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坪海战

연평해전,Northern Limit Line

主演:晋久,李玹雨,金武烈,李莞,李清娥,千敏熙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延坪海战》剧照

延坪海战 剧照 NO.1延坪海战 剧照 NO.2延坪海战 剧照 NO.3延坪海战 剧照 NO.4延坪海战 剧照 NO.5延坪海战 剧照 NO.6延坪海战 剧照 NO.13延坪海战 剧照 NO.14延坪海战 剧照 NO.15延坪海战 剧照 NO.16延坪海战 剧照 NO.17延坪海战 剧照 NO.18延坪海战 剧照 NO.19延坪海战 剧照 NO.20

《延坪海战》长篇影评

 1 ) 韩国式的煽情之作

前半部分拍的还不错,尤其是对普通军官和士兵生活和感情线的描述。

然而剧情发展到后来完全看不懂了,北边开火的理由完全搞不懂,也没有充分交代,导致后半部分的剧情出了很大问题,完全就是北边猛攻南边死守,然后就是增援赶到。

其实整个战局没那么复杂就是一次遭遇战,在争议水域。

而且南边在军力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被打沉一艘军舰,完全是失败了。

结尾就是各种煽情,说实在的确实无聊。

 2 ) 无关正义,终究兄弟阋于墙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以及当今国内的民族感情及民族主义倾向,国内网友往对韩国抱有蔑视的态度。

在文化方面更是能体现(具体无非是各种韩流明星饭和众多网友的撕逼)。

但作为一个文科生,本人对各种异国文化都十分感兴趣,这也导致我在看电影方面的纷杂。

由于看过很多韩国悬疑犯罪电影(追击者,黄海,与犯罪的战争),基本都是能代表韩国当今最高的电影水平的高分佳作,也看过像向炮火前进这样的明显带有抹黑丑化红色政权,标榜自己正义性的无脑片,导致我在看到这部电影名字时十分纠结,由于又是历史改编情节,很是担心又被宇宙国的无耻抹黑恶心到吐(这几天的天气实在是热出翔了,胃口本来就不好)。

但是自己作为一个军迷十分好奇短短14分钟的炮战导演是怎么拍成两个小时的电影的,就下载下来看了一下。

发现除了一些主人公家庭背景故事的虚构(也算剧情渲染需要),关于对炮战双方作为一个正常人在战争这样的一个残酷环境下的反映表现的十分到位。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在影视资料里看到害怕的朝鲜士兵形象。

看到最后几位阵亡韩国士兵的亲属的恸哭竟然有点感动。

战争再怎么惨烈,上的最深最痛的伤害的终究是士兵的家人们还有那些活下的士兵们。

PS:不知大家发现没有,韩国人打了几十炮炸来炸去就砸死了那几个船舷侧的几个士兵,没有一个重创船体内部的镜头,而相反的是朝鲜每一发主炮弹几乎都是穿透到韩国巡逻艇内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

不是导演故意安排坏人前期无敌的老套路,而是朝鲜当时警备艇装备了T34 85 坦克上的主炮85MM炮,而韩国巡逻艇普遍装备的是40MM舰炮,于是被社会主义大雕打出屎了。

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背景资料的详实还原。

事实上自1997 年起,西海海域韩朝双方海上军事冲突已经发生了几十次冲突,很多都是这样的炮战。

双方人员都互有伤亡。

总体来说,在韩朝冲突中,朝鲜在装备技术方面始终处于弱势的一方,然而终究是兄弟阋于墙,何人痛?

何人快?

真是可悲可叹!

再附上几次延坪岛海战资料:朝鲜韩舰艇在1999年6月15日也曾在延坪岛附近发生战斗,是继停战后韩朝之间最大规模的冲突。

据估计朝鲜至少死亡30人,70人受伤。

1艘鱼雷艇被击沉,5艘舰艇重伤,4艘舰艇轻伤。

而韩国只有11名士兵受伤,2艘舰艇破损。

史称“第一次延坪海战”第二次延坪海战(本片背景)发生于2002年6月29日(即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季军赛当日),交战持续14分钟,是韩国海军和朝鲜人民军海军在延坪岛海域的一次武装冲突。

当日上午10时许,2艘朝鲜人民军海军警备艇越过韩美单方面划定的北方分界线,并攻击紧急出动的韩国海军高速艇。

双方交战25分钟,韩军有6人死亡、18人受伤,1艘高速艇被击沉。

据韩国估计,朝鲜有13人死亡,25人受伤。

朝鲜警备艇被彻底破坏,舰桥和舰炮面目全非,警备艇甲板上的朝方战斗人员大部分已死亡,但警备艇还是被拖回了朝鲜。

为纪念此次海战,韩国在京畿道平泽海军第2舰队司令部修建了第2次延坪海战胜利碑,并将新造的一系列导弹高速舰以战死者的名字命名。

 3 ) 延坪海战|国足看了流泪

看过《鸣梁海战》和《露梁海战》,再看这部,多少差点意思。

这个其实也容易理解。

到了热兵器时代,战争打的完全是科技,人的因素已经很小。

而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名将能顶一支舰队。

所以,《延坪海战》剑走偏锋,把现代海战和世界杯联系到了一块儿。

我去,这电影一开场,就直接把国足逼到了死角。

故事的“战争”氛围其实不太浓烈,毕竟当下都是“和平年代”。

不经事的医务兵到舰艇报道,必然受到老鸟的戏弄。

不过,事实证明,这老鸟除了混的资历外,一无是处,等到事儿来了,这货躲得比谁都快。

这样的货色,相信大家都见过不少吧。

新来的舰长,是个“机器人”。

一副六亲不认的架势。

上来就是三百杀威棒,把船员训得简直回到了新兵营。

舰长之所以这样,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这子承父业,其实还是有一定压力。

为这事儿,其实舰长的女朋友也说过他。

现在都4202年了,过去的历史都过去了,再纠结有什么意思。

该对船员好点就好点。

舰长虽然六亲不认,但女朋友的话还是要听的。

就这耳根子一软,本来可以“上岸”的掌舵长,结果丢了性命。

当然了,掌舵长大概是不会怪舰长的。

他曾经和医务兵说过,能救人的是人,而不是药。

这句话,在后来发生的故事里头得到了验证。

只是,很多时候,能救命的确实是药,老百姓却拿不到。

为什么拿不到呢,确实是因为管事儿的“不是人”。

当时的小船员,大概还是和老百姓一样悲催的。

想拿点药吧,总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小兵代价付不起,直接把妹妹给卖了。

在正常巡逻时,舰队遇到了胖子那边的渔民。

以为是渔民,但其实是地方的侦查部队。

明知道是侦查部队,也只能放人啊。

对方也是个狠人,就这么一眨眼的工夫,舰队的活力配置啥的,全都瞄走了。

接下来,胖子那边就制定了一个计划。

说实在的,实在搞不懂这场冲突究竟是为了个啥。

感觉就是无事生非。

上头一拍脑袋,下头就掉了脑袋。

这场擦枪走火,双方都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当然,故事里头,只是南方付出了代价。

而胖子那边,大概无所谓。

故事里头主角团灭。

留下的,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

关键问题是,这些人的牺牲,完全没有意义。

或许,只是一个人的喜好……

 4 ) 事后勇敢(延坪海战的惨烈是在电影中)

中国观众在评价《延坪海战》的时候,认为其是战场惨烈的写照,认为电影充满所谓“人文关怀”。

如果在看电影前,我也许会接受这样的观点。

当我花了不少的时间下载看完后,我才明白,不懂军事的人看到了“人文情怀”,故而说要“珍惜和平”的话。

而军事类的“迷”们,并未细究其内涵。

故而认为不过是棒子的“自娱乐”罢了。

现实的情况确实是韩国人打算用所谓的“战争反思”来证明“大韩民国伟大”,线索自然就是电影中军舰上人的命运了。

在说海战以前,韩国人的用心在开头就已经十分明显了。

电影开头叙述后来的海战起因追溯到了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用意也十分明白。

之所以会发生后来的悲情英雄是因为中国介入朝鲜半岛,使朝鲜半岛分裂,从而引发现在的南北对峙。

而且电影中渲染北方人不可理喻,南方人受委屈的观点显而易见——别忘了尹永夏艇长的晋升无门,就是因为间谍人员的问题,处理不当引起的。

最后的不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就是上述的写照吗?

如果回到电影中,韩军炮艇是因为什么缘故才会和北军舰艇有纠纷,乃至电影高潮的英雄血战呢——“护渔”进而说“357艇”是“国土卫士”这样的话,来形容并不过分吧。

应该说的是,这部电影恰好赶了一个时间差,一旦在今年的‘中国渔民被韩军射杀’的新闻出现的时候,这部电影就别想在中国大陆“赚”认同感了。

可是,现实中,谁能说“357艇”真的就不会对中国人下手,难道随便找个“北军间谍”的帽子,扣在中国渔民或说其他中国船只的身上呢?

也就是说,现实中的韩军才不会像电影中那样有人情味,谨慎小心才是。

电影中,贯穿全文的双方的炮艇的交锋,是整部电影的焦点。

因为现实中,“英雄炮艇”现在已经被用作展示当时“记忆”的证物了。

可以预见的是,电影结束后,对“357艇”的参观人数日益俱增是可以发生的。

不论韩国人自己、还是去旅游的中国人。

跳出电影,现实中的第二次“延坪海战”,韩军真的是打的可歌可泣、电影中,朝军的炮艇结局如何呢?

非常可惜的是,韩国的这部电影,正如豆瓣上的的电影评分不高的现实一样。

真实的战场结局让人打不起用心的精神。

无论在武器交火的时候,还是只在短短的25分钟之内,电影没有加上的“真实”。

回过头看,韩国人“不要脸”的影子真实挥之不去吧。

再说武器数据之前,我首先要说明针对电影的海战模式,在现实中的海上较量的时候,“以寡击众”的做法是自寻死路的表现。

就用电影中的双方交火军舰来说,我们看到电影中,朝军的一条军舰从头到尾几乎都在打杀“英雄艇”,直到另外两艘炮艇赶到,才给朝军炮艇致命攻击,为英雄艇解围。

从现在已经可以查到的各类海战资料来看,这样的情节,根本不可能发生。

首先在数量上,朝军艇长难道就没想过也叫增援来为自己解围嘛?

自己可是以一敌三的不利局面啊。

被敌人随时可能包围的情况,难道朝军艇长就没想到过?

还是朝军艇长想吃“独食”,上报自己的光荣战绩,再别上一枚奖章。

更何况自己打赢了还好说,打输了,命都没了,就不知道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说全身而退,就是带伤返回,也比电影中别打到吐血倒地要划算多吧。

其次,我必须澄清的是,电影中的另外两艘军舰没有第一时间,支援“357艇”的理由:是受困于海流的流向变化。

1894年9月17日,第一次大规模“蒸汽钢铁制军舰海战”——在大东沟发生。

双方是在遭遇中发生战斗,之前的情况是,日本军舰不论白天黑夜在寻找中国舰队,北洋舰队为支援陆上战局在东奔西走。

稍微知道农历的人就会发现,如果按照农历来说,此时已经进入八月中旬。

要知道这时吹起的海风,最严重的的时候,是最容易变成台风,进而肆虐经过区域的木船。

在蒸汽铁质船只出现以前,木质战船的海战双方往往挑选最不容易发生大风,海流不随风波动大的季节与海域。

虽说如今钢铁制军舰不是一定能抗的住台风的威力。

但是,想的确不受海流影响,破浪调转船头想去的方位,现在的军舰是可以做到的。

换句话说,另外两艘军舰,如果不让其马上冲到“357艇”旁,要么炮艇动力故障,要么炮艇其他舰艇阻碍。

否则就是按不快的航速前行,就是赶不到“357艇”的方位,想要打击朝军炮艇周围,乃至艇身,不是不能办到。

所以,还是电影安排的不让“357艇”得到支援吧。

另外,更要说明的是,在电影中,“357”艇被集中电力系统后,炮艇上许多依赖电力启动的地方逐渐瘫痪,如炮塔等。

当然电力也是影响到炮艇的航速,加上被枪击、炮射的影响,速度减慢是自然地。

同一时刻,炮艇上的人们的表现,是韩式战争英雄电影的催泪点,负重伤,依然冷面指挥的舰长,以及看着战友死去等等竟然在弹雨中进行。

这时最大的威胁可不只是朝军炮艇上射来的子弹。

而是可见的假设:“抢夺军舰”。

二战中,日本海军试图将美军抛弃的航母拖回国修复使用。

曾经的中国军舰“灵甫号”军舰就是被抛弃后,被“完整”的开回敌方阵营。

几年前的海战电影《怒海争锋》中,电影的高潮处是双方军舰的“肉搏战”。

最后的距离是——近到可以面贴面的,跳来过去的“陆上厮杀”。

再从上述的情况来判断,还没等电影中的人物说几句完整的话,朝军的人就上船了。

再者说,就算夺船的机会不成熟,就算炮艇的艇长是“半路出家”的陆军军官。

他也该知道——此时距离越近越好——电影中的朝军士兵手中的轻武器是AK47,要知道,“她”的恐怖的“传说”早在越南战争时就已经人尽皆知了。

而“她”的恐怖——就是在近距离中打死打伤无数美军士兵。

况且之前并不是说没有用枪等轻武器靠近敌舰艇杀伤敌舰人员或破坏敌舰船身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西沙海战”的海战战局了。

抛开电影,回到现实的话——很胡扯吧,一大推“煽情”动人的“命令”与对话,做的这样“真实”。

在电影外的争论是,到底是哪种型号的朝军炮艇击沉了“357”艇,有说是“坦克艇”,就是将坦克炮塔直接移植到舰艇上,也有说是中国的“上海级炮艇”(即上海级护卫艇)。

也为了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引用数据如下:T-34/76坦克炮塔一门76毫米L11毫米高速火炮炮或一门76毫米L/42毫米加农炮500米距离穿透69毫米钢板,1000米距离穿透61毫米钢板1943年后,苏军将T34炮塔火炮换装为85毫米,因此将此款T34定名为T-34/85中型坦克T-34/85坦克炮塔一门85毫米D5T火炮或一门85毫米ZiS-S53火炮炮塔的正面与两侧装甲厚度为75毫米上海级护卫艇排水量:134吨(满载)尺度:长38.8米,宽5.4米,吃水1.7米动力:4200马力最高航速:30节最大航程:700公里编制:38人武器:火炮:61式37毫米双管火炮2门,61式25毫米双管火炮2门  水雷:10枚  深水炸弹:8枚雷达:罐顶对海搜索雷达1座虎头雕级巡逻艇 排水量 170吨全长 37米宽 6.9米吃水 1.75米主机 MTU16V538 TB90 柴油机 2台航速 37节人员编制 军官5人 士兵26人武器 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x1加特林机关炮x2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x1关于朝鲜坦克艇的准确数据较少,故不引用我对于击沉“357”艇,的朝军炮艇判断为“上海级护卫艇”(也有说法是朝军出动了坦克艇,但是没有击中“357”艇,但是我看到照片后,肯定了我的判断)用事实来说话就是,一旦朝军拉近距离,从理论上来说,炮艇为了达到高速的标准,往往牺牲自身防护力为代价。

而且,舰艇的载重承受力都是有限的,“重炮安轻船”的例子并不是没有。

但是一些代价也极高,像只发射几发炮弹,船就出现全身“震颤”的“共鸣”现象并不少见(针对朝军坦克艇)。

所以,一旦按照电影中的做法:由朝军坦克艇上的坦克炮发射炮弹击中“357”艇的结果是:船身或者被撕开一个口子,一声巨响(艇身发生爆炸起火)之后,海水涌入“357”艇内;或者就是即使不爆炸,也会击穿“357”艇,被击中的“357”艇上留下一个致命的大洞。

当然了,一旦击穿艇上的要害之处,如动力室,这时即使柴油的燃点高,一旦动力系统损坏。

再加上“357”艇出现电影中的画面:火炮被压制,主控室被狙击手盯上。

要么是“357”艇在友舰为到达前成为朝军的“活靶子”,要么出现被“夺船”的一幕了。

以上均是我在看到打捞前的“357”艇的推测,当我看到打捞后的“357”艇照片时。

不得不想起“事实胜于雄辩”的话。

果然“357”艇的艇身没有大口径火炮打出的大洞,只有小口径火炮造成的小洞。

资料显示,朝军最后是将己方的警备艇撤回了自己的地盘。

也就是说,韩军的三艘炮艇没有击沉一艘朝军炮艇。

朝军的炮艇为中国军援物资,使用时间从中朝关系史来看,在朝军的服役时间绝对超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

这对于舰艇来说是极不合理的:以北洋舰队为例,即使是被寄予厚望的“定、镇”二舰,截止1894年,其建造时间也超过12年,服役时间也达9年。

日渐老化的舰身与达不到妥善保养得日常(当时和如今的朝鲜海军难道不是这样嘛)。

在大东沟中“一览无余”。

所以,尤其是第二次“延坪海战”中,“新锐战舰们”竟然打不沉“老军舰”的理由,我的推测是以下两条:第一,韩军“357”艇被朝军其中一艘炮艇的“突袭”彻底打“蒙”,不仅是“357”艇猝不及防,连另外两舰的指挥官也没有预料到朝军的动作会这样“快”和“恨”,最开始的情形时,“主角”尹永夏少校被朝军炮火击中阵亡,群龙无首和“357”艇被迫“走一步看一步”,另外的友舰也没有战场“应变”的反应(虽然离得近,可是不知道如何妥善处理),等到韩军拿出对策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虽说从头到尾只有25分钟)。

但最终还是合力打残、打跑了朝军的两艘炮艇。

第二就是韩国人最不想承认,但却能解释通的“假设”了,当“357”艇遭受到朝军的攻击时,只是刚开始的攻击就使三艇的人员惊慌失措,甚至出现弃“357”艇而逃的炮艇。

另外的一艘不知道该如何救“357”艇,没有及时进入“缠斗”的艇群中。

当朝军出现弹药补充的间隙,(“上海级”火炮的炮弹输送靠人力)这时“357”艇趁机脱离朝军火炮集中有效范围,然后,另外的炮艇上前击退朝军的炮艇,这时朝军担心韩军有增援兵力撤退。

同时的“357”艇虽然遭受一定创伤,但是,不是船身不具备修复、拖带的意义。

在返回途中,因为韩军的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英雄炮艇”的“转型”就来了(或说直接沉了)。

总而言之,《延坪海战》是给韩国人看的“韩国英雄”的传奇。

而没有照顾到中国一些观众的意见,虽然在豆瓣上有不少大概不了解军事的人看过电影,认为韩国人表达的是“和平来之不易”,“战争无情,人心向善的人文关怀”,可别忘了,人家在开头可就是把如今的责任直指中国的呦!

在最后的没有打沉北军炮艇的理由上:就差演员说出,中国出手援助北方的话了。

而在现实中,很明显的这次韩军失利了。

按照历史的重复与再现的情况来想:几年前的“天安舰”悬案,外加同年的朝军“炮击延坪岛”的关于韩军“恶评”的战场迟钝来说。

好像韩军在军事领域上退步,在电影娱乐上,确实取得了“长足”的收获。

至于中国人向来不爱看“韩国历史”的习惯,可是帮了韩国的“大忙”呀。

 5 ) 电影还是很感人的

真的很感人,虽然并不是中国的事,但对军人们的牺牲和保卫国家的决心的敬佩是不分国界的。

电影讲的是2002年的事,02年,感觉离我们很近,毕竟是和平的年代,海军们也不会想到,下一秒就是为国家献出自己生命的时刻,,,电影前面铺垫了太多了海军们平日的生活,他们和我们一样,想家,想谈恋爱,也会为没看成一场足球比赛而感到可惜,,,这样才能显现出来,在战争来临的那一刻,他们的伟大(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6 ) 纪实战争片

抛开政治和历史来看,这部电影还是拍的不错的。

整个战前的感情铺垫很详细,容易把观众带入剧情,战争场面一般,看着倒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才四人战死,一人失踪,合着前面炸飞的被机枪打成筛子的都没死啊!

不过韩国女演员的演技不错,特别是义务兵的哑巴母亲,最后看到医生放弃抢救,自己拿着呼吸机对着儿子压气那一段,看的让人难受…

 7 ) 也许都是主旋律,感觉却不一样

虽睹战争片无数,看“延坪海战”还是数度泪湿眼眶。

尤其是影片后期战斗结束后韩国军民对待战死士兵的态度颇为为感人;更有打捞致死坚守岗位,随艇下沉,因至始至终手握传舵,致使船体末于水中,却依然没有歪斜的舵手的感人至深的场景,心中涌出无限敬意,一度泪眼模糊,感觉作为一个这样的士兵,无论在那种政治背景下都是值得尊重和敬佩的。

片尾花了不少篇幅将片中人物后期真实命运也一一表述,这似乎是很多国外战争片的惯例,同时又是点睛之笔。

使人于影片结束之后,更感慨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的生命活动,而非仅仅讲述角色的故事。

这样的看似平淡的陈述却更有力量,更富有人性感,也体现出对人的尊重。

反观中国的战争片似乎从未有过一部是描写真正战士的,似乎总是在描线战争的宏大和将帅的指挥艺术,从没有过向某个或某些战士的致敬,从未有过。

两相对比,不禁黯然。

 8 ) 看的不闷,煽情太过

怎么说啦,优点是看着不闷能吸引眼球,缺点就是主旋律太强,显得太失客观和公正。

事实上的冲突,是历史原因加上偶尔遭遇爆发的,而且打斗过程和电影不符合。

真实的第二次延平海战是场遭遇战,没有太多阴谋论,朝鲜韩国都是为了国家利益,没有正义之说。

第一遍我看哭了,导演功底还可以,毕竟是拍电影,要完全按事实来,估计就失去了戏剧的张力。

能理解编剧导演。

前半部类似青春偶像剧,后半部类似《太极旗飘扬》,总得来说是部还算不错的电影。

最后说句,没有真正的公义,公义都是相对的!

雨阳 19.3.27

 9 ) 感谢我们的和平年代,希望不是建立在牺牲少数人之上

很少看战争题材的片子因为知道战争都是残酷的,所以看了以后哭的稀里哗啦是必然的,真的很庆幸我们现在的生活可以这样安逸和平凡,感谢那些奋战在一线保家卫国的战士,保障我们的无忧无虑。

韩国人不管是宣扬自己有多惨多被动多伟大,他们起码能把真实事件搬上荧屏,相比中国要真诚的多。

但是角度使然,站在韩国人自己角度把自己国人拍的多壮烈也很正常,把小北韩拍的就是刽子手,不折手段是否稍失偏颇,只祈祷看过片子的人能真实的正视历史而不偏激妄为,轮人性角度北韩死伤要比南韩多的多。

片子里真的是用了3\4的时间煽情,但也无妨,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才能更显其伟大。

不过是有的地方没看懂,比如李炫雨的角色被人说关系,而他的关系就是操舵手真久吗?

两个人似乎没多少深交至少在李上船之前。

还有李的右手为何变成那个样子?

有人说李炫雨演技增进了,其实还真不觉得,给这个角色安排成主演也是太主角光环了吧,舰艇上被炸一下就晕过去,然后医术也不高超,大家拼命的时候,等他醒来都死伤一半了,看的伤员也是呼喊着让他们振作,不解。

感觉本剧主角最让人感动的就是真久的角色,那个拼死护手所有人回航的总舵手,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死抓着不放,泪目。

还有最后,家属们的悲痛,现实中生存下来海军的陈述,能好好活下来是一种愧疚…这种悲惨的事情,看似可以避免,我们是可以提前应对或者采取措施,而不是等着挨打,被炮灰后才做出挽救。

白白牺牲了生命。

那些下达号令的上兵,真丫想给你派到前线。

当局者总是以各种华丽的借口,来开脱推辞或者做事后补偿,然而并卵用。

听从命令有时候也是种悲哀…

 10 ) 屁、顺

看到一群人在船头煮花蟹面当宵夜就觉得不靠谱,结果长官一出现就被罚了,渔船上放石头专门用来砸人的么,想让船更容易沉的吧,被水枪喷的时候还能砸到人。

杀间谍这种破事什么时候轮到前线军官来做了,初步的审查之后就要交给情报部门处理,还什么耽误晋升,不就是想说你有人性么,编出这么拙劣的抗命桥段。

七十分钟时终于开火了,一上来棒子就被打得懵逼了,话说这又不是偷袭,已经做好准备了的,平时自动瞄准都不坏这会儿就坏了,怪机器咯。

操舵手不管被打中多少子弹都能在倒下去以后又站起来继续干活,前边和中间打得挺激烈的,后边结尾很匆忙,一下子就进入到送葬环节,闹了半天原来就死了四个啊,看场面这么激烈还以为死了十几个。

指挥中心在开头问了两句咋回事啊就再也没有任何镜头了,也不见报告上级也不见指挥调度,酱油中的战斗机。

剧情全都为煽情服务,孩子啦老婆啦老爹啦老娘啦一个个的都是真爱,没打仗就渲染,打完了再拼命悲情,连世界杯都成了重要的煽情道具,整部片子几十次的提及世界杯,根本没把事件的前因后果后续影响讲清楚,完全是拿士兵的死来拉情绪。

发生这件事之后政府有何反应提都不提。

总评一星1分,舰艇排水量多少吨最大航速多少节火力配置如何,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提及。

棒子的军队就是这样的素质么,军纪散漫无视灯火管制,紧急集合慌乱不堪,战友落水了不知如何救援,人捞上来了医护兵连基本的抢救都做不好,日子过得像公司员工上班下班。

该不会是觉得海战丢脸就把军队拍成这样了吧

《延坪海战》短评

这尼玛坑爹

6分钟前
  • 毅撕不苟
  • 较差

真实改编,把坦克架在战舰上。

8分钟前
  • toto
  • 推荐

YY的不如大天朝~ 再学学

11分钟前
  • Windgrin
  • 较差

把北方海军描绘的无比英勇。一画F16K起飞,二画F15K在天上,三画仗打完了。

13分钟前
  • Grant.Q
  • 推荐

韩国人拍民族主义军事动作片业已非常熟练。简单的故事拖到130分钟纯粹为了变着法子打动本土观众。战斗场景全都是乍看劈头盖脸、实则编排低级的无脑对射(这种拍法和前年的《血战钢锯岭》本质相同,不过后者更猛得多)。

17分钟前
  • 屠龙侠912
  • 还行

李玹雨演技好的没话说

20分钟前
  • celeste
  • 推荐

主旋律

23分钟前
  • HKdisney
  • 推荐

战斗本身的过程其实没啥好拍的,只得着墨于水兵们的日常;而02年世界杯南朝鲜靠主场哨成功黑进四强的画面在片中反复出现更是令人反胃。

26分钟前
  • Lygometry
  • 较差

比空軍建軍節那部強不少,守護世界盃是什麼鬼。

30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韩国电影真的很喜欢先甜后虐这个模式

34分钟前
  • 染耀
  • 还行

战争无情。最后流了两斤泪QAQ。。。

36分钟前
  • Little.C╭♥
  • 推荐

1.真实故事改编的还行还原性还是不错 2.剧中真实性也不错,碰到生死大多数的人都慌乱以及害怕的 3.最后真实的葬礼也够感人

38分钟前
  • AS的棒棒糖
  • 推荐

查资料,据说整个战斗过程,只有14分钟......变成电影还是有点难度,于是,前面铺垫了那么多,太多余了...为什么不拍成政治阴谋片?,加入小鲜肉去表现兄弟情,为了票房?为了女性观众?幸好最后,反转又反转,弄死了小鲜肉.最近很讨厌各种形式的小鲜肉.

40分钟前
  • 电影更精彩
  • 很差

文戏武戏都不错,可惜是韩剧的节奏。我只希望给我来个痛快

45分钟前
  • 毛毛猫哥
  • 还行

难得有海战,首先我是脸盲分不清人,其次朝鲜方面刻画太简单,交战场景画面也就那样。

47分钟前
  • 舒叔叔
  • 较差

韩国人在影视作品中意外的“硬的起来”,看这个还不如看实拍的那几段画面来的好

52分钟前
  • bayiburu
  • 较差

电影水平比我们的海战电影强,但是战斗力就是娘炮儿,大金链子金手表金戒指小白脸,让落后的北朝鲜打得满地找牙。

54分钟前
  • thinkpark
  • 较差

这个题材要是往黑化政府的方向走 肯定会很深刻 但你要是拍成了感动韩国人物事迹展播 就太YY了 北边也是闲的 好好的日子不过 非要过来霸气一换一 医疗兵作为POV人物到后程居然没他什么事了

59分钟前
  • Rumpleteazer
  • 较差

虽然是经过煽情改变的主旋律,但还是很尊重事实的。

60分钟前
  • 雷斯特雷波
  • 还行

虽然各种主旋律都透着好莱坞的味道,但主旋律就是主旋律,看着还是有那么些激动的,何况还是真实事件

1小时前
  • 心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