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在加勒比海度假,他们租了条小艇出海,六岁的儿子好开心,一家其乐融融。
不过他们渐行渐远,来到一座孤岛上稍作停留,等到再启程回去的时候,那条小艇的马达不管用了,怎么也发动不了。
因为他们这条船是从当地的渔民那里用现金租来的,并没有正规手续的登记,所以没有人会留意到他们的不归。
这点在影片的后半段有所呼应,在那里有些渔民为赚外块会非法出租自己的船,而很多游客也因为可以便宜点也乐意租用他们的。
就这样他们在孤岛上二天二夜,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衣服,六岁的儿子已经虚脱昏迷。
职业为医生的爸爸意识到不能再这么等下去,再等下去他也会像自己儿子一样虚脱昏迷的。
于是他们三个回到小艇,靠一跟木筏划动着小艇,之后任由小艇漂浮在大海上。
好像又过了一天,他们的小艇已经漂到另外一个无人小岛上,终于有两个黑人的渔船经过发现了他们。
黑人给了他们一瓶水,当我们庆幸他们终于可以得救时,故事才刚刚开始。
黑人开始勒索100万美金,而且要带走这位医生男主角先收到钱再回来救他的妻子和儿子。
而且在那片地带有成百上千个小岛屿,只有这两个渔夫才知道他的妻子和儿子留在哪个岛上,不然就算报警再找,也犹如大海捞针。
在那一刻,影片恰到好处地勾起了观众们的共鸣,那个白痴简直就是人渣,在这种性命攸关的时候,居然可以撇下两条半死的人命在孤岛上,而且两个已经昏迷,其中一个还是个孩子。
但是更人渣的事情还在后面,一个乡村医生,积蓄只有4万美金,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借齐100万美金,在与时间赛跑,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太可能。
不过影片的重点不在如何凑齐赎金,所以这里并没有太多笔墨。
人渣的事情来了,男主角按照黑人渔夫的要求老老实实地汇给对方100万美金后,在去营救妻子和儿子的路上,居然被渔夫下了毒手,差点淹死。
男主角逃出被锁死的渔仓之后,在海上又漂浮了一天才被其他的游船救起,之后他当然是报警,开始营救工作。
但是电影就是要跌宕起伏才好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警方还没有开始营救,已经在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假性,是否男主角故意编造出来的故事,骗取保险金呢?
是否他同渔夫串通的,或者根本没有渔夫这个人的存在呢?
一边心急如焚要救自己的亲人,一边被人当作怀疑对象,警方迟迟没有展开营救,可以想象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不崩溃。
其实这个才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唯一最有力量可以依靠的对象都靠不上,已经没有人可以求救了。
虽然很残酷,但是这个真的在现实中是客观存在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在荒岛上奄奄一息,也许生死就在这一秒之间,我都替他着急,显然他恨不得马上自己展开营救行动。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唯有找到那个渔夫,才能最准确知道孩子和妻子的位置。
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那个黑人渔夫的家,他家有个病重并一直插着管子的孩子,明白他敲诈勒索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是正因为他有个这样的儿童在家里,怎么能一点点同情心都没有,尽然可以把一个脱水的六岁孩子扔在孤岛上呢。
当男主角医生在自卫时杀了这个渔夫,并没有让人对死者有半点同情心,反而觉得是抵死,终有此报。
最后男主角顶着妻子孩子生死未卜,警方停止搜救计划,以杀人犯通缉他的双重压力,靠单枪匹马终于还是救回了奄奄一息的亲人。
影片是否要告诉我们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的道理呢?
当一辆卡车撞到另外一个涉及勒索的渔夫时,男医生本想借用此卡车争取时间开去码头营救亲人的那一刻,他犹豫了,最后还是将卡车留给了受伤的渔夫,让司机赶紧送他去了医院。
故事有惊有险,当然不太相信那个孩子经过那么长时间没有吃的还能救的了,但是电影是给人以希望,再困难都不要放弃。
男主对妻儿很爱,这很肯定。
但总觉得男主没有对待紧急事态的应急能力,除了他自身专业的医生知识。
一开始要旅游出发前,邻居就要教他如何修理割草机,他没学,这也为后续他租了个人的快艇出现几乎相同问题束手无策埋下伏笔。
要出门前,还是有玄学在里面的。
虽然这是故事哈。
当你面对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选择逃避,下一次还是会遇到。
一位宠溺孩子,没有一个大人的基本判断,没有罗盘,没有食欲等物品,自己从来没来过快艇,就接受了几分钟简单的教学,就敢带着妻儿航行在远离港口很远的大海中间。
好在角色定位是医生。
骗子真的可恨,不过也因为误扣扳机他们女儿over了,男主也因为拿了医院手术刀将骗子一刀毙命。
另外一个开船的人,我猜到他被车撞了。
剧情走向就是这样,无助就让你无助到极点。
但因为之前被撞的人劝阻骗子不要让男主的船沉,还有点善良,所以合情合理他告诉了男主无人岛的位置。
全剧男主最帅的地方就是,他来着拿手枪逼迫抢来的豪华快艇,在被海警开枪火力追赶,突然发现快艇的速度还能提升,全力加速那一刻,真的帅炸了。
如果不是他抢了豪华快艇,那个人报案,可能最终也不会动用直升飞机。
毕竟,当时,因为他误杀和正当防卫他被通缉中,事态已经上升到国家了,大使馆和侦探取消了搜救。
果然,个人和国家,emmmmm自行体会吧。
好在结局是好的。
一个算是开放式的结局吧。
虽然这相比于很虚很全能的男主看着真的很憋屈,我需要看个爽剧来中和一下。
最后,祝大家都能拥有男主对妻儿那样的有良心,有肝胆相照有一个男人担当的爱。
我在这里回复一下有些人的傻吡评论。
这部电影就是要大家看起来真实一些的。
首先真实的就是人物,男主角!
开头就从儿子和老人嘴里说出来男主角是个只会搞专业医学知识的,甚至连小发动机都弄不好。
所以他没有检测船只的问题,而且最后做出的一些选择比较随便,多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来的。
不过这里评论说男主智商不行的我是认同的。
但是我可以朦胧感觉到这种人真实存在过我的身边,他不太聪明,甚至刻板,但是他有选择,而且是个善良的人。
然后说男主可以从之前路线找到妻儿那是没脑子说的话,因为中间有过昏迷漂流。
其中说这部电影节奏差一口气,剧情牵强的,甚至说这部电影够假的人,首先我可以告诉你们遇到的人太少,遇到的事太少才会这么想。
这种不聪明,考虑不周到的人存在很多;这种事发生在乱七八糟的那种地方更是完全可以理解,如果发生在乱七八糟的年代更是毫毛不算了呢!
既然看了电影就有深意去看,不然不是浪费自己时间?
最后告诉大家,我现在的生意客户很有可能跑路了,我一晚上没有睡着,贷款的拿来20万可能就这么飞走了,但是我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还希望大家祝我好运
又一部DVD直出的硬货,完全够得上院线水准了,尽管在节奏方面前中部分略显失控,但其他各方面都很均衡,不论是表演还是摄影,配乐、剪辑,编剧、导演都各司其职,配合的不错,作为小成本,这片彰显了诚意二字 男主一家子这条主线完成度很高,生死时速,三天三夜,为了家人豁出性命,而别人仅仅只是一个医生,靠的就是一种执念,这种动机驱使完全没毛病,配合各种反转,也是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基本可以原谅这条主线的略显拖沓,看着抓人心才是王道——这才是这类片子的正确使力点,一味堆特效、大场面都是浮云演男二反派的阿巴蒂小黑哥再次亮了,不愧是当年的影帝候选人,不仅演出了穷山恶水出刁民的精髓,更是把小人物的无赖、无良、无义、无奈这种“四无”险恶演得一面让人咬牙切齿一面又有些许同情,因为他并不"无情",于是又不得不说剧本,除了黑遍了警方的无能(黑的漂亮!
),在人设方面也是做得相当不错的,既涵盖了善恶之人性,又在某一高潮处凸显了善恶之轮回,尤其后者,恶人终有恶报,但却伤及无辜,一切的根源又是什么——贫穷,于是由人设延伸开的这层含义显得更加粗粝现实——至此可以看出原来这并不只是善恶之间的暴力博弈而是升级到了某种阶级对抗——埋太深还是我想多了呢?
不过该稍微吐槽的还得吐,剧本很给力不错,但在一些细节方面确实有点问题,我也不详细说了,要是男主带着全球通出海,这片也就拍拍风景算了,然而一家子人乐呵呵地出海玩儿都不带水和吃的,这尼玛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不是,后面一系列怒火营救的动机确实没毛病,但是起因却有点经不住推敲,不免有点头轻脚重了,算是瑕疵,但基本无伤大雅总体来说绝对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冷门佳作,这如此实在的剧本绝对是惊喜
猛一看电影名《加勒比海之勒索风云》,会误以为是大名鼎鼎的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之一,很多人以为这是在蹭大片的热度,但是我以为这部小成本但制作比较精良的电影完全不需要,因为它并不逊色大片,反而更加真实动人更让人回味无穷。
看多了场面特劲爆特宏伟,但剧情俗套甚至有些荒谬的爆米花大片,人们只是重复性的娱乐而已,当人们的视觉和心灵感受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更需要静下心,品尝一杯清茶,坐在屏幕前,看一部触动心灵的电影,让心灵来场旅行。
《加勒比海之勒索风云》正是一部值得让人思考的电影,代入感极强!
看到电影的前半部分,我心中常常在责备男女主角,为什么不能想办法在荒岛上寻找食物和水源,或者自己制造干净的饮用水?
难道荒岛大求生没看过了吗?
如果男女主角有贝尔十分之一的生存技能应该能在荒岛上愉快的生活一段时间吧?
我这样想,确忽略了一些事实,根据剧情设定他们毕竟是平常人,面对突发的遭遇,首先想到的是逃离而不是适应,更何况他们的儿子身体状况也不允许。
从这点看,电影的剧情更接近现实,我的想法有些欠缺,这样一反思,我便渐渐的走入男主角的内心世界。
电影一开始男主角和老婆孩子一起出国度假游玩,被困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座不知名的荒岛上,没有食物没有可直接饮用水源,而且孩子有脱水的症状,妻子精神和身体状态也不佳。
男主角想尽一切办法寻求帮助,然而救命的稻草(远方的船)从眼前消失,妻子和孩子状况越来越不好,此时内心有些绝望。
就在此时又一艘渔船从荒岛旁路过,男主角用尽力气大声求救,一名皮肤黝黑身材瘦弱面目可憎的渔民前来,一看就不是好人。
所谓面由心生,这渔民确实贪婪可恶,一上来就要报酬,一开口就是1百万美元,而且不能还价。
男主角也是没办法,答应对方的要求,然后被可憎的渔民敲昏带走,留下女主角和孩子在荒岛上等死。
为了家人,男主角无奈的被渔民控制和勒索,向亲朋好友打了一遍电话才借到了大概20万美元,可谓患难见真情。
可憎的渔民心里肯定在嘲笑男主角此时的落魄,20万美金也不少了,于是要了钱但不准守诺言,把男主角锁到一艘渔船的驾驶室,最后在大海深处被渔民用鱼叉刺破船体,要把男主角活活淹死,以绝后患。
就这样可憎渔民面对同伴的质疑,没有回头,一步步迈进贪婪的地狱。
再说男主角逃离了驾驶室,没被淹死,被路过的游客救了下来,此后电影进入了高潮期,矛盾和冲突一波接着一波。
首先是当地警察对男主角动机的质疑,怀疑男主角想骗巨额的保险赔偿,然后是美国大使和当地警察,对救援任务冷静分析有理有据做出的拖延行动的决定。
家人生命在和时间争分夺秒的赛跑,男主角夜不能寐,决定自己想办法营救家人,他根据线索顺藤摸瓜找到渔民的住所,渔民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而自己在和男主角的厮打中,丧命于刀下。
男主角以谋杀罪被当地警方控制,当地警方认定男主角动机不善,取消对其家人的搜救,男主角一时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谋杀只是自卫,为了救家人,挺身走险劫持警察,逃离医院。
电影中有一幕黑人警官用枪指着男主角,让其投降,而男主角浑然不顾自身安全,继续逃离。
黑人警官看着男主角不顾生死决然的离去,黑人警官选择不开枪,电影画面定格与此,也许是迫于美国政治的压力,我更愿意解释为黑人警官相信了男主角没有说谎。
从可憎的渔民到当地警察,男主角和家人的生死就在其他人的一念之间,面对贪婪和质疑,生命在暴风雨中随时会支离破碎。
表面看是贫穷和富裕,肤色和种族,付出与利益直接的矛盾,更深层次是人性的冷漠与阴暗,嫉妒与自私。
但是人性中也有闪光点,因此黑人警官没有扣下扳机,可憎渔民的同伴在垂死之际指明了荒岛的位置,男主角选择把车留给重伤的渔民同伴,而自己忍着伤痛一瘸一拐的赶向码头去乘船搜救家人,这是人性中夺目的闪光点,是男主角的人生观,也是电影要告诉我们的选择。
纵观整部电影都是围绕着“选择”这一词展开剧情。
首先渔民选择勒索和杀害,出卖人性来换取自己和家人幸福的未来。
再者是黑人警官在关键时刻没有开枪,他选择了信任。
而男主角一直在做着大大小小的选择,他可以将计就计选择得到一大笔保险赔偿,而不需要自己多次遭遇杀害;他可以选择全力依靠警方去搜救家人,而不需要自己舍命追查和搜救;他可以选择开车去码头,而不是选择忍着伤痛徒步,把车留给最需要的重伤员……男主角是正能量的,他在人生多道的选择题中,作出了自己的答案,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和自己以及家人的美好的未来,但这样的结局只是发生在电影中,现实中有多少人为了利益选择勒索和欺骗他人呢?
现实中有多少人坏人因果报应呢?
现实中又有多少好人惨遭伤害呢?
答案的真相往往是让人悲哀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做个好人?
我想正如电影中男主角那样:选择由心,问心无愧!
剧情非常非常地紧凑,这应该是一部小成本的电影,可通过镜头的运用和人物动作,剧情推进地很有节奏感。
感悟更深的是这部片子的剧情在几个主角的表演上也是非常到位的,在这部片的运用上面把观众带入了,在男主失望的时候又给你希望,有希望是又要失望,快崩溃时又给你一点点光亮,照亮你再往前走。
男主不断去找方法解救妻子儿子,有时候并不是靠别人、靠警察靠外在的力量就能很好地解决,有时候甚至被怀疑,但是男主依然相信自己,有时候看着看着我会认为那个黑人警察是有问题的,有时候也会觉得这是男主的幻觉,如果不是片名提醒着我,我真会觉得这可能有点像《救命解药》那点精神失常,还有点像所有人都疯了我还正常或者我疯了你们是正常的路子。
其实这部片对演员的表演考验和和观众的追踪的心理运用得非常棒。
影片节奏感把控得不错,剧情巧合太多显得太牵强了。
巧合的是全家出门旅行不带手机,巧合的是全家开船出海不带水,巧合的是男主一落海就有船只经过,巧合的是找到土匪家又意外的弄死了劫匪和劫匪的女儿,巧合的是躲避警察上了公交车可以遇到劫匪同谋,巧合的是刚要问到地址同伙又被车撞了,巧合的是肇事司机还没有手机。
编剧为了让剧情跌宕起伏也是蛮拼的了!
前面的巧合还能接受,后面生硬的巧合越来越多,到劫匪同伙被车撞时达到高潮,你以为是在拍死神来了吗!
这片可以当旅游警示片,告诉大家 旅游有风险,出行须谨慎!
意外随时可能发生,虽然没有主角的经历那么离奇。
本片的故事非常出色,不同于《飓风营救》之类的退休特工设定,片中赖利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乡村医生,前三分之一的剧情完全展现其作为一个居家好男人的形象。
但后面当妻儿遇到危难时,他又爆发出“爷们儿”的一面,尤其是在面对外国政府搜救不力的情况,赖利选择自己去寻找唯一知道家人下落的渔夫,在意外的冲突中,赖利出于自卫而杀死了渔夫,并因此深陷囵圄,更要命的是,政府怀疑他伪造了妻儿的情况而终止了搜救,为了拯救命悬一线的家人,赖利夺枪出逃一边躲避警方追捕一边寻找家人线索,然而命运一次又一次的和他开玩笑,每一个线索都在关键时刻断掉,但是拯救家人的强大信念支撑着赖利走到最后。
影片的故事可谓一波三折,始终“揪”着观众的心。
片中并没有十恶不赦的反派,即使作为勒索者的渔夫也无非是想改善贫困的家境,当然最后他到了应有的惩罚。
如果要为这一切找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贫穷,俗话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本片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穷人没有任何信用可言,贫穷可以让人做出很多恐怖的事情,所以尽量不要到穷地方去旅游,即使去了也不要和当地的穷人打交道。
演员方面,艾恩·贝利很好的刻画了一个坚韧有担当的丈夫和父亲形象,曾因出演《菲利普船长》中的索马里海盗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的巴克德·阿巴蒂,在片中出演勒索男主的渔夫,不得不说巴克德的形象真的很适合出演此类角色。
总的来说踏实的剧本,上乘的表演,成就了这部平民视角的惊悚片。
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一分钟影评”
电影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场景处理得敷衍了事,比如荒岛求生连个标配的干裂嘴唇都木有,有些剧情值得商榷,渔夫2号沿路边往前走却突然被车撞,让我一度以为是当地警察为了保护旅游而杀人灭口。
但是导演能利用略嫌夸张的戏剧性紧紧抓住观众的情绪,总体来说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然而评论区里很多人却在质疑手机该不该带这类问题,以为抓住了剧情的硬伤,在我看来这是有失公平的。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好奇,老美们怎么还在用小屏幕实体键的手机,为什么他们不把家里的大肚子电视换成液晶,他们干嘛买的房子都几十上百个年头,一辆车动不动就开个二十年三十年。
老美也不理解我们,中国人真那么有钱吗?
怎么能如此频繁的更换手机、电视、车子、房子?
在他们眼里,好像我们只热衷于一件事,就是改变。
而这个是他们最不热衷的事。
有时候讨论个半天还是没法互相理解,于是一言蔽之,文化差异。
说这些只想表明一点,就是这个文化差异,应该能让我们理解,一个美国乡村医生,中年人,不像我们这样时时刻刻机不离手的,他完全可以不带手机驾艇近游一番。
以一个美国导演的生活经验,这毫无违和感。
假设让我们中国人拍,让中国人看,剧情可能就是“带了手机而荒岛无信号”。
结果你会发现,不管是哪种设定其实都不影响剧情的进一步发展,何来的硬伤?
但是偏偏我们又“发现”了问题,这样看来是我们有问题,比如说,我们评判合理性的标准。
质疑是可以,但不应该局限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更不能把生活经验当做合理性的唯一标准。
这事好像我们没少做。
在我看来,质疑更应当基于常识。
常识源自生活经验,也不仅仅局囿于生活经验。
就眼前而言,这份超越就是对文化差异的认知。
不要小看这一点,正是它,帮助我们不成为那个因为无知而贪婪、因为贪婪而残忍的悲剧渔夫。
他的无知正在于不理解这种文化差异:一个美国人又是医生所以他一定很有钱,他居然假装凑不够一百万还威胁要告发我,是他自己选择了金钱而不是性命。
正是这个人,救人只是为了赎金,拿到赎金却摇身变为杀人者,而这一切又是为了救人(生病的女儿)。
在他身上,我只能瞧见荒谬感。
家人第一,为了家人可以去别人家里杀别人的家人,最后家人在岛上暴晒了几天完全没事。
绑架者为什么要留水给老婆孩子,早点渴死不是更好,那个地方有路过的船,还有有获救可能的。
摩托艇故障基本就2原因,油、火。
先看火花塞有无积碳,找衣服什么的擦擦,船上找找一般会有备用的火花塞。
我记得邮箱和引擎之间的油管是有个手动的泵,就像吹电脑灰尘的皮老虎,要捏几下给点油进去引擎。
油也可能大了,要多拉几下。
话说这手动带火花塞的摩托艇还是20年前见过,现在都是蓄电池,用钥匙开的,也没火花塞了,改用半导体控制,故障率极低。
后面富二代那个船就厉害了,三引擎还带导航。
外出第一重要就是手机放防水袋里,有卫星电话更好,顺便带2对讲机,平时5公里通话距离的,海面平坦无障碍物,可能到10公里。
求救的频带周围的电台也会一直监听。
不过没有手机的年代,大家不是一样出去玩。。。
主角肚子被鱼叉刺中,居然还能长跑。。。
绑架犯要100万是为了救病重的家人,宁可去犯罪,比男主还伟大
中规中矩的剧本,算是旁敲侧击的打击了加勒比海旅游业。个人比较纳闷的是为什么出海不带手机这个梗,因为没带手机所以产生了这个故事的连锁反应。作为首次指导并编剧的导演,这个完成度还是可以的,节奏把控的很到位,也算是惊心动魄的让人跟着剧情走。最后的结尾优点仓促了吧。很想知道这个罪行怎么判
男主智商堪忧
前段略显沉闷 后面还是挺精彩的 尤其是男主杀死绑架犯那段 很能调动观众情绪
瑕疵很多 剧情也是能猜到 紧张感没营造出来 总的来说按技术来看远远不达标 不过情感上能看出来拍的很真诚 虽然这一家人该说不说真的蠢透了
2023.8.18 CCTV6观看。
真是无语,篓子越捅越大,最后索性直接结尾,完全不善后
看似聪明的男主后面,永远躲着一群强行降智的警察。
从开头就猜到了结尾,我的天呐,小成本也不能一点新意都没有吧
不错的娱乐消遣类电影,编剧编的不错。
编剧真棒,设置的层层阻碍扣人心弦
真垃圾!什么几把玩意!
故事略沉闷,但导演节奏把握的不错
还可以,没什么爆点也没什么差的。
不好看。
傻乎乎一家人出门旅游还学人家玩探险精神,你要是只单身狗随便作,但带着女人和这么小的孩子没点安全保障就敢海上到处窜也是心够大。故事情节不错就是人物智商都不高看的捉急
这个片子告诉了我们几点,走到哪里都不要忘带手机,不要去人迹罕至的地方,有困难找警察,自己不要逞强蛮干
一部关于国外度假的普法宣传片。看完就能理解美国民众为何如此推崇个人英雄主义了:天性爱冒险,不羁爱自由。一旦出了事儿,政府不亲,警察不管,甚至反过来怀疑你调查你,不靠自己又能靠谁?故事很简单略沉闷,但导演节奏把握得不错,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只是有些地方不太合理,出门不带手机和行李,出海不带地图,这样的男人能带团旅游?
这什么狗屁玩意儿2017还能拍这?
警察有用的话,要枪干什么?
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