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断寻找出路的迷失女孩,在两个不同存在形式的社会关系中跌跌撞撞。
影片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简单台词、自然光线、景深变化、同步剪辑所营造出来压抑氛围,而且那个令玛莎从信任到煎熬的特殊社会形态,算是一个不错的影射,主人公的状态其实就是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的表现。
作为社会性的人的存在,社会动机中亲和、成就、权利、侵犯及利他等动机都被赋予了不一样的表现方式,而去个性化与侵犯行为之间密切的联系也被涉及。
这片子深深震撼了我 一个无助的 绝望的女孩 边缘徘徊着 然后一群看似善良的人们接纳 关怀了她,但更可怕的深渊等着她!。。。。。。。。
我讨厌最后的结局 不管最后出现的人是玛莎幻想的也好,真实的也罢,它时刻提醒着我们 你曾经做过的噩梦会一直如影随形 ,,,这种强烈的暗示太他妈可怕了!!!!!!!!!!!!!!!!!!!!!!!!!!!!!!!!
看《双面玛莎》,纯粹是因为在《复仇者联盟2》之后深深地爱上了“猩红女巫”Elizabeth Olsen,所以翻出了她的这一部主演处女作。
没想到看完之后,有意想不到的触动和感想。
故事讲述了一个该是曾经的“问题少女”的玛莎,被一个邪教组织拐骗入会后,在邪教中生活了两年,却因终于发现邪教的一些言行与自己的良心相悖而离开,投奔自己并不亲密的姐姐露西。
在与姐姐露西和姐夫的生活中,玛莎渐渐发现自己已经与正常的社会格格不入,即使自己如何试图迎合姐姐的生活,依然掩饰不住平静生活的表面下内心狂风暴雨一般的迷茫和痛苦,在邪教中的那一段段被强奸和种种罪恶的回忆也始终挥之不去的故事。
整部电影充满了各种光影的变幻,画面清新而绚丽,却使人无时不刻不感到一股沉重的压抑!
女巫大人Elizabeth Olsen在片中表演值得称赞。
出身于演艺家族,作为大名鼎鼎的奥尔森姐妹的小妹子的伊丽莎白,虽然之前也有过不少的演艺经历,但是在本片中却是第一次独挑大梁的担当主演。
她展现的演技和潜力,不得不说是让人惊喜的,而影片中漂亮的用光和细节的镜头,也让伊丽莎白显得异常美丽。
故事应该是脱胎于著名的邪教摩门教的一桩轰动一时的事件。
当然摩门教也不全是邪教,现在美国大部分摩门教只是基督教的一个近似离经叛道的分支而已,不仅已经被不少美国人接受,甚至还有教众出任政府要职,不乏精英人士,而作为邪教的摩门教,是摩门教的一个分支,全名应该叫做“摩门教末世圣徒教会”。
这作为邪教的摩门教,曾经在美国德州建立了一个被称作“渴望天堂”的庄园,庄园中住着大量的摩门教众,他们在其中有农田和牧场,吃喝自给自足,依靠手工制造自己生活的必备品,穿着自制的奇怪的服装,几乎与外界社会隔绝。
园中女教众会被诱使或者强迫和男教众发生性关系,且实行极端的一夫多妻制,不少年轻的女教众被迫嫁给年老的男性,并生下一个又一个孩子。
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就这样一直发生着,直到2002年2月,23岁的罗斯•斯塔布斯第一次向外界揭露了这个“隐秘的世界”。
在她16岁那年,她被强迫与同是教派内教徒的科罗拉多市警察罗德尼•霍尔姆结婚。
在此之前,霍尔姆已经有了两个妻子和至少20个孩子。
在与霍尔姆结婚后,罗斯先后也生下了4个孩子,但是她对婚姻生活非常的不满意,因为她爱上了另一个男孩。
在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她逃到了位于菲尼克斯城的妹妹家中。
罗斯的故事,从此震惊了美国全国。
而当警方突击庄园并逮捕相关人员释放被软禁的女性时,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外界世界的恐惧和不安。
可以看出,本片中的主线故事,基本上设置与摩门教的事件一样,极端原始的生活方式,混乱罪恶的性关系,女性受到的悲惨迫害,和玛莎逃出来后对现代社会的不适应,基本上都一一还原了,连园中女性宽松肥大的奇怪服装都没有被遗漏。
当然,如果眼光仅限于邪教的噱头,就忽略掉了这部电影真正地本意。
电影在玛莎逐渐融入姐姐的生活和在邪教的斑斓回忆的双线叙事中,想要真正展现的,是邪教思想和普世价值观的一种对立和对抗,是人在人性的十字口路的选择的沉重和迷茫。
邪教之所以称为邪教,是因为他们以宗教之名,行伤害他人之实,没有人要求你和别人的价值观一样,真正地自由是包容各种不同的观点的,但你却不能肆意地去伤害别人。
玛莎正是这样一个不愿意伤害别人的有原则的人,所以才会在邪教不仅让她开始做新人走向黑暗的leader,而且教唆她偷盗他人的财产,更逐渐将她引向漠视生命的杀戮,帕特里克的谎言的面具终于撑不住脱落的时候逃出来,没有像其他的一些教众一样死心塌地的跟着教会的首领;而帕特里克也是一个自大和自负的人,在玛莎逃离后,并没后想方设法追回玛莎,他自信玛莎一定会在外面处处碰壁,最终回到他一手建立的淫窟。
而事实也确实和帕特里克的想法离得很近,让玛莎痛苦的是,她已经被邪教改变了,和外界的世界变得难以相处,这种深刻的改变时难以磨灭的。
于是她在和姐姐生活的时候,裸着身子下水游泳,在姐姐和姐夫做爱的时候睡到他们的床上,更加直面斥责姐夫建议她去工作的想法,让姐姐和姐夫忍无可忍;但同时,她也被姐姐和姐夫慢慢改变着,她后来知道游泳要穿着泳衣,知道穿着合适的衣服不仅让自己更美丽而且让自己更舒服,也知道了要尊重人们各自的隐私空间。
我们可以在玛莎的身上看到一个近乎婴儿的简单身影,她是那么简单,也是那么容易被改变,所以简单就变得复杂起来。
电影的英文名叫《Martha Marcy May Marlene》,这三个名字,Martha是她本来的名字,Marcy May是她在邪教中被他人呼喊的名字,Marlene是她在邪教接电话时对外用的名字,其实貌似也可以翻译成“三面玛莎”更加切合字面上的意思,但影片更多的还是反映玛莎内心邪教思想和人性的斗争和挣扎这两个层面的内容。
影片最后那个在玛莎身后车窗外下车的男子的身影,有人说是邪教老大帕特里克,有人说不是,典型的开放式结局了,玛莎能不能摆脱邪教的阴影,其实更多的是一个需要勇气的选择的问题,当然她是这样的简单善良,我个人相信她一定能走出阴影,自由自在地做最真实的自己。
对,玛莎,你需要的不是逃离,也不是迎合改变,更不是无奈懦弱的回头,你只要做最真实的自己,就好了。
PS: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影射社会主义,这种阴谋论我也是醉了……
就是这样未知的结尾,无厘头的结尾。
怎么了?
裸泳如何?
离开如何?
马莎老后,如果她能混过来,她或许只能在心底裸泳。
电影中所谓姐姐其实是抛弃她的妈妈。
电影很一般。
妈妈不抛弃她,会不一样吗?
只有这个疑问,和出身无关,在清澈的水中,裸泳难道不是最正常的方式吗?
看完此片后,我有很多疑问,比如说,为什么女主会加入这样的邪教,而且在脱身成功后不愿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即使是现实生活中最亲近的人。
表面上看起来女主似乎很迷茫,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不清,对一切都无所谓,但实际上我总觉得恰恰相反,女主不是那么简单的人物。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女主的这一系列行为呢?
后来我在看《第三次浪潮》这本书时,惊奇地发现书中有些章节和描述和这部影片的情节异常相似,也大致解决了我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
所以就打算把这些相关的章节摘录出来。
摘自这本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41593/的第478页开始,迷信团队对孤独的人一视同仁地提供友谊。
联合教会的一位高级职员说:“如果某人孤独,我们就同他谈话。
到处有着许多孤独的人在徘徊。
”新信徒被友谊和表示赞赏的人所包围。
有许多迷信团队要求过集体生活。
这种突然的温暖和关注的力量极大,致使信徒们力图报答,因而往往愿意放弃家庭和旧友的接触,把毕生的收入捐献出来,摒弃毒品,而女人甚至为满足教主的性欲而献身。
但是迷信团体贩卖的不光是集体生活。
它也提供人们迫切需要的生活秩序。
迷信团队对信徒的行为实施严格的约束,要求和建立粗暴的清规戒律,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采用鞭打,强迫劳动和用放逐或监禁的形式推行那种纪律。
迷信团队贩卖的最后一件重要货色是“生活意义”。
每个人实际都有他自己对宗教,政治和文化的真正看法。
迷信团体靠握着唯一的“真理”,而凡是生活在它以外的实际诶,不承认它那个“真理”价值的人,是不被描绘成认识错误,就是说成是异端邪恶。
迷信的信息夜以继日地在集会上向新信徒灌输。
这些迷信邪说被反复鼓吹,直到善男信女开始使用它的一套隐语,词汇,以至最后采用她对自己生存的解释为止,由迷信团队灌输的“生活意义”,在局外人看来可能是荒谬的,但这无碍于迷信的流行。
实际上迷信信息的实在约束性的涵义,差不多是次要的。
迷信的力量在于提供一个综合体,在于为人民周围支离破碎的瞬息即变式文化,提供一种替换品。
一旦这种框框被迷信候补者所接受,就帮助他们把外界铺天盖地而来的许多乱七八糟的信息,组织起来。
不管这种思想框框是否符合外界时机,但它提供了一整套井然有序的分类,使信徒把它输入脑际,从而减轻他们过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混乱所引起的紧张状态。
如此这般,迷信并不提供真理,但它提供秩序,因而也提供了生活意义。
迷信团体给予信徒一个感觉,即现实是有意义的,同时他们也必须将这个意义带给局外人。
这样,迷信就在一个看来支离破碎的世界中,提供了生活的目的和亲密关系。
然而,迷信团队是以极其高昂的代价来贩卖他们的集体生活,生活秩序和生活意义的:它要求信徒愚蠢地把自己交由它去支配。
对某些人来说,无疑是对个人精神崩溃唯一解脱的办法。
但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迷信的方式,代价实在太大了。
综合起来说,从这本书的角度来说,女主的这种情况是和美国这个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第二次浪潮的消退和拼命反抗第三次浪潮不可逆转的到来的结果。
我也总算搞懂了为什么我会提出文章开头的那些问题,因为我生活在中国,而中国的话,还处于第二次浪潮,也就是工业化进程中,所以我当然不会产生电影中女主的那种问题。。。
不断的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切换,导致每次一切换镜头都得好好判断一下这是过去的情景呢还是现在的。。。
玛莎受着精神折磨的过程描绘得很详细,虽然有些我也没看懂,比如她砸车那里。。。
玛莎身上的淤痕告诉我们她是被殴打过的,但其实我们只看到她在偷吃的时候被打了一耳光,除此之外没看到太暴力的镜头啊,总的来说农场主都是以较温和的态度来帮女孩们洗脑的。。。
镜头处理的不错,尤其是在快结束的时候,玛莎坐在车后座,夕阳从她身后照过来,玛莎整个人笼罩在一圈金红色的光中,衬着她木然又清澈的眼睛,很美丽。。。
#双面玛莎#看之前,以为 这部电影应该是讲一个很厉害的“玛莎”,看来片面欺骗了我。
所谓的双面 其实是双线叙事,将玛莎过去2年间在邪教的生活和逃离邪教被姐姐安置在家的生活穿插呈现在我们面前。
玛莎有时分不清过去和现在,身为观众的我们也被导演很多毫无预兆和线索的切换镜头弄得分不清这是玛莎的过去还是现在。
前半部分还不错,逐渐清晰明朗,后半部,有些细节我看了几遍 还不甚了了。
感觉导演掩盖东西过多了,以至于有些细节一头雾水,有些情节没有交代。
比如,那辆车 应该是邪教组织成员的,可为何停在 她姐姐家附近?
,如果算上 她晚上听到的房子的声音 是不是意味 这邪教的成员找到了她家?(她曾问姐姐住的地方离邪教组织哪里有多远,而她姐姐也曾听到房子的声音,证明这声音不是来自于过去的记忆或者幻觉)第二,她为何逃走?
她原先如此崇拜听从邪教头目的话,为何会变得如此害怕她(姐姐party的调酒师只是长得象邪教头目居然令她歇斯底里;她以为头目在摸她,一脚把她姐夫踢下楼梯),还发生哪些导演未交代的事,她为何有伤?
第三,最后的那小伙子是怎么回事?
Sometimes, I really can't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mmunism and religions. They all brainwash you, and prevent you from critical thinking. As an individual who was brainwashed by Communism, I deeply dislike the way religions work. Just watched the movie Martha Marcy May Marlene. Martha is a girl who was brainwashed by a group of sick people and forced living with them for a year. When she returns to the normal world, she finds difficulties to adjust herself in. So I'd rather to be a free thinking individual with no religious belief instead of brainwashed by religion. BTW, this movie is highly recommended to people with strong religious belief.
片子裡的瑪莎的特寫鏡頭都很美,對於此片我還是有好多疑點,我以為瑪莎會以suicide告別現實生活,而那種類似理想原始的生活方式無法簡單被定義為邪教。
單從講故事的手法來說,片子拍得並沒有很深入人心。
其中思考的問題無非人生應當何去何從,怎樣的生活方式才是我們真正所需,shameless裏面也有講到一個被邪教洗腦後回歸正常生活的女孩兒,有時我在想,到底怎樣才被定義為邪教呢,烏托邦?
60年代的嬉皮士?
那幫群居嗑藥玩搖滾的青年? 不禁讓人很沮喪的思考現實生活,當瑪莎對她姐夫說,you know , it's not your fault,but you learned to measure success by money and possessions。
(你和很多人一樣以財物來衡量成功。
)的時候,我也覺得很諷刺,不是有很多正能量的人站在物欲橫流的世界大聲疾呼,別一天到晚只追求物質,應該追求些精神上的東西。
請高尚一點,你看那些一心想要嫁給車子房子金子的女孩兒是多麼的膚淺,Fuckin bullshit!
關於瑪莎的性格,可以感受到她孤獨,無助,多疑又缺乏安全感。
我以為當她對姐姐說,you're ganna be a terrible mother !
的絕望表情,應該是在暗示,瑪莎小時候媽媽去世得早,爸爸對她不好,姐姐去上大學沒有對她很好的照顧,種種家庭環境因素導致她可悲的生活現象,誤入邪教也好,冷漠任性也好,她不過是在試圖尋求他人溫暖,或許也是愛。
姐姐Lucy對她的百般忍耐也是試圖彌補什麽 , you're ganna be a terrible mother!
Lcuy一定知道瑪莎是在指什麽。
很值得回味的影片。
影片看似是在两个故事里穿插进行,但是它又分了好几个分支。
玛莎误入邪教,被强奸,后来邪教主不信任玛莎,玛莎逃跑,回姐姐那里。
姐姐没能拯救玛莎,最终把她抛弃。
玛莎在回城的路上,发现邪教分子的车在跟随,欲言又止,知道自己最终逃离不了。
整个影片,茂密的树林和悬崖下的湖泊表现出玛莎一直未能走出阴影。
大胆预测,玛莎的姐姐应该是她妈妈。
实在不知道该怎么从类型上给电影贴个标签的时候就只能用“剧情”两字表示了。Elizabeth的表演很精彩,可是不知为什么豆瓣评分不高,嗯...我还是很喜欢
无论邪教或是所谓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Martha的悲剧是人格不健全。看的时候一直想骂,愚蠢,自私,自以为是,自怜自艾,还好尚有理智的底线。
摄影很棒。双线叙事配合插叙倒叙等手法并用让人逐步看到真相也同时越来越忧郁。小女猪首次表演就十分出彩,邪教题材很变态却又给人一种诡异的快感。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已经很不容易。
太慢了~
压抑得很 双线混乱世界
1Q84么?
约翰·霍克斯正在成为美国独立乡下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面孔
还好吧,技术的痕迹还是挺明显,即使貌似不动声色。妹子甜!果然总穿得虎背熊腰是因为胸太大所以反而要掩饰么。Ted好眼光。
实在刻意啊,但看在女猪脚份上,还是可以加一星的
真心崩溃 整个就一神经病
John Hawkes的Marcy's Song不错
2012/3/21.
不喜欢
女主角不错,摄影也很好,但这简介应该写错了吧,怎么有些情节没看到。想起了去年的《冬天的骨头》,约翰·哈克斯。
你說你有觸及到一點真相本質類的所在麼。獨立電影有了自己的一套模式,而且迅速走向窠臼,就空留一個名號去招搖撞騙。我怎麼氣不打一處來呢。
看不懂这种文艺的悬疑片
奥妹演技可以的,正式成为奥妹脑残粉(这个也要宣布一下嘛
抹不去的梦魇,女孩很会演!应该给她个奖
一种能跳动的黑色,仿佛只是一个转身,你就会被它吞噬,这种惊恐令人着迷。
典型装B片,我是俗人我反正看着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