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

平家物語,The Heike Story

主演:悠木碧,樱井孝宏,早见沙织,玄田哲章,千叶繁,井上喜久子,入野自由,小林由美子,冈本信彦,花江夏树,村濑步,西山宏太朗,桧山修之,木村昴,宫崎游,杉田智和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1

《平家物语》剧照

平家物语 剧照 NO.1平家物语 剧照 NO.2平家物语 剧照 NO.3平家物语 剧照 NO.4平家物语 剧照 NO.5平家物语 剧照 NO.6平家物语 剧照 NO.13平家物语 剧照 NO.14平家物语 剧照 NO.15平家物语 剧照 NO.16平家物语 剧照 NO.17平家物语 剧照 NO.18平家物语 剧照 NO.19平家物语 剧照 NO.20

《平家物语》剧情介绍

平家物语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祇园精舍钟声响,世间诸行总无常。沙罗双树花说法,盛极必衰是沧桑。” 平安末期。眼看平家一族将在权力、武力、财力等各方面极尽荣华。拥有看见亡者之眼的男人·平重盛,遇见了拥有看见未来之眼的少女·琵琶。少女预言道:“你们不久便要灭亡。” 由贵族社会转为武家社会——日本实现历史性变化的、动荡的15年拉开了序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再见时光本杰明·巴顿奇事健身世界第三季喜马拉亚星左眼侦探腐败杀寇决星际宝贝史迪奇言语如苏打般涌现盗墓之平地生风在下坂本,有何贵干?闹鬼城堡同志亦凡人第五季知法犯法恶魔校花2幸福马上来海鸥老人火之鸟:伊甸之宙黑金地的女人陷入爱情因为爱情有奇迹阴儿洪水未至保姆日记航运新闻爱你,维克托第二季太子殿下之小淘气黑暗计程车我的单板女孩第二季BanGDream!OVA

《平家物语》长篇影评

 1 ) 琵琶这个角色设置的巧妙之处

全篇看完再来说说琵琶。

在原本的历史线里穿插原创主角是肯定会引起争议甚至弄巧成拙的冒险操作,本作里琵琶的处理让人感觉到几方面的巧妙。

琵琶作为一个的摄像头角色,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需要经历又不产生影响,于是让她始终保持未成年琴女的形象和身份,主角自身在整个时间跨度里不会发展出更复杂的故事线和社会关系,一直比较合理的保持了孤立的旁观身份。

这个摄像头的重点一直追随着故事开始时小女孩认识的平家几个同龄伙伴,这也和一般观众看故事的习惯相吻合,对最早出场的角色有雏鸟情节。

几个孩子渐渐长大走向宿命,看着他们的琵琶和透过琵琶观看的观众情绪自然地重叠了。

这是个人认为这部动画最妙的地方。

比普通的讲述历史故事多出一个维度,就是看故事的观众对人物的感情透过琵琶表现了出来。

琵琶本身不增添故事,但却能增添感情。

她的喜爱也是观众的喜爱,她的不舍也是观众的不舍,她的无奈也是观众的无奈。

由她见证和讲述的历史带着个人情感的温度,这也奠定了整个作品的残酷而温暖的基调。

更进一步的是摄像头的成长。

琵琶个人唯一的故事线就是寻母,她的母亲因为时代和生活的无奈成了女儿人生的旁观者,琵琶从她那里学到了旁观者投入感情的唯一方式,就是祈福,对无法更改的残酷宿命心怀温柔地看下去,去体悟去讲述。

已知的历史就是琵琶的未来视,平家的因缘际遇就是重盛的过去视。

通过琵琶的见证未来和过去渐渐交融,也就是现代观众通过观看历史故事与古人结下的奇妙缘分了,《平家物语》是联系了古人与今人心情的作品。

结尾重盛的声音响起时,谁能不和琵琶一起怀念这位白月光呢,笑

 2 ) 《平家物语》百度百科

《平家物语》是传为日本信浓前司行长整理的长篇小说,‘军记物语’中的代表作品,成书于镰仓时代的13世纪初。

该作品主要讲以平清盛为首的平氏家族的故事。

前6卷描写了平氏家族的荣华鼎盛和骄奢霸道;后7卷着重描述了源平两大武士集团大战的经过,渲染了平氏家族终被消灭的悲惨结局。

全书贯穿了新兴的武士精神,武士、僧兵取代贵族的地位,成为英姿勃发的英雄人物。

这些形象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古典文学开创了新的与王朝文学迥然不同的传统,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该书与《源氏物语》并列为日本古典文学双璧,一文一武,一个象征“菊花”,一个象征“刀剑”。

时代背景—————中世前期的镰仓文学(1192—1333),是贵族文学与武家文学并存。

镰仓幕府初期,政治实权移至武家之手,但皇家仍推行宫廷政治,维护前代创始的贵族文学,追思往昔贵族的繁荣时代。

最初二三十年间,怀旧情绪、复古思潮显著,尤以和歌为盛。

十三世纪初,后鸟羽天皇、藤原定家等编撰了《新古今和歌集》,开创了“新古今集时代”。

此后,后鸟羽天皇讨伐幕府将军失败,以皇家为主体的文学也随之日益衰颓,武家文化和思想以压倒贵族文学的气势,蕴育了一批越出往昔宫廷文化圈子、描写武士阶级和平民百姓的新作品,《平家物语》即是其中一部。

主题思想———————《平家物语》实际反映了构成日本社会巨大转折的历史。

焦点对准了平氏一族由盛而衰的悲惨命运上,既对平氏一族寄予深深的同情,又对他们代表的公卿贵族的庸碌无能,时时发出慨叹,还以赞叹的心情,肯定和颂扬了源氏武士的果敢行动和精神风貌,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由于该书产生于中世纪初期,因而也染上了当时那“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的思想色彩,特别是在描写历史人物的悲剧结局时,总要带上凄惋悲凉的调子,宣扬“净土往生”的思想。

全书开头的卷头诗,引用的是佛家典故和佛教的无常观“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娑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若沧桑。

骄奢之人不长久,好似春夜梦一场;强梁霸道终殄灭,恰如风前尘土扬”;接下来的论述,是儒家的物极必反、盛者必衰、对立物互相转化的思想。

并以中国的史实为例证,举出秦之赵高,汉之王莽,梁之朱异,唐之安禄山等,说他们都有过一个鼎盛时期,当其得意之时,“不守先王法度,穷极奢华,不听诤谏,不悟天下将乱的征兆,不恤民间的疾苦”,所以必然导致灭亡的结果。

这正是《易经》泰卦爻辞所说“无平不陂,无往不覆”。

当平氏一族从京都出奔,刚到福原又被迫西窜时,当时的平家首脑平宗盛(清盛子)说:“我们平家积善而有的余庆已经尽了,积恶所致的余殃降到头上,已为神明所不容,已为上皇所见弃,只好抛离故土,漂泊征途。

”全书结尾处《女院死去》一节,描述了平清盛女儿、安德天皇母后晚年的凄凉情景。

在她弥留之际,作者为她作总结:回顾坛浦决战,平家败北之后,全族覆灭,男的被杀被流,无一幸免,40多个女眷投靠亲戚凄苦度日,“这都是起因于我父相国(平清盛)掌握一天四海,不畏天皇,下不恤万民;流刑死罪,任意施行;对世对人,肆行无忌。

常言所说,父祖作孽,报在子孙,这是毫厘不爽的。

”这个首尾一贯的物极必反、善恶报应的思想,是这部小说中统贯全局的主线。

这一点和中国宋代的讲史、话本之类颇有相似之处。

正如鲁迅论述话本时所说:“以意度之,则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

一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大宗,故上列诸书,多关惩劝。

”《平家物语》所抒发的主题思想,正是在慨叹世事无常的同时,希望起到惩恶劝善的作用。

艺术特色———————该小说以史实为主线,广采博收,吸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的成分,融会贯通,浑然成为一体。

其中有见于话本的佛家的灵验奇迹、民间故事、风流趣谈,以及中国的历史掌故;有见于比它早出的战记文学中与源平之争有关的断片;有见于先代有关史实的纪事,等等。

所有这些有声有色的故事,经过斟酌摄取,加工润色,穿插糅合在这部平家的兴衰史内,使读者在回溯历史陈迹、吟昧当时当地的世故人情时,可以加深体会,增加兴味。

尤其对于几位女性悲剧的一生,都写得凄楚动人。

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没有概念化的倾向。

特别是对那些英勇武士,并不单纯赞其武勇,同时也刻画出他们感伤多情,对弱者抱有同情心,对幼者富于慈爱感的一面。

平清盛的曾孙六代,年仅12,被源氏搜捕,行将问斩,这时,一向支持源氏、首先劝说源赖朝举兵的文觉和尚(盛远),出于对幼小者的怜爱,竟然出面担保,挽救六代暂免一死。

平家的武士们漂泊四海,抛妻弃子,死别生离,那些场面也写得凄婉动人。

作品在语言运用上颇有独到之处,用了很多汉文词汇,也用了民间俚语,用了无韵的散文,也用了有节奏和韵律。

后世影响———————该书对事件、情节的取舍,以及对人物性格的艺术加工,使它远远超过了平安时期的其他文学作品和史传。

此外,在语言艺术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特别是创造了“和汉混合”的新文体,吸取汉文质朴遒劲与和文缠绵婉曲之长,融会贯通,巧妙运用,抒情、叙事互相交融,形成一种独特风格。

该书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品,代表了镰仓时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据统计,后世取材于此的“能乐”“近世小说”“净琉璃”等,不下数百种。

日本现代作家吉川英治,取材于《平家物语》,前后用了八年的时间,写出了共二十四册的《新平家物语》。

 3 ) 以原著《平家物语》为文本解析山田尚子动画《平家物语》第十一话

作者本人, 版权所有,没有经过我许可,请勿转载。

豆瓣、贴吧id均为(兰陵笑笑生水瓶)https://tieba.baidu.com/p/7632490054?pn=2 第一话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043969/第二话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058968/第三话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094362/第四话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144846/第五话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247089/第六话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04266/第七话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37573/第八话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64319/第九话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65424/第十话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70332/第十一话

02:40—02:59源赖朝与北条政子的对话为虚构。

北条政子:“听说此鸟虽惹人怜爱,却会将猎物啄死在树干上。

”比喻正在进行的坛浦合战源氏对平家的处置。

作为京蜜与凉宫迷,看到杉田智和配音的源赖朝与北条政子的对话还是感慨了一番,因为《凉宫春日的忧郁》的世界观主体借鉴了丹·西蒙斯《海伯利安》,而《海伯利安》中能穿越时间的兵器伯劳,就是全身是刺的形象。

杉田智和一定知道伯劳的双重意义。

动画中出现的伯劳为牛头伯劳,又称“红头伯劳”,是伯劳科、伯劳属下的一种鸟类。

牛头伯劳全长可达220毫米。

喙强健具钩和齿,头顶及枕部栗红;背羽灰褐色;尾羽褐色;黑色贯眼纹明显,尾羽褐色;下体羽棕白,两胁深棕色。

牛头伯劳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疏林和林缘灌丛草地,性活跃,鸣声粗厉洪亮,主要以昆虫为食。

在日本从南到北都有分布。

北条政子的比喻没有问题,伯劳鸟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比如《诗.豳风.七月》有歌曰:“七月鸣鵙(jú)”,鵙就是伯劳,《诗经.小雅·黍苗》“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诗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传入日本,不过从北条政子的文化素养来说,我很难相信她会说出这种话。

伯劳所在的树,是桃树,开花时期和坛浦合战时间差不多,这就是我前面多次说过的,山田尚子喜欢用植物来表明时间,从京阿尼时期就有这种习惯。

03:00—03:13原创情节,原著中并没有提到坛浦合战前,后白河饮酒感叹三件神器将要回归。

后白河并没有预知能力,这种话语本身就是后知后觉写法,其次三件神器中的神剑在坛浦合战中遗失,只有神玺与神镜回归。

动画之所以加入这个情节,是为了弥补动画时间短的劣势,因为动画在后面就没有提到三件神器的事情了。

原著第十一卷第十一章<神镜返京>,第十一卷第十二章<宝剑>,第十一卷第十四章<神镜故事>讲述了三件神器的结局。

其中11是返京过程,12与14是讲述神器的历史。

这是《平家物语》中的一种习惯写法,在叙述某一器物之后,如果器物用历史,会专门介绍。

在这里顺便一说,平安时代内里的温明殿是藏神镜的地方,温明殿又称贤所(内侍所),据日本古籍《江次第》记载有一次当神镜想飞上天的时候,被一位女官用唐衣包住,拽了下来,所以此后神镜由温明殿藏,但是温明殿藏的神镜只是复制品。

《平家物语》中则记载藤原实赖(村上天皇时期的关白)在960年的宫中大火中救了神镜,也是用衣袖。

大江匡房的《江次第》成书时间早于《平家物语》,或许是这个故事模型被改编一下,附会到有名有姓的人物身上。

00:16—01:0903:14—10:30对应原著第十一卷第七章<坛浦会战>,第十一卷第八章<远箭>。

元历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卯时,源平两家互射响箭,坛浦会战开始。

其实在战役前半段,对于平家是有利的。

(1)源氏方面有内讧,代表源赖朝的梶原景时与源义经一方为了争夺主帅权产生争执。

梶原景时被土肥实平劝阻,源义经被坂东平氏的三浦义澄劝阻,才平息内乱。

(2)当时潮流对平家有利,源氏是逆流作战。

(3)单纯水战,平家要比旱鸭子源氏更加得心应手。

动画使用了赤间神宫所藏的坛浦海战绘图,图中最大的那艘船就是唐船。

平家的战术是,把重要人物转移到小船上,用唐船做诱饵,源氏误以为是旗舰,集中进攻,然后平家包围源氏。

下图为标准的唐船模型,动画作了比较准确的还原。

日本从遣唐使时代就从中国学来的造船术,唐船象征着中日交往,代表了平家开放的贸易策略。

位于山口县下关市的赤间神宫,原名阿弥陀寺御影堂。

文治元年(1185年),在赤间关红石山麓阿弥陀寺境内奉葬安德天皇。

建久2年(1191年),在御陵之上创建御影堂。

明治维新后,废阿弥陀寺,御影堂改称“天皇社”。

明治8年(1875年),列格官币中社,改称赤间宫。

昭和15年(1940年),升格为官币大社,改称赤间神宫。

昭和40年(1965年)新神殿竣工,改成了龙宫的样式。

坛浦海战中平时子抱着8岁的安德天皇说“海底之下也有龙宫”,于是纵身跃入大海。

如今,代表赤间神宫的神门水天门,以红白相间,水天门的主体建筑也仿造成龙宫的样子。

神宫后侧安置三座高十三层的水天供养塔,奉安德天皇为久留米水天宫的水神。

也成为日本有名的水神,安产之神。

在阿弥陀寺旁,还有祭祀平家在坛浦自尽的“七盛冢”。

赤间神宫另外供奉着目盲琵琶法师无耳芳一的“芳一堂”。

小林正树电影《怪谈》中源平合战的镜头,虽然画面不如现在的东西清晰,但是在历史感还原方面,是相当高超的,电影此时是可以和艺术划上等号。

镰仓初期,阿弥陀寺院外经常出现弹琵琶的无耳芳一,因为他琴艺精湛,他弹唱的《平家物语》流传开来,以至于吸引了平家的亡魂,如果感兴趣可以详见小泉八云的《怪谈》第一个故事。

如今无耳芳一已经成为《平家物语》的象征,在1964年小林正树导演的电影怪谈四部曲之《无耳芳一》中,芳一在阿弥陀寺弹唱《平曲》的镜头是电影历史上的一个经典。

戛纳奥斯卡奖项拿了一堆,小林正树与黑泽明是可以平起平坐的导演,他的怪谈,可以说是日本的聊斋,也为后来日系恐怖电影打下了一个基础。

现在的赤间神宫还有芳一的木雕像。

又有海豚一二千只,从源氏方面向平家方面游去。

大臣殿召见阴阳道博士安倍晴信,使占卜道:“海豚虽然成群结队,然而如此之多却未尝见过。

是吉是凶,请占断之。

”断曰:“如果海豚开口呼吸,由此折回,则源氏必灭;如果不改方向,直游而来,则我军危殆矣。

动画中生动的还原了小说这经典的一幕。

动画中的海豚为里氏海豚。

里氏海豚也叫灰海豚(学名:Grampus griseus)。

灰海豚属仅有灰海豚1种,由于无喙,上颌没有牙齿,下颌前端与头部前缘等齐,喷气孔位于头顶部等独有特征,所以也有分类将其单划为1科,即灰海豚科。

灰海豚身体前面部分很粗,后面部分很细。

头部较圆,无吻实。

从侧面看,它头部的形状很像领航鲸,但额部不呈膨隆状,头部前端正中线处略微凹陷。

口裂非常大,略微向后上方倾斜。

10:31—17:14对应原著第十一卷第九章<安德帝投海>,第十一卷第十章<能登殿之死>,第十一卷第十一章<神镜返京>。

坛浦合战的转折点无疑在于海潮方向的变化与阿波重能的反叛,本来兵力不占优势,出现这种情况,就一定失败。

此时,平知盛知道大势已去,于是来到安德天皇的御船上,作最后交待。

主要人物的最后结局,动画仅仅刻画了几个,在这里总结一下。

平时子与安德天皇跳海,三件神器中的宝剑因此失落。

平时忠(平时子之兄),抱着装有八尺镜的唐柜准备跳海,但是不小心勾到船舷,被源氏擒住。

因此神镜安然无恙。

平教盛与平经盛兄弟俩背着碇石跳海。

平资盛与兄弟平有盛以及堂兄弟平行盛跳海。

平宗盛与其子平清宗(右位门督)不敢跳海,被擒。

平宗盛乳母之子,飞驒守藤原景家之子藤原景经战死。

平教经,平家中单兵作战实力最强的人,源氏很多武将一起上也干不过的人,最后是精疲力尽,一手抓住一个源氏武士跳海。

平知盛与他乳母之子伊贺平内左卫门家长,一人穿两套铠甲跳海。

安德天皇的弟弟守贞亲王(二皇子,也是后来第86代后堀河天皇)安全。

平信范之子平信基、平时忠之子平时实、藤原知通之子藤原尹明,平宗盛之子平宗亲等人被擒。

当然最重要的是建礼门院。

“海浪之下亦有皇都”。

动画中有一个细节不对,就是平时子抱着安德天皇跳海时候,是一只手,另一只手抱着装有八尺琼勾玉的木箱。

腰间插着天丛云剑。

最后箱子浮上来,宝剑永远消失了。

17:15—23:03后白河在大原光寂院造访已经出家的建礼门院。

动画此处时间线从寿永四年(元历二年,文治元年)1185年跨度到文治二年1186年。

省略了源氏对于平家的处置,因为山田尚子同情平家,可能也有关西瞧不起关东土包子的心态,虽然山田出生在关东,但是早早就搬到关西,精神属性是京都人。

众所周知京都人在日本是看不起其他地方人的,我很欣赏这份孤傲。

那么我用年表形式,把中间的空白补上。

1185年4月11日,源赖朝收到平家败亡的消息。

4月14日,后白河派高阶泰经作为使者到镰仓赏赐源赖朝。

4月26日,源义经等人凯旋回京。

5月1日,建礼门院出家,住在京都东部的吉田山中。

5月7日,源义经押解平宗盛父子去镰仓。

5月15日,源义经写下《腰越状》,此时他与源赖朝实际上已经关系破裂。

6月23日,平宗盛父子与平重衡分别在京都六条河原与奈良般若寺被枭首。

7月9日,京都大地震。

8月14日,改元文治。

8月22日,文觉上人将源义朝的骸骨交给源赖朝。

9月23日,镰仓决定将平家在京都的其余人等流放诸国,平时忠流放能登国,平时实流放上总国。

平时忠在临行前还去吉田看望建礼门院。

10月17日,源赖朝派土佐房昌俊刺杀源义经,失败。

10月18日,后白河院宣讨伐源赖朝。

11月3日,听到源赖朝要讨伐自己的源义经,逃出京都,前往西国。

到是出海时,遭遇风暴,只有回到京都躲藏。

11月7日,北条时政率军上洛,讨伐源义经、源行家、源义宪。

11月11日,后白河院宣讨伐源义经。

12月,北条时政在京都搜捕平维盛的家人。

后来文觉上人求情,保护了六代,但是在建久九年(1198),源赖朝在临死前,还是杀了六代。

文治二年(1186年)四月,法皇拜访建礼门院。

建礼门院是山田尚子主要刻画的人物之一,对于女性心理之细腻描写,都以她特有的动画语言表达了出来。

在原著中第十三卷也即著名的<灌顶卷>中,全卷都只在描写建礼门院,作为平家所幸存的不多人,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对于建礼门院寄托了无限的感情。

动画最后这一段对应原著第十三卷<灌顶卷>第一章<女院出家>、第二章<迁居大原>、第三章<行幸大原>、第四章<六道>、第五章<女院逝世>。

是唯一全卷都反映到动画中。

文治元年(1185)五月一日,建礼门院出家吉田。

受戒法师是长乐寺(最澄所创建,延历寺的别院,位于京都市东山区圆山町)阿证房上人印西。

布施物安德天皇的直衣,这件衣服后来被缝制成幡幢悬挂在长乐寺的佛龛之前。

建礼门院出家那年29岁。

七月九日京都大地震之后,建礼门院迁居大原山(山城国爱宕郡八濑村,今京都市左京区以北之山),寂光院(位于京都市左京区大原草生町),延历寺之天台宗尼寺,圣德太子创建,首代主持是太子的乳母照姬,还有一说是良忍创建。

从时间上来说,前者可能性大。

史载,文治元年长月(日本雅称阴历九月为长月)迁居大原。

后白河就是在此处造访建礼门院。

文治二年,北祭(阴历四月中旬酉日)已过,后白河与藤原实定(德大寺),藤原兼雅(花山院),源通亲(土御门)等公卿六人,殿上人八人,还有北门侍卫数人,前往大原。

马兰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田边菊,是日本常见植物,每年5-9月开花,此处表明了后白河在春天造访建礼门院。

后白河经过了鞍马街道(从静原到大原之道路),参观了清原深养父(丰前介清原房则之子,清少纳言之曾祖父,元辅之祖父)所创立的补陀落寺(位于山城国爱宕郡大原),以及小野皇太后宫(为第70代冷泉天皇皇后,后为皇太后,藤原教通三女,名欢子,出家后隐居于小野)。

在卯月(日本阴历雅称)二十日,抵达寂光院。

动画中省略了很多情节,原著中后白河是先到达寂光院,碰到一位老尼,此人是藤原通宪(信西)之女,人称阿波内侍,她的母亲纪伊二位是后白河的乳母。

当时建礼门院与平重衡的夫人在山里菜花。

平重衡夫人在原著第十一卷第十九章<重衡被斩>中有记载,她是藤原邦纲之女,《平家物语》的注释中考证了,她的生夫就是藤原邦纲,不是藤原伊实。

名大纳言佐殿,是安德天皇的乳母。

于是后白河就等建礼门院,动画中直接安排两人在山里偶遇。

前为女院,后为佐殿。

所穿的衣服是尼姑特有的缁衣。

《红楼梦》中讲惜春出家: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就是这种缁衣。

女院手中拿的花,原著也有记载是杜鹃花。

似可体会天人五衰、生者必灭之悲。

人间之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感同身受。

四苦八苦,无一不备。

“我虽然还活着,但已经历过天上、人间、恶鬼、修罗、地狱、**六道。

龙宫之说来自于二位尼安德天皇跳海,建礼门院梦中碰到她母亲,其实龙宫也不是极乐净土,所以平德子日后念佛诵经为平家一门冥福。

六道篇中,平德子叙述了自己的一生,平家的一世。

整本《平家物语》的内容,在这最后一篇被升华。

那是日本武士崛起的时代,那是日本贵族没落的时代。

平家身兼贵族与武士的双重角色,看到了荣华,也体验到了心酸。

虽然最后消失于历史的风尘之中,但是平家依然被后世许许多多人记住,比如山田尚子。

如今京都寂光院的正殿供奉着2米高的地藏菩萨,即动画中后白河看到的那个,是菩萨,也是旅人、女性与孩童的守护者。

因为平德子守护安德天皇,所以日本很多有小孩的家庭也来寂光院祈祷。

寂光院就像我前面说的是圣德太子创建,那是日本的皇家寺院,即使落寞的平德子依然住在皇家寺院,她是第三代主持,寂光院还有一美丽的名字尼姑庵,远离京都,一片寂静,当然少不了历史的沧桑。

在众多京都寺院中,我对寂光院的喜爱是排在前面的。

动画此时的色调偏暖,可以说那就是平德子的心境。

矢筈豌豆我觉得有隐喻的意思,这种植物可以食用,救灾的意思。

杂色山雀

动画中有些植物是日本古代著名的风物,一般出现在和歌中。

有些属于现代的,或许动画取景时,直接写实还原也有可能。

木槿花与白色石蒜花木槿花是一种朝开暮谢的花,象征平家盛衰之因果。

白色石蒜花盛开于天堂之路,在佛教中代表天上之花,象征了建礼门院的冥福。

动画结尾以开篇诗作尾,预示着历史的轮回。

后白河、熊谷直实、静御前、浅葱、平资盛,五人分别说出“祇园精舍钟声响”,这五人在一生当中都体会到了佛教的盛衰无常。

后白河在建久三年1192年去世,他的一生经历了平家的崛起与败落,经历了贵族的败落,经历了日本第一个武士幕府的建立。

熊谷直实在杀了平敦盛之后,体会到了人生之无意义,也出家了,原著中有记录。

静御前即源义经的爱人,是白拍子矶禅师的女儿,源义经后来死在平泉,他崛起之地也是他死亡之地。

当然动画中没有说,静御前也体会到了人生之无常。

浅葱是琵琶的母亲,自然体会最深。

至于平资盛为什么出现,其实日本史料中有一种说法,平资盛在坛浦并没有死,后来的织田信长传说就是平资盛的后代。

所以动画在最后安排平资盛出场,山田尚子是真的喜欢关西,喜欢京都,喜欢平家。

她宁愿相信这个传说。

采用郑清茂的译文祇园精舍之钟声,有诸行无常之响;沙罗双树之花色,显盛者必衰之理。

骄奢者不得永恒,仿佛春宵一梦;跋扈者终遭夷灭,恰如风前微尘。

《平家物语》分析本篇完结

 4 ) 平家物语

一记 【在看】今天历史课。

下午第二节 因为下午第一节数学课 很亢奋(虽然考的很差 欧阳满分 但我听题听的蛮亢奋的 课后服务更正完了) 讲的第十一课古代日本 是古代亚洲单元(包括阿拉伯日本)在这一课的第二页右边下部分 讲到武士 源氏和平氏的交战 当时我就反应过来《源氏物语》历史吴老师也说不知道是不是关于本书上的 因为罗ly就坐在我后面 她说有个动漫叫《平氏物语》不知道是不是关于这个的(她发言实在少 能说点话实在不错)然后我下课就查了 正好今天爸妈在忙装修 今天我自己吃饭 就看了《平氏物语》 我真的蛮开心的 看弹幕说本动漫是山田尚子编剧 牛尾配乐 真的很开心 或许跟罗会有很多话题 我看她那个样子实在唉 说不出 或许她真的境界高到无视现阶段了 我只是稍微猜测 希望她别那么封闭吧…… 二记 【已看】刚刚看完的 今天是九上开学第四周 周四 刚刚在吃饭 昨晚看到德子出家后白河来的那一段 中午刚刚看完

 5 ) 文学经典改编的动漫,每一帧都是一幅画

“祗园精舍钟声响,世间诸行总无常。

沙罗双树花传法,盛极必衰是沧桑。

富贵骄矜难持久,只如春宵梦不长。

耀武扬威终迟暮,唯作风前尘土扬。

”拥有“未来之眼”的琵琶弹拨琴弦,吟唱着这首平家的悼词,这个曾经享尽荣华、显赫一时的家族蕞终还是没逃过“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消失在了时代长河之中。

《平家物语》这部动漫的画风真是美轮美奂啊,除了展现平安时代的古朴风雅,还有春花、夏荷、秋叶、冬雪,四时流转的自然规律,就像“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历史规律一样,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画风的清淡雅致,更是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一代大家族覆灭的悲凉宿命感。

虽然日本的经典文学《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有被对标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但感觉动漫版的《平家物语》有点像两者的结合,既有平氏家族从声名显赫时期到蕞后坛之浦之战全军覆没的描写,也穿插了人物的描述和特写,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看重皇恩又割舍不下亲情的平重盛一直在父亲平清盛和法皇之间艰难周旋,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羁绊,一边是武士对于忠诚的信仰,虽然阻止了父亲的造反,但蕞后郁郁而终。

对平重盛多一分滤镜是因为配音的是樱井,沉稳磁性的声线,这么多年一直没变容貌清秀、风雅和善、擅吹笛子的平敦盛,从敌阵脱困后本来入海上船即可活下来的,但因敌将一句“武士岂可背对敌人”,为了平家的名声,放弃了逃生机会,选择以武士之姿与对方决一死战,这个十七岁的少年蕞后惨遭砍首。

平清盛的女儿德子夫人,因为政治联姻嫁给了高仓天皇,从一开始的不喜欢到后来渐生感情,还生下了天皇的长子,即后来年幼的安德天皇。

她一直夹在平氏家族和皇室的权力斗争中,虽然极尽尊贵,但始终是一枚无法主宰自身命运的棋子。

她只反抗过一次,就是拒绝父亲要她在丈夫去世后嫁给法皇。

在目睹丈夫、父亲以及亲族们一一去世后,又亲眼看着母亲抱着自己年幼懵懂的孩子跳海自尽,见证了亲族覆灭的残酷景象。

自杀未遂的她后来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出家为尼,在寺院中度过后半生。

动漫里除了这几个印象比较深的人物之外,还有一些情节也挺好品的。

看完动漫种草了原著,书上周末收到了,准备开启阅读之旅

 6 ) 旁观这段世间诸行

祇园精舍钟声响,世间诸行总无常;沙罗双树花说法,盛极必衰是沧桑;富贵骄矜难持久,只如春宵梦不长;扬威耀武终迟暮,唯作风前尘土扬。

——《平家物语 卷一》动画改编自原作,但并非是原本的《平家物语》,而是现代作家根据《平家物语》进行翻译再创作的故事。

它的背景总体上概括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源平之争”。

狭义上的“源平之争”就是源平合战,指以仁王令旨讨伐平氏,再到源赖朝、源义经兄弟等源氏起兵,以坛之浦海战平氏灭亡的这段时间。

广义上的“源平之争”指平安末期到源义经身死,镰仓幕府消灭东北藤原家族之间一系列的故事,其中涉及皇室间的院政之争,公家派系的斗争、公卿与武家之争,武家之间的争斗,朝廷与宗教之争,改革与保守之争,需要大量篇幅叙述。

因此简单叙述动画中的内容便是:平重胜的父亲平清盛带领平氏崛起开创武家时代,到平氏灭亡。

五段时间:Ⅰ.武家崛起保元之乱Ⅱ.平治之乱Ⅲ.兴盛武家之首Ⅳ.巅峰非平氏不为人①嘉应强诉②殿下乘合事件③缓和与冲突前夜④平重盛之死与治承三年政变Ⅴ.源平合战①反乱的狼烟②源氏起兵③平清盛逝世④败逃京都⑤回转与破灭Ⅵ.海内长生,岂有不灭唯有战死的平氏,岂有投降的平氏Ⅶ.源义经之死与幕府大将军动画的内容是在第三部分后期开始的。

平氏继承人平重盛温厚柔和,冷静沉着,文武双全。

他夹在平氏与后白河法皇之间左右为难,竭尽全力试图弥补裂痕。

父亲平清盛的期望、平氏族人对他的不理解令他心交力瘁。

忠孝两难全,一切以天皇为重,在生命面前以家族为重。

他的忠诚在平清盛与法皇的矛盾中起到了艰难的平衡,他的存在让法皇没有充足的理由对讨伐平家,他的兵谏阻碍了其父势力的无限扩大。

然最终,平重盛的去世江平家彻底暴露在各家势力的绞杀中,平氏与公家彻底决裂。

平氏的威势达到了最顶峰,同样也走向了衰落。

平清盛尽管对上要挟法皇,对下欺负朝廷近臣,但是在重盛死后体现了一代枭雄的决断,触手果断,毫不手软。

幽禁法皇,近臣或杀或流放,敢有反抗出兵者追杀。

然而这并护不住平家一世。

德子在法皇与清盛的较量中,悲惨的棋子地位让人动容。

我们将眼光放在朝代,放在天下,佛天子帝王家丁陪葬,忽略了女性的个人感受,而德子一句“我会保护安德天皇,自始至终”,接受了自己的使命,将照料先煮养育幼主视为己任。

她是一国的皇后,天子的太后一个大家族的皇亲。

她自己从始至终只想做好一个贤淑而忠贞的妻子,一个合格的母亲。

在历史长河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家国之大,却往往容易忽略了家庭之小。

维盛出家时僧人所说“或许有人觉得这算不了什么苦痛,但是他人能承受的苦痛,自身不一定能承受”。

这部番剧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历史人物的角度,带入场景中感受“懦弱之人”的苦痛,也正向琵琶再次遇到维盛时说的“我会将你的故事也流传下来。

”“我的故事?

逃避一切的我的故事?

”“琵琶对你再清楚不过了,我愿意珍视它们。

”也正像琵琶在平家落魄时对资盛所说“琵琶遇见了你们,了解了你们,因此便只将所见所闻流传下去。

”我们并没有否定他们的资格。

全番在动画中新加的人物琵琶的视角下见证了平家的兴衰。

我们作为历史的后人,知晓他们那一刻的未来,一只眼睛知晓他们的结局,一只眼睛能看到他们死后的场景,却无法干涉。

琵琶作为历史的后人,却身临其境的体验了那段历史,沉浸在那段历史中和重盛、德子是朋友,坛之浦战在当场,能体会一切的悲痛,却无力改变任何事情。

平家兴而平家衰,源家兴而袁家衰,就像四季之花,含苞待放,灿烂绽放,渐渐枯萎,最终凋零,周而复始。

一个故事的结束恰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平家衰败恰是源氏腾达,历史长河不必悲惋。

 7 ) 从绘卷到手稿:一部中世军记物语的再填色

(记得初看这部动画是两年前了,上个月从日本回来以后看见平家物语绘卷的联动海报,便想到了当初的观影随笔,于是找到了这篇当时的随笔,再看一遍动画的片段时,也再次被触动到。

)动画《平家物语》的文化创作背景对于学习日本史的我来说可以是轻车熟路,但这部动画作品与日本文学史上的军记物语的内核却有着些许差别。

《平家物语》由因讨论汉诗文失态而出家的文人信浓前司行长所作,之后由琵琶法师讲述,战争内容不少则源自东国武士的听闻。

而作为动画的《平家物语》打破了作为军记物语的《平家物语》以平氏一门兴衰作为叙事主体的叙事模式,而是通过作为记录者的少女琵琶——平安时代末期的一位平凡但又可以预知祸福的人物视角在故事的开始便预示了结局的悲剧,但又在这种已知的故事中让观众看到了更多故事以外的对于生命的思考。

在当代的亚文化创作中,打动观众的并非宏大的叙事,而是具体的细微的情节中的元素构成带给观众的共情。

少女琵琶与父亲在京都遇见盛极一时的平氏四处搜捕不满平氏者,父亲因此送命。

紧接着便是权臣平清盛的宴会。

在平安王朝支撑王权的贵族中原本是摄关家居于「复合权门体制」的上位,与顶点的「王家权门」(治天与院近臣)共同组成了院政的支配构造,武家居于下位。

而此时的武家贵族平清盛拉拢了公卿,改变了原有的「权门体制」的权力结构,形成了中世武家权力结构的原型。

而平氏的繁荣「一门公卿十六人、殿上人三十余人,另有诸国受领、卫府、诸司合计六十余人,如此盛景世间无二。

…六十六国,而平家领有三十余国,已超半数。

此外,庄园田产等不胜数」,并称「非平氏一门非(殿上)人也」(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

正如第二话的标题“俗世繁华梦中梦”,终归是平氏一门的梦中之梦,只待繁华落尽,一切便如风中飞尘。

琵琶结识了平重盛与他的子嗣们,以及安德天皇的生母平德子,主线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

琵琶的特殊能力就是闭上一只眼睛,可以看见未来——源平合战的命运,坛之浦的波涛,挣扎的德子。

而如同琵琶养父一般的平家栋梁平重盛同样也有看见亡者的能力,他能做的,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平家的未来。

鹿谷阴谋是改变他命运的重要事件,他拼尽全力维持平家和后白河院之间平衡的努力在一点一点付诸东流,在最后的最后,他奉献出自己的生命祈求神佛来救助来世的苦难,无力地走向末路。

如落下的山茶花(椿)在盛时整朵花连着花托一起掉落,如同武士死亡般凄美,《平家物语》动画中的死亡隐喻便是通过落椿来表现。

黑泽明的《椿三十郎》也是一部以椿为意象的电影,椿代表了一种义无反顾的爽朗凄美与壮丽的精神。

猛き者もついには滅びぬ、ひとえに風の前の塵に同じ。

任由平相国翻云覆雨,平氏终如撒向大海的平清盛骨灰般沦为风中尘埃。

而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令人扼腕。

《平氏物语》不是单纯的历史,更是具体到了故事中的每一个人:身不由己的德子,无力回天的资盛,凄美赴死的敦盛,痛苦挣扎的维盛,都在命运的漩涡中被吞没。

波の下にも都が,在琵琶的见证下,正如她眼中所看到的那般,安德天皇和三神器没入大海,平家的繁华也随之落入了深渊。

浪涛之下,亦有皇都,埋藏着他们的俗世繁华,梦中梦。

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段话“死亡的观念不是宣判我们将以恐惧和黯淡的悲观主义方式存在,而是像催化剂一样将我们拉入更真诚的生活方式中”。

象征武士凄美死亡的椿,便是这样一种美好的意境。

平知盛跳海前说道“该看的,我都已看尽了”,这也是我们所目睹的《平家物语》。

荣华之梦,并不怎么渴望,只希望从容看尽四季景色,红白花朵散尽,正是生命的色彩。

那句著名的遗言“浪涛之下,亦有皇都”,也是平时子在生命最后关头对自己和安德天皇的宽慰。

即使身死,海底之下也有皇都,亦是长生之所。

随着琵琶转轴拨弦,散落的椿纷纷回生,海底的皇都中亡去的平氏一门其乐融融,天空中象征平氏的扬羽蝶飞向远方…这也是山田尚子表达的对于生命的感受。

琵琶不仅仅是一个见证者,她也拯救了德子。

在德子认为命运已经注定并准备随之入波涛时,琵琶告诉了她活下去的可能性,告诉她对于她而言一切还没有结束,在平家命运的低落中给了她生的希望。

而对于山田尚子来说,她就像是坛之浦中幸存的德子,坛之浦的悲剧就像是京阿尼的那场灾难。

出家后的德子说“请祈福吧,我也依旧有些念想难以忘却,因此,我只能这样怀念众人,怀念我所爱之人”。

我相信这也是山田尚子想对自己的那些逝去的朋友同事想说的……军记物语《平家物语》叙事的升华点在于在源平合战的最后——坛之浦海战中发生的悲剧结局,在于“世间悲欢已览遍”这句遗言背后代表着的平氏“六波罗时代”的烟消云散。

它不仅带给一路看完平家荣辱起伏的观众们一种巨大的落差感,也让研究中世日本史的历史学者感到一种浓厚的历史感。

中世史学者石母田正便从《平家物语》中看出了“内乱时代的动荡,不断反复的人世沉浮,悲剧与喜剧”与“那贯穿其中的、无法撼动的、支配着一切的命运”。

在作家太宰治看来,《平家物语》中平氏的“光辉是灭亡之兆”也展示着他在战时被压抑的无意识下对于充满可能性的未来的渴求。

而在当代的亚文化中,《平家物语》故事内核的“光辉”代表着的则是不会破灭的、存在于琵琶内心的希望,“命运”也变得不是中世那样由神仏注定往生的历史意识,是得以冲破历史的支配、能够自己去掌握实现的,这是动画《平家物语》与古典军记物语不同的现代性意识反映所在。

而叙事者琵琶与平家的互动则能够让观众意识到自己与故事人物存在的距离,这也使得故事里的人物们不再是史料上一个个冰冷的符号和故事中身不由己的角色,而是能够让观众共情的个性鲜明的具体的人。

在中世的《平家物语》中,平家一门彻底消失在了海底,通过琵琶法师的定语被封印在了那个时空里。

而在今天的《平家物语》中,平家一门在相聚的画面得以被动画呈现,它代表的是琵琶的想象、一种可能性的体现,这也是笔者形容被“再填色”的《平家物语》所展现出的惊艳画面之一。

观众们从一开始便通过琵琶的眼睛知晓了结局,所感触到的更多是对古典文学赋予现代性价值的合理演绎。

“最后结局即便已经注定,过去无法改变。

唯有今天,就在我的脚下。

你的本来面目,闪烁着光亮。

最后推荐下冈山林原美术馆的平家物语绘卷展海报~

 8 ) 风雅与烽火

注入神力一样的配乐。

尤其是每次作战片段,都伴以颇有电子摇滚风味的主鼓声音乐,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碰撞,让战争故事不落窠臼,不再是常见的华丽悲壮的弦乐,后者笨重又做作,前者敏捷又诙谐。

每次琵琶的唱段,都精炼又摧肠,结尾的那段琵琶独奏,更是有为豹画尾、废筝断弦的效果。

叙事节奏如流觞曲水、轻舟顺流,却因此达到了飞瀑直下的力度。

我喜欢这样的力道。

讲述历史本不用嘶吼,不用声泪俱下,不用长篇渲染。

德子低语,琵琶轻扫,败将垂头,就足够肝肠寸断了。

我关于古代、山林、楼榭、庙宇、水战的遐想,都在这部动画里补足了。

日晕在绿叶中忽闪,月亮在靛蓝夜空和婆娑竹影中晕染。

作画对花、蝶、大开门场景、山水云月点染的变化运用,真是美极美极。

剧情呢,像读完一本长长的宫廷斗争小说,家族每一个人都特点鲜明,历历在目,其生平往事,尽书于前,各颂成歌。

最喜欢的是敦盛,他是像弘时一样的干净俊朗的少年。

阳光满身,朱唇黑发,意气风发,临死刚强,心存大善。

维盛,最似清溪一般温柔澄澈的男子。

在战场上是不堪大用、闻鸟惊走、抛妻弃子的软骨头,但在他与琵琶的相处中,我却很是沉沦于他的慈悲相,菩萨音。

眉眼轻弯,说话如玉石,如银耳莲子羹,如荷叶上一滴露,如飞鸟翅尖的轻羽(厌鸟症患者极力忍耐),如小石潭上飘零的一瓣樱花。

真是迷人。

(如果投生在现代,一定是优良的smplay对象吧。

恶毒地想。

)敦盛之死,像带着禅意的烈马战歌;维盛之死,是浪漫渲染的佛陀诵经;清经之死,是月下吹笛的清影沉碧。

重盛和重衡,都是有儒士精神的武将,很中国的面相。

琵琶这样一个精灵一般的见证者,有如九命猫一样穿梭在经年岁月中,给故事增加轻灵疏离的色彩,处理得真好。

 9 ) 末路狂花,苦难辉煌

除了文美人物美画面美之外,牛尾宪辅为动画制作的配乐也极具风雅,和人物情绪,世事变迁共同起伏。

VISION这段一旦在耳边响起,我脑海里就浮现出平德子,浅葱夫人,平维盛这些人的隐忍温柔的音容笑貌。

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总无常。

婆罗双树花失色,盛者转衰是沧桑。

平家物语的开篇诗,已揭示平家的末路。

12世纪末,平安封建社会高度繁荣,平清盛领导平家站在武士阶级的顶峰,领地辽阔,兵力强劲,垄断海外贸易,家族开枝散叶。

名为人臣,实则掌握让皇室都忌惮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然而平清盛晚年骄奢淫靡,横行霸道,独霸武士阶级特权,引发其他武士家族强烈不满,也成为后白河法皇眼里的最大动荡因素。

平清盛长子平重盛去世后,平清盛更加肆意妄为,严惩所有对平家怀怨之人,软禁后白河法皇以显示平家权威。

后白河法皇为削减平家势力,重新寻找忠孝于皇室的武士家族,便扶持平家宿敌源氏,下令源赖朝征讨平家。

同时在京都立新帝,向安德天皇之母(平清盛之女)平德子讨要皇权的象征:三神器。

众多武士团体,贵族和寺院借机投奔源氏,平家权臣也纷纷倒戈,将平家军逐渐逼入绝境。

坛浦之战中,眼看战船在骇浪惊涛和刀光剑影中倾翻碎裂,安德天皇祖母(平清盛之妻)带着三神器和年幼的天皇投海自尽,平家领袖平知胜,平资盛,不愿沦为俘虏的武士和不愿背叛平家的家臣,都跳入屋岛的海面下。

平家武士从此绝迹,少数被俘的后人也被源氏清除。

我习惯从历史中总结常规,寻找“盛极必衰,时代洪流”此类的训诫;视角是评判的,跳脱的,后见的。

而山田尚子导演呈现的是历史的无常,描摹出个人被激流卷挟迷失方向,对生命失去规划和掌控的感受;是坦诚的,沉浸的,直面的。

我觉得很多欢喜的故事,凑近了看并不壮观。

但平家陨落时的每一个人,每一段悲剧,经过动画的聚焦和放大,都更加壮美有力。

琵琶法师是历史的传颂者,动画里琵琶法师化身为一个不老少女,浪迹人间,见证世事沉浮。

和平家子嗣们一起长大的经历,让琵琶细腻地感受了快速消亡和快速变革中人生的曲折。

平维盛(平清盛嫡孙)像是源氏物语中宫帷的贵公子,善于歌舞,风度翩翩,优雅和柔弱糅合在一起。

他的生命质地承受不住平家衰微的重击的,战争中的流血牺牲更是无法接受。

维盛太害怕了,害怕赴死,也害怕偷生。

所以在平静祥和中沉湖,是他为自己选择的归宿。

琵琶和少年维盛,春季赏花平资盛(平维盛之弟)儿时就机灵洒脱,直言不讳,维盛凝眸忧思的时候,他每每在旁撅嘴翻眼满不在乎。

对于平家的荣华落幕,他从不消极,像儿时嘲笑哥哥束手束脚一样,笑看平家流亡,亲人离世,用直率顽强的生命力继续感受着生活的起伏。

我期待着资盛能活下来,继续用他顽皮的态度,卸下身份的包袱,在无常的世界重写一段生活。

但他还是在坛浦之战做了不同的选择:这一次他选择和父亲一样严肃,和叔父一样勇武,和燃烧的烟火一样,辉煌地陨入海中。

平德子(平清盛女儿) 应该是全番中最接近佛教教义的理想人物了。

她也是平安贵族女性中隐忍,宽容,忠贞,坚强的代表。

无论是成为政治联姻中的筹码,入宫后受冷落,还是后来携子逃亡,担惊受怕,目睹儿子和母亲一起投海,她都深刻地体验,无言地咽下。

最后幸存的德子遁入空门,再以尼僧身份偶遇后白河法皇时,法皇对于平家灭门心怀有愧,面露不安。

德子双手合十,转动念珠,告诉法皇:我已经经历了背叛,落魄,流亡,灭族等人世最深的疾苦,如果我不选择原谅,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会仇恨泛滥,恶意横行。

所以我选择原谅,原谅一切。

德子的原谅太深刻了。

作为贵族年轻女性她没有立功或复仇的机会,她从不具备任何发泄痛苦的出口,她只能在冷清的宫院中,在颠簸的逃船上,一遍遍重温苦难。

但她就静坐在那动荡又封闭的世界里,默默吸收了一切痛苦,变得通透。

她用自身的温柔包裹了苦难,与其共同呼吸,为一切尚未彰显的命数,尚可能萌芽的希望,虔心祈福。

越有执念,就越容易事与愿违。

历史这么说,佛也这么说。

总是含笑,选择原谅的德子平家物语受到时代影响,处处体现佛教的印迹。

平家的末世就是因果报应的具象,而这末世中人们不同的际遇,又一半是命数,一半是执念。

爱唱金样的后白河法皇,成为第一任幕府大将军的源赖朝,都是没什么执念的人,反而总是处境顺遂。

放下执念就是放下屠刀,放下戾气,冤屈,叛逆,不甘,去怀抱一种新的勇气。

这种勇气不是我们在西方英雄故事里看到的殊死抗争,而是东方特有的理解悲凄,接受黯淡,在无论前路或末路上都诚实勇敢,方向明确,脚步踏实。

后世的人看到末世悲歌,作为教训;当世的人唱着末世悲歌,作为使命。

 10 ) 琵琶的合理性与矛盾性

《平家物语》相传是信濃前司行長在皈依佛教后传给生佛盲僧(琵琶法师)的军史小说,经过了漫长的口传后,现今流行的是以沙门觉一一派为基础翻译的版本。

《平家物语》在故事上虽然着重于平家盛极转灭亡的十年间发生的奢靡、战争与死亡,但是整体时间线长达数十年。

并且《平家物语》不仅语言体系复杂,叙述方式也兼用传记体与编年体。

比如说动画第二集里的《祇王》便是以传记体写下了祇王与佛的故事,而在《額打論》、《清水寺炎上》则以编年体的方式讲述了延厉与兴福二寺的争执。

这大概也是科学猴在处理整部动画时,刻意设定了年幼琵琶经历现在、预知未来和年长琵琶传唱过去的双重叙述的原因之一吧。

科学猴团队在处理(叙述方式复杂、时间线不统一)这个问题的时候,选择了一个非常讨巧的方式,那便是让传唱者的琵琶法师变成了“经历者”。

由此一来,以生佛法力预知未来、唱诵过去显得更为合理,更使动画中第一人称视觉显得更为合理。

在这一层面来说,科学猴处理的非常巧妙。

可问题在于,要将原本不存在于原作中的人强行插入,又不改变故事的叙事主轴,就会使琵琶在剧中显得非常的突兀与矛盾——特别是动画又将琵琶作为剧中的主角(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创作,此处即是动画创作的惯性,又是商业上(针对受众)的讨巧。

琵琶的矛盾在于少女琵琶受重盛救命、养育之恩却看着他死去、眼睁睁看着她喜欢的德子死去却沉默不言。

如果以经历沧桑的成人僧侣来说倒显得合情合理,但是一个少女琵琶,在剧中看起来情感丰富,天真可爱却又对人之生死异常冷酷。

单纯用开头的“杀父之仇”和“父命如山”来解释有些牵强了。

另外暂时失去了汤浅监督的科学猴团队以前两集的叙事来看,在创作上仍然显得过于“保守”和“正统”。

特别是第二集中没有展现出平清盛对祇王的冷血无情,一切看起来也是平淡如水,和乐融融。

事实上《平家物语》中有许多流泪和各种死亡的描述。

在《祇王》里,祇王和佛都是有情有义之人,却因为平清盛莫名其妙的蛮横,造就了两人的“悲剧”。

祇王被赶出府邸,天天以泪洗面,被威胁去给佛解闷,去了也只让在下坐等候。

佛想请祇王来房中或者出去接见,却被清盛回绝。

自己跑去找祇王让她唱歌。

祇王边哭边唱,竟然让清盛甚为开心。

后来祇王一家出家,佛也在内疚、恐惧中出逃,找到祇王一家恳请原谅并提出一起修行,这才抛弃了尘世杂念,共同前往极乐净土(详细讨论中有写到)。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科学猴在进行处理的时候,选择了更温和的方式。

平清盛霸道跋扈的形象也被塑造成了一个“老顽童”的形象。

在这些处理上,可能会对阅读过原著的人产生一些观赏上的隔阂。

说白了就是进行了低龄(全年龄)化的处理。

不知道后续面对平家各人死亡的时候,会如何处理。

不过既然是改编,自然就会混入创作团队本身对故事的思考和解读。

《平家物语》动画版的整体质量优秀,可称为佳作。

无论是视觉艺术上还是配乐、故事发展上来看,都是不愧于科学猴名声的质量,也让很多动画制作公司难以望其项背。

日本古代社会的动荡、贵族与武士的矛盾、日本佛教的政治、武装斗争,战争与世间风情在接下来的半年内让我们用最轻松的方式去享受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平家物语》短评

绝了,画风音乐都很契合内容,讲述的也很浅显易懂

6分钟前
  • 霖泽一
  • 力荐

曲子太高,少有人和。明明多数人都看不懂,却被画面音乐簇拥的哀伤、制作之精良所裹挟打出高分。不否认悲剧深刻性,但“浓烈表达”优先于“剧情质量”类的作品,总会令我生气生疑:讲好且讲懂故事再谈抒发,不行吗?非要有个“先忍耐着看,再查证史实,然后自我说服这作品优秀”的过程,那这就不是好故事。

11分钟前
  • momo
  • 较差

3.5 着眼历史,更关注人

12分钟前
  • 呆羊
  • 还行

后半的感染力好强

13分钟前
  • はぐみ
  • 推荐

视听蛮不错,音乐也选的很好

18分钟前
  • Lucien
  • 推荐

看了几集,对于不了解日本历史和文化的观众不友好,弃了

23分钟前
  • 避开目光
  • 还行

纵观日本动画史,平家物语无疑属于那种极其重要的充满勇气的作品,不可否认它由于其实验性有一些不够成熟的地方,但山田尚子这次确实作为前人站在了路上,算是有功有过。很喜欢一些转场,也喜欢花朵、海浪、眼泪和漩涡。

27分钟前
  • Never mind
  • 还行

为了更好地叙述故事而增加了少女琵琶的视角能够理解,因意象而设定为琵琶终年不见容貌改变也能理解;但除了琵琶外的全员,几乎都没有任何岁月流逝的感觉,以至于观看过程中永远会纳闷:时间点到底是怎么变换的?唯一的亮点是考哥的平重盛;最出彩的一段戏是白拍子的故事,以及开头少女痛失父亲的荒唐与残酷。

28分钟前
  • 某J。624
  • 还行

祇園精舍の鐘の声、諸行無常の響きあり。娑羅双樹の花の色、盛者必衰の理をあらはす。茶梅落水,石蒜花开,兵戈争鸣,唐船伶仃,右眼见已逝,左眼见未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荣华坍塌,木槿未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历史中的人不知自己是作者,以旁观的姿态咏叹四季轮回。悠木碧的演技真是可怕,ED颇有几分水曜日のカンパネラ的味道。

32分钟前
  • 极地单子星
  • 推荐

凝望污秽的历史深渊,温柔的双眼。

36分钟前
  • トツ子
  • 还行

词穷。

38分钟前
  • [未注销]
  • 力荐

粗浅一窥平安时代末期的历史,画风挺喜欢的。剧里塑造的平重盛好温柔。

42分钟前
  • 冰河月夜
  • 还行

平忠盛:你最害怕什么?琵琶:前路。平忠盛:就算黑暗和前路令人惧怕,今日此时,真美啊。琵琶:明日、后日、今后、将来、长远将来、遥远未来,好事情也是有的。虽然宿命感常常把人吞噬,但对未来的好奇一旦被点燃,即便是向死而生,也多了几份期许。在书上看到1980这个年份,突然意识到距今也不过是40年,我还有个2050,那时候世界变成什么样,我会变成什么样,真期待。以前既害怕前路也畏惧过去,想到未来就没有了希望,看到过去便产生了恐惧,就像是琵琶+平忠盛的综合体,才意识到,他俩的眼睛,是人对前路和过去恐惧的具象。前行的人是过去死去的人的一盏灯。

46分钟前
  • 是Moon
  • 还行

画面美,但是实际内容太次了,原著是白描,这个就无脑洗白,无脑好的就好怎么都好,不好的怎么都不好。可能适合低龄或者低智商人群吧。

51分钟前
  • 逆麒麟
  • 较差

凡人皆苦,生者必灭。盛极必衰,诸行无常。

56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看不下去了,除了美学高级之外一无是处

59分钟前
  • 雕刻家
  • 较差

古典文学立意过于落伍单调,重繁华,写衰落无可避免,第一集令人惊喜的平民视角开头消失无踪,文本已经撑不起这精美的画面了

1小时前
  • spellbound
  • 还行

日不落,在垃圾的日本动漫也能上9,再好的国漫上8也费劲

1小时前
  • 迟兆辉🇨🇳
  • 较差

三军将士偕妇孺,尽投波涛;一门显贵与繁华,全付东流。

1小时前
  • 听霜书生
  • 力荐

剧情过于复杂,人物过多,看得我眼花缭乱,关键是无聊

1小时前
  • 挫海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