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影评#《恶之教典》由4集日剧和电影组成,估计有续集。
讲述男主由华尔街回到日本当普通教师的故事。
他表面上是完美的高帅富,深得女生欢迎,可光辉形象背后却是个变态的杀人狂。
属于重口味影片,为达暴力效果其中逻辑可忽略,重点是最后的杀戮。
片中伊藤英明人见人爱,但我更喜欢吹越满那份阴险,学生演员很一般。
这样的题目大概会挨骂,但是总觉得和我有一样看法的不会只有我一个。
看电影版之前,应该先看看电视剧版的。
因为电视剧版是电影版的铺垫——即莲实杀人之前是做过详细的调查,而且每次调查是有渠道的。
估计大家都只看了电影版,OK,我们来专心分析电影版。
1、遗传因素:在电影版的最开头,显示一个裸睡的小男孩,伴随着音乐声起床,拿着刀经过父母房间时,镜头是类似他父母的角色在争论是否是自己的孩子做了错事,在电影的后半段交代了其实是莲实杀了自己的父母,还冷静的报警,免除了自己的嫌疑。
同时,在后半段,也交代了莲实的父母的职业:父亲开有一个小有名气诊所(莲实诊所)。
莲实的父亲比较理智的分析了自己儿子作案的可能,但是莲实的母亲却一再帮莲实开脱。
这样的场景几乎和莲实老师在杀人后的反应极为类似:一个人格细致谨慎的消灭证据,伪造现场;另一个人格安慰他。
而由于父亲职业的特殊性,莲实对于小动物或者人类没有特别的感觉。
他对杀人和性没有拒绝——表明他一直遵从自己的本能,换句话说,对他而言杀人和性,是一样的东西,所以就解释了他为什么坚信自己无责任,而且很轻松。
造成他双重人格的,一方面是由于父母性格差异太大,特别是父亲很可能也是有双重性格——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精神类疾病也可以遗传。
这就提醒诸位,结婚前对方有没有钱不重要(杀人犯还有可能是投行的呢),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2、团队合作:莲实在准备大开杀戒之前,自言自语的说两句:和则立,分则垮。
这是他还没有教给学生的,那么那些学生是不是自己领悟到了呢?
首先,报警活动小组活动成功,有一人活着报警 了。
其二,最后两个生还者明显也团结合作了。
反观其他的人:单独躲藏的全部被杀。
3、怀疑态度:莲实一直装作好人样,但是还是引起一些人的怀疑,虽然最先怀疑他的两位都被杀害,但是回顾他们被杀前,还是发现,他们并没完全的怀疑,或者不愿意相信自己怀疑的正确性,所以表现迟疑 就被杀了。
至于后面的大屠杀,更是如此,楼顶一群被当活人靶的同学(发现女同学比较多,说明女性更加容易凭直觉办事),到死还有的说:对不起。
因为是自己做错事,让老师不高兴了,不愿意相信老师是杀人犯。
相反,那些在屠杀中怀疑老师的,先是避免了当活人靶,后有能保护自己的。
4、等待别人的救援和抱怨别人是没有用的:屠杀过程中,躲在防火墙后面的那群人,因为忘记解开绳子而互相埋怨,只是拖延了自救的时间。
而其他等待救援,还有很多相信会等到救援所以不采取任何行动,所以被杀的。
PS.本人一直在想,反正横竖都是死,为什么同学们不团结起来,一起抵抗莲实?
莲实的枪无法连续发射,而且常常需要换子弹,这些时间的间隙,为什么不把他枪夺下来,虽然他身体比较壮,但是难以相信他可以一个人抗衡20个学生,而那天学生明显不止20个。
除去报警的,剩下的人完全可以这么做。
可惜,大家都贪生怕死,所以成这样了。
5、要理智的爱情。
报警的同学因为和心上人约好要去活动室见面,结果为了见面,不仅这对恋人成了亡命鸳鸯,还连累了同学。
这件事情说明:言出必行必然是一种值得尊敬的忍道,但是也要审时度势随机而变。
否则,就有些愚蠢了。
报警的同学如果不是单独一个人贸然进去,而是多叫一些人,哪怕是他同学们的家长,都不会枉死的。
以上是一些感想。
下面,我想分析下奥丁神和莲实的关系。
莲实是否真的相信有奥丁神呢?
依据:1、莲实住处的乌鸦,被莲实起名,认为是在为奥丁神搜集信息;2、莲实在最后说是脑子里有人命令他去杀2年4班,那个人是神。
3、莲实杀死了一只乌鸦;4、莲实在最后,看幸存女生的时候,发现幸存女生的一只眼睛,变成了乌鸦的眼睛,而且他叫拿女生:摩尼,要那女生像奥丁神问好,;5、莲实在杀人时,发现自己的抢会具现化出一只有血有肉的眼睛。
结合上面的论据,我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子的:莲实脑子里的确相信有奥丁神的存在,因而,他看到两只乌鸦,是他自己脑子幻想出来的。
他本人也为杀人而有些苦恼——这一来可以解释他为什么杀了自己的杀人同伴,并说自己杀人不是为了快乐,二来可以解释他会梦见自己被美国驱逐和杀害,三来可以解释他为什么要杀乌鸦。
他杀的的确是一只真实的乌鸦。
但此时的他,已经决定放弃“思考”(两只乌鸦,一只代表思考,一只代表记忆),所以他脑子里的乌鸦,也只剩一只记忆了。
放弃“思考”的莲实,就成了杀人魔,完全听命于内心深处另一个声音了。
我们逐渐发现,莲实对于人体、血肉没有任何感觉,因此看到具现化出的“眼睛”时,觉得很正常,这更加证明,莲实儿时(初2前)一直对人体不陌生——这就符合了他父亲的 职业。
而且,莲实对于感情,也毫无感觉,这也符合他父亲的工作需要。
所以,我推断,莲实儿时生活的比较孤独,周围很多标本或者见过很多死者。
因为一般的信仰无法满足他,所以,只投身于记载不明的神话传说,周围没有朋友,唯一的爱好是解剖和神话故事。
由于儿时的情感缺失,所以他最终选择补偿自己,通过和孩子接触,来弥补缺失的青少年时期。
这就解释了,他为什么选择当初中老师——否则他完全可以继续杀成年人(哈佛毕业又MBA 交个大学应该也不难)。
莲实的两个人格,原本彼此认同——因此,同意杀父母和伤自己,后来逐渐有矛盾 ——反复退学转学,杀死一只乌鸦,意味着个人格的妥协。
所以,之后的莲实,表现的犹如疯子,那其实是目前占有这个是身体的人格。
当莲实杀戮结束后说:恭喜同学们毕业,其实是恭喜他自己毕业——他不再需要弥补青少年这段时光了。
因为这多半年,他已经都体验过了。
所以那个青少年缺失的主人格毕业了。
结论: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关爱孩子的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同时,不要迷信权威。
没有理由的杀戮,完全的自私,无辜的命已无法生还,不管他曾经是好人还是坏人。
可是,那些学生竟然只生还2个,所有人都被玩弄于莲实的猎枪之中,死于恐惧、虚假的信任、混乱的人群、无组织不科学的逃生方式等。
看完心情很差,有些害怕,有些无奈,有些绝望。
他们面带微笑残忍的杀人-有些人生来就是不完整的人。
科学有办法做点什么补救或杜绝预防吗?
同理心竟然那么重要。
但其实同理心是可以用科学方式培养的。
人活着越来越不能自私了,多懂一点,有时也可以救命。
感觉很不安全的世界的样子。
我就不明白三池崇史怎么想到把一身正气的伊藤来演绎这个终极变态杀手的?
难道是为了证明人性的两面极端性?
或者是说光明灿烂的社会制度背后隐藏着阴暗的背面?
好吧,导演的目的达到了,也只有日本人敢拍这种极端性的电影,中国你让郭富城这样的帅哥去演变态看看有没有可能?
有时候真的很不明白日本人的心理,也许就和菊与刀一样,反应了日本人表面恭谨礼让,内心变态疯狂的两面性吧?
恶之教典,看完了。
这个名字听着就很有野心啊。
那段电波和好歹我也是要去东京大学真是体现出了日本人特有的中二与不怕尴尬…12年的电影…aed现在也没在中国普及吧。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情其实就像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移情和反移情,这是有问题的,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老师拥有那么大的权力,是不是应该尽一些责任?
(指的是天台亲吻的道德问题)三个了,你们学校的老师都是什么东西…这个像歌剧一样的曲子还挺有意思的。
怎么特么到中间开始一句字幕一句没字幕啊,这字幕咋做的…(发现和早上看的不是一个版本,我的问题…这个是118分钟「疑似播放器问题,应该都是129分钟,虽然字幕不一样但是画面应该是一样的,因为这个版本视频速度和进度条速度不一样,比如看到第30分钟,往回调1分钟却会变成第32分钟,同时内容也是32分钟的内容,而如果一直不回调,到最后一分钟时视频还会继续播很久,此时如果倒退一分钟会变成第114分钟,不是第一次遇见,但真的觉得够诡异的」,早上看的是129分钟,回去找了早上的版本把缺字幕还坚持看的十几分钟重看一遍。
)先杀再吊这场戏还挺棒的,构图也很漂亮,莲实与尸体的头刚开始重叠在一起。
道具太糙了,这玩意高温?
只热皮肤不热地板?
还是和学生缠一块的,他往后退的时候一点没碰到这高温棒?
他额头被烫连个痕迹都没有…看中间和外国人那段重口味场面时正在吃饭,属实难以下咽了几次…整个片子没有很看进去…你看人家这碎玻璃就比中邪真是多了(虽然中邪没钱…不过该说还得说嘛,之前加热棒的道具不好得骂,碎玻璃做得好也得夸。
)我就说天台第二个被杀女眼熟,原来是夜以继日里整容那个。
还看到演职员表有驾驶我的车的女主,没认出来演的是哪个…草,我就说为什么我之前记得什么昆汀,松重丰,西田敏行都在这片子里却压根没出现,那是寿喜烧那部片子的演职员表啊,怎么记成这了…校园屠杀戏拍的也太牛逼了…前一半一直觉得看不进去,但这里很投入。
对比理工学院,大象,这种现实拍法,还是对比美国精神病人,王牌特工,都能看出这场戏为什么牛逼。
那种属于暴力的华丽的戏谑感被拍的淋漓尽致,而前面的各种超现实元素也恰如其分点缀在了这里。
双管霰弹枪,用的多么不现实,又慢,声音又大,又射不远,但这恰恰增加了暴力的仪式感,血腥与羔羊的待宰,就在换弹之间,而且虽然缺点多,但霰弹枪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枪枪命中了,这种杀戮连击的快感被这个道具给合理化了。
讲的就是性本恶,讲的就是互害,就是互相推卸,就是怯懦。
老师,我要去念东大啊!
啊?
to die?
哈哈哈哈,我很不人道的笑疯了…真正有痛感的两场戏,应该是摔骨折和自杀。
最后结尾三个扣子,aed,渡鸦,magnificent,但就像大逃杀一样留了两个人,没有追击者那种一黑到底的狠劲…4.5分。
慢热,小火转大火。
在人的世界里边,我们谈人性,那么在猛兽的世界里,我们谈什么呢?
而红颜秀影今天想要推荐的是一部拍摄于2012年的日本电影,《恶之教典》,该片就带我们进入了一个蛮荒的现代社会。
CULT界的“草间弥生“——三池崇史,总是在血浆包裹中带着一丝童趣和调皮,流行的电子音乐,面无表情地杀戮,花样百出的惨死,都是这位恶趣味导演的拿手好戏。
在《恶之教典》里,高中英文老师莲实圣司,总是被班上女生亲切的叫他:莲实实!
哈佛毕业的莲实实,不知道为什么就来了这所本地的私立高中。
不管怎么样,莲实是一个同事和同学都可以托付的老师,同事无法解决的学生问题交给他,学生有所困惑的问题也来求助他。
最近,就遇到了好几个棘手的问题,首先,测验成绩出现大规模作弊的情况,其次,班里受欢迎的性格女生美弥,貌似被体育老师柴原骚扰,还有可爱女生梨奈的父亲,总是来学校投诉自家女儿被校园暴力。
而另一边,总是觊觎他才华的钓井老师,向喜爱制造混乱的学生圭介透露了莲实过往的一段经历。
校园里到处充斥着要毁灭前的躁动和压抑,总是猛抽烟来学校找存在感的梨奈的父亲,继续作弊、期待搞一点大新闻的圭介,在卫生课上调戏生物老师的一郎,被柴原胁迫进退维谷的美弥,担心圭介烦躁不安的莲花,和久米老师偷情的雅彦。
在这群欲望横流的人类面前,莲实干净地一丝不染,他似乎没有欲望,没有恐惧,他总是在自己郊外那栋破败的房子周围健身、跑步、被乌鸦吵醒,那两只分别叫福金和雾尼的黑色乌鸦,终于有一天被莲实电死了一只,莲实的计划也就不动声色地开始了。
他先是帮美弥解决了柴原老师的骚扰,获得了美弥信任,又用美弥提供的密码混进了班级论坛,散播谣言,然后他利落地解决掉了建立班级讨论区的男学生。
接着,梨奈家门口的一整排偷换了汽油的塑料瓶,被梨奈父亲点燃,将自己烧灭,而正在调查他的钓井,被他吊死在地铁上,圭介也被轻松地解决掉。
游戏结束了,但美弥却发现了他的秘密,他在天台解决掉了美弥,又被尾随的校工发现,他一鼓作气掐断了校工的脖子,短暂思索后,他得出结论:美弥的死可以说成自杀,但校工的死却无法解释清楚了他叹口气,那就全部杀掉吧,另一场游戏开始。
久米老师那双手工鞋成了开端,当有学生还在侥幸莲实老师会帮助自己的时候,另一些人已经看到了真相:只有自己救自己!
莲实的大肆杀戮是对所有扭曲欲望的毁灭,没有那些可恶的人,也就没了欲望和互相伤害。
在莲实十五岁的时候,他曾经也这么干了一次,谋害老师被发现后,他冷静地上楼结果了怯弱的父亲和盲目的母亲,父母就是他的原罪,他们把他生下来,他有着天生的性格缺陷和放纵漠视的教育环境,这让他有了充分的机会用更大的罪恶去掩盖人们细微的邪念。
母亲即便在老师被儿子残害后,依然不可承认儿子的不正常,只是一心想着如何让儿子不受惩戒,后来,莲实去了美国,遇到了和他一样有杀戮癖好的友人,可友人却对杀戮毫无敬畏之心,被莲实结果了生命,随后莲实想在罪恶的王国大干一番,却被狡猾的头目看清了他嗜血的面目,将其赶回了日本。
在这里,面对一群如小白兔脆弱单纯的学生老师,他更加的收放自如,不费吹灰之力就利用了美弥,略施小计就要挟了久米老师,对付手无缚鸡之力的圭介更是毫无悬念。
莲实的一场场游戏,就似撒旦之手,毫无怜悯之心,结果只是刚好需要你去死,他与美国前友人的激情杀人不同,他对杀戮有着严肃的掌控和清晰的逻辑,而最大的讽刺恰恰是被众人奉为最会处理人际关系的莲实最拿手的沟通方式就是:让你离开这个世界!
聒噪的梨奈父亲,爱捣乱的圭介,死缠不休的钓井,偷窥成癖的美弥,他结束他们生命的,同时也结束了他们的恶
莲实这种有先天缺陷的人,是无法看到人性的,更无法理解人与人的感情是复杂且充沛的,正如久米老师明明不信任莲实,却为了雅彦赶回了学校,翔原本脱离了魔掌,为了里美又重新返回,惊吓过度的怜花,始终心心念着圭介的生死。
那匆匆一瞥的人性也是深红血浆中的唯一光亮,这些东西在莲实眼里就如同乌鸦的羽毛般,微不足道,他想要乌鸦不再惊扰自己,就会电死乌鸦,绝不去绞尽脑汁用别的方式赶走乌鸦,让乌鸦闭嘴就可以了,又何必在乎乌鸦因何闭嘴,乌鸦的羽毛又有何用?
切斯特顿的短篇小说《断剑的标志》曾有这样一句:“假如那儿没有树林,他就会制造树林。
假如他想藏起一片枯叶,那么他就会制造一座枯树林。
“莲实的抉择也等同这个道理,一开始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曾经杀人的真相,或者解决手头的麻烦,杀了圭介、钓井和一郎,到美弥的无心之举,捅破了莲实的伪装,一切如决堤般一发不可收拾,要用更多混乱的证据去掩盖真实的证据。
明明是受害者的每一个人,也在无形之中为莲实的计划顺利进行添砖加瓦,如果不是柴原骚扰美弥,美弥就不会把对莲实的暗恋迅速转换成痴爱,也无法到最后莲实为了掩藏证据杀人灭口,如不是久米老师和学生雅彦暗通款曲,就不会引发莲实诱使久米到学校当了替罪羊,如果翔没有为了丽梅返回学校也就不会双双惨死。
只有钓井似乎和他们有些不一样,谋害妻子的钓井因为嗅到了莲实和他身上一样的气息,才导致自己的死亡,然而,他们其实又是一样的,他们都因为自己的或脆弱、或贪念、或善意、或痴情,让莲实的杀人计划顺遂不止,没有同理心的情感缺失者利用了人的情感,钻了一个空子,原著的深意被三池崇史的漫不经心解构后,真的是有点意思 END -往期文章回顾91届奥斯卡,颁奖礼上的平衡术!
改编史蒂芬·金小说《尸体》,伴我同行的青春记忆!
赛博朋克下的“阿丽塔”,末日思辨,谁才是真正的人类!
人心似花芯,脆弱又娇贵!
又一部沙雕日剧,猛男变萌妹,大叔组女团!
那些个相信莲实老师而来到顶楼被他一网打尽的那些我就不说了,这些本来就是笨学生,都跟杀鸡似得被他一个个干掉,本来就没反抗能力的,只会乱叫求饶,毛用啊。
唯一有战斗力的是那个神箭手,可惜了,为了个女人,本来都逃出去了啊。
哪怕你存心要救人,在暗处等机会,他箭术那么准,完全可以秒杀bt老师的。
要批评的是那些被所谓高材生其实是个笨蛋领导的躲在路障房间里面的那群学生,在非常明确老师就是坏人,这么多人想不出个办法?
明显坏老师顺着绳子爬上来了,不会那个长棒子子类的东东捅一下他不就完蛋了。
面对双发猎枪,最简单的办法,是类似防暴盾这样的东东,当然学校不是新疆,到处有防暴盾的,但是可以有替换物,用课桌,学校里面最多的,目测他们做路障用的就是那种课桌,长的两个学生一起拿,短的单人课桌,一人拿起了,做盾牌冲到他面前,双发散弹枪换子弹不要太慢哦,品着被他打两枪,冲到面前他还有什么花头。
当然不指望这些学生能有什么牺牲精神,其实只要有一两个人能自我牺牲,老早干掉他了。
他们会死的这么惨,首先没有合适的领导。
那个书呆子明显是不似乎做领导的,只会读书,领导力,反应能力都不够,其他学生又那么笨,这里就没个那种平时是刺头的但是很能团结人的坏学生,那种人厉害,反应快。
也许神箭手可以,但是他单枪匹马,被莲实白白干掉了。
还有那两个幸存者,男的倒是灵机一动救了自己和mm的命,但是面对坏老师还需要大喊大叫,还需要找什么录音证据,两个大活人,活生生的目击者2名,虎口逃生,这还不够指证杀人犯?
还需要录音这种间接证据?
那录音只能是间接证据,跟两个目击证人相比算个P。
两个活生生的,直接目击杀人过程的目击者,而且是两个诶,一个律师还能巧舌如簧说是他痛恨老师啊,说谎啊,眼花啊什么的一堆理由,两个人异口同声的同时目击杀人,这样强力的证据,哪怕是碰到辛普森案子的超级律师团,哪怕检察官水平再烂,这样的证据面前还需要什么其他证据吗?
再次重申,作为一个考过司法考试的法律工作者,明确表示,录音带这种证据的证明效力怎么也没法跟一个直接目击者相比,遑论2个了。
日本法律很严谨的,难道还相信录音不愿意相信两个目击者?
还有,哪怕他人都杀的干干净净了,杀这么多人能不留下一点点线索?
假设事情按照莲实预想的发展,学生都给他杀光光,没目击者,难道日本警察都是傻子?
被嫁祸的老师把学生杀干净了,对身强力壮,被设定成好人的,最会保护学生的莲实老师,他不杀,绑起来,其他学生杀的干干净净,没杀死的还补枪。
完了自杀,偏偏放过莲实不杀?
为什么?
难道是好基友?
根本说不通,肯定会怀疑莲实的。
正片看了两遍,第一遍是略看的,第二遍比较完整。
序章四集完整看了一遍。
我想,如果完整看完序章和正片,加一些逻辑推理,整个故事还是比较完满的(忽略部分情节逻辑上的严密性)。
莲实先森是个同理心障碍的人,简单来说,别的“人”想什么和蟑螂、老鼠、乌鸦、桌子、柜子、椅子想啥对他来说是一样的,他根本体会不了,感受不到。
所以杀人对他来说,和杀死蟑螂、老鼠、乌鸦,劈了桌子、柜子、椅子是一样的,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莲实先森杀人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个原因:1 碍着他的人。
比如梨奈的爸爸,美国杀人狂同伴;2 知道/可能知道他秘密的人。
这是比较主要的原因,例子太多不举了;3 “要掩盖一具尸体,必须堆起一座尸山”(这其中包括他要嫁祸的人)大多数熊孩子都属于这种情况。
至于四班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根本就是附带的原因。
审问圭介时也说了,后面问有没有同伴知道莲实的秘密才是“最主要的事”。
还有很多想法,不知道从何说起,欢迎留言讨论。
最后,这片子五颗星,有两颗给的是伊藤小明——演技大赞,形象帅爆,身材让人口水哗哗的。
他演的片子每次都让我有“这货是伊藤英明,这货又不是伊藤英明”的感觉,正派反派都信手拈来,从十年前的夜叉开始就这样了。
不知道他的性格是不是本身就是个两面人。
Odin,北欧神系,爱瑟神族的主神,司胜利、诗歌、智慧和死亡,因众神大多出于他,又被称为“众神之父”,双肩栖息二鸦,分别为“思维”和“记忆”,养有二狼,分别为“贪欲”和“暴食”,人们贡献而来的肉全来喂狼。
为将智慧带给众神甘愿自失一眼,曾受倒吊之苦,各方面看来都是人类的恩人。
微服私访人间时,若带来战争,便带鹰盔;若带来和平,则身披黑斗篷。
莲实对神话的信仰使他对欧丁神身怀恐惧和敬仰,这也是他试图杀死经常栖息在他家附近的电线杆上的乌鸦的原因,而最终逃脱的一男一女在他眼中成为了乌鸦的化身,甚至是欧丁神本人(因为欧丁神为带来智慧甘失一目,而侥幸逃生的乌鸦以及最终逃脱的女学生都以双目一盲一清的形象出现),身披黑斗篷将他捉拿在案带来和平。
莲实和乌鸦的关系是片中比较隐喻的部分,莲实曾杀死一只乌鸦,即他杀死了“思维”和“记忆”中的一个;而两名学生在假借逃生通道诈死时将身上的衣服脱下,应该并非因为片中的衣物上绣有人名或学号,而是两个人衣物的完整,在逃生时不会未被枪打中而溅到逃生通道的布上血渍(脱脱穿穿的真不嫌麻烦,这个设定完全是为了二人后来能披上黑斗篷做铺垫),所以莲实瞄准开枪后看到坠落的男女便认定已经将所有人杀死,这便是思维的疏漏。
也就是说莲实之前杀死的是自己的“思维”,且他使用的枪不断变成美国被他杀死的变态同伴也证明一直折磨并引导他所思所行的是“记忆”。
按照他的记忆闪回,在美国的变态同伴会将人眼放在口中慢慢咀嚼,屠夫的打扮很有可能象征这个美国同伴以食人肉为餐,那么他所代表的就是“暴食”;代表“贪欲”的则是莲实身边所有接触的人类和社会,两匹“狼”都得到了人类的“供养”。
身处美国时其变态同伴为享受杀人的乐趣而肆意杀人、在银行工作却因为不得不隐瞒真相并且被威胁不得再到美国、之前那所高中杀人原因不得而知,而在现在这所学校所看到的的相信是很多学校的诟病,胡搅蛮缠的学生家长、同性恋、性骚扰、恃强凌弱、学生作弊等不堪入目且刻意被忽视的现象再一次刺痛了莲实,他的行为可以说是极端的法西斯式的“净化”,凭借过人的冷静和智慧使他按照自己的方式除去所有深陷罪恶中的人们。
莲实必死无疑,至于最后和莲实欢好的女学生竟然没死,而侥幸逃脱的女学生惊恐的说“他已经开始了下一场游戏”,我认为这可能代表着差点摔死的女学生已经怀了莲实的孩子,这个孩子将在被仇恨和恐惧的社会中成长成另一个“莲实”,努力的在外表成为一个上下级都需要的好形象,而内心世界的封闭则不为任何人所知。
前岛雅彦和男老师的爱情波折重重,以性之名冠以纯情,因不被容忍而扭曲悲观。
男老师的家中男偶被囚禁在桌子上,脑袋被关在笼子里;而前岛雅彦的画中男孩从笼子里逃脱出来,却失去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本片以讲述校园黑色内幕和残忍的手段使其与《告白》齐名,《告白》巧妙的结构精彩纷呈的人物内心世界剖析以及环环相扣的紧凑剧情使得它可以成为一部完美的经典,其中诸多蕴藏着黑暗美学的画面如同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歌永久凝固为镜头教学题材。
而《恶之教典》传承了三池崇史的恶趣味和重口味,以莲实的回忆为一条线、莲实的现实为一条线、发现真相的师生行为为一条线互相交织欲盖弥彰的讲述了一个简单的反社会人格的故事,在视觉暴力之后将莲实的过去和未来以及其隐秘的方式交代给观者,甚至匆匆忙忙的破案结尾,着实可恶不已。
我想,导演在前半段给后面的杀戮铺路时内心也许十分憋屈,因为从莲实开的第一枪起,后半段在《MACKTHEKNIFE》伴奏下完全回归兽性,社会的扭曲和教育的失败让莲实成为了十恶不赦的强盗麦基,为着所谓的正义不断斗争着,微笑着说,“我们根本没有责任”。
扶起阿姆斯特朗的塑像便是其心理对文明执念之深的最好证据。
本该是全片最浪漫的一瞬间莲实最喜欢的单词,magnificent,壮丽的;伟大的,高尚的;华丽的,高贵的;瑰丽的。
片中的学生说,这个词用来表达超越人类智慧的感动与赞叹。
以极致的恶来表达心中对极致美的追求,一如埃舍尔的名作《天使与恶魔》,天堂和地狱的界限本就难明,善良和邪恶也只在一念之间轻易互相转换。
究竟是整个社会的恶书写了莲实这部“恶之教典”还是莲实以个人单纯的为恶为社会书写的邪恶的典范,才是导演的意图所在吧。
片中隐喻处处直射日本社会下压抑的人们都有可能成为反社会的一份子,貌似忠良随地吐痰被莲实在列车上干掉的男老师在家里曾出现过一个沾满了血和毛发的尖锐武器便是象征之一。
片中的插曲《MACKTHEKNIFE》十分经典,在血肉横飞的节日气氛下更显恐怖,原出自1931年BertoltBrecht在《三分钱歌剧》里的原版,经BobbyDarin改编成爵士风更具流行色彩,在1959年的美国连续荣登9周榜首,一跃成为经典且多次被翻唱。
可以说这首歌的出现完全升华了莲实作为杀手的内心世界以及后半段为善而恶的精神意义,全身的血液都在随着三池的疯狂而火山爆发。
如果说本片的“乱”是一大诟病,那么这首歌的出现已经彻底洗净所有缺憾。
MoritatvonMackieMesser暗刀麦奇之谋杀叙事曲 UndderHaifisch,derhatZähne看那鲨鱼,它有尖牙,UnddieträgterimGesicht那副尖牙戴在脸上。
UndMacheath,derhateinMesser而那麦奇,他有把刀,DochdasMessersiehtmannicht但那把刀总是暗藏。
An‘nemschönenblauenSonntag一个周日湛蓝美丽,LiegteintoterMannamStrand沙滩横躺一具尸体,UndeinMenschgehtumdieEcke,有一个人从旁走过,DenmanMackieMessernennt人们唤他暗刀麦奇。
UndSchmulMeierbleibtverschwunden史姆迈尔失去踪影,UndsomancherreicheMann还有几个富家子弟,UndseinGeldhatMackieMesser财产归於暗刀麦奇,Demmannichtsbeweisenkann无人举证,无人目击。
JennyTowlerwargefunden珍妮陶乐,尸首寻获,Mit‘nemMesserinderBrust一把刀子插於前胸,UndamKaigehtMackieMesser,暗刀麦奇走过码头,Dervonallemnichtsgewußt这档子事,一概不懂。
UnddasgroßeFeuerinSoho苏活闹区发生大火,SiebenKinderundeinGreis一老七小葬身火里,InderMengeMackieMesser,暗刀麦奇混入人群,DenMannichtsfragtunddernichtsweiß事不关己,毫不知情。
UnddieminderjährigeWitwe守著新寡,那名少女,DerenNamenjederweiß她的姓名众人知悉,Wachteaufundwargeschändet?一夜之间遭人玷污,MackiewelcheswardeinPreis?付何代价,暗刀麦奇?
(BertoltBrecht/紫蓉译)(百度贴吧上搜到的翻译)
作为等了电影半年后心急如焚的去看BD版的观众,在凌晨2点看完这部电影后感觉这2小时我不如去看《傀儡之城》。
之前看完序章,觉得铺叙的还可以,但是没有看过原著,在漫长的等等待中,搞到了原著,在看完原著后来点评这部电影,简直就是英明哥卖笑的渣片。
接下来是我对这片的分析。
——————————————分割线———————————————1.多个角色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在原著中莲实老师的对手们除了钓井外还有体育老师园田,体育老师柴原,生物老师猫祟祟,数学老师真田,心理辅导老师水落聪子。
原著中园田是个正直的体育老师,而且是个武术家,由于出手打学生,开头被莲实的一顿口胡去和学生道歉了,在最后的屠杀时园田为了保护学生,有场莲实大战武术家的精彩描写。
而柴原老师,就是个猥亵女生的老流氓,最后被某同学一箭射死的也是他。
在电影中这2个体育体育老师居然合二为一了!!!
诞生了一个貌似拥有格斗天赋喜欢耍酷而又有着猥亵之心的老流氓——柴原老师。
作为个原著忠实粉的影迷来说期待当然是最终屠杀时的格斗戏,结果,你妹啊,老师你闻了内裤后直接被爆头了这有多坑爹!!!
原著中生物老师猫祟祟也是个隐藏NPC,其作用是帮我们的莲实老师各种藏尸体。
像圭介同学的尸体不是主角去搞掉的,而是我们的隐藏NPC去将尸体制作成了骨头标本。
在电影中压根就没了这货,导致圭介的尸体变成由主角去埋了。
(PS:猫祟祟处理尸体的描写是彩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原著)黑暗风-1。
原著中真田和水落聪子的主角折腾的原因其实是主角想搞上聪子老师的,但是真田老师偷跑了。
鉴于主角对偷跑之人的憎恨,将真田老师弄出了一个事故。
在电影中为何这2人没有提及呢?
这需要回顾下序章的表现,序章中仔细看可以发现一个问题,一直没有高潮,也就是莲实的黑暗面展露。
所以我们的阿三导演想出了一个妙招,将聪子老师设置成一个掀老底的人结果被我们的男主个弄死了。
(PS:原著中聪子没这么NB也没这么机灵。
)既然一个要死的人了为毛要给她设置一个对象呢?
所以真田老师就被导演坐了冷板凳。
关于钓井老师我也不想吐槽了,原本的精神衰弱患者成了技术宅的钓井很表示很无辜。
2.动机很混乱在原著中,莲实老师杀人的大部分动机是H时被人看见,或者是有人去掀他的老底,一般的小打小闹我们的莲实老师也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只会将这些NPC们一个个弄残。
在电影中的莲实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魔- -这点就违背了原著原本塑造的人物形象。
其实一切崩坏的开端是被H的美弥同学,在天台上的一吻,被小流氓将大看到了,我们的莲实直接将将大用BBS给逼出了学校,但是BBS的事情在和美弥H时被她发现了。
莲实实在伤不起,于是准备摧毁自己的宠物美弥。
在摧毁时(伪装成自杀),又被某SB女生看见,为了封嘴,直接搞死了SB女生。
1晚上出现2具尸体对于主角来是很危险的。
所以他才去做了最后的屠掉了全班所有学生的举动,其目的是为了掩盖第二具实体的死亡原因。
电影里的流水账走的太顺了导致这个动机混乱的1B啊。
3.关于枪魔枪魔在小说中也会有提及的,这个是他的内心黑化的自白,没想到电影居然做出来了。
不过关键是这个枪魔不是2B美国连环杀人犯好吗?
为毛枪魔的配音成了这货的?
2B美国连环杀人犯其实在小说中是被我们主角利用的角色,为了让我们主角杀人嫁祸到这2B上的,最后是这2B老是杀错人,主角太头疼才将这2B给烧死的。
在电影里这2B直接成了主角的好基友,导演您能不能看下原著的人物关系再来拍?
一个这么好的设定,也是亮点的设定就直接被糟蹋了。
——————————————分割线———————————————在总结出这些后,我想说阿三导演您是看了原著么?
这个主题思想混乱的片子您竟然拍的出来。。。
换回几年前的《黑暗之家》这原著也是贵志佑介的成名小说,被棒子拿去拍了,结果至少没有毁掉原著,还有各种小亮点,《恶之教典》到您手上竟然成了这德行,真是看完瞎了。
这种片我已失去判断几星的能力了,看到大屠杀的部分都快能闻到铁锈味了。。嘿!帅哥,咱能演点真阳光的角色嘛?!还有霓虹妹子们的嚎叫声真具有本国特色呀!
反社会人格的自我修养。应该是原作太赞了,三池老怪拍的太赶,很多精髓还是没抓住,视觉上爽的程度和大逃杀有的一拼,莲实森赛扫射学生的片段让我想到了桐山和雄。估计也只有十一区人民的发音弄得出东大和“to die”的梗,笑尿 PS.贯穿始终的那首歌爆赞
人之初,性本恶。三池给力,期待续集。熊猫君居然是打酱油的……
B站分了9P,第4P先生黑化,第五P男朋友便当,亏得还写着3番呢,三池你这个变态!
看不下去。真心觉得三池崇史毁掉了不少好剧本。其实伊藤英明这个选角是不错的 序章也还好 铺垫了一个不错的开头。但是电影一味的表现出三池崇史的意淫真的好么?莲实也是有微妙感情的人 因为忧实的缘故莲实也没能一下子杀死美弥 电影版却完全忽视了这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减压向……
后半部分媲美大逃杀的爽快感觉 血浆崩出来有半吨吧 当然破绽还是很多的 爽了也就不管了
比不上大逃杀,但也可以一看
血腥的浮世绘,看上去还没有结束……
46亿年之恋和寿喜烧的三池崇史,风格诡奇颇具格调,但也止于昙花一现。让伊藤英明这样的大花瓶来几个全裸镜头,就能演好一个杀人狂魔了咩。
电影出来后才发现原来序章是个笑话。。。
呵呵。伊藤英明很棒。
价值观和手法都有问题的奇怪电影……
操
若想藏起尸体,就只能堆起一座尸山
为了藏起一具尸体,只好堆起一座尸山。
烂...
简直拍的不清不楚
6.8 染谷将太、山田孝之、吹越满这一个个逼都很有变态气质,可惜的是这个学校还不够邪,要是杀的全是坏逼那倒无所谓,偏偏杀的全是傻逼,几个地方归结为胆小还算情有可原,明明快要逃走了一声大喊暴露位置、躲在窗台忘了关窗户、发现老师爬绳子不去解绳也不跑在那埋怨打架……这些弱智情节真的很幽默吗?
并非因序章才让有人有即视错觉,而是QP中也让斋藤工一遍遍秀果体,阿三展现原始兽性要不要只有这一种途径?前半程吹越满完爆英明,好不容易钓井吊颈了,莲实那么多枪碰上熊猫的二字神遗言算是白开了。深夜大屠杀,要不是讽刺日本地方人口过疏化没人报警,就是警察都去湾岸警署或者各种特搜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