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六或八年前,我有一个朋友写了一篇小说,提到她在夜里感觉角落里有婴孩的哭泣声,她写道,相信那是几年前堕胎的孩子在阴间长大了,来找妈妈,在哭。
那个小说虽然写得晦涩,但这个情节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看『鬼域』的介绍时,是觉得写灵异题材的女作家的线路很吸引人。
拿到片子首先两个失望,一是国语配音,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二是感觉进入很快,却转而不了了之。
一句话来形容的话,这部电影像是两个不完整的局部拼接在一起的结果,唯一的联系体就是李心洁所扮演的女作家。
大约不到15分钟的时候,在作家私宅中的诡异现象就已将故事引入“鬼途”。
不是所有恐怖片都能在15分钟内提供很多想象的空间。
但当我们被导入“笔下世界”和“异域”的接轨混和之后,竟然以一个登时扑倒在电脑前的动作将故事嫁接到另一个情节上,因而直到影片临尾声1分钟时,我还在期待中。。。。。
期待故事的套接。
按我来想,确实还有很多可以讲的故事。
但时间几乎全部贡献给了大场面的视觉效果。
阴间的孤寂寥落,第一次将鬼和被活人遗弃之物融合在一起,确实不同凡响。
我最爱的场景想必也是很多人最爱的,楼宇间的破旧摩天轮,以及专门积攒被丢弃的玩具和书本的地方。
照我想,还应该有无数被遗弃的手机和电脑,那些诡异的电话想必就是从这些手机里传到女作家的电话里吧。
但这是我看电影人的杜撰。
或许发展成小说也很不错。
从女性的角度看,这部电影虽然有“主情节单调之极”、“前言不搭后语”的嫌疑,但主心骨的主题是动人的,绝对可触及不少女人的伤心事。
其实贯穿了一种对“被抛弃”之物之事之人的伤怀,这一点,恐怕是最得我心之处。
情节的单薄致使这场看片体验少了很多震惊。
相信不少人看到大半时已经猜得出来,那小女孩是她的小孩。
我只是很遗憾很遗憾,制作花费巨大付给了散发锈迹和腐蚀气味般的危旧楼宇,却在关键性的“弃婴”场中潦草含糊,一开始我还以为她跳下井,是意味着转生投胎哪。
在叙事方面来说,本片还有相当迂腐的做法:所谓“真相”被轻而易举地说出来,既无悬念也无波折,人人都知道她将在“指引”下返回人间,完成作品。
说话,是影片中见仁见智的微妙部分,不少电影都毁在了毫无创意的台词上。
这显然又一次昭示出港片花大力气在制作上,却对剧本根本不讲究。
无论如何,遗憾盖过了惊喜,骤然收尾让人哭笑不得。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结尾,但其实结尾和开头是一个完整的呼应,如果不清楚就不明白全片的意旨了。
其实鬼域是在讲一个关于遗忘的故事。
玩具娃娃,弃婴。。。
只有被遗忘的人和物,才有资格进入到鬼域。
其实定言亦是女作家创作的角色,因为太像作家本人,所以女作家在电话里对朋友说她准备放弃定言这个角色重新创作。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鬼域,那么这部片子就成功了。
不管是剧情片也好(女作家写书,为写活角色表达了希望能身临其境的观点,最后果然见到被自己遗弃的角色——基本就是她自己的定言;其间有个局中局,就是写作的定言家中一系列怪事的出现,包括一直追她的恐怖女鬼-剧情是圆形结构,所以是“RE-CYCLE轮回”),再不然是解析其恐怖片元素也好,从弃婴的元素解释为伦理片也好,鬼域 始终是一部带给我们鲜有震撼的影片。
其实我倒宁愿把它读成一页温情脉脉的,充满彭氏兄弟美学与哲学态度的注解。
不同时期褐色或灰色的基调,奔跑的红裙子,破败的城市景观与悬崖上行将腐朽的城市,童话故事与木马,这一切美得凄迷而泛起紫色雾气。
关于废弃世界的探讨。
有人说,人类的忘记是最深刻的背叛,对于去世的亲人,分手的恋人,我们选择遗忘当下的痛苦,从而背对“记忆”,永远关上了感情的大门。
面对定言妈妈的失声痛哭,我所能体会的,是当现世的荒草再一次缠绕上我们的记忆,我要如何才能做到,不追悔。
关于玩具娃娃和旧书。
不管是堆积如山的生锈玩具,不断生长的的旧书山,还是从天而降的尸体,他们都会在我们背转身时分别去往属于他们的空间。
这个空间是不稳定的,随时准备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灰飞烟灭,轮回发生。
也许他们只是少了一个零件,或者只是在复杂的人类感情判断中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别忘了鬼域中也包括我们的构思但从未变为现实的事件),他们的命运,由我们主宰的命运,便要经历漫长而无之境的荒凉洗礼了。
动物植物,有机无机,在彭氏兄弟的哲学下也许都是平等的。
(如果大多数人都有了这样的情怀,起码推行环保观念不会像现在这么难了。
外卖的一次性筷子,从洗脸池水管汩汩流走的净水,为各种电器保持随时待机的电离子。。。
每次我在不同的家庭里看到这样相同的现象,心里就有藏不住的焦虑)其实不管定言和定如母女是否真实活在女作家的笔下,她们始终是彭氏兄弟创作的主体。
我们可以为精致而颓迷的灰色城市图景所蛊惑,对可怕的弃婴洞感觉到恐惧颤栗,更可以被定如的乖巧勇敢、对亲情的向往所打动。
至于结局的意义,又有什么紧要呢。
一开始只是想找出这部印象里还行的鬼片看看。
只记得很早之前看的,而且比一般鬼片更有意思。
除却一直为人称道的特效不谈,影片情节较弱,逻辑零散,有多处为恐怖而恐怖的痕迹。
不过这都是正常的,鬼片嘛,讲哲学♂和道理就不那么吓人了。
而且此片也没有在故弄玄虚上多停留,算是很快的进入了主题——鬼域。
鬼域根据片中人物的解释是:“被人遗忘的事物所堆积形成的地方。
”女主一进去就是拆迁危楼,摇摇欲坠的电线杆,一踩就踏的楼梯,不停掉落的书籍,和面无表情的“人”。
是个很符合鬼片的氛围。
然而抛开鬼片,联系一下现实——被遗弃、遗忘的东西,就会变得这么了无生气吗?
随时倒塌崩裂,如浮萍无以为继?
如果被我们遗忘的东西没有去这里而在地球上,那会是什么样子?
就是我们生活的样子啊。
被你时常遗忘的父母正在某个角落自己生活着,他们每天散散步,唠唠嗑,和楼上老许聊聊你;被你忘记在草丛的小猫崽慢慢自己长大了,在觅食中或许不知什么时候就死去;而你也是被某个小学同学甚至暗恋对象遗忘的存在,以前一起说好的约定到最后只有你一个人记得。
你父母、小猫咪和你自己的内心,似乎就像这座鬼域一样,荒草丛生,不小心就摇摇欲坠。
不同的是,我们不只是依附他人的存在。
所以只依附他人的,拍成了鬼片;自己充实自己的,才能活得坚实勇敢。
这几天也一直在想自我认知这种事。
我很多时候都很自卑,到新环境不敢说话,别人笑一下我觉得在笑我,感觉有点轻微的被害妄想。
形成原因且不说,但这明显是病态的。
菩提树枝叶纵横,明镜台上满是灰尘。
我渐渐开始让自己坚定起来。
早上和人打招呼,目光不用躲闪,声音可以大一点;别人忘记自己的名字了也不要尴尬,那不是你的问题,等等诸如此类。
不愿再用他人的目光和评定来填塞内心,因为当别人从你内心撤走了,你会摧枯拉朽的崩溃。
在你的内心玩经营养成类游戏不好嘛。
除了这些哲学♂,影片还有一个硬问题就是:弃婴。
国家虽然有不可以查胎儿性别,六个月以上的胎儿不可以打掉等等规定,每天无时无刻还是有无数胎儿被打掉。
一想到如果他们活下来,长大了,是像定如那样善良可爱的小孩子,但是却连睁眼看看这世界的权利都没有,心里就难过的不行。
我绝不会打胎的。
反正我二十了,现在生养也没问题。
香港鬼片在国内可以说非常出名,地位举足轻重,至少我认为强过大陆。
也对,建国后不能成精,变鬼更不允许了。
《鬼域》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编剧有点精神分裂,开头的气氛营造的相当不错,光影,角度,分镜和背景烘托做得非常好,个人认为镜头虚实结合这个是个亮点,很有港味也很有泰味,舒服。
然后,然后,然后。。。。
就精分了。
惊悚变玄幻,玄幻中还有奇幻甚至还有那么点科幻。
中间有一幕我恍惚间以为自己再看魔兽争霸的比赛视频。
最后简直也来越寂静岭,结尾强行平行空间一组,鉴于两部戏好像是同一年上映,说不上是谁抄谁。
中后半段有种宫崎骏的感觉,千与千寻?
幽灵公主?
傻傻分不清楚。
一般般吧,新手可以做个入门试试水。
老鬼绕道!
大家都已经评价了,电影不是光看特效的,我们要故事故事故事!!!
前半部分我完全不知道它在讲什么,看到最后,哦,原来写的是这样这样的东西,想表达这样这样的意思。
那干吗非得有房间里面随时出现地鬼影呢?
干吗要来个什么鬼婆婆牵着一个鬼小孩呢?
再说说逻辑联系,这写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既然连那个女儿和爷爷最后都不可能到阳界(姑且说成是阳界吧,但是怎么又是一个幻想的世界呢?
有时候它有变成是一个遗弃的世界,一个字:乱)这些人又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编剧看来也是发现自己漏洞百出,于是把所有的不合理归结为一个梦,你能说梦是合理的么?
我想编剧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太多,想象力也很丰富,不过思维太过于跳跃,无法连贯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于是就这样,出来一个我们现在看到的《异域》(这个名字还好点,大陆版叫《鬼蜮》,英文叫《RE-CYCLING》都乱七八糟的)。
故事不能吸引观者,于是想从视觉效果上给以震撼,很可惜,我是那种认为心里恐怖片才恐怖的观者,于是觉得整个片子就是一个失败。
唯一的可取之处是小女孩,真叫可爱!
PS.李心洁现在代替林嘉欣成了恐怖片专业户了么?
可是我还是喜欢林嘉欣。。。
故事结构很精巧,是一出嵌套的戏中戏,简单概括就是,女作家B在创作《鬼域》的过程中,离奇地闯入了“鬼域”——一个所有被人遗忘丢弃的东西都会来到的地方,在这里她遭到自己抛弃的长发女角色的追杀,等她历经艰险重返现实世界,才发现原来她也只是女作家A抛弃的小说中的角色。
但关于“鬼域”的设定和描画挺粗糙简陋、不清不楚的。
设定上,那个腐蚀回收过程是什么,有什么触发条件?
为什么作家A写到结局,那个长发女率领的队伍会定住然后碎化?描画上,给人的感觉像是有很多个分类好的互不相关的“垃圾堆”——玩偶堆、弃婴堆、死人堆等等,并没有一个很完整清晰的世界架构。
遗留的问题:B房间里的长头发是谁的?
是她丢弃的那个方玉玲的?
后面她在“鬼域”街道上遇到的那个很高的红衣长发女是谁?
结尾率队攻击女主的那个长发女又是谁?
如果是方玉玲来到了现实世界,为什么还会出现在“鬼域”中追杀女主?
槽点:把那个老伯设定成B的爷爷太突兀了!
总体来说,这片子更像是彭氏兄弟灵机一动编出来的一个精巧段子,并不是一个很严谨的故事。
原以为是部恐怖片,结果倒是成全了我,汹涌地大哭了一场。
分两次把电影看完的,前30分钟实在太平庸了,那些在恐怖片里常用的烂俗桥段都有,看得我真的睡了过去。
庆幸的是,我没有把它删除,一念之间的事,它就真如电影所描绘的去到那个鬼域世界了。
所谓的“鬼域”是被人们遗弃的遗忘的人、事、物,它们会去的地方。
那里有我们曾经居住过的旧楼,幼时爱不释手的玩具,累年陪伴我们的旧书籍,那些故去的人,被人遗忘,没有谁再去上他们的坟,送去花束,诚心祷告。
弃婴,被打掉的小孩,他们没有等到出生的那天就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他们在这个世界继续长大,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名字,没有被拥抱过,被留恋,被需要过。
定言抱着虚弱的小女孩,她哭了,她怕她会“死去”。
我想这一刻就算小女孩彻底消失,她都心甘情愿,这是她的“第一滴泪”,第一次有人因为她哭泣。
“谁都有东西想忘记。
”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我故去的亲人,为什么近年我越来越少将你们想起?
我过去的恋人,我将你的msn、QQ、电话号码统统删除,把你的照片、衣物、各式纪念品一律打包封存。
为了躲避失去你们的痛苦,我让自己不再想起你们,只是为了免受当前那小小的苦楚,我那么狠心舍得将你们遗忘。
是的,忘却就是背叛,忘却也是最深刻的一种报复。
“我觉得好怪你说被遗弃的东西会出现在这里但 为什么会变得那么恐怖……”金马奖 李心洁最佳女主角提名片《鬼域》留意部分镜头剪辑 很像网络电脑游戏找来看了今天下午一杯热气腾腾的白开水一盏台灯其实没有什么剧情的电影影片的2/3应该是电脑制作还是看得很投入因 像梦 光怪陆离的一个恶梦有鬼魂 被追 拼命跑 却逃不掉有楼梯 残破 走在上面 摇摇欲坠低头看 无尽深渊电梯突然停止 门开 进来 是魂魄……也许每个人都有做过这样的梦只是曾经有段时间的自己被困在梦里 每晚的恶梦里所以看影片时 得以足够时间去努力试图客观的想念分析那些梦的缘由 梦中的恐惧皆是因有所不愿 不甘心 或被遗弃谁都有东西想忘记有些自然而然被忘记有些逼迫自己必须要忘记那些林林总总原因被记不起的人和事在记忆的回收站中是否也在怨怼我们对它们毫不留情的遗弃?
那么 说抱歉吧对着被我们甘愿或不甘愿遗弃的忘记的道歉生活总是要继续告别 才可继续……
这个片子看起来完全不像是恐怖片。
至少它完全不吓人嘛。
一般来说,这种徒有虚名的恐怖片,就像是披着个破烂人皮亲小嘴嘴一样,让人有种微妙的喜感和违和感。
但是我好喜欢这个片子。
就算是它特效很像寂静岭我还是愿意原谅它。
就算是它设定很老土我还是喜欢。。。。。
玩具世界啦,死人的世界啦,被抛弃的胎儿世界啦,图书馆啦,简直就是戳中了我的萌点。
实在是太萌啦。
黄灰调子交替真的是件很华丽的事情。
再加上小女孩出场的时候,骑着坏掉的旋转木马(超级大号),带面具;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单说画面和背景合成,都让我好生喜欢。
说正经的。。
我认真而理智地来体会一下好了————————我是正经的切换分割线————————前面的铺垫有点拖沓。
在交代主角的背景上,中心思想应该是“这是一个拥有感情创伤的畅销书作家,转型开始写恐怖小说”。
用了有些多余的笔墨来写《缱绻》这本小说。
(谁想要看她的言情小说口胡我们要看鬼啊快给我出来)就在观众这样的期待中开始出现诡异和恐怖的事件,真是。。。。。
然后再进入鬼域之后,一开始那段套逃跑戏很讨喜。
狭窄而且不熟悉的空间,到处是诡异的面孔和行动僵直的居民。
倒是终于奠定了整个片子的主要风格和情绪。
相较之下,片头那一段擦白板和纯粹依赖诡异音乐营造的气氛,这一段渐入佳境。
接下来是我喜欢的玩具场景。
(啧啧。
那一片废弃洋娃娃的高山)作为一个过渡段落,一边是让观众可以喘气,(虽然我认为会被前面吓得喘不过气的应该只有喝水呛到的不幸家伙。
)一边交代鬼域到底怎么回事,以及告诉观众主角接下来行动的目的。
很美好地选用了暖黄调子,用暖色起到平缓人心和休息的作用。
不得不说的是,“玩具”这种东西,本来在印象中是小小的,有趣的,可爱的。
如果把他们放得很——比人还大,会让人感觉无法控制和掌握;就算不刻意再加入任何元素,这种与平时的经验大不一样的体验就会制造一种诡异的气氛。
真是聪明的选择喵私以为,小女孩的面具取下来得有点早,话说要是不摘下来,主角就会一边有些害怕但是又不得不依赖和强迫自己相信这个怪异的小生物,这种感情实在是矛盾(虐心)又吸引人(戳中萌点喵)紧接着就是循环开始,一开始与老爷爷谈话的时候就做了铺垫,不惜用一个特写来展示铁杆循环掉的过程,虽然我真的觉得那是寂静岭的特效。
所以这里突如其来的循环沙暴还是很合理的。
于是节奏就从这里开始重新紧张起来。
啊。。
后面的场景也很可爱但是人家我不想动脑分析了。
总之,这一类掉入异世界型的片子,主角的任务就是“逃离”。
一方面要给予逃跑充分的理由,既威胁主角的东西必须足够分量。
如果一个人一边逃一边说啊拉好可怕后面有好多空气,观众全部都会是这种脸= =吧。
所以呢要不然就是因为看到陌生和奇怪的东西了,比如肢体僵直的人们向你僵直地招手然后僵直地超你高速移动之类的。
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会威胁生命的东西会让人想逃跑。
很显然鬼域里面选择的是前者。
虽然是熟悉的东西,但是以完全陌生和未知的形式出现在人面前。
关于离开呢一开始给出了任务,就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之后,明白了需要如何离开,这样为后面每一部的探索给了指向和目的,片子不容易跑偏,观众也不会神游。
但是人家我还是喜欢那种不知道该怎么离开但是坚持要走的心情啦。
反正,选个逃离的主题来拍恐怖片,一步一步目标明确,故事讲得清楚明了,场景做的很有味道,就是很喜欢嘛。
除了它。。。
真的。。。。。
完全不可怕。。。
(这种失望的心情像是讲了一个关于女鬼放屁的凶杀故事,失望又喜欢。。。。
)啦啦啦。。
有空就去画这个电影的同人图。。
其实我在临摹场景了已经哎。。。。。。。。。。。。。。。
其实导演想说的,大概是,鬼不只是死的东西,被遗弃的(包括思想)也是鬼。
所以这套电影叫鬼域是成立的。
导演只有“被遗弃也是鬼”一个很表面的诠释,根本做不到深入的探讨。
心洁还没进入鬼域时,气氛和故事都好。
一进入鬼域,我还被那摩天轮和楼梯的场景吸引了。
但故事越进入主题,就越觉得啼笑皆非。
这里就暴露了导演对主题的缺乏深入。
看到所谓的花摘之,冥钱路可走,我就很想爆笑。
整套电影的budget放在摩天轮和楼梯的场景了?
鬼的造型真的马虎的可以。
我还想问:如果被忘了的思想也是在鬼域,那我在鬼域不是一个有钱人了吗?
或者我在鬼域是精神分裂的?
拍太多的鬼戏了是不?
导演开始有有心无力的感觉,还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
但心洁的表现还是值得一赞。
一直在故弄玄虚,太差实在看不下去
说实在的,整个剧情还是不错的,有一定“教育”意义。但是,结尾的字幕有点雷人,纯属画蛇添足。
百转千折后发现,原来我也是个被遗弃的人。
有点无聊!但那个小女孩真可爱。
虚张声势
一定要看香港版,大陆版台煞风景了。李小姐真的是鬼美人,没有比她更适合演鬼片的了。推荐女人看看,也许会唤起很多伤心的回忆。模仿寂静岭和千与千寻的部分明显,但是不减分,场景很漂亮,很环保。
前半段不知道这莫名其妙的剧情是在干什么,小女孩也没有灵气。结局还可以,反转再反转。
不太喜欢,乱糟糟的,而且节奏太慢,说教意味明显,以为是个鬼故事,没想到是个奇幻冒险片,有各种其他作品的影子,主题到底是什么呢,是关于遗忘还是关于创造?是讲个人还是想由此及彼?而且剧本的动作很模糊,看到最后就无聊,
除了李心洁,我没有觉得它是一部恐怖片。
彭氏是愛拍鬼片出了名的,也幸好娶到了李心潔這種能和驚悚片發生奇妙化學反應的老婆。一家人出手所向披靡。不過感覺鬼域一片想要表達的主題不錯,但還不夠深入,令我最喜歡的彭氏作品還是屬見鬼。
特效有点喧宾夺主了。东南亚的气氛本就适合拍鬼片,那段阁楼戏给我吓得不轻。
初三唯一的一节电脑课,我还记得LXL坐在我旁边叫得比女生的声音都大~
那个小女孩莫非是五月天演唱会上的天使?
香港的能做成这样不错了
中段的港式东方寂静岭挺有意思
收尾部分拯救了这部电影。
半夜在HK的酒店里看的|||
特效还不错,但是剧情搞得跟流水账没什么区别。
节奏流畅,情节想象力十足且合理,配乐恰到好处。十分经典的一部鬼片。
想象力五颗星,还有点小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