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

烈火英雄,烈火·英雄,惊天大爆炸,The Bravest

主演:黄晓明,杜江,谭卓,杨紫,欧豪,侯勇,谷嘉诚,印小天,高戈,许文广,刘金山,丁嘉丽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烈火英雄》剧照

烈火英雄 剧照 NO.1烈火英雄 剧照 NO.2烈火英雄 剧照 NO.3烈火英雄 剧照 NO.4烈火英雄 剧照 NO.5烈火英雄 剧照 NO.6烈火英雄 剧照 NO.13烈火英雄 剧照 NO.14烈火英雄 剧照 NO.15烈火英雄 剧照 NO.16烈火英雄 剧照 NO.17烈火英雄 剧照 NO.18烈火英雄 剧照 NO.19烈火英雄 剧照 NO.20

《烈火英雄》长篇影评

 1 ) 致敬英雄

首先,咱们得说说这部电影的故事。

它讲述了滨海市储油厂因为与卸货油轮沟通不畅而引发了一场火灾爆炸事故。

在这场灾难面前,消防官兵们义无反顾地跳入火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坚强意志与火魔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整个故事情节紧张刺激,看得人直呼过瘾!

再来说说这部电影的人物。

黄晓明饰演的主角江立伟,可真是个硬汉!

他在面对火灾时,不仅勇往直前,还时刻关心着战友的安全。

杜江饰演的马卫国也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消防员,他在火场上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战斗技巧。

谭卓、杨紫和欧豪等演员也都在片中有着精彩的表现,他们用自己的演技为角色注入了生动的个性和情感。

当然,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震撼人心的火灾场面。

导演陈国辉可真是下足了功夫,将火灾现场呈现得如同地狱一般可怕。

火海翻腾、浓烟滚滚,每一次爆炸都让人心惊胆颤。

但这些场景并没有让我感到恐惧,反而更加敬佩那些逆行的消防员们。

他们面对如此可怕的危险,仍然毫不畏惧地冲上前去,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人民的安全。

 2 ) 如果你经历真实的灾难,你会对导演的煽情有所理解

看到很多网友对《烈火英雄》的负面评价,大多集中在煽情上。

不得不承认,整个影片的拍摄手法上的确有煽情成分,暴露了导演的并不高明之处。

然而,那些英雄的故事,我坚信是还原真实,不带刻意煽情和刻意拔高的。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过真实灾难的人,我也对导演在拍摄手法上的煽情,抱有深深的理解。

9年之前,我还是一名国家通讯社的记者。

4月14日,我亲历了一场大灾难的报道:青海玉树地震。

而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赶到灾区的记者之一。

作为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孩子,我本身的性格是胆小而不能吃苦的。

然而到了真实的灾难场景中,你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

我赶到灾区的时候的第一个24小时,我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几乎粒米未进,水也没喝几口,只是在累到实在不行的时候,在帐篷里眯了大概二十分钟。

凌晨两点多,我站在一片坍塌的宾馆废墟上采访救援。

站在两三层楼那么高的废墟上,余震一阵阵的袭来,晃得人站不住。

废墟又高又不稳,腿肚子又直打颤,说摔下去就摔下去了,然而生性胆小的我当时一点都没觉得害怕,只是在后来回想时,觉得脊背发凉。

要知道,我平常明明是一个连过山车都不敢坐的人。

在那十几天里,我们一开始连吃的都没有,后来才有得吃方便面和烤麸罐头;我们在帐篷里穿着衣服直接睡在沙土地里,直到后期才慢慢有了睡袋和行军床;玉树一天有四季,温差极大,正午如夏,午后下雨,夜晚如冬。

晚上睡觉时沙土地又阴又冷,整个人就像泡在凉水里;没有自来水,我们洗手都是奢侈,来例假却无法清洗的女记者苦不堪言。

我记得我每天顶着海拔4000多米上的烈日骄阳,徒步几公里去采访,还没有防晒霜,晒的皮肤又粗又黑,回家休假我妈看到我,愣是不敢认。

可是那时候什么感觉呢?

亲戚朋友打电话来说注意安全,你根本都不会跟他们说多苦多累,当时心里就是一个感觉:自豪!

就像电影中杜江跟黄晓明说的那句话一样: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现在又牛逼又帅?

就像电影中和黄晓明一起管阀门的那人一样,觉得“这牛都可以让我吹一辈子了”!

很多人觉得导演在煽情,人物塑造过于脸谱化,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如果我没经历过抗震救灾,也许今天看了电影的我也会觉得煽情到尴尬,然而经历过才会体会到那种危情时期平凡人迸发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实在是再真实不过了。

就像孩子经历了家庭变故瞬间会变得懂事一样,灾难会让人迸发出做英雄的力量。

在玉树,当看到一具具尸体,看到人们恸哭,看到刨废墟刨到手掌血肉模糊的救援者,看到四面八方的人都赶过来救援时,那种情绪真的会感染,感觉自己头上的英雄光圈,都能绕地球八圈。

当时的我,别说只是采访了,假如让我去抗震救灾,哪怕奉献生命,我都义不容辞。

更何况是那些一天到晚接受的都是“荣誉与尊严”,“为服务人民能够奉献生命”教育的消防员。

电影中,黄晓明觉察到了油罐要爆炸,大喊让队员们撤退,可是队员们却并不领情,觉得太丢脸,宁愿做英雄不愿做狗熊。

很多人觉得这一段的处理太假了,一味拔高消防官兵的人物形象,为了煽情而煽情。

然而,宁做英雄不做狗熊,我相信这是所有消防官兵,在那种极端环境下,真实的情感。

电影改编的原著,鲍尔吉·原野的纪实文学《也证明了这一点:整个大孤山消防中队成立不到一年,除了队长刘磊和指导员是现役军人,其余20人全部都是合同制消防员。

但让人们意外的是,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个逃兵。

从进火场开始,刘磊一直都冲在最前面。

他心里只有两个念头:老子今天就要死在这儿了,35年没白活;逼不住火,人跟106号罐一起完蛋。

其实何止是刘磊,所有的消防员,不管多大的官,似乎都有一个念头:死在火场,比病死要来得光荣伟大。

经历过,才会更觉得这种情感的真实。

在玉树灾区的时候,我采访过一批从东南沿海过来救援的消防官兵。

他们在一次救援任务后,全体累的瘫倒在地上,顶着高原的烈日骄阳,就那么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看着让人心疼。

他们说,救人倒不累,主要是这种气候很难适应。

后来我听说他们因为全体不适应而连夜撤退了,当我们记者在一起讨论这件事时,第一反应是他们挺不容易的,第二反应就变成了:替他们感到丢人。

在那种鸡血的环境中,你虽然会想到他们从东南沿海来到西北高原需要克服怎样的气候条件和高原缺氧环境,虽然会想到消防官兵们也有家有口,虽然会想到他们应该首先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但你仍然会想到:当逃兵真的丢人,连娘们都不如。

并不是关键时刻撒腿就跑才是真实,才是人性。

不想当逃兵而想做英雄,也是一种人性。

我们之所以觉得不真实,只是因为这种人性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该怎么说呢?

真正的伟大,总是看起来很假。

那场大火里真实的伟大是怎样的呢?

关闭油罐阀门的转数不是8千转,而是8万转。

当时的消防员为了加快速度,真的脱掉了身上的呼吸机和手套,徒手在滚烫的阀门上转动。

手磨出了皮,起了泡,立刻被烫平。

负责坚守化学罐区的一队消防员,也真的给家人拍了视频,那是准备付出生命前,留给家人最后的纪念。

一个消防员在车顶把水带,已经被熏得昏了过去。

战友把他送进医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直到苏醒,整整8个小时,他的双手一直保持着把水带的姿势,掰都掰不开。

一位消防员恰巧接到家中急电,父亲的白血病极度恶化,生命垂危。

他原本打算这天晚上乘车回家,也许能见父亲最后一面,但最后一刻,他放弃了探望父亲,毅然决然前往火场。

这些故事如果放在电影里,我们一定会觉得太煽情,太不符合人性和逻辑,然而,这些故事却是真实的。

我们习惯了冷静和理智,警惕一切煽情,而面对现实中的真性情,反而冷静得没有一丝人味。

就像面对杨紫最后没有坚守岗位,流着泪去看一眼牺牲的未婚夫的剧情,这是多么正常的,人性的举动!

然而,我却看到有网友在骂逻辑不通,简直侮辱智商——作为一个消防指战员,竟然如此没有敬业精神!

剧情应该是强忍悲痛继续奋斗在第一线,救援结束立刻奔向未婚夫见最后一面,感情爆发,这样的发展更为合理也能升华主题,还点了消防战士的敬业奉献和纪律严明。

你看,如果一个人危难关头强忍悲痛继续奋斗在第一线,我们会觉得是媒体的造势宣传,太不讲究人性,太过虚假;而如果一个人心里惦记着自己和家人而不那么敬业,我们又会觉得逻辑不通,不够升华主题。

真的,太难了。

我理解那些网友关于煽情、关于虚假的评论;也理解导演在拍摄中的“煽情”和“刻意感动”(其实并没有)。

只是让我感到悲哀的是,可能大部分人,都已经不再相信英雄主义了。

 3 ) 对我来说,《烈火英雄》刚刚好

1.为什么一定要用父亲的死亡去消除孩子对爸爸的怀疑,有可能孩子更想要的是一个陪伴上学的父亲。

为什么情侣一定要死一个,才能消除吵架的伤害,我们永远不要让吵架留待第二天,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这一天会发生什么,我希望我们是相爱的,不留遗憾的。

为什么父亲一定要孩子出息,于是孩子一直争当先锋,但当孩子面临死亡的危险时,父亲又开始担心害怕。

就是觉得人类好矛盾,有好多无来由的希冀和为了证明自己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其实我们可以平安的活着,尽管平凡,但比一切都好。

当然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得做出这样的牺牲,所以向他们致敬。

但是如果可以,希望我们都可以做普通人,不用轰轰烈烈地去做英雄,只是去做一个孩子的好父亲,一个女人的好丈夫,一个父亲的好儿子。

2.消防员真的很伟大,电影其实很多伏笔,也有很多剧情都猜出来,但是心里还是一阵感动。

也许是音乐渲染,在电影院时听见消防队员喊口号的时候,很震撼。

3.善良是真的会得到回报的,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危险时,我们还能够选择去帮助别人吗?

4.电影很简单,但是也尽显人性,那些乘火打劫的人,那个认为说出实话消防员就不会豁出性命救火的港口负责人,多真实啊,这些都是住在我们心里的小九九,心里的恶魔,在危难的时候暴露无遗。

最后,电影其实真的很简单,明白那些专业人士,对于这部电影颇多吐槽之处,《切尔诺贝利》也是一部类似的作品,里面那些裂变,反应堆,一堆专业名词真的让人难懂。

所以我承认我是一个平凡的人,《烈火英雄》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很亲民,我能看懂,并且在短暂的两个小时当中,得到震撼,这对于我来说,刚刚好。

 4 ) 戏剧技术不过关,消防技术更不过关!

曾听说演员和主创们曾很认真的体验消防生活,于是买了票去支持……尼玛!

你们特么的队列都没训练过吧?

我国军人敬礼的标准姿势你们都没学会吧?!

更别说整个消防相关知识的匮乏!

火场!

摘个面罩是会一口浓烟吸进去死人的!!!

消防员救人时配备了两个管子,两个面罩的!

灭火结束是会彻底排查完火场内部的!

漏洞百出到我实在懒得打字了!

好歹你们给点紧张感吧?!

我擦!

都能慢慢悠悠的抒情喊口号?!

水枪两只一组是要有一只负责掩护的!

掩护的那只水枪要打在距离火最近的消防员身上降温的!

好吧,就算你们都是大腕大导演,没时间研究灭火这点事儿。

你们能不能把你们擅长的故事讲讲好?

结构哪?

人设的连续性哪?

人物关系的情感哪?

给句台词就完了?

请尊重一下电影这两个字!

如果你们尊重生命,尊重这些拿生命换来我们安全的消防员的生命,也尊重他们拿生命换来的故事。

请认真点!

 5 ) 开玩笑呢?

点评里的分炒的很高,因为好奇所以下班后赶来看,然后我就开始了全程的一脸黑人问号,,,消防部队是一个勇敢又伟大的群体,我十分期待这部影片可以让大家都意识到火灾的可怕和消防员的不易,从源头避免火灾,从而减轻消防员的苦难。

这是我对本片的期待。

所有关于消防战术的东西我不做评论,因为不懂。

但我无法理解的是各种毫无逻辑的bug,黄晓明看来又是带资进组,镜头不仅要多,还要长,不仅长,还要凸显个人英雄主义。

只要安排去干活了,必定要先搞个告别仪式,不着急去完成任务,得先唠嗑,先来个1分钟的回首加深情对视。

欧豪一看就是没给钱,真是导演要你死,你必须死。

远程控水那么重要的环节,就派两人去掏垃圾,一个中队的人,在人淹死了上岸了突然就全都出现了???

然后就是弱智般的哭丧,,,在火情初阶段,只有一架直升机来过,,黄晓明光着手转闸门,一定是神明附体,才会让他大力出奇迹,完全无视高温,靠一己之力成功把需要转八千转的闸门关闭了。

我们是凡人,所以连在烤羊肉串时脸贴近点都被烤的不行了。

人家硬是在被烈火包围、并且被炮轰数次的环境下待了好几个小时。

最终被来的恰到好处的火崩飞了,火:“关上了吗?

关上了就走你~”带资进组的死都死的一路火花带闪电的。

杨紫的脸又是怎么了?

全程杜江演技在线,可惜也被剧情搞坏掉了。

国人就是擅长道德绑架,这点导演编剧都运用的炉火纯青。

先是一顿预告渲染,渲染消防员的伟大,渲染剧情的惨烈,渲染多么的感人。

都渲染到这份上了,你不哭就不是中国人,你不哭就是没良心!

可惜我被全程各种拖沓、刻意的剧情搞的完全没感觉了,现实中的消防员比你们电影里的更果断更迅速更惨烈。

而导演却只顾着逼观众哭,结果适得其反。

(参考毁人三观的比悲伤更悲伤的牙医)没有那个能力,就不要毁题材,更不要误导大众,搞得大家都误以为消防员是如此的矫情和爱演,,,拿着别人的血泪让自己腰包赚满却连消防员一半的人格魅力都没展示出来,早点洗洗睡吧

 6 ) 《转自:栾城消防》你如果不相信《烈火英雄》,那你肯定更不相信电影背后的真人真事

八月三日更新:不相信这篇影评内容的人可以看一下央视微博昨天晚上发布的一则视频。

链接抛给你们https://m.weibo.cn/2656274875/4400917950033130原答案《烈火英雄》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

我刚好看过相关的书和报道,因此,当知道《烈火英雄》有提前放映的时候,我立刻参加了一个观影团,第一时间去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之后,我看到了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讨论。

有人很喜欢这部电影,说因为这部电影而理解了消防员这群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的英雄。

但也有人质疑这部电影太煽情太夸张,然后就很多问题提出了疑问。

在这里,作为一个比较了解整个事件的人,我想说:如果你觉得《烈火英雄》太煽情太夸张,那你肯定不会相信原型事件里那些活生生的真人真事。

而我,有必要告诉你,《烈火英雄》其实刻意缩小了那场灾难的规模,刻意在情绪上保持了克制。

接下来,我将一一为你展示电影和真人真事的比较。

你会发现,比起真正的消防员,比起真正事件的惨烈,电影真的已经是非常克制了。

必须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并不知道这部电影中的原型——那些消防员以及他们的家人,是否愿意自己的生活被打扰,因此,在涉及到人名、地名、具体日期……等信息时,我进行了马赛克处理,敬请谅解。

而在行文过程中,我会引用到一些资料。

主要有以下几种:1.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在此感谢我家猫的出镜……)

2.原载于《人民日报》2010年7月26日的报道《十五小时生死战》3.原载于《北京日报》2010年8月11日的报道《“X.XX”油管爆炸事件纪实》4.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31期的报道《“X.XX”爆炸:未升级的灾难》5.CCTV7 《军事纪实》第1056期6.原载于《中国消防》2010年第14期的《扑救“X.XX”新港输油管道爆炸纪实》接下来,我将说一下《烈火英雄》里的几处克制。

克制之一:20颗原子弹毫不夸张早在这部电影放预告片的时候,就有人对杨紫这句台词质疑:有那么夸张吗?

然而,事实是:这句台词不但没有夸张,反而过于克制。

几乎是在所有关于灾难的新闻报道里面,都会有这样一句话:“后果不堪设想!

”不如就让我们来设想一下。

原型事件里面,如果没有这群消防员,后果有多不堪设想。

电影里最主要的场景,是几个巨大的油罐,有多大呢?

它高22米,直径80米,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

所以,在真实的火灾里,光足球场那么大的油罐就有整整59个,再加上甲苯、二甲苯、氰化物……等高危品的化学罐,其后果将是:

一句“百里不复有人烟”,说明一切。

而这仅仅是开始……

所以,没有当年那批消防员,整个城市,甚至周边几个国家的区域,都将近乎面临灭顶之灾。

当然,可能还是有人觉得不直观,那我就说一个数字: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当年火灾中所有油罐及化学罐的爆炸当量在200万吨TNT以上,而广岛原子弹“小男孩”的爆炸当量大约是1.5万吨TNT,长崎原子弹“小胖子”的爆炸当量是2万吨TNT,美国储量最大的W76核弹,其爆炸当量是10万吨TNT,所以折算一下,真人真事里的破坏力,按“小男孩”算,是133颗原子弹,按“小胖子”算,是100颗原子弹,按W78算,是20颗原子弹……网友之所以觉得“20颗原子弹”夸张,原因第一是“原子弹”这三个字过于恐怖,第二是这场灾难被消防员们化解了,人类对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往往缺乏最直观的理解。

只有事件的当事人,才会对它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比如,书里这样说:

而这恰恰是消防员们的宿命:他们为了我们出生入死,但人们往往会淡化他们的贡献,甚至会遗忘他们……我认为,这对消防员是不公平的。

克制之二:不是用手机录遗言,而是用摄像机录遗言电影里面,杜江扮演的消防队长,在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拿出手机,让手下的弟兄们每人给家里留一段话。

这一段,其实是有所改编的。

在当时的火场上,有新闻记者,也有消防部门的摄影团队。

他们的摄影机,忠实地记录了部分现场状况,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最深的水是泪水》中的一些桥段,佐证了这一点:

每人录一句话这件事,发生在其中一队消防员身上:

在书里,这群消防员一句话都没说,但事实上他们其实是录了的。

后来,当他们当中的几名消防员上节目的时候,有人说出了下面的话:

这段话再次佐证了,电影里每人录一段话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但并不是像电影里表现得那样是用手机录。

其实可以理解,如此紧凑的故事,真的没法再去在主角身边放个摄影记者了……克制之三:关阀门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三个人《烈火英雄》里有这样一个桥段,黄晓明带着一个手下,穿着隔热服进到火场里去手动关阀门。

有网友质疑:“为什么只有两个人进去?

”必须要说的是,这里的确与事实不符。

在真实事件里,进到火场里面手动关阀门的,是三个人。

《北京晚报》的报道中这样说:

《最深的水是泪水》中这样说:

而上一段里提到的现场的摄像机,也记录下了三名消防员走向火场的姿态。

至于为什么只派三个人进去,从编剧的角度来讲,“东山中队”着墨最多也最有戏剧冲突的就是谷嘉诚扮演的周浩,让他跟着黄晓明扮演的江立伟进去,周浩从不理解江立伟,到尊敬江立伟,有明显的人物成长,按真人真事加一个人物进去,戏剧冲突很难展开。

说回到当年的真人真事,首先,隔热服不像战斗服,可以人手一件,其次,也许下面这段话多少能够回答这样的提问:

每个人都知道,进去基本就是死,“能少死一个是一个”,大概就是他们那时的心情吧……其实,提出类似质疑的人,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都非常多。

在这里,我要引用一下《人民日报》的文章:

我想这位副总队长跟我有同样的无奈:你永远不知道“有人”会问出什么样的问题……克制之四:每个阀门不是8千转,而是8万转上一节中我们说到,黄晓明扮演的角色,进到火场里关阀门。

港口负责人给到他们的答案是:“每个阀门8000转!

”所以,你会看到,黄晓明一直在拼命地转阀门。

事实上,电影为了降低难度,少了一个零。

让我们来看看《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

而这仅仅是一个阀门而已。

同样的8万转,他们持续了四次。

所以,他们不是转了8万转,而是32万转。

在《中国消防》的报道里,他们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克制之五:消防员不是死于渔网缠绕,而是死于海浪和油污电影中有一名消防员,他的工作是负责远程供水,在清理水泵上缠绕着的垃圾的时候,脚被渔网勾住而不幸溺水。

这个桥段也是克制的。

让我们来看看《最深的水是泪水》中怎样描述当年远程供水的消防员的工作。

可见网友的质疑“为什么不带刀下水”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这位消防员的确曾经带刀下水,但并不是每次都会拿刀,因为他下水的目的是“清”污,而不是“砍”污。

而且,看守水泵的工作相对危险系数不大,这也是为什么只有两三名消防员呆在水泵边的原因。

而导致他溺水的原因,《北京晚报》的报道中,一位路过的摄影师本想拍摄消防员在水中战斗的情况,却无意中拍到了他溺水的过程

而他的战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住地自责:“油太滑了,我握到了他的手,很滑抓不住,我又搂到他的头,还是往下滑。

所以说,在这位消防员处境的处理上,电影采取了艺术化的加工,而不是严格按照现实中来。

而这一幕,也出现在了电影的片尾。

如果你也打算去影院看这部电影,希望看到这一幕,能在心里向这位英雄致敬。

而在这里,也要纠正某些网友的看法,他提出片中的消防员,在专业术语上不够严谨,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行话调研不细致,没有人会把那个叫水管,我们一般会说:两盘65,一盘80。

看得出这位网友对消防员有了解,比如他提到的65,指的是消防水带,消防员通常也会称之为两分半水带,是用来接水枪的。

而电影中远程供水用的水带是下图这种:

这种叫做“中粗直管”,不是一般的卷曲的消防水带。

而网友之所以会搞错,原因是这样的:

由此可见,这东西并不常见,即使是对消防事业颇有了解的人,也会搞不清状况。

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透露出:我们对消防员的了解,真的是少之又少。

克制之六:消防员的“人设”,没那么简单,而是各有千秋一般来讲,电影拍人物,都要做一个“人设”,背景越苦大仇深越能够引来观众的共情。

但看看《烈火英雄》里的几个主要人物:黄晓明扮演的江立伟,一个平凡的父亲,最大的心愿是天天接儿子放学。

杜江扮演的马卫国,一个不被父亲看好的儿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向父亲证明自己。

欧豪扮演的徐小斌,一个刚刚拍结婚照的新晋丈夫,最大的心愿是让妻子过上好日子……平凡到近乎琐碎,比起他们来,经历过这场大火的消防员们,“人设”似乎更丰满一点。

比如,刚下手术台就奔赴火场的病人:

比如,没法亲眼见证女儿来到人世的父亲:

比如,在重病的父亲和使命之间难两全的儿子:

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打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设,但《烈火英雄》偏偏选择了最平凡的那种。

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表达的:英雄本来就是最平凡的人,身为平凡英雄,消防员不需要这些煽情的东西。

克制之七:消防员回家之后,不是含泪敬礼,而是痛哭和磕头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桥段,执行完任务的消防员回到家中,看到父亲等了自己整整一夜。

二人用男人的方式表达了对彼此的敬意。

一个小小的举动,看上去比较平淡。

这也是克制的。

在《最深的水是泪水》中,我们看到,浴火重生的消防员们,表现得比电影里面激烈得多。

比如有位消防员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磕头:

比如有位消防员回到家之后很难一下子回到正常人的生活:

而更多的消防员选择了沉默:

这些反应,在电影开始,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导致战友牺牲的黄晓明遇到过,领导告诉他,这是PTSD,学名“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种病,在很多高危职业人群中患病率比较高。

按道理说,这些桥段最应该拍进电影,这种非常强烈地煽情的镜头,随便拍一条出来就能够赚够眼泪,但《烈火英雄》并没有这么做。

与之相反的是,《烈火英雄》选择了让消防员回归家庭,回归平凡。

这也正是电影想传达的:用电影抵抗遗忘,告诉世人消防员是谁,做了什么;用电影告慰英雄,告诉消防员们,世人终将理解你们,体会你们平凡中的伟大!

 7 ) 谭卓们所代表的消防员家属,更值得我们致敬

跟朋友一起看的《烈火英雄》,放映完,我在洗手间外面等她的间隙,看到一个拿手纸擦脸的小女孩到洗手台洗脸,突然意识到:有人在为电影中牺牲的消防员哭得泪流满面,那这部电影就是有价值的。

对我而言,让我印象中最深的是,特勤一中队被大火围住,但水车无水,他们很可能会全部死在火中时,每个人对着手机给家人留言的那个片段。

有人跟父母说对不起,有人给稚子留下寄语,都是很浅白的话,却感人至深。

这也能看出来,他们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心中有愧疚和遗憾。

大多数人都能理解消防员的伟大,他们担负重任,工作艰巨,常常需要以身犯险,很多英勇的消防员因此牺牲,所以,我们尊敬地称呼他们为:英雄。

我觉得消防员的家属也值得被看到被尊敬,就像电影中江立伟的妻子李芳,徐小斌的未婚妻王璐,她们代表着千千万万普通消防员的家属,我能从她们身上感受那份浓烈又充满力量的情感。

谭卓饰演的李芳,虽然理解丈夫的工作,但也希望他能兼顾家庭。

那句“你是第一次来学校吧?

”既有心酸又有期待,她希望江立伟不在尖刀队伍后能有更多时间陪伴7岁的儿子。

当然,李芳这个角色是很勇敢的,她在危难的时候,愿意挺身而出,帮助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

她守护住的是人心的良善和秩序。

同时,她也有女性的细腻和柔软,在跟儿子相处时,会充当儿子和丈夫之间的调和剂。

她知道丈夫不善言辞,明明很爱儿子,却不知道如何表达。

而年幼的儿子,也有可能不理解爸爸的工作,在这种时候,就需要她来出马。

谭卓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消防员)他们的家庭也是普通家庭,也需要有人分担压力、排解苦恼,但是作为消防员家属,她们只能让自己变得异常坚韧。

她们内心的力量难以形容,每天要面临着煎熬的考验,爱人每一次离开,有可能都是永远的离别。

日复一日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的确,她们必须要有很强大的内心,才能支撑起这个小小的家庭。

电影中,大火突发,城市慌乱,李芳知道丈夫正在灭火的第一线,根本没办法像其他家庭那样,有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守护自己,所以,她迅速从窗户处移开视线,退回室内,带着儿子收拾简单的行李,打算开车到更安全的地方。

这是她对丈夫对家人的理解、支持和付出。

如果她不能这样,那江立伟又如何放心在火场救援?

而谭卓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说:“每个人无论是什么职业,我们都有着相近的感受,我们对于爱情、亲情,对于忧伤与快乐,都是共通的,所以我理解李芳这个角色,首先是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妻子,所以对她的丈夫有着普通人的期待,期待相爱,期待他平安回家,期待可以白头偕老,期待一起携手看着孩子长大。

尤其对于消防员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特殊的身份,对这些期许我觉得是更深的。

”电影中,李芳所求的不过是一家人和睦团圆,能一直幸福地在一起。

消防员家属的另一个侧面,是杨紫饰演的王璐,她跟特勤中队队长徐小斌是情侣,发生火灾的时候,两个人正拍婚纱照,临时闹了点小别扭。

发现情况,他们立刻赶去跟战友们汇合。

电影中有个细节,在指挥部的王璐担心保障远程供水的徐小斌安全,想通过微信联系对方,但想了想,还是换成工作中的对讲机。

这份犹豫和担忧都很真实,特别动人。

而最后,徐小斌牺牲,王璐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愣在原地,她根本无法接受,更没有办法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而现实中,杨紫的父亲也是一名普通消防员,她是实实在在的消防员家属。

她参加综艺节目《高能少团》时说过这件事,还提到他爸曾跟她说过,每场火灾去的路上,他都想着“我一定要回来见到我女儿”。

小时候,杨紫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爸爸总不在家,没办法陪自己,但现在她特别骄傲和自豪,自己爸爸曾是个勇敢的消防员。

因此,她在饰演王璐这个角色的时候,有更多感触,“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当我切身体验过消防员的生活,并演绎消防员的角色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份职业的特殊责任感和使命感。

”勇敢逆行的消防员们,是无数人心中的英雄,而站在英雄背后照顾家庭、默默付出的女性,更是英雄们的英雄。

 8 ) 消防题材难能可贵,不忍心打低分

本来想给三⭐的,但为了主题思想和牺牲的徐小斌,郑志再多加一颗⭐。

其实我是为了侯勇老师去看的,想到他以前的《冲出亚马逊》觉得这次会是个不错的军旅电影,结果和预想的军旅题材差了一半,或许消防员这个职业在影视上呈现的太少了,所以不忍心给低分,但是编剧非得在本该弘扬英雄主义精神的时候突然穿插一个感情片段,而且还不是一两个,整个指挥混乱缺少章法,本该紧张起来的时候又跳到了另一个紧张的局面,导致我中途看了几次手表。

台词过于平淡了,某一刻比起正在观看的电影突然有种想看同类型纪录片的冲动。

电影宣传的点在徐小斌身上,但这个片段少之又少,其他片段又显得过于冗长,场景这个东西我相信真正这么大火灾的时候,是来不及反应的,所以消防员战士真得很辛苦。

本来看到黄晓明饰演的队长在抓🐷的那一刻我觉得编剧还有救,会苦中作乐,没想到抓完就完了,根本没有老百姓眼中消防员的日常生活,整个构思还是太局限了,太一本正经了,为了宣传消防题材其实可以更大胆一点。

背景音乐一直在干扰我的思绪,从开头到结尾音乐就没停过,我觉得这一点应该去学习一下音乐喷泉的配乐,在合适的时间可以选择不要音乐,而不是满场都是高亢激昂的音乐,让氛围跟着音乐在走。

全场虽然看的有点心不在焉 但还是看哭了三处。

第一处郑志牺牲的时候扔帽子给父母那一刻,想到父母真得好可怜;第二处徐小斌在水里被障碍物缠住想用手去解救但是被队友突然往上拽的那一刻,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奈;第三处小孩在医院里叫爸爸的那一刻,不知道为什么就哭了。

结尾处,杜江饰演的队长面对自己的父亲向自己敬礼的那一刻,感觉电影主题突然得到了升华,老父亲满身的勋章看到自己儿子立功那一刻的欣慰让我对人民解放军充满了崇高的敬畏之心,军人真得很不容易。

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对于基层工作者描述的电影,这次是第一次虽有不足,但看到主创们的用心程度,想想还是给好评吧。

最后,致敬最可爱的群消防官兵,水火无情但人有情,希望每次出任务的你们能够平安归来。

 9 ) 观后感与设计经验总结

本文不严谨,看个意思。

《烈火英雄》这片对我来说是行业教育片。

从小就在石油石化行业摸爬滚打,全家人对消防车和雷暴的声音有着出乎寻常的敏感。

现在,我一个搞仪表自控的,真是越滚胆子越小。

今年是石油石化行业的放烟花大年,尤其是米国的厂子,最近接连放烟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们马来西亚的一套加氢4月份在氢气试压的时候被绿绿业主放了烟花,还好是夜里没有人员伤亡。

近三年的出差经验告诉我,绿绿真是又懒又蠢烂泥扶不上墙人类毒瘤一群垃圾。

7月份我去事故处理了一个月,事故现场情况还好,范围和程度都没我想的惨烈。

然后8月份出了这样的片子,感觉是命运的安排了。

片子主体是根据邻居家大连的事故改编的,大事故,大事故。

事故有多大,感兴趣的大家自己去查查。

反正当年事故的时候,邻居家应该还是蒋姓头头。

出了这么大事,都以为头头会被扒下来,没想到头头动都没动,真硬啊。

后来从上到下被连锅端了大家都是知道的。

片子基本上还行,有些地方拍的非常符合现实情况,并不夸张。

比如(好像是,记不清了)第一次爆炸时冲击波的范围及威力,水炮真的很沉“后坐力”很大,用水枪给储罐降温等等。

片尾的记录影像特别好,真实的还是最好的。

不过一直在科学和不科学之间游走,让我这样的观众真的出戏啊出戏。

希望导演和编剧在积极调研考察学习的时候能多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1. 第一反应为什么是“不要动”而不是“卧倒”?

境外安全培训告诉我们,遇到爆炸/可能爆炸的时候,处理方法不是不要动,是迅速卧倒并撑起身体以减少冲击波对身体的影响。

2. 片子里大部分冲击波表现的威力太小了。

人掀飞了,摩托车还稳稳当当支在路上是不是太不应该了。

爆炸冲击波那么大的压强,会使承受压力的物体发生形变啊,而且面积越大承受压力越大。

我们马来那儿的接线箱、采样箱、分析小屋都形变的一塌糊涂,电影里那么大体量的爆炸那么大面的接线箱外形还是好的,我是不太相信。

随便放个图。

一台被冲弯的一体化温变和它被掀了的遮阳罩。

热偶套管真的粗又硬,离爆炸中心大约40m的距离。

3. 对热辐射的表现简直可笑黄晓明是超人吗??

爆炸中心区域的温度有多高导演编剧啥的知道吗。

控制室到接线箱的电缆坏了,接线箱到电动阀的分支电缆竟然还能用……随便放个图。

随随便便200℃往上。

点击查看大图。

平时300℃左右的管道包上保温都能用来烤红薯和蒸盒饭呢,黄晓明在离爆炸中心很近的地方关手阀,先不说一个人关阀这个操作特别不真实,就是什么都不做能在那儿待10分钟的都是超人好吗,更别说还要紧握金属材质的手轮做高强度运动。

而且摇手轮关阀一般是两三个人围着一台阀轮流摇,一个人累了换另一个人,一台阀一台阀的关,不是每人一台阀……摇手轮好累啊我也体验过。

我体验的还是没有投入生产的新阀,管道里没有介质,摇起来相对要容易很多。

旧阀的问题在于,有介质、脱扣、卡扣等等太多的问题了。

一个人在极端环境下摇一台,别逗了。

再说电缆的问题。

看电影里面,应该是电动阀的供电出现了问题,而且是SUB到接线箱之间的供电出现了问题。

SUB到接线箱这部分电缆一般都是埋地的,受损伤程度及概率都要比裸露在外面的从接线箱到电动阀之间的分支电缆小太多太多了,那么为什么不直接从更安全的SUB附近找临时供电位置?

4. 整个码头的安全系统看的人满脸问号a. 罐上的喷淋呢,为什么在着火的时候不出水不出泡沫你们这个还没实现自动化???

消防验收是怎么通过的?

b. 为什么没人用消防水炮?

放一个消防水炮的视频 消防水炮真的简单方便操作灵活覆盖范围大,不需要学习直接就能上手操作,不能灭火给油罐降降温也是好的啊。

c. 罐的出入口、罐顶一般都配有压力变送器,压力高报警的时候一般会设置为自动或手动关闭切断阀,没有自动联锁关阀功能的罐区操作工也会关阀,阀没关当班的内操负有很大责任。

如果压力依然持续升高,罐顶的安全阀也会泄压放空,声音巨大,应该都会注意到发生事故了。

电影里到这一步,依然看不到内操、外操等操作工的任何动作,简直了。

d. 电动阀没有故障安全位置是最大的缺点,气动阀安全又受风线气源的制约。

我要以后有机会做罐区,希望要么有高级的新产品要么就争取风线拉满。

百度文库的罐区仪表系统设计统一规定一搜还是龙老师写的那个,啧啧啧,我可喜欢龙老师了。

e. 电影里火焰检测器、气体检测器一个都没看到……5. 请业主不要嫌我们“过度设计”泥萌看看放烟花真的很可怕。

6. 重视每一次检修和改造的机会。

虽然改造的工作性价比低,但是有比较的设计更让人进步。

7. 加氢装置真是越做越害怕。

高温高压临氢,太危险了,好多老同志都不愿意做加氢了。

化工装置也有很多剧毒的。

然而,我还是要赞美大工业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更美好。

赞美大工业。

别的1. 不顾形象的表演真的很动人。

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嘴里塞着鸡腿哭瞎的那些很真很动人。

2. 演员是演员,真的要放下偶像包袱。

3. 杨紫演的还行,比大部分花瓶女演员好太多了。

4. BGM挺傻的。

5. 特效,尤其是开场的特效,挺傻的。

看完回家跟我妈讲看了这个电影,我妈给我讲了一些她经历的事故现场,她见过的消防员。

大家都是人。

生命安全无小事。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10 ) 烈火无情人有情

本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

从一开始的发生大火灾,全城人民受到严重影响而不得不紧急撤离,到后面消防员陆陆续续赶往火灾现场救火,都带给人一种紧张刺激的感觉。

片中有无数个镜头直接面向火势,让观众看得心惊胆颤、不寒而栗,这也从侧面展示出消防员们的英勇无畏,不怕困难。

在影片最后远程输水管道终于疏通、油管阀门终于被拧紧的那一刹那,所有观众才终于长舒一口气,火势成功被消防队员们控制住了。

但还是有几位消防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壮烈牺牲了,对此观众们都流下了深情的泪水。

消防员这一职业值得永远被敬重!

致敬所有的消防员们!

所有在其中参演的演员都时刻表现出精湛的演技。

《烈火英雄》短评

执行任务前,你们怎么这么多事?给盆友看老婆孩子照片?拍婚纱照?可爱纯洁的新兵?玩世不恭的老兵?太脸谱了吧。好好一个题材,拍成这样,一堆大牌的戏都不如几个草根。

7分钟前
  • 豆瓣铁粉
  • 还行

源自几年前的真实事件,题材挺好的,电影有点过分煽情了,让人不得不跟着哭。无处不在的配乐太减分。。。大火演的挺好Ծ ̮ Ծ消防员宣传片,也不能说他烂。单作为一部电影来说,要是能拍成韩国的类型片,老美的灾难片什么的观赏性可能会更好。水火无情,希望每个人都注意安全用电,小心火烛,防患于未然,每个消防员都是了不起的无名英雄(,,•́ . •̀,,)愿牺牲的英雄们走好

8分钟前
  • 云图
  • 还行

好好的题材拍成这个样子,到底是编剧不会写,还是演员不会演,或者是导演不会拍?

11分钟前
  • 妖妖灵
  • 较差

演员表现都不错哦!高度还原了现场,好几场戏让人落泪。张哲瀚好鲜,而我当年追的是印小天,韩丁太帅。作为上一代四大小生,黄晓明和印小天竟然同台对戏了,但是戏份不可同日而语😎杨紫演技真的好,又美啊,和偶像赵薇一样耀眼。救火如救命,谢谢那些曾经或正在奋战在前线的消防英雄们。

14分钟前
  • 活力无限栀子花
  • 力荐

感谢英勇的消防战士们!!!哭得我脑壳疼(张哲瀚那个角色好让人心疼啊,鸡腿还没吃完呢(;´༎ຶД༎ຶ`))

18分钟前
  • Sigyn
  • 推荐

五星致真实的英雄

21分钟前
  • __酉卒 目艮__
  • 力荐

看到好题材拍成这样,真的是愤怒了!在所有导演设置的泪点处,都在感慨他太蠢了,怎么会这么差,根本不管逻辑的吗?我觉着只要稍微有点敬意的人就不会拍成这样,消防员的英勇与牺牲不是你们拿来买卖的商品。

22分钟前
  • 黄昏之贼
  • 很差

《烈火英雄》这部电影是基于2010年7月16日发生在辽宁省大连市新港的油罐区火灾真实事件改编的。这场火灾由一条输油管道的爆炸引起,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并引发火灾。火灾情况极其危急,消防员们奋力扑救,最终在15个小时的艰苦战斗后成功扑灭了大火。这场火灾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连附近海域受到严重污染,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电影《烈火英雄》讲述了在这些严峻挑战下,消防队员们团结一致,英勇奋斗的故事。

23分钟前
  • 爱在午夜降临前
  • 推荐

非常主旋律,但看哭了。不评价电影,致敬彩蛋,致敬最美逆行人。

28分钟前
  • 给你我最亲爱的
  • 推荐

民族杜江见面会 有燃有泪,场面够大,不过情节有点生硬,细节也有点不合理。现场指挥部和救护站就设在火场旁边?

31分钟前
  • Crazy Ivan
  • 推荐

点映场,优缺点都很突出。消防题材按灾难恐怖片来拍,是可预见的稳妥思路:①把火塑造成幽灵/恶龙式的反角,大手笔的燃爆规模惊心刺激;②消防员和协助者各自的人物弧都成立,没有一味英雄主义,在职业人、家庭人、自然人三属性中设置挣扎选择;③扩大危机制造全城恐慌,形成社会群像的连锁反应→剧情饱满度OK。改编自国外的报告文学+事故原型10年大连716,问题就出在这:全片节奏很拥堵、层次感欠佳,主旋律煽情部分想起到调节缓冲作用(且要迎合观众),可当角色有催泪自觉的时候,难免会有硬尬刻意感。几处牺牲让人惋惜之余还有点生气:可以避免的啊!演员们整体还行,能看出黄晓明在努力压制自己耍帅的冲动,那句台词“这么大场火,还点不着一根烟”很戳心,杨紫真不错,怪不得资源好。细节呼应好评,消防员儿子叫淼,水量够了!

32分钟前
  • 穿山
  • 还行

煽情有点太过了,火灾场面倒还好。黄晓明、杜江的演技处在及格水准,但演得最好的我觉得是杜江手机镜头里的那些普通消防官兵,很自然,真情流露。

36分钟前
  • Mr.杨
  • 还行

1、足够真诚,真的有被感动,消防员救火时面对的危险远远超乎我的想象,全程哭满两个小时。 2、火场之上的英雄,火场之外的百姓,两条故事线并行,气氛更加紧张。3、细节充足踏实,江立伟死后与妻子儿子团聚,马卫国父亲郑重向儿子敬礼,英雄人背后的故事让人物更鲜活。4 大量升格镜头➕背景音乐让电影沦为二流PPT戳泪大合集;与标准普通话,高大上口号比起来,更愿意在这里听到一些方言和骂娘,总体来讲,真实度因为强行伟光正被拉低。

38分钟前
  • 影评人 杉姐
  • 推荐

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节制,不仅是场面上还是情绪上,120分钟的电影,大火烧了有90分钟吧,看到人耳聋耳鸣。虽然场面的规模和特效水平不低,但是也禁不住如此的视听轰炸。而整部电影呈现出的是一种韩国同类型电影的虚假感,如同那部《潘多拉》以及《流感》,为了煽情和虐心无所不用其极,最终显得郭子健的《救火英雄》特高级。不过值得称赞的时候黄晓明找到了自己的表演状态,摆脱了油腻感,而欧豪和杜江的表现也很亮眼,好歹弥补了一下情节上过于浮夸所造成的遗憾。

4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影片本身很一般,意义在于视觉再现2010年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火灾爆炸事故。

47分钟前
  • 小A
  • 还行

本来看过就算了,没想过来评价,又想了想,还是得表达观众真实的感受,今年金鸡是真的恶心人,好演员不提不给奖,吴京攀登者,张涵予机长,肖央误杀,哪部都表现都比这个好,尤其机长票房口碑演技综合来看最好的了,结果男主提都不提,塞人凑数,资本永不眠!本来电影值三星,鉴于金鸡表现0星,同理少年的你一样,影片完成得如此普通却能如此自信如此拿奖,很难不为好演员寒心。

51分钟前
  • 小琢磨
  • 很差

生硬,尴尬,场面可以

56分钟前
  • tangyouyi1513
  • 较差

无比难看,5颗星全给消防员这份职业。泪点全在片尾真实视频。致敬英雄

59分钟前
  • 霹雳贝贝闯江湖
  • 力荐

看了点映场,小昭问我对哪个角色比较印象深刻,我还真想不起来,只对真实的消防员这个职业和角色印象深刻。跟以前的主旋律电影比是拍得好很多了,第四星给伟大的人民英雄们。

1小时前
  • 瘸猫仙
  • 推荐

特效看着还行,但是细节真的太糙了!第一次发生爆炸的时候,居民被炸飞了,然而爬起来都很淡定的说去医院,没有一个人露出了慌张和疑惑的表情!特勤中队的水管被烧断了,大家不赶紧去找备用水管或其它工具,而是所有人挤一起用一根管子,这TM不是浪费人力资源吗?远程供水那么多人在旁边坐着,这班长都拉不上来了也不喊人帮忙?以及,把消防车开在那里拦火是什么鬼操作?消防车的油箱那么牛嘛,遇火都不会爆炸?!消防员虽然也是人,但是作为这类特殊工作者,应该是理智永远大于情绪的吧,在那样分秒必争的时刻,一个个哭哭啼啼是搞什么呢?!我感觉是在变相抹黑专业消防员....

1小时前
  • Déco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