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一个影评,看完美国情事后,首先感觉这部影片就是整体的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感觉,整体的感觉就是偏向抑郁的风格,看后我认为这部影片是关于一个男孩青春期的性躁动的一部影片,只不过给他融入到了所谓的美国当时的政治里面,叙事我认为不是很清晰,一直到结尾也没有看出是什么意思,整体好像就是跟美国的肯尼迪有关,而且这个女的好像还跟肯尼迪有过关系(当然是暧昧的关系),然后这个男孩子不但对于同龄的女同学有好感,还对这个离家不远的成熟女人也有好感,虽然影片叙事不是很清晰,但是如果耐着性子看完还是有一种别样的味道,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至于本片封面上的女人在片中所说的什么具有哲学味道的话我也没感到有什么深意,可能级别还没有达到,感受不出来,有人说这部片子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有点像,我感觉不是很像,虽然那个也是写一个男孩子躁动的青春期,但是总体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最起码阳光灿烂的日子没有让我感受到忧伤抑郁的感觉,而这部片子整体的调子就是这种淡淡的忧伤,甚至可以说是抑郁的感觉。
我爱我喜欢的演员们,他们不仅带给我许多经典的代表作,还给我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本片。
从《急诊室的故事》起开始喜欢Noah Wyle ,如果不是他,我不会对本片感兴趣。
一个裸身女人身上裹着星条旗,片名直译为“美国情事”,怎么看怎么带着点儿情色片的味道。
而实际上影片也的确从情事大角度来窥视国家大事,有一些八卦的味道,却又将女主角对肯尼迪的爱,男孩儿对女主角的爱,表现得真挚而又清淡,在告诉你生命中有很多值得热爱的事情同时,又告诉你其实一切都是扯淡。
身处当下这个时代,越来越能体会片中社会价值观逐渐崩塌的感觉了。
所谓大事件内幕的意义不在于本身,而在于令你知道做这些大事件的人的态度,所思所想。
事情知道多了,很容易觉得“形式是死的”,而当你对一切事情都不在乎的时候,可以说是升华了,也可以说是迷失了,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才最重要。
女人的出现彻底瓦解了男孩儿的价值观,什么政治、爱情、婚姻、性都是扯淡,不堪一击。
可她又在最后时刻给了男孩儿重建价值观的机会,她向他展示出了爱,广义的爱,对生活、艺术,以及对陌生人宽厚温润的爱,这种爱成就了她的美丽,塑造了她的影响,毁掉了她的生命。
但这并不妨碍她将这种爱继续传递给他人,那幅画,那首歌,让人唏嘘不尽。
听了原声,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看看电影,在这里先强推这部电影的原声专辑,我就是被它吸引而来的。
首先标题撞名了《美国往事》,这就让人很难不去比较,《美国往事》从演员、反映的时代背景、年代等都堪称经典,但是我看不懂《美国往事》,年代太久远,片长太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剧情的晦涩程度,如果用书来类比,《美国往事》是《明史》,《美国情事》就是《明朝那些事儿》了。
在滤镜、音乐的衬托下,我还挺喜欢这个凄美的悲剧的。
其次是剧情,也有点跟经典电影雷同,青春期小男生喜欢上了风情万种的魅力少妇,通过男主的视角展现女主角的悲惨命运,这不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朗读者》吗?
不过另外两部我只是有所耳闻,实际没有看过,所以《美国情事》在我的评判标准里又胜出了。
然后是演员,不得不说选角很成功,女主角在我看来不年轻,不算美艳,皮肤不加修饰甚至有点蜡黄,但完完全全就是美国五六十年代画报女郎的长相,一头金色短卷发,性感热情,总是用一种炽热的目光看着你。
有点像玛丽莲梦露的感觉,据说女主角原型也有一部分参考了玛丽莲梦露。
男主的戏份就还,挺油腻的。
创作者想表达青春期躁动的话,前面骚扰女友、强撩Catherine的戏份还不够,还要让Adam在Catherine听闻噩耗身心崩溃继续安慰的时候动手动脚。
这已经不是趁虚而入了,简直是情商为零。
最后女主跟前夫立了个flag,多少就能猜到结局了。
我多希望前夫说要跟Catherine一起离开是真心的,Catherine跟Adam道别时描述了她以后想过的生活,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
脱离了正轨的女人。
正如她所说,她拥有了一切:爱情,孩子,艺术。。。
自己却又让一切混乱不堪---自己的儿子死了,自己离了婚,无可救药自己爱上了总统。
她体会着人间百味,却希望从亚当那里找到纯真---尽管亚当只是个为了一亲芳泽而接近他的十三岁男孩。
世间百味中最多的就是冷酷。
包括那个特工,那个士兵,那个总统,甚至天真以为总统象征着一切的修女。
十三岁的亚当终于在被别人群殴中感受到了这其中的一些滋味,也终于在精神上更接近这个女人,所以他笑了,笑容里渗着暴力的鲜血。
就连女人的老公也由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而最终选择了背叛,背叛理想,苟且偷生,连自己女人死后都不敢过去看一眼,隔着那么多台阶的位置无用的哭泣。
只有十三岁的男孩为女人合上双眼,带着对这个世界越来越灰暗的看法。
整部片子,只有最后女人为男孩画的画摆在面前,我们才有温馨的感觉。
女人始终感谢男孩-他是她黑暗生活的一缕光,花园里新开的嫩芽-他让她看到了唯一的一丝色彩。
鲁迅评论红楼梦的时候讲到: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婚外情这种充满了噱头元素的电影,如果只是有着寂寞曼妙的少妇,事业有成家庭圆满却四处寻花问柳的成功人士就只能陷入了俗套。
我们看到了来自另外一个时空的青春回忆,一个正太残酷青春的主题,一个白金年代的重塑。
那首静静的the end of the world,朴实平淡的节奏和真挚洁白的情感,使得青春血淋淋的残酷通过导演的双手,在观众眼中竟然透露出些许的美感出来。
橱窗里面接吻的那个情节, 童声配乐唱着: hold me tight andI belong to you 。
电影真是好东西,如此难堪尴尬的情节一下子变得温馨起来,想必男女猪脚长大后,就像现在观众的眼中一样,带着美好的情怀去 怀念这个懵懂无知的夜晚。
今天将美国情事看完了。
最后,亚当被打在地,修女无动于衷,那眼神透漏出一种快意的表情,让人恍惚间,心痛不已。
在岁月中,天主教的爱也无法释怀孩子对肯尼迪的冒犯。
也不禁让人怀疑,救赎,只是在事不关己的高雅之词。
亚当以最纯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然而,却接连遭遇了背叛。
以为,在这个世界上,还会有纯真的存在,为了理想,而不顾自己。
大家都对凯瑟琳的生活微词,只有亚当真心的去爱着她,虽然,里面夹杂着青春荷尔蒙。
在爸爸还没有搜查亚当的卧室时,曾经以为他是一个充满理想的记者。
他也曾对路西安抱着敌意。
然而,在岁月的面前,他妥协了,允许路西安搜查亚当的卧室。
亚当愤怒的指责着父亲,只有凯瑟琳对自己不说谎。
可是这样又当如何呢?
孩子疯狂的奔向阶梯,看到了躺在血泊中的凯瑟琳。
那一刻,是什么碎了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天使落脚的地方。
所谓的信仰,只是在心里面有上帝的影子,却做着撒旦的勾当。
过后祈求上帝的宽恕。
凯瑟琳将后花园都推到了。
就像格伦厄姆以前的理想。
从他们俩的对话中可以窥探一二。
想让这个花园重新绽放。
当新鲜的种子,在春风中发芽。
大雨瓢泼中,绽放青春,希望也就诞生了。
格伦厄姆告诉,凯瑟琳,咱们离开这,寻找新的爱情。
于是,离开了,凯瑟琳一个人去了天国。
她躺下的那一刻,电视上正在不断播放肯尼迪的葬礼,隆重而又哀伤;而她的身旁只有一个亚当在抚慰她的灵魂。
路西安,站在阶梯的尽头,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看着格伦厄姆的悲伤的哀婉。
格伦厄姆,想过去,然而在路西安的阻挡下也彻底的妥协。
在这个世界中,什么是真正的理想,在格伦厄姆哭泣的表达中,不是我变了,是世界变了。
还有多少人在这个世界中坚守着自己儿时的理想?
只是当年华过后,留下一声叹息。
是你变了,世界依旧。
凯瑟琳淡淡的说道。
也就这样,注定,凯瑟琳,会离开这个世界。
总以为,会放弃很多东西,才能获得理想的实现,到最后,才发现,放弃了的只是自己的理想。
镜头走向了终点,在凯瑟琳送给亚当的画中,才看到,形式是的死的。
因为,拼凑出来,就看到了人生。
昨晚看的 今天起来 还是想上来继续搜索下这电影。
不得不说 电影真的很棒 很震撼人 影片最后的结局让我活生生的呆在电脑前了。。
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心里不痛快 女人的可爱 男孩的纯真 真在想 要是我是女主角 我估计会很想依靠这男孩 她比任何他过往的男人可靠多了 男孩的超龄成熟 和淡定的眼神也很吸引我 于是上网查演员 才获知 演员只有16岁!
呵呵片子的配乐都非常棒 总之很喜欢这种淡淡又深刻的电影风格!
Adam:I've got the seeds.But we need a good rain before we plant.If it's sunny....go on homeCatherine
导演威廉.奥尔森2009年执导的电影《美国情事》,片长只有96分钟,仅宣传剧照就吸引了众多眼球,格瑞辰.摩尔饰演的女主角凯瑟琳性感、美丽、纯情而又神秘,但影片绝非低俗艳片,而以清丽感伤的笔触表现一个不经世事的男孩在离婚了的艺术家女主角凯瑟琳的引导下成长的故事。
这是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和隔壁邻居的离异女子的故事。
影片所要表达的却远比人物本身要深刻许多。
一个起始于集体政治,而回归于人性弱点的伤痛记忆,让一种淡淡的灰色一直笼罩在故事展开的整个过程中。
影片描写1963年的华盛顿,古巴导弹危机已是上一年的新闻,约翰•肯尼迪作为年轻的国家管理者正在大步迈进。
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不满的情绪也开始蔓延。
13岁的少年亚当•斯坦福处在懵懂的年龄,对未知和不可预测的神秘,充满着好奇,每天面对的只是修女和天主教学校里的女孩,亚当感到孤独,他每天都沉湎于自己的个人想像的天地里。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的青春期的幻想成了现实。
亚当发现在街对面的房子里的美丽的裸身女子,这激起了他的好奇心和性冲动。
女子名叫凯瑟琳•卡斯维尔,是刚刚搬来的一位30岁的金发美女,是位离婚了的艺术家,是肯尼迪的红粉知己。
他尽一切方法想了解他的这位新邻居。
凯瑟琳在这样的境遇中,她和13岁的亚当之间开始了小小的友谊。
不久,总统在华盛顿被刺杀了,而知道其中隐情的凯瑟琳•卡斯维尔也被谋杀在亚当和凯瑟琳约见的地点——石板台街。
或许,这个世界最动容的表情莫过于一个理想主义者变成了理想的背叛者;一个最深情的女人,死在无情的骗局里;一个内心纯粹追求艺术和情感的美丽女人,最终被现实无情地以死亡形式曝光。
首先这个男孩的样子有点欠扁,即使长大了也是以前看过他的一部片子演一个沉默寡言的小孩讨厌死他了其次为什么说与西西里不同呢,我觉得是因为女主角的平庸,以及牵扯的人事比较VIP,所以电影以低调的形式通过这个男孩告诉大家肯尼迪被杀的事,以及围绕在周围平民的态度最后,从里面还是可以看到青春期男生的躁动(*^__^*) 嘻嘻……
怎么都找不到这电影的字幕。。
男孩和神秘阿姨的故事
配乐!!
一定要和肯尼迪有关联吗
我就是想知道有多少是真事。
想什么是什么
也许欠缺了当时的背景知识,入不了戏,看不下去
什么叫手淫强身意淫强国,这就是。话说早可以死,毕竟他知道的太多了。7.1
音乐简单又合适
拼图好样的!
Touched by the movie, and I think maybe you would too. plus she is more than just beautiful.
看过~
没有文化背景 看不懂
配乐很棒,听了很多次
历史不是这样的吧?CIA显得真讨厌,最后的死挺悲怆,男主角很成熟,很好记,其他就不那么特别了,不懂那个时候的政治就看不出全部的味道
真的讨厌小男生那张屎脸,说这个片从里到外这么好看怎么有深意的人,你们都怎么想的!
美国烂片的典范,选角失败,表演单薄,台词苍白,整个故事虚张生势
“Form is Dead”形式是死的。Dustin的配乐超赞!
看完后合上电脑大哭。
给肯尼迪事件提供了一个私下的视角,但是电影情节突兀不连贯,角色背景交代不够详尽,毕竟主题不单纯是青春情欲片,过于印象反而不伦不类。演员表演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