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的女主角,只能由艾米莉布朗特这样的演员主演,因为如果女演员太漂亮,就可能演不出这样的痛苦。
女主角当然不可能让时尚女魔头里艾米莉的搭档——海瑟薇这么漂亮的女人出演,但就算劳模姐查斯坦有不逊于布朗特的演技,大表姐劳伦斯、惊奇队长演过被性侵的角色,她们也难以演出布朗特这种憔悴感,不仅是因为布朗特是英国人,更是因为布朗特有一种天生的憔悴感,她的脸太瘦了,身材太瘦了,不同于康纳利这个年纪的瘦,布朗特的瘦有一种力量感,不只是因为她演过明日边缘,也更因为,说到底布朗特的咖位没那么高,就可以出演这种足够痛苦的角色。
艾米莉布朗特有一种天生的干瘦脸颊、身材下的苦难感、憔悴感,被压抑而积蓄的力量感,她很适合明日边缘、寂静之地中的干练女主角。
其实,还是因为艾米莉不够漂亮,劳模姐太漂亮,演不出来这样,神奇女侠也许可以演出这样的感觉,阿甘正传中罗宾怀特的珍妮也有本剧中艾米莉的破碎感。
因为艾米莉不够漂亮,咖位级别没有那么高,同时她很瘦,她是英国人,她看着既憔悴又干练,所以她很适合演这部英格兰人。
看这部剧,我只想正义快点实现,剧中的反派实在是太坏了,邪恶到极点,当你看剧时,你就会希望美国西部式正义杀死这样的极度邪恶。
上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这么坏的角色,是权力的游戏里的小剥皮。
但这两个人的坏不完全一样,小剥皮显得更有目的性,而梅尔蒙特有一种嘈杂感中的无序扭曲性邪恶。
同时,权力的游戏的全剧大背景下,小剥皮的邪恶没有那么突兀,让人反感的程度就会相应降低。
但同样,这两个角色,看到的时候,就很希望他们赶快死。
英式浪漫西部片,3.5分吧,剩下0.5是给Tom的颜值全剧每一帧都可以做屏保,配乐也很喜欢,当观光片看也不错,男女主cp感不强,友情感人不知道为什么对Emily喜欢不起来,她还是此片出品人。
Tom在此剧真真的就是打酱油啊,连最后结局都没个画面,几句话带过。
一开始以为剧情会集中在印第安人和殖民者的冲突,杀虐与复仇,起初确实是这个走向,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养尊处优的🇬🇧贵族带着满满一箱的钞票的复仇之路,印第安人就这样被弱化了一个大小姐秒变西部牛仔女郎,分别施展了百步穿杨、尖刀刺胸、一枪毙命等各种杀人技能,可是可是最后一集却突然哭哭啼啼起来,终于见到将他带入深渊的qj犯时却开启了英式墨迹,还手抖了,真是搞不懂啊,按照西部设定不应该把那个牲畜扒皮碎骨折磨的死去活来吗,最差也得一枪毙命啊,就像那个牧场女人一样挺快的给一枪,真的理解不了最后的反差,哭什么?
抖什么?
墨迹什么
本文涉及剧透,慎入!
这部剧刚出来的时候有些评论把这部剧的主题跟殖民主义联系起来,当时我很不喜欢。
不要什么都跟ZZ和批判联系起来,看剧而已,单纯地好好地看个剧不行吗?!
一度我也是CP党,被男女主的爱情感动得稀里哗啦夜不能眠,在豆瓣刷了好些帖子和回复。
然而,我承认我是浅薄的,浮光掠影的。
没有好好看剧的竟然是我自己。
因为细想剧情的时候,突然浮现出一个问题:女主15年前知不知道查克河大屠杀?
于是我仔细看了我最不想看的第四集(这一集有些情节太残酷,以至于观剧的我都有点心理受创的感觉,所以一直没有仔细再回看)尤其是梅尔蒙特找女主的场景。
原来女主十五年前是知道查克河大屠杀的!
梅尔蒙特一开始欺骗女主说她的未婚夫托马斯参与了mass murder,但是被抓是因为参与了“未经授权使用女性”的行为,而非mass murder。
女主的台词是“也许他应该坐牢。
” 梅尔蒙特再接再厉,继续巧舌如簧试图说服她。
梅尔蒙特劝她把此事隐瞒下来,为了托马斯也是为了公司。
女主最终同意了!!
mass murder中那么多人的性命在公司和亲近的人之前显然是可以忽视的。
她竟然糊涂至此,令人十分失望。
后来梅尔蒙特再次来到,托马斯的信已经先他一步到达女主手里,托马斯信中应该告诉了女主是梅尔蒙特参与了mass murder, 所以女主很坚决的骂梅尔蒙特是liar,thief,killer,她说她会告诉父亲,梅尔蒙特走不出街角就会被抓起来。
她骂得很对,但是对比之前她愿意隐瞒托马斯参与了mass murder(托马斯事实上没有参与大屠杀,但是她之前以为托马斯参与了),这是双标!
非常严重的双标!!
由于对女主印象的改变,我重新回看了男女主整段爱情关系。
一切都是起源于女主。
女主说服贵族父亲去美国投资,所以托马斯和梅尔蒙特才会被派去西部,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包括梅尔蒙特怂恿并参与查克河大屠杀;男主Eli Whipp回家的路上才会遇上参与大屠杀的四个人(以下简称大屠杀四人组)。
十五年后,她和男主Eli Whipp相遇。
他们俩对家有共同的渴望,一路相伴从而产生爱情。
女主在此期间,天真,善良,无畏。
但是到最后复仇的时候,面对真正的恶,女主退缩了,抖抖索索下不去手。
跟十五年前相比,她还是老样子,天真和善良底下,始终缺乏坚定和明确的信念。
她不关注真正的恶行,令她的天真善良在此时此刻变成了软弱。
而梅尔蒙特看透了她性格中的软弱,所以才会笃定的说“你下不了手的,因为你儿子的一部分还在我身上活着”。
反而是玛莎迈尔斯,果断的朝梅尔蒙特开枪,最后Eli补刀并且主动承担一切杀人的责任。
这是两个勇敢的人物,Eli跟十五年前相比,更具高贵品质。
为什么我说女主不关注真正的恶?
看似为了家人,实际上她放弃了大是大非的原则。
十五年前为了维护公司和托马斯,她愿意漠视大屠杀这一极大的罪恶行为;十五年后,面对真正的恶人,她的眼里仍然只看得到“因为他是儿子的父亲”所以她犹豫着下不了手,她愿意忽略梅尔蒙特的恶行以及给他人带来的苦难。
对于查克河大屠杀,托马斯一直自责未能阻止它的发生然后在自己身上打上代表耻辱的“DD”的烙印 + 赎罪式的用十五年来开发这片地区,Eli当年纯粹路过但是十五年后为自己当年“none of my business”的态度自责不已,最终杀死了梅尔蒙特。
对比起来,女主十五年来一点都没有长进,境界差得太远。
女主的这种软弱,令她最终和Eli的分开,几乎成了必然。
在Eli问她“你见过多少次杀戮”之后,她同意离开。
我和豆友@in the stars曾经讨论过她此时的心态,我们当时都认同一个观点:是她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成为Eli逃亡过程中的负担,所以愿意分开。
但是现在看来,这何尝不是再次的软弱?
她总是在关键时刻为了一些看似不得已的理由放弃更重要的原则。
在生死与共的问题面前,她并不是没有能力:她的枪法和剑术都很精准,她辩才了得,她也会为Eli全心付出,再坚持下去未尝没有机会共创前程,但是她又一次放弃了。
写到这里,我开始觉得虽然女主和Eli对于家有着共同的执著和眷恋,但是两个人在最后分开十分合理。
说回文章开头关于本剧反应殖民主义的话题。
第四集中,十五年前的女主穿着射箭服装,兴奋的说自己经常长时间看着两幅印第安人主题的画,想象自己身处其中;后来又说是自己说服父亲去美国投资。
女主在看着墙上的画的时候,想象自己身处其中的时候,她不会想象得到西部的原住民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女主也不会想到去美国西部投资实质上给当地土著居民带去了什么。
当得知查克河大屠杀的时候,她的应对中体现出双重标准。
这样的她,令我想起历史学家Simon Schama对殖民主义盛行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上层社会的描述:当时英国社会上层阶级并不是铁石心肠的冷漠怪物。
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仅仅具有良好意愿而已。
他们普遍认为英帝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社会,因为它建立在美德之上。
帝国的力量不用军事实力来衡量,而是用“对消除贫困,无知和疾病作出的无私奉献”来衡量。
他们会接收那些残缺的文明,然后治愈这些残缺。
假以时日,千百万计的人们会开化并且有能力自治。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会离开。
他们把这些开化的人视为自由梦想的孩子。
孩子们会感激,奉献,平和,自由。
但是事实的发展和走向却未能如他们所愿,到底出了什么差错?
(翻译一般,原文在此:The men and women who had sat at their desks, played out their chukkas and danced in the club were not monsters of hard-hearted indifference. They had, many of them, only the very best intentions. They had in fact a vision that their empire was the best the world had ever seen because it was built on virtue. It’s power was to be measured not in Gatling guns, but in an unselfish dedication to eradicating poverty, ignorance and disease. We would take the whole cultures crippled by these maladies and stand them on their own feet. In the fullness of time, so the theory went, the millions will become civilized enough to govern themselves, and we would leave them, the children of our liberal dream, grateful, devoted, peaceful and, this was the bonus for the modern world, free. It didn’t exactly work out like that, did it? So what went wrong? –A history of Britain by Simon Schama. )等到十五年后,女主亲自到了西部,才会意识到原住民经历过/经历着什么。
她一路上所看到的,所经历的,Eli的每一次诉说,都是西部原住民的血泪史。
等她回到英国,再对着这两幅画的时候,也许所思所想才会不那么“仅仅具有良好意愿”。
【第六幕】支线时间地点:1890年,怀俄明州凯恩县霍克斯姆镇《long time traverller》这首曲调词意类近送葬歌,从上一幕末尾一直延续到这一幕开头。
托马斯在暮色的最后一缕余光中沉思,牛栏里只剩少部分牛了。
最后站起来离开。
15年的艰苦奋斗,于今一败涂地。
这首歌,暗示了托马斯也在走向死亡。
天亮了,牛栏空了。
被马歇尔治安官派出去打探消息的老头回到镇子里,听说托马斯已经彻底离开,而马歇尔去给迈尔斯太太送牛去了。
大家都欣慰地笑了,“感动还是疯了,随你怎么想”。
所以那牛栏里剩余的牛,托马斯最后还是还给了迈尔斯太太,他的内心始终是那个虽然野心勃勃但不泯人性的English gentleman此时,风尘仆仆的伊莱和科妮也赶到了这个镇子。
抬头,望着那个恶魔的名字:梅尔蒙特。
科妮打听大卫梅尔蒙特,得知他在附近钻井。
伊莱打听比利迈尔斯,得知他已死,但寡妇还在。
科妮决定找当地治安官,助手老头说巧了,治安官给比利的寡妇送牛去了,我自己也要去(复命),一起吧。
【第七幕】主线送牛到玛莎家的治安官,受到了玛莎的感激。
他想知道,她为什么要嫁给比利迈尔斯,却听到了一段她辛酸的故事。
玛莎父母1877年被梅尔蒙特骗到阿拉莫萨金矿淘金,破产了。
玛莎被梅尔蒙特强奸怀孕(又来!
)所以没有逃走,只是带着私生子没有什么选择,只能嫁给比利凑合过。
她很爱儿子,这样形容他:我坚硬的外壳下有了一个最温柔的心跳。
简直是怀俄明版科妮的悲剧…但她从没有让比利有机会碰她,也许这是比利家暴她的原因之一。
也幸好她做到了,不然…
聊着,玛莎的儿子杰德(这孩子挺好看)发现瘦凯利浑身是血地走过来,昏到在地。
在救助他时,他们遇到了过来找玛莎的伊莱一行。
他们把瘦凯利带回比利迈尔斯的屋子。
一切线索在现实交汇了。
通过对瘦凯利身上弹壳的分析,伊莱指着比利家那张四人合影,告诉大家:他的枪伤是.58加特林机枪打的,射击他的那个人是杰罗姆(当初屠杀四人组领头的下士)。
他一一问起前面3人的情况,回忆1875年惨案,直到突然发现照片一边还有些东西。
扯出照片,发现最右边被折起来了,被折起的这个人就是大卫梅尔蒙特。
这是伊莱唯一不知道名字的人,所以即使他知道科妮在找大卫,也不知道大卫就是当年那个疯狗一样对他乱吠的屠杀者之一。
而科妮没有听大卫提起过比利迈尔斯这些同伙的名字,所以知道伊莱在找这个人,却不知道此人和大卫有关。
听到这个名字,科妮一下子站了起来。
在场的人,从不同的渠道那里,都知道了这四人制造了1875年对夏延人的屠杀。
科妮1875年从大卫自己那里听到,伊莱亲眼看到,治安官从托马斯那里知道,老头助手从黑人军官那里知道。
但有一件事,只有老头助手知道:这三个人在黑寡妇的妓院被传染了梅毒。
镜头,在科妮、伊莱和玛莎脸上轮转。
伊莱震惊和愤怒:科妮要找的杀子仇人,竟然是这四人中的一个!
从这里,伊莱终于知道了自己和科妮的命运曾经在15年前交织过,而他撒手不管的决定,放过那些禽兽,最后间接导致了科妮的悲剧命运,也导致了自己必须永失所爱。
科妮木然:这个禽兽,他在这里,他是这样得的病…伊莱看着她像被抽走了灵魂一样慢慢走过来,每一步都像踏在地狱烈火里。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让开了,让她走到那张照片前辨认。
玛莎惊恐:什么!
梅毒!
那…大卫他…而马歇尔治安官终于理清楚了他查的2个案子是怎么回事:弗林杀了太太,太太手上的“牛痘”是梅毒疮,弗林也得了。
比利为了确认是不是梅毒,去掘了弗林的尸体……科妮:不止他们(3个军人)得了(梅毒),还有大卫梅尔蒙特也得了。
科妮得梅毒的悬案,终于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
听到这一切的伊莱看向科妮,脸上阴云密布,泪水若隐若现,心疼得揪成一团。
玛莎嘴唇颤抖,杰德知道自己是大卫强奸母亲得到的孩子。
玛莎第一反应是保护他,厉声命令他出去,不要再听了。
但杰德是个少年了,他懂了:自己的生父不仅是个禽兽,还可能传染了母亲和他绝症!
他冲了过去,怒不可遏地抓下照片上方的佩刀,一下捣毁了照片。
伊莱一把把科妮护到身后,避免她被这个疯狂的少年撞到。
但他知道这孩子不是冲他们来的,所以没有动手。
杰德拎着刀冲出门,抽刀砍桩子,刀被砍断了。
科妮从玛莎的反应看出来,杰德是大卫的儿子。
她问了玛莎和杰德的身体没有症状,结合自己对梅毒的了解,判断这母子俩并没有被传染。
玛莎不敢相信自己这么幸运,问科妮是怎么知道的。
科妮:因为我得了。
他传染给我的。
伊莱咬了一下牙,这次不是因为紧张,是满腔的恨意。
瘦凯利醒了,说杰罗姆会带着.58机枪来杀了所有人。
经验丰富的伊莱和马歇尔立刻开始关闭这房子的所有门窗。
杀手到了,全身罩在黑袍里,正是吊死比利迈尔斯、烧了托马斯草垛杀了他手下的人,也就是罗杰姆。
老头助手寄希望于比利家厚实的墙壁,但他们立刻听到有马蹄声上了房顶。
伊莱取枪上膛,把科妮护在身后往门口的墙边的射击死角退。
马歇尔护着玛莎躲到了桌子底下。
(抽空和马歇尔道个歉,前面蛮讨厌他的,现在觉得这也是本剧除了伊莱、托马斯之外少见的好人)房顶上的机枪开始扫射,房顶的粮食袋子被打穿,瘦凯利被打死。
老头助手傻在原地,虽然马歇尔也冒死把他拉开,但他被打坏了腿(伏笔后面最终复仇时他不在场,马歇尔可以讲一个合理的故事,不必担心有人揭穿)。
这样火力压制下被打死只是时间问题。
伊莱打开门冒死冲出去,冲到院子里,回身跪地就射。
一枪命中!
这时他才发现,那个房顶上的罗杰姆面如骷髅。
伊莱惊恐地睁大了眼睛,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目睹梅毒第四期对人的面容毁坏有多严重。
这种直接的刺激,撞开了他应该早就隐隐想到却不敢面对的结局:他和科妮必须分开。
他一定想到,为什么同样的病程,科妮仍然容颜娇美,而罗杰姆已经变成这样了:因为英国医疗条件更好,优渥的生活有助于缓解病痛。
他不能看着科妮在西部艰苦的条件下生不如死。
罗杰姆看着伊莱,也是一愣。
我不确定他这一瞬间是否认出了伊莱。
他虽然中枪但没有死。
如果他调转枪口,.58加特林机枪扫射覆盖下伊莱真的毫无生还希望。
但他退缩了,也许是惊恐于命运的安排。
15年前那个目睹他们屠杀,说着“不关我事”的印第安斥候,有多骁勇善战他是很清楚的。
所以这个斥候是被夏延人的冤魂指引来讨债了吗?
罗杰姆骑马跃下房顶逃走,伊莱毫不犹豫地尾随追击,绝不能让他逃脱。
噗的一声,第二枪也命中。
玛莎发现儿子杰德不见了,听见马歇尔说“他走了,去破裂山谷找梅尔蒙特”,玛莎立刻奔向马匹,科妮毫不犹豫跟着她。
也许这一刻她想起了自己儿子,她救不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有机会拯救玛莎无辜的孩子。
这个和自己儿子算是half- brother的孩子,就好像冥冥中天意就是这样安排的。
【第八幕】主线伊莱、科妮、玛莎和马歇尔四个人一起追出去。
伊莱的追踪本领又派上用场了,判断杰德走了一边,而杰罗姆走了另一边。
伊莱科妮准备去追杰罗姆,玛莎马歇尔准备去救杰德。
这时候他们看见了几个骑手,伊莱立刻抽枪戒备。
铩羽而归的托马斯养牛场的员工。
他们路上遇到了大洪水,托马斯被洪水冲走。
他几乎是自寻死路,员工绑住他都没用。
因为这15年一败涂地的事业,为了这15年无法宽恕自己不能阻拦屠杀。
似乎对他也是一种解脱。
他们继续兵分两路。
追到破裂山谷,以前这地方叫恰克河,就是15年前屠杀发生的地方。
杰罗姆已经死在地上,伊莱割断马的缰绳,解放了他的坐骑。
放开它,也放开她,让他们离开恶魔,活下去。
石缝中也许是夏延人的骸骨,他们看着报应终于在这个地方降临到恶魔身上,他们看着替他们报仇的伊莱走过。
回头找到科妮,他红着眼眶和科妮说:我们不久后就会分开。
科妮:为什么?
不!
伊莱:你生气了?
看来是了。
这不是你的本性。
有时候看见就可以放手了。
科妮:可我还没看到他(大卫)。
堪萨斯黑店里拉琴的疯子出现了,说大卫在等他们。
当他们在钻井台终于见到大卫,杰德已经被大卫绑在井台上。
大卫嬉皮笑脸地说科妮还是这么美,早知道科妮有这种勇气,当初就把她带到美国来,就不会有这小子(杰德)了。
说明大卫知道杰德是他亲儿子。
他很郁闷杰德,拎着一把断刀就敢来杀他。
其实挺像他的,都挺敢的。
科妮拉开胸前的衣服,全是梅毒疮,控诉大卫是杀了她。
可是大卫为什么现在没有症状。
大卫说他第三阶段以后就没犯过,好像好了。
真NM没有天理。
伊莱看着这一幕,心疼又愤怒。
大卫问到科妮的儿子,比着闷死孩子的手势,问科妮是怎么处理他的。
大卫:你把他塞厕所冲走了吗?
(这是人话吗)科妮:我珍爱他。
大卫:为什么科妮讲述了儿子遭受痛苦也懂得欢乐,她是她的母亲所以她想尽办法让他活下来。
大卫这种禽兽似乎难以共情这种爱和牺牲精神。
说只记得强奸科妮那天楼下仆人弹琴特好听。
果然禽兽+变态。
然后他转向伊莱,想起来伊莱是当初屠杀结束后遇到的那个印第安斥候。
他指责伊莱当时也就是看着,总是只救自己。
伊莱冷笑着说我很期待(看着科妮完成复仇)
科妮举起枪,又哆嗦着下不了手。
大卫得意洋洋地展示梅毒给他留下的痕迹,一块坏掉的牙龈。
说科妮舍不得杀他,因为儿子的一部分(嘴巴症状一样)还在他身上。
伊莱的目光在他和科妮之间转了一下,也许考虑着要不要替科妮下手。
这时候一毛钱都不在乎大卫的女人来了。
玛莎赶到,果断开枪,大卫倒地,但科妮也被反弹的弹片击中昏倒。
伊莱单手上膛一枪杀了疯子(这个单手上膛动作太快我截不下来图,总之就是帅爆了),赶紧奔向科妮,紧张地检查她身上伤口在哪里。
玛莎直奔杰德解救了他。
杰德突然发现大卫还没死,玛莎准备去补枪,却被伊莱拦住。
大卫问:谁干的(杀我)?
伊莱充满恨意地回答:是我。
他看着大卫的眼睛,双手高举那把被杰德砍断的断刀,用全力把把它插进大卫胸膛,并且狠狠转动了4次 :为了无辜被屠杀的夏延人,为了科妮,为了一出生就注定病痛而死的孩子,也为了必将再次失去爱人的自己。
一枪打死这个禽兽确实太便宜他了,4次转动刀柄搅动骨肉的声音勉强解恨。
这应该是伊莱早就想做的事。
弹片击中的是科妮胸前那个胸饰,儿子冥冥中又保护了她一次。
马歇尔要抓玛莎和伊莱,因为大卫的工人回来看到老板死了是会动私刑的,必须有人为他的死负责。
伊莱站出来,说:只抓我就行了。
此时的伊莱,不再是那个永远none of my business 的人,他主动复仇、顶替孤儿寡母认罪,他的侧影看起来像古罗马神话里的战士雕像。
科妮醒来,坐起来一把抱住伊莱。
(不小心吃了一嘴狗粮的玛莎走开了……😅)科妮哭着说:我下不了手。
伊莱:(抚摸着她的背安慰她,亲吻她的头发)不需要你动手。
其实我想说:伊莱…你那…那只手碰到她胸了……😛马歇尔让玛莎带儿子走,他要带走伊莱,命令科妮自己走不能跟着他们。
科妮惊慌地抓住了伊莱的腿。
喊着no,no。
但马歇尔豪不宽容。
【第九幕】主线马歇尔驾车,坐在他身边的伊莱铐着。
车上拖着大卫和疯子的尸体。
马歇尔在无人处停下车,问伊莱觉得这事会有什么结局。
伊莱:不到最后不知道。
马歇尔:反正他们会吊死你,就在那店门口。
伊莱:那不是违法的吗?
(你清醒一点😅你不会是指望有一场公正的审判吧…)马歇尔:你知道那镇子地下埋的是什么吗?
伊莱:大概知道吧。
马歇尔:是历史。
而且他们会保持下去。
所以这就是故事的结局了。
但不是你的结局。
他解开伊莱的手铐:这才是你的结局。
然后马歇尔编了一个合理的,把伊莱等人都撇干净的故事:他帮玛莎找儿子,追到这里,遇到大卫。
发现是疯子绑架了杰德,于是他和疯子吵了起来。
(大卫帮马歇尔救杰德),他开了枪打死疯子,但此前疯子已经把杰德的断刀插进了大卫(我们的英雄)的胸口。
这个故事解释了疯子死于枪伤,大卫死于刀伤。
估计伊莱的刀刺覆盖了玛莎开的枪伤。
要想这个故事说得通,伊莱必须逃亡再也不回来。
而科妮要走自己的路。
镇子上有知道他俩在找大卫、比利寡妇以及治安官的人。
马歇尔的助手老头知道他们去找杰德了,这故事得从这往后编,找不到伊莱和科妮,就只能采信治安官和杰德的话。
伊莱上了马,却不走。
马儿原地打转,他总是把马头调整到来路的方向,挣扎着、期待着…火红的毯子像他纠结得烧成炭火的心。
这就走吗?
真的不和科妮告别就走吗?
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她还不知道我没事了。
她会担心的。
不不不,不能现在就走。
可是科妮在哪?
我要去找她吗?
去找她会不会给她带来危险?
马歇尔自言自语:只有一条离开的路,但不是那条啊。
终于,山谷里回响起科妮大喊伊莱的声音。
上一次,她这样焦急地带着哭腔大声呼喊,还是在基卡普人家以为伊莱死了,拎着枪从高岗往回跑的时候。
伊莱立刻打马奔向她。
伊莱:很快,就是现在了。
(呼应之前确定罗杰姆死后,伊莱说:很快我们就要分开。
)科妮拼命摇头:不,不,看,这就是魔法,所有事。
(是魔法让我们相遇、相爱,魔法在这里。
科妮抓住胸饰的样子,仿佛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伊莱眼含泪水。
等着她冷静一点:该回家了。
科妮下马跑到远处,伊莱跟着走过去,科妮说出了他们之间最动情的情话:家就在这里,和你在一起。
(所以我回什么家?
)上一次是伊莱说这两句话,说完他们就拥吻。
这一次,同样的话,说完能怎么样?
只能像伊莱说的:有时候你不得不这样,只能放手。
科妮问他以后要去哪里。
伊莱的回答还是内布拉斯加州卢普县。
科妮问为什么(你明明已经知道那边的人不会接纳你,你要不到土地)。
伊莱已经无法回答像以前那样肯定地回答“根据法律,我去申领土地”了。
家是和科妮在一起。
但是这个美好的家。
他现在“只能放手”。
其实他也不知道以后能去哪里。
科妮:我不能让你走。
我不能…(不能忍受没有你)
伊莱看不得她哭成这样,忍着辛酸逗了她一句:女士你见过多少杀戮?
果然还是他最懂科妮,竟然能在这时候把她逗得,带着眼泪扑哧一下笑起来。
这是他俩初见时对话的内容,科妮当时2周遇到4起,现在她可是见过世面的了。
科妮:很多了。
单是她自己动手都起码杀了4个人了。
这也是伊莱在提醒她,这个残酷的西部世界,不合适她这样重病的人生存,也容不下他们这样“奇怪”的一对。
伊莱想起了她最相信的星座。
之前星空下本来想告诉她,“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孤独,…”被她接了一句:我会永远想念着你。
给电击到忘记说了。
伊莱宽慰她,人生苦短,我们都只存在于这一刻,不论你我,都不会永久。
伊莱:但是你的天蝎座,下次你再看到她,看看她的左边,是天狼座,就在她旁边。
永远都在。
(天狼座呼应伊莱的波尼名字:受伤的狼。
)科妮带着希望微笑起来。
以后的日日夜夜,每当她寂寞,她都会抬头看向他们共同的星空。
看北斗七星,看“小鹿”,看晨星晚星,看在夜空中永世陪伴她的天狼座。
最后,伊莱张开怀抱,等着她。
科妮走过去抚摸他的衣领,伊莱温柔地看着他,好像要用眼睛把她的脸刻在灵魂里。
科妮抱住他,脸贴紧他的肩,哭泣着久久不愿撒手。
他和他火红的毯子,包裹着她,代表着宽慰、安全和温暖。
伊莱也紧紧抱着科妮,深深吻她的头发。
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诀别就在眼前。
他想记住这个柔软又坚强,温暖又美丽的爱人,记住她独特的发香。
(吃够了狗粮的)马歇尔催促他们快走。
伊莱为科妮抹掉眼泪,转身上马。
科妮又骑马追上来,恋恋不舍地看着伊莱,还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没说出来。
她拿出德国人送给她的那瓶小麦种子,告诉伊莱,这是纪念那一天他们共同杀敌、一起拯救孤儿的礼物。
而伊莱把自己视如生命般珍爱的小鸟头骨送给科妮。
伊莱:我和你,一起发现它的(家的意义)。
马歇尔怜悯地看着这个伤心欲绝的姑娘,招呼她跟上自己。
也许这老头也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事,科妮抹眼泪,他也默默无语。
这时伊莱的歌声再次响起,波尼语的送别歌,悲怆地回荡在旷野上。
上一次他唱歌送别科妮,是期盼着再见,而暂别后的重逢,让他们确定了互相的感情。
这一次,他知道这是生离死别的时刻。
不论他唱的歌词是什么意思,都是在说:我也不忍离别,科妮莉娅。
西部的天空和大地都知道,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你要好好保重自己,天狼座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
唱完,科妮的身影已经几乎消失。
直到这时,伊莱才敢对着她模糊的背影,用波尼语,他自己的语言,大声喊出心里已经对她说了一千遍一万遍的话:tatakista(我珍爱你)。
旷野呼应着他的呼喊,回声响彻天际。
这么远的距离,伊莱应该不确定科妮有没有听见。
但我们知道。
第一集科妮的自白说过:有趣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只记得一句话,波尼语,你的语言:tatakista。
可惜,伊莱永远不会知了:13年后,科妮病入膏肓走向死亡时,都还记得这句话。
【第十幕】女主单主线时间地点:13年后,1903年,伦敦。
镜头叙事回到第一集的开头。
科妮家陈列的纪念物品再一次一一出现。
和第一次在第一集我们看到的时候不一样,现在我们清楚地知道,它们每一件都包含了一个故事,都是两人乱世真情的见证。
28年前就已经挂在科妮家的这幅印第安人狩猎北美野牛的油画,仿佛昭示了终有一天科妮会走进画里,认识那个波尼人。
白月的照片,他活下来了。
他们一起拼命救了他,他仿佛是科妮和伊莱的孩子。
伊莱和科妮的合影,用如此精美的相框装裱,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我们终于知道,为什么科妮的脸是模糊的。
背后是有那么一段长长的旅程和辛酸。
时钟在旁边滴答作响,时光如流水,但她和他在照片里永远在一起。
还有指南针,连皮套都完好保存着,那是伊莱的保护和爱。
波尼族的羽箭,那是他们第一次联手杀敌。
带裂纹的胸饰,那是魔法让他们相遇相爱,又替她挡了一次子弹。
还有樱桃红的骑装裙,她穿着它和伊莱照了他们唯一一张合影。
伊莱喜欢看她穿这件衣服,一定是的。
13年来,她曾日日夜夜抚摸它们吧。
她用心脏,把她和伊莱短暂相处的那一个多月的每分每秒,都细细研磨成了时间之沙,沉淀在她思念的生命之河里。
她一定经常一个人和它们悄悄倾吐思念,讲只有她和它们知道的那些故事,或笑中带泪,或撕心裂肺。
但今天,她要拖着已入膏肓的病体,离开它们,去哪里呢?
展示台上少了一样东西,有一个凸起的位置只剩了一颗固定的钉子。
我们都知道,还有一件东西,一件他们之间最重要的东西,还没有出现。
她带着它出门了。
她星辰一样的眼眸在黑纱后面闪着期待的光。
在温莎伯克郡,一个西部秀正在上演。
科妮对着一个印第安青年喊:白月。
她想自我介绍,白月却已经认出她是谁。
她说话很虚弱,笼罩在黑纱里的身形摇摇欲坠。
他们聊天时,始终有一个正在演出的印第安人的影子,头戴羽冠,在他们附近徘徊,好像伊莱的灵魂正在他们旁边倾听。
科妮:我以为你不记得了。
感觉好像一场梦。
白月高兴地告诉她,自己见过世界了。
科妮问他想不想离开这里(回美国)。
白月拒绝了,他不想上那种学校,做“美国人”。
他细数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名字,他实践了伊莱的态度:绝不放弃民族传统。
但更深层次的悲哀是,要想保留民族传统,他只能永远活在演出中。
他告诉科妮:我扮演他,伊莱惠普中士。
他在夏日峰,救了一个白种女人。
科妮在黑纱后面此时应已泪流满面。
多年以后,他们互相连生死都不知道。
但她竟然能从一个见证过他们爱情的孩子那里,再次听到伊莱的名字,听到他们的故事,这是他们生命中的系绊。
伊莱的故事,果然在传颂,虽然不是由她直接传颂,也是因她得以传颂。
她实现了13年前那片树荫下对他的承诺。
那天,她是真心的,他还在开玩笑,婴儿刚喝完糖水甜甜睡去,他把玩着羽箭,悄悄凝视她的侧影。
恍如隔世。
科妮:他会非常骄傲的。
她想起此行来看白月最重要的事。
她掏出伊莱临别赠送的小鸟头骨,那个代表“家”,代表他们俩共同寻找到的“home”的珍贵纪念物。
她坚持要白月收下,说趁它还在她手里。
她应该不久于人世了,她没有孩子,继承她的遗产的亲戚,不会像她一样珍视这枚小东西,说不好会当垃圾扔掉。
只有托付给白月,这个仿佛她和伊莱的孩子一样的年轻人,她才能确定,家,会永远在。
他们背后,西部秀正在上演,头戴羽冠的印第安骑士骑马飞驰而过,就好像伊莱也见证了这一幕。
白月的同伴在催促他去演出了。
临别,白月想亲吻一下科妮。
我一直觉得,13年前白月远远跟着伊莱和科妮走了那么远,应该看到过他们是怎样相处的,甚至拥吻的当晚,他也许也看到了。
当时他还小,不明白那是爱情,现在他应该明白了。
所以他想替伊莱亲吻一下科妮,安慰她思念了13年的心。
科妮觉得自己被梅毒侵蚀的面孔很令她羞耻,赶快后退了一步。
白月坚持揭开她的面纱,昏暗光线下的她只有眼睛还是完好的,鼻子和上唇被纱布裹着,下唇也有腐烂的迹象。
但白月毫无顾忌地亲吻了她一下。
科妮:欧,真羞耻。
白月:不是你的错。
报幕员大声喊出了伊莱的名字,他的名字、他的善良勇敢、他和她的传奇故事,将由“他们的孩子”传遍世界。
本剧剧终曲目《American Tune》网易云音乐上有。
——-提问的分割线———-1、为什么伊莱在确认罗杰姆死后要和科妮说:我们很快就要分开了?
2、为什么伊莱一向这么尊重科妮的意愿,这次完全不给科妮选择是否分开的权利,而科妮竟然也就这么算了?
这个结局我从逻辑和感情上,都!
不!
接!
受!
特别有穿透力的爱情故事都不只是爱情故事,背后蕴含着更宏大的叙事。
以前老师说法国电影《情人》(杜拉斯)讲的就是殖民与被殖民的故事,只不过法国人擅长用最轻盈的方式讲最沉重的事。
再比如《射雕英雄传》黄蓉与郭靖的爱情象征着大乘佛教的智(黄)悲(郭)双运。
一个聪明,一个慈悲。
《英格兰人》的恋情大框架感觉有点像神雕侠侣小龙女和杨过。
绕回来,Cornelia的前未婚夫的自我放逐和矛盾说得就是现代理性文明人的困境,更加坚韧的是Cornelia, 她爱情的出路就是导演心中现代文明的出路,印第安文明里的人与天地的合一,与古老东方文明有些相似。
Cornelia肯定在西部买衣裳了
之前听Chaske Spencer(Eli扮演者)接受采访说拍这一段印象最深刻,二刷get到太多东西了。
女主决定独自送孤儿回家的那天晚上,夜色把人的情感需求拉回来。
音乐响起来:情感世界的梦幻和吸引力拉满 Mazzy Star: Into Dust A round broken in two – 一个圆一分为二 Till your eyes shed – 直到你的眼睛流下 Into dust – 成尘埃 Like two strangers – 像两个陌生人 Turning into dust – 化为尘埃 Till my hand shook – 直到我的手颤抖 With the way I fear – 用我害怕的方式爱情发生的时候,惶然发现很重要的东西在你之外了,从一变成了二镜头从Cornelia的前未婚夫转到Eli, 暗示她情感的转向
前男友
一个圆分成两半镜头切换到因为要让Cornelia独行而陷入思虑的Eli
颤抖的心
恐惧
说得是自己提她的美,也反映了内心的抗拒和嘲笑自己吧,认为自己也还是像个普通男人但从生命的角度,他对情感的向往可能比Cornelia更强烈,压在他身上的悲剧是时代。
Cornelia 说希望他能多讲讲天上以及星星的事,Eli的沉默和转向谈指南针是英国做的,感觉这里面有很多对西方文明的臣服,包括送这样的礼物谈她的天蝎座和她的本性,都显示他已经对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认同。
It's your nature, 后面复仇时又说了It's not your nature. 充分展现出他作为一个深思熟虑的人对Cornelia的了解。
送出这个礼物真的需要很大的敞开和勇气。
这里一直到后面的唱歌送别,大概都展现出了许多与前未婚夫不同的品质,最终在Cornelia心中站稳了位置。
忽然看到腾讯视频上了《The English》的独播,很高兴,上国内主流平台,这部剧看的人会明显多起来。
对于一部冷门小众剧而言是好事。
对比看了一下,和我看的原版在翻译上各有千秋。
比如原版字幕组翻译错的《宅地法》条款伊莱要申领“60英亩”已经纠正为“160英亩”。
但是腾讯版也有翻译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的地方,我在弹幕里尽量纠正了。
特别是伊莱的印第安人英语,确实比较难译,他对“but”的用法和白人的英语还挺不一样的。
对于剧情,我有些恼火。
原剧已经是含蓄隽永大量留白,需要用心体会了,腾讯版竟然又在第五集和第六集删了一些镜头,而这些镜头对于理解此剧还是比较重要的。
特补在这里,供大家对比。
先概括一下,我能看出删的标准。
1、和割头皮(眼皮)有关的镜头;2、和梅毒末期面容有关的内容;3、提到(仅仅是口头提到)关于LJ的对话。
下面截图详述:【第一组被删镜头】第五集黑眼莫格和女主的对话1)两人之间有一整面墙挂满了黑眼割的印第安人头皮,女主目测了一下问她有50张了吧?
20年了,你不觉得扯平了吗?
莫格回答:除非把他们都挂在墙上。
删掉这组镜头弱化了莫格对印第安人的恨,弱化了她的变态,因此无从引出她如此变态的原因。
为了逻辑正常,编辑者只能把其后的镜头和台词删得一塌糊涂。
而她的恶的来源,是此剧反思殖民恶行的重要隐线。
2)莫格展示自己被割掉头皮和眼皮的恐怖面容。
(莫格称呼女主塞斯人,是威尔士人对英格兰人的俗称,说明莫格是威尔士人,白人)莫格告诉女主1868,她被水上杀手在内的夏延人LJ,并且因此怀孕生了2个儿子。
和女主不一样,她并不珍爱他们,而是把他们作为向印第安人复仇的武器。
莫格被水上杀手残害,她报复性滴成了屠杀印第安人的刽子手;水上杀手家人被无辜灭族;朗尼迈尔斯被奔鹰挖眼分尸,但朗尼和他的同僚在沙溪惨案中屠杀印第安人,剥下印第安女人私处的皮做皮包卖钱(第四集)…谁是施害者?
谁是被害者?
还是谁都不无辜?
为什么2个种族间如此仇恨?
殖民统治的恶并不只会落在印第安人头上,这些恶,命定般无差别反噬了白人,包括女主在内。
3)女主告知莫格,基卡普老头约翰克拉克告诉她,水上杀手会让伊莱来杀莫格,以莫格的生命换自由。
莫格奇怪为什么女主要告诉她,因为女主完全可以通过阻止伊莱来杀她,确保伊莱不会出事。
如果莫格提前知道伊莱要来,就会有了优势。
但女主说:我希望这样你就给了我了一些优势…然后就是女主用藏在裙子里的手枪射杀了莫格。
4)杀了莫格后,她的一个儿子闯入,被女主射杀。
女主这么决绝是因为莫格说她两个手下(儿子)想侵犯女主。
但第二个儿子她的激愤稍过,就下不了手了。
所以后来伊莱说:那(杀人)不是你的天性(nature)
【第二组被删镜头】第六集,伊莱带着女主和白月找到医生1)伊莱把女主放在红毯上等待医治。
马歇尔治安官派出搜索消息的老头看到了黑寡妇的脸。
这一组镜头女主昏睡中娇美的脸和黑寡妇梅毒末期形如骷髅的脸用逐渐隐现的方式反复切换,是在暗示黑寡妇的脸就是女主的未来。
这才会有女主和医生说:给我和伊莱拍个照,趁我的脸还是现在这样。
老头惊恐万分地看到的黑寡妇的脸
逐渐切换成女主
切换完成2)女主满是梅毒疮的手部特写,手套已经被取下。
女主在逐渐醒来时第一件事就是摸索着摸到手套戴了起来,手套就像她的盾牌,帮她抵御外部歧视和内心痛苦。
后面医生说:直觉告诉我,他(伊莱)已经知道了(你得病的事)。
估计伊莱就是因为照顾她脱掉了她的手套,看到真相的。
3)女主给医生看她胸饰里儿子的照片,删掉了儿子照片的特写。
孩子先天梅毒,鼻子和嘴唇已经烂没了,面容恐怖。
女主被QJ怀孕经历14年磨难仍然深爱的儿子是这个样子的,删除这个镜头,削弱了观众对女主爱子之情和女主遭受痛苦之深的直观感受。
【第三组删除镜头】第六集伊莱等人被困在木屋里,黑衣骑士在屋顶用.58重机枪扫射屋内。
伊莱冒死冲出屋子一枪打中黑衣人,但也同时看到了黑衣人的脸:梅毒末期,有黏膜的组织基本烂完了,狰狞可怖。
以及,伊莱和女主追击他直到山中,伊莱看到他已经死在地上,因为特写了梅毒末期面容,又删了。
黑衣骑士当年的屠杀四人组领头人杰罗姆·麦克林托克下士,和莫尔蒙特等人同时感染了梅毒。
他的面容让无畏的伊莱大为震惊:不是怕他,是伊莱突然想到如果女主继续留在美国西部,和他在一起,得不到伦敦那样的生活和医疗条件,会和杰罗姆一样的形如鬼魅。
所以才会有下一幕,伊莱回头告诉女主杰罗姆死了,又加了一句:我们很快会分开。
即使说这话的时候他眼睛都红了,泪水在闪烁,他从那时就坚定了要让女主回英国的决心。
虽然有黑寡妇的面容在前,伊莱毕竟没有亲眼见过。
杰罗姆的面容是非常直接的刺激。
这样伊莱说“分开”的话才顺理成章,不然太突兀了:刚知道女主得了梅毒的时候只有尊重和爱怜,在木屋中伊莱保护女主的行动也分明是生死与共的态度,怎么这会儿突然说要分开…【综上】删除的镜头是不是怕观众都是玻璃心,看不得梅毒毁容的惨烈?
看不得割头皮的惨状?
那《行尸走肉》这样的片儿不得打个满屏码才行了?
无语。
Her yin-yang relationship with Eli coheres together at the last too. —Hugo Blick, 导演兼编剧Cornelia与Eli阴阳相生的关系在最后融合在一起,以他代替她复仇的方式。
最终动手的是Eli面临大反派时Cornelia无法动手,Eli回复她的“You didn't need to”, 就是你不需要自己动手,表示他作为她阳性的一面,已经是她的手了。
With Eli, it's what happened existentially to him outside of his persona that robbed him of his identity. And then for her, what we discover is it was everything internally that was wrecked and destroyed, taken from her. These two identity components – one outside, one literally, microcosmically inside – come together in episode six.” -Hugo Blick对ELi而言,是生存外部的事件剥夺了他的身份,而对Cornelia而言,则是身心内部的损害与失去。
这两个身份组成部分在第六集得以融合,这个能想到的只有麦种和鸟骨。
第一集里Cornelia说我为了复仇,很可能你也是,但其实是反过来的,也就是需要对外证明自己的是Eli,他需要与过去旁观屠杀的自己和解, 而Cornelia需要的是爱,是心的抚慰。
这部剧还有一个点就是女主对星象的天真知识,她口中的Magic,在Eli的文化里关于星星的一切是他们的历史,第一集里Eli说他回来拿的袋子里有他的Medicine, 女主马上能接的住话,我想他们之间的沟通跨越了文化,也是Eli最终同意女主的祈求与她一同上路的原因。
星星对于Eli的民族就是magic天意, 所以女主的天真恰好是男主的文化。
It's a combination of magic and history. But to me, I think they took it more seriously than that. And I ascribe to that, I kind of see that the stars are both a navigation for geography, but also for their souls.
太难了,自己理解吧,都是Hugo Blick的原话,这里的Magic用中国话里的一切自有天意比较好。
最初得知《英格兰人》时,听闻它是女性视角和印第安人视角,立即引起了兴趣,但毕竟是英国人拍摄的西部剧,根不正苗不红,因此期望值并不高。
也正是较低的预期使正式观剧的过程中带来了不少惊喜:堪称19世纪末西部旅行纪录片的壮美画面、多线并行最终以两段回忆插叙将其收束的巧妙剧情,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男女主角塑造:患上梅毒一心复仇的科妮莉亚最终从印第安的生死观中重拾生活希望,家破人亡倔强北行只求一地重建家园的惠普中士最终从科妮莉亚的执念中重塑了对“家”的认知。
就个人而言,《英格兰人》是一部完成度较高、风格独特的英式西部剧,作为非影视专业人士,本剧具体的优劣之处应留由真正的影评人来评判,在此仅从第三集与第五集的两场动作/枪战戏的细节进行解析,以表明一些使个人认为本剧值得称道的原因——————————分割线———————————第三集39分钟起,科妮莉亚在搜索印第安基卡普人夫妇居所时表现出了优秀的战术素养,其全程手持的是一支温彻斯特M1873型杠杆步枪,作为温彻斯特公司所设计生产的最成功的杠杆步枪之一,该枪采用能装载11-13发子弹的大容量管式弹舱,熟练枪手可用该枪爆发出惊人的射速,非常适合当时美国西部多数情况下持续时间短且烈度高的中近距离枪战模式,在19世纪70年代中叶至20世纪初风靡全美,成为美国西部的经典标志之一,直到今天美国仍有公司生产该型步枪
该枪没有刺刀座无法安装刺刀,管式弹舱限制装填速度降低火力持续性,以及发射的弹药威力不足,不适合打击远距离目标,但在西部的交战环境中除了最后一点以外都不是问题
后来这些问题都被温彻斯特M1895解决了,该枪的俄军特供版温彻斯特M1915直到二战末期还有少量被苏联和芬兰军队使用开始搜索的第一个镜头便是枪口抵于房门上缓慢推开,留足时间观察房屋内情况
虽然温彻斯特M1873使用的.44WCF手枪弹一般被认为穿透力不足,但打穿木门后再杀伤房屋内的人员绰绰有余,紧急情况下可以抵着门直接开火进入房屋后可以看见科妮莉亚将枪托夹于右腋下,而非抵肩,温彻斯特M1873全长达到了1.252m,这种持枪姿势相较于抵肩更便于尺寸巨大的杠杆步枪在狭窄的室内迅速调整枪口指向和快速上膛连续射击,确保搜索房屋时若出现突发情况能够以最快速度锁定目标进行反击
持枪位置较低,不瞄准纯靠身体指向做概略射击
右臂下垂夹住枪托完成对房屋内部的搜索后科妮莉亚立即转向较远处的仓库,并在走出门的同时切换为便于瞄准的抵肩射击,保证向距离较远的仓库开火时的精度
举起右臂,枪托抵肩仓库内部环境较房屋更为宽敞,因此科妮莉亚在向仓库前进的全过程和进入仓库后都保持了抵肩射击姿势
持枪动作非常标准从仓库中向外移动时科妮莉亚短时间将步枪夹回腋下,但一出仓库门立即恢复了抵肩射击姿势对仓库附近环境进行再次安全确认
出门后快速将枪指向最可能出现危险的方向确认房屋、仓库以及周围其他环境都没有人迹后科妮莉亚注意到几百米外的坟地有人影(视力真不错),立即徒步前去观察情况,在跑步前进时,科妮莉亚右手握于枪身中段护木上,单手将步枪提在腰际
右手单手提枪许多现代影视剧中双手持老式步枪斜举于胸前冲锋的low ready持枪姿势实际上是突击步枪普及后才出现的,尺寸巨大且重心较偏前的老式步枪使用这种姿势冲锋是绝对错误的,反而会影响使用者跑步速度手动步枪时代步兵火力匮乏,索敌跃进时射击基本没有意义,必须单手提枪行进以提高机动能力,弥补面对敌方密集火力的劣势,缩短暴露在敌火力下的时间。
因此步兵应伏腰前进,右手提枪,发现目标后第一时间下蹲/卧倒,右手将步枪向前送出,左手顺势抓护木,右手抓握把,抵肩射击
正确和错误姿势直观对比即使突击步枪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步兵冲锋仍然使用的是手动/半自动步枪的持枪方式
1988年人民解放军179师战术训练,能够很清楚看到冲锋时战士用右手抓着突击步枪(56式冲锋枪)护木,将步枪提在腰间
伏低身体跑步前进本剧的这场动作戏很好地还原了这点,从持枪跑步前进到抵达坟地后进入射击状态都没有出现“穿越”错误(刚抵达坟地时举枪画面截不清楚,所以拿后面出刀之后的举枪动作演示,动作基本是一样的)
右手将步枪向前送出,左手抓实护木
变为抵肩射击姿势和基卡普大娘对峙过程中随着警惕度的变化,科妮莉亚持枪姿势在放于腋下和抵肩来回切换,但枪口始终指向目标
低警惕度
高警惕度最终科妮莉亚假装放松警惕,故意将枪放开,预判了基卡普大娘会夺枪和试图用枪托砸倒她,弯腰躲过枪托并顺势拔出腰间的匕首完成反杀,一气呵成非常精彩,达到了本段动作戏的最高潮和结局
被夺枪
躲过枪托砸击
匕首连刺两下腹部完成反杀第三集末尾的这场动作戏尽管全程未发一枪,但动作设计严谨,节奏把控良好,全程无尿点,同时标志了科妮莉亚正式从单纯的贵族小姐转变成了熟悉西部规则的狡猾猎手,可谓前三集女主角的最高光时刻——————————分割线———————————第五集41分钟起的狙击与反狙击战则是全剧最具张力的一场枪战戏,仍然先从武器开始
位于枪管上的标尺,起落式枪机,外置击锤
八边形枪管,便于生产加工,射手购买步枪时也可以选装圆形枪管
两个扳机,扣下前面的扳机会使步枪处于“临界击发状态”,此时只要轻轻扣动后面的扳机就能开火,大幅减小射击时所需的扳机力,尽可能避免扣扳机引起的枪身震动对射击精度的影响观察到一系列清晰的细节后,推断苏格兰农场主手中这支单发装填射击的后膛步枪较大可能是一支改装过的夏普斯M1859型步枪
原装的夏普斯M1859上图可见到标准型夏普斯M1859拥有接近枪管长度的护木,但剧中出现的这支夏普斯步枪虽然有标准型的长枪管,却是卡宾型的短护木,标尺位置较为靠前,因此除了护木被替换成卡宾型的夏普斯M1859这一可能外,这支步枪亦有一定可能是苏格兰农场主用夏普斯M1850、1852、1855等旧型号自行改装出了一支具有夏普斯M1859特征的步枪,并修改了枪机使其能够发射金属定装子弹
带早期光学瞄具的夏普斯步枪夏普斯步枪拥有极高的射击精度,理想条件下射击1000码(约914m)距离的目标散布直径仅8.6英寸,即0.8MOA左右,不亚于现代精确射手步枪,因此南北战争中被双方的“神射手”广泛用于远距离精准射杀,并成为历史上第一种安装光学瞄具的制式“狙击枪”。
南北战争结束后,西进运动时的狩猎给了精准步枪商业化的市场,夏普斯步枪摇身一变为大威力猎枪,继续在美国民间发挥余热。
南北战争电影《众神与将军》中使用装有原始光学瞄具夏普斯步枪的南军爱尔兰旅“神射手”关于夏普斯步枪的精度,最有名的莫过于“阿多比沃斯之战”。
1874年6月27日,印第安部落聚集了约700多人围攻德州的一个小定居点阿多比沃斯。
被围困的29人拿起各种枪与印第安人死战,战斗持续到第三日时,“守军”中一名叫比利·迪克森的猎手用自己.50英寸口径的夏普斯M1874步枪发射50-90子弹,一枪击毙了1538码(约1406m)开外的一名基奥瓦酋长,迫使印第安人在随后解除包围撤退
比利·迪克森,保持远射毙敌世界纪录数十年の美利坚机瞄超人本集战斗开始前苏格兰农场主也对夏普斯步枪的精确射击能力有所提及,接下来这场战斗可谓夏普斯步枪的专场
这里的布法罗步枪指的就是夏普斯步枪
766码≈700米,没有使用任何光学瞄具的情况下能打出这种成绩,可见夏普斯步枪之精准战斗开始时,苏格兰农场主使用夏普斯步枪击中了位于队列最后的奔鹰酋长之子白月骑乘的马匹,使人马一并倒于离其约770码的空地上,便于其创造新远距离射击纪录。
在接下来的镜头中可以看到苏格兰农场主使用一种奇特的仰姿射击
左臂从颈后绕过使左手代替肩部抵住枪托
将枪管架于小腿上这种特殊的射击姿势源自18世纪末随枪械精度提高而带来的远距离精确射击需求,优点是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如支架来保证枪身稳定,射手直接用腿部支撑枪管,便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迅速进入狙击状态(比如在野外时找块大石头或找颗树靠着就能打),缺点是射界有限,调整射界比较困难,不适合射击运动速度快且运动方向和枪口指向垂直的目标
如果有理想的头部支撑物,枪托可以置于腋下,副手不需要绕过后颈,按住枪托保持枪械稳定即可剧中也很好的还原了夏普斯步枪装填全过程
完成一次射击后射手向下扳动杠杆(扳机护圈),杠杆带动枪机下落,露出枪管后膛,退出弹壳,装填下一发子弹
将子弹装入枪膛后,向上合拢杠杆,杠杆带动枪机抬升,重新关闭枪管后膛,装填完成接下来的战斗对于苏格兰农场主来说与打靶无异,科妮莉亚和惠普中士完全被夏普斯步枪精准的火力压制住,只能匍匐在被击倒的马匹身后,根本无法对白月进行救助。
此处夏普斯步枪的多次射击中,从枪口冒出白烟到子弹击中目标附近的地面约有2秒的时间差。
对于口径.50英寸的夏普斯步枪来说,发射上文所述的50-90子弹,500格令(约32.4g)的轻弹头初速约为411.5m/s,700格令(约45.4g)重弹头初速约为335.3m/s,而剧中有提及这支夏普斯步枪口径为.40英寸,并且使用的是40-100高速子弹
字幕翻译错误,这里指的是夏普斯M1874型步枪的40-100高速子弹,40指子弹口径为.40英寸(约10.1mm),100指该弹的弹壳中有100格令(约6.48克)重的发射药,这种装药量即使以黑火药子弹标准都称得上大,图中可以看到夸张的弹壳长度所以苏格兰农场主手中的夏普斯步枪初速很可能较411.5m/s更快,按450m/s计算,若无明显速度衰减的理想条件,子弹飞过770码约需要1.56s,考虑到弹速衰减,实际飞行时间将更长一些,因此形成了上述2秒左右的时间差,给了科妮莉亚和惠普中士操作空间
子弹落点固定,面对只能单发装填射击的夏普斯步枪时,被攻击者在敌方开火后移动反而最为安全上图中可见到40-100高速子弹为圆头弹,穿透力相对尖头步枪弹较差,以莫辛纳甘步枪的7.62×54mmR型弹为例,从10米距离上向一大叠A4纸开火,使用圆头弹时能击穿1300张左右,而尖头弹能击穿约1500张当然这一小袋钱无论被哪种弹头近距离命中都会被轻易打个对穿,能抵御子弹更主要的因素是一般情况下圆头弹保持飞行速度的能力也比尖头弹更差,子弹飞行770码后动能更是大幅下降,因此实战经验丰富的惠普中士才会把科妮莉亚塞满纸币的钱袋掷于白月前,为白月挡下了致命一枪,并将他拉回马匹身后隐蔽
40-100高速子弹飞行770码后无法击穿厚实的钱袋
钱袋被击中后纸币四散飞舞尽管挡下了致命一击,主动权仍然掌握于苏格兰农场主手中,所幸危急时刻奔鹰酋长的遗孀赶来偷袭了苏格兰农场主和他的观察员,将两人分别一枪和一枪托打死,战斗结束
大快人心第五集末尾这场狙击战毫无疑问是全片最精彩的枪战戏码,尽管科妮莉亚和惠普中士都携有温彻斯特M1873型杠杆步枪,但在如此交战距离下完全无法进行任何有效反击(该枪有效射程仅400m左右),夏普斯步枪强大的远距离压制能力在战斗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能体会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无力感和紧张、绝望气氛,若非奔鹰酋长的遗孀相助,对峙继续进行下去科妮莉亚、惠普中士和白月三人将凶多吉少——————————分割线———————————盘点完两场动作/枪战戏,不难发现本剧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制作组对剧集所处时代的武器装备技术、战术理念有充分理解,并尽可能展现了符合时代的合理战斗场景,因而为观众带来了极佳的观看体验。
实际上不止是战斗场面,本剧在自然环境取景角度、人工环境布景搭建、道具选用等方面也同样具有严谨的态度,正是制作组力求全方位还原19世纪末的美国西部,使其去掉主要角色和台词后甚至能作为一部西部风景人文纪录片观看,也正是这些充满时代感的镜头使观众能够被迅速带入剧集情景中,如同亲眼见证科妮莉亚和伊莱•惠普中士两位本质上不属于美国西部的外来者的传奇西部旅程,体会到两人间既似爱情又似友情的复杂情感,最终离别时的不舍,以及13年后白月将惠普中士的故事带往世界各地的感动,能用六个小时欣赏到一部这样的剧集再值得不过。
本以为是一部传统的西部片,没想到是一部缠绵的爱情片!
影片开头以残暴的血案开场,很符合传统认知上的西部片风格。
但是很不同的是,画面非常清新,艳阳高照、草木青青,跟西部的残酷以及正在发生的血案完全不搭。
这种突兀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很想知道故事的走向。
男主Eli是前侦察兵,要去西部申领政府此前答应给他的土地。
女主Cornelia只身一人来到美国,想要找到那个杀掉自己孩子的仇人。
她一身粉色,与狂野的西部格格不入。
同样,她还不合时宜地救下了被吊打的Eli,自己却身陷险境。
Eli原本只想一走了之,但还是回来拿了自己掉下的袋子,“顺手”救下了她。
两人就这样结伴西行,救下婴儿和女孩,被农夫俘虏,杀死黑眼莫格,救下印第安男孩,十五年前的屠杀大案真相也跟着水落石出,而她来西部的目的也开始不言自明。
在复仇之路上,Cornelia逐渐褪去了天真,开始真正适应西部的丛林法则,这一点从她的服装上可以看出,最初的嫩粉色转而变成大红色,意味着天真被仇恨占据,接着是酱紫色以及适合在荒原上骑马的牛仔装,彻底适应了这里。
在寻找土地之路上,Eli从最初的苟且偷生转变成有血性的战士,从看到屠杀时的无动于衷转变为救婴儿、救印第安人,内心逐渐变得柔软。
他们的转变,是由对方互相促成的。
他们的情愫也在西进的道路上慢慢滋生。
只是,似乎命运注定他们无法厮守一生。
当复仇的那一刻来临,就注定了他们要分道扬镳。
再回头看,女主从小白兔变成百步穿杨的弓箭手、镇定自若的持枪者,原来都是因为向死而生的勇气。
全片画面都非常漂亮,总是艳阳高照,就算是他们遭遇危险也依然不回阴沉,其实就在象征着女主飞扬的内心,她不惧怕一切。
她的灿烂影响了Eli,也改变了他的人生目标。
这段互相成就、双向奔赴的爱情在救下印第安男孩时变得完满,那一片花海是他们幸福的象征,无论最后结局如何,两人都已经被救赎了,他获得了重生的勇气,她获得了信赖与爱。
正好前段时间看了《驯荒记》,也是西部片,但是两者气质截然不同,如果说《驯荒记》是在蛮荒无主之地始终保有赤子之心,那么《英格兰人》就是在杀伐之中获得爱情和勇气。
两者的镜头运用以及色调都有很大区别,给人的感受也非常不同。
感兴趣的不妨拿来对照着看。
惊悚刺激程度,显然是《驯荒记》更胜一筹,但是从韵味和深度来说,《英格兰人》又胜一筹。
3点5,镜头运用挺好,但是剧情还是有点啰嗦,算是补了一段1890后的历史空白
一个复仇的故事,我觉得剧情太长了,没必要详细讲复仇路上的事情。女主最后也没用动手杀掉她的仇人。也许西部片就是这么冗长?
景
画面极其美,其他就……但画面很美。
这对话未免过于深奥了。。
聊天多了一点 线索汇集略拖沓 相信很多人没撑过前两集 其他都很好
这个节奏我不太懂啊,最后那个进度赶的,给人种感觉是本来打算再拍一季结果突然发现没预算了?…
复仇心大,下不了手
还行,比较推荐,比较推荐,比较推荐,推荐
着重点其实是个爱情片,13年后到女主角生命所剩无几了两人也没有再见面,摄影画面很美,得亏是选了艾米莉布朗特做女主角
主题太多了,还写意,拍得像徐克的西部片,我作为中国人看不太懂。
开始一两集有点看不下去,说的是英语,但我不懂他们在说啥,大部分靠猜,剧集越到后面越精彩。肤色、种族、部落、宗教信仰等等如果只保护有共同特点的群体生存,那么这样的群体必然会充斥着排他性,也就会出现暴力、掠夺乃至杀戮。假借名义的豪夺必然会付出比血的更残酷的代价,有温度的善举会永远得到铭记,不论是何肤色,是何种族……
emilyblunt 又刚毅又典雅的代言人
太墨迹了,就能专心快速复仇嘛
呃,一个西部剧是怎么做到男女主都和西部格格不入的。。。看下来感觉更像是在演戏剧,时不时给来个特写什么的我也是有点尬住。。还有艾米丽每次硬转哭戏我也是笑死了,实在想不明白为啥要这么演,老感觉像是在诓男主一样。。。不过西部剧该有的画面质感都还是在线的,剧情还算完整转折还是比较有意思就是有点僵硬代不进去
不好看
西方人总是秉承“正义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美洲移民对土著人的恶行与屠杀什么时候审判?
画面像明信片一样假,情节人物也想明信片一样单薄。男女主都不说人话,装腔作势。
支线情节冗长而乏味,与主线跳脱,同时全剧无聊的对白太多,捏腔拿调
喜欢Emily Blunt的不能错过这剧,时间跨度近三十年(1875-1903),但锚点是1890年,女主从英国来美国报仇,最后没亲自动手还是蛮郁闷的。女主是天蝎,一路陪伴她的是天狼,印第安人,挺好。西部世界,蛮荒世界,残忍,无意义的杀戮,印第安人自相残杀,印第安人杀白人,白人杀印第安人,白人自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