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女子
Кроткая,铁幕温柔女子(港),残酷的温柔(台),温顺的女性,A Gentle Creature,Une femme douce,Krotkaya
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
主演:瓦列留·安德留察,利亚·阿赫贾科娃,瓦西利娜·马科夫采娃,鲍里斯·卡莫尔津,谢尔盖·科列索夫,谢尔盖·罗斯林,罗扎·哈伊鲁林娜,维克托·奈梅茨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俄罗斯,立陶宛,荷兰,乌克兰,拉脱维亚语言:俄语年份:2017
简介:寄给狱中丈夫的包裹突然打回头,妻子别无选择只得远赴西伯利亚寻找答案。列宁巨像矗立,铁幕阴影无处不在,人人落魄失魂自我麻醉,对一切视若无睹。的士司机说「监狱助人生存」,妻子面对高墙却处处受尽屈辱, 丈夫依然下落不明,欲知真相代价沉重。启发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温柔女子》,撕破温柔尽现残酷,暴露极权压迫至今仍阴魂不散。..详细 >
重度致郁的前100分钟
高潮时梦境里的济济一堂不够力度,和太过魔幻的现实相比,想象力多少有些逊色,算不上升华。
只能说此刻看这部更加应景,丈夫背着她找妓女,她不去怪丈夫却只会诅咒妓女,每一个看似温柔的人,眼里都写满了绝望,但他们又那么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苦难源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如此庞大的机器能够运转,离不了每一根微不足道的螺丝钉,于是你们今天的处境,每一个自己也都是罪魁祸首。最后的梦境表达见仁见智吧,但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处理方式。
虎頭蛇尾,有點失望.2.5吧,劇情挺熟悉,算是套路型劇情,前半部分手法很有質感,包括色調,道具以及場景的還原都很復古...然而...後半部分開始就...完全偏離軌道...結尾更是莫名其妙.其實這個故事如果劇本可以緊湊一些加上導演的剪輯能夠在精簡一些就更好了.高開低走,可惜.
有空再看一遍
5/10。学识丰富的洛兹尼察展现了对荒诞主义作家的效仿,片中监狱有着沙皇时代的雄伟建筑外观,对国家庞大的刑罚体系、罪与罚的关系讨论,以及与官僚权力做长期抗争的失败,极为容易地联想到陀爷的小说和卡夫卡的[城堡]。场面调度中塞满政治符号和局外人视角以分析俄国社会的形塑,譬如公共汽车和邮局里指向美国核威胁的谈话,而拥挤的火车厢里高唱坦克战歌的乘客,以及小镇酒馆内玩起转酒瓶脱衣,男女宾客粗鲁对饮、脱到只剩四角裤大笑、伸手去抓肥厚的乳房,这些场景先交代环境和众人最后轮到主角露面,让主角变成小镇上的局外人,但看多就有种单调的感觉,女主演成天顶着一张愁苦漠然的脸无法令人同情,最后猛然来了段超现实梦境,以穿着光鲜的代表人士进行空洞的发言,苍白的口语强行堆砌出宏大的政治议题,这点奇观远远触动不了全身麻木的观影状态。
是一场关于孤独与救赎的哲学探讨。他用极简主义的影像语言,剥离戏剧化的情节与传统情感的操控,将陀翁的存在主义命题以视觉形式再造。影片开篇的两分钟里,仅七个镜头、六个场景,已冷静且精准地交代了女子的死亡和背景。在无人物正脸的隐晦叙事中,布列松用“以简驭繁”的手法,让故事的核心扑面而来。
“集权主义国家行为大赏”简介写的真好,纯酿伏特加。
电影的前后判若两部,现实部分颇有以冷静旁观的角度展现俄国社会(主要是官僚与民众个体)中的教条、放纵、戾气和愚蠢,后半段转梦境后急转直下变成粗暴说教和刻意呆板的机械主义,结尾更加沦为三流悬疑狗血剧。
故事节奏缓慢,大量的公车、公共场合、聚爬的场面非常详细地展现了社会风貌,电影虽长但非常吸引人,导演讲故事的技巧不错。前半段里,开头的起调、极美的摄影以及特别稳定的镜头调度,使得影片复古而工整。然而越往后越不着调,尽管有一个不错的开放式结局,依旧没能挽回高开低走的颓势。
太惨了。
HKIFF2018...8/10 可以說是相當驚艷了!前兩幕拍出了馮小剛或許想拍但一輩子也拍不出的「潘金蓮」,而第三幕直接來一段「一步之遙」。有一點沒太懂,毛國人在國內座火車、探監也要用到護照嗎?
幻想与现实结合,现实往往比想象的还要恶劣。女主演也特别棒,好像是戏剧为主,参演电影不多。
其实导演蛮有想法和表现力的,片子很长,桥段很多:公车上的市井对话;火车安检;火车上军人军歌;监狱物品安检;底层男女庸俗世俗聚会;黑道老板;申诉部门女士抱怨;火车站直接超现实的梦境-全民各层代表大会-最后被带走。黑格尔路-马克思路-列宁路。观念意识层面的东西并没多深刻深沉,不过表现力尚可。
冗长无聊……
沉睡的众人得以幸存,而清醒的人遭受视奸。
【D+】
男人坐牢,女人流浪,一人哭泣,举国欢庆
高开低走,政治隐喻,of course。居然是dostoevsky的短篇小说inspire的,但是没有任何陀的影子了
如此熟悉,如此无力,如此绝望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