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傲慢了,第一部的时候我吐槽“现在爆米花电影真的是无脑,想要毫无逻辑地搞血浆只要按上女巫诅咒就行了。
”女一和女二贴贴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的是大尺度女同美剧《xx》,还想Netflix挺潮流的。
第二部的很感人,在危难的时候,女性互助太可贵了,上一秒我和闺蜜吵“你变了,你背叛了我们”,再和妹妹吵“你乖一点,你不要叛逆”,下一秒手拉手开始逃跑,而且挡在彼此的面前保护对方。
第三部反转太震惊了,我还在对西方中世纪指指点点,穿得破烂,脏不垃圾,愚昧无知,但是一下子真相解开,我脑子里闪过太多念头和画面了。
西方和东方真的是一棵树上两根枝,厌女的源头是一样的,西方在饥荒灾难时,搜捕献祭一个女性,就叫她“女巫”,说她罪大恶极,说她戴着尖帽子长着丑陋的脸骑着扫帚施咒,必须绞死烧死她。
东方用人祭祀,女人在蒙昧的封建社会就是下崽的机器和祭品,发大水了,求告风调雨顺,把女性扔河里当成河伯的新娘,把“失贞”的女性扔进猪笼里沉入水里淹死。
就像电影说的,真相有时根本不重要,然而现在过去三世纪了,平等离我们还很远。
先说结论:这是欧美巫术类恐怖中难得的精品,既有血腥的感官刺激,也有轻松诙谐的桥段,故事完整逻辑通畅,将古代的巫术与现代的社会问题结合,大团圆结局一扫阴霾。
三部每部时长不到两小时,而且剧情延顺无跳跃,其实可以看成是6部连续的美剧来看。
——恐惧街系列电影,尤其是第三部,提前被剧透很影响感官,慎读!
——第一部开端,从现代的商场连环杀人案切入,引出Shadyside和Sunnyvale,两个处处矛盾冲突,又紧挨着的漂亮国小镇,英文直译是“阴暗面”与“阳光谷”,起名就给人一种意图过于直接而显得蠢笨之感。
影片对这两个地名的强调又到了一种令人迷惑的程度,把贫困与富裕,愚昧与开化,不幸与幸福,处处进行直接的比较,反映出笼罩在每个Shadysider头上的宿命乌云。
这样的切入在不知道后续剧情时是很让人迷惑的,主角团的行为也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没头没尾,逻辑与目的都不明确。
对于巫术的探索也仅仅停留于寻尸还骨的阶段,不断逃离与欺骗施术者,属于最老套的展开。
最为人诟病的是主角团中两个成员没有意义的死亡,纯粹只贡献了感官刺激。
结尾也只是费尽心思找到了上一次屠杀中幸存的关键人物。
这样的开端确实不算佳品——但这一切都是铺垫。
唯一的亮点是巫术塑造的连环杀手被物理驱魔时不死不灭的场景,以及一直在耳边嗡嗡叫的苍蝇。
第二部起承转合,主要内容是关键人物对上一次屠杀的回忆。
这场屠杀在杀手的设置,杀戮的血腥程度与紧迫感,故事主线的挖掘深度,人物塑造,场景设置等都远超第一部。
第二部的杀手在没有被possess之前,是在人群中显然正派的好男友形象,与被possess之后阴暗惊悚的造型,辣手挥舞的斧子,形成巨大反差,巫术的邪恶在此被进一步体现。
斧子刀刀见血,骨肉四溅,巨大强壮而疯狂的男性形象,比第一部过家家似的万圣节服装,压迫感不知强了多少。
营地之下复杂的地宫,核心处的那颗无数苍蝇环绕的恶魔心脏,这样的场景塑造非常惊艳!
那种邪恶疯狂,肮脏不洁的“巫术感”,透过画面直达脑海。
至此才揭开巫术的面纱,故事进度大大加快。
第二部的主角团性格也更有深度,自律傲气的姐姐,诅咒一切的妹妹,自暴自弃的故友,她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对抗身为Shadysider的宿命。
从屠杀发生前各自的刻薄,恶毒与堕落,到对抗邪恶时统一战线,反抗命运,出现了完整的人物弧光。
在末尾姐妹生死与共,仿佛宗教壁画般的凝固的死亡,震撼人心。
从第二部的中段开始,恐惧街系列才渐入佳境。
第三部形成闭环,一气呵成。
原来说了整整两部的女巫不是女巫,治安官才是真正的恶魔,Goode is evil. 这样说明白了也没啥,但影片通过前两部卖力地将女巫作恶的传说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做个比喻,如同招魂宇宙大结局,告诉我们驱魔夫妇才是始作俑者,而且逻辑严密通顺。
其实影片给出了很多暗示:为何女巫尸骨不在吊死她的树下,而被转移到偏远的树林?
大片大片的红色苔藓从何而来?
营地中Goode异乎寻常的保护欲是为何?
他又如何在腿被砍伤后还能逃脱幸存?
这样的草蛇灰线也不算粗糙。
镜头转到中世纪,终于揭示了“女巫诅咒”的成因。
这一段富有深刻的社会含义。
中世纪愚昧的人们,因恐惧或愤怒或欲望,高呼绞死女巫,各怀鬼胎,现代网络上千万人听风是雨,对一个人动用“私刑”,肆意审判,人心向背,历史不断重演。
这是对人类群体的叩问。
中世纪看来是罪恶的同性恋,如今合情合理甚至合法,那么如今看来罪恶的事情,是否在未来又将合理了?
人总是在追求个人自由与心之所向,这样的追求有时会超越时代的道德,而怎样的追求是超越的,怎样的追求是退步的?
如果同性恋可以被人接纳,那与魔鬼签订协议也能被接纳吗?
这其中的界限又在哪里呢?
这是对人类道德的叩问。
一部恐怖电影到达了这样的高度,非常不俗。
得知真相后,原来没有不幸或幸运,也没有宿命,有的只是人的欲壑难填,草菅人命。
如果从阶级的视角来看,这正是美国日益严峻的社会撕裂,贫富差距的具现。
欧美人民真该多读一读《共产党宣言》,原来世上真的有影片中描述的“献祭”,真的有十里不同天,真的有人和魔鬼做了交易,对只是“落后一步”的人敲骨吸髓。
谁先得到了那部恶魔的法典,谁就手握金钱权力。
最终电影给出了大团圆结局,可还是有双手拿走了那本书,现实中可从没有大团圆,甚至那本书没有一分一秒不在被使用,每一张纸都被日日夜夜地翻烂了。
这是恐怖电影吗?
这真是恐怖电影,让人发抖的那种。
女巫是女孩被人逼成的女巫,恶魔是人被欲望控制的恶魔。
女巫临死前的控诉与诅咒,如此恶毒咒怨的眼神,原来是金刚怒目——这是对“修罗”的完美诠释。
从黑暗与血腥中诞生的修罗啊,散尽了血肉骨髓,只为打倒真正的恶魔。
其实,神魔一念之间,还记得女孩被逼入绝境,也想着去求助恶魔获得力量吗?
而她发现是向来信任之人倒向恶魔,却又出离愤怒。
如果不是有Solomon捷足登先,因村民自作孽而诞生的女巫,必然会把村庄屠灭干净——这又比连环杀人好得到哪去呢?
这是人类无解的局限与狭隘,诶!
第三部整体节奏连贯,逻辑通畅,形成闭环,大结局是个跨越百年复仇成功的爽文。
结尾处的镜头,一片由红色苔藓形成的红毯上,两个女孩毫无顾虑地相拥相爱,给跨越百年的拉拉情画上了温情的句号。
只是电影留给我们的思考,远不止善恶对立,远大于Shadyside和Sunnyvale,值得一看。
这部系列电影是难得的精品,如果只看了第三部,有时间可以补一二当娱乐;而只看了一二,第三部必看!
难得有一个系列,需要通过两部电影的铺垫,才能完成第三部。
冗长与混乱,是让人看不下去前两部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你耐着性子看完前两部,再来看第三部,就会觉得整个设计是通顺的,格局是大的。
第一部典型美国血浆片,第二部让我联想到美恐1984的夏令营(但没有美恐看着紧张),第三部是揭开真相的温情电影(1666应该就是塞勒姆女巫事件吧?
),最后的乱杀甚至有些滑稽。
这个系列总体只能给四颗星…没有耐性的人是看不下去的。
看完第三部才觉得第一部和第二部分数给低了,三部曲应该是疫情以来最优秀的恶魔虐杀系列了,完全值得给8分。
第三部把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所有疑惑彻底串联了起来,采用让第一部的女主Deena(蒂娜)精神穿越的模式回到了1666年的萌城镇的Sarah Fier(莎拉菲尔)的身体里的方式,再现了当年发生的一切,彻底揭开了小镇隐藏了300多年的秘密。
莎拉菲尔就是小镇的一个普通的女孩,偷偷和蕾丝好友维持着爱恋的关系。
但是小镇上突然发生很多看似被诅咒的事情,人们开始怀疑是女巫作祟,莎拉菲尔和好友战战兢兢依然无法躲过恶意的揣测。
人们的恐惧和愤怒在牧师中邪杀害镇上12个孩子后彻底爆发,莎拉菲尔成为女巫的最大嫌疑。
在她躲藏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其实一切都是所罗门古德所谓。
所罗门古德本来是莎拉菲尔的相亲对象,但他生活很不如意,老婆孩子都死了,日子过的也每况愈下。
于是去林中踹开寡妇女巫的门,杀了寡妇还抢走了召唤恶魔的书,用书中咒语把整个萌城镇献给魔鬼来改变自己命运,按照约定他要定期把萌城镇的一个灵魂交给魔鬼,牧师就是第一个。
但莎拉菲尔还是被所罗门古德抓住交给了愤怒的镇民,在被吊死前,莎拉菲尔发誓即使死了也要揭破所罗门古德的恶行。
从此萌城镇就被笼罩在诅咒和厄运中,每隔几十年就有莫名其妙的人发狂杀人,而古德家族则过的风生水起,代代都能当上镇长警长。
每当有人想接近当年莎拉菲尔事件真相的时候,与古德家族达成交易的恶魔就会派出杀手来大开杀戒。
第二部里1978年的护士想解开诅咒之谜,结果就引发了头套斧头杀手的出现,只有Cindy Berman辛迪伯曼幸存,她一直不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活下来其实是喜欢她的古德家后裔尼克古德没有让魔鬼杀手追杀她。
第一部的蒂娜之所以能发现事情真相,是因为她的血恰好偶然流在在当年埋葬莎拉菲尔的地方,于是恶魔杀手开始不断追杀蒂娜。
蒂娜和伙伴们还有辛迪一起筹划杀死古德家的传人尼克古德并结束诅咒,虽然小有波折,但最终在诅咒开始之地借助莎拉菲尔的提示杀死了尼克。
最终真相直到第三部才终于大白,原来诅咒并非来自女巫莎拉菲尔,而是表面上正人君子模样的古德家族,莎拉菲尔不但是受害者,而且死后还试图帮助后来的人揭开事情真相。
三部曲的逻辑还是比较严谨,而且一部比一部引人入胜,越往后看越没有尿点,三部连看还是比较过瘾的。
1666年事件似乎有个小bug:本来持有恶魔之书的寡妇女巫面对所罗门古德毫无抵抗力,按理说她持有这么牛的书,怎么应该也是个魔鬼代言人级别的吧,所罗门古德是怎么知道这部书的魔法的?
他跟寡妇女巫是不是早就有一腿?
还有就是寡妇巫婆的书又是从哪来的呢?
为啥她不召唤魔鬼来改变一下自己的运势呢?
本篇本质为太长的短评……不 要 在 意 细 节召唤仪式很好看、石头刻得很漂亮。
就素有个问题,能不能别让大伙流鼻血了。
充满泪水的中场,解释了大量的伏笔,剖析了女巫的起源。
中世纪与90s复古的风格混搭。
同时完全理解了为什么这种略为古老的恐怖片形式却能收获三部曲里最高的分数,因为在世界观完整、故事完整的基础上,还恐怖片混搭热血青春片混搭运动/动作片…………最后一段百鬼夜行够猛的,紧张情绪竟然在这种略带恶搞和反类型片的场景里搭建起来了(但是互砍太过家家了,解决方法这么简单?
那鬼魂砍人的时候身上本来也会沾染血啊,走路的时候也会沾到啊!!
从来就没有什么女权男,姐妹的幸福要自己争取!
本片仍遵守了恐怖片里看起来最站在主角一边但又没有主角视角的必然是大王八蛋子的守则。
话说老x家五代单传,这都是福报。
女主实在是太坚强了……三部看下来是纯粹的女性电影,女人写女人拍女人演女人杀女人爱,女人是主角女人是反派。
系列非常好,拍成一整个2.5小时的其实最好
在周星驰的电影里面,曾经的有一段经典的对话:你已经是总舵主了,为什么还要反清复明呢?
反清复明真的很重要吗?
总舵主陈近南想了想,给出了一个随意而敷衍的答复,但发人深省:这只是一句口号。
污名化的女巫,被认为是恶魔的开路人,人们对它深恶痛绝,发现一个绞死一个,其实众人才是罪孽的推波助澜者,绞刑现场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世上本没有女巫,是众人愚昧的、被引导的意识制造了女巫,制造女巫的罪恶,制造了女巫的冤魂,而恶魔的目的达成后,众人反过来被恶魔诅咒,世代循环的付出财富和生命的代价。
我们古代'浸猪笼'行径和女巫的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众人站在道德制高点,搭建神圣的审判场,请来族长等德高望重的人做审判,事实的真相并不那么重要,但处死那个千夫所指的人是必须的,众人高喊着,为了村里的荣誉,为了家族的清白,我们要清理门户,不道德的行为必须得到正义的惩罚,然后像拉紧勒住女巫的脖子的绳索一样,向河中心推沉猪笼。
这样的闹剧真的是在惩罚作恶的人吗?
谁才是这场闹剧的受益人?
众人都是无辜的吗?
背后的受益人收获是什么?
是权利,或是金钱,或是维持个体、少数集团的利益延续,他们充分的应用了集体意识引导作用,众生愚昧需人引路,若引路人别有用心,会制造出什么样的冤假奇案来就都不足为奇了。
如果你是陈近南的部下,如果你是吊死女巫现场的村民,如果你是浸猪笼活动旁边观看的人,如果你是网络暴力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你也许会说,现在资讯这么发达,可接收的知识这么丰富,我们的眼界触角这么宽泛,我们这一代、下一代一定会觉醒的。
但你真的确信,你现在不是被愚弄的一员吗?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恐惧街3》。
片名Fear Street 3 / Fear Street Part 3: 1666 (2021),别名恐惧街3:1666 / 恐惧大街3:1666。
Netflix在今年7月2日、9日和16日,连续三周放出全新惊悚电影《恐惧街》三部曲。
三部曲改编自R·L·斯坦 (R.L.Stine)的《恐惧街》系列丛书。
本片是《恐惧街》三部曲最终章,萌城镇三百年前的历史终于得以还原,女巫莎拉·费尔诅咒的真相也浮出水面。
三部曲呈现低开高走的态势,第一部稀松平常,第二部略有起色,到第三部大放异彩,形成一个完美闭环,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三部电影总长度近6小时,一口气看下来十分爽快。
我想说的是,也只有Netflix,才有胆子一下子拍摄三部电影。
如果是传统片商,拍完第一部肯定要观望一下票房和口碑,否则不会接上续集。
《恐惧街》只上第一部的话,很大可能成了大家口中的低分烂片。
一下子将三部电影拍完整,才能实现1+1+1>3的效果,这才是Netflix的最大成功之处。
故事首先回到1666年,萌城镇当年还只是个小村落,当年生产力也很低下,村民们靠天吃饭,将精神寄托放在宗教信仰方面。
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现象时,他们就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替罪羊解决问题,而那个时候流行的审判女巫就成了最好的解决方式。
莎拉·费尔不管是不是女巫,小村落里的坏事一股脑都算到了她头上。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莎拉·费尔是不是女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够找到一个平息众人愤怒恐慌情绪的途径。
于是悲剧就此上演……
古德(Goode)这个姓氏就是当年萨勒姆女巫审判期间一个流行十分常见的家族姓氏。
小镇警长就是古德家族的后人,如果了解这段女巫黑暗历史,大家就会对这个角色产生警觉了。
第二部已经通过背景音乐给出提示,第三部终于揭开了古德警长真面目。
古德家族将萌城镇献祭给恶魔,每隔一段时间用鲜血喂养恶魔,换取古德家族在当地的权势,古德家住的森尼韦尔(Sunnyvalers)小镇也变得愈加繁荣。
原著小说作者R·L·斯坦在本片拍摄期间参观了片场。
毕竟拍到第三部了,终于用到原著小说里的反转情节了……
再说一些彩蛋。
1.片中提及了5150。
美国每个州都有一个代码用于代指精神不稳定人士,而且每个州的官方规定都不一样。
加州福利与机构法典第5150条《Disability Rights California》则是一个 各州比较通用的俚语,大家都能理解这个代号的含义。
2.在莎拉·费尔进入寡妇家翻书的那一段,莎拉·费尔翻开书,正好翻到印有塞菲罗斯(Sephiroth)的一页。
塞菲罗斯是卡巴拉(Kabbalah)的一部分,卡巴拉主义者相信,无论是经文、经历,还是事物运作方式,上帝都在以一种神秘方式进行,而且卡巴拉主义者认为可以通过神秘方式,获取真正的知识并和上帝取得亲密接触。
3.这个镜头几秒之后,莎拉·费尔又翻到下一页,上面印有恶魔巴弗灭(Baphomet)。
巴弗灭长着山羊头和人的身体,被认为一个恶魔,而且他的出现经常和撒旦等混为一谈。
目前已知巴弗灭的历史起源是始于圣殿骑士团,最早出现在1098年一名十字军战士的信中。
他在信中说到,经常听到敌人高喊“Baphometh”。
而清真寺被称作“布马里亚斯”(Bufmarias),Baphometh 更有可能是“穆罕默德”(Mohammed)的错误发音。
基督教用这个恶魔形象代指伊斯兰教,用于丑化异教徒的主神。
4.当莎拉·费尔被埋葬时,她的双腿交叉,就像“被绞死的男人”塔罗牌中的人物一样。
这张卡片代表着自我牺牲。
剧情中,莎拉·费尔为了拯救汉娜主动献身,让自己被绞死。
5.最终,莎拉·费尔成功干掉了尼克,并脱下了她的自制护甲。
这套护甲就是用胶带绑着一堆书籍,所有书都是《恐惧街》出版过的小说。
真相大白昭天下,完美闭环三部曲。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观影地址: https://znlove.net/index.php/vod/detail/id/16770.html 无论是小说或电影,《恐惧街》系列总少不了意外的转折,最新的三部曲电影也继承了这一点,然而最令人惊讶的剧情逆转,莫过于「女巫」莎拉. 费尔的真面目。
从首部曲《恐惧街 1》开始,莎拉的妖魔化形象便以耳语、诅咒或都市传说等形式,深植于每位镇民的心中。
没人知道她为何被称作女巫,却清楚她与小镇的悲惨历史有关。
莎拉的名讳被当成邪恶的形容词,以及镇民忍受现状的消极借口。
当一切不合理变成常态,真正的幕后黑手便堂而化之地巧取豪夺。
在完结篇《恐惧街 3》里,莎拉传达真相的方式,是让首部曲的主角蒂娜「阅读」自己的记忆。
这个设计使《恐惧街》有了头尾呼应的巧思,现代时空的人们在过去的记忆里饰演与自己对应的角色。
他们就像镜像,既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也象征历史的错误仍不断循环。
制造不死杀人魔的诅咒只是过去的负面遗产之一,偏见仍在看似开明的现代世界默默滋长,蒂娜与女友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不减当年。
而与莎拉处境相仿的蒂娜,也不免受积非成是的谣言所惑,将她视为亟需消灭的女巫。
(不过从戏外来看,像《恐惧街》这样从正面角度描写同志题材的作品,在恐怖片里可说相当难得)
莎拉留下的复杂迷团,让《恐惧街》三部曲有着层层套叠的迷人结构。
杀人事件的背后藏着女巫的诅咒,诅咒则牵涉到莎拉与小镇的恩怨,而所谓的恩怨,其实是为了打压异己而编造的丑闻。
莎拉既非着魔,也非含冤而死的复仇者,她只是对抗保守势力的一般人。
传统恐怖作品的女性如果不属于前两种角色,鲜少能获得扭转定局的强大力量。
但可喜的是,《恐惧街》三部曲并没有落入上述的模式。
莎拉将真相隐藏在女巫传说里,等待改变的契机在未来开花结果。
三百年后,她的不屈意志也终于传承给《恐惧街》的要角们。
蒂娜、二部曲《恐惧街 2》的主角博曼,以及莎拉等三人的力量都是个人特质的一部份。
三部曲里散落的线索,也透过她们的跨时空合作得以重组。
它不单是拼凑案件真相,更重新建构出莎拉的模样,将她从模糊不清的古老传说,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莎拉从谎言解放的当下,也象征着小镇,甚至整个社会,终于走出古老思维的牢笼。
这段不可思议的革命情感,使首部曲及完结篇的伏笔如齿轮般流畅地契合。
可惜的是,二部曲与整个系列的连贯性,就没有像三位女主角般合作无间。
二部曲的功能是误导观众对幕后黑手的认知,并说明博曼走出创伤的契机,让她与蒂娜并肩作战的结局更扣人心弦。
不过剧本在铺陈双线剧情时,却始终无法让两人的成长故事有对等的份量及重要性。
因此完结篇的焦点回到蒂娜身上时,博曼在全片的心路历程便显得有些虎头蛇尾,也让二部曲像是中途发生又戛然而止的偶然插曲。
《恐惧街》三部曲的另一个可惜之处,就是将片中的杀人魔军团描写得太像缺乏思考能力的打手,而忽略他们曾拥有的人性及意志。
尤其当完结篇揭晓他们被当成无辜祭品的事实后,这个剧情逆转更令人觉得唏嘘不已。
但即使真相大白,故事也只以滑稽的杀人魔互殴,与幕后黑手的死亡作收。
《恐惧街》让各类杀人魔齐聚一堂的安排可说满足恐怖迷对跨界混战的想象,然而它一味渲染杀人魔的嗜血残忍,却没有给每位反派独树一格的背景描写,即使反派角色再多,也不会有人多势众的威胁感。
编导从恐怖经典电影涉猎取材的诚意固然值得嘉许,不过他们也不该忘记,如果没有令人眼睛一亮的起源故事,这些反派明星并不会如此的长存人心。
当然,《恐惧街 3》仍是相当称职的完结篇,它对整个系列也有令人满意的加分效果。
除了头尾的流畅呼应,编导也藉由三个故事的多元风格,证明他们驾驭不同恐怖题材的能耐。
前两部曲姑且皆以砍杀电影为模仿对象,但突然转型成社会恐怖路线的完结篇,效果依然让人惊艳。
故事对封闭社会与巫术迷信的描写,多少令人想到《激情年代》(The Crucible) 或《女巫》的神采。
而幕后黑手的高级社区,竟然埋藏着远古巫术祭坛的安排,也不禁让观众忆起 1970 与 1980 年代嘲讽上流的恐怖喜剧。
值得一提的是,莎拉为保护女友而自愿承受指控的桥段,其实也可看做对霍桑的经典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 的另类致意。
从《恐惧街》的文学背景来看,这或许也是种传承吧。
第一个方向,萨拉发现独居男杀人夺书布阵后,被他一通说教,想想镇民不分青红皂白的追杀,豁然开朗:对啊,他们对我多好呢?
管他们去死!
现在重要的是救拉拉!
当即笑逐颜开,对独居男说:你说得对,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咱们现在做法,召唤恶魔救我的拉拉好不?
我们一起给你做恶魔新娘!
独居男很高兴的答应了,于是用恶魔之力蒙蔽所有人的眼睛,篡改所有人的记忆,让他们吊死个其他人以为是萨拉,从此他们仨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繁衍出了古德家族。
第二个方向:逃出恶魔镇向改编,女主一行人发现真相,到处逃跑求援,然后那个韦什么镇的居民暴露出真面目,把女主一行抓住杀了,此处采取东方列车谋杀案模式,几百镇民,一人捅一刀,边捅边忏悔:对不起,但是我不能放弃自己的产业!
对不起,但是我不能放弃自己的高薪!
对不起,但是我不能放弃自己的别墅!
……总之所有人都是古德家族交易的既得利益者,平时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安享荣华富贵,暴露关头,终于果断站队,灭口女主。
影片最后女主作为又一个“疯了”的荫城人屠杀弟弟、闺蜜、前代幸存者上头条,古德治安官获得荣誉奖章,韦市依旧繁荣和谐……这两个方向的改编我觉得简直棒极了!
我觉得如果照这么拍此片可以立升一星!
嘿嘿嘿……
三部片真的要一起看完,才能领略导演/编剧分三部拍的用心良苦。
实际上,每一部都出现的恐怖事件,对应着主角团一个解决方案,而第一部是让大家最无法接受的方案,也承担了最低的分数。
第一部引入了恐怖现象,突然袭来不问缘由遇人就杀的连环杀人,血浆横飞给人带来了恐慌的感觉。
这一部当主角团了解到可以让被追杀的人短暂死亡可以终止这场屠戮时,他们就去实施了。
这个方法就是一种逃避主义的想法,了却自己的生命去逃避现实中的恐怖,解脱了自己,却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
第二部引出了恐怖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悲剧。
这一部中,主角团以为是女巫身体的不完整带来了恐怖,于是企图将手骨归还于女巫,结果这条路线走不通。
恐怖现象并非来自同样是被压迫的女巫,所以这一方法毫无作用。
第三部直指恐怖现象的来源,是上层或当权者为了维持自身利益而去牺牲下层人,这一部也直截了当就去处理始作俑者,最后恐怖现象也消失了,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影片最后巫书被人拿走,指明悲剧还会循环发生。
综合下来看,恐怖街系列讲了主角和恐怖现象的对抗(他们确实很勇),制作者似乎在告诉大家,悲剧的来源是那些不惜牺牲群众而维护自身利益的当权者,逃避或者残害同阶层的人是没法解决问题的,当然打掉当权者也不过是悲剧循环的短暂停顿。
整个片也在批判毒品,对lgbt的迫害,连环杀人事件也是现实中经常出现的,社会的不公带来的悲剧一直在上演。
其实,到最后恐怖的成分已经基本没有了。 看到1666年的时候,心里只有无尽的唏嘘… 虽然说,我们可以借用宗教信仰啊,或者其他虚幻来帮助我们脱离现实生活,去“躺平”。但是,我们并不能寄希望于这些虚幻来解决现实问题啊!比如说,井水有毒,就去看看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说是谁投的毒;猪猪把自己的崽崽都吃了,那就看看是不是在养殖的过程中,那个环节出了疏漏。 一股脑地说,都是邪神降临惹得祸,我们要驱逐邪恶,这样好吗?虽然解决问题的明确了,但方向并不正确!不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那都是在扯淡! 是的,我知道电影中确实是有神秘力量的存在。而我上面那些,只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有感而发,所以,就当我在说胡话好了…
第三部结尾居然拍出了一定的史诗感,如果你觉得第一部soso第二部也没什么新意,但是三部结合不那么普通了,三部均分三星,但我更喜欢他们逐部递增的样子,下一盘大棋的时候往往要对第一部表示歉意,我在这儿补偿了,
片名叫第二部比第一部好看 第三部比第二部好看 真有你的网飞
我不怕恶魔,我怕的是胡乱指控我的邻居,我怕的是愿意吊死女儿的妈妈。他们想抓住女巫,我就变成女巫给他们看。太朋克了!谁能想到这个系列还能越挫越勇走上坡路。
反派警察死得太轻松,应该像养鬼吃人里面的被钩子撕碎的死法。
前世今生,于是格局突然上来了~ 为Up Up Down Down Left Right Left Right B A 和Carrie him加一颗星。。关于污名化的故事!!
诋毁男性,所有的坏事都是男性干的你们就舒服了是不是?
一口气看完,第三部解开了所有的谜底,畅快。血腥,恐怖气氛不足。
讲真最后能不能把那本书拿走烧掉???
三部曲一起看是个完整的故事。单个看只有第二部算是还行的恐怖片。三个年份层层递进最终揭秘。
无功无过,算是把整个故事圆了回来,虽然已经脱离原著,甚至只是借用了IP进行了后期创作,但至少故事线是完整的,只是这样一个故事真的太冗长了,甚至反复回忆反复举证占据好多篇幅,生怕观众忘了前一部的剧情脉络,其实内容量就是2小时可以搞定的那种,好在杀戮部分一样麻利,由诅咒以及世纪家族的恶魔传承引发三个时间线的故事轴,三部曲众角色甚至互有关联,所以剧本还算值得推敲,但也不乏一些逻辑空白和废话连篇,结尾合计干倒恶魔,解除诅咒其实看的云里雾里,不过大量的荧光粉饰和霓虹美学下的陷阱反杀很有意思,也算完好交出答卷。★★★
不行
将所有伏笔通通收束起来,在诅咒事件真相和怪物追杀机制揭晓的一刻,电影三部曲的完成度瞬间拉高了一个档次。另外,利用血液玩弄怪物追杀机制的手法挺好玩的,三部曲的剧情结构和怪物造型都在致敬上世纪的恐怖片,由于没有奶子扣掉一星,合计值得四星。
整体呈现出小儿科的感觉,日常政治正确,部分画面血腥但作为恐怖片其惊悚感又完全不合格,情节勉强圆满,台词和理念却一股孩子味,三部比较血腥的“儿童”电影?
女巫的起源
总算是追完了,还是不太喜欢,这一部基本上都不能算是slasher了吧,铺垫或者说前景提要太长了,最后主题落在了阶级和反歧视上,就也是很无趣。
三部曲属于渐入佳境的感觉,虽然诸多不足,不过最后一集洗脱“女巫”这千百年来的污名的主题升华,值得加一星鼓励。
???????
被豆瓣删短评了,豆瓣不让说,大家去看看就懂了。
三部下来,确实一部比一部略好,但仅仅只是略好,依旧和怪奇物语没法比。。。别人的流行文化元素整合是很一体的。。恐惧街的每一首摇滚乐都让我觉得很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