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青春的青春

Youth Without Youth,第三朵玫瑰(台),迷失青春,逆转年华,衰老的青春,L'homme sans âge

主演:蒂姆·罗斯,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布鲁诺·冈茨,安德烈·赫尼克,马塞尔·尤勒斯,阿德里安·平泰亚,小弗洛林·皮尔斯齐,米尔恰·阿尔布列斯库,德拉戈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语言:英语,梵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年份:2007

《没有青春的青春》剧照

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2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3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4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5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6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3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4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5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6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7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8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9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20

《没有青春的青春》剧情介绍

没有青春的青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罗马尼亚神学家伊利亚德的同名小说。1938年,年逾七十的哲学教授多米尼克•马泰(蒂姆•罗斯 Tim Roth 饰)本打算自杀,却被闪电突然击中。严重烧伤的多米尼克得到了罗马尼亚医生斯坦库里斯库教授(布鲁诺•岗茨 Bruno Ganz 饰)的救治,痊愈后,多米尼克竟发现自己返老还童,并分裂出另外人格。不仅如此,多米尼克还具有梦中学习、透视、意念移物等特异功能。为了躲避纳粹医生鲁道夫(安德烈•汉尼克André Hennicke 饰)的追踪,多米尼克化名辗转于瑞士、罗马尼亚、马耳他、印度等地,直到二战结束。六十年代,某次登山时多米尼克遇见一名叫做维拉尼卡的女子(亚历山德拉•玛利亚•拉拉 Alexandra Maria Lara 饰),与他年轻时的未婚妻劳拉一模一样。维拉尼卡及朋友山中遇险,被多米尼克救治后便拥有了梦中追溯语言起始的能力,却因此加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奇迹缔造者第四季橘子蜂蜜八年星际迷航:皮卡德第三季缉妖法海传血缘兄弟龙屡阁2:神之夜十五岁:学校4我爱男保姆其他人芭蕾复仇曲献给天堂的比赛女子监狱第一季数码宝贝大冒险20周年纪念故事爱情与友谊飞天窑女支离破碎天元突破红莲螺岩肥田喜事钢琴之森第二季天才计划镇魂街第一季姐妹宅门恩怨疑惑ICHU偶像进行曲王者天下第五季适婚女郎巾帼枭雄之悬崖热血忠魂之独行侍卫

《没有青春的青春》长篇影评

 1 ) 这只是一个假说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这篇早就该写好的影评意外的搁置了,现在地震的救灾工作还在展开,可是在已经过去的七十多个小时中,通过照片所目睹的所有,扭曲的肢体,坍塌的楼宇,绝望的恸哭,群体的露宿,等等惨象,让我对生命极其意义有了新的感触,结合未竟的影评,简单说两句。

   同样是一次意外的灾祸,相对于四川灾民而言,这个名叫多米尼克。

马泰的老人幸运的太多,不但生命毫无损害,而且惊人的返老还童,拥有了超人的智慧和能力,渡过了一段“没有青春的青春”。

导演科波拉用科幻的技巧,在没有任何准备,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开始了叙述,从这点说,本片既然不是科幻片,那么就不能像普通科幻片那样拥有一个比较美好的结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本片以悲剧结尾,并以悲剧气氛贯穿影片,奠定了本片从哲学层面探讨人生极其意义的基本主题。

   人,有没有可能拥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这是本片一上来就开始讨论的问题,科波拉先是做了肯定的假设,对多米尼克。

马泰在遭遇雷击之后的冗长叙述都是对此命题的直接论证,直到影片最后才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超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每个人都迫切想拥有的,年轻的马泰热衷于对人类语言源头的探索,但这一课题是马泰用十辈子都不能完成的,影片中马泰的老师说:“这个年轻人确实很聪明,但是……”,省略号的部分毋庸赘言,研究这样的课题是不切实际的。

年轻的马泰却执迷不悟,乐此不疲,为此而失去的心爱的女人,孤独终老,一事无成,悲痛的意识到“我是一个失败者”。

一个老人不是静待生命的自然终结,而是准备服毒自杀,这样的事实不能不为之惋惜。

   这个时候,拥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的需要便应运而生,是科波拉的假设救了他,让他重新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肉体,以及超人的智慧和能力,使他巧妙的躲过纳粹搜捕,在梦中学会了多国语言,重获了爱情,差一点就完成了毕生的夙愿,这些喜剧因素给本片制造了令人欣喜的观赏性。

遗憾的是,这种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和由人体本能所产生的爱情、受社会因素和历史条件制约的稳固个性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本片的悲剧气氛的来源,并在影片后期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一矛盾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人格的分裂,影片中叫双重人格。

一个人突然的拥有了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对于原始的受社会历史因素制约的基本人格来说,是无法承担的,如果能真正融为一体,那么这个据说来自未来的人类必然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社会格格不入,如果不借助基本人格的身份和功能,超人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因之必然会产生双重人格。

双重人格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一个人拥有两重以上相互独立,相互对立的性格特征。

但影片里男主角马泰的双重人格却并非相互独立,相互对立,其第二重人格是作为马泰的基本人格的守护者、升华者出现的,不妨先称其为超人人格。

两者亲密无间,共同生存。

马泰的基本人格在超人人格的帮助下,制造了多次匪夷所思的神秘事件,如此和谐的双重人格让人一度心生艳羡。

   问题是马泰的超人人格太过理性,他纵然拥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能知生前身后事,但对于爱情——这一由基本人格自然生发的产物却束手无策,马泰在爱人垂垂老去的关键时刻没有听从超人人格的建议而放弃了人类语言源头的研究,这一事件使双重人格开始分裂并将情感重新带回影片开始时的悲观绝望之中,也导致了马泰与超人人格的彻底决裂,影片结尾处的庄周梦蝶的引用是马泰对失去超人人格之后的惯性反应,马泰最终返回了普通人类的生老病死的必然循环。

至此,整个关于“人类能不能拥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的论题有了答案,没有可能。

   人类对超人或者超然的追求深刻反映在科学和各种宗教哲学中,科波拉先是否定了用极端的科学手段改变人体机能,而后重点引用了印度佛教(实际上是藏传密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来举例,因为这两种哲学都宣扬人是可以通过修为来达到超人(佛陀)或者超然物外的境界,但众所周知,这两种哲学只能给人以精神层面的升华,有修为的高僧当然不能包治百病,超然世外的南朝隐士还是被后人铭记了姓名。

科波拉知道这些,所以佛教在片中被当作探寻原始语言的途径,而老庄哲学只能用一句“人生如梦,唯有道”和庄周梦蝶的故事来寻求心灵上的解脱。

   科波拉用科学、佛教和老庄哲学为例解释了人不能成为超人的原因,但具有总结性的来自哲学层面的原因科波拉没有明说,从影片比较注重写实和历史再现(不断出现的报纸头版)的风格来看,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在马克思那里,马克思主义论述了人是社会动物,人不能脱离开现实的经济社会基础而独立发展,这一唯物论观点不免让人悲观,但却是正确的。

  写到这又让我想起今年以来降临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各种天灾人祸,人祸尚可讨论,可频发的天灾实在让国人委屈,于是抗灾的同时,也不免有些风水、星相之类的预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不能说这些都是妖言惑众,至少表达了很多人在不可预知的灾难面前的一种必要的获知,即使对象是风水、星相等比科学、哲学等更不可靠的东西。

这种获知是无法阻挡的,对于未知的现象,人们总想知道原因,马克思主义太唯物、太现实,太悲观,人们反倒不容易接受,而宗教、哲学及其他学说反倒更便于接受和传播。

一味的把非共言论都和谐掉,我想也不是矛盾论所要求的吧。

   人能不能成为神,答案是否定的,但佛教和老庄却给了我们追求这一境界的可能性。

伸手摘星,不可能成功,却不会弄脏你的手。

真理也许只有一个,但不能否认其他思想存在合理性,我想这也是科波拉运用如此繁杂的元素打造这么一个假说的原因吧。

 2 ) 就让导演玩一把吧

有无数个大主题:双重性格、返老还童、转世托灵、意念力、语言起源……这个拍摄了《教父》的大导演Coppola胃口真大。

有些情节在我看来有些搞笑,但也觉得如果真能这样多好啊,可能那就是人类最单纯的欲望。

知识获取,手一扫就能知道书中的内容,看到那个图书管理员的吃惊表情了吗?

看到那个希腊来的东方学家对多米尼克的赞叹了吗?

看着还挺爽的,是吧,哎知识表达,夜晚在没有灯光的房间里,他奋笔疾书各种语言、各种算式,他对着录音机,忘我的说着,流淌出人类的终极智慧,是吗;发明了一种语言,认为到了未来,比如2010年人类的智能通过计算机能读懂他的记录,我安静的听着这种新语言。

生存,靠什么赚钱?

导演给了个很有戏剧性的预料之中的答案,赌钱!

呵呵,大把大把的钱,好像只是运气好。

”全部兑现“。

真好。

靠什么保护自己,又是一个惊人的答案”意念控制“。

你看他靠着医生的帮助有了id、逃到了瑞士,;靠着一个士兵的帮忙才上了火车;可是还是逃不脱女特工的追踪,以及怪医生的魔爪。

好像女特工也在帮他了,替他挡了一枪,但是最终他自己却轻松的通过意念让怪医生的枪口对准了他自己。

二战结束是因为多米尼克把这个怪医生给干掉了?

在那么多”传奇“之后,什么是主人公存在的意义,他的知识是为了什么?

“追寻人类语言的起源”,并立著传世,是导演给多米尼克的使命。

从梵语、埃及语、巴比伦语追溯到苏美尔语;从纳伽巴德之女到二元性中观派哲学;从月称祖师到湿婆神;从佛教到转世轮回,从哲学到周庄梦蝶。

将古典哲学、佛教、古代语言等等猎奇元素通通摸了一遍,当多米尼克念叨一句中文的古文的时候,当最后以”庄周梦蝶“结尾的时候,我只能说,我的莫名更加剧了一层。

返老还童、意念力、通灵,人类的三个大谜团都在这部片子里了。

最终也没有看到多米尼克倾注心血的著作的任何一点皮毛,再加上他的研究不过是用过人的天赋来直接获取,似乎根本看不到他所追求的这个目标的执着性、障碍性。

而他最终的几近完成似乎也只是通过遭遇并获得了一个女人的异秉来完成。

实在看不出一种不懈追求和过程。

于是,不觉得珍贵,也不觉得意义重大。

似乎只是一个虚晃的名号,况且有多少人真的懂得”语言的起源“对于人类整体文明的重要性,为什么不是研究别的什么?

只是导演为了炫技,还是因为古代语言的表现更适合镜头?

和劳拉一摸一样的维罗妮卡的出现,包括最后留下了一个孩子,整个结局是“爱”战胜一切了,是吗?

战胜了以上所有所有的宏大主题了!

可以说导演构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只是本身并没有那么震慑人心、圆满有说服力。

很多人把这个故事和“浮士德”去相比,于是把歌德的这本著作翻了出来,恣意的yy真的有点像,但是悲剧性和说服力这一层差了很多。

又看了别人的一些解读。

有两个意项,一个是”梦“,一个是”玫瑰“。

梦:“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 ——尼采 整个故事可以被解读为一个人在去世前想象另一种人生的故事。

那些倒置的镜头,包括最后在咖啡馆的时光穿梭,都让”梦“的环境被构建起来。

最初,他只求一死。

被电击中以后,他在一部分意义上已经死亡。

伊利亚德的小说中,玫瑰与双重自我紧密相连。

它象征了人们不敢置信的另一重现实。

玫瑰:伊利亚德的小说中,玫瑰与双重自我紧密相连。

它象征了人们不敢置信的另一重现实。

玫瑰是另一重现实存在的证明。

前两朵玫瑰证明了另一重自我,那个更洞悉、更调皮的坏坏的多米尼克。

如果整个是一场梦,那么最后雪地里的死亡是真实,那么片尾的第三支玫瑰证明了那些梦也其实是一种存在的现实。

 3 ) 一眼万年

拥有一件破衣服代表了你的贫穷拥有一堆并不能让人变得富有 相反 只让人显得n倍的贫穷很多东西 多反而是少知识是这样经典的圆周理论 知道的越多 意识到的未知也就越多记忆是这样私藏的越多 觉得自己把握住的就越少感情是这样情到浓时情转薄 时间也是这样永生又怎样呢不过是拉长了所有的痛苦从小白兔的反胃变成了长颈鹿的呕吐(????)有一段matei的自述i do not doubt that the material will be preserved. Otherwise, my life would be no meaning.似乎所有人都想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证明寻找一个"到此一游"的印记他的寄托曾经是想语言的起源 生命的源头结果 在情人的面前再大的理想都瞬间瓦解不知道为什么最终爱情永远会是最终的赢家也许这才是人们可以把握得住的也许是因为人类在历史的长河里显得太过渺小 于是愿意相信 美好的瞬间有战胜永恒的可能也许 只是导演瞥了眼生命这样幽深不见底的黑洞话题觉得自己铁定参悟不了于是转而爱情这个简单又讨巧的主题也或许 这是真的 在情人的世界里面 一眼即是万年

 4 ) 人生如梦

盛佳蓝光标注。

讲述关于梦境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那真实的梦境,真实到可以让人反过来怀疑现实。

可是谁又能说梦境中的事物不是真实存在,不是可触可感的呢?

那样一来,梦境里的自我就是第二个可以感知的自我,两个自我,无论性格如何迥异,都深深地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感知,互相梦见对方。

本片剧情讲述年近70岁的多米尼克回首自己一事无成的一生:无法完成唯一的著作,没有伴侣,孤独终老。

抱着对人生的深切遗憾,行将朽木的他决定在复活节这天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自杀。

而老天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一道闪电有如神谕般赐给他崭新的生命,给他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多米尼克脱胎换骨为40岁左右健康的身体,生命的时钟在他身上拨回并停止了,多米尼克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他未完的事业,去了却他未了的遗憾。

如果仅仅是这样,就太简单了,他还得到了更多的东西,他大脑的活动能力得到大大加强,在梦中多米尼克也能高速学习吸收知识,前面一生所研究的各国语言在梦中被逐一被掌握,他的自我意识愈发强大,在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都向着更加深入的纵深发展,在向两个方向越走越远时,多米尼克的意识分裂成了两个独立的人格,理性人格显得严谨冷酷,他能够准确把握现状,精确分析数据通古晓今甚至预测未来;感性人格能敏锐的感知周遭和表达丰富的感情,而且在个人能力凌驾人类之上时任坚持作一个普通的学者,继续研究“起源”这一庞大课题,它所涉及的语言起源、人类意识的产生,甚至时间本身的问题都是多米尼克倾尽一生要追寻的奥义。

正如劳拉所说,多米尼克对意识的探索让他的精神如同抽离现实社会,其他人很难了解他和进入他的世界。

理性多米尼克如同感性多米尼克的守护天使,时刻围绕他提醒他,以精神或实体的形式与这个身陷现实世界的感性多米尼克交流。

早在医院的时候,多米尼克就显示出了他梦的预见性和真实性,出院时他说昨天在梦中见过来接他的车,而这成为了现实;在被像实验动物一样作了全身检查后,多米尼克说如果他将春梦和现实混淆了,那他的生活一定比他想象中精彩,他自己也分不清那场梦是否真实发生过。

所以,理性的多米尼克应该是感性多米尼克的梦中人,是一个多出来的新的自我,而这个多米尼克也具有真实性,如所谓的四维逻辑理论,四种可能性:不变是真理、变化是真理、不变和变化都是真理、不变和变化都不是真理。

娇艳的玫瑰,一朵给现实中的感性多米尼克,一朵给梦中的理性多米尼克。

凭借超强的意志力,多米尼克有了超人的阅读能力和记忆力,了解了人类难以获得的知识,拥有他都不能理解的力量;他能够隔空窥探他人的思想意识,如他为维朗尼卡解梦;控制他人意志,如让德国医生饮枪自尽;改变现实事物,如凭空出现的玫瑰;还有长生不老的躯体。

总之,多米尼克成为一个将人类一切可能的能力都放到最大的特殊的人——人类的精邃。

他纵向探索人类意识的根源和去向,并以其超人的智慧预测了未来的核战,人类悲剧性的末日,他以自创的语言直接给2010年留言,希望通过自己提供的资料解除人类的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人类的历史,也许那就像击中多米尼克的那道闪电一样给人类一次重生的机会。

而从理性多米尼克的角度看,人类必将经历一次毁灭才能完成向更高级的生命形式的进化,即电子脉冲导致具有无限潜能的新人类诞生,当然,进化的代价就是人类和人类知识的毁灭,没有永生不灭的种族,人类的路终会走到尽头,回归于零。

怀着对人类的无限眷恋,多米尼克不惜抛弃自己的理性意识部分,将镜子打碎。

理性多米尼克这一论调是宗教哲学关于宿命、关于因果循环的观点,其实细看影片,就会发现其中暗藏机关,片中多次提到注定和梦,宿命的陷阱环环相扣、贯穿始终:多米尼克即使在超能力的帮助下也没能完成自己毕生的著作,哪怕只差最后一章,亦是没能窥见秘密的谜底;他注定会失去维朗尼卡,要么离开要么看着维死去,就像失去劳拉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否因为透过维知晓了人类不可能知道的信息就必须以生命为代价偿还,完成因果循环?

感情与知识真的就是一个单选题,得此必失彼吗?

不得而知。

多米尼克也没有活到100岁,还差一个多月就满100岁,又是一个不圆满。

在多出来的几十年生命中走了很远很远,了解了深不可测的知识,做了常人办不到的事,但是,他始终没能知晓他想知道的人类语言起源的秘密,没人陪伴孤独一生,走再远都如转回原点,在老天给予他选择的能力后,依然没有改变这结局,选与不选没有绝对的区别,偶然与必然互为因果,未完成的还是未完成,遗憾的更为遗憾。

多米尼克曾在自杀前夜走到选择咖啡馆,经过30年,在外面兜了一大圈的他疲惫地回到选择咖啡馆,这里似乎也暗示回到原点的多米尼克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一步,上天赐给他的这一步有如蓝柯一梦,精彩绝伦,但这一步仍然是迈向终点的一步,不能改变结局。

他说这好像庄周梦蝶,梦会醒,在他年轻的梦中没有他的老朋友,如老友所说:当多米尼克有了意识,当他醒来时,他会径直走到选择咖啡馆,也许这是他潜意识中选择的归属地。

在咖啡馆见到老友意味着他将在那个和他们同时代的老朽的多米尼克的意识中醒来,于是年轻的梦中的事都被这个近百岁的老人忘记,只是冥冥中知道还有那么多困扰着他的问题,最后仍充满遗憾地倒在雪地上。

而另一种可能性是:年轻的多米尼克在他选择的咖啡馆这个归属地作了一个老朽死去的梦,在梦中回到原点,他见到了38年的老友,老友们都不知后来发生的事,而他自己的梦具有真实性,瞬间梦中老朽的他成为现实,忘记了年轻时的知识与记忆,脑筋迟钝,牙齿也掉光,咖啡馆服务生的话也证实了当时并没出现他的老友,老迈而无超强精神力的他无力再从衰老的梦中醒来,不甘地死在雪地中。

第三朵玫瑰,献给做梦的或是被梦到的老多米尼克。

人生如梦唯有道。

维朗尼卡的经历则是另一首插曲,很像东方宗教所说的灵魂转换、灵魂附体。

14世纪的印度中观教教徒洛佩尼出现在维朗尼卡身上,也许同样经历暴雨闪电和都困在一个洞口极其相似的山洞为洛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远在不同时空的洛在维的身体中醒来,而维的精神则暂时处于休眠状态,对洛支配身体时所发生的事毫不之情。

以佛教轮回的观点看,也有可能洛是维的前世,所以她们在精神上产生了联系。

东方学家朱塞佩也提到发生在维朗尼卡身上的事有如梦一场,维梦见自己是洛佩尼,而这个洛佩尼是曾经真实存在的,她生活的时间、空间乃至她本人都是有据可考的,这是一个回朔历史的梦;又或许是洛佩尼困在山洞里的时候梦见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见到多米尼克和很多说其他语言的人,当她被这些人带回到印度的山洞时猛然醒悟,醒来的洛必定猜到自己将被永远埋在这个洞中化为枯骨,这是一个预见的梦。

此后,维朗尼卡的身体打开大门,各种古老的灵魂(暂且称死去的人的意识为灵魂)在维的身体中进进出出,来到维朗尼卡身体里的灵魂似乎都停留在自己生前的某个记忆阶段,不知道自己已死,这就更符合梦的说法。

各种意识在维朗尼卡体内造成维的大脑超负荷运转,严重虚耗,不同年龄意识主体的转换令维的大脑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年龄,维加速老去。

这是多米尼克不愿让她付出的代价,于是用放弃著作离开维朗尼卡来换回维的青春。

几年后,也许是十年后,多米尼克与维朗尼卡在火车站的相遇给我们留下无数疑问和悬念。

首先,那是维朗尼卡吗?

她与多米尼克迎面相遇却没有相认,而且她说法语;如果她是维朗尼卡,那个十岁左右的男孩会是多米尼克的孩子吗?

没有答案。

多米尼克的意识真的消失了吗?

相对的那个梦境只不过是老多米尼克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

他年轻时一心向学,忘记了身边的人。

老的时候,学问没有做成,反倒是要孤独终老。

梦境中的返老还童是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多米尼克到底会把那第三多玫瑰放在哪里?

是家庭,还是事业?

这是我们很愿意去猜的一个问题,他会不会又开始了另一个梦,或者在另一个时空从梦中醒来?

科波拉带大家作了个连环梦。

本片绝对是部让人不能不看第二遍的电影。

 5 ) 没有青春的青春

虽然被雷劈这个戏码无论是小说还是各种电视剧都用到雷的不行的剧情。

但是呢,这个转折的很好,只能说,太棒了这部电影,是周末早上9点多开始观看,然后连续2小时看完的结局嘛,我觉得很可惜,但,更多的是感动吧,男主有跟自己有关的生命的孩子延续下去了而劳拉,恢复了自己的青春。

恩恩,对了,青春,为什么这部影片的名称是叫做 没有青春的 青春。

现在写着写着就想到,原来,男主都那么大年纪了,就算是恢复了年轻的身体外貌,但,他的心理年龄依旧是那么大的年纪,并且,他一辈子的执着因为这年轻的身体和外貌,发挥的更加极致,两个人格,也依旧是第一个他创造出来的,所以我自己觉得,他在录劳拉讲越来越古老的语言的时候,其实一个人格在兴奋,一个人格在犹豫的,虽然那个犹豫,都比不上两个人格的执着和其中一个的诱惑。

哈哈影片中的信息含量超多的,轮回、前世、返老还童、基因、骨骼、量子、人格.....好咩,我还想说,女主演的也超赞好咩!!!!!!

在讲那些语言的时候,肢体动作超赞,拍他们两个站在海岸的大石头边的时候,那一刻,觉得,他们会一直走下去,当然,这是我的期待,不过,或许他们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幸福的在一起呢 o(* ̄▽ ̄*)o。

假如可以,我也愿意过一次,当然,其实我现在正在过从老年的状态,越活越年轻,越活会越回到小时候的初始状态,然后,再慢慢的成长,变年轻,变年老.....

 6 ) 没有青春的青春

由于经济原因,大多数涉及宗教题材的电影都是以基督教为背景,其实佛教和其它东方宗教可发掘的东西远比基督教要多。

本作女主角维罗妮卡意识错位,得到了宝生空行母的记忆和思想(或者说被附体),片中又提到了月称菩萨和湿婆,杂合印度教与佛教的元素,赚足了人们的好奇心。

可惜维罗妮卡逃脱不掉成为主人公写书素材的命运,又神奇地进入更原始的语言状态。

如果在女主人公身上找出男主角被雷击之后神起变化的更深层原因和意义就更好了。

 7 ) 没有青春,只剩背影

《本杰明·巴顿奇事》也有一个返老还童的故事,也有爱情、美景跟时代变迁。

但与本杰明·巴顿的生来奇症不同,科波拉在改编罗马尼亚神学家伊利亚德的同名小说《没有青春的青春》中塑造的多米尼克·马泰教授是真正的返老还童。

这位痴迷于语言起源及时间概念的高材生因嫌时间不够,放弃了青春与爱情一心治学,年逾七十依然没能完成自己的研究,茕茕一生郁郁寡欢,复活节时带着一包毒药跑到罗马尼亚首府布加勒斯特准备了此残生,没曾想却在赴死途中被闪电击中,全身烧伤,入院救治。

这一击不要紧,却使多米尼克·马泰重返青春:新牙新发新身躯,更重要的,是神秘超能力。

返老还童的多米尼克得到了睡梦中学习语言的能力,不仅如此,一本书晃过眼前他便能尽知个中内容,简直一日如十年。

他还能意念移物、心想事成。

他相信自己是人的“变种”,是未来世界的新人。

除了无尽的青春与时间外,电击还击出了多米尼克的另一个人格,一个更冷酷、理智、目的化的镜像。

两个多米尼克常常对话,类如:“双重人格。

总是随时回答我想到的任何问题,就像个真正的守护天使。

”“嗯,这么想正确又有用。

”“还有其他吗?

”“多着呢。

”“比如?

”“除了天使跟守护天使,还有掌权阶级:大天使、炽天使、普智天使,与我们部分融合的过渡生物,意识与无意识的过渡……”“嗯,当然。

”“还有自然与人之间,人与神,理智与情感,阴与阳,暗与明,物质与精神……”“那么又回到我以前热衷的课题了,宗教哲学?

”“对。

对你来说,总会回到那上去。

”多米尼克的镜像告诉他世上万物没有偶然,也就是说,正因为多米尼克执着于寻找语言的起源与时间的真相,他才被“选中”返老还童,拥有神乎所以的学习研究能力,并遇到一个与曾经未婚妻劳拉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子,维拉尼卡,在睡梦中帮助他一点点接近语言的起始。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的流逝对多米尼克来说成为了幻象,却加倍展示到维拉尼卡身上,让她迅速衰老。

这时候的多米尼克再次面临知识与爱情的取舍,要么牺牲爱情寻求知识,要么放弃知识,保存爱情的回忆——这像不像《浮士德》?

但《没有青春的青春》并非执着于研究人类进化的历史,它要说的更是未来。

1968年年近百岁的却青春焕发的多米尼克和他的镜像一同回到了他的故乡,罗马尼亚的皮亚特拉-尼亚姆茨。

理性的镜像责备多米尼克本我的感性,说因此他才未能完成哪怕一本著作,是个彻底的失败者。

多米尼克的本我试图以核武器对人类的毁灭威力来斥责镜像的目的唯一论,并打破镜子毁灭了自己的“守护天使”。

这样的安排明确否认了人的未来,或者说一切以远景为目标的人生手段。

那么不可避免的,人生意义的中心便回到了过程本身,于是多米尼克回到了影片起点1938年的Café Select。

那么多米尼克在1938年与1968年之间所经历的一切,究竟是什么?

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的,是梦境。

多米尼克两次引用庄子梦蝶的典故来强调梦境与现实的相互转换性,而这,正是时间的虚幻所在。

实际上更进一步的,人又是什么?

是一种物理组成还是回忆的总和?

如果人能够保存记忆,是否便等于永葆青春?

如果记忆便是人的真正自我,那么梦境呢?

我们在梦境中所经历的一切:形体、场景、色彩、气味,那栩栩如生的一切,在醒后的时间里与其他的记忆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又有谁能说,梦是假的,人生才是真的?

影片中最为神秘的一个细节是1968年Café Select中年轻的多米尼克向1938年的旧友解释自己来自未来,随后突然衰老,记忆衰退,最终死于1968年的故乡。

在这个片段中,甩掉镜像的多米尼克本我依然深知二战、原子弹、氢弹的真实性,就好象维拉尼卡能够看到多米尼克的镜像实体一样,“真实”是个相对的概念,同样的还有多米尼克的返老还童及时间怪圈,既真实存在又是掩盖更深层真相的一个扭曲的幻象——影片开始如水波一样的怀表机械细节和倒转的指针已对整部电影进行了的影像总结。

生与死,固体与液体,时间与永恒——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在1931年的画作《记忆的永恒》中就准确无误的传达了潜意识以意识为基准但超越意识的流体形态。

那么,通过《没有青春的青春》,化身多米尼克·马泰的科波拉究竟要表达什么?

我相信不会是语言的源起,也不仅仅是粉碎时间的流逝为人生存在的真实形态篆刻注脚。

那么,在这个神秘、玄幻、光影流离不可思议的故事中,我们从科波拉那里得到了什么?

玫瑰,当然是那三朵玫瑰。

两朵给生,一朵给死。

然后转身离去。

青春散场,时光将尽,唯有离开时最后一个背影,才终于跨越自然与人,人与神,理智与情感,阴与阳,暗与明,物质与精神,时间与空间,尽言万象于无形。

 8 ) 这是一部我的电影

不论是从看电影的机遇,还是电影里的任何SIGN。

这部片子都是讲的我。

首先,我也是1月8日;其次,影片多米尼克的第一个年龄出现在26岁,而我25岁,26岁时我将正在读研;然后,影片中的几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也我的一模一样;并且,在多米尼克与女人在海边时,我当时的预感是“这个女人是他梦境创造的一个整理与学习的工具”,而当女人衰老时,我的进一步感知"当女人死去,男人即完成他的过程,他也会死"PS:我是不可知论者;最后,阐述几点:1、多重人格的统一的使得人走向完美的过程;2、当人看透时对未来有可预见性;3、人的尽头即是完成生命的意义

 9 ) 存在与虚无之间的梦游——解析《没有青春的青春》

理解《没有青春的青春》的关键线索,包含在一句话,两次闪电和三朵玫瑰里。

存在与虚无之间的梦游——关于《没有青春的青春》的主旨和哲学的解构文=空语因明 《没有青春的青春》犹如梦话般,在经历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交融,在意义的存在与虚无之间旋转。

它如同一幅超现实主义绘画,看起来似乎难以理解,实际上却是直观要素的组合或错位。

它和存在主义(大部分)相似,都有故弄玄虚之嫌疑,但经过适当诠释之后,那些玄虚实际上相当直白。

接下来,我自以为可以对该影片作出适当诠释,避免过度诠释,避免东拉西扯,或者用不怎么靠谱的口号来说:回到影片本身。

我觉得,若回到这个影片本身来看,虽然本片的叙事并不算完好,但它的主旨和脉络还是相当清晰和一致的,并非它看起来的那么发散和含糊。

当然也会有含糊的地方,比如影片中玫瑰的意义,然而也会有明确的领会。

一,题解:人生如梦,唯有道 《没有青春的青春》的主题很明确,是用汉字写出来的:人生如梦,唯有道。

这可能对于不懂汉字的观众而言,就属于本片的故弄玄虚之处了,但对于懂汉字的观众而言,它的意思相当直白。

本片的主角就徘徊在梦与道之间,进行选择,完成自我。

天朝古典思想里的“道”,大致相当于欧洲古典思想里的“逻各斯”。

这样“人生如梦,唯有道”就可以转换为“生存如梦,唯有逻各斯”。

逻各斯的粗略宽泛原义是“言语”,而对这个词的具体粗略理解是“概念”。

那么,所谓“没有青春的青春”实际上就是概念式“青春”。

它之所以“没有青春”是因为作为概念的青春是脱离时间的,不会幼稚,也不会衰老。

除了在概念中,现实中并不存在永恒的青春,除非发生奇迹。

《没有青春的青春》就发生了这样的奇迹:男主角在奇迹中获得了“没有青春的青春”——道化的青春,概念(逻各斯)化的青春。

在这个奇迹之前,男主角本来耗费了青春和人生都在探求逻各斯-言语的起源,但以失败告终——遭遇意义的虚无。

拥有了现实的逻各斯化青春后,男主角可以完成自己探求逻各斯-言语起源的目标——或者说他完成了生活意义从虚无到存在的转变。

本片里的宗教-哲学立场实际上很简单,无非就是:道教(老庄)+佛教-中观派(天朝称之为空宗)+(叔本华)-尼采+存在主义。

它们是一个系列,而且都是“大众哲学”所熟悉的内容。

再简化这个系列,它相当于:虚无主义+存在主义。

本来,存在和虚无的意思并不限于人的生活,存在的意思大致相当于有,虚无大致是无。

对于存在主义(生存主义)的玄虚而言,存在或虚无都是和生存及其意义相联的,因此,“存在与虚无”在这样的语境下就是“生存的有意义与无意义”。

在人带着自我意识去思考这种问题的意义上,存在与虚无就关联到了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非我。

而这些对立所获得的内容在时间中。

时间是什么?

本片里所用的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而是存在(生存)主义意义上的时间。

本片中,在男主角对言语起源-逻各斯起源的研究中,时间是一个概念,一个言语-逻各斯的符号;在科研狂人门罗对男主角的反问中,时间“表达了人类生存状况的最强烈的意义不明确状态”。

这是典型的生存主义的时间:时间是自我生活的有意义和无意义-这种意义和那种意义之间含糊不清的状态——被过去和未来所烦扰,以及自我对这种状态的意识和无意识——被记忆和期望所纠缠。

如果有人要说生存主义所说的时间根本不是时间,那么也可能是合理的,但它就乐意用这样名不符其实的词汇。

对于本片而言,当男主角因为奇迹获得了道化的青春之后,却没有摆脱生存的焦虑(自我生存的时间性),而是成为一个失去原本身份的流亡者;为了摆脱焦虑,代表他的意义的著作和感情都要被抛弃,最后凄凉地死在雪中——完成他的时间-生存,回归虚无。

本片从虚无开始,到虚无结束。

这是道化的循环,而不是时间性的循环。

影片最后,男主角在故乡的咖啡馆似乎回到了1938年,在那个咖啡馆里,男主角意识到自己像梦游那样看到了以前的同事,他讲起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这是梦游式的回归,不是说男主角最终真的死在了1938年。

他死的时候,携带的身份证件可以证明:上面写的是他修改了的身份,出生日期是1938年。

旅馆给咖啡馆打的电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对于存在于时间中的主角而言,经历了奇迹,拥有了超人的洞察力,却仍然摆脱不了在时间中消磨。

他的人生-生存时间,似乎确实如同梦境,意义若有似无=若存在似虚无。

男主角意识到“庄周梦蝶”的故事,也是在回应时间。

他打破青春,放弃奇迹,回到时间中,完成衰老,直到死亡=意识的虚无状态。

“没有青春的青春”,无论对于道-逻各斯,还是对于生存-时间而言,都是如此。

生存-时间的青春不是永恒的,而道-逻各斯的青春也是虚妄的。

道-逻各斯,从虚无到存在,再回到虚无。

存在如此,恰如梦境。

《没有青春的青春》通过两次闪电奇迹,演绎了道-梦境的这种周期。

似乎很多观众都忽视了这两次闪电对于本片叙事的标志性意义。

第一次闪电发生在男主角身上,促成了他经历从虚无到存在的转变;第二次闪电发生在女主角身上,促成了男主角经历从存在到虚无的回复。

道-梦境的时间性交融就在这两段往复的经历中演绎,而其中涉及的宗教-哲学思想,则是对这种演绎的注释。

二,从虚无到存在

【略】三,从存在到虚无

【略】四,玫瑰的意义 第一朵玫瑰在(生存着的)自我手中,第二朵玫瑰在自我面前,第三朵玫瑰在(死去的)自我手中。

玫瑰的象征意义,就这样澄明若揭。

简化点说,第一朵玫瑰象征自我-把握,第二朵玫瑰象征你-爱,第三朵玫瑰象征时间完结-死亡。

第三朵玫瑰要放在那里呢?

时间中的自我-存在,不会知道它的位置,除非直面虚无。

玫瑰是虚无的身体,是存在的残骸,是虚无与存在之间的朦胧。

 10 ) 没有青春的青春?

(准备看)等待了9个月 终于在p2p上下到这个电影 关于一个70多岁的语言学家被雷劈后还童的经历 他研究语言起源和人类认知(和圣经中提到的有关)该片重视对东方文化宗教语言的研究 显然对轮回很感兴趣 但是最终可能还是回归到西方宗教体系中去 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信仰没什么差别 8过老美在这方面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现在看到一半)感受到一个学者首先要有足够的寿命和状态 能活90多应该差不多 男主人公多米尼克被电击后就从70岁还童到35岁 其次 要有过人的阅读能力 多米尼克因电击获得了超人的阅读力晋升为智人 再次 要有第一手的资料 多米尼克研究语言起源遇到了另一个被电击的人维多妮卡 她不仅有多米尼克年轻时情人的面庞还因电击轮回了古老的佛教徒鲁皮尼的灵魂 时不时给托米尼克还魂些埃及语、梵语、巴比伦语的第一手资料(1:45:33一半多一点)维多妮卡在不断的还魂中为多米尼克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资料 但是她在越来越接近人类“母语”的过程中飞速老去 而研究者多米尼克仍旧保持着灵魂的兴奋(我觉得用这个来鼓励研究人员很好) 逐渐两个主人公靠近了“Youth Without Youth”的主题 Youth已经不是能够看得见的东西(ending) 学者总归是孤独的 所以编剧自然加载了双重人格的部分来填补孤独时的空白 表现为无穷尽的自我对话内省 这种情结在美国十分畅销 当人格中的某一个获得绝对胜利的时候学者就获得了解脱 死掉了这个结尾让我很无语 太高深的东西难收场是可以理解的

《没有青春的青春》短评

迷幻 梦 潜意识

10分钟前
  • Vicky R
  • 推荐

玄学电影。哲学碎片。

14分钟前
  • 寸言土
  • 推荐

纳粹时期的狂想。

16分钟前
  • Sodayui
  • 还行

略嫌牵强的庄周梦蝶。

19分钟前
  • Δεερ
  • 还行

看罢此片,久久不能言语,感觉像饮用了一桶光怪陆离的咖喱可乐拌啤酒。我上次看这么不伦不类的电影还是上次,能看出导演试图让真实与奇幻并存,以一个游荡的“异人”乃至“永恒之人”的视角切入二十世纪的沉重历史,再探讨一遍自我、爱情、哲学、宗教、人类起源,大杂烩元素、大杂烩故事、大杂烩质感、最后什么都没炒好。对红玫瑰意象的使用,仿佛试图强行给应试作文点题的我。故事转折极其生硬,角色的动机根本不能深究。最后,虽然纳粹绝对不是好人,但也请尊重历史,没有必要侮辱他们的智商。

23分钟前
  • 献给无瑕的
  • 很差

生命的空虚与真实

28分钟前
  • 避开目光
  • 力荐

我突然想,庄周梦的,到底,是什么。

33分钟前
  • Unicorn.潜.
  • 力荐

雷劈物语

35分钟前
  • benlovingmusic
  • 推荐

虽然只看懂部分,却已是惊叹连连,喜欢这种博大的感觉。大气。。。

40分钟前
  • smileeyes
  • 力荐

太杂了 导演想表达?

41分钟前
  • E
  • 较差

很漂亮的色彩,但是看不懂

44分钟前
  • 不知所吟
  • 推荐

醒来以后,我的梦才刚刚开始,就像周庄与蝴蝶。存在与虚无重叠在一起。是否所有的master至暮年都会重拾一种童心。

49分钟前
  • 小岩菽
  • 还行

开头觉得不错,但渐渐地剧情发展不知道是逻辑太过超前,逻辑让人有点受不了

54分钟前
  • 小贝壳
  • 较差

太深奥,没懂~

58分钟前
  • 还行

chaotic...

1小时前
  • 茜茜
  • 还行

越看越看不懂

1小时前
  • YoyoRan
  • 较差

返老还童的梦

1小时前
  • Sunny
  • 较差

其实没看懂

1小时前
  • 悠幽灵
  • 推荐

囊括了太多的东西,值得思考的电影

1小时前
  • jianmengdao
  • 推荐

当女主角越来越满嘴鸟语时,就越来越顶不顺科波拉了

1小时前
  • 锦瑟无端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