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
Alice,巴黎应召日记(台)
导演:Josephine Mackerras
主演:Emilie Piponnier,马丁·斯威比,克里斯托弗·法佛,克洛伊·博勒姆,大卫·科伯恩,玛丽-洛尔·杜尼亚克,尼古拉斯·布乔,Ariana Rodriguez Giraldo,Juliette Tresanini,Jules Mil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9
简介:爱丽丝(Emilie Piponnier 饰)拥有着人人羡慕的生活,和丈夫感情稳定恩爱有加,孩子可爱乖巧常伴膝下。某日,她像往常一样刷卡购物消费之时,竟然被告知信用卡因为欠费而被锁定了。直到此时,爱丽丝才发现自己的美丽人生梦在很久之前就破灭了,丈夫不仅将他们的积蓄挥霍一空,而且还是花在了应召女郎的身上。这个男人选..详细 >
真实的发生在如今的社会里面,算相当写实了。5.3
FCVQ2019.编导作为作者最成功的就是把妓女这一职业在社会层面上彻底无罪化,当然自身也意识到这一处理,所以在后面和律师的戏份中表明哪怕是在这种极端完美受害者的情况下,哪怕是在观念相对开放,近50年前就已拍出白日美人的法国,女主作为妓女依然不被大众接受。女主在片子前半段在家庭生活中的压抑感和从事妓女职业后获取的自由形成强烈反差,这个自由有二,一是生活自由,另为财务自由。前者的表现在于将孩子托付给丈夫管理后和友人自由荡漾在巴黎里,这其实和丈夫出轨约炮的期望是一样的,中产家庭生活静静地毁掉了一个人的自由,这应该也是很多单身人士的恐惧所在,但这种自由的来源在后面被一场和孩子和友人在室外阳光下一起玩耍的戏份给掩盖了。后者非常讽刺,坐办公室小方格的工作给与人在财务上的安全感远不及卖淫高,欺贫不欺娼。
开始以为是喜剧片 总觉得哪有这么容易就去做高级应召女郎了 越看越觉得不对 渣男那些台词是认真的?看到最后明白了 导演编了个看似轻松却细思极恐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于男权视角下的世界的不满 蛮有趣也蛮有意义的电影
不明白这就算复仇了?女导演真的很无语,这题材你拍家庭伦理
很一般的故事,没啥新意。
挺压抑的,生活的无奈
对男性主导的社会偏见的批判
同类型影片里,不管是拍摄还是立意都跟欧容的《花容月貌》差距甚大,也只有结尾爽了一下。
3.5
女人还是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最后来了个大反转,不错。
平庸的欧洲社会问题片,太像美国电影了
7/10。
环环相扣,太入戏了。
这哪是喜剧,每天恐婚一点点必看🤦♀️
讽刺,"下海"前后生活对比及丈夫打算争抢孩子抚养权那里律师的"寻常"看法太有代表性了!还好官司打不赢还可以跑,结尾终于"自由"!女主母亲对女主一番训诫太TNND"真实",原来世界各国都一样,结完婚就没有娘家是常见的哪怕并不绝对
上世纪末贩卖应召女郎好像挺有话题感,现在看来真是默认人生失败的放纵,洁身自好才是自由,至于还看到什么女权主题、真是乏味,不说再见
像是几个人一起攒出来的,支离破碎
wast
结尾太仓促太急迫了
看到后面爱丽丝面对在渣男的威胁下从无助绝望到讨好他,还真以为她会带着面具粉饰太平下去,还好是缓兵之计。不然可得把我恶心坏了。但最后爱丽丝还是得选择背井离乡。渣男背叛了妻子,断了妻儿的生路,毁了家,还是个好爸爸;爱丽丝为了给渣男擦屁股,维系自己和孩子的生计,去做高级妓女,就不配做一个母亲,会被渣男夺走孩子。男权社会真是虚伪的可怕。虽然逃离不是上策,不过看到面目可憎的渣男最后不能得逞,还是很解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