因为我看不得你的世界也是黑暗的。
所以我发光,我努力的发光,疯狂的发光,想要照亮你。
即使我知道我很难走出我的黑暗,我甚至有时候不明白我所思考的问题是否有意义。
陷入阴郁,其实挺容易的,它可以比一秒快。
在融入周围人快乐的瞬间,我会感觉 detached fromthe moment, 然后再把自己拉回来。
我是很快乐的,我也很乐意传递和分享我的快乐。
但是当我知道自己的状态很奇怪的时候,我会无数次推开你,我希望你留下,但是我却以最凶狠的声音呵斥你离开。
我很高兴我能够治愈你,但我却没有走出来。
我不会责怪你当时不理解我,只是我想,好像这一千种能力都不足以对抗我的黑暗了吧。
观后感1:救下桥上的你就像救了自己2:黑暗中的人们需要温暖阳光但也容易被灼伤3:孤独是人类的敌人和朋友,同类亦敌亦友4:情深不长寿,天才多命薄5:实在想不起来了凑够一百四十个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
什么是伤痛?
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过去的伤痛?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的性格发生过巨大的变化。
小时候我在家里是孩子王,在学校也爱惹事,那时候到处惹是生非,但是也是我最为自信的时候,也是最吸引异性的时候吧,记得小时候还有小姑娘说过喜欢我,自此之后直到遇到囡囡,没有女孩跟我说过一样的话了。
但我没有勇气去回应,我不敢,我自卑,这种自卑根植于我的内心,自从我父母来到城市,我家可以说是比院子里其他的家庭要差一些的,而且父母贷款买了房子,家里的亲戚都怕我们借钱,不敢上门了。
所以爸妈一直教育我,一定要什么事情都依靠自己,我家里是院里最穷的,一定要努力奋斗才有出路,不要偷奸耍滑,我妈尤甚,从不夸我,这也跟她一直以来受我姥娘的影响有关吧,用她的话说是怕我会太骄傲。
其实在这种教育之下我已经自卑了。
爸爸偶尔还会在其他同事前夸奖我,我也因为能给爸爸争气而自豪。
那时候也亏得我脑子比较好,所以总是成绩还不错,叫家长一般都是因为我太皮了,而不是学习,所以我爸妈还是挺放心我的,他们也因此没怎么管过我。
但是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跟班上同学起了冲突,他身高很高,而且农村来的,有股横劲,我被他打了一顿,还没敢反抗,我也不过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罢了。
还有一次在公园里玩的时候,跟一个刚见面的人玩的比较high,叫他A吧,我们当时好几个人一起到处瞎逛,我捡到了一个子弹壳,然后A就说这是大家的还是怎么的,意思就是我得把这个东西给他,但我也很喜欢,就拒绝了。
结果A立马翻脸了,说以后再也不认识我,我当时有点怕,过了一会把子弹壳给了A,算是和好?
但是没过多久,我反悔了,去跟A要回子弹壳,这时候他打了我一巴掌,跟我说,给了别人的东西,就不能要回来了,要回来的话跟偷没两样。
我自小很少会被打脸,这次直接蒙了,眼泪直接就流了下来。
但我以为这样他就能把东西还给我了,竟然还想要跟他要,结果他又打了我一巴掌,并且跟我说,我要一次,打我一次。
虽然有个一起玩的人看不下去,跟我说A的班级,想要安慰我一下,但能让我记到现在,可以说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的。
小学还有一次跟张玉玺起了冲突,那时候他是班长,我旁边一个女孩子的东西找不见了,所有的人都以为是我拿的,张玉玺直接把我的抢了过去,给了那个女孩子。
我不敢反抗,只是在那里默默地哭,我记得当时还有人说“他都哭了,看来真不是他拿的”。
我也不过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软蛋而已啊。
还有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个同学闹着玩,叫他的小名,结果他都哭了,还把我的桌子掀了。
问我班主任知道之后,把我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我,还问叫你小名你愿意吗。
我打小被叫小名叫惯了,还真没有这种不能叫的想法,我就说愿意,然后班主任就阴阳了一番,这也是我一直不喜欢她的原因。
但这件事确实我做的不对,明知道他不喜欢还是要让他羞,让他烦,这是我的一种贱料吧。
小学还是欺负别人的多,在别人的眼里,大概我就是我现在说的A或者班主任这些人吧。
范宁就像个小公主
黑白配接受不了,三分钟快进看完
小情绪和小情调都很美,只是差不多的题材,为什么比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差那么远,我一时想不到答案
非常非常讨厌这个男主
看不进去
有时候我们最不愿意放过的人就是自己
好爱范宁。后半段不是很喜欢。
很喜歡,讓我想到the edge of seventeen,色調跟音樂很棒,青春的曇花一現好痛
音乐很棒! stay awake
平缓的角色,平缓的剧情,平缓的神经病,艾莉范宁好像不年轻了
流水线作业, Sooo cliche and totally out of date in everything, 范宁能不能停止接烂片了啊
I was here
或许我拯救不了自己,但我会毫无保留地拯救你
所有明亮的地方,都有黑暗存在。
他教会了她要去往明亮的地方,自己却跳向了黑暗。果然,人是不能互相治愈的。
干你老师。我有抑郁症我爱跳楼?
为了不让女孩尴尬 男孩主动掀翻书桌转移视线 我就是被这句吸引过来的 / 又是一部命中注定相遇的恋人故事 / 你内心至少有一千种能力 就算你不这么觉得 人们喜欢贴标签 人们想要你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 人们不喜欢凌乱但喜欢不同 其实男主一直都有心理障碍 他治愈了她的创伤后遗 却把自己逼疯了 72分钟之前满屏的温暖与接吻 72分钟后 芬奇正式深入黑暗 因为生于暴力爸爸的原生家庭 他常被黑暗情绪吞噬 想法凌乱 / 当展现葬礼画面的那刻 我惊呆了 目瞪狗呆的呆 他竟然撑不住跳进湖里自杀 换个角度看 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 那不是死亡 只是跳进了另一个世界而已
我喜歡. 但是. 唉.
还是找个时间看看小说版本
“我们不会记得每一天 只会记得每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