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巴斯
Донбас,疯狂的边境(港),着魔的国境(台),Donbass
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
主演:瓦列留·安德留察,鲍里斯·卡莫尔津,谢尔盖·科列索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乌克兰,法国,荷兰,罗马尼亚,波兰语言:乌克兰语,俄语年份:2018
简介:一场战争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爆发,由此衍生出军事冲突、犯罪行动以及分裂主义者主导的大肆劫掠。在顿巴斯,战争已是常态,政府宣传自诩真相之源,仇恨变成了爱的方式。走入顿巴斯,就像踏上一场疯狂的旅行,悲剧和荒谬与生死相交织。这并不是一个关于某个地区、某个国家或某种政治体系的故 事,而是展示了一个迷失于谎言与真相,寻找自..详细 >
这个叫顿巴斯的城市,被战火,被剥夺的选择,被仇恨,被政权游戏,所扭曲所摧毁,在诊所、在市政厅、在检查站、在街头、在婚礼现场、在避难的地下室……一幕幕群戏,人们茫然若失的麻木表情,贪婪的官员,嬉笑打闹百无聊赖的士兵,无处为家的百姓,任意夺取他人生命的弹药……人们谈论着自家今天会被炸吗,就好像谈论今天吃什么。何等荒谬,何等恶劣。你以为挨过这个寒冬,解放的春天总会来,可在顿巴斯,寒冬却是永恒。
8.5分。看剧本的时候就觉得形式很不一样,想象这样一个宏观全景的黑色幽默会如何呈现。长镜头、冷峻、赤裸裸的、疯癫的、纪录似的、荒诞剧的。无意识的棋子。奇异的反差令人发笑。戛纳一种关注最佳导演奖。导演出现现场,有一双很神奇的眼睛(略微奇异的眼白和瞳孔),本身就有荒诞感。观影于TIFF。2018/09/20
有几场戏拍得很有冲击力了,特别是强制征收私车和街头批斗,有时候真的在迷惑到底是当局者迷还是现实就这么无力,好几场戏里官僚那副嘴脸一登场就知道是要干嘛了,但群众还是啥也做不了。整体上结构太散了,视角又非常频繁地在切换,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观众得看一会儿才能明白这大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荒诞和暴力互相消解,片段式结构没有情绪切入口,只说明冷峻的嘲讽在残酷现实面前有多么无力。怀念Into the fog,但那也是过去的事了。
【6/10】以不同的片段,以剧情片与伪纪录片的手法呈现了分裂下的顿巴斯,有战争的苦难,有平民之间的仇恨与冲突,也有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缺点在于整体的节奏把握得不佳,而且不同片段之间,严肃与荒诞的气氛的转换也没有处理好。不过,好在影片尽量保持客观,置于当下的国际环境下再看,着实有五味杂陈之感。
Sergei Loznitsa架構總是有點問題...但這應該是他目前敘事片最佳...
7/10 力度遠遠不夠上部溫柔女子。
能不能整点阳间的活,搞点实在的。搁这里拍戏棚里演绎的东乌克兰现实吗?
“鸡贼”到极点的“真诚”
谁是法西斯?
现实主义,前后对应,过于直白。
结尾章节回到了开头,但结局是比仇恨、血腥都要恐怖的东西。
观点先行有时反而会引发质疑
真实性还是很震撼的 游离于纪录片中的剧情片
好无聊的片子,本来想看战争片的,结果啥啥也不是……
好吧,纵然依旧不是我瞧得上的那类创作姿态和影像姿势。
too much design
#云戛纳# 比起伪纪录片,更类似洛兹尼察自己纪录片结构下的乌东地区政治资料汇编,只是有些段落过于急切的想表明某种立场,结构组织也略显散乱。但洛兹尼察的场面调度能力确乎极强,炫技般的单场景运动长镜,文本穿插摄影机和手机的媒介符号,整体还是可看的。
3.5/5,伪纪录片形式串起顿巴斯地区众生相,荒诞感拉满,导演的立场还是很明确的,和乌东现在的实时新闻竟能无缝连接~~~
首尾往复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