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
光影很棒,一些镜头很喜欢。
看完之后个人感觉津奈木这个角色很难演绎,一方面他一直都处在情感被动方,对宁子是因为有所疲累而不愿去反驳,所以一直在顺从和因为顺从不好而道歉……直到宁子再一次奔跑,这里又是大段对白……不好演,要演出接受,又不能超出津奈木这个人物的性格,不能太激动,不能太夸张,也不能流泪。
唉。
总之津奈木这个角色比较复杂,但又在情绪上很平面,我不认为苏打的演绎太差,苏打本身是演出了津奈木的顺从和反抗的,对角色性格的把握也没有超出范围,否则追宁子时完全可以大喊,追到她后,两人完全可以一起抱头痛哭。
但那样不是津奈木这个角色了,他的性格都变了……所以说是这个角色确实难表现,因为需要用平稳的表情表现复杂的情感……与津奈木相对比的就是宁子,宁子是相对在表演上容易表现的一个人物,因为她是一个有着简单情感和复杂的行为的人,后半段也是她的大段情绪爆发,所以在表演上其实是相对容易表现的。
故事本身我想的是无需谈什么感同身受,宁子和津奈木在一起,却从来没想过彼此感同身受什么的,最终也只是得出要更用心表达自我而不是照顾对方的结论,所以看电影的我们也大可不必谈什么感同身受,只要知道他们还在努力活着,我们也必须活着就够了。
冲着苏打看的结果被女主惊艳。
虽然整部电影剧情很碎(可以说没什么完整剧情)但我喜欢。
女主演技好好,也许同为东亚我特别可以和女主感同身受,得过且过,把自己生活过得一团糟,和人交往时很容易被打动,在人群欢腾中很微妙的抽离和迟滞感尴尬感,觉得自己像个外人,因为外人的看法心情跌宕起伏一秒钟变换八百次。
想要努力做好一件事但是又好像总是用力过猛而搞砸。
砸马桶和裸奔的精神状态把我吓到了但是又觉得是自己幻想无数次的场景:指毫无顾忌地发疯。
喜欢最后的追赶戏,看得出来男主是真爱了。
女主和男主的感情线也很有趣,觉得两个人精神状态有点此消彼长(虽然女主一直不太好)但女主相对好一点的时候男主反而懒得理她,女主大崩溃无理取闹的时候男主又好稳定好可靠(也许这就是般配吧哈哈哈)我感觉像intj和infp……男女主可以来多一点敞开心扉的聊天,电影结尾那里就很好。
之前也在疑惑男主喜欢女主哪里,结果男主说喜欢女主奔跑起来裙子飞舞那里,啊啊啊一下子被戳到了。
代入一下就是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普普通通甚至是负担,在闪闪发光的前女友面前像个废物,但在爱的人眼里就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
剧情上本来是俗套的三角恋,但看到结尾发现女配才是真正的局外人,她的角度来看男主是被女主拖累的一方,和女主在一起难以理解(女主一度也这样以为),但结尾才发现男女主像互补相似且不能分割的两块拼图。
喜欢女主结尾的独白 感受到被爱的一瞬间,尽管很少而且转瞬即逝,但它得以让我存活。
最后,我真特么的爱死苏打的脸了……
我被打动了。
认识趣里是因为看过她演的《吉祥寺》、《我的家中空无一物》和《最终幻想少女》。
她每次出现都能抓住我的眼球,小小的身板似乎扛不住秋风,小小的脸蛋好像装不下五官,上吊的眼梢和突出的双唇有别样的稚气和灵气。
这次趣里独挑大梁,演一个在情绪崩溃和奄奄一息之间拉扯的女孩。
这女孩会在吃到冷掉的炸猪排生气地把筷子甩桌上然后去热饭,而不是每吃一口都煞有介事地感叹一句“好好吃”的那种在日本影视作品里的女孩——至少这个形象是真实的。
她为很小的挫折抓狂,对声音敏感到神经质的程度,她在他人面前时常感到无地自容(在电影中所说的“感觉自己被看穿了”),她病态嗜睡的时候起个床都像用尽了力气,她破罐破摔在午夜狂奔,额头冒血或一丝不挂也无妨,她在停电的家里赤裸着起舞。
我能与女主角共情,因为这个角色鲜活。
电影即将结束,她起舞的时候,她在旋转,镜头在摇晃,我也有些醉意。
她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能量黑洞,与她朝夕相处的话我大概会崩溃。
即便在她说她“重生了”的那个夜晚,面对一直默默陪伴的男朋友,她的主语,也仍是“我”,全然没有理会男朋友最近经历了什么挫折。
在面对外人时,她显得温顺恭敬;面对最为亲密的男朋友,她却可以随时嘲讽和发脾气。
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有没有这些症状。
陪伴抑郁症患的亲属们,真的辛苦了。
今天,我又重新看了一遍这个电影。
大概一年前看过这个电影,记得当时看过之后,并没有十分感同身受,可能当时心理状态比较好。
但是我隐约回忆起来,自己十年前的状态,和电影里面的女主有很多相似,尤其是,我去南方之前的状态,也是有些疯疯癫癫的。
我记得最深的印象就是,情绪的状态起伏很大,有时候觉得世间无比美好,把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当做喜欢的人一样掏心掏肺,和人家说一些最亲密的关系才能说的话,经常会吓到别人,就像电影里面女主说的:“我果然是变得很脆弱,只要有人对我稍微好点就感动”,如果被别人冷落,又开始讨厌自己,特别特别自卑。
还很容易愤怒:“我脑子不正常,生气起来就和发神经似的,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生气”。
那时候我也和别人吵过架,被拉黑了还用小号继续骂回去,表面上好像很厉害,其实内心非常痛苦。
有些事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放下。
和家人的关系也不好,和家里人也吵架什么的,我去南方的时候,家人早就不管我了,随我任意妄为,那次去了晚上住酒店,打不到车,然后很晚了才到,卡里的钱好像没法动,还是需要什么身份证号(我的卡用的父母的名字),然后给家里人打电话,打了一圈都不通,好像都不希望我回去,死在外面是最好的结局。
我那时候也天天想死,但就是做不到,就和宁子的状态差不多,最后顶多就是扇自己巴掌,不吃饭,不起床什么的,就是不想好好活着。
有次还去某包买弄药,和卖家咨询奇怪的问题,卖家劝我还是别买了吧,挺难受的,后来我哭的稀里哗啦,不了了之。
那次我忽然好像释然了,觉得自己离死很远,有时候当你到了死亡边缘的时候,反而觉得好像一切都不重要了,活着也好像没有那么可怕了。
我日记里面写过很多故事,都是和一些陌生人一厢情愿的故事,那时候,我喜欢过不少人,后来发现带来的只是痛苦,经常有心如刀割的感觉,好像自己永远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别人交往或者交流,总是觉得自己像怪物一样特别。
电影里面的宁子,她会害怕马桶上的卫洗丽,但是别人以为她在开玩笑。
当知道她不是开玩笑的时候,大家也觉得她很怪。
其实我也是怕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我怕电池会爆炸,直到现在除了手机平板,其他带电池的东西,我尽量都放在卧室外面。
我怕我妈忘了关火(她经常忘),有时候我想起来半夜去确认,或者打电话让别人去确认关了没有。
有段时间我还怕灯会掉下来,我还担心小时候治病乱吃过的药,对自己可能已经造成毒性,有段时间耳鸣,我怀疑是癌症。
反正我现在也是心特别小,经常会担心很小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和别人说,怕被当成精神病。
其实我现在也没有好彻底吧,只是那种状态很少出现了。
偶尔出现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活着本身就很不自在,像宁子说的,“我为什么单是活着,就这么累啊”,好像没有别人那样的自然,有时候家里人多,大家都很热闹,我却几乎从来不去凑热闹,总是缩在房间里,来人的时候我也很少上桌吃饭,都是托词说自己不饿。
公司开网络会议好多次叫我,我都说,还是不去了,你们讨论好了通知我吧,我其实还是怕人多的环境,其实主要是怕自己说错话,以前有过不好的经验。
就是有时候我会变得过于热情,喜形于色,可能就会突破一些禁忌,从小到大,有过好多的尴尬。
有段时间我看了不少心理学的书籍和公开课,我觉得我这种应该也是和电影里面的宁子类似的躁郁症,因为除了抑郁,还有狂躁的时候。
津奈木更像是抑郁症吧,表情和神态都像。
而我有时候是很大胆很热情的,好像有无限的希望和可能,但是忽然又转入谷底,恨不得立刻从世界上消失。
但好像也有些像其他的心理问题,比如BPD,社交障碍什么的,反正感觉自己心理就各种不正常。
我最近想起来,有段时间我认识过一个得抑郁症的网友,照片上的她就给人感觉一种憨憨的傻傻的感觉,当时她住在父母家里,已经呆了很长时间了,不找工作,也不出门,有段时间,我们天天聊天,她好像对我有些依赖,会告诉我她吃了什么,见了什么,我还记得她在地铁上遇到乞丐,问我该不该给钱。
她也把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拍照片发给我,有那么很短暂的一些瞬间,我觉得她好像是我女朋友一样了,但是我又觉得,我们不可能相互理解。
后来她还是去看病了,我也一直建议她吃药治疗,但我也明白,她如果治好了,我们就不会有任何关系了。
电影里面,宁子被津奈木的前女友指责:“你就没有想过,作为一个人,自己有多么卑劣吗,就因为你,身边的人都得不到幸福,你就没有想过这些吗”。
其实宁子也是非常明白的,她一直觉得,没有人能理解她,包括男友津奈木,她有时候会很热情的想和他沟通,但是他总是十分冷漠,有时候,她对他指指点点,挑三拣四,津奈木也是逆来顺受,像一个机器人一样。
最后一段,她在露台上和津奈木沟通的时候,她就说了,她觉得津奈木不坦诚,不真实,“我明明把感受都告诉你了,你却偷懒,你选的那些话,全都不是你的真心话,而是为了说服我才说的”,“希望你能和我一样,讨厌我”。
宁子不相信他们之间的爱情,她觉得男友只是一个好人,像神仙一样,无端的对自己好 ,就像是一种单纯的善良。
“你要是,想和我分手的话,也就分了,但我是没法摆脱我自己的,一辈子也不能,津奈木,能和我分开,真好啊,纯太,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喜欢我哪一点,都到最后了,你为什么,和我在一起三年呢,是为什么呢”。
宁子觉得他们的关系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她对自己没有自信,觉得是时候做个了断了,她不能拖累别人了。
津奈木:“我们初识是在酒会吧,回家路上,听你说觉得自己哪里被人看穿了,我吓了一跳,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不过我,只是刻意和周围保持距离,可宁子你,头上还流着血,就毫不顾忌的奔跑起来,我觉得很厉害,那条路,我跟着你跑的时候,你蓝色的裙子飞舞,非常漂亮,总觉得,这种事虽然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但我还想看到这么漂亮的东西”。
津奈木只是说了自己的感受,并不算是很理性的回答。
我觉得,他是感觉到了宁子身上的那种真实又肆意的生命状态吧,也就是跟随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求,无所顾忌,毫不掩饰。
后来,一直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他,违反了公司的意志,然后也被辞职了,那时候,他也许会觉得,是内心离宁子最近的时候吧。
其实,我也有过觉得自己被人看穿的时候,觉得那个人真正的理解了自己,觉得自己在她面前彻底暴露了,所有的想法,好的坏的,难以启齿的,不可告人的。
甚至会觉得,这个人就是自己要寻找的人,可以包容自己的那个人。
最后,宁子说:“大概,我们真的相互理解,只有那么一瞬间,但就是这一瞬间,让我得以存活”,也许宁子仍然不能相信津奈木能理解她,甚至她自己也无法理解自己,她也不爱自己,她讨厌自己,不相信别人能真正喜欢她。
但是,也许只有一瞬的理解,就已经足够了。
此刻在明玉家里看完了这本电影,没法客观评价,电影里有太多自己的影子:在夜晚街头狂奔,在花洒下面用冷水冲在身上,忍住扔掉修眉刀。
玲子在影片最后说要讲一些丧气话的时候明玉感慨说为什么一个抑郁症的人要找一个情绪漠视的人。
我下意识想帮男主找补,想寻找蛛丝马迹他深爱的证据,其实我知道我是在找你爱我的证据。
玲子说:“如果你跟我分手的话,恭喜你摆脱了我,可是我永远无法摆脱自己。
”每个人都在海里努力游,今天在鼓浪屿好像突然想清了两年前在洱海的困惑。
不是每个浪都是向岸边涌的,只要认真看,浪都是相互涌动的,取决于不同的参照物。
好像拥有爱人就像在漂浮的海里找到了浮木,虽然无法摆脱浪潮对个人的压迫,但是可以稍微停下来休息喘息,就像最后男主说:“我很想很理解你一点。
”对于情感投射出去的人来说,这就足够了。
不停表露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在找寻喘息的机会,一定不是只需要共情这样。
在亲密关系里,总是习惯把很多的自己投射出去,渴求有回应,有理解,导致忘记了,再亲密也是祂者,永远拥有距离。
影片里的前女友也无法摆脱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想象,让人不禁觉得爱就是背负在身上的十字架。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了,好在结局她们还在一起,我羡慕她们。
看完了蛮难受的,我现在得抑郁一年半了,平时就是和女主一样的状态,什么都不想做,莫名其妙什么都干不了。
心情好一点突然就会被一些小事情搞到抑郁。
现在因为真的读不了书在学校就想死导致休学了。
女主的一些行为我就是自残,真的看这个电影很感同身受啊,觉得女主演技很好,能把那种感觉演出来。
我也想有一个像苏打一样的人来安慰我,但是其实还是要靠自己。
我每天都颓废的不成人样。
九月份就要接着上学了但是真的不想上。
很不想长大很不想离开这个家。
崩溃—振作—崩溃—振作...那些表面上被情绪裹挟,所谓“想不开”、“抗压能力差”的人,真的不是矫情啊,每一天都要死死抓住“爱”这一线生机去和讨厌的自己做对抗。
所有人都可以离开我,唯独我摆脱不了自己,既讨厌自己,又要努力接纳自己的过程包含了太多的艰辛曲折。
无法靠自己的认知和普通意义的坚强来化解,因为,当你不受控制地讨厌自己,忘记了往常所有经验的时候,疯狂和平静往往就是扭结在一起的绳索,把理智套牢。
思想和情感像两股对冲的洪流,除了死死抓住周围人的关爱和理智,别无他法逃出生天。
这部电影,用很多生活细节和熟悉的经历诚恳地展示了抑郁和躁郁情绪下的生存实际。
类似的事情,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原来大家都一样,拼了命,为爱活下去。
冲着苏打去看的,前面目光一直放他身上,就觉得女主怎么能对男朋友这个样子,津奈木好可怜,后面看女主越看到了自己,不会生活不会真理,一点小事就能打击到自己,让自己绝望,继而咆哮哭泣,逃避世界,时不时还把情绪发泄给别人,看到女主因为一直睡过头而对自己感到愤怒悔恨无奈,没错就是我了,所以后期真的好心疼女主,看到男主表现得这么冷淡没有关心她我就来气,不过各有各的难处,男主也被垃圾公司压得透不过气。
不过,女主有陪她奔跑的男朋友,有收留她工作的咖啡厅和那里的人,虽然他们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女主,我明白那种明明你想要重新开始了,尽量想表现成一个正常人,却还是被看透了,他们还是会觉得你和所谓的正常人不一样,我曾经也以为我在某个同学面前表现得还算开朗,却不曾想在她眼里我还是个阴沉的人,所以听到厕所外面咖啡厅的人在讨论女主的不正常,我是即心疼又生气又伤心。
感觉结尾结束得有点仓促,我以为会出现女主和男主一起努力共同振作起来的剧情,不过也还好啦。
看完喜欢上了女主的颜,苏打的话,这个造型....嘛,还好啦,还是帅的帅的,演员演技也很nice
日本电影在细腻情绪的表达上真的很厉害,最开始觉得女主无理,但很快能感受到那种怠懈和无望的情绪;鼓起的力量很快被一系列琐事击溃的心情;以及可以被接受但无法被理解的心情。
当她从餐厅逃走,奔跑过夜晚的街道赤裸地站在天台上,我一度认为她会跳下去,但宁子很坚强而且率真,我非常喜欢这一段。
“我一看到你这种心平气和的态度就来气,我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你,你却和没事一样。
你说给我听的那些话,根本不是你的真实想法。
”“你到底为什么要跟我道歉啊?
能让我情绪保持稳定的最好办法,不是上来就附和我,然后把问题交给时间去解决,而是像我那样,认真思考,如实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换句话说,你要跟我花同样的力气,去接受这些事情的摧残。
”津奈木把自己隐藏包裹,永远不生气,总是附和着回应,看她有不悦的迹象立刻道歉,但这时即使在说着莫名其妙的卫洗丽的时候,津奈木也前所未有地认真直视着她。
宁子说:“我问你,为什么我光是活着,就觉得很累了。
”“你要是想离开我就可以和我分开,可是我一辈子,都没办法和自己分开,好羡慕你啊,津奈木,你可以离开我,多好啊。
”“最后,我想问问你,你到底喜欢我哪一点啊,为什么这三年来愿意和我在一起。
”津奈木没有再随便给出答案,他说“让我想想啊”追忆起三年前她跑过街道肆意翻飞的蓝裙子。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这样,直率、诚挚而且勇敢。
他最后在房间的黑暗里拥抱了她,说:“我其实很想更用心地了解你。
”
我大概已经挺习惯这种方式来自言自语了吧。
每当看到一些有所触动的电影和书,便会想着写点东西,有时候写的和内容有关,有时候则是往事浮现,有感而发。
这部电影的内容我算是比较熟悉的吧,2016-2018年的时候,抑郁症的我和躁郁症的女友互相陪伴了两年,和电影的区别是那两年我自己的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也比较严重,而男主的处境大概是有些抑郁不得志。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有种卡壳的感觉,情感隔离的厉害,仿佛失去了记忆,过了一会儿有些哀愁与悲伤的感觉。
抑郁症和躁郁症患者的陪伴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我2016年之后才知道的事。
躁郁症的痛苦也不是抑郁症+躁狂症1+1=2的痛苦,这也是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问了一些朋友才知道的事。
躁狂发作的时候感觉特别好,她仿佛拥有全世界,要考证,赚钱,消费的很厉害,雄心勃勃,踌躇满志,抑郁的时候去连说话也要通过打字来交流,很久很久没有办法吃饭说话,疲乏的眼睛里仿佛住着深渊。。
我曾想到一个精神分析的角度,当我的疾病和症状变得更严重的时候,这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慰藉和照顾,因为当我让自己也生病或加重自病情的时候,或许我就更能理解他人生病的痛楚,也许就能做到真正的共情与感同身受。
这点好像在我和我的重要他人的关系上总是出现。
电影让往事历历在目,但我的大脑和情绪仿佛一片空白,讨论往事果然比谈及电影困难多了,我最近时常感觉到自己缺乏勇气,也许也是漫长的咨询让我变得能够接受这一点,所以我的故事只讲了一点点,就没有了讲下去的勇气了。
我认识的不少病人,各种抑郁症、躁郁症、人格障碍等等,在我看来,这是一群很有意思的人。
比如我的前朋友BOBO,她以前就说过,生病嘛不就是吃吃药,住住院,电电脑子,那是我们有次在聊电击疗法的时候她有感而发。
我一直觉得这个话很有意思,这个吐槽和调侃也许也符合部分患者的继发性收益的需求,比如用生病这样的方式表达无意识的需要被照顾和被看见的需求。
比如另外一个朋友AW,我有次问他为什么我们会成为朋友,就因为我送了药给你吗,她却说,我是她唯一一个听说她想要自杀却没有劝解的人,这会让我觉得我这些年来这件事做的不错,就是尽量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意志加于他人,也绝对拒绝他人将他的价值观与意志强行灌输给我。
另外,是不是只有在我这里,AW才可以不需要总是做非常有用,非常正确的事?
但愿以后,对于AW而言,我不是唯一不劝解她的人。
另外,我总是遇到抑郁程度和优秀程度成正比的人,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有些困惑。
有时候我也会想起我的其他朋友们,如果他们的人生是一部电影,那这样的电影也太过残忍了,电影时常虚构,而他们的人生却是那么真实。
有时候他们会试图以他们的人生来劝解我,以此来劝慰我要更积极一些,有时候也以那种粗暴生硬的方式试图理解我,我既为自己被误解和生硬的对待而不满,也能理解他们的善意和盲区,也许更让人觉得心酸的是那个移情的解释,我们在早期和我们的养育者之间互动的方式会潜移默化的深入我们的内心,成为长大后我们用来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方式。
虽然不断更新的新的人际关系体验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这个东西,但这些东西埋藏的太深了,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是否我的这几个朋友们这一生都在我这种方式对待着自己呢。
最近有几件开心的事:和豆友见面吃了一顿火锅;和另外一个豆友相识,好像遇见了大学时候的自己;办了一张399元离自己1.3公里,早上6点到晚上12点的健身年卡;租到了满意的房子感觉不太好的事:妈妈的药医保断货,自费又太贵2021.11.7
论如何反驳(贱人、懒人、丑人还要矫情)?
全片就是我有病 我好可怜 我好抑郁,这要人怎么对女主产生同理心?都没提现她的自我挣扎 就是怨天怨地怨别人,还有女主比起抑郁更像狂躁症。外加前女友的设置有什么作用?像个神经病,脸谱化的一个恶女形象
我们完全互相理解了,哪怕只有一瞬间,那也让我得以继续活下去。
もっと軽くて、なんで言うか、冗談みたいな鬱。うんわかるよ、非常に。顺带一提觉得这部电影莫名其妙的女主角在发病的人肯定大有人在世间总爱用「メンヘラ」这个词粗暴的概括所有用略带优越感的语气。可是哪怕只有极少极少的部分,被这部电影拯救的人也是存在的。看到天台寧子全裸流着眼泪问道「为什么要和这样的我在一起三年。」我觉得谁都不敢说自己精神时健全的但哪怕狼狈到这样的地步也不放弃去质问去直面我她的姿态太美了。并不试图去拜托谁懂但人在精神疲惫到甚至没有起床的勇气仅仅去一趟超市就就觉的花光所有力气因为一点失败就崩溃的时刻是真实存在的。而讲这样的时刻付诸于小说付诸于电影我被他发出的微弱的光热打动和拯救。
轻度躁郁观摩get了矫情的病理性。
直到看完我都记不得片名,love at least,最后的镜头让我想到燃烧,那么跳舞,那么自由,和着光,有句话很厉害,你和我分手了,也就摆脱了我,可我这一辈子也摆脱不了我自己。有点新闻记者那部电影的那种现实感压抑感,但是少了鸟儿会歌唱里面爱情的轻松和电影的顺畅。
燃烧裸舞就已经很陈旧了,这边还室内原封不动照着抄一道;某些女人一边嘲笑隆成球的那些胸大无脑、审美粗俗,一边自己做个A加B减的还沾沾自喜的觉得自己特有品位,前者好歹算是蠢得直率,后者也就只剩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和精致虚伪了;是说凭女主这磕碜的硬件怎么就能拿资源呢,果然是家里有人;虽然裙带关系现在是娱圈主流了,但妄想把自己当二阶堂或者广濑姐妹的,还是赶紧醒醒脑吧
真的是理解不了,也看不懂……
不太行。
这种想要改变又没法改变的心情...我们普通人都深有体会吧。抑郁情绪也很可怕,好好地照顾自己吧。
女主演技好
看过
啊这。
险些被名字蒙蔽的好片,霓虹国的影视行业已经在真诚看待和审视年轻人,而我们的大银幕上还是塑料青春
看不懂这样的抑郁症😇甚至让我反省自己是不是抑郁症
人赤条条的来,总归不能赤条条的活着呀。
看到裸奔的那场戏,泪流满面。关于爱情的疯狂二三事,只有经历过,才能感同身受吧。#2019siff
表面是一种「假抑郁症」的写照,更是当代青年人无望的现状,他们渴望被爱和拥抱,却陷于自我毁灭之中,而当全世界都是好人却依旧无法自拔时,才是真正当代「都市病」的无药可救,趣里「为艺术献身」的桥段则毫无必要。
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
一跳闸就想裸舞,一上班就想蹲厕所,下定决心煮饭结果打烂鸡蛋……颓宅共感100%的(伪)忧郁症少女日常记事。女主的张狂怪异沁肤入骨,竟让我忘记了看菅田将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