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精神病理学来说,这部电影是绝对完美的。
不管是用霍尼的"真我、实我和理想我"的人格结构论,还是用佛罗伊德的观点看童年创伤,或是简单地归于结局的“自我消灭、自我欺骗、自我和解”——它都是成功的。
如果要从纯剧情的角度分析,可能又沉闷又有破绽。
所以关键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了。
无疑,如果回归导演和作者的视角的话,他绝对是属于前者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已经达到了这个类型的心理电影所能达到的极致。
我怀疑的只是,究竟这只是导演一厢情愿地编织出来的一个自我和解的完美梦想;还是在现实的病理学案例中,这种方式确实有它实操和实现的可能性?
——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这场“自我的和解”确实,颇有难度。
约翰:从小饱受强势母亲性格影响长大的压抑自闭的男性。
前期艾玛:约翰主动扮演的女性角色。
中后期艾玛:约翰与母亲性格混合的结合体,时男时女。
有相关经验的童鞋都知道,强势母亲懦弱儿子的组合里,儿子厌恶母亲但又有种病态的依恋。
所以,当约翰的母亲去世时,他开始扮演母亲的角色照顾自己。
艾玛这个名字是约翰起的。
1.片中第一幕,8点半之前艾玛准备家务,收拾屋子,早餐,小心翼翼的取报纸,拉好窗帘怕被人看见。
8点半之后褪下艾玛的行头变身约翰,安心享用艾玛整理好的一切,回到家后看到艾玛留给自己的便条觉得很幸福,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约翰并不是精神分裂出艾玛,至少在火车撞进院子里前绝对不是,他是在主观上扮演着母亲(艾玛)的角色,并且一定程度上乐享其中。
你可以叫他心里变态,但绝不是精神分裂。
2.火车出现,艾玛被约翰世界以外的人接触,在与外人不得不进行的交流中(苏珊萨兰登对女性的煽动),艾玛的人格开始觉醒,人格分裂的开始,约翰渐渐不能控制也不知道艾玛的行为。
3.此时约翰和艾玛的人格还是互相独立的,互相不知道对方做了什么。
4.艾玛的人格存在的时间越来越长,清醒时的约翰越来越恐惧艾玛所做的一切,更恐惧艾玛会完全替代自己的人格,他不敢回家,因为回到家就不可控制的变成艾玛。
5.片中约翰和警察说他是在母亲死的那一天遇见艾玛的,约翰其实是在掩饰他最初主观上打扮成艾玛的事实,怕人们发现他的心里变态,并不真的意味着母亲去世的那一天约翰精神分裂成为约翰和艾玛。
6.约翰决心逃走,找到一家旅馆。
但最后艾玛的人格还是出现了。
7.此时约翰与艾玛的人格融合,但是艾玛占主导地位。
艾玛坐在约翰的位置上吃早餐,打开家里的窗帘不怕见人,利用约翰的声音骗艾伦佩姬,打扮成约翰的样子去银行上班,从正门进,敢和主管顶嘴,坐在约翰办公的位置上,感觉一切都很新鲜。
8.艾玛剃了眉毛,把自己更女性化,策划约翰死亡的假象。
到此刻约翰几乎不存在了,艾玛就是约翰。
9.变态的艾玛(约翰母亲的人格)想和小孩生活在一起,从蹈约翰的覆辙,但看到照片的那一刻约翰觉醒。
10.影片最后,艾玛的人格被觉醒的约翰主导,劝佩姬离开。
艾玛坐在窗前,就跟第一幕一样,但此刻的她和以前的她,还是不是一样呢?
约翰银行的工作可能是母亲在世时托关系走后门给他找的。
囧…
偶尔看到预告片,期待了好几个月,一直以为是比较偏门所以下不到,后来发现翻译成《孔雀镇》我一直找的是《孔雀城》。
对多重人格很感兴趣,之前看的《致命ID》要精巧的多,但是多重人格始终没有在现实世界碰面,而且所有故事发生在人格世界不免有种“做梦”的感觉。
《孔雀镇》的精彩在于他们在现实世界正面交锋,并且以某种方式真正的终结了对方。
观影过程我一直在想,她知道自己仅仅是创造出来的么?
还是根本不自觉。
到最后看来双方都知道对方的存在不过是自己身体里的另一个灵魂,只是不确定知道对方都做过什么。
艾玛后来甚至能假冒对方,真是太有意思了。
想看那本《二十四重人格》
从电驴还能畅快下载电影的时候就心心念念想要看这部电影了如今再看时 听过了katy perry的'peacock' 对于这个词的理解也就不同 不知导演是不是也是有意为之想当年其实看过电影剧情介绍 不过自己看来才发现和记忆中的有些差距。。。
其实双重人格甚至多重人格都存在 不过当一个人格试图谋害另一个人格的时候 就。。。
其实说真的 相对于扭捏的John 我其实还蛮偏向Emma的毕竟她的性格更像是正常人的行为 当然并不是说正常的就一定是好的。。。
有的人觉得Emma是母亲的延续 其实我反而觉得那是John内心柔软的一面,是跟他的母亲完全相反的一面。
就例如Maggie的事情,John的母亲会定期寄支票,但Emma却希望她可以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John也是打算用钱来处理,其中有无因Emma引起的抵触逆反心理 就不得而知了其实这部电影还是挺有看头的尽管有些悬疑,但却适可而止,不会看了内心毛毛的Emma的表现给我感觉像是初生的婴儿一般从开头Emma认识别人的时候最早那个Mayor夫人对她说的Women should stick together 过会儿她就应用在了和别人的对话中了曾经她的存在仅局限在早晨8:15之前她的生活也只有John一人后来她接触得多了 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许这也是她结尾时候说"I should never have left the house"的原因吧其实很庆幸火车头闯进了他们的院子哪怕结局不尽如人意 但却结束了一切而不是他们原先一尘不变的‘怪异’生活方式Anyway,CM女装确实很惊艳前后反差巨大呀 刚查了一下 他原来演过《盗梦空间》诶结尾有些些可惜,我实在太迟钝了,感觉不出是什么寓意==================分割线==========================1、警察的报告实在太让人吐血了,赤裸裸的谋杀嘛2、银行都这样藏钱呐,不过确实能有成就感= = 看着满满一筐钱==================吐槽完毕========================感觉还有好多不能理解的比如John在店里买的东西 以及奇怪的包装方式那句“Emma is not my wife”……………………坐等高人
一部以剧情为最重要看点的电影,却没有把故事拍得清晰明了,这是这部电影火不了的原因。
男主性格内向,所以注定很多想法不能用台词表达,但是这个慢节奏的电影让人一直集中注意力看也很矛盾啊,我看了两遍才明白什么情节,以下剧透男主John从小收到母亲的虐待与控制,导致他性格内向,有一点社交障碍。
母亲去世的时候,他的世界空缺了很大一部分,于是他以母亲为原型衍生出了第二个人格,Emma。
Emma这个人格很弱,并且两个人格互相不共享记忆。
她主要在家里做做家务,没人知道她的存在,但是她对孩子有异常的执着。
但是因为一场意外,Emma被全镇人知道了,并且她发现John有个孩子,对孩子的渴望让她越来越不受控制,直到她找到了John母亲房间的钥匙,她终于明白自己是谁。
John一来害怕孩子会像自己一样被母亲虐待,一边讨厌自己的生活被太多杂人入侵,总之失去身体的控制权让他很慌,他就劝母子两快走,自己也不回家,不让Emma穿女装转变人格。
他就睡在小时候经常玩耍的秋千边上,结果碰到好心的警察叔叔嗯是给他送回家,他还不死心,收拾了行李跑到宾馆,结果行李一打开,里面是假发和他妈妈的衣服(在收拾行李时意识被Emma占据了),于是两个人格相互博弈,最终Emma把眉毛剃了,还杀了流浪汉伪装成John使其在社会上被除名,一切事情都按照她预想的发展,直到最后,她脑海里John的记忆出现,她意识到自己可能会伤害孩子,主动让母子走了。
这个片子我感觉镜头语言有问题,开头应该表现Emma对小孩的执着,就是她蹲窗帘后面看小孩上学,结果一直在拍基莲的脚,你又不是昆汀,看不懂这样做的意图。
剧本上也有漏洞,比如Emma这个凭空出现的人哪来的户口?
哪来的档案,哪来的结婚证明,也没人查查她,就默认她是John老婆,尤其是John死后,是不是要开死亡证明之类的?
电影里也没交代。
Ellen page 这个选角也不合适,这么清纯的女大学生让人演妈妈,演妓女,完全不贴,一秒出戏。
但是电影也有好的地方,首先基莲的女装好看,演技也好,而且剧本本身也挺有意思的,给个四星
片子虽然短但是故事很棒,男主表演超级到位,无论是演男一还是女一细节神态都很妥当。
蛮喜欢结尾的,在照相的那一瞬间,我觉得Emma似乎看到了第三人格出现的可能性。
所以细细分析应该是有三重人格:John是第一层,懦弱无力反抗也不想成长,希望安于现状地生活;Emma是第二层,性格内向但想要与别人交流,而且非常具有爱心,渴望家庭,照顾着John的起居饮食,贤妻良母;而第三层人格虽然暂时尚未出现(或者已经出现?
在旅店杀人的那个瞬间),应该是John母亲那样的施虐者人格。
Emma这个人格个性相对于John更为强大,如果没有火车这一事件,或许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可以得到改变。
但事件发生了之后,在她与别人交往之后,她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做到这么多事情,于是她消灭了John,想要活得更加精彩。
电影中拉开厚重的窗帘也意味着这一转变。
而故事之所以匆匆结束,就在于Emma这个富有爱心与同情心的女子,担心未来在照顾Jake的过程中,那个可能性的施虐者人格的出现,让Jake遭受到John经历过的童年。
她看到了John曾经经历过的一生,感受到了John的痛苦,于是她匆忙地送走Jake,把自己封闭回了那个厚重的壳子里面。
整部片子无论是John还是Emma(虽然他们是同一个人)的个性分析下来都是个性十分善良的人,但却遭受到了童年由John母亲带来的恶从而悲惨地活着。
细究下来,实在可惜。
他童年受母亲的影响,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独立认知的能力和社交能力。
母亲的强压让他的意志只是母亲意志的转移。
导致母亲的意志一直存在在潜意识里,成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
母亲去世他无法适应主导意识的消失,分裂出自己的妻子。
在薄弱的自我意志和母亲灌输的意志的对抗中,自我意志败下阵来。
遂母亲意志占据了他的身体。
最后母亲的意志希望通过小孩子继续延续下去,但是自我意志做出了最后的抗争。
结尾母亲意志主导精神却无法延续。
两个主线人格,在生活日复一日的规律作息中有序维持着John的生活和内心秩序。
因为一个不可撤销的意外,规律的生活被打破了,这也让John陷入了恐慌。
随之而来的是Emma意外的走出了房子,看到了更多的人和事,也开始发挥这个人格的影响力。
Emma如此强的存在感进一步让John陷入更深的恐慌。
Emma一直想要一个孩子,她看到John小时候的照片,忍不住想要一个一样的小孩。
而John最大的恐惧就是让自己的经历在其他孩子身上重现。
John本能的对Emma要孩子的动机持怀疑态度,他认为Emma会让一切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再次重演。
John努力的阻止一切,可是Emma技高一筹。
两个人格拼的你死我活,而在这个水火不容的紧急时刻,Emma想要孩子的强烈愿望最终让她出现了进化。
此时出现的Emma进化版人格Emma PRO,成为了合理解决所有人格冲突的唯一路径。
John要把所有的钱给Maggie,让Maggie离开,Emma想要Maggie留下来。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John成为Maggie,那么钱就自然而然可以留在自己手里,Maggie也可以留下来了。
Emma PRO 告诉那个男人,自己的名字是Maggie,也是为了合理化与John之间的冲突。
Emma PRO的进化是全方位的,她可以使用John的社会身份,使用John的嗓音,也可以使用Emma的社交功能,Emma PRO整合了一部分John的记忆和人格。
Emma PRO刮掉了眉毛,画上了更细的眉毛,这已经让John没有“回来”的可能了。
Emma PRO使用谋略“杀死”了一个男人,让John社会性死亡。
并且最终让竞选活动在后院举办。
影片最后,Emma PRO鬼使神差的让孩子拿着同样的玩具,拍了一张同样的照片时,John的回忆闪现。
在我们都担心故事出现恐怖循环的时候,我们才看到了Emma PRO原来是一个善良的人格。
她不仅曾经在生活上照顾John,她也真正的关心John。
她让Maggie带着钱,带着孩子离开。
她担心一切重演,她理解了John,也进一步整合了John的记忆。
这部电影讲述一个严重创伤的解离型人格,如何逐渐整合的过程。
很悲伤,也很感人,因为即使John被如此残暴的对待,他的心中依然有爱,他在救赎孩子,也在救赎过去的自己。
John Skillpa的铁皮盒不见了“妈妈告诉过John的哦,不要吃巧克力棒,这对你的牙齿不好”有一天,妈妈问他有没有吃巧克力吗?
他说没有。
有没有买棒球卡片?
他说没有。
那天晚上,到妈妈的房间熄灯,他赶紧跑到花园的第二级台阶,撬开木板,发现铁皮盒子不见了一定是妈妈发现了。
他在黑暗的客厅里找了很久,没有。
只会在妈妈的房间。
他一个人站在客厅里,局促不安,走来走去,脑子里闪过一万种妈妈看到盒子的反应:生气,失望,担心……他的日记也在盒子里。
青涩,羞耻的幻想。
还有一本色情杂志,纸面上布满肮脏。
John剧烈地喘气,像被绳子勒住一样。
他整个人都试图钻进那一级台阶。
他把刀架在脖子上,却下不去手。
他准备了一浴缸的水,准备滑下去,脑子里恐怖的童年回忆又让他失声痛哭。
最后,他跪在浴室的地板上自渎。
咬住手臂,不要太大声。
水从头发上,下巴上滴下来。
别哭了John,不要吵醒妈妈。
第二天,妈妈把一个女孩扔进他的房间,双手抱在胸前在一旁监视。
躺在叽叽喳喳的床上,他不停抽泣。
他感觉到那个陌生女人和她妈妈的样子逐渐重合重合,他好想钻进那只壁虎。
从那以后,John感觉自己失去妈妈了。
他再也忍受不了,在一个晚上偷偷潜入妈妈的房间去偷,却发现妈妈早就准备好,把他当成不按时睡觉的坏孩子。
被压在那张从五岁起就未曾涉足的床上,John急促地喘息。
他感觉到惩罚变成了享受,他感觉到多年以来一直在渴望的东西,在被慢慢的满足,填满满像气球一样越充越大人生中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他的双肩放松,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毫无顾忌的躺在空气里,惬意如愿地微笑。
——有一天,他看到了自己孩子那是个怪胎他觉得这是他和妈妈的孩子那个孩子变得非常丑陋,恐怖,john拿起了菜刀,想要杀掉他Emma是妈妈的中间名
当艾玛决定将约翰从自己的世界中消除出去的时候,艾玛已经不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约翰被消除,艾玛看似获得了占据这一躯体的自由,实际上,她却被迫成为了另一个已经逝去的灵魂——约翰的母亲。
于是,一个新的循环开始了,艾玛依旧不是简单的艾玛,她所能做的最大的善意就是避免另一个约翰的诞生。
《孔雀镇》说的是一个人格分离的故事,艾玛和约翰是两个产生于同一具躯体上的两个不同的人格。
艾玛温婉,每天晚上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而约翰懦弱,白天是属于约翰的时间,他享受着妻子“艾玛”做好的早餐,甚至于小纸条留言。
约翰在一家银行兢兢业业地工作着,而妻子艾玛基本上不出门,“两个人”各自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然而平静的生活却被意外所打破。
一列出轨了的火车将艾玛的生活逼到了死角。
约翰和艾玛原本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彻底的碾碎了。
约翰疲于奔波处理着眼前的烂摊子,艾玛同样着急着生活回到最初的时候。
而在此刻,艾伦出现了。
艾伦之前受到约翰的母亲的资助,然而作为回报,艾伦不得不忍受约翰母亲的变态要求,这也使得艾伦跟约翰的相识。
然而此时此刻,艾伦的出现却使得艾玛和约翰之间产生了更深的隔阂。
约翰跟艾玛不得不就处理火车问题做一个决断,而对于艾伦提出来的赡养费问题,约翰和艾玛也是喋喋不休。
于是,一切朝着失控的方向头也不回地去了。
《孔雀镇》作为一部放眼于精神分裂电影,他塑造出来的几个形象是耐人寻味的。
当然,影片本身通过剧情的架构合理的支撑起来这几个形象。
我们可以从艾伦的口中得知,约翰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变态的人,虽然对于具体的变态行为不得而知,但对于约翰的母亲给约翰造成的心理创伤,这一点基本上可以确定。
因为童年的创伤,约翰对于自己的身体有了一种偏差,这种偏差源于母亲的变态式的虐待,而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让约翰养成了另一种性格,这个性格所产生的人格就是艾玛。
艾玛是不能脱离这个房子的,同时也是不需要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且与之产生关联的。
而艾玛跟约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且水火不容。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剧情看到当艾玛跟火车事件的主角达成某种一致性的商量后,约翰却歇斯底里的反对,约翰不喜欢艾玛背着自己做决定,但却没法彻底的让艾玛失去做决定的能力。
但是艾玛不一样。
艾玛对于约翰是一种安排,这种安排使得约翰有一种面对着自己的母亲的错觉,这种错觉看似是温馨的,实际上却如同枷锁一般限制着约翰的所有行为。
约翰想要给艾伦所有的钱,并且让艾伦彻底离开孔雀镇,但艾伦面对的是艾玛的时候,这一切彷佛又不存在。
艾玛跟约翰这两个水火不容的性格最终变得不可收拾,这一切的产生源于这座房子,这座房子没有被消灭,而艾玛跟约翰两个人中间却必须要有一个人被消灭。
最终,怯弱的约翰并没有战胜看似柔弱的艾玛。
而艾玛彻底的让约翰这个性格消失了。
艾玛重新掌握了这个房子,但是这座房子并没有因为约翰的被消灭而变得温馨,艾玛不过是开启了另一种循环,故事朝着另一个方向走来后,艾玛果断的按下了暂停键。
最后一刻,艾玛让艾伦离开的原因很简单,艾伦的孩子如果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走去,那么他就是下一个约翰。
艾玛不想看到这一切的发生,自然要让艾伦和孩子彻底地远离。
而约翰背后的母亲这个角色可以看作是一个单独的幕后人,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另一个诞生于约翰这个肉体之上的人格。
毕竟她所看到的一切与艾玛所看到的并无不同。
《孔雀镇》用一个近乎于惊悚片的叙事逻辑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格分裂的故事,艾玛最后独占了约翰的身体,但却没有能够走出这座房子的“诅咒”,艾玛天真的以为除掉了约翰之后,自己的生活就会重新焕发出来新的活力,然而约翰被除掉了,他的肉体上只剩下了艾玛这一个人格,但属于艾玛的至暗时刻却到来了。
他终极的努力并没有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约翰没有了,她却成为了约翰的替代品,且被这座房子继续囚禁。
艾玛走不出这样的循环,自然没法彻底的改头换面拥有新的人生。
生活困住了约翰和艾玛,约翰不想要被生活所困,更不想要被艾玛支配,但最终的结果是死去。
而艾玛为了给这一切划上一个句号,进而彻底的消灭了约翰,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艾玛的地位。
她或许已经成为了约翰母亲的下一代人选。
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想逃就能逃得掉,不论是约翰还是艾伦亦或者是孔雀镇对于艾玛有所期待的其他人,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艾玛看似囚禁的是自己,实际上囚禁的是所有人。
……你好,再见
跟恐怖惊悚没半毛关系并且过分刻意导致些许没劲 完全是墨菲因冥王星的变形后裔导演想太多了
随便看个片儿都是人格分裂。。故事有点儿拖了。。
竟然是人格分裂,竟然有那么多大腕儿
冲着ellenpage去看 看完觉得她的角色应该找别人来演
呃……之前看的人格分裂都是先分着最后告诉你是一个人,这个是演了明知自己分然后和谐相处的;后来苦逼人格输给BT人格了。其实我比较不明白他妈妈到底对他做了什么?就是家暴虐待么?还有就是这个电影也告诉我们“这么漂亮果然是男孩子”噗!!最后一点加一星:P
三星半。
对于我来说症结在于一眼就看出来了
压抑与伤感并存,多重人格的故事屡见不鲜,但是这部电影中的男主角的演技几乎可以与另外两个分裂才子匹敌
题材太普通了,同题材希区柯克60年代就拍过了,再拍真的好难超越的。但 墨菲的演技真是好,有一段爱玛扮约翰的,太精彩了,神态完全和约翰不一样啊,一样的打扮却让人很容易区分,他演这种题材真演出精来了
Murphy是最佳女主角。。。。
结尾太烂了,前面一直都很好
瞧你把孩子给逼的
很多时候,人的种种心理疾患,就好像在做一场永远醒不了的噩梦,不可自拔。妖魔鬼怪并不恐怖,我们的精神世界坠入噩梦一般的境地,这才是人世间最恐怖的事情。还要说两点:1,Ellen Page居然演妈了。2,男扮女的扮相确实很惊艳,电影一开始我确实被忽悠到了。
全片最恐怖诡异之处不是人格分裂后EMMA杀了JOHN,而是片头的那一句:I'M DOING THIS BECAUSE I LOVE YOU。
看着都快神经了
精神分裂的终点:一个人格把其他人格都杀了。
说实话挺平淡的,真没啥恐惧悬疑的……
面对种种混乱的局面,约翰和埃玛的心中焦虑重重,他们的矛盾也渐次激化
除了基莲的演技,剧本硬伤太大
人格分裂的题材都拍烂了。最后选择了女性身份真是明智啊,比男性身份美貌多了=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