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还哦哦可吧!
西班牙的电视剧挺好的,但没有看过电影,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西班牙电影,朋友推荐,觉得不错的是感情线非常的好,觉得女主男主不过分煽情,也不冷漠,就是给人很舒服的情感状态,非常赏心悦目,就是非常喜欢,特别喜欢,唯一一点遗憾就是两个人的相处时间太少了,没看够,觉得有一点尴尬,好多次都没有好好接触聊天,推荐大家去看看吧!
真的很好看。
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个日本节目,把东京的一家人和非洲的一家人互换生活。
日本人离开全球最现代化的东京来到非洲部落生活,也是和男主一样在原始贫瘠和野蛮面前受尽折磨,而且也总是试图以一种高级动物的姿态去改变什么,可是什么也改变不了,最后只想逃离。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非洲一家人在现代化的东京也将要窒息,最不能忘记的画面是非洲一家人面对日本人狭小的浴缸,一家人抱头痛哭。
本片一直在生命延续和生命终结之间苦苦的求索。
男女主甜腻腻的热恋充斥画面;索马里残酷的现实充斥画面;冰冷冷的海水充斥画面(本片的海一直是冰冷的与《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海一样冰冷)。
不禁让我们反思人类几千年来苦苦追求的所谓的文明究竟是什么?
是宗教信仰?
是物质的丰富?
是干净而充沛的水源?
两个相爱的人能不被现实阻挠在一起孕育生命,这就是文明!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这是当年海明威引用在自己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正文前的一首十四行诗。
原作者是英国詹姆斯一世时期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
我拿它来做本文的“定场诗”,一是因为诗好,有趣;二是因为它与今天这部电影有点关联。
《淹没》
影片出自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之手。
这位大师致力于在银幕上塑造一个疏离、空虚但充满诗意的世界。
作品大多坦率冷静,情感缓慢深沉,带着一股德国人特有的严肃认真。
如这部《淹没》,依然是这个路子。
它向观众展示了一对原本来自两个世界的男女,邂逅、热恋、以及因客观原因不得不分隔两地后的故事。
整部电影涉及元素颇多,爱情、权力、教育、反恐、生命,乃至宗教、民族、信仰。
再加上导演采取的双线交叉叙事的方式,使之影片乍看上去十分“晦涩”。
但若是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则会慢慢发觉出关于影片的不少魅力。
无论表象上的摄影、配乐、光线,还是其中所包含的深意隐喻,均为上上之作。
影片的好,我们除了要其归功于导演外,还要感谢两位主演的卖力演出。
尤其是男主,詹姆斯·麦卡沃伊。
我们更习惯称他为一美。
一美在本片中的遭遇,怎一个惨字了得。
他是直接受命于英国政府的间谍,后假扮成水利工程师前往索马里进行一项任务。
没想到到达后情况有变,竟沦为阶下囚。
毒打一顿后被关进小黑屋内,吃喝拉撒全都在这几尺见方,空荡荡的房间里。
别说床了,厕所都没有一个。
至于吃的东西,更是几天都见不着一顿。
饿到奋力将手通过缝隙伸到屋外,路过的好心人给他一颗花生。
看着他用舌尖小心翼翼舔食一粒花生米,生怕吃完就再也没有的样子,我才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饥饿。
好不容易等到监守为他送来“大餐”,怎曾想却是馊了的硬面包,生了蛆的果子。
怎么办?
照样往嘴里塞。
刚嚼了两下之后就吐了。
吐还不能吐在自己睡觉的地方,爬了两步吐在相隔不远,蝇蛆遍地的“低洼”处。
看得出为了这部戏,一美真是拼了老命。
而一美在吃苦的时候,另一方由坎妹艾丽西亚·维坎德扮演的女主在做些什么呢?
她的身份是一名研究海洋深处生命的生物数学博士。
用同伴的话说,“我们寻找的生命,其生存形式可能与人类终将在火星上的水中发现的生命一样,可能证明十亿年前,地球和火星拥有同样的生态系统,你已经触及到生命的边界了”他们所要乘坐的深海潜艇,整个欧洲就这一艘。
也就是说,女主是这个地球上真正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科学家之一。
此刻,与一美分别之后,她正要进行的便是潜入海洋深处几千米之下的“超深渊带”
这样一位尖端人才理工女博士,又是如何与一名英国间谍相识?
由此便要谈到二人分别之前的故事,即故事的另一条线。
两人于同一处海岛度假,并相识于一场搭讪。
酷爱晨跑的一美,遇上独自在海边散步的坎妹,“嘿”“早上好”······“一会儿见?
乐意之至”
之后的故事,顺理成章。
看天看云看海,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理想。
接着郎有情妾有意,不羞不臊一起睡了个觉。
本以为只是场单纯的异国之炮,爽完之后一别两宽,从此天涯再不相见。
怎奈何实在兴趣相投,竟互相爱上彼此。
他说,我爱你,她说,我要去你的地方找你。
这一分别,便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被囚禁时的一美,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活下去,他还想要再见到那个女孩,回到她的身边,嗅着她的发香,看着她的眼睛,为她念着自己最喜欢的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而刚刚陷入爱情的坎妹,则因失去一美的联系无心工作,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影片最终以开放式的结局落幕,潜入海水中逃脱的一美不知是否能成功躲过导弹的袭击而存活下来。
两人爱情的后续,自然也只能靠观众的臆断而得。
有人说,影片中对于他们爱情的描述过于平淡,不过寥寥数天,凭什么就能有如此深厚超越生死的感情。
约翰·多恩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是呀,大趋势下人的确终究都是会有一个伴,心底都会装着一个ta。
可这之前,其实每个人都曾是一座孤岛,都在流浪,在汪洋上飘荡,只盼与彼此吸引的另一座的孤岛相撞。
影片中的男女主,看得出都是辗转世界各地的一类人。
悉尼,伦敦,内罗毕,斯德哥尔摩···他们漂泊,他们流浪,他们内心的安定感几近于无。
男主问,春宵一度后再见到我是否有点紧张?
女主答,通常第二天我不见炮友。
就是这样一类人,当他们漫无目的漂流在世上,为生活为信仰奔波各地时,突然某天于世界的某个角落遇到一个人群中一眼就能望到的ta,内心的波澜可想而知?
基于这样的人物背景下,我认为导演的安排恰到好处,如果过多地渲染,则反而会显得过于造作扭捏。
潜水艇突发故障,面临生死的那一刻,女主显得十分淡然。
“你成为那些茫茫藻海中没有名字的微生物,我们将成为所有生命的基础,我们将进入冥府,在遗忘中溺亡,吞下海水,消除所有记忆,那将会是一场淹没。
”
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女主已经一个月没有联系上男主,她心里,或许已经认为此生与他都再无机会相见了吧,死又如何呢?
就让我溺亡吧,吞下海水,消除所有记忆,就让海水淹没这一切吧,仿佛从来没有过他,也从来没有过我。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爬虫」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吼ಠᴗಠ
应该说这部片有点奇怪,两人莫名吸引谈恋爱,又分开失联最后男主死亡,但因为是爱情小说改编,能说什么呢....5颗星,主要男女主角我太喜欢了,演技气质气场都很自然,加上有关战争议题,这世界真的存在像阿拉伯、阿富汗那些伊斯兰教穷苦乱世的国家,觉得在自己国土幸福平稳能吃能喝能睡,就是真正幸福了,全片拍摄很新颖,取景角度滤镜,都很棒,很值得看!
但是关于男女爱情,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学习的地方...
一美惨被虐!
James McAvoy和艾丽西亚·维坎德爱情新作《淹没》首曝正式海报!电影大概剧情是这样我,一美扮演在索马里的英国水利工程师James More,他被圣战人士当做间谍而劫持为人质。
而在劫持前不久,他和维坎德扮演的负责深海研究工作的生物学家Danielle 'Danny' Flinders相恋。
相隔千里的俩人如何挺过这样的经历?
剧照首次呈现了被当做人质的内容,一美浑身是伤!
备受折磨!
这不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片,因为它探讨了太多恋人各自的关于生命信仰的部分,而且由于职业身份的小众化,这份信仰异于寻常。
从情节看来两位主角选择信仰先行,忍痛将爱情排在后面,爱情对两人分别之后所执行的行动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可是影片依旧以上帝视角让我们看到他们对彼此的思念,他们在经受考验,或者说,观众能从他们各自分别后的经历中感受到了爱情的余温,这份余温滚烫、跳动,是电影立意高级的地方。
导演善用视听的力量去刻画他们心有灵犀,爱的氛围贯穿始终。
起初,他们的爱升温于一场餐厅交谈。
女主丹妮对詹姆斯讲述着海洋的五层空间,并要求他闭上眼去聆听感受,在我们的认知里,特工、间谍敏感多疑,眼睛是敏锐洞察的放大镜,但是詹姆斯选择了闭上眼睛聆听丹妮叙述海底的黑暗,维姆文德斯舍弃了特工片的特有的类型化元素,给予了观众特工更为常人的普通面。
他们身处光明,但不久的将来会迎来黑暗,一处黑暗在索马里的基斯马尤,那是恐怖分子的据点,一处黑暗在海底深渊,那里潜藏着宇宙奥秘。
镜头在丹妮的讲述中逐渐转化为主观视角,我们第一次真正确认了这对男女的关系,由于正反打主观视角的切入,两人的空间从餐厅转化成了餐桌的封闭空间,这是浸在爱里的恋人才有的状态。
两人就餐后走到树林里,阳光透过叶子照在丹妮的面庞,詹姆斯继续问她“如果身处海底深渊会发生什么?
”,丹妮反问“假如潜水器破裂?
”同样的主观镜头再次出现。
一方面,他在问对方是否恐惧死亡,一方面,也在探问自己的内心。
电影中,水是两人之间特定的符号,他们的谈话和打闹情趣均与此有关。
人在恋爱中会丧失理智,在两人相遇的第一天,丹妮就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脱剩下内衣冲进冰冷刺骨的大海里。
往后这也发展成了两人情感递进的活动,比如在遇到尴尬不知道如何化解的时候,詹姆斯会把丹妮丢进大海里。
再比如两人告别的前一晚,丹妮问了詹姆斯一个情侣间常常正式确认关系的问题。
“我想在你的泳池游泳”(前文中詹姆斯曾经告诉过丹妮自己在索马里有一个私人泳池)我想去你的泳池游泳,丹妮提前表示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她认真了,可是詹姆斯只是笑笑回应。
导演控制了人物与观众对信息了解的程度,观众知道詹姆斯并没有泳池,丹妮不知道。
观众知道詹姆斯不予回应的原因跟他是特工有关,而丹妮看来,詹姆斯或许不想继续这段恋情,亦或是他只是一个渣男。
所以这注定会成为两人之间的一道鸿沟。
这道鸿沟被丹妮一直伴随日后的工作直至下潜深渊,她不明白詹姆斯为何消失一个月都毫无音讯。
她通过船身的圆孔望向大海,詹姆斯通过自己被囚禁的井口看向天空。
丹妮在深海里看到的黑暗,詹姆斯的囚室里的天花板也有黑暗。
画面上的平行对比,观众从中看到了两人的情感联系,主角感受的是彻底的荒凉,短暂的回忆是他们日后彻底的精神依托,尤其是丹妮,她一方面面对着潜水器被海水淹没的恐惧,一方面詹姆斯如果在索马里丧生,特工的身份不可能公告,所以这段情感注定也会被淹没。
维姆文德斯善于刻画疏离、孤独的情感,也十分善于调度人物,用人物简单的肢体和在空间中的关系来制造情感。
我们看到詹姆斯和丹妮的第一次性爱,两人拥吻后,詹姆斯转过身子,把自己的背留给丹妮,但两人却是在靠近。
似乎在逃避什么?
一,他是一个特工,性爱会暴露自己的弱点,特工需要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是导演对人物职业身份的塑造二,他怕有负这段情感,因为日后生死未卜直到离别前一晚,两人赤身面对面裸露的坐在床上,简单的反映了两人心理关系的建立。
第二天临别前,两人在酒吧独处,丹妮坐在高台上,詹姆斯在下,两人看着报纸有关炸弹袭击欧洲的新闻,对此发表看法,詹姆斯严肃的说出了自己的信仰,丹妮轻轻的抚摸他的头,肢体信息和环境中两人的空间区隔进一步的揭示出詹姆斯作为一个特工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在爱的人面前袒露自己人性的一面,将自己呈现给丹妮。
而乘坐出租车离去之前,詹姆斯独自一人站在花园里,背对镜头,几秒后他转身深呼一口气,走向丹妮。
这是电影叙事中极为关键的一刻,也就是爱情和人的信仰该如何选择,如果它们会成为冲突,詹姆斯背对镜头就是一种对抗情绪的呈现。
两人刚分别就通了一通电话,丹妮告诉她已经开始想念他了,詹姆斯当下作出反应让司机调头回去,可是丹妮随即说出“不…不…我准备去游泳了”不拘于眼前陪伴的丹妮切断了这段恋情延续的可能,只有观众和詹姆斯知道,这一去真的就可能是永别。
这部电影在讲述爱情方面没有那么多峰回路转,而是从一开始建立起两人的情感后就将两人分散,让观众为他们所处抱以期待,短暂的爱因为有太多荷尔蒙的挥洒而纯粹且富有激情,此后,观众的视角从两人的甜蜜中逐步上升,观众成了上帝,俯瞰这对情侣对彼此的思念,越是思念就越可以证明他们原本的信仰有多坚固,电影没有告诉观众他们的爱有多深,能够去到多深,但轻巧的告诉观众说他们心有灵犀。
《淹没》很赞。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特工与深海生物学家的故事,从此我了解了海洋分五层,第五层,地狱般的黑暗,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化学反应的世界。
这正是整部电影男猪脚的处境。
这种爱情在现实中很难遇见,不仅是因为人设遥远,且境界遥远。
文艺青年需要刻意培养对它的免疫力………………………………【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淹没》之詹姆斯、丹妮自然的邂逅,洒脱直白的热恋分别,相思,天各一方,无从相见战争夹缝的无名战士,科学顶端的美丽博士不同世界的詹姆斯、丹妮被彼此淹没没有狂热的宣言,没有缠绵的呢语眼神交织的,是坦率的情心思神往的,是真诚的痛渗入骨髓的,是流着血泪的相思苦爱情,从来都是一种形式活着,才是一直不变的信念为了爱,宁愿吞下海水,消除所有记忆为了爱,不让死亡占据大脑,一定要坚持着活下去被虐的感觉是悲伤的,也是感动的
应该说这部片有点奇怪,两人莫名吸引谈恋爱,又分开失联最后男主死亡,但因为是爱情小说改编,能说什么呢....5颗星,主要男女主角我太喜欢了,演技气质气场都很自然,加上有关战争议题,这世界真的存在像阿拉伯、阿富汗那些伊斯兰教穷苦乱世的国家,觉得在自己国土幸福平稳能吃能喝能睡,就是真正幸福了,全片拍摄很新颖,取景角度滤镜,都很棒,很值得看!
但是关于男女爱情,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学习的地方...
上影节第八场,唯一一部结束时没有人鼓掌的电影,因为实在是太烂了。
之前看豆瓣6.2,如果不是一美我是绝对不会去看的。
一美演技还是在线,坎妹的话好像没什么进步,感觉角色互换倒是更适合他们俩的气质,然而一美已经决定走上糙汉的道路了。
本片除了James的演技其他都说辣鸡,叙事零分,主旨零分,选角零分。
一开始觉得是探险题材,之后觉得可能是军事题材,最后发现真是不知道导演在干嘛。
两条线都烂得一匹,毫无故事性可言。
维姆文德斯还是去拍公路片/纪录片OK?
就算不说类型片的问题,这片子的主题是什么?
爱情?
信仰?
感觉文德斯什么都想讲但是什么都没讲出来,非常不德国,简直是欧洲电影的败笔。
前半段尚可,后面一塌糊涂
注定不会是那般俗套的爱情故事,更饶有兴味地塞下了那些并不讨巧的话题;虽然实际上的感受以及在展现行刑时的过程并不总是那么“顺滑”,也会有点如坐针毡,但灯亮之后依然足以让人回味起片中的诗句、两人的眼神以及一些比喻。她的思念,他的试炼,爱里不会再有惧怕,爱能超越所有。意外发现Alicia在这里比《大洋之间的灯光》好多了,一些比较辣菜【。
文德斯从寻找、孤独、温暖到信仰、爱情、世界的转变。
不是爱情 撑不到最后
我倒觉得不是文德斯把故事讲砸的,而是这个爱情故事太脱凡了,特工与海洋生物学家——两个普通人完全接触不到的职业在我们面前大谈海洋与反恐实在是难以产生共鸣。被困于深渊层的潜水艇与索马里的暗房形成了交互,于是在观众还未理解他们为何爱时,就要开始把关注点放在除爱之外的黑暗之中。
SIFF 深渊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我太肤浅了,没太看懂…..女主倒是越看越美,直到看完才知道是Fassbender老婆,比电影给我的震撼大太多了……
风景不错
一美和法鲨老婆坎妹,除此之外没毛看点
爱情故事
电影是好电影,镜头也很优美,故事也有特别之处就是感觉太冗长了,有些脱节。
2.5 我只能说 调色不错 一美不错 配乐不错 不过声有点大
一直好喜欢这样的开放式体验,没有唯一的解读,不存在强制共鸣。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不可预知的,你也并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两个孤独的灵魂相遇了,他们是如此的不同,却又不可避免的互相吸引,终于沉没在宿命中。导演对海一定是有情怀的吧。
大量对白、引用、镜头切换,艺术至极,也抵不过为什么最后给男主松绑放在海滩边的大bug。。。
想象不到这是文德斯拍的电影,看完满脑子what fuck~想要的太多了,有种马利克和赫尔佐格的感觉???很多镜头网红水准,没了大师的细腻,就这剧情感觉强凑时间,台词不像人说的
我好像知道导演想讲什么。但是这个节奏全错了。
大导拍娱乐片就是这样的,爱情建在苦大仇里,深陷在极限中,而所有的景致又是那么美好。当你相信这些美好时,命运带你走进时事,沉浸于危险。爱虽然被淹没,没有光,却也会继续生长。
我可以感觉到一美老师和坎妹有很用力的表达对对方的爱,可是这突如其来的感情戏我却觉得一脸懵逼,尴尬无比。特别是突然而来的船戏,我的天,当时的我真的想把他两拉开呀。为了证明我对一美老师的爱,我特地多加了颗星(。•́︿•̀。)
法鲨的后宫电影叙事确实有够慢,一美和坎妹的CP感意外的ok
开始以为是恐怖片看到,结果是相当沉默的爱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