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腹话语无从言说,表达力日趋减弱。
梦想与现实,从众还是坚持自我。
爱别离,那么就让我拾起你的吉他,完成你的梦想,寻到你的精魂。
有那么一瞬,从宫崎葵哀伤的脸庞,看到了袁泉忧郁的神情,何其相似。
电影一度让我落泪,读了一日《遣悲怀》,文字的感染没有影像来得直接动人。
新我旧我在街头擦肩而过,默然回眸。
男主的离世固然老套,现实大多苦苦挣扎,蝼蚁竞血。
至亲至爱的离开带走了自己的一部分,情感、过往的时间、肉身,只是活着人收起伤口,这便是生命的残忍与坚韧。
爱情就如飞蛾扑火,纵使知道灰飞烟灭依然会一如既往,我如今平宁的状态似乎缺少了牵肠挂肚,惦念与悲恸。
那一抹哀伤是心中永远的伤口,它不会时时出现,但午后黄昏,韶华落尽,当我老去,它依旧会显现心头。
爱会绝处逢生,毕竟花可开二度。
只是,生死如河,为何你不等我就独自渡过?
有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矛盾。
当我们是学生 我们组乐队我们没有钱买好设备,也没有成型的音乐取向,没有成熟的心智工作之后这些条件慢慢都具备了同样的热情却没有同等的精力去表达不仅是时间所限 更是越来越重的责任没心没肺的音乐狂热者当然可以置责任不顾但有点头脑的人大多不会那么自私最后变成我现在这个样子 满腔空洞的热情设备党弥补空虚,意淫演出场景还成天怀着一丝希望 大叔也摇滚也许能摇的起来 然后吉他与我的大肚子摩擦那也只是一个人了 离理想的乐队还差好远你需要在特定时间和几个志趣相投的人找到相对统一的状态这点恐怕只有学生最容易做到了所以 写给现在正组乐队玩的学生们 珍惜吧 这么几年
(一)咖啡还是有点管用的,昨儿个晚上好不轻容易逮到个大伙都早睡的机会却折腾了半宿没睡着,今早又醒得早,不知道为啥想起小时候跳皮筋时的念白“小兔菲菲,爱喝咖啡,喝了咖啡,变成土匪”。
从小我就弄不明白,喝了咖啡和变成土匪之间有啥说得通的关联。
不想现如今“马兰花”都忘得近乎干净了,“小兔菲菲”倒还记得。
小肉突然回过头来跟我说,昊昊,你看雪小禅不?。
一呆。
她说,我觉得你很文艺啦,应该会喜欢她的文笔呢。
我摊摊手,姐姐从来不看不现实的言情小说的诶,转身,然后,忍了忍,没忍住,又很郑重地回过头去,还有,姐姐不文艺,也不喜欢被人说文艺。
小肉撅了撅嘴,有点无奈的样子,就是觉得你写的东西蛮有看头的样子。
我抬头望了望天,装得特得意的样子朝着她,扬了扬头,那是,姐姐当年可是语文课代表。
貌似很久没有碰过纸笔了,很久没有过沉浸其中的系统阅读了,所以对着小肉的那句“姐当年”说到嘴里竟然是心虚的,也许还带了一些些失落和伤心,是再不肯多问一句“真的吗?
”的了,想来大概自己都不相信是真的了。
猪前二日不舍地同我说MSN SPACE要搬家了。
她看着很远的地方,很留恋地跟我说,我高中的时候是语文课代表哦。
一听到这个说辞,我不禁一愣,她不理我,自顾自说下去,一直到上了大学,还整夜整夜的码字,码到过了自我倾诉的年纪,才慢慢可以从白纸黑字的word中抬起头来,慢慢从海海人生中抬起头来。
可是,突然告诉我存放那几十万字的地方要没了,仿佛连同我的青春,居无定所。
我安慰她,其实吧,那个地方不是很重要的。
你晓得伐,我本本被偷的时候,很煽情地同别人说,啊,我的三年啊,就这么被偷了。
其实呢,存在E盘里的存稿,我已经很久没去看过了。
所以你想啊,应该伤心的,究竟是失去了青春的你,还是已经不再被惦念的青春呢?
应该伤心的,是还没有实现理想的你,还是已经被遗忘的梦想?
猪说,我没忘。
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我不说。
小兔菲菲,爱喝咖啡,喝了咖啡,变成土匪。
梦想,有多么的荒唐,才能够这样,念念不忘。
(二)我窝在被子里看《乐与路》。
床围外面,猫咪在和RE说,打算放弃读博了,床围里面,种田一边骑着车一边飙泪。
我手指一阵发凉,他活不了了。
一直到看完电影我也没去试图弄明白种田到底是不是自杀。
即便在学校里面,也听说过有延迟毕业的博士一只脚跨在窗户外面,哭着喊着,老板啊,你不让我毕业我就要跳下去了;有失恋的女生,直接从教学楼上像鸟一样垂直地掉下来。
种田和这些自杀者不一样,他只是活不了了。
那天和花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毛毛问了句,你是被什么车撞,撞到这样的啊?
我自嘲了下,自行车。
当时我仅仅是车把被带到,歪了一歪,心里面是一惊,接着一松,那一阵子,压力太大,重心下去的时候,想得竟然是,太好了,让我好好休息一阵子吧。
我果然休息了一阵子,不仅仅是休息了一阵子,还使得人人都惊叹我运气不好,“不是吧你,能被自行车撞到这样啊”。
后来我就深刻了解到并非运气不好,并非意外之灾,在命运的潮水里,有时候不需要自己主动从楼上跳下来,只要内心深处微弱的想要放弃的一个声音,就会在你陷入漩涡的时候,失去游上岸的力量。
到影片结尾,听着小葵《ソラニン》,弄不明白自己了,明明是听陌生语言的歌,眼泪却是为了什么止不住。
影片翻译成《手拉你》或者《乐与路》,在网上面看到ソラニン的日文意思其实是“土豆发芽的霉素”,小葵的声音“假如幸福缓慢悠长,毒素就会生根发芽,不久就要说再见,再见了,这样也好,在某个地方好好生活,我会尽力而为,就这样吧”(注:直译是譬如幸福缓慢悠长的持续,定会埋下恶果生根发芽,不就就要说再见)。
RE和猫咪还在说着什么,我听不见,也不需要去听。
中午的时候,猫咪就告诉我她打算放弃直博了。
猫咪:我觉得我越来越没有追求了,年轻时候的理想都一点一点放弃掉了。
Eveling:不要跟我说理想,姐姐我已经戒了。
猫咪:其实我本科时候从没想过要读博。
Eveling:靠,我本科时候连读研都没想过。
猫咪:我一直觉得你是那种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会去争取的人。
呵呵,你知道吗?
我想要的东西真的很多呢。
我一大早醒过来,想自己今天想做些什么。
想看《死神》,想看《鬼吹灯》,想把这篇影评写结束,想把PPT做完,想看《罗丹的情人》,想去一趟金润发,想淘些歌来听,想洗个澡,想睡午觉……现在23:33分,今天,我看了《死神》,没看《罗丹的情人》,写了影评,没做PPT,洗了澡,没睡午觉。
最近看《死亡笔记》、《少年阴阳师》、《死神》再到《十二国记》。
日漫多以励志为主题,看多了,觉得它真是荼毒不小。
主角们几乎全部是天生具有“某种才能”的人,或者是因为捡到了个什么或者撞到了个什么而意外获得了某种能力。
摇摇头,小孩子们的对梦想的认知是不是从这儿来的呢?
期盼自己具有某种“特殊的才能”,或者根本就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某种才能”。
但是人生不是小说动漫,你不可能懒散着不良着,突然拥有了超能力,智商飙到两百一,年纪轻轻就捡到了武林秘籍。
真的,我有试过一边装文艺女青年开着视频看电影,一边装奋斗女青年写论文,行不通。
上次参加姐姐婚礼,司仪要求姐夫现场求婚,姐姐娇羞但是很肯定地点头,说“我愿意”。
旁边有小妹妹作花痴状,哇,我觉得他们好不容易哦,能走到这一步,我好感动哦。
“无论她将来是富有还是贫穷、或无论她将来身体健康或不适,你都愿意和她永远在一起吗?
”“我愿意”“我以主之名宣布新郎新娘结为夫妇”如果梦想也像这般宣誓,只要我对着主说一句,是的,我愿意,他便许我。
如果梦想也像阿拉丁的神灯,只要我对着它说一句,是的,我想要,他便给我。
有人跟我说,梦想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生自己想生的活。
我说,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你可以抱着你的梦想去死了。
因为我想,所以我有。
你当是做梦呢吧。
看过有个人的签名“事业和官二代竞争,恋爱和富二代竞争,不公的机会,无奈的人生”。
我叹口气,人人都有难处,而最无解的难处在于,即使啥没人跟你竞争,你也没可能去做你想做的一切。
人的一生,能得到的东西真的不多。
呵呵,你知道吗?
我大一的时候想要转专业去学财管,因为不想浪费大一一年放弃了;大二项转专业去新传,因为周围人劝说放弃了。
大四想直接就业,因为有书念不念白不念,就到这来了。
我以前认识一个哥哥,考不到年级前三,就会自己掌嘴。
我以前有个同学,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对着复读机练英语口语。
你说他们是疯子,那个哥哥现在在上海从事年薪可观的工作,那个同学在大洋彼岸拿phd,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最初的梦想,也许仍然不是吧,不过我听过一句话,叫做“取法乎上,得其中”。
这就好比有一棵树,上面长着苹果,我看中了很高很高的一个,我并是很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去争取,我只是很清楚我自己攀上了距离最近,最容易爬上去,最安全的枝桠。
所以我也就没有资格抱怨为什么理想不长得低一点好让我能够够得着。
我的土豆,在缓慢悠长的幸福岁月里,已经长出了芽,我和梦想说一声再见,剩我自己在现实的世界努力奋发。
(三)X推荐看青春11°之《老男孩》,我应下来,N多人推荐,上次看到第六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为了保证自己能够顺利看完,我去买了听可乐。
看完之后,我摇摇脑袋,好像很无感的样子,我是不是应该过几年再看?
从王小帅对着Michael Jackson的舞步学太空步,到他抓着印有娈童案的报纸在落选艺术考试后痛哭流涕,再到他听闻天王心脏病发新闻时后失神失态,michael就是个梦想。
在《乐与路》里面种田说,当初想要学吉他,是因为喜欢上一个乐队。
Michael去世3个月后,发行了演唱会电影《this is it》;而种田喜欢的那个乐队主唱,却在一家唱片公司默默无声地做着种田不齿的工作,从洗手间出来,拍了拍种田,“因为生活中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你以后会明白的”。
《老男孩》让你想起来,对着儿女(年轻点的就对学弟学妹们)说,老子我也年轻过,也有过对着班里的漂亮女生的照片打飞机;瞅谁不爽脑子一冲血液会拍块砖头就要上,恩,低头叹气,也曾经有过天下第一,舍我其谁的年少轻狂啊。
你的眼泪为了逝去的青春而流。
《乐与路》却告诉你,即使你的梦想骑着电动车,在布满了单行道红绿灯和大奔宝马的路上意外夭折了,你还要独自在某个地方好好干,因为生活中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
我的泪,为我继续卖力的生存而流。
有很多小妹妹托着腮,摇着脑袋问我,你最初的梦想是什么啊?
却没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我倒要问问你,你想要开面包店,你想要进四大,你想要周游世界,是为了什么呢?
梦想来源于你改变世界受人敬仰的英雄主义;还是对高处的向往,咳嗽,我用这个表达很客气了,我换个说法可以说成权力金钱欲;还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渴望;还是单纯的热爱呢?
如果是前面两个,你动机不纯,回去面壁。
继续摘录几条我和猫咪的聊天记录。
Eveling: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啊,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雕刻,有人喜欢逛街,有人喜欢看电影啊。
猫咪:可是这些都不能当饭吃啊。
可是,谁告诉你,梦想是用来当饭吃的?
谁告诉你,梦想除了实现就是被扼杀的?
又是谁告诉你梦想是仅仅属于青春的东西?
建乐队的梦想破灭了,芽衣子仍然背着吉他。
查百度。
土豆发芽了怎么办?
摘录答案若干。
保证土豆不能见到阳光,最好用保鲜膜包起来在冰箱里存放,才不容易发绿。
稍有发芽,可以把发绿的部分切除,仍可食用。
如果发芽面积较大,建议扔掉,如果在农村的话,可以种植。
当你不再拥有,你唯一能做的,是让自己不要忘记。
又一個平常的週六,照常起晚,照常不想干做尚未完成的一些任務。
打開B站,一邊放著偶像的演唱會視頻,一邊刷著手機。
當我以為一天的時光就要這樣過去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一部影片推薦,竟是宮崎葵和高良健吾主演的《樂與路》,無聊的下午終於稍微有了點充實的感覺。
不知道是自己選片的原因還是日本電影中同題材、同類型的影片太多,將近兩個月里依然對日本青春治愈系的電影欲罷不能。
無論是印象最深的《人生密密縫》《何者》《奇跡,那天如此重要》,還是剛看完的《樂與路》,主人公們對人生意義的追問看似沒有答案,然而他們對人生的糾結、煩躁和恐懼的心理表現卻如此真實,忍不住想要說這TM的不就是我的人生嗎?
《樂與路》里,芽衣子(宮崎葵飾)畢業后工作了兩年,卻依然說服不了自己接受這份不喜歡的工作,找不到人生意義的她最終辭職在家過著無事一身輕的自由生活。
芽衣子的男朋友種田(高良健吾飾)喜歡音樂,卻也不得不為了生活暫時放棄組樂隊的計劃,雖然打著工,事實上也並沒有想明白自己的未來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芽衣子的勸說下,種田終於和隊友做出了第一張專輯,遭受到了預想中的輕視。
尤其是遇到他曾經的音樂偶像竟然也淪為普通的音樂公司的職員后,現實漸漸露出了猙獰的一面。
但是,這尚不足以致命,當種田抱著對自己的人生究竟是否幸福的懷疑想要和芽衣子、和現實和解的時候,一場車禍不期而至,他的人生戛然而止。
無助的芽衣子再度陷入痛苦的泥潭,種田的死也讓逃避現實的她漸漸放棄了對人生意義的空洞求索。
種田的愛、朋友的溫暖最終讓芽衣子鼓起勇氣拿起吉他,開始和朋友一起繼續玩音樂,舉辦地下演唱會。
故事的最後,芽衣子搬離了原來的家,開始了新的生活。
當空蕩的房間只剩下一把黃色的吉他和飄蕩的窗簾,屏幕轉黑,我知道我的眼淚再也無法遏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學校的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被要求以“夢想”為關鍵詞寫一篇篇文章,而一旦離開學校,我們成長的目的只有工作、賺錢、養活自己,再也沒有人關心過曾經認真寫下“夢想”這兩個字的少年少女是否真正將夢想變成了現實。
不管是大學畢業還是研究生畢業,身邊的親人、朋友總是在告訴我說該工作了,該結婚了。
可是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活著是為了什麼,也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工作的意義、人生的意義。
但也正因為沒有人能說服我,所以我自己一直在尋找,只是這尋找的歷程太過艱辛,艱辛到經常害怕也許哪一天我突然明白的時候生命卻已經終結。
電影里芽衣子問朋友繼承藥店、無法選擇自己人生軌跡的比利:“你覺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比利沒有立刻回答,直到他們準備登台演唱的時刻,比利說:“說不滿人生的話是無止境的,可是我今天特別開心,大概對我而言,人生,只是活下去就好。
”人生艱難,不管我們是不是那隻被比利批評、被路人錯認成“郵筒”的玩偶青蛙,就算不能改變世界,活下去,就是人生最重要的意義。
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就是和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有自己的那些和这个世界总有各种不兼容的梦想和努力。
通过很多次的尝试和挫败之后,遍体鳞伤,只有少数最终被这个不够宽容的世界和社会所容纳了,走到了大众认可的聚光灯下,成为了所谓的成功人士,独立的人。
但是更多的则是被当做了社会的某种失败,某种极端。
不好好念书,搞音乐,玩摇滚,流氓气息,搞不好还会去触碰有些法律的禁线:毒品。
第二种人则是另一种极端。
看似极度成功,各种光圈,用我童鞋的话来讲就是怎么什么好事都摊上了。
有钱途,有前景,被同龄人仰视,被周围人钦佩,被父母当做荣耀而存在。
看似所谓的成功,但是内心极度的害怕失败,害怕自己的不被认可。
所以不断的努力,极强的好胜心。
这种人在这个社会的某些光鲜行业中闪耀的存活着。
大部分为了这些虚荣不断地在卖命着,少数受不了这些煎熬的,最后选择了走上了极端不归之路——自杀。
至于第三种人或许你已经猜到,那么就是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人之间的。
这个世界最大的组成部分。
没有太多的理想,没有太多的能力,只是人间的一员。
虽然心中也有对第一和第二种的向往,但是更多的还是坚守自己的阵地。
对第一种人表示鄙夷和第二种的仰慕。
不能说可悲,因为这个就是大众群体的归属。
最安全也是最传统合理,父母最期待第一种人选择的人生。
我们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但是随着时间。
这些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该怎么办?走自己或许不太被人理解的人生还是投降去人间选择毕业? 当种田最后躺在地上心中只有默默念:我们回去吧。
我们回家去吧。
可惜我们永远都回不去了。
他可以幸福安逸の 死去。
但是活着的人还要努力耕耘着。
我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迷失的片刻我们会和芽衣子一样会选择抽支烟,无奈和困惑的仰望着这局限被隔阂的天空。
默默地郁闷着。
当最后洛奇站在聚光灯下,眼神开始失焦,仿佛看到了过往。
我们都回不去的曾经。
深深怀念却无可奈何。
所以还是把握当下好好走下去吧即使这是条危险的道路,即使一直延续到世界的尽头,我也要走我自己的道路。
再见,在某个地方好好干吧,再见,我也会在某个地方好好干的,再见,就这样吧
【和自己想象的天空不一样,只有对人生说再见。
稍微看到一点未来,还是得说拜拜。
】看这电影是在宿舍熄灯以后。
下午老妈发短信来:你XX姐姐团队获得国际第二名!
你去网上查查她的比赛视频,网址www.sife.org/%¥#*&我不知道该回什么,过了半个小时才发了一条:“那真是太好了”发完了我就深恶痛绝那个波浪号。
太虚伪了。
从上半年开始就一直间歇地给发短信告知我赛况。
进前十,前四,总决赛。
全国第一。
赴美参加世界杯。
那位XX姐姐是妈妈好朋友的女儿,比我高两届。
暑假两户人家一起出去吃饭,老爸一边向她父母敬酒一边说:“我们家这小孩有你们XX一半优秀就好了……”说不出的五味杂陈。
【青蛙,让人把你误解为邮筒。
你的人生到底怎么回事。
】从小到大逃避的内心阴暗面,总会在身边的那些人一次次熠熠闪耀光鲜动人时揭开,底下是自己不愿承认的劣迹斑斑。
父母周围复杂的关系网,不想牵扯却注定摆脱不了。
这边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那边阅历满满读博归来。
甚至某一年省高考状元是妈妈同事的女儿,差一分的榜眼是住在同幢楼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家哥哥。
(满脸黑线,我这是什么命啊T T)那几天本地报社记者夸张地在楼道里围了个水泄不通,邻里也不放过。
记忆鲜明的是一个特别像教导主任的女记者把我堵在底楼问我平日里对他的看法,我不知道编了个什么理由搪塞她迅速落荒而逃。
——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高考前一周天天在房间里打篮球吵我写作业的人= =我经常迷惑,为什么这些假日一起游玩大人喝酒打牌小辈在一旁嘻嘻哈哈的人,一夜之间,一个个跃上我仰视不及的高度俯视着我。
中学时代从大人那听到的最生茧的责骂就是,”你怎么不看看XX,不看看YY,那么多榜样在那里……&^%$*#”明明只需要不思进取四个字就能表达的话,似乎非得搬出一例例咫尺又遥远的鲜活人物来镇压我的气焰才最甘心最有成效。
【——难得我终於决定工作了,是男朋友的话不是应该跟我说加油的吗?
——但是做完全没兴趣的工作也没关系吗?
这种能预想到未来的生活,你不觉得无聊吗?
】讲了半天似乎和电影的主题扯不上关系。
嘛嘛,重点还是观影后的思考。
把白天的低落带进这电影后,里面关于前途未来梦想现实的描述让我实在不由自主地联想自己活在他人阴影下的人生。
也许换做别人,早就斗志满盈地思考如何超越。
可我偏偏成为不了这样的人。
连羡慕的资格都快失去,一成不变半吊子半途而废半梦半醒地活着。
心里面又抵触又害怕:如果就这么生活下去,到毕业到工作。
渐渐变成那个自己最不容许最厌烦的样子,逊毙了大人模样。
该怎么办。
【尽管这样,渐渐地变得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身体里面残留着很多毒素。
】梦想一直都是整个世界上最爱撒谎又最真实的东西。
自以为离它很近却走了那么多年搜寻未果,自以为能够视生命般沉重到头来却弃如敝履。
我大概就属于前者。
以前从哪里看来的句子,没有梦想的人只是一具干枯的空壳。
毕竟我没有一个去世的男友能让我可歌可泣去继承他的遗志。
以后要做什么,要去哪里,未来的定位始终像润湿的宣纸一样。
那么我是否可以理直气壮地讲,我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找到一个明确清晰的梦想。
【回忆起来的那一天的影子,现在包容着梦想。
再开始吧,到声嘶力竭为止。
】就这样吧。
终有一天你被荣誉包围成为焦点。
我会继续一个人在离你遥远的某个地方找找梦想,好好生活。
男主角问起他上学时的偶像为什么放弃自己的乐队放弃自己的音乐去做逊毙了的大人,回答“只是…重要的东西变了……”,受用。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重要的东西不是吗,所以不要苛责一个人,不要说她/他变了,其实是她/他心里重要的东西变了,而已。
宫崎葵还是挺上镜的,小样儿招人稀饭。
但是剧情过于拖沓,男主角的死也很狗血,看来只要说了我爱你就要死去的老套剧情还是会被一用再用。
一味地做梦是不行的,一味地服从现实……好像也不太爽啊。
梦想很简单,好像握着吉他就世界无敌了——也有人背起背包踏上旅途就知足了、有人沿着跑道冲刺就知足了、有人只要拉起爱人的手就知足了。
如果不巧梦想看上去和生活有所冲突怎么办呢?
不要怕啊,总有个方法让自己快乐地生活下去。
不要轻易放下梦想啊——至少让它保留在心里,有时候拿起吉他拨动几下,就什么也不怕了。
梦想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哪怕只能改变自己的世界。
来过的东西即使再度消失,也不能抹去它来过的痕迹。
所以不要怕啊,不管它们后来去了哪里,不管生命中有谁来了又去,不管你们离开我去了哪里,各自好好干吧!
有一陣子了,打算去便利店買盤solanin的dvd,結果很糾結的在pplive上看完了這部片子. 不管這麼說宮崎葵的笑容還是那麼可愛ソラニン、到底是什麼意思...?
說實話,爺最討厭片假名了...影片開頭,芽衣子(宮崎葵飾)在堆土豆...當芽衣子因男友消失而一病不起時,老家寄來的土豆發滿了芽....終於...拖到結尾才丟出一句「ソラニン是土豆發芽時的毒素」「從入社開始身體裏的毒素就在慢慢堆積」 影片開頭,芽衣子的獨白....成長的過程就像是土豆發芽. 一個毒素積累的過程.有些人可能是可口誘人的水果,成長會讓他們她們變得更加光鮮,而世上也有一部分人是土豆,想勤勤懇懇地工作,但成長中不可避免積累下的毒素使他們她們不安而迷茫.面對毒素 你 要怎麼做?誘人的水果越發成熟也就越發接近腐爛. 發芽的土豆卻孕育著新的生命...芽衣子說「原以為ソラニン是一首分別的歌,可現在才察覺那是一首與過去的自己告別的歌..」發芽的土豆,埋到地裏,來年會收穫一堆土豆的. 又可以做咖喱大餐了.(笑)
虽然剧情略显老套,但是却具备日影独有,在平凡镜头下非凡的质感,那种细腻的情感刻画是这部影片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其中有一段镜头,芽衣子背着电吉他走在斑马线上,与她擦肩而过的“另一个她”穿着正统商务服走在另一边的人群之中,芽衣子回首,看着另一个自己融入这麻木又冰冷的人群之中,与现在的自己渐行渐远。
或许一次细小的决定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但既然做出了决定就不要感到遗憾,留住那份你不愿割舍的过去,也永远不要说“さようなら”
不得不说,小日本调的色真不错~
这就是一个关于纠结的电影,纠结于长大与不长大,纠结于梦想与现实,纠结于爱情与责任。各种纠结各种烦。有点青春,又有点治愈和感悟。高良健吾给了宫崎葵一个正面全,真好啊。
烂
恭喜各位从人间毕业。但是我,还需要一点时间,去找到答案。
如果没有宫崎葵,这片子就o星了。
作得要死。
浅野一二0.这部电影无处不让我想到漫画的情景.
依然的日系 看多却没多大突破了。。
那么多年之后 终于发现宫崎葵的美
矫情,中二。我是去看ARATA的…
吊不起胃口
节奏太慢了
那谁整个都nodame化了。电影标题Solanin,马铃薯发芽时产生的毒素。1h41'~43'的一段骑自行车的长镜头场景,猛男的摧泪。
嗯,又看到那种欣慰感和满足感了…
在现实与命运阻挡的青春路上,守护心爱之人的梦想
闷与拖
搜索時才知道有部電影叫北京樂與路, 聽名字beijing rocks就大概知道內容了, 那這部其實就是東京樂與路. 搞搖滾的文藝男青年們與文藝女青年們的故事, 現實與夢想, 堅持與妥協, 友情與愛情. 題材根本就是青春小說的套路, 好在這片不俗套不矯情, 還有些怡人的小清新.
非常不喜欢
大人就是“好吧,算了”堆砌的肉块,不想成为那样麻木的大人,不想活着只为工作工作工作,想为理想而活。很不安的时候,拿起吉他开始唱歌就有种所向无敌的感觉。
主线平淡,但结尾小葵的《solanin》弹奏可以说是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