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回忆录

Memoir of a Snail,蜗牛的回忆

主演:莎拉·斯努克,柯蒂·斯密特-麦菲,杰基·韦佛,尼克·凯夫,艾瑞克·巴纳,玛格达·苏班斯基,多米尼克·皮侬,托尼·阿姆斯特朗,保罗·卡普西斯,伯尼·克利福德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24

《蜗牛回忆录》剧照

《蜗牛回忆录》剧情介绍

《蜗牛回忆录》长篇影评

 1 ) 想说

我很喜欢,喜欢这种定格动画,也喜欢这种娓娓道来,还喜欢影片里面包含的淡淡的忧伤细腻柔软温和与良善。

以及对生活微微的向上~最喜欢女主对动画的追求,似乎看到了多年后的自己?

(也许是自恋)一个人能够全然抛弃前面的包袱,认真过好今后每一天就是一种蜕变和勇气。

以及能遇到一个挚友真的好好啊!

边看边想起来我的brother,生命中有一个兄弟或者姐妹真好

 2 ) 十五年后,他带着诚意满满的新作归来

黏土动画是定格动画的一种,因为其费时、费力,从人物造型设定、脚本设计到逐帧拍摄,整个流程堪称巨大工程。

如今追求速度的时代,肯静下心来做一部慢慢成品的黏土动画,实属难得。

还好他仍然坚持在做这件费力不一定讨好的事,他就是澳大利亚导演Adam Elliot(亚当·艾略特),那个十五年前以一部《玛丽和马克思》治愈无数观众的人,带着最新的长片动画《蜗牛回忆录》回来了。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小家庭,爸爸是定格动画师,妈妈研究软体动物,他们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姐弟,姐姐格蕾丝 (Grace),弟弟吉尔伯特(Gilbert)。

如果故事按照普通模式发挥,他们一家肯定是众人艳羡的幸福美满。

这是亚当·艾略特啊!

他讲述的故事一定不简单,往往是阴郁且孤独。

让我们重新打开这个底色暗沉、充满伤感的故事。

格蕾丝,是一个喜欢收集蜗牛的女孩,从小就和蜗牛一起玩耍。

格蕾丝唯一的忘年交朋友,老奶奶萍奇(Pinky)生命走到了尽头。

伤心的格蕾丝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自顾自地说起萍奇,和自己的蜗牛好友回忆起了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

年轻的爸爸为了艺术,在巴黎街头演出,偶遇了妈妈。

如此,一见钟情的二人,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可命运给他们开启了困难模式。

当二人的宝宝诞生时,妈妈离开了人世;爸爸也因为事故,高位截瘫;女儿格蕾丝因为先天的原因,是个兔唇宝宝。

格蕾丝小时候因为唇腭裂,被嘲笑、歧视,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每一次遭受霸凌,都是弟弟吉尔伯特挺身而出,保护她。

格蕾丝的爸爸关心自己的孩子,支持他们的梦想。

吉尔伯特喜欢玩火,希望长大后以火焰表演,格蕾丝希望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定格动画师。

即使吉尔伯特把两姐弟的手上烫出来不少的伤疤,爸爸也会在吉尔伯特试验表演时给予鼓励;爸爸也会主动拿出定格动画的设备给格蕾丝摆弄,给格蕾丝提供各种有效的意见。

但是爸爸始终郁郁寡欢,饮酒度日。

患有呼吸暂停综合症爸爸,常常在酒后沉睡,呼吸突然暂停,每一次格蕾丝和吉尔伯特都会鼓掌唤醒爸爸。

可是,在某个平常的夜晚,两姐弟的掌声这次没有叫醒爸爸。

没有其他亲戚照顾的姐弟俩,被福利机构送到不同的寄养家庭,格蕾丝和吉尔伯特被迫分开。

格蕾丝的养父母在生活中照顾着她,但也常常丢下她,两人去追求自己的特殊癖好;当格蕾丝长大一些,养父母直接离家远行了。

吉尔伯特的寄养生活更悲惨。

他的养父母控制欲强烈,吉尔伯特既要在他们的果场里打工,还要跟着他们诵读完全不懂的经文;如果稍有令他们不顺心的行为,吉尔伯特就将遭受严厉惩罚。

让两人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彼此的书信往来。

他们约定长大后一定要重新相聚,幸福生活下去。

格蕾丝在图书馆兼职的时候,认识了经历丰富的萍奇奶奶。

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很大,却莫名合拍,成为朋友。

然而,格蕾丝的生活根本没有那么多阳光。

当她期待吉尔伯特来参加她的婚礼时,等到的却是吉尔伯特的骨灰,她的养父母说吉尔伯特葬身于一次突发的火灾。

当她以为遇到的是真爱时,才发现这个口口声声爱她的男人,只是爱她肥胖的身形,这个男人以收集胖女人为乐。

而她的养父母也在异国他乡玩乐至死。

格蕾丝独自生活的时候,萍奇将丰富的人生经历讲述给她,带给她新的快乐;格蕾丝被渣男欺骗的之后,萍奇陪她度过难过的时光;萍奇带她接触不一样独居的人,温暖孤独人们的心。

和萍奇在一起的日子,让格蕾丝渐渐成长。

即使遭遇诸多不愉快,格蕾丝依旧记着萍奇说过的:生活,永远向前!

萍奇离开之后,格蕾丝重新孤身一人。

她重拾儿时梦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定格动画师。

格蕾丝的作品参加了展映,没得到太多的掌声,却意外遇见逃离火灾现场,存活下来的吉尔伯特。

从此,两姐弟一起生活,就像回到了相亲相爱的小时候。

这次的故事,虽然过程阴郁,但却给观众留下一个充满幸福的Happy Ending,实在不太像亚当·艾略特以往的风格。

曾经的《玛丽和马克思》,将两个孤独的人彼此互通书信、互相支持的友情故事诉说。

在那个黑白的故事里,玛丽送给马克思的红帽顶是全片唯一的彩色,就像他们是彼此生命里唯一的光。

如今的《蜗牛回忆录》,依然关注着孤独的人,一个失去所有,却依然努力治愈自己的孤独女孩的故事。

她有先天缺陷,她失去亲人朋友,却坚持追求梦想,挣脱自己的牢笼,永远向前,不回头。

亚当·艾略特的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

画面总是偏暗色,内容总是偏致郁,让人观看之时,似乎能找到自己的身影,内心始终压抑着一丝悲伤。

但观影之后,我们似乎又能从中寻找到一点向上的动力,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

(其实结尾处有个细节,格蕾丝说吉尔伯特身上始终带有火焰的味道,我个人认为或许真相是:吉尔伯特根本没回来,美好的结局不过是格蕾丝对未来的期待、对生活的幻想。

)公众号:紫式说

 3 ) 全程实拍,这部动画电影催泪又可爱

《蜗牛的回忆》获得了动画界的最高荣誉——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长片水晶奖”,目前已入围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本⽚从2025年2⽉14⽇起登陆英国院线。

”亚当·艾略特以狄更斯式的笔触,勾勒出⼀幅⽣活的哥特式画卷。”

原文作者:Nick Bradshaw、Katie McCabe翻译:陆钰婷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剧情简介:在⼀位年⻓的朋友去世后,内向的格雷斯开始讲述她的⽣活故事。故事从她在战后在澳⼤利亚的童年开始,当时她不幸成为孤⼉,随后与她的双胞胎兄弟分离。

她选择了封闭⾃⼰,沉迷于囤积物品,但她的艰难经历中蕴含着不少⽣活的启示,这些启示逐渐帮助她⾛出悲伤与⾃怜的阴影。影评正文Nick Bradshaw:在亚当·艾略特的电影中,孩⼦们不会轻易离开⾃⼰的巢⽳。他们或许被迫离家,或许家园崩塌,但他的⻆⾊们并不渴望展翅⾼⻜,也没有对翱翔的希望。在这位澳⼤利亚动画导演的“黏⼟动画”⽣活寓⾔中,⻦类虽然存在,但它们往往在本质上被困在笼中,被折断翅膀,甚⾄双腿。⽽它们的⼈类守护者⸺艾略特笔下那些扎根于现实的⻆⾊们⸺同样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在其他动画形式中,⻆⾊往往能够展现出轻盈、⾃由与幻想,但艾略特的黏⼟⻆⾊却始终背负着沉重的忧虑。(他将⾃⼰的建模⻛格称为“粗犷的歪斜”,这种⻛格源于他家族遗传的⽣理性颤抖,使得⻆⾊看起来粗糙、不对称,却充满真实感。)作为⼀个毫不留情却并⾮冷酷的创作者,他热衷于为⻆⾊设置重重困境,以此考验他们的韧性。在他的三部短⽚、两部中⻓⽚和两部⻓⽚中⸺总计149分钟的银幕时间⸺他为⻆⾊们赋予了酗酒、阿尔茨海默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哮喘、失明、脑⾎栓、癌症性甲状腺肿、脑瘫、⽿聋、医疗电击、肺⽓肿、懒惰眼、雷击、巨头症、截瘫、沙利度胺畸形、图雷特综合症和静脉曲张等种种困境,同时还让他们经历了失去⽗⺟、宠物和肢体的痛苦,以及频繁的欺凌。他的早期三部曲《叔叔Uncle》(1996年)、《表妹Cousin》(1998年)和《兄弟Brother》(1999年)描绘了⼀系列独特的家庭怪⼈展现了他们的怪癖和应对⽅式。获得奥斯卡奖的《裸体哈维闯⼈⽣Harvie Krumpt》(2003年)则通过展现⼀位先天患有难以治愈的抽搐性疾病和同时作为⼤屠杀幸存者的⼈物的坚韧品质,展现了反抗的英雄主义。艾略特的第⼀部⻓⽚《玛丽和⻢克思Mary and Max》(2008年)通过⼀段断断续续的笔友关系描绘了⼀个墨尔本的年轻怪胎和⼀个⾃闭、超重的布鲁克林孤独者的⽣活,⽽《Ernie Biscuit》(2015年)则将⼀个胆⼩的巴黎动物标本师带到了澳⼤利亚的偏远地区,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蜗⽜的回忆》重现了这些主题,并加⼊了⼀些变化。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是艾略特⾃早期短⽚以来,⾸次回归纯粹的澳⼤利亚故事,横跨墨尔本、堪培拉和⻄澳⼤利亚(还有⼀个巴黎的闪回)。

《蜗⽜的回忆》是艾略特迄今为⽌最具个⼈⾊彩、情感最为内敛的电影。影⽚由主⻆格雷斯亲⾃叙述,尽管她身边还有⼀系列其他⻆⾊。格雷斯·普鲁登斯·普德(Grace Prudence Pudel)是⼀个双胞胎,她从出⽣那⼀刻起就感受到了家庭分离破碎的痛苦。她的⺟亲在分娩时去世,⽽她的兄弟吉尔伯特成为了她最坚强的守护者。他们的⽗亲珀⻄是⼀位法国定格动画师和街头魔术师(与《兄弟》中的⽗亲⼀样,艾略特⾃⼰的⽗亲也曾是⼀个杂技⼩丑),他跟随他们的⺟亲来到澳⼤利亚,但⼀次醉酒驾驶事故使他坐上了轮椅,并陷⼊了酗酒的深渊。睡眠呼吸暂停也随之⽽来,让这对双胞胎在夜间护⼠的照顾下,陷⼊了⼀场注定失败的⼈⽣游戏。格雷斯和吉尔伯特被分开,送到了澳⼤利亚两端的寄养家庭。格雷斯被⼀对温和的夫妇收养,⽽吉尔伯特则被送到⻄部⼀个狂热的基督教果农家庭。

尽管双胞胎的磨难让⼈联想到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或雷蒙·斯尼奇(Lemony Snicket)的作品,但艾略特的叙事更加沉稳,但艾略特的叙事更加沉稳,带着⼀种狄更斯式的对⽣活苦难的哥特式描绘:差异⽆处不在,苦难总如倾盆⼤⾬般降临,⽣活充满了不可控的变数。在他的怪诞⻆⾊群像中,依然不乏冷幽默,但《蜗⽜的回忆》却出⼈意料地充满了泪点。普德尔⼀家是艾略特迄今为⽌最颓丧的⻆⾊,他们沉重的眼睑下仿佛藏着⽆尽的眼泪⸺⽽在格雷斯的身上,这些泪⽔确实倾泻⽽出得以释放。莎拉·斯诺克(Sarah Snook)⽤她那柔美的嗓⾳为格雷斯注⼊了丰富的情感,从甜蜜的喜悦到颤抖的痛苦,情绪的起伏在埃琳娜·卡茨-切尔宁(Elena Kats-Chernin)哀婉的弦乐与钢琴配乐中得到了强化,尽管艾略特偶尔的过度描写略显冗⻓(“我的⽣活已经变得可悲事情已经失控……孤独、⽆爱、如同囚徒”。)尽管如此,这种情感完全是格雷斯⾃⼰的。作为⽚名中的蜗⽜,她也是⼀个局外⼈和囤积者,收集着⼩饰品、豚⿏、浪漫⼩说,试图⽤这些物品筑起⼀道堤坝,抵御内⼼的失落感。即便到了成年,她依然戴着她⽗亲为她制作的玩具蜗⽜帽,帽⼦上⽤铁丝和乒乓球做成的眼睛摇摇晃晃。她对蜗⽜的习惯了如指掌:受到威胁时会缩回壳中,但也永远不会重⾛旧路。这⼀点由格雷斯最后的盟友和偶像平基(Pinky)点明。平基是⼀个令⼈尊敬且充满⼲劲的怪⼈(由杰基·⻙弗[Jacki Weaver]精彩配⾳),她早已摆脱了束缚,并拥有⼀⻓串传奇经历:从与约翰·丹佛(John Denver)在直升机上谈情,到与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打乒乓球。平基的⽣活也充满了近乎荒诞的灾难:她在酒吧跳舞时被吊扇切掉了⼀根⼿指,因此得名;两任丈夫都死于⾎腥的意外;我们还⽬睹了她多次与⻋祸擦肩⽽过。然⽽,她依然勇往直前,正如她在后院中轻松绕过各种障碍,⼀杆进洞的⾼尔夫球技所象征的那样。

平基似乎还遇到过艾略特早期短⽚《叔叔》中的⻆⾊,她向格雷斯转述了那位叔叔的智慧箴⾔(借由索伦·克尔凯郭尔[Søren Kierkegaard]的话):“⽣活只能向后理解,但必须向前活。”格雷斯⽤⾃怜为⾃⼰筑起了⼀座牢笼,只有在平基去世⸺以及格雷斯最终陷⼊绝望时,她才被迫寻找⾃⼰的⼒量。她向⾃⼰最喜欢的蜗⽜⻄尔维娅(以普拉斯[Plath]命名)讲述了⾃⼰的故事,并将其放⽣到朋友的菜园中,那⾥被标记为“平基的怜悯之坑”。像哈维·克鲁姆佩特Harvie Krumpet⼀样,她决定要继续活下去。格雷斯如何继续她的⽣活⸺未来还有哪些坎坷等待着她⸺我们不得⽽知。她可能不会与摇滚明星⼀起⻜翔,但她已经脱下了⾃⼰的外壳。在另⼀个⾃传式的转折中,艾略特让她继承了⽗亲珀⻄对定格动画的兴趣。她或许没有远离家族的根源;她的过去,就像艾略特精⼼雕琢的沉重⻆⾊模型⼀样,可能定义并限制了她,但她的未来依然漂浮在未书写的篇章中。专访正文Katie McCabe:是什么促使您创作⼀个关于囤积爱好者的⻆⾊?

Adam Elliot:我⽗亲去世后,留下了⼤量的物品。我不确定该称他为囤积爱好者还是极端的收藏家。当时,我和兄弟姐妹们不得不整理他的遗物,这让我感到⾮常烦恼。然⽽,这种烦恼逐渐转化为⼀种好奇⸺不仅是对他为何收藏,更是对⼈们为何会收藏的思考。什么时候收藏会演变成极端的囤积?

原因有很多,但我发现,极端的囤积者通常经历过失去孩⼦、兄弟姐妹或双胞胎的痛苦,⽽囤积成为了⼀种应对机制。Katie McCabe:剧本最初聚焦于瓢⾍,为什么后来改为蜗⽜?

Adam Elliot:那部电影《伯德⼩姐》(2017年)上映后,瓢⾍的设定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笑)。⽽且,瓢⾍的意象有些过于甜美和俗套。于是我开始寻找另⼀种动物。蜗⽜在受到触碰时会缩回壳中,某种程度上,蜗⽜是内向的象征,⽽格雷斯(Grace)正是这样⼀个⻆⾊。蜗⽜壳就像她对外界的保护屏障。Katie McCabe:电影全程采⽤实拍,没有使⽤CGI技术。为什么这对您如此重要?

Adam Elliot:如今,CGI动画已经泛滥,⽽随着AI技术的兴起,我们看到的许多内容都是合成的、⼈⼯的。当观众看到黏⼟上的指纹时,他们会感受到⼀种真实的存在感。这是对⽊偶实体性和触感的致敬。我在1969 年离开电影学校时,有⼈告诉我定格动画是⼀种即将消亡的艺术形式。

但如今,像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和⻙斯·安德森(Wes Anderson)这样的导演仍在探索这种形式。对我来说,故事永远是第⼀位的,动画只是表达故事的⼯具。观众可以原谅糟糕的灯光、动画和表演,但他们永远不会原谅⼀个糟糕的故事。我们的⽊偶粗糙且不对称,⽽这正是我们想要庆祝的⸺它们的不完美。本文转载⾃sight and sound 2025 三⽉刊

 4 ) 那是蜗牛,不是爱

《蜗牛回忆录》延续了《玛丽和马克思》的画风,从友谊到了亲情的主线,当然不止是亲情。

暗黑风格的动画片,果然上来就是死亡,接连不断的死亡,母亲难产、先天性兔唇、校园暴力、父亲瘫痪酗酒最后死在了轮椅上,前面这些甚至是主人公记忆里美好的童年。

因为父亲走后的世界,她与同胞兄弟被送往了不同的寄养家庭,从此分隔两地。

女主像是被诅咒一样,死的人数多到不太像动画片。

大概因为死亡是最刻骨铭心的教育频道,爱的人不断的死亡,女主选择躲在自己的壳里不出来。

她开始疯狂收集蜗牛周边,开始是因为蜗牛是难产死去的妈妈生前最爱,后来像是一种病态,甚至开始盗窃,暴食症患经常被告诫“那是食物,不是爱”,对于女主来说蜗牛也是如此“那是蜗牛,不是爱”。

女主逐渐像蜗牛一样一步步用外壳把自己包裹起来,在经历一场场去世之后,生活里的支点越来越少,最后一次是最好朋友的死亡,她甚至已经准备好离开世界的时候,找到了朋友留给她的信,让她有勇气烧掉了自己的壳。

一切竟然意外的好起来了,故事的最后是和同胞弟弟平静的坐在沙发上看书,经历过种种浩劫之后的人一定知道,平静才是happyending。

人生很残酷,如果你拿了天崩开局的剧本,你放心,生活还会在这中间不断的设置障碍,如果说唐僧取经路上的困难可以量化到九九八十一的话,现实里我们很难知晓前路到底有什么苦难在等你。

无论你怎样绝望抑郁难过,最后的方法只能走过去,耳边总是响起《盗墓笔记》中潘子死前大喊“往前走,别回头。

”即使蜗牛都不会走回头路,不能也不要回头。

电影最浪漫的一幕是姐弟重聚之后一起去小时候去的游乐园,把父亲的骨灰撒到了天边,父亲被瘫痪和酗酒困顿在肉身里动弹不得,那么死亡也是自由。

ps:如果说有什么瑕疵的话,大概是没有英文字幕,却用了些遮遮掩掩又词不达意的中文翻译来替代,不过还是会有电影院里的同伴们会心一笑,最后集体鼓掌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百讲,电影真是有重返青春的魔力。

【2025北影节】

 5 ) 观后感

这本自传式小说以一只名叫蜗牛的小生物为主角展开了一场关于成长、自我认知和生活态度的思考之旅。

故事通过描绘蜗牛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界中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及他们的悲欢离合。

作品情感细腻且笔触流畅给人以温暖而深刻的触感让人反思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充满温情与思考的优秀读物值得推荐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

 6 ) 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必须向前迈进。

继《玛丽与马克思》之后导演的又一部粘土动画片。

用费时费力不一定讨好的形式,讲了一个孤独的灵魂抱团取暖的故事,从头到尾絮絮叨叨却依然感人而温暖。

电影里很多隐喻,Grace的蜗牛象征自我封闭,糟糕的是她给自己造了个笼子,幸好后来遇上Pinky;Gilbert的苹果象征同性,他讨厌贴标签,直到烧毁代表宗教迫害的教堂;Pinky是智慧,即使老到痴呆也不耽误她表达生命的体验。

生活总是会遇到的变故和挫折,最多暂时躲进壳里,但不耽误拖着尾巴继续拉出一条粘液划出的人生轨迹;蜗牛从不回头,勇敢的朝前走。

人生是一幅美丽的挂毯,这需要经历,都是可以细细品味的小幸福。

 7 ) 如果我们不再放逐一部分的自己

格蕾丝喜欢蜗牛,吉尔伯特喜欢火焰,也许我们不必去寻找所谓的灵魂伴侣,格蕾丝和吉尔伯特本为一体,就像电影开头已经说明,她们有两个灵魂,但共同拥有一颗心,如同你我。

一颗心中有一半想要永远呆在安适的蜗牛壳中,呆在温暖的羊水中,可天意弄人,偏偏要她先一步以残缺的面目面对残酷的世界。

一颗心中有一半想要肆意侵蚀开拓,如同火舌自由舔舐每一个他经过的角落,可是命运使然,他被禁锢在一个绝对教条化的环境。

于是,我们见到,格蕾丝有半杯水,吉尔伯特有半杯水,当她们在一起时,就共同拥有了“完整”,如同被火花烫伤的皮肤畸形痕迹,当她们在一起时,才构成了微笑的生命图景。

所以,当她们在一起时,才总是如此互补、平和、机灵、释然。

非常有趣的是,当吉尔伯特认为格蕾丝生活稳妥,无需保护时,他的猛烈焰火似乎就失去了目的,虽时有反抗,但却做不出决然的行径。

当格蕾丝认为吉尔伯特会前来拯救,她只需要等待时,她自我保护的蜗牛壳就越来越厚重,载满了各种自以为重要的“珍宝”,直至“珍宝”几乎将她埋葬。

关于“小指”,她失去了“小指”,这是一种缺憾,可她却用缺憾为自己命名,称自己为“小指”。

就是这样,“缺憾”陪伴着格蕾丝,就像兔唇陪伴着格蕾丝。

也许残缺的意义正在于此,意义在于,你看,就算我(每一个人)有残缺(各种意义上的),我也还是可以善良又闪亮,就好像小时候帮助落魄法官的格蕾丝,就算我有残缺,我遭受困苦,我也还是可以善良又闪亮。

如果每个人都伴随着缺憾,或许这正是光透过的地方。

警惕那些说着“我愿意去弥补你的缺憾”的人,因为她们违背了天理——每个人的缺憾只能自我修补。

如同格蕾丝在获得“小指”“缺憾”的启示后,决定自己开一家动画工作室,如同吉尔伯特不再幻想通过她人指缝里流淌下的金币去购买机票,苦行跋涉来到格蕾丝面前。

当时,她们都认为自己已经走入绝境,一无所有。

我很难想象,如果其中一方在当下永远放弃了自我,比如格蕾丝无望地吞下毒药,如同吉尔伯特被消磨得不愿打破透明玻璃,那她们就永不得再见,她们的心就会永远丧失了最重要的另一半。

如果我们的心决心放逐一半的自我,无论这部分是对安全感的追求,还是对冒险的勇气,似乎都会陷入一种永恒的缺憾,对自己完整天性的放逐,才是最大、最不可弥合的残缺。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导演最后安排两人相见,因为他希望每个人的心都完整,用完整的、温暖的一颗心去感受生命中每一个细小的当下,去观赏雨花,嗅闻泥土,拥抱所爱,顾所怜惜。

 8 ) 萍淇的信✉️

亲爱的格雷西,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然后我就像甜甜圈一样死了,你找到我的饼干罐和一些我希望你拥有的东西。

你已经睡了好几天了,我需要告诉你重要的事情,在我的大脑完全腐烂之前。

诶,苍老真是个混蛋,在你不知情的时候来临。

有一天,你把牙齿咬在了苹果上,它们留在了上面;你去拉直裤袜上的皱纹,然后意识到你什么也没穿。

无论如何,我离题了。

我的秘密,首先我是一个孤儿且在孤儿院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那是一个可怕的地方,我日夜被关在婴儿床上,从来没有被抱过或拥抱过。

唯一的联系方式是我旁边的小男孩。

不,我不会告诉你我记得的恐怖,但想告诉你被囚禁是什么感觉。

关在笼子里简直太可怕了。

但是,在那之后的这些年里,我了解到最糟糕的笼子是我们为自己创造的。

你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笼子,格雷西,你的笼子从来没有上锁过,但你的恐惧让你陷入困境,摆脱那些蜗牛!

让自己自由!

你摆脱了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肯恩,现在是你脱掉外壳的时候了,清理你的宝藏,重新开始。

有点自怜也没关系,但是时候继续前进了,会有疼痛,但这就是生活,你必须正面面对它,勇敢一点。

无论如何,我要谢谢你,格雷西,你已经很棒了。

不久我的号码就到了,是时候拉上我的窗帘了。

我一生中第一次觉得自己比看起来更老,我看起来像高玩。

人生是一幅美丽的挂毯,它需要被体验,都是细细品味的小幸福,就像在雨中抽雪茄一样,或穿着直接从烘干机烘干的毛衣。

够啰嗦了,是时候我们两个都放手了,就像我说过的,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

蜗牛永远不会回头,永远前进,你是时候在世界各地留下一些闪闪发光的蜗牛痕迹了。

记住,永远不要,永远不要回去。

 9 ) 观影笔记

故事简介: 电影审视了格蕾丝在墨尔本与哥哥和父亲一起成长的记忆。

后来悲剧使她与亲人分离,于是她更加孤独了。

导演艾略特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灵感,以同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人在孤独、悲伤中以及克服重重困难寻找归属感的历程。

通过生动的黏土动画,观众进入了格蕾丝扭曲的过去记忆,故事充满真诚和独特的澳大利亚魅力。

观者吐槽中: 导演用《蜗牛回忆录》创造了一个真正富有想象力的世界。

复杂的细节令人惊叹,无论是卷曲的藤蔓还是皱巴巴的纸张。

你感觉自己就像这个古怪社区墙上的一只苍蝇。

定格动画无疑令人印象深刻,完全不依赖电脑特效讲述了一个悲伤却又幽默的故事。

电影中有些片段有一种夸张的奇幻美学,但又都足够扎根于现实,让其情感得以体现。

我的意思是别指望会有会说话的蜗牛。

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平凡生活的故事,但它讲述得如此优美,使其变得非凡。

《蜗牛回忆录》是那些温柔的电影之一,每一个画面和每一句台词都让人感觉经过了精心考虑,但同时又不会显得过度雕琢。

有些人可能不同意,希望电影能让人在情感上喘口气,但这样的故事不是这样的。

通过描绘格蕾丝到目前为止的整个人生,艾略特得以探索如此多不同的想法,从恶霸给格蕾丝带来的童年不安全感,到吉尔伯特那可怕的爱评判的家庭,再到平基推开所有试图压制她的东西的方式。

平基对生活的热爱对《蜗牛回忆录》的成功至关重要,它既提醒了格蕾丝内在的善良,也提醒了我们必须充分地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刻。

《蜗牛回忆录》肯定不是适合每个人,但在其核心是对创伤、孤独以及人类联系的力量的深刻动人探索。

导演艾略特创造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动画世界,这个世界感觉非常个人化,将观众带入社会中那些常常被忽视的人的视角。

这是一部雄心勃勃的作品,通过多年的专注劳动充满了明显的热情制作而成,《蜗牛回忆录》无疑因其创造力和引发思考的能力而值得赞誉。

注:本片视频素材来自imdb 官方电影预告视频和海报

 10 ) 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世界重生的那一刻

如果某一时刻,你很灰暗,很痛苦,应该如何继续前行?

人生只是一场经历,是你的经历编织成了此刻这一幅图景,不要回头,继续前进,留下一些闪光的痕迹,那壮丽的景象,终有一天会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玛丽和马克思》导演的最新作品《蜗牛回忆录》,漫长,琐碎,荒诞,人和画面都是脏兮兮的,灰色的。

然而最后一刻,夕阳的暖色铺展整个画面,平凡的人类又一次在自己不为人知的世界里浴火重生。

那不是终于成神的一刻,而是一个人轻描淡写放下重重苦难,冲破那没有锁的牢笼,第一次直视阳光的暖色,并任由自己与这世界轻盈地融为一体,再无所畏惧。

无数次拯救我的那句话是I am 大于I was,我不是我的苦难,我的血液,我的眼泪,我的汗水,他们是我的一部分,他们经过了我,而我是——我所允诺我所是,坚定,轻盈,是我对生命给予的私人魔法,与必然实现的承诺。

少年时代我曾经为电影《玛丽和马克思》写过一篇影评:同样的孤独才能双手交握。

因为没有署名,其后在不同的场合看到过这篇文章的句子被不同的人盗用和改写,我并不愤慨,大概是觉得好的电影应该被人知道。

这部电影也一样,好电影,希望能被更多人看到。

《蜗牛回忆录》短评

Make them laugh, make them cry, 但却没能让我共情。制作纯手工,总耗时33周,制作精良,单只看画面还是不错的。

3分钟前
  • TKM
  • 还行

一个孤独的人的成长之路。

6分钟前
  • Miss想想
  • 还行

Pinky是Grace人生里的色彩,Gilbert是Grace人生里的光。

8分钟前
  • toishiki
  • 力荐

这么反艺术的造型,实在是看不下去

9分钟前
  • 大蝌蚪找啥呢
  • 较差

“你的笼子没有上锁,你一直有走出去的自由。”

14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

没啥感觉..

17分钟前
  • daladumdumdum
  • 较差

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只有把每一天都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人才真正学有所获 。

20分钟前
  • Serendipity
  • 较差

真的没看懂,而且铺垫太多,人物形象也不讨巧,甚至丑的吓人!

24分钟前
  • 不知不觉
  • 较差

观影过程心路历程:玛雅超受不了这个画风,好难受上头,心跳一直砰砰我要死了。 -但倒是很适配这个剧情,怪异freak。 -男主故事太悲惨了有点太不适,结合画风完全邪典片。 -足够恶心又足够暖心我超这反差都给我暖笑了。 -呃sry笑早了简直可以暖到哭。nbnb这个剧情不愧是劝退画风还能广受好评的。 /故事绕了一圈回来,原本感到不适的第一幕都感觉暖心了起来,有点丹哈蒙故事圈那感觉。 /看到说导演手天生震颤,但还是做定格,反而形成了个人美术风格,蛮喜欢这个幕后的。

29分钟前
  • 今天🌝
  • 还行

蜗牛这个意象好完美。自认是将家背负在身上,除了自己一无所有的孤独患者,用重重心防阻挡着外人的进入,又深陷在这黑暗的漩涡之中。当不循规蹈矩不被允许,目之所望的黄金年代亦渐渐远去,寻到的幸福也转眼如梦幻泡影,认清自己只是历史的一员,该如何在虚无里自救?当然结尾近乎大团圆的奇迹不能够用一句“囚牢随心造”而决定吧,但某种程度却也认同这种豁达的心态比较利于创作,即使不满意也自豪,即使难堪也要摆出笑容,这样的人好像才值得嘉奖。也没有否定逃避可耻却有用啦,好羡慕grace有pinky在身边……睡觉可能才是等待时机的最佳方式(?)。

32分钟前
  • 匣中猫
  • 推荐

“Mary&Max”导演新作,以自述体揭开蜗牛女孩被嫌弃的前半生,故事小而亲密,小到主角自始至终没走出墨尔本。暗黑的黏土画风丑极见美,对应的恰是这个丑陋却不乏温情的世界。难得的是如实描绘了澳大利亚同性恋遭受迫害的片段,结尾真是太好哭了...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玛丽与马克思》导演的续作,故事太过于沉重和悲惨,对我来说有一些些刻意了,但是很喜欢粘土动画,风格也带有导演个人的一些特色,三星半。

37分钟前
  • Puff
  • 还行

令人作呕的猎奇电影。作为外在形式的黏土定格动画美学风格腐蚀了内在,将影片的每个边缘人,齐刷刷地塑造成了肮脏、怪异、扭曲的形态(外在+内在)。养父母的裸体、弟弟的性取向、男友的癖好、老婆婆的特立独行生活和女主角自己的兴趣爱好,无一例外地被夸张化为一道阴暗诡异的奇观,看似是有关怀这些人物,实则是在亲手捏制一个又一个人工制造的怪物。撒的是“悲情”与“治愈”,泼到电影里的是极致意淫的一滩排泄物。可以和《疯狂元素城》一起竞争我看过最恶臭的动画片的程度。

40分钟前
  • 蓝河的风儿
  • 很差

导演两部电影讲述的故事都是向死而生——都在影片结尾尝试带给观众新生。 女主Grace 的母亲最爱的作家是Sylvia Plath。Sylvia是位富于激情与抗争的诗人,曾多次尝试自尽,过世时年仅31岁。Grace 的父亲离世时手里捧的书是《愤怒的葡萄》,可能影片结尾Pinky的鸡汤就是贯彻了《愤怒的葡萄》的一句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断前进。姑且以为这两位作家的某种风格缝合了影片的基调吧——不断地在绝望中赴死直到最后不回头地向前。幸好女主选择了向前,才有了如此难忘温暖的结局。 导演Adam Elliot在影片结尾说This film was made by human beings. 是啊,这样聚焦于人性的艺术作品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

42分钟前
  • Wild Child
  • 力荐

#HKIFF 三星半。Pinky太可爱了。全片VO有点偷懒。以及,就算浸淫着黑色幽默的鸡汤也还是鸡汤。

45分钟前
  • btr
  • 推荐

谁不是蜗牛呢

49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结局挺好,不过看下去的动力也只剩艺术形式了。

54分钟前
  • shuihu0302
  • 较差

在找到自己这件事情上,人类或许做得没有蜗牛那么利落,害怕就躲到壳里,要往上爬就使劲伸头,留下一地粘液,管什么自我不自我。可我们是人类,我们需要花一生的时间找到答案:我究竟是谁。这个过程太苦,就像这部作品的导演,《玛丽和马克思》之后十多年,才创出了这部哀伤里透着暖光的新作品来。

55分钟前
  • 号子
  • 力荐

看不下去一点。。。

57分钟前
  • 较差

这么悲惨的女孩啊。。。最后还是同样教苦难人要活下去的意义

60分钟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