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爱上你是因为寂寞,李宗盛这么唱道。
其实很多感情的发生,无非如此。
李大叔自己的感情生活一塌糊涂,但歌词写得明白透彻,好似张爱玲在那一刻灵魂附体。
也许并非所有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寂寞,但我总觉得这首歌特别适合这一出戏里的芸芸众生。
说到这出戏,男孩儿爱女孩儿吗?
毫无疑问是爱的。
但爱她什么?
这个问题很费思量。
爱她的洒脱率直放诞真诚吗?
这只是一个方面,回到了欧洲,女孩儿还是那个女孩儿,甚至减肥成功,从世俗意义上讲成了一个比原先更好的人,他们的感情为什么变?
男孩为什么会精神紧张行为怪异?
女孩儿爱男孩儿吗?
似乎也是爱的,尽管这种爱似乎没有男孩儿那么多,但毕竟也是爱的,那么他们在一起的那个假期究竟发生了变化什么会让一段本来看起来美好的感情彻底走向反面?
要我看,他们本身都没有变,变了的只是他们容身的周遭世界,变得并不多,只是一点点而已,但这一点点就足以颠覆一个人苦心经营很久才获得的内心世界的平静,所谓造化弄人,大概就是如此吧?
在美国的高中校园里,他们是公认的怪咖,无人理睬的弱势群体,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世俗的压力被群体遗弃的寂寞感使他们不得不抱团取暖彼此慰藉,还从这种慰藉中擦出了火花。
提利昂兰尼斯特说,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什么人,因为这个世界不会忘记。
你要把弱点变成武器,用它来武装自己,就没有人可以用它来伤害你。
这句话很残酷,会使很多人不快,然而却是真的。
在严酷的校园丛林里,他们做到了这一点,彼此守望,把后背交给对方,环境使人别无选择,但有时候也会给你一些意料之外的补偿。
可惜,回到欧洲后,貌似比中学校园宽松的大学环境不但使女孩儿忘记了自己是什么人,甚至还幻想可以通过减肥甩掉过去,变成“他们”,可惜“这个世界不会忘记“。
这个世界很残酷,很混蛋,这个世界就是有一帮人天生的比别人幸运,比别人高大,比别人漂亮,比别人有钱,别人费劲巴拉挣蹦一辈子才获得的一点点儿成就对他们来说可能根本不值一哂,和他们做比较的人生可真是让人绝望,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道理。。。。。。
可是,你非要和他们混到一起吗?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什么人。
你不是他们,你也变不成他们,如果你一定要那样做,你总要付出点儿什么代价才行,也许是人格也许是尊严也许是私人生活也许是内心平静,值得吗?
那答案可就因人而异了。
女孩儿以为靠自己的努力再搭上一点儿牺牲个人尊严的勇气可以变成他们,可惜造化弄人,你永远也玩儿不过命运。
而男孩儿先天残疾的敏感性使他来到欧洲之后就感受到了女孩儿的变化,可惜人在感受到危险的时刻大多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进退失据的他以为靠使女孩儿重新陷入劣势群体的窘境中可以挽回这份感情,于是开始了注定会失败的对女孩儿的催肥计划。
OK,其实我特别能够理解男孩儿的心境,这个催肥计划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他很怀念女孩儿过去对待体重问题的洒脱态度,那种态度对他而言构成一种致命的吸引力;另一层含义才是使女孩儿减肥失败后重新回归他们的loser群体。
可惜,发现危机后在选择应对策略时西瓜皮擦屁股越擦越黏糊似乎是一切拯救恋情计划的必然归宿,大约恋情这种玩意儿并不适合用来拯救,当它看上去要出问题的时候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一段感情的破灭总是让人不快的,你曾经暴露给对方的后背在这个时刻都会变成无比方便的标靶,于是女孩儿说,我最终会变瘦,而你永远都只有一只眼睛。
能伤害到你的,永远都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一段感情中不丢掉自己其实是很要紧的,你所做的一切,你所放弃的一切,当感情不在了,也就不在了,什么也换不回,所以当你决定做些什么的时候,先确定那结果是你能够承受的吧。
其实女孩儿的选择无可非议,毕竟拥有一个有一只亚克力假眼的男朋友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儿,在一个由残疾人和同性恋组成的群体里成为众星捧月的焦点也没什么光彩可言,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的该死基因已经决定了我们总是想选择一个能让自己看起来更体面更热热闹闹的社会圈子,宁愿被践踏也不愿意被孤立,寂寞的守住自己想坚持的东西孤独至死没什么光彩可言,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多年前的张楚就是这么唱的。
女孩儿会走进兄弟会的肥女趴,男孩儿会跑进变装舞会展示亚克力假眼都无非是基于这点儿动物本能。
可惜,最后一句pathetic戳破了一切幻想,”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什么人,因为这个世界不会忘记“。
赛博朋克跳票了,从4月跳到9月。
“你对我坦诚相待,我也不会骗你,怎么样?
”你几个月前遇见的女孩子。
那是12个星期前了,也就是3个月。
真不好意思,三个月,简直像“一辈子”一样。
我们这个周五就走啦。
是的,我遇见了她,好吗?
我遇见了一个真正喜欢我的女孩。
那个让我的心感到在这世界上并不孤独的人,那个让我感觉我是那么回事。
那个让我心里温暖,也想温暖别人的人。
行啦,我知道你听起来感觉很傻。
Hey stranger.嘿。
这是啥?
你在做晚饭?
是的。
里面放了啥?
你知道我最近在节食。
我用的不含麸质和乳制品。
放心里面你都能吃。
好,那我去倒垃圾。
不用了,我倒吧。
你在准备晚餐,所以我去倒垃圾。
我去倒就行了。
这是我的习惯,是我该做的。
你能别这样吗?
还说不含乳制品?
我在节食这句话你听不懂吗?
大哥,你还放了浓奶油?
你踏马在逗我吗?
你知不知道这是我有史以来做过最难做的事?
你一天就跑一圈,有多难。
滚出去,给老娘滚。
告诉我你真的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要什么?
你想让我跟你说我想要什么是吧?
我想让你滚几把远点坐着飞机回去你的罗德岛然后永远都别再踏马和我说话,这就是我想要的!
呵,玻璃假眼的男人这么说。
噢,我错了,抱歉,不是玻璃的,是“塑料丙烯酸”。
卧槽尼玛。
祝你今天幸福。
怎么了?
怎么回事?
我做错什么了?
我不知道,我觉得没必要这么做。
没必要?
是,我的意思是,你在这,我在这,急什么?
我没急啊。
那你干嘛一直这样?
我的意思是,每次我们在一起就总是…因为我喜欢你啊。
你想让我说啥。
你不了解我都。
我了解啊。
你了解我什么?
好吧,那我不这么做了。
行你随便吧,我不管。
你踏马就是个混蛋。
不,我才不是,好吗?
我一直想说得就是这些,我也看书,我也有思想,我也有想象力,我去那些你不知道的地方,我为人们做一些事。
你在开我玩笑吗?
因为我在意这些,我想让你喜欢我的这些方面,这是我想让你了解的我。
我是一个正派的人。
my fingertips are freezing我的指尖冰凉but I will keep on believing但我仍然相信you will feel these hands again你会再次感受到我冰冷的双手but something warmer is always near但总有一双温暖的手在附近found nothing yet and I will always fear毫无发现时我会一直害怕these cold world never ends这寒冷的世界永远不会消失小胖妞努力说笑话逗独眼笑。
你很帅,就像尼克弗瑞,除了不是秃子,不是黑人。
独眼和小伙伴开小胖妞玩笑。
她超胖,像房子那么大,可以直接把我推进垃圾桶。
可以粉碎我。
不不不,她没有那么胖,只是四肢短小。
胖女人和电动车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我不知道。
他们都很好骑。
但是你绝对不想被你的朋友们看到。
你知道怎么找到一个胖女孩的YD吗?
你逐一翻看他们身上的肉褶子,直到你闻到那股排泄物的味道。
往前翻。
小妞们往脸上涂厚厚的底妆,就像他妈的柏伦柏。
我不会和你上床的。
哇,那我就放心了。
我就是这么说一下。
你不是我的菜。
我想我们在之前应该讲清楚。
你只是太平凡了。
Matt是独眼男孩,皮肤苍白,身材瘦弱。
Jill是超重女孩,身材肥硕,五官扁平。
在“正常”的同学们眼里,他们是校园里的“异类”。
影片开头,Matt被同学强行摘下遮住伤眼的眼罩,只能用手遮住可怕的伤痕,在模糊的视线里挣扎,慌乱间他被推搡倒地,用旧的眼罩被揉成一团丢弃在角落里。
这是他的日常。
Jill仿佛是隐形人,独来独往。
青春期的少女心思无处安放,没有男孩愿意望向她。
有趣的灵魂被困在超重的身体里,女孩们对她释放敌意,男孩们避开她庞大的身躯。
两人意外地认识了彼此,被生活折磨得疲惫不堪的他们,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魅力。
Matt脾气温和,善解人意,重感情。
Jill活泼有趣,喜欢唱歌和艺术,笑起来和其他女孩无异。
他们间的爱情既有普通少年的懵懂和纯粹,也有害怕被现实打败的恐惧与彷徨。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Jill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两人开始了异地恋。
距离虽远,依然甜蜜。
到了重逢这天,Matt意外发现Jill变瘦了,成了其他男孩会望向的那类女孩。
两人之间因为Jill的变化,逐渐有了隔阂。
现实的毒素渗透了进来,很快腐蚀了这段爱情。
Jill努力靠近曾经厌恶的生活,试图变成“正常“的女孩。
Matt装上了义眼,踏入五光十色的酒池,尝试抓住一抹欢乐。
他们看起来变好了,脸上的快乐却消逝了。
曾经他们抛开了世俗的一切价值观,真诚以待。
如今缴械投降,迷失自我。
生活依旧混沌不堪,有价值的灵魂,慢慢沉沦在现实的压迫里。
心疼Matt的善良,心疼Jill的个性,他们被推搡着走着,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
从他们的视角里,“正常”的人类张衡跋扈,无视他人的感受,带给他人痛苦却不自知。
生活的残酷,个中体会因人而异。
但现代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绝大部分人不得不生活在他人的影响之下。
即使你不热衷于社交,也有必须要接触的家人、同学、同事等一系列群体。
而价值观的差异性导致了主流价值群体与某些个人价值观间的激烈冲突,正如男女主人公的故事。
所谓的“异类”,是人为后天赋予的标签。
影片从“异类”的视角出发,反观这个世界的某些固有价值观念,荒谬又偏执。
标签存在的意义,是让白眼、嘲笑、排挤、恶意变得洋洋得意。
结尾处,Matt与Jill相互依偎的画面,既温暖又悲伤。
他们间破镜重圆的情谊温暖了我,而他们只能互相依靠的现实让我觉得悲伤。
生活总是在沉重与轻松间交替。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DING(DING0612_),谢绝转载]
“你觉得你会怎么样结束你的人生?
”“你的意思是?
”“当你躺在床上,会不会想着女孩或者别的事,你觉得她会是怎样的。
会像我吗?
”“要说实话?
事实上每天我都在饱受不一样的折磨。
这听上去很可怜吧,但是,你呢,觉得我怎么样?
”“你吗?
”“你可以坦诚地说,我不介意,就是好奇。
”“我觉得你很帅啊。
”“我可以看看它吗?”——《一些怪人》早些年黄伟文写过一句歌词“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这句歌词被收入陈奕迅的歌中,在文艺青年里不经走红。
怪其实是一个分裂的词,它可以与离经叛道挂钩,是酷的另一个象征。
也可以是真正的异类,人群中不论走到哪里都惹人注意,引起关注。
或者出于恐惧,或者是因为抗拒,总之,没有人想要靠近他们,更别提成为他们。
《一些怪人》讲述的就是后者们的故事。
四个怪人。
一个独眼男孩,一个体重二百多斤的胖女孩,一个GAY,一个企图在灵与肉之间寻找平衡的男孩。
把他们放在人群里,是和环境格格不入、受到排挤的一份子。
别人总是会用各种方式去嘲笑和攻击他们,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也没有人去思考这么做应不应该。
总之,他们身上携带的与众不同的弱点就是受到攻击的原因。
三个人组成的小集体让每个人的孤独犹如被照亮一般,生命顿时变得明亮起来。
配合着后摇的背景音乐,Jill和Matt的相爱也让这部本该沉重的影片变得轻盈了。
好像在用无声的姿势向众人发泄,即使是怪人,也可以拥有正常人所拥有的的温情。
这是影片中最柔软的部分,胖女孩和孤独的独眼男孩卸下心防,朝着对方袒露自己的伤口,然后像野兽一样舔着对方的创伤。
在黑暗中拥抱彼此。
然而当剧情发展到一半时,人性的复杂和残酷立即就显露了出来。
步入了新环境的Jill想要减肥变瘦,摆脱过去的那个自己。
这种渴望很难说是完全为了Matt,还是为了Jill自己。
总之,减肥以后的日子一切都和原来不一样了,不再有人嘲笑你,不仅如此,还会开始有人关注你,喜欢你,允许你走入他们的世界。
想要靠近你,关心你的世界。
这是原本的Jill没有设想过的。
当人开始变好之后,潜意识里就会开始追求更好的能与自己相配的东西。
这是本性使然。
Jill也不例外,在她的想象中,她会一点一点瘦下来,直到有一天和那些瘦女孩一样。
这样的她,怎么能和一个独眼男友在一起,走到哪里都会引起关注,人们会好奇,对他们指指点点。
然而残忍的是,Matt无法改变的残疾会把他终身困在原地,找不到出处。
一点点瘦下来的Jill会让她越来越好,越来越受欢迎,同时也会离他越来越远,直到他再也抓不住她。
在爱情的一个残酷规则里,如果两个人不能保持着同样的速度前行,其中一个势必有被丢下的可能性。
Matt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处境。
在他的想法里,Jill应该还是那副模样,肥胖的但是只属于他的模样。
两个人像从前那般在寒冷中相互依靠。
然而他殊不知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小到一草一木,大到改变了的人心。
一旦改变了就很难再找回当初的模样。
Jill走得太快,她没有等待Matt独自前行,并且急剧地想要摆脱灰暗的过去。
没有对错,只有价值观发生的巨大差异,让两个人渐行渐远。
而《一些怪人》的着重点不仅如此,影片的后半部分讲述的就是当他们变好以后每个人的处境如何。
戴上义眼的Matt希望能够取悦Jill,也希望同时被这个残酷的世界接纳。
然而换来的却是与Jill的感情不可挽回的破裂。
派对上义眼的丢失,第一次结识的女孩对Matt的嘲讽,更是把一切都打回原形。
提醒着Matt他始终都是那个融入不了的怪人。
Jill接受了男孩派对的邀请,和他约会。
她的心里不是不清楚,在这场宴会中她和那些同时被邀请的胖女人一样,是男人们免费的性对象和乖顺的玩偶。
这场玩弄以男孩做爱的失败告终,更增添了无声的嘲讽之意。
她不论变成什么样,都是从前那个胖胖的不具备任何吸引力的女孩,身体上的褶皱和心灵上的褶皱都会跟随着她不会消失。
再看处处隐蔽自己身份的GAY ,当他以为自己找到真爱时,醒来以后清醒了的男孩抑制不住自己的恶心殴打了他,让他的处境更增添了一份悲凉之意。
结局Matt和Jill的相互依靠,让这部影片增添了一丝温情。
没有再去讲述这些怪人们后来的处境如何,是编剧隐藏的善意。
看《一些怪人》时,总让我想起小学时一个女生,她和影片里的Jill一样,都是胖胖的身材,她的皮肤不好,脸颊两侧长有白色的斑点,再加上成绩不好、老师的不待见,让她成为了我们班最常受到欺负的人。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
有一次她的妈妈来到学校时,我们发现她的妈妈长得一张和她相似的脸,留着一样不起眼的短发。
小学毕业后她的情况如何我就完全不知晓了,一直延续到后来。
我们早已在各自的人生里彼此遗忘。
这个女生只是其中一个,成长过程中还有各种怪人,以不同的模样和姿态出现在别人眼前。
再以不同的方式度过属于他们的人生。
灰暗的青春期里,没有人关心他们快乐的秘诀,在意他们伤口下的隐忍和屈辱。
一直到不久后的将来,也许只能回想起一个名字。
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接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再好好的生活。
听上去都很简单,然而一旦到现实处境里,却比想象中要复杂和困难。
影片中的那些怪人们,企图融入正常人的世界,结局却失望而归,但那又如何,造物主早就决定这个世界上不会出现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人也是如此。
硬要融入河流,不妨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舞,直到走出一道特别的风景。
离七夕节还有两天。
备受煎熬的日子,派爷为单身婊婊们准备了一部励志爱情片。
一个两百斤的胖子,照样能找到真爱的故事。
放心,这不是狗粮——《一些怪人》(2016)Some Freaks
这是一部美国青春片。
这几年的青春片都变着法的高能。
年度重口恐怖片《生吃》,本质上是一部青春期少女性觉醒实录。
变态伦理大戏《往事如河》,关注同性恋男孩的成长心理。
《一些怪人》顶着个不太正常的片名。
拍的当然不是普通人的青春。
影片聚集了一群「怪人」。
女主,120公斤的体重,传说中两百斤的胖子。
男主「独眼龙」,算是一位残疾人。
男二,同性恋,不敢抬起头做人的LGBT人士。
男三,白天是校园男神,晚上则要面对难以启齿的隐疾「不举」。
各有各的不正常。
故事开篇发生在高中阶段。
独眼男主一直饱受歧视,性格孤僻。
生物课实验上,他和胖女主碰巧分到了一个小组。
两个外形有「缺陷」的怪人,光是坐在一起就惨遭围观。
除了受到「正常人」有意无意的白眼;怪人们还擅长——互相伤害。
男主和好友男二聊天,提及当天认识的胖女主。
还开起了恶意的荤玩笑。
一转过头,女主就出现在眼前,给他带来庞大的心理阴影。
原来她是男二的亲戚。
道歉和解后,男女主开始熟悉起来。
两个不容于「正常人」的怪人,渐渐靠近,发现了彼此的优点。
聊天,约会,推倒。
(推倒的方式比较特殊)成为情侣后,他们要面对1加1大于2的白眼。
恶毒的同学点评道——如果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他们可能也不被允许有后代。
然而对刚陷入爱情的男女主来说。
外界的刺激越大,他们越爱出了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气魄。
男主决定放弃毕业典礼,追随女主去往她的城市。
哪怕付不起房租,只得辛辛苦苦打零工挣钱。
谁都没想到,感天动地的真爱,毁于减肥。
半年后重逢的男女主都有所改变。
男主装上了义眼,看上去与正常人无异;女主减肥卓有成效,从讨人嫌的胖子,变成了微胖的性感美女。
两个人都从「怪人」,拼尽全力把自己变得「正常」。
减肥后的女主走在外面,会有男人对她吹口哨。
曾经自卑的她,变得美丽,自信。
男主这就不答应了。
一段始于「你胖,我瞎」的爱情;怎么能「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抽了油」?
他动手打人,强迫女主放弃节食,吃冰淇淋,奶油等高热量食物。
女主气到暴走,让男主滚蛋。
两个人一言不合,把对方往死里伤害。
你骂我是残废;我就骂你大肥猪。
谁都看得出,男主之所以愤怒和吃醋无关。
他们走到一起时是两个异类,一对被世界抛弃的可怜人。
在「同等可怜,甚至更可怜」的对方身上,找到了安慰和优越感。
然而——女主的胖是暂时的;男主的独眼却是永恒的。
他无法接受,自己成了那个被落下的人。
那个唯一的怪人。
临近影片结尾有一段平行蒙太奇。
男主破罐破摔,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独眼。
女主想和男三上床,无奈男三还是心有余,力不足。
男二终于约到了自己心仪的男生,却会错了意,偷吻后惨遭毒打。
三条线交叉剪辑,不同的经历,同样的悲剧。
一个比一个丧。
这些怪人,终究不能被其他人所接纳。
他们的安慰依然只有彼此。
爱情只能存在于「同类」之间。
与其说这是一段怪异的爱情故事。
影片更接近对青春成长的探讨。
和女主分手后,男主参加了一场变装派对。
一位美女对他说:我不想跟你上床,因为你太平凡了。
男主一气之下,抠下了自己的义眼。
但美女再次刺伤了他:你的确不平凡,但你很可悲。
这段情节揭示了青春时期,乃至整个社会的矛盾之处。
无数平凡的人,想尽办法使自己变得独特。
但如男女主这样真正与众不同的怪人,却受到大多数人的排挤,冷落。
而男主自己也很清楚:我们永远无法成为那些正常人的一员。
因为你一旦这么想,事先就把自己归入不正常的行列。
否决了自身的价值。
更何况,这个社会的规则荒诞无比——拒绝平凡,又不能出格。
其中微妙的界限谁也说不清楚。
活着,真特么累。
We're all weirdos in our own ways. But still, one thing I've learned all this years is that self-acceptance before self-actualization and that matters.
(文/杨时旸) 说来也奇怪,好像每个人在读书时代的青春期里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过几个“怪人”,性格古怪的或者外表奇怪的,和周遭格格不入的他们总是被孤立、被冷落、被嘲笑,而更严重的,或许会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那些人在度过艰难的青春期后,终究被人淡忘,很少有人愿意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似乎这些“怪人”被定义在怪人的设定里就已经足够,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去理解他们。
青春期独特的心理机制,同伴压力和成长拔节时的内心痛楚合谋将这些人变成了一座座孤岛。
《一些怪人》总会让人们想起自己曾经认识的那些人,一个肥胖的女孩,一个独眼少年,一个深度近视的gay,在孤立之中成为了彼此仅存的朋友。
他们一起成长,扶助,争吵,分离,对抗和拥抱。
它让人们想起很多有着相同情绪的片子,比如《处子之山》和《不凡之路》。
这是一个大张旗鼓称颂颜值的时代,颜值是道德,是正义,是生产力,而这个故事努力穿透那些丑陋和脂肪构筑起的厚墙,希望让人们看到那些躲闪的眼神背后炽热的魂魄。
《一些怪人》的前半场写出了一段极度戏剧性的爱情,独眼的男孩和肥胖的女孩,两个被旁人厌弃的人,决定拥抱彼此。
他们的相恋到底是情感的吸引,还是一种绝望的放弃之后孱弱的互相解救?
换句话说,那场猝不及防的爱情,作为旁观者,该不该为他们感到欣慰,如果那爱情同样应该被尊重和祝福,那为什么总会让人在心底泛起一丝本能的同情和酸楚?
这成为了一切的基础,一场说不清的感情,除了爱意还混杂着某些况味暧昧的杂质。
那些杂质成为了后来引发崩塌的元凶。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段在堆积感情,那么后半段则更加凶狠地拷问了人性中潜藏的复杂内容以及人心在不同的环境下分泌出的恶毒和良善。
这故事的巧妙在于一直在写主角与所处环境相悖的际遇——在自己丑陋和冷遇的时刻遭遇了爱情,而在自身变好的途中,感情却分崩离析。
减肥卓有成效的女孩和安装了义眼的男孩重逢之后,难道不应该展开一段更美妙的情感吗?
但一切却急转直下。
男孩儿拼命让女孩吃下那些高热量的食物,企图让她变回肥胖。
这种扭曲的情感,外人很难理解,但是如果站在他的立场,就能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孤独和绝望。
这个男孩儿被自己的残障封印在了原地,他知道自己不可能被普通的女孩青睐,胖女孩之于他更像是孤独深渊中唯一的救赎。
他宁愿留住一个残破的陪伴者,也不愿意只能看着一个完美的背影弃他而去。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切,同情还是谴责?
或许最终只剩一声叹息。
那个男孩儿的行为有多扭曲,他的孤独就有多深邃。
他们一路上都拼命奔向更好的可能性,以为这样就可以从命运手中夺回一城,但最终却仍然被命运反噬。
他们向命运负隅顽抗,最终还是潦草收场。
女孩爆发的那场戏,让人们看尽了一切难以言传的情绪,她发泄式的大喊,“我减肥成功之后,你还是个残废。
”她一次次喷吐着“残废”这个字眼,那是一个被政治正确、礼貌和教养屏蔽的词汇,人们平日避之不及,但现在,女孩倾吐得痛快,她确实在伤害男孩儿,但其实也是在确认自己,确认自己变瘦的决心,确认自己脱离出“怪人”圈子的决心。
这些被排斥的年轻人,只能用对彼此的伤害,来作为一种自我巩固的力量,助推自己冲向前方,更令人心酸的是,他们其实在平日的生活里都是被侮辱和被伤害的角色,而他们在彼此依偎抱团取暖之后,最终却只能给对方带去更精准更深重的伤害。
其实,不只是男孩在用扭曲的方式抵抗孤独,女孩逃脱命运的方式也更决绝,她一边在抵抗独眼男孩儿的拉拽,一边在靠近一个帅气的男生,即便她最终知道,自己不过是一场怪癖party上的玩偶,她也没有逃离。
她只不过从一场猎杀逃窜到了另一场猎杀。
《一些怪人》的结尾看起来像是导演终于忍不住释放出了一点善良和暖意,但值得玩味的是,那次互相依靠的前提仍然是一次特殊的境遇和环境,而他们注定会再度回到一种普通的情境中,那时,这些“怪人”,到底如何对待彼此,又如何对待自己。
他们到底能不能逃脱命运的圈禁。
也许只有当你们都是loser时,才会彼此拥抱取暖,当生活变好了,你变普通了,反而没有人相拥了,反而不被欣赏了,帕垂克只是喜欢想象中的女主,没想到女主和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不知性没内涵,只有matt和jill才能互相看到彼此的闪光点也包容彼此的缺点,有时残缺的身体对应的是一样残缺的内心,表面的拜托并不能改变内心的习惯,所以他们只有被世界抛弃时才会寻找到爱情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流量君],ID:dotammm这几年的国产青春片盛行,基本上的套路无非就是:一帮长得好看的人轰轰烈烈的谈恋爱。
出自《致青春2》一帮长得好看的人轰轰烈烈的撕逼。
出自《小时代》先不管剧情有多魔幻,演技有多浮夸。
就像那句著名的吐糟:“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像我们这样的只有大学了”。
偏偏就有这样一部电影,以长得不好看的怪人为主角,拍了一部走心的青春片。
《一些怪人》| 2016豆瓣7.1
这是一部又丧又治愈的电影,就像海报的小清新水彩画的风格。
电影讲的是一堆丑人怪人们的青春故事。
就像开篇吐槽的,所有的青春片都在讲述、美化、歌颂长得好看又才华出众的男女。
他们浪漫的邂逅、甜蜜的相许、恋爱分手来回折腾,然后又宿命般的重逢。
(出自《一起来看流星雨》)至于我们平凡的大多数,大多是主角团们的陪衬或反衬。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热映时,很多人都在回忆自己的初恋。
但其实现实里更多人是“那些年我们是没人追的女孩”。
(出自《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这个看脸的世界太残酷了。
这样说起来好像有点丧,但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们更丧。
和他们比起来,我们大多数人还都算是幸运的。
影片中的男主只有一只眼睛,常年带着一只眼罩遮住左眼。
因为独眼,男主饱受同学们的欺负和排挤。
导致他变得沉默话少,隐忍又忧郁。
女主是个200来斤的胖妹,染着一头非主流的头发。
穿衣打扮也是不走寻常路。
唇钉、皮衣、怎么夸张怎么来。
这样一个扎眼又特立独行的存在,当然成为了同学们的孤立对象。
男二眼镜男是个同性恋。
长相性格平庸普通,总是喜欢意淫美男的年轻肉体。
和男主是好基友。
男三从外表上来说是整部电影的颜值担当了, 长得帅,身材又好。
但是这个被女生们当做男神的校草级人物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不举。
独眼龙、胖妹、同性恋、阳痿...这个主角团配置果然不走寻常路。
但对于颜控的人来说,这个设定太残酷了。
先别急着弃剧,其实怪人们的爱情也很美。
不比高颜值的团队赏心悦目,但也有独特之处。
胖妹转学到了独眼龙的班级,因为全班同学的排挤,所以在分组活动中他们被凑到了一起。
两个怪人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火花。
人总容易被与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这样才会有亲切感和安全感。
和一般热恋中的小情侣一样,他们在一起的日子过得很甜蜜。
(幼稚可爱的牵手破冰游戏)
(打开心扉一起合唱)
(勇敢面对人群,在舞池里拥吻)你能感受到他们暖暖的情愫在发芽、在成长。
两个不被主流接受的孤独灵魂在自己的天地的简单勇敢的相爱。
比起俊男美女的组合,这样的怪人们相互温暖和治愈的故事显得更难能可贵。
尽管如此,周围的偏见和闲言碎语并没有减少。
独眼瘦鸡+非主流胖妹,这样在旁人看来分外“辣眼睛”的组合自然收获了1+1>2的白眼。
外人肆意的调笑讥讽:如果这个世界只有这两个人他们可不能被允许有下一代
如果故事就到这里结束,那就是一个套着“怪人”外衣,有点励志的小清新纯爱片。
但导演明显不愿落入俗套,一定还要再发生着什么变故。
女主去了外地读大学,于是不得不和男主展开异地恋。
在分隔的6个月内,他们彼此思念,都偷偷的为重逢做了准备,希望给对方一个惊喜。
再见面的时候,男主安上了假眼,看起来帅气了不少。
女主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非主流的发色和夸张的唇钉都不见了。
更重要的是瘦了一大圈,减肥还不减胸,再加上一番精心打扮,俨然变身女神。
看起来一切都在变好,剧情却急转直下。
因为从一开始,支撑两个人走到一起的正是那份与众不同的“怪”,被边缘化的“惺惺相惜”。
更重要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对等了。
独眼是无法改变的缺陷,它所带来的自卑感一直环绕男主。
但肥胖和打扮却是能转变的,变得自信的女主已经没办法和男主保持统一步调了。
女朋友突然变成了女神,男主的反应并不是料想中的惊喜,而是失落。
女主无形中的“叛变”,让他独自在怪人阵营里孤立无援。
在他逼着女主吃蛋糕发胖甚至动粗之后,两人发生了爆发了剧烈的争吵。
男主怀念的是那个和自己共进退,同一阵营面对挫折的女主。
女主想要的是走向正常人的生活,必要时和原地踏步的男主决裂,重新开始。
说不上谁对谁错,各自有各自的追求。
电影在最后一段交叉剪辑中,安排了所有主角出场。
四个人,两个场景,将电影的丧推向极致。
女主收到了帅哥邀请,参加一场派对。
她满心欢喜,但其实这只是一场为体验和胖女孩们啪啪啪的“猎奇约炮派对”。
她努力的减肥、变美、抛弃男友,试图融入正常人的圈子,但却依旧被排斥在外。
(派对称在场胖女孩们的体重,以比赛谁最胖为乐)男三一直默默暗恋女主,好不容易英雄救美得到了机会,却依旧不举。
男主误入了一场特殊的化妆舞会,被周围的人鄙视自己太平庸。
于是拿下了自己的假眼,想要宣誓自己的独特。
却被人笑可悲。
男二在派对上和一个帅哥喝酒聊天互叙衷肠,以为对方和自己情投意合。
结果在偷亲别人后被一顿暴打。
他们试着努力改变怪人的标签,步入正常人的轨道,享受正常人的情感。
但是全部都失败了。
电影的结尾,男女主又相遇了,靠在了一起。
这些怪人,终究不能被其他人所接纳。
他们的安慰依然只有彼此。
电影的前半段很治愈,后半段的致郁。
颜值高的人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资源,这个世界对于怪人、丑人总会很残忍。
就像电影里的一段独白:从前有一个诗人,他长得丑陋不堪,没有一个女人想碰他。
于是,他开始尝试男人,但没有一个男人想碰他。
然后,他开始尝试找妓女,但也没有一个妓女愿意碰他。
最后,他买了一把仿真枪冲进人群,警察出现把他抓住按在车上,他说:这一刻真爽。
这段一闪而过、看似不着调的话其实就是整部电影的内核。
背离主流观念的“丑人怪胎”是总是被忽视、被冷眼相待的。
电影里的例子就更极端了,女主的减肥、男主的假眼都没能让他们融入正常人的圈子。
之前在微博热搜上出现过一个话题,出自《超级演说家》里整容13次的女孩之口:人丑就代表失去了整个世界。
听上去很极端,但是视频里的内容却让人心颤。
因为长的丑她从小就遭受了校园暴力。
长大后也因为相貌而承受了众多不公平的对待。
或许是为了宣扬节目的正能量,所有的嘉宾评委们都在打哈哈,就像你们常常听到的鸡汤:外貌美不如心灵美、有才华,甚至还有避重就轻的调侃说长得漂亮也会被排挤。
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点,整容不是重点,而是长得丑、胖、天生缺陷的人受到霸凌。
他们为了融入“正常人”而选择整容妥协,就像电影里女主的减肥、男主的假眼。
我们不宣扬有颜万事足,但也用不着自欺欺人说颜值不重要。
在这场发言的最后,这个女孩说到: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对待这些人,尽量让这些人不要走误区。
所以我希望所有人,能善待我们这个群体。
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其实她整容成功摆脱原来的样子,但是依然为因为长相外表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发声。
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要倡导整容。
而是这个女孩的“血泪史”让人深思。
我们总是会说:“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但实际上如果皮囊丑陋,不仅没有人关心你的灵魂,甚至还会受到排挤。
除了电影里的独眼龙、胖妹、同性恋,还有更多的怪人们承受着刻板偏见。
陈奕迅有一首歌《打回原形》,里面有一句歌词:如果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他们或纯真,或诗意,甚至是不完美的皮囊都有着特殊之处。
君君希望,这个社会是包容的、多元的,不会因为外表的缺陷,而全盘否定一个人;也不会因为穿着、声音或者举止奇怪,而一边倒地嘲讽抨击。
是时候放下固执的偏见,去聆听一个有趣的灵魂了。
回复电影名,在线观看!
matt和他妈妈说,只有jill才让他知道自己有多好多性感,这应该是他的心安,可后来见到瘦身的jill,他觉得已经不是他可以掌控的那个人了,jill的室友又说你想用下辈子来猜测你是不是应该配更好的人。
其实没有谁是绝对的好,只有你懂得了你自己,才能真正得到你想要的,这也是成长,不过有的人快,有的人慢罢了。
影片的最后,他们应该是和好的吧,我也不是说他们都不配更好的,只是那样相互取暖的感觉是不是也挺好的。
歧视和judge,大概很久都没法改变。。。以及情绪管理太重要了!
很喜欢后半段的走向,差点以为这片就是两个怪人的反校园霸凌爱情片了... 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外界相处,都各有答案吧,挺能联系到自己的。托马斯曼还是帅的!
i am Fucking love this movie
前半部尚能让人感受到独立电影的别致和锐气,但下半部的故事如果称不上失控,至少也是过分松散和缺乏条理了啊。
太平淡
青春~~
整体拖沓,结尾感觉情绪好像起来了,但是还是不行。
我还是觉得一个漂亮的胖女孩瘦下来之后是很attractive的,前提是漂亮~
很难得…每个演员都…不讨喜。完全是台词堆砌而不是用情节来立住人物。某些小情节也很玛丽苏…为了塑造“怪人”的形象而添加许多本来也不怪异的特质…emmm…总之不搞笑也并没有直戳人心。
太无了
怪人们齐聚一堂,彼此相拥,互相取暖,尽管拼命想脱离“怪人”这个圈子,到头却还是发现“怪人”的标签从未在身上离去。
身有缺陷的普通人,想成为别人的胖妹,丑gay,生活不会更好,唯有相互取暖
那些说帅哥阳痿的人,我希望你们见到奇丑无比或者极其讨厌的女孩时,也能一柱擎天地冲锋陷阵!
我不喜欢这个男生 像一个控制狂 eatit?fuckoff
白瞎了这么好看的封面。同性恋,胖子,生理或身体缺陷,与普通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此,Jill和Matt之间的爱情是基于彼此身处的圈子而产生,或者用同理心来解释可以。然而,后期变化太过无力,一个想要回归正常人的圈子,而另一个却坚持想要保护曾经的那种状态,主题是好的,只是不够完美。
怪人还是应该和怪人在一起,一起怪,一起丧,一起美。
非常现实残忍的青春片,对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合群,怪异的人用特别真实写实的方式拍摄出来。电影不仅仅关注那些怪人的生活,同时也将他们内心最黑暗,最不想让人知道的秘密用争吵,动作表现出来。汤姆斯的演技大大进步,其他配角也演得非常棒。很喜欢开头,原创音乐很好听,最后三条线的剪辑特别好!
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吧,虽然我心中不愿意但还是要这样去尝试。
我们全是自私虚伪偏见还有爱的怪胎~感谢温暖的结局,还有女主挺好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