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有的是50多岁推销员的商海城府。
全剧重复了多次男主的rats eat rats,真是这种野蛮生长让战后的美国经济焕发着增长的动力。
麦当劳兄弟因为一些列的失败创业和好莱坞的背景,实现了快速餐厅麦当劳的从0-1,后来推销员的眼光和执行力以及转变思路搞地产让麦当劳真正成为了有实力的national公司。
当然,中间也有握手合约不作数,抢了合作伙伴媳妇儿这种令主流价值观不舒服的戏码。
只能说,现实可能比我们想想的更戏剧话。
整个片子给人的感觉就是要想取得成功或者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需要独辟蹊径,不突破或者不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风险和鼓气勇气是很难有成就的。
不过,这何尝又不是幸存者偏差呢。
这是一部真人传记电影,讲述麦当劳“创始人”雷·布洛克一手缔造麦当劳帝国的故事。
说实话商业巨头的名人传记不仅是个人传记,同时也是一个商业案例,因为商人的一生本来就离不开商业,也没办法抛开那些商业的重要时刻。
本来想分两篇文章来讲讲这部电影,一个专门写电影,另一个写商业案例,但觉得这部电影在拍摄的很精彩的过程中确实也把商业讲的很有逻辑,所以决定也创新的把电影和商业放在一起穿插着说。
在说之前还是先说一下总评,相比于乔布斯的两部电影来说,这部商业传记电影确实精彩很多,是目前看过最精彩的商界个人专记电影,值得推荐。
精彩的地方在于两点,一是迈尔克·基顿(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的男主演,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的重要参演,这部部电影拿大奖,演技就不用否认了吧)卓群的演技把雷克洛克从内心到外在都刻画的惟妙惟肖;二是这部电影就像一本商业著作一样,把麦当劳的创业故事讲清楚了,每一阶段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甚至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
基本上整个电影可以以雷·布洛克(以下简称雷)的三次低落期为主线开始的。
第一次是影片开头,雷推销奶昔搅拌机屡屡失败,不过那套“鸡和蛋”的演说确实把销售员厉害的嘴上功夫表现的淋漓精致,垂头丧气的一个人回到家拿出一盘黑胶,本以为是放一些喜欢的音乐,结果却是一段振奋人心的成功学演讲:“Persistence. 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take the place of persistence. (坚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坚持). Talent won't, nothing is more common than unsuccessful men in talent.(天赋不行,没有什么比失败的天赋异禀者更平常). Genius won't, unrewarded genius is practically a cliche(天才不会,无法实现目标的天才早就是陈词滥调). Education won't, the world is full of educated fools(教育不会,世界上充斥着高学历的傻瓜). Persistence and determination alone are all powerful show that you don't have to be defeated by anything(坚持和决心是所有的力量表现出你不会被任何东西打倒),that you can have peace of mind, improved health and a never-ceasing flow of energy(你可以拥有内心的平静,身体的健康,和用不完的力量). If you attempt each and every day to achieve these things, the results will themselves obvious to you(如果你每天都尝试这些事并达成这些目标,结果会令你刮目相看). While it may sound like a magical notion, it is in you to create your own future(虽然这听起来像一个神奇的概念,你需要创造你自己的未来). The greatest discovery of my generation is that human beings can alter their lives by altering their attitude of mind(我们这一代最重大的发现是心态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 Ralph Waldo Emerson declared "A man is what he thinks about all day long"(艾默生说过“人会成为他每天都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
这段演说跟国内的流行的成功学演讲并无不同,刚好前两天和一位朋友也探讨了成功学这个东西有没有必要,归根结底我们觉得其实任何东西只要存在就有两面性,一方面成功学把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变得狭隘了,财富成为了衡量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成功学确实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其中本片主角52岁已经进入退休年龄还再造商业奇迹的雷也是成功学的受益者之一。
在当时二战刚结束不久,商业开始大行其道的美国,成功学也是一样的风靡,就如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成为主旋律的中国,成功学也变得很风靡一样,其实主要是因为人们有这样的需求,成功的企业家本身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享受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带来的快感,而成功学恰巧可以帮助那些自身产鸡血能力不足但又想成功的人,但如果有人为了赚钱或者有歪心思想用成功学去忽悠,那自然也是会带来很多弊病的。
不过不得不说在低迷的时候,这些振奋人心的演讲也是会给人帮助的,我们看着男主听完之后镜头切换到开车的一幕,意思就好像充电充满了又开始新的征途一样,我其实不反对成功学,如果利用得当也是会有很多帮助的。
而这段话也一直激励着雷,直到影片最后麦当劳成功了,别人问他52岁之后才创立麦当劳成功的最大机密是什么,他说是——坚持。
坚持就像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就像不如大多数人的阿甘一样,他都可以因为专注的干一件事最后都干成,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
第一次走出低迷的方式很接地气,其实拯救年轻人的低迷的往往就是那一碗浓浓的鸡汤。
然后雷引来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转机,一般的餐厅就订购一两台搅拌机,而麦当劳餐厅一下订六台,让雷也开始怀疑订单是不是有误,抱着好奇就亲身去那里查看一下,结果到那一看彻底振奋了,然后强烈邀请麦当劳兄弟一起共进晚餐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
接下来是纯商业干货了。
麦当劳兄弟在经营的过程中发现了drive-in餐厅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就有一些弊端,发现了汽车餐厅本质上有三个问题导致餐厅的销量停滞不前(所以思考能力一定是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能力,尤其是思考到商业的本质和对现状及未来的思考):1、目标客群不对,因为有香烟贩卖机、自动点唱机等等一些原因会吸引一些不良少年和混混,就餐环境受到影响;2、服务质量不行,一是消费者等待时间太长,二是由于太繁忙服务员经常送错餐;3、运营费用太高,一是有大量员工导致工资成本高,二是餐具的损耗大。
然后他们根据这些问题,重新思考了商业模式,做了三件事去优化和革新商业模式,创造了“Speedy System(快速度服务系统)”:1、专注好卖的产品麦当劳兄弟发现汽车餐厅最好销的三款产品是Hamburgers(汉堡包)、French fries(炸薯条)、Soft-drinks(软饮),而且占比是87%,所以他们优化菜单精简到就以这三款产品为主,以至于后来品牌影响力强势到提到汉堡包就是麦当劳,犹如另一个品牌巨头可口可乐就等同于可乐一样。
美国最成功最能代表美国文化的三个品牌就是:麦当劳、万宝路、可口可乐。
这是改之前的菜单图
这是改之后的菜单图,真的是极简主义。
这也是现在中国很多餐饮企业在做的事情,只做好一两款爆品,以爆品带动品牌和销量。
以前那种一家餐厅可以吃遍所有菜的做法会给人一种不专业的感觉,有的甚至直接以主打菜来命名餐厅,比如杨铭宇黄焖鸡专做黄焖鸡米饭、三少爷肉夹馍专做肉夹馍、王品牛排专做台塑牛排等等,当时麦当劳做的也就是现在中国餐饮企业正在做的事情。
2、尽可能减少成本取消送餐员变为用户排队自取,节约了大量员工费用;取消餐具改为一次性包装,吃后即丢,没有了餐具的损耗;取消香烟贩售机、自动点唱机,这样就不会吸引问题少年,而是为家庭消费创造环境 为家庭消费创造环境,这个最近几年在中国明显能感觉到的商业行为,在六十年前的美国也是当时的一种潮流,我们以现在的商场为例,我们会发现现在很多商场儿童服装品牌的入住率提升,配套儿童的小娱乐场也增多,餐饮在商场的比重也都显著提高,以万达广场为例,餐饮已经成为万达广场在二三线城市竞争的不二法宝了。
3、30秒等待时间麦当劳兄弟用了六个小时在网球场三易其稿最终设计出了最佳的厨房设计图
设计图1
设计图2
设计图3然后打造出了麦当劳30秒出餐的流程:
这一次谈话让雷兴奋的三天睡不着觉,心里一直想着麦当劳,然后想到了特许经营权(Franchise)的模式,不过回到家与妻子的吵架让他陷入到了第二次低落,然后雷一个人去看电影了,看的《On the waterfront码头风云》,是马龙·白兰度的代表作,在第27届奥斯卡大奖上横扫8项大奖,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奖项的经典电影,电影就是1954年上映了,选择这个片在致敬了经典的同时又呼应了时间,这个细节选的不错。
雷最早卖纸杯的,结果发现有一家公司买的特别多是用卡车来买的,发现是因为他们研发出了5轴的奶昔搅拌机,雷觉得很有商机,然后他抵押房子获得了这家公司的独家代理权,浑浑噩噩的卖了30年还没发财,这次又是因为销售过程中嗅到商机,老婆不理解他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最终他不甘平凡的心占了上风,悄悄的抵押了房子这次投资了麦当劳,拿到了独家特许经营权。
雷是用这样一番话讲动了麦当劳兄弟答应他的要求的,当看了麦当劳兄弟设计的黄金拱门之后,他振奋的说到,在美国的每个小镇都有两个东西——教堂和法院,教堂顶上是十字架,而法院顶上是国旗,而我们麦当劳的拱门就是第三个东西,他代表的就是美国,是美国的一种家庭生活方式,聚集世界各地的美国人,麦当劳不仅供给食物更供给精神食粮,是“新美国教堂”。
所以每个商业奇才其实都是造梦家,比尔盖茨、乔布斯、马斯克、马云等等这些都是一流的造梦家。
不过话又说回来,美国的文化营销确实很值得中国学习,中国企业还停留在营销的“术”上,还在学习追求低成本、性价比,这以小米为首的新兴企业为代表,没有真正学到美国营销的“道”,道就是文化营销,文化营销做的最好的企业几乎都在美国,以三家最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例,可口可乐因为战争把可乐提升为军需用品培养了大批军人成为消费者,让他们在遥远国度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味道,结果这3000万士兵回来后成为了最大的消费群体带动可口可乐销售的暴增;迪士尼把梦不仅是通过电视、电影让你感受到,更是缔造了迪士尼乐园让每个人真切的感受到迪士尼营造的梦幻世界,迪士尼创造的很多是实物商品,但本质售卖的却是一种文化;麦当劳就是美国饮食文化的缩影,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你只要进到麦当劳的餐厅,就可以一秒钟回到美国style。
拿到特许经营权之后,雷开始找各种合作的人,首先是从富人下手,跟妻子一起去club参加晚宴,这些富人也都豪爽,分分钟这些店就建立起来了,但这些人因为有钱都不太好管,完全不按照标准化的流程来操作,整个管理完全失控了,就像麦当劳兄弟当初尝试特许经营一样,也是因为管理不当最终尝试失败。
不过雷马上调转方向,找那种踏实肯干又能吃苦耐劳,同时又迫切改变生活状态的人,让他们来经营麦当劳,他当时对那些有志青年的讲话是"We need a person who are't afraid of hard work, aren't afraid of roll up their sleeves”,概括起来就是习大大的讲话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人,这个前瞻性真的也是没谁了。
再这之后就开始快速扩张之路,麦当劳仿佛找到了成功的方向。
快速的扩张导致了资金链的吃紧,抵押的房子都快要被收走了,雷遇到了第三次低落期,怎么解决高昂的成本和保证扩张的速度成为当下最需解决的问题。
不过吉人自有天相,雷遇到了Harry Sonneborn和Joan这两个日后生命里很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成为了后来的CEO,一个成为了他第二任的妻子。
Harry给他提出了解决财务问题的方式,麦当劳当时的做法是让加盟的人来选择地方,然后贷款给他建店,这边只管理供货和制定标准,利润主要来源于销售额的1.4%,Harry指出这样来钱慢又对特许经营店没有控制权,所以发展遇到了问题。
正确做法是应该跳出汉堡行业,站在地产行业的角度思考商业模式,先把地买过来,然后把地转租给授权经销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有稳定的前期收入,没卖汉堡以前就开始有收入,以前是卖了汉堡才开始有收入;二是有更大的资本扩张,然后又可以买地,买地之后资本又扩大,又可以买地,这样循环往复,资产规模就做大了,麦当劳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房产企业之一。
Harry说land that is where the money is(土地才是钱呀!
),这跟中国现在的状况一样呀,万达为什么成为红极一时的企业,王健林成为新首富,其实都是因为地,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大的收益也是来源于地,土地真的就是钱呀,六七十年前的美国也是中国现代的玩法。
Joan则为雷提供了降低成本方法,用奶昔粉代替牛奶能大大降低运营的成本,当时雷大规模应用了这个办法,不过后来麦当劳又换回来不用奶昔粉代替而是用牛奶。
影片的最后是麦当劳兄弟和雷撕逼的全过程,也把雷内心的一些想法真实的表现出来了。
雷最终通过法律途径以270万美元从麦当劳兄弟手中买走了麦当劳,而答应给的版权费最后一分都没有给,他说第一眼看上McDonald's,就被这个名字深深吸引,这个名字就是麦当劳品牌的所有价值,是美国文化的体现,那一刻他就想拥有它,不过最终这个52岁开始创业的中老年人成功创立了世界上最为成功企业之一——麦当劳,一个只属于品牌。
整部电影对人物的刻画非常深刻,每次讲话喜欢插手代表着这个人性格比较强势,与他强势做法很呼应,对授权经销商的强权管控,对麦当劳兄弟的反击都表现出他的强势。
另外他是个固执又有赌徒性格人,坚持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赶抵押房子去做,赶什么都没有就快速扩张又证明他好赌。
还有他缺少人情味,也体现的很明显,会所的朋友说翻脸就翻脸,陪伴30年的妻子在发达之后也能舍弃,给予他麦当劳商业模式的麦当劳兄弟也被他踢出局,答应给的授权费一分没给,雷真的是一个典型的形式主义商人,把商人最显著的优点和缺点都集于一身。
不过他的一生总体还是励志的一生,是坚持的一生,把不好的剔除,优点也是值得我们发扬的。
聊回商业,从成功学的盛行,到餐饮和商业环境的的家庭环境营造,再到餐饮中单品店将继续走俏,最后土地才是钱的真言,真的印证了中国是在走发达主义的老路,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超前,我们的网购比欧美还发达,我们的共享经济发展比欧美还快,其实本质上我们还是在他们后面,当务之急还是需要谦虚下来扎扎实实的发展经济。
这是2017目前看过最好的一部商业电影,这是一部好电影也是一个好的商业案例。
我并没有创造商业奇迹的梦想和野心,从不未把赚多少钱看做自己快乐的定义,所以主人公的商业故事对我更多是科普的作用吧。
但是,片子中的一句台词戳到了我,A lot of people are afraid of taking a chance.大多数的人在机遇来临,周遭环境马上要改变的时候更多的是害怕,因为害怕而不敢向前,错过了机会。
我深知自己虽把钱看得淡,但好胜心强,不服输,想做一个领域的专家,不满足于一个安逸的环境。
所以,我才会想出国读PhD.分析自己的性格,我不服输,能坚持,耐力强,但在实现自己的目标上缺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勇气。
我既梦想获得深造机会及在国外留学的生活,又害怕自己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害怕一个人在国外孤独无助,跟不上大佬组的节奏。
所以,在机会面前少了动力和果断,这很容易让我失去机会,去不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
主人公当初的实力是什么呢,就去说服别人投资,说实话啥优势和实力也看不出来。
就像简历和专业能力平平的同事,依靠霸面跟我进了同一个部门,你必须承认有些性格和处事能力在任何时候和场合都是顶用的。
回到现在我们面临的phD申请上,如果你这么想,请无论如何给自己勇气,机会来了无论怎样先往上冲就对了。
至于主人公抵押房子搞事业这个事,不知道我如果真的没有申到scholarship有没有气魄去自费留学,那就是后话了。
哈哈,只要够渴望,够努力,有魄力,这次肯定可以的!
如果现在要我在kfc和麦当劳里选的话,我会选麦当劳(不过麦当劳的鸡翅太辣了)我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应该在卖“物”的同时,销售价值观,这才是一个产品经久不衰的王道,我们是因为相信你说的话,觉得有道理,买你的产品像是在投你一票,表示赞成,并且可以回味你产品背后故事给人带来的激励和感动,很值,感觉赚到了,不仅我会买,我还会告诉我的朋友,分享故事,劝他们买,这才是健康的营销模式
现实:首先骨感的就是打工人的辛苦,原先卖了这么多东西,做销售,也看到不同的夫妻店的男方打多份工做销售。
其次,就是,富了之后,层次不一样了之后真的能遇到更好的人?
就果断离婚最后,麦当劳兄弟破产,被偷走名字,奶昔中消失的冰淇淋,违背的初心。
教育意义:商业头脑,看到麦当劳不是自己复制一家而是加盟;以夫妻店的形式保证管理质量;以地产的形式获得现金流。
突然和你非常有缘的人,往往都是有所图。
当你知道这一点时,你能避开生活中80%的陷阱。
创业是一条孤独的路,是一个人在凝视黑暗中找到真正光明的一条路。
而如何找到那条路,关键在造梦。
什么是梦?
梦是人在睡眠中经历的一系列图像、想法、情感和感觉 非睡眠时刻的你,在做什么?
不知道有8个小时你在工作,还有八个小时,你在家里,最后八个小时,你在睡觉,需要一张好的床。
现实枯燥的图景中描绘宏伟且美丽的蓝图是一种能力。
当一家公司成为万亿市值时,创始人已经丧失对公司的充分控制,留下一些宏观的能够掌握的,才是属于创始人可以把控的。
该如何看待ray讷?
他武断、大胆、坚持、不放弃、厚脸皮。
我想起所有创业者的特征,唯一缺少的就是善良。
是的business is war创业这条路,就是互相之间逼迫对方成长的一种逆人性的故事。
这条路不好走,充满艰难险阻,两面三刀,阴险狡诈等阴阳家术语。
但,我们为什么仍在鼓励不断的创业。
创业本身是进攻性的表现,是一种心的年轻。
在不断地打磨中,磨练自己心的艺术,类似合同就是为心碎那一刻而存在的。
是的。
创业不好受,创业很苦,创业绝对不会酷。
希望走在这条路上的人,真正发现自己所作事情的价值,哪怕你是为了私欲,哪怕你是为了改善生活,出人头地。
唯有一点可以确认。
创业路上,选择大于努力。
ray努力卖奶昔,卖30多年。
遇见麦当劳,事业立马顺。
努力重要?
重要选择讷?
比努力更重要。
麦当劳创始人的传记片,不知道现在麦当劳的企业文化是怎么宣传的,我看的时候只是感觉到男主角太贱了。
偷人家的创意还把人家逼到走投无路,还偷人家的老婆,这大概是商人界的徐志摩了。
当时看得只想砸屏幕,世界上还有这么不要脸的人吗。
现在去麦当劳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不知道这个麦当劳算是谁创造的,感觉电影并没有批评侵权的意味,让人十分愤慨。
winner和loser几乎生来注定The Founder8/13/2017幕后花絮里,主创和主演们都在说这个故事very American,既有富有创造力、兢兢业业勤奋发家的McDonald兄弟,也有“狼性”野心、紧握机遇、疯狂逐利的大企业家Kroc。
看这个故事有很多角度,很有意思。
McDonald兄弟像是那个年代的geek,餐饮产业中的Henry Ford,一手打造出的流水线才让快餐产业得以诞生。
他们也有野心期许,但毕竟只是在普通人的级别,更愿意回归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着快乐知足的地主,直到let the wolf into the hen,平静的生活被Kroc打破。
无可置疑的,Kroc固然慧眼识金,但最大的事实是McDonald成就了Kroc。
Kroc呢,当然有让人动容甚至敬畏的地方,那可怕的执着、对于成功的饥饿、事必躬亲的刻苦、以及敏锐的嗅觉以及时调整策略,都让人知道他非等闲之人。
故事中的好人坏人也许不够分明,winner和loser却分明得异常残忍。
那些winner,Kroc,还有Joan,都似乎天生就像噬腥的鲨鱼,下大赌注,看大局面,利用游戏规则,there is no other way。
!
雷是用这样一番话讲动了麦当劳兄弟答应他的要求的,当看了麦当劳兄弟设计的黄金拱门之后,他振奋的说到,在美国的每个小镇都有两个东西——教堂和法院,教堂顶上是十字架,而法院顶上是国旗,而我们麦当劳的拱门就是第三个东西,他代表的就是美国,是美国的一种家庭生活方式,聚集世界各地的美国人,麦当劳不仅供给食物更供给精神食粮,是“新美国教堂”。
所以每个商业奇才其实都是造梦家,比尔盖茨、乔布斯、马斯克、马云等等这些都是一流的造梦家。
不过话又说回来,美国的文化营销确实很值得中国学习,中国企业还停留在营销的“术”上,还在学习追求低成本、性价比,这以小米为首的新兴企业为代表,没有真正学到美国营销的“道”,道就是文化营销,文化营销做的最好的企业几乎都在美国,以三家最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例,可口可乐因为战争把可乐提升为军需用品培养了大批军人成为消费者,让他们在遥远国度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味道,结果这3000万士兵回来后成为了最大的消费群体带动可口可乐销售的暴增;迪士尼把梦不仅是通过电视、电影让你感受到,更是缔造了迪士尼乐园让每个人真切的感受到迪士尼营造的梦幻世界,迪士尼创造的很多是实物商品,但本质售卖的却是一种文化;麦当劳就是美国饮食文化的缩影,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你只要进到麦当劳的餐厅,就可以一秒钟回到美国style。
麦当劳当时的做法是让加盟的人来选择地方,然后贷款给他建店,这边只管理供货和制定标准,利润主要来源于销售额的1.4%,Harry指出这样来钱慢又对特许经营店没有控制权,所以发展遇到了问题。
正确做法是应该跳出汉堡行业,站在地产行业的角度思考商业模式,先把地买过来,然后把地转租给授权经销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有稳定的前期收入,没卖汉堡以前就开始有收入,以前是卖了汉堡才开始有收入;二是有更大的资本扩张,然后又可以买地,买地之后资本又扩大,又可以买地,这样循环往复,资产规模就做大了,麦当劳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房产企业之一。
从一个卖奶昔搅拌机的小商人到麦当劳品牌拥有者,电影不仅呈现了麦当劳是如何从美国一家小镇的店铺成长为环球连锁品牌——每天让全世界1%的人为它消费,同时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成功的商业模式。
首先说一个另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吧。
在影片中,拿到特许经营权的Ray开始了他疯狂拓展市场的蓝图,但我们都知道步子迈得太大会扯了蛋,很快市场盈利跟不上店铺扩张需求。
这时有人提出有一种办法可以每个月节约出几百美元的支出——用奶昔粉代替冰淇淋。
当Ray与麦当劳创始人两兄弟进行协商时,两兄弟当然不同意,“奶昔之所以叫奶昔当然因为它包含牛奶”。
两兄弟固执地坚持着他们的原则,当然作为观众和消费者的你也可以称之为良心,然而这很可能使麦当劳的发展陷入低迷。
除了这一点,两兄弟还小心谨慎地坚持着很多条条框框,直到最后被收购麦当劳的专利。
Ray最后还是采用了奶昔粉,但在电影的最后告诉我们当麦当劳顺利走向正轨后,奶昔里又重新有了冰淇淋。
最终的结果导向是一样的,在通过目的地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阻碍,如果一味的坚持原则不会变通,我们很难坚持走完通向胜利的路。
你可以说这个商人很黑心,唯利是图,但通过这点我学会了变通。
麦当劳的故事 听过太多遍了 所以没有什么新鲜感。
虽然卑鄙,但很牛逼。
何时能拿影帝啊...真操心我keaton叔叔
影院出门转手就有个麦当劳 但我猜这应该不是一个企业会组织员工包场看的片子吧XD Founder这个名字何其讽刺 能成大事的商人必然心狠手辣 取材角度还能更辛辣刁钻一些 可能照顾品牌形象 临了仍然稍显温吞 Keaton俨然已经是挑大梁和会挑本子的代言人了 表演很立体
故事本身刻画得太浅了,Keaton's personal show.
欢迎来到Mad Men的奔腾年代,所有的美国梦都是真的,有些变成了金黄油亮的薯条,有些变成了没有金额的支票。
这电影浪费演员啊啊啊啊啊!
你知道,合同就像是心脏,就是为了心碎那天而存在
跟社交网络,乔布斯合在一起基本就是典型的美式商业励志厚黑学鸡汤发家史,野心,精干,才识,眼光,谋略,操蛋,婊子气,钻牛角尖,厚脸皮,铁石心肠,工作狂都得一应俱全。本片用更为欢脱洒脱的基调来快进这一残酷商战内核,明快的色调甚至怀疑得是老麦的公关,但没办法,这他妈就是商业。
果然商业建立在血泪上。
头一次看电影让我如此讨厌主人公。把用非道德的手段来换取钱财这一回事当做主旋律来弘扬了。我还以为这片子会否定他的做法,但没想到是百分百的肯定。很不喜欢。
我覺得我永遠都當不了有錢人>< 沒那個腦袋 沒那個心~~
这一口主旋律硬喂地真是恶心
麦当劳发家史,创业路上的野心和贪婪。一个职业经理人依靠房地产的力量,一步步把不属于自己的品牌占为己有的故事。如果不是因为后半段太像“社交网络”,评价还可以再高点儿。迈克尔·基顿这几年真会挑剧本~ “Contracts are like hearts. They're meant to be broken.” √
what an asshole
真是很难去评价的。如果没有这一切,兄弟俩的店会不会是另一个倒闭的电影院?命运,很难明白。
没什么戏剧冲突但展现了商业帝国的各种基本:核心科技/产品,销售,战略,法务(重要),以及....野心和眼界。真正的创始人兄弟很像工程师,论为何很多start-up发展起来后都需要另找CEO😂配乐蛮不错的~
这确实是一个不是很值得崇拜的人,这也似乎不是一段太让人舒服的创业史,但是这可能才是大创业家的真实写照,是我等文青不能理解甚至唾弃的。噢god真的很唾弃啊。。但是社会确实也需要这样的人啊
三观感人
三星半。没有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