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半感觉讲的会是,怀揣梦想的少年发展为郁郁不得志的中年大叔,经历从前然后释怀人生的故事,本来很是期待的。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年龄小了10岁的小孩倾慕上了妹妹,妹妹居然一直对曾经的男主怀有爱慕之情,曾经与现在的男主对姐姐的感情自是不必说,就这样多角关系诞生,主要是我并不Care你的爱情戏,我期待的是颓废中年男主对自己对初恋对世界的释然,期待的是妹妹与姐姐相依为命之间亲情的交融与沟通,理解与包容。
但电影都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有些可惜遗憾。
同时,和《未闻花名》类似的题材,但这部电影犯了个忌讳,灵魂角色和现实存在的角色相互同框,这让谁成为观众主观意识上真正的主角呢?
这样就自然会产生不是同一个人,有两个主角的感觉,出现了与一开始观影时的不同设定的割裂感。
包括类似电影《你的名字》中也是一样,不会出现两个不同时间线的主人公同时存在的情况。
还有这部电影甚至出现了未在情感渲染最高处或是结尾时就突破了电影设定,在想当然时结束设定的情况。
青年男主突破设定撞出木屋时并没有到情感高潮与剧情结尾,没能出现多buff叠加的冲击感,反而出现了居然能突破设定的意外的感觉。
另外,超灵异的带着人飞天走海,主要是带着人,这样青年主角这个人物就变得特殊了起来,有了超能力,与一开始渲染的中年主角这种平常人相比多出了特例感,产生了距离感。
我觉得青年男主的设定,并没有表达清楚,就随着两小孩的三言两语几分猜测,就这样哈哈过去了,看完电影后总觉得差了点东西。
演唱会也是,全篇花了比较多的篇幅来说明,但最后也没个结果就过去了。
总之题材不错,但是充满了遗憾。
未闻花名团队新作,这部电影感觉比未闻花名“外向”,但是还是看得到团队的风格,除了画风,名字依旧是有点绕口,“生灵”也还是超自然啊,哈哈哈。
感觉疫情期间看这个,更能体会了,这半年也是待在家里,比起北京,家乡虽然没有很大的舞台实现梦想,但是小城生活真的是有其妙不可言之处(舒服自在,亲人朋友相伴),所以即使选择“不走出去”,也是自己选择快乐和自由,并不可耻和可惜呀!
不过在天蓝里,姐姐除了为了“小城生活”也是为了自己的妹妹,希望扶养妹妹成人(可能这是主要的理由,让她在梦想爱情和责任亲情之间做出了选择。
昆布而不是金枪鱼)。
再看到慎之介(中年)和慎之(少年生灵),除了是人生不同阶段,也是代表了不同的选择(留下或者去大城市追逐梦想)。
现实是残酷的,慎之介存活下来,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他最初的梦想,他也不再有少年时的意气风发,现实岁月无情消磨他变成了“中年大叔”,但是“留下来”的慎之,却被自己的迷茫(梦想和茜)困在了原地(生灵应该是被那把吉他封印的吧,封印的是对茜深深的不舍和爱?
)。
女主抱着对姐姐的愧疚,觉得是自己束缚了姐姐的自由和梦想,因此也开始讨厌这个被山围着的“小城”,也讨厌已经不如往昔变得和自己以前崇拜的慎之不一样的慎之介。
十三年后,当慎之介重新回来,慎之离开束缚,女主也已经长大了,茜也明白,她的束缚也消失了呀。
大家都在自己的选择中,都有自己的迷茫。
外面的世界和井底,一定有孰好孰坏吗,既然终其一世我们是在追求快乐,自由和爱,何不换一种标准?
我和彼此在乎的你,和头顶上的这片蓝色天空。
13年前的慎之介带着一身少年意气,宁愿与喜欢的人分手也要去那个能实现一切梦想的地方。
憧憬,希望是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原因。
13年后再见到他时,却只是一个眼底无光,被生活磋磨得死气沉沉的乐团打工人。
佛堂的慎之与中年慎之介是一个人但又不是一个人。
13年的时间让一切都变了,甚至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该开心才对啊,可是怎么这么悲伤呢?
对慎之介来说,13年的出走,是一场了解自己的旅行。
曾经以为自己是井底之蛙于是想跳出圈定界限,摆脱命运伸手触碰蓝天。
而兜兜转转一圈后才发现哪儿有什么真正的湛蓝天空,有的不过是与你一起看蓝天的那份心情,不过是想要牵着你的手与你一起听着Gandhara去往美好的未来。
没有你,我走到哪里都只是那只蛙而已。
小葵的姐姐茜就像一棵树。
13年独自把小葵扶养长大。
不曾离开过,屹立着接受岁月风雨的洗礼。
茜是无私的,她把爱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妹妹。
但也自私,对爱人自私,因为分享给小葵了,所以分给慎之介的就少了。
昆布饭团和蛋黄酱金枪鱼饭团选什么?
当然是昆布饭团了。
牵着你的手去远方还是留下来照顾可爱的妹妹,当然是可爱的妹妹了。
她其实也对自己自私,自己美好的青春都在对另一个生命负责,没有与爱人在一起,怎么可能说不遗憾,坐在台阶上流下的眼泪说明一切。
但好在慎之介都懂。
佛堂慎之与茜在隧道口的对话就是对茜选择的释然。
因为你本来就是这样的你所以我才爱你啊,我因为选择了这样的你也很开心呢。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表白了。
在最后当慎之介发出开始新生活的邀请时,茜也终于说了以后也会试着做做蛋黄酱金枪鱼饭团呢。
小葵就是每一个年轻人的缩影。
想去大城市追梦,对一切事物不服输,对亲近的人也会不小心施加伤害。
但看到姐姐的日记本才会了解到那些牺牲与成全,才了解到其实自己一直都在爱里长大。
所以最后换我来成全你,失去慎之当然很难过,但是因为姐姐你有可以让你开怀大笑的人在身边,那这样就好,我也感到快乐。
生活就是不断的离开与相见,出走与回归,我们要如何面对曾经如何过好当下,所能做的不过是了解自己,去付出去争取去热爱。
这是冈妈的幸福课:不如人意的生活背后,可能是一个过去的创伤。
不面对这个创伤,就不能获得幸福。
冈妈幸福课:《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前言井の中の蛙井底之蛙大海を知らず不知大海之宽广されど空の青さを知る却知晓天空之蓝长井龙雪担任监督,冈田磨里担任脚本,田中将贺担任角色设定/作画监督——这三个人的组合称为 “超和平Busters”(超平和バスターズ),在2011年大热的TV动画《未闻花名》中崭露头角。
《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是超和平Busters在《剧场版 未闻花名》《心欲呼喊。
》后的第三个剧场版动画作品,于2019年10月11日在日本上映,近期由bilibili线上独播。
和《未闻花名》一样,《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是个带有超现实元素的恋爱故事,也同样安排了一个从早年穿越回来的“幽灵”勾起往事。
故事中,由于父母遭遇车祸,小镇高中生相生葵与在市政府工作的姐姐相生茜相依为命。
13年前,相生葵在姐姐的恋人金室慎之介(慎之)的影响下学会了贝斯。
而现在,成为高中生的葵一心想要离开这个城镇,不再给姐姐添麻烦。
一天晚上,13年前那个18岁的慎之突然“穿越”,出现在葵练习贝斯的神堂。
而与此同时,31岁的金室慎之介正作为演歌家的伴奏吉他手受邀回到小镇演出。
18岁的慎之告诉葵,自己当初的梦想就是成为大音乐家,然后风风光光地回来和葵的姐姐相生茜结婚,请求葵帮忙撮合未来的自己和茜。
但他们发现,31岁的慎之介成了个内心冷漠、瞧不起人的麻木中年人。
慎之对未来的自己感到愤怒,拜托葵用高超的贝斯技术挫败31岁的慎之介的傲气。
而葵却发现,31岁的慎之介仍然喜欢着姐姐,能像小时候一样让姐姐开心地笑起来,姐姐相生茜也还喜欢着慎之介。
怀念少年时光的慎之介回到神堂,遇上了18岁的自己。
突发的意外事故打断了两个“金室慎之介”的争吵,他们和相生葵一同前去救援姐姐相生茜。
两个“金室慎之介”都和茜确认了心意后,18岁的“幽灵”慎之消失了。
电影在奔跑、哭喊的葵说出“唉,天空。
蓝得一塌糊涂。
”(ああ、空。
くっそ青い。
)时戛然而止。
得益于冈妈(冈田麿里)细腻的脚本功力,《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没有爆点频出,整个故事却似山脚溪流,平稳流畅,讨巧之处迭出。
高潮部分气势浩荡的“飞天”段落配合着主题曲令人心情激动,大幅度的动作和最大限度展现力量和速度的分镜估计让田中将贺和长井龙雪费了不少心思。
采访中冈妈说,这个段落的出现是由于长井龙雪说“想做一段在天空中飞的动画”,她才跟长井龙雪讨论起来的。
冈妈试图洗脱自己《天气之子》入脑少女心发作的嫌疑。
感谢超和平Busters又一次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青春气息的冲击。
井底的蓝天与犍陀罗井底之蛙不知大海之宽广却知晓天空之蓝——这是相生茜留在毕业纪念册上的话。
据说只要能到达那里不管什么梦想都一定能实现任何人都想要前往那个遥远的世界那个国家叫犍陀罗是遍寻不得的乌托邦到底要如何才能到达希望你能告诉我——这是慎之年少时的乐队演出曲目《犍陀罗》的歌词这两段文字中有很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片中的现实意味很明显。
相生葵在车上对姐姐抱怨:我讨厌山。
所谓的盆地,说白了不就是被墙壁给围起来了吗?
我们被关在了巨大的监牢中。
这个盆地就是她生活的小镇秩父市,就是蛙所在的井底。
葵不想做井底之蛙,想走出这里,去东京,去组建乐队,去“夺取天下”。
葵一直在寻找的就是这个遥远的、幻想中的犍陀罗。
在动画开场,31岁的慎之介取出吉他、茜开车去接葵,葵则在桥上独自演奏。
葵的耳边有车流声、水流声,有狗吠,天上有直升机的噪音,仰拍镜头中直升机背后的天蓝得一塌糊涂。
葵摆出一副不耐烦的表情,低下头,戴上耳机,对这一切不予理睬,用贝斯弹起《犍陀罗》。
13年前,18岁的金室慎之介说不定就在脑内单曲循环《犍陀罗》。
当时的慎之想法非常单纯:东京就是犍陀罗,去了东京就能实现自己成为大音乐家的梦想,就能风风光光地跟茜在一起。
他希望相生茜和他一起去东京。
然而,还没等面露难色的相生茜回应,葵就哭闹着不让慎之抢走自己的姐姐。
13年后,葵在桥上用贝斯弹起《犍陀罗》。
她理解了当年慎之的想法,并认为那时候是自己阻碍了姐姐和慎之前往“犍陀罗”的旅程。
葵讨厌这个监牢一样的盆地,也不愿姐姐再为自己牺牲更多的自由。
此时的葵对“犍陀罗”的向往,或许比13年前的慎之更加强烈。
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井底所见的蓝天,和犍陀罗的天空一样蓝。
走出盆地的慎之介只发行了一首歌。
这就是本片的主题曲《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从染成一片红色的天空倾泻而下的雨 狠狠打在我身上冲刷出了 浮现出了我最脆弱的身影之所以藏不住那泛着蓝色的回忆是因为我一直在渴求想再次经历那段岁月因为我也想了解你早已知晓的天空之蓝这个“知晓天空之蓝的人”,毫无疑问就是茜。
正是因为在井底,才会注意到天空,才会知道天空的颜色。
如果不是双亲遭遇车祸,茜也许会像其他的少年少女(比如葵的同学大泷千佳)一样想要离开这里,追逐一个浩大的梦想,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
茜被抛入了井底,被困于照顾妹妹的责任,学着坚强,学着不在别人面前哭泣。
但茜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生活。
面对认为茜被束缚着的老道,她说:“以前的人生,也都是我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
她没有觉得葵是负担、束缚,而是把葵当做在别处遍寻不得、只在这井底中的珍贵的“天空之蓝”。
“犍陀罗”是少年少女心中那个“夺取天下”的梦想,“天空之蓝”,则是身边的人、现在的生活的宝贵。
相生茜、相生葵、金室慎之介都“知晓天空之蓝”的时候,就是影片结束的时候。
音乐中的对话《犍陀罗》是日本知名摇滚乐队GODIEGO在1978发行的歌曲,《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是爱缪(あいみょん)创作并演唱的原创曲。
葵懂贝斯,慎之介会弹吉他,两人都有一个额外的表达手段:音乐。
动画开场的桥上葵演奏的《犍陀罗》也许只是“不耐烦”,回到神堂后葵演奏的则是“烦闷”无疑。
就像她自己说的,那不是“音乐”,声音在痛苦,所以应该叫“音苦”。
刚对不能接自己回家的姐姐和盆地小镇发完牢骚,半路又被叫去帮忙,被邻居说“要懂得感恩”,又听到政府的人打算用她最爱的音乐为工具振兴地方经济,还被讨厌的老道直球骚扰——这一切都被葵投入了琴声中。
负责音乐的横山克在OST中将这一段音乐命名为“Bass in Anger”。
从神堂跑出来后的葵被老道叫去帮忙,见到了31岁的吉他手慎之介。
由额贺澪所著的衍生小说里这样描写:那个弹吉他的人,是金室慎之介。
他一副索然无味的表情。
明明站在舞台上弹着吉他,他却一点儿也不像高中时的模样。
葵和茜在祠堂和音乐酒吧里注视的那个他,总是一副得意忘形的模样,有点笨,却会笑嘻嘻地教葵弹贝斯,和眼前这个人完全不一样。
慎之介的侧脸,似乎在说这世间没有任何快乐的事情一样。
葵倒吸一口凉气,然后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小说的创作过程中,长井龙雪提供了还在保密阶段的分镜图给额贺澪参考。
成片里对应的画面是“慎之”和“慎之介”身影的对比。
乐队的鼓手和贝斯手病倒后,茜提议让老道和葵加入乐队。
然而在排练场地外,慎之介不但嫌弃老道和葵不是专业乐手,而且在葵说出“瞩目之星”(目玉スター)时,表现出完全忘了这回事。
葵带着不甘和愤怒,对慎之介唱起了《犍陀罗》。
慎之介面无表情地站在葵的音浪中,似乎不为所动。
但歌曲结束时,慎之介咂了一下舌头,将头扭过一边。
再怎么装沉着冷静成熟也没用,葵的《犍陀罗》是直指慎之介心结的质问:你离开了,你找到“犍陀罗”了吗?
你这副样子回来,不就是没找到吗?
找不到的话,当初有什么理由带走茜?
找不到的话,你现在回来做什么?
当时的慎之有多大的梦想,如今的慎之介就有多大的苦痛。
在歌曲《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中坦言“想再次经历那段岁月”的慎之介,面对葵以“那段岁月”的《犍陀罗》发出的质问,只能无言以对。
但是慎之介还是那个瞧不起人的臭中年男人。
下一次排练时,他便指出葵的贝斯刻意突出自己,节奏不稳。
乐队的其他成员相视尬笑,承认慎之介的指控属实。
慎之介不想接触看穿了自己狼狈样貌的葵。
葵就像13年前的慎之,又是曾经恋人的妹妹,光光是看着葵,就像是在打自己的脸。
所以他接着就说出了“女人不适合当贝斯手”这样的话——当年,就是慎之笑着教葵弹贝斯,开玩笑说让葵长大了当他们乐队的贝斯手。
葵和慎之介的下次见面,依然是在音乐中。
秋雨前凝重的空气里,慎之介躲在音乐堂背后的角落,轻拨琴弦。
他用缓慢沉重的声音唱起了《犍陀罗》。
据说只要能到达那里不管什么梦想都一定……这句歌词没有唱完,就变成了一声叹息。
这时,茜出现了。
“怎么不弹了?
继续啊。
”茜的语气和当年一样温柔。
一阵交谈后,她点歌了:《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
其实我根本不喜欢那些恐怖电影和焦糖味的吻我一点都不喜欢但又是为什么呢我现在却一边被吓得惨叫一边寻找你的侧脸
慎之介唱了几句后,站了起来,“新渡户団吉风。
”慎之介一转腔调,用演歌的风格继续唱。
空虚的心中的陷阱漆黑到什么都看不见“这什么啊……你正经点好不好……”茜开始大笑。
“下一个,数学齐藤老师风。
”明明就没有半点根据……慎之介一本正经地继续唱,茜完全被逗笑了。
动画里,循着琴声而来的葵看到了这一幕,赶紧躲在一旁。
而在衍生小说里,葵从慎之介唱《犍陀罗》时就在听着,只是看到姐姐茜从另一个方向走过来,才躲了起来。
如果葵听到了慎之介唱《犍陀罗》唱到叹气,她就会意识到,慎之介也不甘心、不愿意变成现在的样子,慎之介也知道现在的自己会被当初那个少年慎之所厌弃。
动画和小说的分歧从情理上说会影响到葵对31岁的慎之介的看法,但在这之后葵和31岁的慎之介基本没有互动,所以这个分歧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
动画和小说中一致的是,葵看到了慎之介用音乐逗笑茜——就像当年一样。
葵明白,慎之介的心中留有一块给那段岁月的专用地。
但是葵并不明白,亲切、爱笑、自信、有点傻气、爱开玩笑的少年慎之,是怎么变成冷漠、麻木、傲慢、瞧不起人的慎之介的?
慎之和慎之介在神堂出现的18岁的慎之,是这部动画“超自然”的地方所在。
就像《未闻花名》中的“幽灵”面码,慎之的出现是看似毫无道理、根本“不科学”的,是故事世界观中最大的张力。
慎之的出现和消失既是谜,也是理解全片的钥匙。
对于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飞天”时,慎之对葵说:“当时的他,只有把某些东西封存起来,才能向前迈进。
而现在,他准备重新去面对。
为了让我心中也存在的那心意,不会变成悔恨。
……所以我才会出现在那里。
”“我心中也存在的那心意”,毫无疑问是对茜的爱。
这是慎之自己给出的解答。
13年前的那个黄昏,在葵的阻止下,茜没有跟慎之去东京。
慎之产生了两个矛盾的想法:到东京闯出一番天地,再回来接茜;不知道离开这里会发生什么,不如留下来陪茜。
这样痛苦矛盾纠结的结果是:“留在这里”的想法产生了离开本体而存在的慎之;慎之介则带着“一定要闯出一番天地再回来”的想法去了东京。
留下来也好,闯出去也罢,都是为了茜。
所以慎之介会变成那样一个人。
在片子高潮段落,慎之和慎之介在神堂互揪衣领吵了起来。
慎之嘲笑慎之介“太逊了”,没能组成乐队出道,成了演歌家的伴奏乐队成员。
慎之介告诉慎之,自己吉他的练习每天都没有落下,而且:
“这个世界看的是人脉和运气啊!
”显然这是一个从年轻时就不断努力却又惨遭社会毒打的中年人的台词,悲观却又无比现实。
慎之还在井里,不知大海之宽广,更不知道茫茫海中根本找不到犍陀罗的方向,却知道陪着茜是比成为大音乐家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又回到了“犍陀罗-井底蓝天”的矛盾。
还好,慎之介有13年前的自己来提醒自己抬头看看天空。
而且,慎之其实并不认为慎之介混得很惨。
他在手机上看到那个混蛋大叔的演奏时,心里还是佩服和欣慰的。
如果慎之真的是正嗣猜测的“生灵”,是18岁的金室慎之介对茜想法矛盾的产物,那当31岁的慎之介真正将自己这些年的想法整合起来表达给茜的时候,就是慎之消失的时候。
金室慎之介的想法最为简单的概括是:自己喜欢茜,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31岁的慎之介是个失落的中年人。
有“失落”,就是有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理想:成为大音乐家;现实:演歌家的伴奏乐队。
理想:风风光光地回来接茜;现实:见到茜的时候抬不起头。
自我否定是慎之介各种想法的底色,所以他才会表现得如此失魂落魄。
“有没有必要舍弃那么多离开这里呢?
反正我是搞不懂了。
”在弹琴的时候,慎之介对茜说。
但问题不是出在慎之介搞不搞得懂这件事,而是出在他认为他需要搞懂。
他想给13年前的自己一个建议:离开,还是留下。
同时给自己13年的努力做一个总结:走错路了,还是走对路了。
这件事弄懂了又怎么样?
如果不应该离开而自己离开了,那13年就都是错了?
如果应该离开,自己当初选择是正确的,为什么现在还是如此不满?
问题出在慎之介一直埋头走路,没抬头看天。
有一件事情,理想和现实相符,没有出现落差。
那就是:慎之介喜欢茜。
离开或是留下,这件事情不会改变。
成为大音乐家还是演歌伴奏,这件事情不会改变。
回来时是风风光光还是失意困顿,这件事情不会改变。
所以,当慎之介在车上对茜说出“我还没有放弃你”,茜说要做他喜欢的金枪鱼蛋黄酱饭团的时候,慎之在车的后座心满意足地消失了。
既然爱茜,那就去争取。
争取到了,那就没什么遗憾了。
当不当大音乐家,风光不风光,根本无所谓。
在片尾,两人结婚了。
小说中增加了一个后日谈片段,讲的是葵在东京组建了乐队,回到小镇演出:演奏刚开始,葵就搜寻到了茜的身影。
慎之介站在她身旁。
他们俩不久前结婚了,不过由于慎之介在东京继续着音乐事业,两人过上了异地新婚这种奇怪的生活。
这样真的好吗?
这种形式没问题吗?
葵不禁陷入了担忧。
不过,算了,他们俩看起来都很幸福。
在故事的最后,冈妈选择让他们幸福。
冈妈的幸福课看过《未闻花名》的观众,可能会觉得《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开头葵弹贝斯时所在的那座桥似曾相识。
它是秩父市的「旧秩父橋」。
《未闻花名》海报的背景,就是这座桥。
《未闻花名》、《心欲呼喊。
》和这次的《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都把舞台选在了埼玉县秩父市。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秩父市是冈妈的故乡。
冈妈早年是个不折不扣的家里蹲,她在自传《我从不能去学校,到写出了<未闻花名>与<心欲呼喊>》中写道:自从我在秩父长大以来,就被困在四面环山的小镇中。
当我将自己与世界隔离开来时,我惰性地躺在被墙壁包围的房间里。
我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我在秩父长大。
这是很久以前在Twitter和Internet上公开的东西。
然而,尽管如此,我仍然无法用自己的嘴来宣布这一事实。
每当记者采访说我在埼玉县秩父市长大时,我都会让每位记者擦掉他们的话。
每当我要求时,我都会感到窒息。
我要被过去束缚多久了?
[i] 写出《未闻花名》、《心欲呼喊。
》的冈妈,已经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整理成自传了。
《未闻花名》中的仁太,很可能就是当年家里蹲冈妈的化身。
而写出《未闻花名》的冈妈,开始用她的脚本,表达自己的幸福之道了。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未闻花名》和《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的相似处。
概括来说,“现在”的仁太和慎之介都处于一个不如意的状态中,这个不如意的状态可以追溯到过去的创伤。
而在遭受来自“过去的幽灵”(面码和慎之)的冲击后,他们开始重新检视过去的创伤、过去的自己,终于将那些创伤整合到自己的人生中,从创伤中获得启发,以更积极的姿态面对自己接下来的人生。
这就像是一辆车。
一个“小毛病”只会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哪里不舒服,直到“小毛病”变成“大毛病”,不得不全面检修时,这些毛病才会被意识到、被正视、被修复。
在检修之后,这辆车才能重获新生,没有不对劲,没有不舒服。
家里蹲的仁太不对劲,失魂落魄的慎之介不对劲。
但如果直白地跟他们说“你不对劲”,他们不会有反思和改变。
他们在“过去的幽灵”的驱使下,不得不面对那个毛病、那个创伤之后,他们才会改变。
这是冈妈的幸福课:不如人意的生活背后,可能是一个过去的创伤。
不面对这个创伤,就不能获得幸福。
冈妈的“直面创伤”或许就是在《未闻花名》《心欲呐喊。
》的脚本创作中不断回想起往事,然后将它们“重写”为动画脚本。
毕竟现实中没有“过去的幽灵”,对自己进行全面检修的机会不太可能以不得不面对的形式出现在眼前,而是需要自己去寻找甚至创造。
在这件事情上,《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的慎之介显然比《未闻花名》的仁太更加主动。
慎之介拿着照片前往神堂,才正面遭遇了过去的自己。
在之前遇到葵、遇到老道、遇到茜的时候,他都持一种回避的态度。
直到在秋雨前的音乐堂背后,他在三面墙中被茜彻底“堵”住了逃避的路线,才开始正视茜。
在茜点歌《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的时候,他还是表现得吃惊和慌乱。
把歌唱得让茜笑到肚子痛,也许慎之介自己也没有料到自己还保留有这个才能。
慎之正是从这时才开始下决心面对过去的。
第二天,慎之介就拿着照片去神堂了。
如果你不对劲,就主动一点找寻原因,正视自己的问题。
结语Bangumi上有人这样说:
其实吧,被穿越过来的以前的自己扇了一巴掌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你个小鬼懂个P啊”这样的话回应以前自己所说的一切,然后继续过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都不满意的生活。
不过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的“小鬼懂个P啊”训得合情合理,连冈妈幸福课都拯救不了你。
不过呢,在彻底失望前不妨抬头看看蓝天吧,之后再叹气也不迟。
[i] 感谢Nagaho的翻译。
见:https://bangumi.tv/blog/277052
内容剧透,谨慎阅读。
电影是一部典型的日式情感片,情感流露自然,情节冲突平缓贴近现实。
故事的开头通过回忆的形式介绍了各个人物背景,为之后的叙事做了合理的铺垫。
整部电影在“生灵”这一神话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主要讲述了“生灵”慎之与妹妹、姐姐、慎之介之间的情感故事。
整部电影最清晰丰满的几条线是:1、姐姐与妹妹,前者养育后者,默默付出;后者却因为自己束缚了姐姐,心怀愧疚。
电影中妹妹言不由衷的言语攻击,透露自己多年对环境对自己期望的厌恶,也是自己喜欢上慎之和自己对姐姐的愧疚之间的矛盾。
最终电影选择了通过姐姐的笔记本来让妹妹成长,让其意识到了姐姐,点点滴滴,融入生活,毫不起眼的付出。
2、妹妹与慎之,妹妹仰慕着慎之,而慎之也格外关照着妹妹。
而妹妹也因自己对姐姐的情感而对这份情感十分敏感,在自我冲突之后,妹妹终于选择正视自己感情,也选择与慎之坦白,表明自己的心意与决定,让自己不留遗憾。
慎之对妹妹的情感不得而知,更像是大哥哥对妹妹的呵护。
飞起来之后,妹妹与慎之之间情感的喷涌,让我不禁想起了新海诚的两部佳作《你的名字》、《天气之子》。
最后,妹妹独自奔跑在回去的路上,细细回味着飞起来的点滴,也心怀着内心不愿失去慎之的复杂情感,像极了为了喜欢的人一句话雀跃迷茫的我们。
3、慎之与慎之介,年少的自己为中年自己的无能而遗憾,中年的自己也因为年少的自己敢于疯狂一次,打破自己或者生活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全局的少数的几个冲突之一,便在佛堂里年少的慎之与中年的自己之间的冲突,年少的慎之并未因为慎之介一无所成而感到遗憾,却因为慎之介对茜的安危不为所动而十分遗憾,而慎之介的这份不为所动却是自己多年对于生活无能为力之后的常态。
最后慎之努力的想要挣脱佛堂的束缚,给慎之介强大的震撼,自己也像是被自己铸就佛堂压抑了太久,最后慎之在妹妹的帮助下飞出佛堂,一直放在角落的吉他飞出椅子,生锈的琴弦绷断,这也意味着新的开始。
4、慎之与姐姐,慎之是由于被分手的遗憾而产生,完成心愿的条件也是自己能再和姐姐在一起,故人相见,姐姐首先为自己的人老珠黄而担心,慎之看到心上人如旧,满怀欣喜。
从姐姐与慎之介相处来看,慎之介还是曾经那个少年,内在没有一丝丝的改变,但梦想路上的坎坷,让他拥抱了现实,自我束缚了起来。
最后在车上慎之、慎之介与姐姐,在慎之介--“如果这一切的未来都没有你的话”--的情感流露中,三人相互释怀,姐姐挣开了自己对妹妹情感而为自己设置的束缚,慎之介挣开了因为自己的不如意而为自己追求心上人的束缚,慎之最终也因心愿达成而消失。
整部电影,建立在幻想之上,却逻辑合理,情感平淡,但与现实贴近,ps:很好的给国产青春剧上了一课,不需要堕胎,打架,激烈的对骂,情感也传递到观众那。
总结:每个人都在给自己设限,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努力回应着现实的期待。
但如果压抑会导致满怀遗憾的话,那么还是要努力挣脱自己设置的束缚。
朋友推荐的电影。
整部看下来感觉设定还是挺巧妙的。
最直击我心灵的是慎之遇到慎之介时“两人”的争吵。
谁都没想过自己未来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吧,为了梦想去到东京,却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梦想好像不仅仅是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还需要金钱、权力…现在的我也厌恶一些社会规则,可是未来呢?
谁又能知道呢?
其实看到最后,过去的自己更像是他心中执念的化身,执念消除了,慎之也消失了。
电影中的茜很小就承担起了照顾妹妹的重任,为了葵而放弃了很多事情。
而葵终于也从一个不太懂事的小女孩逐渐成长起来,开始意识到姐姐为了她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
虽然电影中的多角恋有些复杂,刻意和多余,但并不妨碍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电影的中心句,“井底之蛙,不知海之宽阔,但知晓天空之蓝”,在电影中的每个人身上都能得到印证,慎之追了十三年的梦,最终发现还是曾经的那个自己更让自己喜欢:葵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也终于感受到了身边人对她深深的爱:而茜,好像一直都珍惜着“天空之蓝”,最终也有了很多的结局。
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像慎之一样,崩坏吉他的弦,冲破内心的枷锁,放下执念,努力过好当下的生活。
《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是一部日系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年轻梦想的动画片。
借助超能力,讲述了成年人的困扰。
工作后的人看起来后会不寒而栗,那些年少时候豪气冲天的梦,如今淹没在日复一日平淡的日常中。
小葵是一名高中生,是一名贝斯爱好者,平常喜欢带上耳机弹奏低音,诉说对这个世界的困惑和愤怒。
她的困惑和愤怒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她的出生地,四周都是山,就像一座井一样,小葵也梦想着一天走出这里,到大城市东京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另一方面姐姐小茜在父母去世后,为了照顾她,放弃了随着男友去东京的机会,留在了故乡。
13年后,独自去东京追逐音乐梦想的慎之独自回到了这里,作为新渡户的吉他手,发展并不算成功,虽然也发过一首单曲,但是无人知晓。
就像她之前女友小茜说的,31岁的你,应该算是一个音乐家了。
实际上他很彷徨,并不想以现在这个样子回到这里。
于此同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小葵在练习贝斯的神祠碰见了被困在了神祠的年轻慎之。
此时的慎之还是信心满满,而成年后的慎之已经被社会打磨掉了棱角,年轻时以为到了东京什么梦想都能实现,成年后才知道社会是看人脉和运气的。
井底之蛙没有见过大海,却看见过湛蓝的天空。
年轻的时要不要去做想做的事情,到底留下来是对的,还是出去闯是对的?
电影并没有刻意美化年轻时候的梦想,也没有贬低成年人的失落,而是鼓励人们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成年人要学会和年轻时候的自己和解。
错过的时间不能回来,错过的昆布饭团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一切的一切如果要有意义,那就是因为有你在身边。
慎之是幸运的,在成年后想吃昆布饭团的时候,多年前给他做饭团的女孩还在。
成年人需要更轻松更快乐的对待过去,不管梦想有没有实现,遗憾有多深,都需要静静地对待过去,因为那是曾经最真实的自己。
在不知名的站台下车,有小众电影陪着你!
公众号:凉心评(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井底之蛙也许并不知晓大海的广阔,却深知天空之蔚蓝.”人生一定是有选择的,是向前迈进、还是停留在原地?
在过去我们一直被教导的是不能甘心于去做一只“井底之蛙”要想尽办法跳出这口井去眺望广袤无垠的大海。
可是谁又能想到井外或许不是大海,而是漆黑的染缸呢?
人生的选择是有舍有得,其实我觉得无论是天空也好大海也好难到不都是一样的景色吗?
滇之放弃了小茜、选择到东京进修吉他。
事实上他也成功了不是吗?
尽管过的并不如自己之前的梦想,但同样也是以音乐为生了。
而小茜选择了留在原地、放弃了梦想。
那么她呢?
她不是也舍弃了太多太多,几乎将一切奉献给了葵。
或许这样的选择题根本就没有完美答案吧。
我很喜欢电影的最后片段,电影的最后葵让他们三个人一起坐车走了,这是让姐姐和滇之跳出了束缚着自己的那口井(吉他的弦就是一个象征)而葵因为做出了选择与放弃,成为了 眺望天空之蓝的那个人,此时她也代入了姐姐的角度“原来天空是这样湛蓝”
算不上神作,但毫无疑问是个好电影。
说实话,单单故事的复杂程度就已经超过近几年的很多动画电影了(并没有说故事简单就一定不好的意思)。
电影开头,女主小葵和姐姐茜两个人的相处看起来有些别扭。
因为小葵对自己小时候拖累了姐姐而自卑、自责、懊悔。
她说家乡的盆地就是束缚,她要逃离束缚,这种想法,更像是她对束缚这个概念本身的恐惧和排斥。
尽管她后来解释说是不想让自己继续拖累茜姐,这当然是相当重要的原因,但自己想要逃离这种束缚、拖累他人的生活(可能是无意识的),也是重要原因。
能把这种别扭表现出来,在动画电影里还是很难得的,很多出名的作品也没达到这种程度。
所以看了开头就觉得会是个好片子,后面的剧情也没让人失望。
故事的主题,是少年与成人世界的碰撞。
这种碰撞有两处:一是女主小葵与她即将跨入的成人世界的碰撞;一是少年慎之与成年慎之介的碰撞。
少年人心怀梦想、勇敢坚定、纯粹而有朝气,但也不够成熟、过于天真、有时任性不懂事;成年人成熟、理性、经历丰富、懂得人情世故,但也麻木、懦弱、过于圆滑。
最后的结果是各得成长,少年人学会与世界和解,成年人学会不向世界妥协。
茜说“井底之蛙不曾见过大海,但却见过湛蓝的天空”,东京就是大海,就是诗和远方。
少年人总是向往着大海的,但大海之上的天空是什么呢?
是亲人、是爱人、是家庭、是责任……所以慎之介对阿保说,他要去健驮逻。
东京不是健驮罗,茜才是。
小葵说家乡的盆地是束缚,这种被包围的束缚和井底的青蛙多么相像,但天空其实一直就在头顶。
所以当少年的慎之和小葵飞上天空的时候,当她注意到了所谓的束缚之外的东西的时候,她就成熟了。
要说瑕疵的话,成年男主的性格太常见、太老套了;小葵发现日记的桥段从而理解姐姐苦心的情节也很俗套,而且按她的年纪,自己有没有添麻烦、姐姐照顾自己是不是付出了很多心血这种事情应该早就能想到的,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但不至于完全靠日记来发现;还有中间有一小段,大概一两分钟,好几个场景都感觉是实拍照片加上点滤镜,对一个电影来说实在是偷懒得有点过分。
有个糖,当然大部分人应该都注意到了。
茜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井底之蛙不曾见过大海,但却见过湛蓝的天空”,同学录留的也是这句话,而男主出的唯一一首歌,就是《见过湛蓝天空的人啊》。
我相信即使不知道有这首歌,茜也会去寻找并安慰男主,但两个人肯定不会那么亲昵。
高潮部分(慎之和小葵飞上天空,慎之介也开始奔跑起来)的背景音乐就是这首歌,我看的版本翻译了歌词,很明显是男主心境的写照: 追梦的辛苦、孤寂;挫折带来的痛苦、失落;对茜的思念,以及以她为精神支柱所带给自己的乐观和勇气。
茜让他唱这首歌,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他的成绩,也是想告诉他,你的心意我已经知道了。
所以慎之介为茜唱这首歌的时候,唱着唱着,整个人状态就变了。
他的梦想是在东京闯出一番成就,回来接走茜,所以刚回乡的时候,事业失败的他其实是既害怕又不甘的。
他不愿也不敢以这幅失败者的面貌去见茜,但又不得不来。
正是这种心情让他变得敏感又暴躁,表现得如此颓丧。
当茜告诉他自己没有在等他之后,自卑又自暴自弃的他更不敢让茜知道自己还爱着他,所以他刻意伤害熟悉的人(最明显的就是葵),或许某种程度上也只是想让她们不要靠近自己,想要逃避而已。
当他知道茜听过这首歌的时候,他不用再逃避了,他开始放松下来了,于是他变得可亲近了,会在唱歌的时候搞怪,逗茜开心,整个人也不再阴郁。
亲情与爱情,昆布与金枪鱼。
家庭与梦想,妹妹与爱人。
两难的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没有多 余的路也不能返折。
只能前进,最终陷入这痛 苦的沼泽。
她不是不想跟着爱人去探索大海的辽阔,她只是更想守护妹妹头顶上天空的蓝色,做个可以一直待在家人身边的井底之蛙。
就像布鲁图并非不爱凯撒,只是更爱罗马;亚里士多德并非不爱柏拉图,只是更爱真理。
是的,她太爱妹妹,以至于她将青春献给了妹妹的童年,将自由束缚于妹妹的灵魂,将世界与妹妹画上了等号。
而在妹妹眼中,她无所不能。
直到看见她因一个男人,一段故事,一首歌哭泣时明白了姐姐并非无所不能。
姐姐,不过是将不太可能的,没掌控的,无把握的事物早已舍弃。
留下的只有对她的爱。
当妹妹看见姐姐哭泣的一瞬间,妹妹找到了一直想帮助姐姐离开沼泽的藤索:“我长大了,姐姐,你该自由了,你该去寻找爱情,你该去感受被爱包围的感觉了。
而这份爱就在眼前,请无视我的存在,我不想成为你的阻碍。
”
妹妹一个人跑在马路上,微风拂过,吹起秀发,泪水挂满了脸颊。
:“无论将会有什么消失,我也会像你爱我一样爱着你,与你一起守护这片篮的一塌糊涂的天空。。
”
设定挺喜欢,但延伸不多,权当为情节服务了吧。
井底之蛙,虽然不知道大海的辽阔,但却知道天空有多蓝。无论生活遇到多少打击多少不如意的事情,都不要颓废和放弃,不然怎么去面对年轻的自己呢?时空交叠+生灵+姐妹情+多角关系+理想pk爱情+成年人的颓废+音乐梦想,日式动漫情感片非常细腻,尤其最后20分钟,年轻的慎之和成年的慎之终于和解了,其实也是自我和本我的和解。PS: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这剧情像是喂了屎之后的快进二倍速 以及cv这个职业还需要专业人士胜任 女主声音太刺耳了
井底之蛙,不知海之宽阔,却知天空之蓝。你要变成什么样,才不会愧对年轻的你的期待呀。这姐妹情也是爱了爱了。『Double.17Sep.2022』@bilibili
补标
冈妈的作品,还是最喜欢朝花夕誓。可能30岁的自己还是在追梦,所以没有共情到片中那种对现实妥协的遗憾
矫情鸡汤自我感动女主是真的惹人厌
8、9年过去了,这次的“未闻花名”不再用力过猛,这次当得起点到即止了
似曾相识
我明明对女性bass手一向很感兴趣,但这个叙事就算了。
跟天空毛关系
姐妹情多好,为啥要给妹妹感情戏?
很简单的故事拍出了很清新的感觉,故事的基础建立在姐妹之间的关系,由于这层关系让慎之和妹妹葵的关系很微妙,而中年的慎之介则是姐姐在青春时期的恋人,这就形成了一种姐妹同时喜欢一个男人的错位感,这也是这部动画的主要的新鲜之处。在核心的主题上,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包容、理解与爱,最后在这个基础上达成和解,与往事回忆,也和过去的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挺不错的电影,可能整体略显平庸。
姐姐遇难第一件事是去找出不来的前男友是什么操作?
一个关于亲情 牺牲 和成长的故事
井口的蓝色天空,被少年踩在脚下的中年。
井底之蛙没有见过大海,却一直在仰望天空,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去东京呢?家乡也有蔚蓝的景色,追梦什么的只是借口罢了。最喜欢小嗣,riho的大姐姐声线拿捏得还行。别错过片尾的结婚彩蛋ww
6.5分。画面非常漂亮,各种桌面都没问题,但这故事到底说了啥?从过去穿越到现在的男主作用是什么呢?想想女主姐姐也太惨了点吧?当年为了女主留在山沟沟里,然后男主跑外面闯荡混不下去了回来,发现女主还等着他? 这日子也太好了点吧?刻意的剧情实在有点让人无语。。。好吧,有冈妈,也能理解。。。。
如果有一个机会,让十年前的你和现在的你同时在眼前,你会不会更加喜欢过去的自己?长大成人,就是一个逐渐变得不可爱的过程啊。又一个发生在秩父市的故事,满眼望去都有「那朵花」的影子,但即使早已习惯冈妈略显做作的个人风格,还是多少会觉得这个故事有点犯膈应。吉泽亮配音很惊喜,收放自如像专业的声优一样。
为那句话加一星